排列组合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排列组合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排列组合教案

排列组合教案范文1

导学案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相关知识结构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案,促进而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主要目的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其理念深入人心,如何才能把先进的理念引入教学实践活动中是现在大家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以其独有的新颖、实用的特点倍受广大师生的关注,下面就对导学教案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呢?

一、设计合理的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一种老师专门给学生看的教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这就需要老师要花费很多心思充分熟悉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设计一种方便交流应用的导学案,导学案的流程包括了学习目标、预习、应用训练以及小结反思四个部分。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上课情景,使得学生的求知欲被完全激发出来,比如在讲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课本上的那个放小麦的故事,最后总结出全印度国的小麦丢不够。这就引入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参考经验或资料将典型例子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如何应对这一类型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最后课堂小结不仅总结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我反思、梳理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高中数学导学案课前环节的设计

本论点就以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为例,展示一个完整的可先设计环节。【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自行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2、学会用所学的三角函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预习目标】1、写出各个三角函数的定义2、总结同角的正弦、余弦以、正切以及它们的平方关系;【课前自测】1、判断正误2、各三角函数在不同象限的正负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导学案的课前设计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讨三角函数的关系式,通过课前自测题让学生获得满足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高中数学导学案课堂环节的设计

课堂环节是学生学习一节课的核心环节,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应该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设计出能够传授知识、总结出规律、开拓学生思维的导学案,遵循数学教学课程中收获、证明以及应用的顺序,让学生清楚了解这节课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等,最终能够应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中主要的引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温故而知新法。温故而知新法就是利用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来认知新知识,这种方法是现在教师普遍运用的一种情景教学法。比如在利用三角函数来求三角形面积这一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他们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有哪些,而现在我们要是只知道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它对应的角怎么才能求出它的面积。这样就会使学生觉得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是有区别的,新的知识能够解决他们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观察想象和归纳结合起来。在高中数学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求法时,让学生通过绘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再据图观察、猜想和归纳来总结出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方法。首先老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例,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的知识解得方程的根,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化为不等式,观察抛物线图像研究这些方程的根与不等式解集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使得学生归纳总结出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口诀。这种方法就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

3、利用数学史来引入。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很多老师喜欢把相关的数学历史引入课堂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差数列求和这一节课而言,教师可以引入伟大数学家高斯的例子,给学生生动形象地讲解高斯小时候计算1+2+3+...+100的故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导出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即倒序相加。

4、实验设计法。高中数学中运用的试验设计法就是老师要设计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富有趣味的实验,比如在学习概率的计算时,课前老师应该让学生做一些掷硬币或骰子的趣味实验,重复多次总结出规律。上课时要求学生把他们的实验数据写出来,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概率计算的一般规律。

除了上述几种重要的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图形、应用已知的公式定理来帮助学生导出新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老师可以先用树形结合的方法引入学习。总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课堂内容需求,应用合适恰当的导学案设计的方法,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四、高中数学导学案课后环节的设计

排列组合教案范文2

关键词: 中职生 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生一般都是经过各类高中层层选拔后剩下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因各种原因,数学基础差,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好,严重制约了中职学生学习其它专业的能力和信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优化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老师要接纳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般说来,大部分中职生由于在初中时数学成绩掉队,属于所谓的“差生”,经常被学校和教师批评,因此他们的内心很脆弱,经受不住打击。进入中职学校后,换了环境,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有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融洽的师生感情是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抱有诚挚的爱,平等尊重,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便能“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好。当学生有所进步时,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所以,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而且要爱生如子,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注意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二、给数学增添更多的人文色彩

数学常被学生视为最理性的学科,数学教师也被称为最理性的教师。数学课上很少有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像语文课一样煽情似乎就更不可能了。其实,教师可以深挖相关的数学史实及数学家的奇闻轶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人文之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讲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令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与数学相关的人文知识,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数学学科蕴藏着大量美的因素,从概念到结论、从定义到公式、从外表到结构、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无一不体现出美的特征。例如“勾三股四弦五”体现了直角三角形中的奇异美(特殊性),又体现了统一美。而对于一般三角形,这种统一美又得到了突破,得到余弦定理,充分显示了数学的动静美和简、美、真的规律。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教师若能采取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现和揭示数学美,就能引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心理倾向,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热情高涨地投入学习。

三、改善教学内容,让数学贴近生活和专业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贴近学生专业特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尤其是对于中职生,更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专业特色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为什么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呢?其主要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令他们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必须为生活服务,把数学生活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大增。教学中可以把股市涨跌的“时间之窗”与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列联系起来。学习了排列组合和概率,可以和学生探讨我国推出的“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中奖问题,以及银行贷款、房款按揭、峰谷用电、居民储蓄等关乎每个家庭的经济问题。又如:增长率、企业成本与利润的核算、市场调查与分析、比赛场次安排问题,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明确数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架设起一座通向数学宫殿的兴趣之桥,使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兴趣的源泉,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所取得的成就,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欢乐。这样,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得到持续发展和进一步开拓。

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教学要求,又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地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了解专业技能中需要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问题中应用到的数学知识。在每一个知识点学完后都安排一些结合所学的专业或实际问题的简单应用,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并加强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如讲完函数及不等式的知识后,向学生介绍需求函数、成本核算、利润函数等应用于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在三角函数知识学完后,可以介绍三角函数在简谐振动、正弦交流电等电子电工中的应用问题。如此一来,使学生觉得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处处都离不开数学。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学好数学增加动力,从而达到突出应用,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其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一)注意课堂引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刚上课时,就要用有趣的故事或游戏诱发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教学就有了动力,教学过程就有了活力,也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学习“排列数”公式的引入时,可向学生提出:我市的电话号码由七位数字上升到八位数字,你能知道可以多装几部电话吗?又如讲“对数运算”的引入时,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容易接受但又很难猜准的问题:一张两毫米厚的硬纸皮,如果足够大,我们把纸皮对折再对折,当对折了100次后,这堆纸将有多高?在同学们做出种种猜测后,教师再告诉大家,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结果超出了习惯的直觉,学生们好奇、怀疑、急于想知道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诱发了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使其兴趣盎然,求知的热情油然而生,这时,教师若能抓住时机,及时转入正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讲究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中职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教师在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1.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的起点和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学习的机会,同时还要加强变式训练,循序渐进,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及时得到反馈。

2.加强直观教学和多媒体辅导教学,应注意使用教具、挂图、电教片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还要注意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使用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从而丰富学习内容,扩大学习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中职生上课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走入神奇的数学天地,使课堂教学生机盎然,有声有色。著名教育家夏尊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以引起共鸣,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满腔热忱的爱去点燃学生自信的火种,用亲切的语言和表情,多鼓励、少指责,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倍加信任,在愉悦的情境下,学习数学的兴趣会不断提高。

(三)重视课堂总结。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说一句“现在就讲到这里”,而应该千方百计为学生留下无穷的韵味和趣味。课堂结尾和开讲一样,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结尾会使整个讲述在归纳中得以升华。课堂总结应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即在总结时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数学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色,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努力探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最佳整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