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品行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品行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品行业论文

艺品行业论文范文1

冯晶晶(1993-),女,海南海口人,本科生,工商管理专业。

魏萱(1994-),女,山西大同人,本科生,旅游规划专业。

摘 要:当今,中国旅游业正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然而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并不均衡,其中旅游购物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旅游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增加旅游总收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PEST嵌入SWOT分析法对江西旅游工艺品的分布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江西省的资源和市场条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旅游工艺品整体发展策略和创新措施。本文拟通对江西旅游工艺品的研究,以期为它的深度开发提供切实可行的智力咨询,为江西旅游业及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江西旅游工艺品;PEST嵌入式SWOT分析;发展策略

江西旅游商品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空间分布比较合理。江西依山傍水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背景为旅游商品开发、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不管是在江西旅游商品中,还是在江西艺术品中,工艺品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工艺瓷器、木雕竹编、毛笔砚台等等成为了江西旅游工艺品的代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更是为江西旅游工艺品创造了品牌效应。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观察法和调查法进行论文的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目前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的研究现状,通过实地观察的方法得知目前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的分布和大致种类,通过调查法了解消费者关于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的购买偏好,最终为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的发展提出对策。

一、江西旅游工艺品分布

在江西艺术品中,工艺品占据着主导地位,2012年江西工艺品市场成交额为97.33亿元,占全省艺术品市场成交额的90%以上;其中陶瓷艺术品又以60%的比重在工艺美术品市场中占据主要位置。从旅游商品来看,工艺品也具有很大的优势。景德镇以陶瓷工艺品为主,鹰潭市以余江木雕产品为主;竹制工艺品以吉安市井冈山和靖安县居多;漆器宜春和鄱阳的脱胎漆器;文房四宝有进贤文港毛笔、婺源徽墨、婺源龙尾砚、星子金星砚、玉山罗纹砚、石城砚、铅山石塘连四纸和永丰藤田毛边纸等。其他的工艺品则零散分布:如瑞昌剪纸、瑞昌竹编、石钟山瓷盘、南昌徽雕、南昌瓷牌画像、安义帽扇、河口竹艺、会昌藤器、金溪玛瑙、新余丝绒画、萍乡纸掌画、遂川黑折扇、广丰草编、庐山竹丝画帘、德安玉雕、靖安翻簧竹雕、井冈山竹雕及根雕等。

二、江西旅游工艺品现状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PEST分析法(宏观环境因素分析)来分析江西旅游工艺品的现状,为了比较深入的对环境因素进行类比分析,我们又在其基础上运用了SWOT分析框架(态势分析法),即PEST嵌入式SWOT分析框架。如此一来能够合理地制定相关发展策略。

(一)优势(Strength)

1.政治法律因素:(1)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江西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并提出了“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口号。(2)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提出,江西旅游将成立旅发委,全面管理旅游市场。鼓励各种资本投资旅游行业,大力创新营销方式,推出特色鲜明旅游商品,推进旅游商品开发。(3)江西省政府对部分旅游工艺品经营者提供了扶持政策,如免交营业税、提供房租补贴等。(4)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省有关部门出台了鼓励和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如《关于鼓励和促进全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旨在加快江西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提高旅游工艺品发展的整体水平。

2.经济因素:(1)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加强了江西省对外交流和联系,为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开发带来了人气。(2)近年来江西旅博会的举办,促进了各地区旅游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推广江西旅游商品市场,也加速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江西旅游工艺品也因此备受瞩目。(3)2014年江西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总收入2650亿元,同比增长39%。旅游消费和综合效益呈现出十分抢镜的增长势头。可见,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4)近几年,社会上大商场,旅游商品专业店,精品店迅速增加,井冈山、景德镇、南昌滕王阁等旅游城市和景区兴起旅游购物一条街,旅游工艺品销售创汇总收入直线上升。

3.社会文化因素:江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并且民俗资源丰富多彩,而且是佛道两教的源流之地。除此外,江西红色文化唱响全国,南昌、井冈山、瑞金等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区。江西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给人们传输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

4.技术因素:江西工艺品制作已有一定的历史积淀,传统工艺品制作技术精湛,传承了江西的文化底蕴,具备独有的制作工艺。

(二)劣势(Weakness)

1.政治法律因素:江西省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的特点。虽然江西省政府提出了大旅游概念,将旅游发展纳入了江西总体发展体系,但是,政府对旅游工艺品市场给予的政策支持力度仍然不足。

2.经济因素:(1)价格定位准确性不够。没有权威性的价格和质量评定体系,顾客购买的可信度低。江西旅游工艺品市场秩序的混乱使旅游者感到缺少安全感,严重影响旅游工艺品市场的经营形象和经营业绩。(2)江西旅游工艺品开发投资不足,增加了新产品开发的难度。一个新的旅游工艺品品种的开发,包括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投入,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企业对旅游工艺品进行深度开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文化因素:(1)江西省在旅游工艺品品牌打造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追求品牌效应的意识。(2)从历年江西旅游博览会上看,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上文化内涵不足,创新性也相对较少,反而更倾向于商业化发展,持续下去可能会影响旅游工艺品的发展。(3)江西工艺品市场缺乏相应的专业开发人才,特别是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宣传促销方面缺乏“行家”。

4.技术因素:(1)江西旅游工艺品的制作有一定的限制性,缺乏先进技术,应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增加效益。(2)江西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发展在信息高新技术方面运用不够,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抓不住市场先机。(3)江西旅游工艺品大部分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然而这一方面的继承者却不是很多,研究旅游工艺品的人才也很是缺乏,未来可能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

(三)机会(Opportunity)

1.政治法律因素:(1)2013年,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了《旅游法》、《旅游绿皮书》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而2014年新版《旅游法》的出台,更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对规范市场颇有成效。(2)我国目前政治稳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健全,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经济因素:(1)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日趋繁荣。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2)随着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确保了旅游工艺品市场稳中有升的发展;加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提高,进而也为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3)中国廉价的旅游人力资本为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保障。

3.社会文化因素:随着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商机。从2006年开始已举办多届的中国红博会和红歌会大大宣传了江西的红色旅游文化,使江西红色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4.技术因素:最近几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改善了对旅游企业的信息管理,更多的是促进了旅游产品的电子化交易。网络宣传、营销预订系统进一步完善和普及。促进了旅游业的网络化经营和智能化管理,全球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四)挑战(Threat)

1.政治法律因素:政府提倡的“门票经济”是旅游商品同质化的根源,高价格的门票导致旅游商品价格跟着上涨。“门票经济”使景区无法创造出无可复制的资源基因,打造特色产品,并且抑制了游客的消费能力。

2.经济因素:(1)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行业等级标准,使许多生产和经营条件较低劣的集体和个体,可较随意地进出旅游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行列,进而导致旅游工艺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现象时常发生。(2)旅游工艺品市场仍在起步阶段,多数从业者都是小企业、小作坊,设备简陋,手工操作比重大,效率低下,且成本也高。加上销售渠道不畅,营销观念相对缺乏,与旅游业的整体迅猛发展相比,旅游工艺品的发展相对落后。(3)目前旅游工艺品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并且工艺品有很多子行业,比如刺绣、琉璃工艺、漆器、瓷器等等,存在着许多潜在竞争者以及各类替代品。

3.社会文化因素:我国旅游商品普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缺乏创新性,缺少文化和艺术色彩,这也是江西旅游工艺品的缺陷,其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没有独特的竞争力。

4.技术因素:(1)我国工艺品传统制作工艺没有很好的与现代先进技术相融合,无法既做到传统工艺的精美,又达到现代技术的效率水平。(2)没有有效地对旅游工艺品的网络销售渠道进行开发,没有对电子商务的销售平台进行有效利用,还普遍使用传统的销售渠道。

三、江西旅游工艺品发展策略

(一)宏观

1.加强政府的引导,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加大对工艺品行业的扶持力度。江西省政府要联合各相应管理部门对江西工艺品的发展做出政策引导,提出旅游工艺品发展的总体思路,鼓励自主研发,同时注意避免一哄而上、重复生产。对工艺品行业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如减少税收,简化企业贷款手续等,只有解决了旅游工艺品开发的资金问题,才能将设计与想象运用于现实,为江西旅游工艺品的发展提供可能。

2.政府要为旅游工艺品的宣传铺路,使江西各类旅游工艺品发展齐头并进。针对目前江西旅游工艺品发展不平衡、公众认知度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旅游工艺品的宣传推广,充分运用网络、报纸等媒介的力量,提高公众对各种特色工艺品的认知度。可通过展示地域文化,创意研发,精湛工艺等方面,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从而扩大其品牌影响力,使得各大品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政府要成为旅游各行业沟通的桥梁,促进旅游工艺品销售。旅游工艺品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还可以通过联系各行业,如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搭建线上与线下的交易展示平台,政府要积极引导,为各行业的互利共赢提供机会。2014年成立的江西旅游业商会可助一臂之力,开展行业交流,协助政府让工艺品的交易更加活跃,市场更加广阔。

4.政府要督促旅游局及相关部门,多进行旅游商品交流展览。定期开展类似旅博会的产品展销活动,保证会展内容与产品质量,可建立旅游工艺品或是其细分产品的展馆。2014年江西旅游博览会向大众展示了包括旅游工艺品在内的江西旅游商品,为各地工艺品起了推广宣传作用,同时向大众展示制造过程,体现精湛工艺,增加旅游者购买欲望。

5.政府要重视人才培养,发挥人才在工艺品创新上的推动作用。政府要重视工艺品人才培养,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培养。除开设景德镇陶瓷学院这样专门学习陶瓷艺术的学校外,应当增设一些专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构,可以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开设特色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专门的工艺品开发、设计、销售等多方面的学习。另面向社会也可开设专门的培养机构,为工艺品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从而获得一批优秀人才。

6.政府要规范旅游工艺品销售市场,保障旅游工艺品购买者的消费权益。加强监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监督工作,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减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针对有很多工艺品都存在消费者想买却不敢买,买后无保障或商品质价不符合这样的情况,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规范销售市场,制定旅游商品质量管理条例,设立相应机构进行管理,推行明码实价制度。

(二)微观

1.种类功能多元化开发,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要针对旅游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增加旅游工艺品种类,创新旅游工艺品销售方式,将旅游工艺品价格区间化、层次化、合理化,注重旅游工艺品的工艺性、独特性、实用性,争取让顾客都能买到心满意足的旅游工艺品。例如将木雕工艺延伸到家居市场,提供个性化定制。

2.创意化开发,塑造地域特色形象。江西的旅游工艺品应推陈出新,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融入现念,创造性地开发旅游工艺品。比如,在景德镇瓷器中融入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元素,积极研发高技术陶瓷,创造高技术陶瓷工艺品,而木雕制作可适应电子产品发展,生产含木雕元素的手机周边物件。

3.发挥文化载体功能,抓创新不忘重传统。江西省是汇聚红色文化、瓷文化、宗教文化、客家文化及庐陵文化之地,对江西的旅游工艺品进行创新设计时,必须重视旅游工艺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提升工艺品的艺术品位来体现其文化内涵,突出功能和特色。例如江西省婺源龙尾砚在制作时一定要秉承传统,抓住其特色,在宣传中要突出其造型优美,材质高档。

4.加强旅游工艺品市场营销,拓宽销售渠道。(1)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江西旅游工艺品应抓住“智慧旅游”时代这一新的机遇,建立江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工艺品线上线下一体化,整合旅游产品和资源。展示江西工艺品,体现江西省的旅游风貌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营销,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让自由行的需求得到满足。为鼓励游客线上购物,应多进行网上购买优惠活动。同时积极与阿里巴巴集团等电商合作,利用其旗下的淘宝网、天猫、聚划算等强势资源,共同推广江西旅游工艺品。(2)行业交织,互助共赢。旅游业是一个跨越多个行业的产业类型,旅游工艺品销售过程中,要通过与不同行业之间的沟通,建立合作关系,拓宽销售渠道。例如旅行社和景区合作,帮助营销该景区特有的旅游工艺品,酒店和工艺品制造商合作,通过摆件形式帮助展示推广等。

5.塑造地方品牌,创造品牌效应。进行旅游工艺品形象策划,培育品牌商品,增强品牌意识,加大自主品牌建设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必须认真挖掘和提炼品牌精髓,培育企业和产品的个性、特点。加大对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等名胜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的宣传,并集中力量开展树立品牌形象活动,致力于打造旅游工艺品品牌。

四、结语

本文通过PEST嵌入式SWOT分析法,具体分析了江西旅游工艺品现状,总结了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大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其现状提出了旅游工艺品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具体发展策略。由于江西旅游工艺品种类繁多,以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难以对所有的工艺品进行具体分析,因而得出的是概括性的发展策略,文章中的不足与错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1] 江小浦,徐彬.论我国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与市场开发[A].企业经济,2008,07.

[2] 尹敏.江西旅游商品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A].企业经济,2004.

[3] 程凌云.江西特色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研究[A].《江西旅游教育学院学报》,2012.

艺品行业论文范文2

【摘要】由于中国国内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及农民培训情况各异,当地农民及外来农民工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也较大,决定了该类地区农民培训模式呈多元、复杂状态。选择正确的培训模式是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成功的重要条件,但这类地区农民培训的成功还要依靠一系列配套条件,培训结果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就是这类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训结果管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则需要从权威认证、利益兑现等方面展开探索。

【关键词】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管理方式

一、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管理探讨的必要性

自2003年9月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计划》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又了一系列有关农民培训的重要文件,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已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近几年来,城市化区域的农民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各地在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等管理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也存在许多严重缺陷,深入进行这些问题的探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政府在这一工作中主导地位的充分发挥。农民培训工作,从总体上讲,属于社会公共事业部分,加上我国目前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以及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不足和费用承受能力有限,所以各级政府在现阶段必须承担起农民培训的主要责任,作为城市化进程很快的区域的政府,更是责无旁贷。但由于经验缺乏以及部分地区对农民培训工作认识的不足和开展的严重滞后,致使这些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在模式及培训结果管理方面暴露出种种不足,这一方面严重制约了这一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造成发大量培训资源,包括时间、精力的严重浪费。认真探讨这些方面的问题,可以使这类地区的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经费投入、资源调配、机制建立、评估考核等方面更具科学性,从而使培训工作减少失误,降低浪费,提高效率。

2、有利于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培训模式如果合理、科学,又有当地政府规范操作,就会便于参加本地培训的农民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明明白白的套餐式选择。合理而严格的培训结果管理,会促使学员增强培训学习的自觉性,消除投机和害怕吃苦的心理,同时也有利用于他们选择不同学习模式而能顺利报销某些合符规定的费用,并使其学习成果能得到权威认证或认可。

3、有利于国内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的整体发展。本文所说的农民培训指两大部分,一是指城市化区域,特别是大城市城中村、郊区及相邻地区本地农民的培训;二是指外地进入该类地区做工、务农(都市农业)农民的培训。各城市化区域根据本地区情况探索农民培训模式及培训结果管理办法,可极大地丰富这两方面的管理内容,随着探索主体力量的增强与内容侧面的增多,通过对成功管理方式的交流与推广,可使这两方面的管理更接近它自身的内在规律。

二、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模式

根据国内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近年来的探索及综合环境因素的影响,城市化区域,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化区域的农民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试验与完善。

1、“培训券”模式。借鉴国外的经验,政府将补贴给参加培训的农民的经费无偿地以一定面值的“培训券”形式按政策规定发到农民手中,农民领到培训券后,可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需要,自由选择相关机构与内容参加培训。培训机构和有关人员通过培训付出收到“培训券”后,可到政府指定的金融机构兑换现金。农民的“培训券”不可直接变现(金融机构不得违规兑现,否则承担相应责任),但农民若有特殊原因,可以赠送或相互之间调剂。

2、技能等级考证模式。这是目前城市化地区运用较多且非常受在岗农民工欢迎的一种培训方式。目前,国家、省市劳动保障部门及其他部门已开设了数十种技能考证种类,包括技术工种、管理工种和特殊工种,在岗农民工或已有一定基础而又准备上岗的农民工,可边工作边参加培训,或参加全日制培训,这样既可学以致用,又可通过努力拿到不同等级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以被用人单位认可和重视。

3、“订单式”培养培训模式。对于此类地区的初、高中毕业而又没升上大学的毕业生,可通过政府有关管理部门与企业协商并联合出资培训,或由劳动力市场中介部门牵线搭桥,或通过校企联合,根据企业专业及人数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学制既可是学历班,也可是非学历的专业培训班,学生毕业或结业后进入对口企业就业。此模式中的学历教育班,还可实行1+2,2+1,1+1+1等模式进行培养培训。1、2等数字指在正规学校学习时间和在企业实习(边看边学、边干边学)的不同时间。此类模式还可以采取政府出资建立订单技能培训基地,根据当地企业需要,按订单为企业培训具有专门技术、技能的新上岗员工。

4、院校“基地式”培训模式。即大、中专院校,特别是高等、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可根据本地需要设立专门的农民培训基地,开展农业科技、本地农民转移、农民创业和外来农民工的培训。

5、师带徒培训模式。师带徒在我国源远流长,在现阶段作为一种非组织培训行为,也非常广泛,很多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靠各种私人关系找一位师傅传、帮、教。我国可以借鉴德国师带徒培训模式,政府管理部门出面确定行业师傅及带徒的资格,然后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和成建制的安排新转移农民工拜师学艺,学徒“出师”时要经过考试,通过考试后,政府授予被培训者的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和学习证书。这是一项规范性、提升性的工作,虽需要时日,但现在应大胆开展探索。

6、现场指导式培训模式。无论是在企业从事制造业工作,还是在城郊从事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农民工最需要在工作现场,面对工作对象,有教师或者培训者做操作示范和指导,这类培训使受训者能直观感受、模仿,效果良好。这种培训模式宜与师带徒、培训基地培训和培训师、教师下到基层现场指导几种模式结合进来进行。

7、“保姆式”培训模式。即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根据受培训对象的具体要求,实行动态性、全程式培训,如对受训者进行科教化知识补课,同时根据要求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甚至与其一道研究技能、技术上的难题。这种模式多用于已有一定专长,或承担一定创新科研项目的技术/技能型农民的培训。

8、“链”式培训模式。即有关部门有意识地先对辖区内的都市农业或创业示范户、示范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然后让他们对其他农民或农民工进行接力培训,使先受培训的人员与后受培训的人员之间形成一条链,使受训的农民工数量成倍增加。

9、社区式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城市社区的相关资源开展农民工培训。如社区出场地和管理人员,政府、行业协会、工商联组织等出面组织大专院校教师、企业行家、社工、义工人员等到社区担任培训者,培训对象为本社区所辖范围内的农民工,培训时间主要是休息日、节假日和夜晚。这类模式可以使农民工解决工学矛盾、住地与培训地相隔太远矛盾等。深圳宝安区、宁波鄞州区从2003年就已运用了这类模式,近来东莞、广州市等都已开始了这类培训模式的尝试。

10、学历式培训模式。政府出资并分批制订计划,在优秀农民工中选拔合符条件的农民及农民工到大学接受在职学历教育。深圳市政府已于2008年7月进行这一模式的尝试,计划选拔100名,而报名者却达上千人,受到了农民工的欢迎。

11、企业培训模式。即企业对农民工进行新入职员工培训和已入职农民工的继续培训,这是国内最主要的一种培训方式。实行这一种方式,也应充分借鉴国外多个国家的经验,政府首先应当立法,规定政府和企业在这项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要制定相应政策对企业加以鼓励,真实减轻企业在这一方面的负担,如将企业培训经费进行税前列支,或对企业进行培训拨款,同时注重对企业主进行精神性奖励,还可以出资将部分企业建成农民培训基地。

12、工地学校培训模式。在建筑、建设工地上(桥梁、隧道、海港码头、开矿、大型企业建设等)设置临时性、流动性培训学校,利用工余时间甚至是上班时间给农民工进行现场培训,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工现学现用。广州、深圳2008年上半年已运用这种培训方式,并大力加强有创新特色的工地学校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促进工地学校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城市化区域农民培训结果管理方式

目前各城市化区域对农民培训结果的认定、管理做法各异,致使农民及农民工参加培训后或因发证机构混乱,或因间隔时间长,或因工作地点的变动,导致其培训结果得不到持续认定。所以,努力使这一方面的管理实现规范化、有序化、合理化,乃至统一化,都很有必要。综合国内外已有的作法和各城市化区域的具体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和完善。

1、尽快统一和规范培训、发证主管部门,让农民培训证书具有权威性。由于农民培训与其他培训一样,涉及到经济收益问题,现在不少政府部门都力图拥有和控制这一资源,争取主考权、技能鉴定权及相应的发证权。从省、市一级主管培训考证的现状来看,劳动厅(局)主管一块,人事厅(局)主管一块,还有众多其他厅(局)也主管一块;此外还有一些派、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也主管一块;另有一些培训机构也自行培训,自行发证。这种主管、主办培训和发证方面的多头化、无序化,自然使很多农民培训的结果认定产生混乱。目前应由国家权威部门出面,尽快解决包括农民培训在内的各类培训主管及发证权的归属、安排问题,做到“删繁就简”,分工有序,布局合理,以此使参加培训的农民及农民工吃下“定心丸”。在英国,农民培训与其他培训一样,采取严格的考试制度,学员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2、把资格证书与农民创业帮扶措施结合起来。对于在城市化区域进行创业的农民,政府可学习南韩、德国等国经验,规定欲创业的农民在完成一定数量的培训并获职业资格证书后,才允许其办理有关申报手续,并在小额低息(或无息)贷款方面予以优先,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在德国手工工艺品行业,包括农民在内的创业者,必须要通过师带徒培训方式培训,并通过国家组织的有关考试以后才会得到批准。又如在法国,农民要想独立兴办农场,必须先取得农业技术员证书。我国可以逐步推行这一做法,有关培训费用主要由政府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