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试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试卷范文1
关键词:钻研教材;注重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一、试题特点
从本次语文试卷来看,大部分内容紧扣课本,试卷难易适中,题量适宜。试题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
我个人认为本次考试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是有进步,首先:
1.教师不断地钻研教材,通过“一课两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
2.从试卷中可以看出。教师能重视语文教学,尤其是字词教学、背诵古诗、积累名言警句等。因此,学生这方面内容掌握也较好。从阅卷来看,对于复杂的句式变换学生掌握不好。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失分较多,甚至比作文部分的失分率大。习作中,审题不认真,看来教师在这方面的教学还做得不够,今后教学中还要引起重视。
二、具体存在的原因
1.综合能力薄弱
本次考试内容,面广,有拼音,词语的理解,日积月累、句子的改写,阅读理解,习作。学生对综合性较强的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如,句型的变换(反问句、修辞手法)只有在试卷上、练习册上出现,综合性的习题训练较少。有的学生不认真读题,没有理解文章内容,没有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所以失分较多。
2.学生的书写不规范
平时对学生的书写不够重视,对有些字掌握不牢固,要么少点,要么少横,比如,有部分学生在写“幼”和“幻”的时候,总是把两个字搞错,辨不清,真正到考试的时候,知道自己写得不对,涂抹好几次,但最后还是没弄明白。再如,“延”和“廷”里面的结构总是分不清,因此书写也出了问题。
3.课外阅读量不够
课外阅读有一定的梯度,再加上学生没有深入把文章意思理解透彻,回答问题抓不住关键。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够,不会概括段落大意,意思表达不明确。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只要是老师没有讲到的,就不会做,做不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至于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分析短文,学生没有掌握方法,不会思考问题,就出现很多问题。
4.习作中审题不清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材较好,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失分原因:
(1)审题不认真,没有按作文的提示去写,不能围绕一件事去写。作文显得条理不清,语句不通,非常零乱。
(2)文章内容空洞,思维不够开阔,缺乏优美的词句,叙述不够真实具体,文章字数较少,不能将自己的语言很好地组织起来。
(3)写作技巧欠缺,作文的方法没有掌握,文章叙述不完整。
三、教学中的启示
语文综合能力较强,涉及的角度很广,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努力。
1.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教师在教学中应继续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和组词、形近字的训练。课内的积累,凡是书中出现的四字词语,都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
2.加强阅读教学
每次考试学生的阅读得分最低,所以,只有让学生多接触文本,用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因此,我们要再次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词句理解训练,注重理解的准确性。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掌握方法,灵活答题。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我们认识到平时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个性化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适当地教给学生习作方法和习作技巧。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从生活,从各种语文学习环境中积累语言,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为习作做好充足的准备,提笔就有材料可写,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且在习作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试卷范文2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高段考核评价形式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即是传统的期终统一的考试,当然这里所讲的终结性只是相对一个学期的学业考核而言的,仍然是当前最普遍的考核方式。虽然新课改后,各地区对试卷的命题都提出相应的要求,以努力实现新课程的最新理念,但目前小学语文的试卷命题仍存在如下几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知识的罗列
试卷缺乏系统的整合性,互相割裂,只琐碎地罗列出一个个知识点让学生考。从长远的角度讲,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考、整体关照的思维习惯;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审视,知识的罗列式的考试也不能真正考核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发展学生的语感。
(二)知识的超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淡化小学阶段文学、问题知识的传授,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淡化中心思想,注重情感的内化体验。但在现在一些语文高段试卷上仍然出现诸如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和修辞知识等试题。
(三)能力的搁浅
语文试题多采用“定势”模式,导致部分出卷老师不深入思考试题能否真正考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为考试而考试。例如,传统的看拼音写词语年年都考,但是能否促进学生拼读能力的发展呢?我曾作过一个调查,城镇五年级的学生运用智能ABC的拼写法来打字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2.8个。而智能ABC是检验一个人对拼音掌握情况的一项很好的测试手段。正如管建刚老师在《当前流行的八种语文考题剖析》[1]一文中所罗列的现象一样,这样的考题不但不能考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会给语文老师一种教学误导。
(四)情感的遗漏
新课标关于课程评价的建议中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反观我们的语文试卷,还是注重共性的客观的试题占绝大多数;关注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的情感体验型的题目偏少。
(五)本体的丢失
近年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语文试题的生活化已成趋势。很多试题尝试将命题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但这样的“综合性”的生活化试题不仅不能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而且无法实现调控、促进教学的功能,例如“我能写同学的名字啦。(要求写出四个同学的名字)”等。
二、基础类知识的命题探索
基于上述现象,我尝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试卷命题进行新思考。语文评价考核考些什么?毋庸质疑,是语文的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考得当然是语文本体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命题一定要凸显本年段的课程目标,针对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语文的本体地位,注重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核。那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呢?首先是语文本体知识的积累,其次是语言的运用。怎样的命题才能为教师传达这样的信息呢?我采用罗列式的方式对基础类的命题进行如下探索。
(一)整合性
新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因此,命题时一定要突出整合意识,统整关照各知识点,从而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1.整合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教学中研究得比较多,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考核。三个维度中,考得比较多的只是第一个维度――知识和能力,往往忽略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语文素养是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的综合素养。
例如:某市小学毕业试卷上的一道口语交际题:“母亲节刚过不久,我们又迎来了父亲节。当你踏进考场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考场外的父母也同你一样对你的理想充满期待。假如你是考场外的家长,你会对即将面临人生第一次重要的考试的子女说什么呢?而作为子女又如何回答呢?请你创设一个情境,设计一段对话。”这样的试题设计整合了学生的口语表述、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我认为是比较符合通过考试“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目标的。
2.整合知识的内在语言规律
传统的题型往往是比较独立的单项命题,比如要考查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就采用看拼音写汉字,而一个个生字词之间却是毫不相干的。因此,命题要提高功效性,尽量发挥试题的最佳功效,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与素养的提升。例如看拼音写词语这种题型,就可以整合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一段话,把词语拼写穿插其中,如:
xiangtianxinshang
走在恬静的乡间小路上,迎着( )的微风,( )着路旁的幽幽翠竹,
pu shitian gao di kuo
听着()的乡下人家吃晚饭时()的闲谈,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
3.多元智能的有机整合
所谓多元智能的有机整合就是使学生发挥思维、想象、感知、观察等综合智力因素功能的题目。传统考试强调知识的巩固与掌握,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大家对考试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反映在试卷上就是出现了更多需要想象、思维、观察等综合智力因素参与才能完成的题目。
例如某市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上的一道题目:“山东济南大明湖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的意思,描绘一幅图画吗?请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勒出画面。”要完成这道题目,学生首先理解这副对联的意思才能画出联句所表现的画面;其次,学生需要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具象物体提炼成一根根生动的线条,从而表现出对联所蕴涵的意境。这个过程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等。
(二)人文性
所谓小语命题的人文性,就是在考试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生对考试往往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成绩稍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呢?当然,并不是全部因考试引起的,其形成的原因很多,有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有自己给自己施加的无形的精神压力,有社会对人才要求所带来的优胜劣汰的形势,等等。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精神的引航员,同时又是操控考试题目的考官,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试卷中融入一些轻松的元素,从而适当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呢?
例如:某市一位老师所出的试卷,就把试卷设计为“智力大比拼”的游戏。比如第一关挑战“A、B、C”(考核的内容就是看拼音写词语),第二关挑战“成语大本营”,第三关挑战“语法大考验”(考核的内容就是普通的语法转换),等等。而且在每一关都设置一个“挑战烽火台”,让学生对自己刚才在挑战这一关中取得的成绩,量力加上几颗挑战之星。这样虽然“换汤不换药”,但却在考试中融入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使学生以相对轻松的心态完成考试。
又如:某市一份语文试卷上,老师在每个大的板块上都安排了一小段温馨的提示语。例如第一个板块“积累运用”的温馨提示: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语文的根基。第二个板块“阅读理解”的温馨提示:请你静心默读思考,并且注意书写要认真端正,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这些温馨的话语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来自教师(考官)的直接关怀,而且从这些提示中获取做题的许多信息,如做题的方法、要求,以及做这些题目的意义,等等。
(三)发展性
老师往往认为期末考试是一个阶段学习的总结。这虽然不错,但忽略了考试也是一种促使发展、促进提高的形式。因此,传统的试题很少涉及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进行学习提升的试题,这是对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评价“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而且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片面解读,但很高兴的是一些地区的语文命题已开始关注这种理念的体现。
例如课外阅读的命题:
1.这篇文章中有些词语和句子写得挺好的,值得积累,我要把它给记下来;并说说这样的语言描写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2.请你根据九寨沟风景的特点来给她写一条广告语吧!
这样的试题不仅能考核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能使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得到再次的学习机会,从而达到考核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试卷范文3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语文 过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24-01
目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升初后,对初中教学的内容无法完全跟上,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以后的进步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强化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过渡教学力度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中小学教学内容无法有效衔接。很多学生完成小升初后,学习热情不再像小学时一样高涨,不仅语文课的学习受到影响,对其它科目的学习热情也在锐减。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进行过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平稳渡过小升初的衔接阶段,以往小学与初中间的互不联系的状态应予以改善;预防学生的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
一、摒弃阶段教学的理念,加强过渡教学理念
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小学教学无法衔接、交流不畅的现状令教育工作者感到头痛。小学、中学泾渭分明,所以,教学中的阶段性特点也显现得淋漓尽致。到小学六年级的阶段,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尽早赶上教学进度,以空出一部分精力来抓复习,将必须把握的知识要点讲透、讲清楚,尽可能帮助小学生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尽量发挥所学――结果正是迎合了应试教育的要求,忽略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大部分学生超常发挥,以喜人的成绩升上中学。小学阶段夯实基础,是必须的。然而,还需要重视初中和小学的衔接。
假如观察初一的语文试卷,能够发觉,不管是题目的数量抑或困难程度,与小学阶段的语文试卷都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初中语文试卷的内容显得与小学阶段的语文试卷格格不入。这也可以解释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的学生,到初中却无法跟上语文教学进度的现象。笔者认为,老师在试卷的设计上,不要力求完美,要循序渐进,突出试题的立体感。
二、避免两极分化和成绩退步
目前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不难、理论点不多,老师通常注重学生对其的死记和表面的了解,思维难度很小,老师讲解的内容不多并且速度较缓,对学生必须了解和把握的知识循环往复地讲解和训练,作业的检查也做的滴水不漏,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能一次学完,测试题目不多、困难程度不大、时间充足,并且考试要点都在日常的语文课教学中作了批注,学生仅需要仔细答题,就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而初一语文课本的知识内涵、课文数量等跨度太大,知识点增加;知识点除开需要强记以外,更为偏重解析和解读,思维难度不小。因为课时不多,老师讲授速度提升,容量不小,大部分知识都是一笔带过;而老师在作业的检查方面并没有小学语文老师那样细致,测试的题目多、难度不小,学生的答题时间往往不够,这还不算上课文知识的拓展。
从课本内容、学习模式、学习需求等层面来说,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过渡教学显然并不合格。学生无法消化初一课程中的繁杂的知识点,无法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神。因此,面对上述问题,两极分化以及成绩退步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笔者认为要注意下面内容:
1.注重对字、词语、句子的诵读以及积少成多、熟悉工具书的使用等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恰当设计一部分有思想、全面的、能够将课内外学习相联的语文题,让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注意这方面的训练。而且,还应引导其学习语文的目的:伴随小升初,所学到的知识将更多,题目会变得不容易解答。
当这部分学生升上初中后遇到难度较大的语文题或思维较为活跃的类型题的时候,就不会两眼一抓瞎,为初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2.老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必要时利用老师的权威去传授知识,让学生不仅了解表面的知识,更深入了解隐藏的知识。比如:句子方面的训练,小学大部分时间都利用举例说明的形式,让学生生搬硬套。假如这时候将“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的使用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对句子的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诸如这类的过渡教学方法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过渡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乃至未来的语文学习中找准自身所处的位置,小升初的阶段是终身学习这一列车的第一个“联接螺母”,如果这个阶段出现问题,就不用谈未来的语文学习了。因此,小学高年级的“过渡”教学极为关键。
参考文献:
[1]黄锦霞.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与初中的衔接[J].新课程(小学版),2013,(3):81.
小学语文试卷范文4
班级:姓名: 学号:得分:
六、填上合适的词语( 9分)
一()喜鹊一()春风一()衣服
()的笋芽儿()的世界()()协力
()的草丛()的阳光()志()城
七.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6分)
人外()()银光()()焕然()()
绿()()红()()冷()()
八.用“”画出句子中意思相反的词。(3分)
1.春节时,东北非常寒冷,海南却很炎热。
2.一发卷子,有的同学高兴得笑了,有的难过得哭起来。
3.这道应用题真简单,不用列复杂的算式。
九、给句子加标点。(8分)
1、这难道是你的作品
2、北京多么美丽多么神秘
3、傣族人民笑哇跳哇唱哇是那么开心
十、排列句子顺序。(6分)
()同学明洋经常来看这些花。
()我家的几盆月季花开了。
()我悄悄把一盆月季花放在班级生物角里。
()我高兴地笑了。
()他说:“咱们班的生物角就少这种花。”
()同学们一进教室,都说:“真香啊!”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3分)
1、泉水流进山腰的(),流过(),流到(),穿过()流进大海。
2、、、和都在二十四节气中。
3、到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底下,有()的、()的、紫的、
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
十二.考考我自己:阅读短文,回答问题(6)分
夏天的菜地可真好看!碧绿碧绿的黄瓜,又嫩又长的扁豆,紫得发亮的茄子,青里透红的西红柿,
小灯笼似的青椒,还有胖娃娃一样的冬瓜……这里真像一个百花园。
1.这段话共有句,写了种蔬菜。
2.文中描写蔬菜颜色的词语有
描写蔬菜形状的词语有
3.夏天的菜地像。
4.像 。
十三.作文:(10分)
小学语文试卷范文5
一、小学语文考试内容的改革
考试,尤其是笔试,目前仍然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能力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辖的教研机构命题的正规试卷,内容有了较大的改革,更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以现行的小学语文试题为例,有关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方面的题目明显增加,其他方面的题目多为新颖的内容和形式,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个可喜的变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引导、促进作用的。
二、小学语文试卷评改的现状
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没有站在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高度做好评卷工作。在改卷时,以教材内容、教学参考书或出卷者提供的参考答案为“唯一标准”,认定这些“标准答案”不放,该给分的不给分,误导学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如六年级语文的一道试题:
例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请照样子写句子:天气真冷啊,冷得?摇 ?摇。
笔者认为,例句的后半句具体描写漓江水的绿,写清楚了绿的程度、绿的样子,所以学生的答题只要具体地写出天气冷的程度,冷的样子就对,就应该得分。这样才能给学生思维留下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驰骋想象,自由、自主地运用生活和语言的积累。有的老师认为例句是用比喻的方法将“绿”具体化的,所以一定要用比喻的方法将“冷”具体化才算对,因而将诸如“冷得滴水成冰”、“冷得大家直打哆嗦”、“冷得大伙儿的手脚都僵了”、“冷得缩成一团”的答题划上“×”。笔者认为这种评改是不严格、严谨的,很古板、僵化,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细想,该试题用比喻的方法将“冷”具体化固然是好的、对的,但不用比喻的方法将“冷”写具体也是对的,如“冷得呵口气碰着墙壁也变成了冰花”,这样的句子不也很生动优美吗?
又如:仿写句子: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学生答案:1.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就像一首动听的歌。2.盘山公路就像一条飘带,也像一条蜿蜒的长龙。笔者认为这两种答案都是对的,因为把书拿来比喻可以,把盘山公路拿来比喻也可以——学生写什么事物都行,只要比喻恰当。如果认为一定要用书作比才对,那么未免范围限制得太小了。如果题目是: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摇 ?摇),就像(?摇 ?摇),就另当别论——这题规定了用书作比喻。
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变所谓的标准答案为开放性的、合乎情理的灵活答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让学生有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自由驰骋、自由表现,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评改试卷时既要领会出题者的意图,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答题,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一课,有两段话表明两个孩子对早晨、中午太阳离我们远、近的看法: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试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儿曰:“日初出?摇 ?摇,及其日中?摇 ?摇,此不为?摇 ?摇而?摇 ?摇乎?”
填原文的哪一段呢?不少老师认为一定要填下一段的内容,因为下一段是“及其日中”,而上一段是“及日中”。笔者却不以为然:一儿是以人们熟知的看物体“近则大,远则小”进行辩说的——日初出时大,所以推断出早晨太阳离我们近;另一儿是以离热源“近则热,远则凉”的生活常识进行辩说的——中午太阳热,所以推理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读懂课文的人会认为填哪一段内容都是可以的,因为哪一段内容都表述了其中一个孩子的观点(当然不能同时把两个孩子的观点糅合在一起填空,同时以大小冷热推断太阳离我们的远近)。这道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两个小孩子各自的观点,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而不是考查学生有没有注意“及”和“及其”。如果改考卷的老师一定要将填上一段内容的判为错,填下一段内容的才给对,那么无疑是把学生逼进死记硬背的胡同,引入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境地。我们在改卷时不要抠某个字眼,而要从整个题目的大处着眼,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软环境。
小学语文试卷范文6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wuxianyinbaiyuloushansi
()()()()
zhuzifafenlingqian
()()()
二、按要求填表。(7分)
三、比一比,再组词语。(12分)
1.捕()旋()裙()
哺()施()群()
2.尺()辰()柱()
尽()晨()拄()
四、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6分)
1.凉爽()黑暗()欢乐()
2.温暖()辛苦()驱散()
五、照样子填空。(6分)
六、照样子写句子。(6分)
例:小达尔文不作声,可是心里不服气。
1.秦文年龄小,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参加植树劳动很累,可是______________。
3.他学习很刻苦,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选词填空。(8分)
成绩成就
1.他的各科_____都不错。
2.我国的建设______是伟大的。
驱散驱逐(zhu)
3.他的热情_______我心中的忧烦(fan)。
4.捣乱的人被______出学校。
八、造句。(9分)
1.又……又……──
2.习惯──
九、把左右两边相关的词用线连起来。(5分)
甜蜜的成绩
金色的喜悦
优异的沙滩
无限的微笑
关紧网绳
朗读重量
称出窗户
拉紧课文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翠鸟()水边的苇秆上,()小爪紧紧地()苇秆。它的颜色非常()。头上的羽毛(),绣满了()。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它()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十一、把下面顺序错乱的句子按先后顺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10分)
()大蜻蜓真漂亮,两只眼睛,亮晶晶的。
()我听了哥哥的话,想到益虫对人有好处,就把它放了。
()有一天,我和哥哥正在乘凉,看到落在树上一只大蜻蜓,我把它捉住了。
()一对翅膀不停地扇着。
()哥哥看见了,大声喊:“它是益虫,快把它放了!”
十二、作文。(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