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药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药学范文1

1材料与仪器

1.1材料

样品采自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经云南中医学院普春霞老师鉴定为紫草科滇紫草属植物昆明滇紫草OnosmacingulatumW.W.smithetJ.E.Jeffrey。

1.2仪器

NikonECLIPSX80i型高级研究用生物数码摄影显微镜(日本);组织切片机(浙江金华无线电厂);101A一2电热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XS一125A电子天平(瑞士)。

2方法与结果

2.1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80~120cm。主根呈倒圆锥形,长达20多cm,粗达2cm,紫红色。茎直立,单一,不分枝,被伸展的长硬毛和反曲的短硬毛。基生叶多数,叶片狭披针形,通常较小,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叶面被具圆形基盘的长硬毛和少数短硬毛,背面沿脉被长硬毛,其余被细的短柔毛,中脉在叶面微凹,背面隆起,侧脉数对,不甚明显,叶柄具翅。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但向上逐渐变小,中部以上者无柄。聚伞花序多数,生于茎先端及发自上部茎生叶腋内。排列成开展的圆锥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长约1cm,果时稍延长.5裂至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外面被长硬毛和短柔毛.里面除基部被长柔毛外。里面疏被短柔毛;花冠漏斗状,粉红色或紫红色,长8~10cm。外面上半部紧贴向上的短柔毛,里面除基部被长柔毛外,其余无毛;雄蕊5,花药基部连合,不伸出花冠外,花丝钻形,无毛;子房4深裂,花柱丝状,不伸出花冠外,无毛。柱头小,2裂。小坚果近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果期710月。

2.2药材性状

根长圆柱形,稍扭曲,少数下部具分枝,长10~26cm,直径0.3~1.1cm,外皮淡紫红色,木栓易成鳞片状脱落,露出紫红色内皮,具纵皱,偶有支根痕,头部具残茎,老残茎常枯朽,中心为空洞状,新残茎基部具多数鳞叶,鳞叶被长硬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白色,木部淡黄色。气淡,味微甜、涩。

2.3显微鉴别

2.3.1根横切面

木栓层易脱落,由数列扁长形的木栓细胞组成,皮层较窄,薄壁细胞卵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壁弯曲。韧皮部较宽,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宽广,约占整个根横切面的3/5;中心无髓,由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单个或数个径向排列,直径34~120m,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常可见数个,十数个或成片聚集的木纤维,多呈方形或多角形,直径8~35m,壁厚约3~5m。薄壁细胞中见大量色素分布。

2.3.2粉末特征

浅棕色,气淡,味微甜、涩。

(1)木栓细胞多角形或类方形.壁厚。内含棕黄色的颗粒块状色素物质。

(2)薄壁细胞多角形或类圆形,有的薄壁细胞壁增厚。

(3)导管主要为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5~90m,壁厚约3~5m。

(4)纤维管胞,长梭形,成束或单个散在,边缘不平整,末端钝尖或平钝,直径7~42m,壁厚约6i.Lm,长至260m。

(5)木纤维,壁弯曲。直径约9I.Lm,长至930Ixm。

2.4理化鉴别

据文献报道,滇紫草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为萘醌类,包括紫草素、p,B一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和乙酰紫草素等,文献报道,13,13一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和乙酰紫草素这两种成分的抑菌作用及乙酰紫草素的抗炎以及抗过敏作用效果明显,临床应用广泛。

2.4.1取昆明滇紫草粉末约0.5g置试管中,将试管底部加热。生成红色气体,并于试管口壁凝结成红色油滴。

2.4.2取昆明滇紫草粉末约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10mL甲醇,称定质量.超声处理45min,放置至室温,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石油醚萃取3次,每次10mL,合并石油醚层,浓缩至近干,转移至l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另取B,B一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和乙酰紫草素各1mg,分别溶于5mL石油醚中,制成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环己烷一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5:5:0.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小结与讨论

3.1小结

通过对昆明滇紫草的来源、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的研究,表明:(1)昆明滇紫草花丝和花柱无毛,花冠粉红色或紫红色,漏斗状;(2)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根直径3~8mln,外皮淡紫红色;(3)根横切面中木质部约占整个根面积的3/5,导管旁常伴有数个,十数个或成片聚集的木纤维;(4)粉末特征中纤维管胞长梭形,边缘不平整,直径7~42m。薄层色谱证明昆明滇紫草含有B,B一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和乙酰紫草素2种化学成分。

生药学范文2

【摘要】

目的对蒙药材沙蓬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蒙药材沙蓬的生药学特征。结论为沙蓬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关键词】 沙蓬; 生药学研究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harmacognostic character of Herba Agriophylli.MethodsPharmacognostic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by identifying with Herba Agriophyllum's characteristics, microscope, chemical reaction and TLC.ResultsThe pharmacognostic character of Herba Agriophyllum was described comprehensively.ConclusionThe article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erba Agriophyllun,the formulation of its quality standard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erba Agriophylli.

Key words:Herba Agriophylli; Pharmacognostic studies

沙蓬来源于藜科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的干燥地上部分,生于流动、半流动沙丘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等地,主产于内蒙古及西北、东北各省区[1,2]。蒙古、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秋季采收,除去根、杂质、泥沙,阴干,切段备用。蒙医认为沙蓬有祛疫,清热,解毒,利尿之功能,用其煮散剂或入丸散治疗瘟疫,头痛,赤目,黄疸,肾热,尿道灼痛,胃“赫依”,口舌生疮,齿龈溃烂等症[2,3]。有关蒙药材沙蓬的生药学研究未见报道,本课题对其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沙蓬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1 材料与仪器

沙蓬Herba Agriophylli,于2006年秋采集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和阿拉善盟左旗,并经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鞠爱华教授和中蒙医学院蒙药教研室松林教授鉴定为藜科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对照药材由内蒙古蒙医药研究院提供。LEICARM-2016生物组织切片机(上海徕卡仪器有限公司),SA3300PL生物显微镜(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鉴别 采用常规生药性状描述方法。本品茎呈圆柱形,直径1~7 mm,多分枝;表面黄绿色,具条棱,节部稍膨大;质地坚硬,断面髓部为白色。叶无柄,披针形至条形,长1.3 ~ 7 cm,宽4 ~ 10 mm,先端渐尖,有小刺尖,基部渐狭,全缘;表面亦黄绿色,有3 ~ 9条纵行脉。花序穗状,紧密,宽卵形或椭圆形,无梗;苞片宽卵形,先端急缩具短刺尖,反折。胞果圆形或椭圆形,两面扁平或背面稍凸,除基部外周围有翅。种子近圆形,扁平、光滑。气微味淡[1~3]。

2. 2 显微鉴别

2. 2.1 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层,类长方形,棱脊处类圆形,外被角质层。皮层明显,棱脊处为厚角组织,棱脊间外侧为1~2列栅状细胞,中层细胞类圆形,内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内侧细胞切向延长。维管束外韧型成环。髓宽广,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内含草酸钙簇晶。见图1。

图1 沙蓬茎横切面简图(略)

2.2.2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1层,类长方形,切向延长,外被角质层。叶肉组织等面型,上下均有栅栏细胞1~2列;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外侧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结晶,内侧细胞大型,纹孔明显。叶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分布有纤维束,上、下表皮下有数层厚角组织。见图2。

图2 沙蓬叶横切面详图(略)

2. 2. 3 粉末 黄绿色。叶表皮细胞多角形,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非腺毛分枝状。草酸钙簇极多,直径10~18 μm。导管多为具缘纹孔、网纹螺纹,直径15~18 μm。纤维壁薄,胞腔明显,纹孔稀少,直径15~18 μm。见图3。

转贴于

2. 3 化学鉴别 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醇10 ml,加热回流10 min,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三氯化铝试液,干后,置紫外光灯(365 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见图4。

2. 4 薄层鉴别 按照薄层色谱法[4]实验,取本品粉末5 g,加乙醇100 ml,加热回流1 h,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乙醚(1∶1)40 ml使溶解,静置分层,弃去乙醚液,水液用乙醚提取2次,20 ml/次,弃去乙醚液,水液中加盐酸3 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1 h,取出,立即冷却,用醋酸乙酯提取3次,20 ml/次,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沙蓬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4]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酸(10∶9∶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5。

图3 沙蓬粉末图(略)

图4 沙蓬三氯化铝反应结果(略)

图5 沙蓬薄层色谱图(略)

3 讨论

沙蓬是一种常用蒙药材,资源特别丰富,本实验研究为该药材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应用基础性研究资料。

本品入药部位主要为茎,其表皮细胞、皮层、维管束等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鉴定意义。沙蓬叶虽占药材比例不大,但其表皮、叶肉、叶脉等结构较为特殊,亦可作为鉴别依据。本品主要入药部位茎和叶,都为绿色,随贮藏时间延长颜色变浅变黄,故粉末颜色定为黄绿色。

目前尚无关于沙蓬化学成分的文献报道,但根据同科植物猪毛菜主含黄酮类化合物,所以我们做了三氯化铝反应和盐酸镁粉反应两个理化鉴别实验,三氯化铝反应结果明确,但盐酸镁粉反应因叶绿素等色素的干扰,虽有颜色变化,但黄酮类化合物显色反应不明显或不好表述,故未作结果报告。

薄层色谱鉴别我们还试验了正己烷-丙酮(9∶1)和氯仿-甲醇(8.5∶1.5) 两个展开系统,但薄层结果不太理想。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植物志, 第2版, 第2卷[M].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277.

[2] 朱亚民.内蒙古植物药志, 第1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299.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蒙药分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6.

生药学范文3

目的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菊三七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结果菊三七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能够很好地鉴定菊三七。

【关键词】  菊三七;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pharmacognosy identification of ethno-medicine 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

li ying,yu tian,long yanqun,liu chao

1.ethnic pharmacological institut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 sichuan 610041,china; 2.health care school of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dentify 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 by identification of pharmacognosy an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sthe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were adopted. resultsthere are exclusive in original plant morphology,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 the plants of 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 can be completely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s.

key words: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  g. pinnatifida (l.)dc.];   identify traits;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侗族、壮族、畲族、拉祜族、彝族、苗族、阿昌族、土家族中均药用[1~8]。《本草纲目》于“三七”条云:“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厚,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蕊如苦荬絮。根叶味甘,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云南中草药》:“甘、苦、温,有毒。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痈肿,皮炎,无名肿毒,外伤出血”。《草木便方》:“活血,续接骨。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无毒。入足、手阳明经,兼入血分,治跌打损伤。生用破血,炙用补血,主治止血、散血、箭伤杖扑、跌打损伤,包敷患处,即可痊愈”。《天宝本草》:“治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疾”。

   

彝族传统用于治疗乳腺炎、咽峡炎、扁桃体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蛇虫咬伤、干疮(疥疮)[8]。

    作者在对常用民族植物药菊三七进行了生药学鉴定,以期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菊三七,采于云南大理古城边,海拔1 900 m。经刘圆博士鉴定为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yd-1508轮转式石蜡切片机(浙江金华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ony dsc-100 数码相机(索尼公司);kq 3200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显微镜(上海兴行实业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取部分新鲜药材,剪成小段,用faa固定液固定一周,按常规石蜡切片法,经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并经固绿和番红染色,制成永久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成像系统成像。

2.1  原植物鉴定

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多年生草本。宿根肉质肥大,有疣状突起及须根,断面灰黄白色。茎直立,具纵棱。基生叶簇生,匙形,全缘或有锯齿或羽状分裂;茎下部和中部叶互生,长椭圆形,羽状分裂,边缘浅裂或有疏锯齿,基部具2~5浅裂的假托叶2枚;茎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着生于枝顶;总苞2层;花全为两性,筒状,金黄色,花冠先端5齿裂,花柱基部小球形,分支先端有细长线状具毛的尖端,长约4 mm。瘦果狭圆柱形,有条纹,被疏毛;冠毛丰富,白色。花期9~10月(见图1)。生于海拔1 500~3 000 m的山谷阴湿处及树林下。分布江苏、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2.2  性状鉴别根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顶端常有茎痕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折断。质坚实,不易折断,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黄色,有心。味甘淡后微苦(见图2)。

2.3   显微鉴别

2.3.1   幼根横切面呈不规则圆形。表皮为1列不规则方形细胞,外壁增厚。皮层宽广,超过横切面的1/2。维管束为外韧型,导管单个散在或几个成群。髓部小(见图3) 。

2.3.2   幼茎横切面呈花瓣状。表皮为1列不规则细胞。皮层、韧皮部窄。每瓣凸状起有2~3个维管束,为外韧型。导管单个散在或1~2个排列成行。韧皮部外侧有较多分泌道。髓射线宽广。髓部大,超过横切面面积2/3(见图4)。

2.3.3  叶横切面上表皮为排列1列稍方形细胞,下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可见气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主脉表皮内有5个维管束,呈半月形,外韧型,可见分泌道(见图5)。

2.3.4   粉末木栓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淡黄色。菊糖众多,呈无色透明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碎片。网纹导管多见。纤维单个或成束状存在,纹孔明显,纤维直径12~17 μm。

3  讨论

    菊三七为多民族用药,资源丰富,本实验通过对菊三七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这些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的研究,能够很好地鉴定菊三七,并为其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由于所采取样品的不完整性及切片过程等原因,未能对植物的其它部位进行显微组织鉴别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国钧.中草药彩色图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2.

[2]张 艺,钟国跃.羌族医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85.

[3]潘炉台,赵俊华,张景梅.布依族医药[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492.

生药学范文4

【关键词】 牛白藤;生药学研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duct pharmacognosical studies on Caulis hedyotidis. Methods Ultrastructrual, microscopical and TLC characteristerics of Caulis hedyotidi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Crystal fider in the powder had certain identity. TLC identified ursolic acid, βsitosterol and scopolamine.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pharmacognoy of Caulis hedyotidis.

Key words:Caulis hedyotidis; pharmacognosy;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牛白藤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的干燥藤茎,别名土加藤。牛白藤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越南亦有分布。味微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暑、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1]。

牛白藤作为地方习用药材,收载于《广东省药材标准》,但其质量标准尚不完善,为了更好地保证其药材的安全、有效、质量均衡,本文对其进行药材性状、组织显微及理化鉴别研究,完善其质量标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实验药材和对照药材分别采自广州大学城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均经作者鉴定为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熊果酸、β谷甾醇、东莨菪素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正己烷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SK250LH超声波清洁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WD9403C紫外分析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YOKOPN电动喷雾器(武汉药科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Nikon YS100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封闭式电子可调电炉(广州伟业五金器械厂)。

2、药材鉴定

藤茎类圆形,直径0.2~1.2 cm。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黄色,有突起较细的纵直筋脉纹,老茎可见灰白色纵长突起相互连接的皮孔斑,刮去表层栓皮现灰绿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浅灰褐色,木部占大部分,黄白色或淡黄色,髓多中空。无臭,味微甘。

3、显微特征

3.1 茎横切面

表皮尚存,为1层扁平、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开裂状。非腺毛多见,且多为红色。木栓层为6~9列木栓细胞,细胞呈扁平状,砖形,排列整齐、紧密,往往多层相迭。木栓形成层为1层扁平的长方形细胞。栓内层为1~2层薄壁细胞,切向延长。皮层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尚含有石细胞。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木质部较宽,导管孔径较大;木质部射线1-2列;导管单列或2、3个并列。髓部类方形或类圆形,薄壁细胞内含针晶。草酸钙针晶束几充满细胞腔。见图1。

Micrograph of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Caulis hedyotidis

3.2 粉末

粉末灰白色。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草酸钙针晶束暗灰色,针晶长约80 μm;草酸钙簇晶直径7~20 μm。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80 μm;螺纹导管多见,直径约11~20 μm。纤维管胞多见,具缘纹孔口V形、X形或斜裂状。非腺毛单细胞和多细胞,有长和短两种[2]。石细胞众多,单个或多个相聚,形状各异,孔沟或层纹明显,壁较厚,胞腔狭窄。晶鞘纤维多见,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形,脐点明显,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见图2。

4、薄层色谱鉴别[3]

4.1 牛白藤薄层鉴别Ⅰ

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醇1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白藤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β谷甾醇对照品,各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VI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20∶4∶0.5)为展开剂,展开缸饱和15 min,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与紫外光灯(365 nm)下都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3、图4。

5、讨论

5.1 首次发现牛白藤的粉末特征中含有晶鞘纤维,数量不少,可作为其显微鉴定特征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牛白藤存在较多的螺纹导管,与文献[1]报道的“螺纹导管较少见”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5.2 牛白藤含有熊果酸、β谷甾醇及东莨菪素等成分[4],选择它们作为薄层鉴别的对照品,分别选择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20∶4∶0.5)和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6∶10∶7∶1.2)作为展开剂,分离效果好,斑点匀称,可作为牛白藤的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42.

[2] 黄成勇,廖月葵,林安平.牛白藤的生药鉴定[J].中草药,2001,32(6):54.

生药学范文5

    【关键词】  牛白藤;生药学研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duct pharmacognosical studies on Caulis hedyotidis. Methods Ultrastructrual, microscopical and TLC characteristerics of Caulis hedyotidi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Crystal fider in the powder had certain identity. TLC identified ursolic acid, βsitosterol and scopolamine.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pharmacognoy of Caulis hedyotidis.

    Key words:Caulis hedyotidis; pharmacognosy;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牛白藤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的干燥藤茎,别名土加藤。牛白藤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越南亦有分布。味微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暑、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1]。

    牛白藤作为地方习用药材,收载于《广东省药材标准》,但其质量标准尚不完善,为了更好地保证其药材的安全、有效、质量均衡,本文对其进行药材性状、组织显微及理化鉴别研究,完善其质量标准,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实验药材和对照药材分别采自广州大学城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均经作者鉴定为牛白藤Oldenl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熊果酸、β谷甾醇、东莨菪素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正己烷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SK250LH超声波清洁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WD9403C紫外分析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YOKOPN电动喷雾器(武汉药科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Nikon YS100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封闭式电子可调电炉(广州伟业五金器械厂)。

    2  药材鉴定

    藤茎类圆形,直径0.2~1.2 cm。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黄色,有突起较细的纵直筋脉纹,老茎可见灰白色纵长突起相互连接的皮孔斑,刮去表层栓皮现灰绿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浅灰褐色,木部占大部分,黄白色或淡黄色,髓多中空。无臭,味微甘。

    3  显微特征

    3.1  茎横切面

    表皮尚存,为1层扁平、无细胞间隙的细胞组成,开裂状。非腺毛多见,且多为红色。木栓层为6~9列木栓细胞,细胞呈扁平状,砖形,排列整齐、紧密,往往多层相迭。木栓形成层为1层扁平的长方形细胞。栓内层为1~2层薄壁细胞,切向延长。皮层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尚含有石细胞。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木质部较宽,导管孔径较大;木质部射线1-2列;导管单列或2、3个并列。髓部类方形或类圆形,薄壁细胞内含针晶。草酸钙针晶束几充满细胞腔。见图1。

    Micrograph of the transverse section of Caulis hedyotidis

    3.2  粉末

    粉末灰白色。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草酸钙针晶束暗灰色,针晶长约80 μm;草酸钙簇晶直径7~20 μm。导管主要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80 μm;螺纹导管多见,直径约11~20 μm。纤维管胞多见,具缘纹孔口V形、X形或斜裂状。非腺毛单细胞和多细胞,有长和短两种[2]。石细胞众多,单个或多个相聚,形状各异,孔沟或层纹明显,壁较厚,胞腔狭窄。晶鞘纤维多见,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形,脐点明显,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见图2。

    4  薄层色谱鉴别[3]

    4.1  牛白藤薄层鉴别Ⅰ  

    取本品粉末1 g,加乙醇10 mL,超声处理1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白藤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β谷甾醇对照品,各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VI 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4种溶液各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20∶4∶0.5)为展开剂,展开缸饱和15 min,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与紫外光灯(365 nm)下都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3、图4。

    5  讨论

    5.1  首次发现牛白藤的粉末特征中含有晶鞘纤维,数量不少,可作为其显微鉴定特征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牛白藤存在较多的螺纹导管,与文献[1]报道的“螺纹导管较少见”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5.2  牛白藤含有熊果酸、β谷甾醇及东莨菪素等成分[4],选择它们作为薄层鉴别的对照品,分别选择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20∶4∶0.5)和环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体积比6∶10∶7∶1.2)作为展开剂,分离效果好,斑点匀称,可作为牛白藤的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42.

    [2] 黄成勇,廖月葵,林安平.牛白藤的生药鉴定[J].中草药,2001,32(6):54.

生药学范文6

[关键词] 教学方法;生药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36-01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性状、采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和功效等内容的学科[1-2]。在授课中除了使用药材实物标本及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原植物形态、性状和显微特征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穿插讲述与生药相关的传说、故事,结合生动凝练的经验术语讲解生药的性状鉴别特征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外[3],还可利用归纳比较法、注意《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的融合及渗透人文教育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1采用归纳比较法

生药学中不少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相似,所以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们对易混淆的生药进行比较,能增强同学们的记忆,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如根茎类药材间的比较、花类药材间的比较、皮类药材间的比较等,或同一生药不同植物来源间的原植物特征的比较,在讲解“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性状和显微特征时,通过列表比较三者在棱脊数、下皮纤维束数、形成层环形状、环髓纤维等方面的区别,并结合实验让学生们观察三种麻黄的横切面显微特征,要求他们能够利用显微特征鉴别出3种麻黄,收效甚好。另一方面,注意药材之间共同特征纵向的归纳比较,如哪些药材含菊糖,哪些含晶鞘纤维,哪些含油室等等,通过归纳能增强知识的整合能力,融会贯通,进而增强药材鉴别的能力。在课后也常见学生们将各类药材的比较鉴别要点以图表的形式列出,说明他们已经善于用比较法来学习《生药学》了。

2与《天然药物化学》有机结合

药材生药的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定是《生药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两项内容与《天然药物化学》密切相关,因而我们在上课时注意这两门课程的有机结合。如《生药学》中介绍生药大黄理化鉴定中的定性分析时[1],用到两种方法,一种是取少量的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后得结晶,结晶遇氢氧化钠溶解且显红色,另一种方法是取大黄粉末加入10%硫酸10 ml与氯仿10 ml,回流后放冷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钠,震摇后碱液显红色。这时可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们思考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学生们回答是蒽醌类,那么结合《天然药物化学》中介绍的蒽醌类的理化性质来讲解大黄的定性分析,一是游离蒽醌具有升华性,因而可用升华法得到结晶,二是蒽醌能与氢氧化钠等碱反应产生红色,即Borntrager's反应[4],因而结晶遇碱显红色,同时让学生们思考第二种鉴别方法中加酸的目的何在,学生们根据《天然药物化学》知识能明白加酸是为了使蒽醌苷通过酸水解转化为游离蒽醌,进而转移到氯仿层中,同样遇碱显红色。所以生药的理化鉴定项内容基本都应用了《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各类成分的理化性质,通过两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的融合,学生们能深刻理解生药的理化鉴别方法,这比死记硬背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另一方面,生药学中涉及化学成分的鉴别、含量测定等内容,可以整合到《天然药物化学》中,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3适时渗透人文教育

目前有些生药市场紧俏,供不应求,造成过度采挖,再加上放牧、乱砍滥伐、城市化加速、环境污染等原因,生态平衡被破坏,我国中草药资源正在大幅度减少,不少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我们在课堂上讲解某些药材时,适时进行人文方面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利国利民。如在讲解冬虫夏草时,我们向学生们补充介绍这种珍贵药材因其分布范围窄,天然产量很有限,加上人类的掠夺式采挖,其分布范围和数量已经出现明显萎缩趋势,我们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虫草资源。再如,讲甘草、麻黄、黄芪、防风等药材时,除了介绍生药学知识外,还补充介绍它们具有固沙功能,而对于这些固沙植物的过度采挖,是酿成破坏性沙荒和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就目前在一些中药材市场上出现的鱼龙混杂,假药、劣药充斥的现象,如芭蕉根茎雕琢成人形,冒充千年何首乌,将土豆、紫茉莉根制成假天麻,把马皮熬制成假阿胶等,强调中药材和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适时教育同学们要把《生药学》知识学好用好,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增强同学们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我们要根据《生药学》课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总结,改革和实践,研究探索《生药学》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少青.生药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陈红霞,傅海珍,仰榴青.浅谈“生药学”教学改革[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5(4):92-94.

[3]张宏意.浅谈《生药学》课堂教学[J].中医药导报,2007,13(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