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1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练习才是课堂的主要部分.尝试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素材的提供者,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原有认知,结合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尝试的主体,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比如在学习有关“直线的斜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上楼梯的时候,不同的倾斜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利用投影给学生展示出两种不同倾斜度的楼梯,让学生对斜率有个感性的认识,学生一致认为倾斜度不大的楼梯攀爬起来比较省力.那么如何来描述某一直线的倾斜程度呢?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学生选择角度;有的学生选择比值,有的学生尝试利用建立坐标系的方式进行分析.学生的积极猜想顺利地将学生引入了理性的思考,开始比较探索哪种方式更为准确、便利,从而总结得出了斜率的定义:直线的斜率等于高度与宽度的比值.那么如何利用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斜率呢?学生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作图分析、积极探索,得到了坐标系中斜率的几何意义:纵坐标增量与横坐标增量的比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顺利地推进了课堂的教学,新知的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而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学生的自我攀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践行.
二、尊重学生差异,施行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和技巧上已出现了很大的不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做到顺势而导、激励上进.在尝试教学活动前,学生对所学内容、目标要求、情感态度的要求有所了解,以便使学生的特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比如在学习有关“诱导公式”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单位圆进行回顾,在观察其中对称性的过程中,再次温习圆的性质,调动学生各自的原有认识,利用问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利用圆的对称性探索三角函数的性质.具体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学生从始边和角的终边来建立三角函数中的数量关系.课堂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用个别讨论来代替整体教学,从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激烈的讨论氛围,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的认知来发表观点和看法,教师顺利地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思维关键点,顺利地做到了“对症下药”,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准确得出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提高.通过这样的课堂建立,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使得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与老师讨论其中的数学逻辑和推导方法,从而能够从自己的思维原点出发,逐步地达到掌握新知的终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组织合作讨论,实现思维创新
学生的探究仅靠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思维碰撞之中主动实现新知的搭建,在思想的交流中顺利完成对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以逐步地突破原有思维、实现创新.比如在学习有关“余弦定理”时,学生在对自动卸货汽车的车箱进行分析后,发现其设计的关键是油泵顶杆长度的计算,从而将其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计算:已知三角形中的两个边和这两个边的夹角,求第三条边的长度.学生学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求法,对这个问题还比较陌生一时很难找到解题思路.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对难题进行攻克,学生们先从思路入手,企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有个学生说道:“老师总是说将特殊的问题一般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这个怎么才能转化为一般问题呢?”学生的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探究的思维,过顶角在斜边上做垂线,将斜三角形变为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实现了对问题的解决.然而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是钝角三角形,其垂线应该在斜边的延长线上,这个方法还能适用吗?”在学生的尝试解决中,问题被一个个的攻破,学生们也都非常的兴奋和自信.合作讨论给学生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跳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灵活课堂教学,促进全面发展
动态的课堂生成永远无法模拟.教师就需要结合课堂生成进行临时发挥,尝试利用自己的机智灵活来调控课堂教学,熟练各种教学教法和技能,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促进相互之间高效的探索、分析和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比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函数图象的认识,让学生进行不同函数间的观察对比,对增减函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利用具体的函数值进行大小比较,逐步地分析其中图象变化趋势,了解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导入学生对增减函数概念的认识.然而在概念的描述上,学生却使用了“任取”、“任意”这类不规范的数学术语来进行表达,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法,再次引导学生对特殊的函数图象进行观察,学生对同一函数中有时增函数、有时减函数产生疑问,从而对增减函数的定义进行质疑,领会到自己在表达上的不全面,及时地加以完善和纠正,准确地掌握了增减函数中的定义域,加深了对单调性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样的灵活调控,深层地帮助学生分析了自己的思维误区,挖掘出了总结和理解上的漏洞,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2
以下为求学网为您编辑的:“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敬请关注!!
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3
题目出好后,经系相关负责人整理并报学院同意后,将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选题志愿。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某些题目学生扎堆选,某些题目无人问津的情况。此外,在选题过程中也会因某些教师没有给学生授过课,学生对其不了解而不做选择。鉴于此,首先,学院开毕业生动员会,一方面介绍毕业论文的整体安排,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指导教师情况,特别是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所授课程;然后,让学生在给定期限内完成选题。选题时,每个学生填报两个志愿,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的选题不能在同一个指导教师名下。收集学生的选题信息后,相关教师和本届毕业生的班主任一起确定“题目—毕业生—指导教师”。确定原则为:1.优先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选题;2.第一志愿不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其第二志愿;3.若两个志愿都未能满足,再考虑选择与其第一志愿教师专业或者题目相近的;4.在题目分配过程中,根据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找工作还是深造)和学生的成绩等情况,尽可能使学生如愿,同时使每个教师有好、中、差搭配的学生。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
确定“题目—毕业生—指导教师”后,立即通知相关教师和毕业生。规定指导教师必须在第七学期末放假前与学生首次见面。师生面谈之后,可以对毕业论文题目做出适当调整。尤其是指导教师可以对论文的开展思路进行介绍,给学生提供相关书籍及参考资料,以便学生可以尽快入门。第八学期开学后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
(一)平时的过程监督。
要求每个学生每月至少提交两份活动记录,反映其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进展;同时,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每月对每个学生至少提交一份指导记录,用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研究状况。
(二)在期中教学检查时重点抽查。
在期中教学检查阶段,指导小组对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的抽查,主要措施有:1.检查学生的活动记录和指导教师记录;2.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写作进展状况;3.举行中期论文进展汇报,要求学生将前期的工作以及后续打算制成PPT,向指导小组答辩,指导小组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意见。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
(一)规范论文终稿的格式。
学校出台“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文件,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做出统一要求。
(二)设置教师互评小组。
毕业论文的终稿提交前,指导小组原则上让研究方向接近的教师相互评阅毕业论文,建立若干个两人或三人的互评小组,撰写指导教师评阅书和评阅教师评阅书。
(三)毕业论文的答辩分组。
1.答辩小组的学生成员:
为了便于选拔优秀的毕业论文,事先通知打算申报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提出申请,在得到指导教师同意后将其确定为有效候选者。根据多年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申报优秀的学生放在一个答辩小组,便于比较。然后,根据当年的毕业生人数,将剩下的学生根据人数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同时,兼顾指导教师的专业以及所带的学生人数,便于各小组有差不多人数的指导教师,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有所了解。
2.答辩小组的教师成员:
原则上所有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教师都是答辩小组成员。每小组配小组长一名,答辩秘书一名。分配原则是尽量让指导教师在自己所指导学生的答辩小组,同时,兼顾每个答辩小组中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教师的数量。
(四)答辩工作。
1.准备工作。
学生在提交终稿后,要制作答辩的PPT。此外,还要确定各答辩小组的答辩秘书,通常是在征询相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新进的年轻教师,同时,明确答辩秘书和答辩小组长的职责和具体工作。在学校文件的基础上,细化具体的毕业论文综合成绩的评价方式,即“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以及“现场答辩成绩”的各自权重。
2.答辩工作。
(1)现场答辩:各答辩小组组长主持答辩工作,学生根据答辩秘书排好的答辩次序,依次进行答辩。学生报告六分钟,回答问题四分钟。教师就学生论文的创新点、收获、困难等技术问题进行提问,同时,检查学生的论文格式是否规范,并提出建议。答辩秘书记录答辩过程中的问题,小组的教师成员现场打分。
(2)成绩评定:
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秘书计算各位教师给学生打分的平均分作为该生的答辩成绩,然后根据权重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小组教师成员召开评议会,进而确定学生毕业论文的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后期工作。
(1)学生方面:
学生根据答辩时教师提出的建议修改论文,在规定时间内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上交。
(2)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在审核通过的学生毕业论文上签字,并将材料交给答辩秘书。答辩秘书负责整理答辩记录、答辩评语,填写答辩成绩,经答辩小组长签字后,按期提交院办。
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
(一)组织工作。
指导小组成立后,应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制定各种实施细则。比如,起草《本科生毕业答辩秘书工作细则》,明确答辩秘书的具体工作。
(二)鼓励论文题目来源于科研项目和实践教学项目。
对毕业论文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奖励。
(三)协调答辩秘书的工作。
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4
党校目前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由于受到课时及教材框架的局限性影响,使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提高政治理论内容学习的教学效果,可采取先进行串讲再进行重点选取专题内容进行讲授的方式,但两者都要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可以使学员大体把握教材内容,再深层次对重点及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与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材的总体内容进行细致备课,还要对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专题讲授。在对教材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分析与讲授前,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对符合并能提高教育效果的内容要进行精讲、细讲、专讲,而对于有些内容则采取一略而过的串讲方式,让学生不仅能掌握真正的理论性内容,还能纵观与领会全部教材内容。
二、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众所周知,思想是指导一个人行动的指挥棒,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让学员认识并具有的正确主导思想,并不失崇高的理想与信念是考查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考查和了解学员的思想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例如,通过与学生谈话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知其道德素养和道德品质。也可通过详细的问卷调查及随堂小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正确的主导思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的思想认识,教师则要给予纠正,虽然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和判断水平,但教师还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与交流,把正确的主导思想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中。
三、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口头面授与课件教学相结合
通过对教学理念的新认识,教师应该知道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口头传授,还需要教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政治理论的部分教学内容不易于理解与掌握的特点,教师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进行传授政治理论知识。一方面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及贴切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多媒体视频教学也开创了政治理论学习的崭新领域。对于有些易于理解与掌握的理论内容,教师可通过口头面授的方式,而对于一些略显枯燥且不易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则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来向学生讲授。
四、党校教学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5
(一)确立学校德育目标
1.将高远的志向作为德育培养的目标。
志向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内心对某一事物或者目标的向往,并为这一向往而付诸努力的过程,能够突出展现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不断追求的一种积极昂扬的精神。高远的志向,不仅能够体现现代社会的内在层次性,同时还能够体现时代具有的前瞻性特征。因此在德育教育理论发展中,要将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奉献祖国等作为培养学生高远志向的主要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怀有远大抱负。
2.将高雅的情趣作为德育培养的目标。
情趣是一个人拥有的情调趣味,或者是这个人内在的情意、志趣,高雅的情趣和低俗的情趣对于一个人道德影响巨大。高雅的情趣是积极的、文明的、健康的,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文明性相得益彰,同时也与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相符合[2]。因此,在德育教育理论发展中,要明确地将培养学生高雅情趣作为办学目标之一,积极开办学校礼仪教育、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志愿服务活动等人文娱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养成高雅的情趣,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的同时,也能将未来的世界创造得更加美好。
(二)明确学校德育内容
学校德育内容的明确要求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促进其在教育理论中的发展。
1.物质文化资源层面的利用。
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建筑设计、空间设计、人文景观设计以及园林绿化情况等所展现的风格形态。一个学校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样式主要通过物质文化资源呈现出来,因此可以说,物质文化资源是学校文化存在的基础。只有对学校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才能够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凸显出学校本身及学生的自身道德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学校德育的建设离不开物质文化资源的建设,学校应从各个场馆、校舍、广场、雕塑等文化建筑开始,丰富学校精神内涵,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德育能够充分融于教育理论发展之中[3]。首先,在建设学校场馆及校舍等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古典因素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的方式,展示学校浓郁的人文教学氛围,更新陈旧的配套设施,营造出新的教学精神风貌。通过建立学校博物馆、陈列馆、纪念园等能够展现学校发展历程的馆区、园区,充分凸显学校长久以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有效促进学校文明的继续传承。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的优秀内涵,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校广场的建设也是有讲究的,可以在广场的适当位置设置一些与学校校训、校风等密切相关的雕塑,凸显学校文化主元素,营造良好的办学氛围。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成立心理咨询室、网络实验室、自动录播室、演奏厅、体育馆、创作室等能够充实文化内涵的专用教室,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操,为学生的德育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还可以对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园林广场、道路建筑等命名,充分展现出学校办学的“生态文明”、“和谐开放”、“开拓创新”等价值追求,例如可以将学校的主要道路命名为“致远路”、“求实路”、“思源路”等,将学校的主要建筑物命名为“格物楼”、“育才楼”、“知行楼”等。另外还可以在学校办公楼、行政楼以及宿舍楼等楼梯间的墙面上张贴一些能够展现学校校训、学校精神的名人格言以及学校美术班学生的毕业创作作品等,同时也可以在教学楼的楼梯间墙面以及教室墙面上将一些能够体现学校优良学风的人生格言、励志格言等张贴上去,通过营造良好的办学氛围,时刻陶冶学生以及教师的情操,从无形中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树立高远的志向[4]。最后,学校可以通过提倡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自主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学校的德育办学理念很好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理念中,形成学校与学生在道德精神层面上的统一和融合。
2.精神文化资源层面的利用。
精神文化资源层面主要包括学校发展历史文化的沉淀、学校校训以及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首先,一个学校可以将其办学的理念浓缩在校训之中。校训能够很好地将一个学校的办学传统体现出来。校训不仅是一个学校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更是校园文化与教学理念的体现。校训作为校园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制定校训时应该结合校园文化突出校园特色。以某高校的校训为例,“饮水思源,宁静致远”。[5]该校训主要蕴涵三重含义,自强不息、精忠爱国、勇于承担。这种校训不仅能够激励师生的爱国情怀,更他们让对未来怀一种积极宁静的心态去创造。这对于学校、对于师生都是有积极的作用的。其次,历史是学校的根,文化是学校的魂,学校应该传承历史,丰富文化。将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地挖掘出来,建设以校友名人榜、校史课等为重点的课程,打造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突出体现老校的文化韵味,扎根文化基础,进一步发挥出文化的励志、继承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校史陈列室,将校园风云史、传奇故事以及名人校友提词等呈现出来,同时还可设置贵宾接待室,接待一些外宾或是历史研究人员。再者,还可以修建一些名人墙砖,将对学校有贡献、捐助者、优秀师生以及杰出校友的名字刻在墙砖上,介绍其光荣事迹,表彰其精神,让师生以此为榜样。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相关的校史教育课程。把校史中经典的故事、人物事迹提炼出来,编排整合,作为教育新生的入学课程,为新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激励学生传承优秀的文化。最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办学的核心和信念所在,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方针及灵魂,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以某高校的办学理念为例,“发展教育”,该教育理念总的来说,囊括了四个发展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观、综合且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增长极限观。从理念的操作层面来讲,可以将学生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尝试发展、自觉发展以及超越发展阶段[6]。但就学生个体而言,“发展教育”的理念应该重点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做到不断地挖掘自我、超越自我。从一个新的起点出发,去尝试、去发展、最后超越自我,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学校德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途径
(一)构建学校德育教育体系
首先,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种力量,建立起开放的德育体系。在学校方面,要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来统筹领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小组应当由校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德育处领导、团委领导和年级部主任等。在社会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政治资源、法律资源、科技资源、环保资源、军队资源等,促进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发挥作用,如可以聘请法律专家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等。在家庭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加强与家长的互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其次,将团委、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三股学生自治力量联合起来,建立起学生德育管理的自主体系。依靠团委、学生会和社团委员会的力量,充分发挥三者对学生事务的管理协调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通过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一些大型活动,如读书会、人文沙龙、体育竞技、艺术展览、志愿服务、科技大赛、暑期实践等活动,将德育教育的理念融入日常学生活动中。此外,在学生自主组织的学生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校行政人员的管理协调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要鼓励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形成全员参与德育教育的局面,将德育精神普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角落,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构建学校德育办学模式
1.架构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平台。
学校德育教育要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平台的作用,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师管理层面上要建立起三级平台的管理架构。第一级平台以班主任为核心进行班级管理,第二级平台以年级部为核心进行年级管理,第三级平台以学校德育处为核心进行全校范围的管理。三级平台协调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德育管理。要尽量避免包办式德育教育,重视激发学生自我德育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在学生管理层面上要建立起由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联合管理的学生自我德育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以学校中学生自治的各个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学生协会等为主力,立足于学生的利益,在学校的指导下和教师的协助下,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自我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相结合,共同促进、共同进步,有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成功开展。
2.营造学校德育教育资源网络。
德育网络营造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学校、家庭、社会等都是德育资源的重要来源。首先,在校内资源方面,要充分重视校训的作用,注重校训的内涵,将勇于承担、自强自立、精忠爱国等理念融入校训之中,通过校训感染学生;此外,编写相关读本,讲述校训精神、学校历史等等,作为学生德育课程的必读书目。选拔德育骨干对校训进行专题研究,开展校训解读课堂讲解研究成果也是发挥校训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次,在学校推进德育主题教育,可包含多个主题,如责任意识教育、法制知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感恩父母教育、爱护环境教育、公德意识教育等等。最后,将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与学校的德育资源相结合,建立起德育资源网络,让德育工作在家庭和社会中持续开展。
3.铸造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品牌。
首先,要重视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知识培训活动。依靠学校负责心理教育的专职教师,建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打造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重视学校师生的身体素质,规范体育锻炼活动和课间操活动,在体育锻炼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体质,打造有学校特色的阳光体育;最后,注重学校德育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其时效性,打造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
三、结束语
伦理学教学论文范文6
1)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即实事求是原则是层次教学的哲学前提。按照教学客体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这和因材施教原则暗合,只不过分层更进一步发挥了其内涵。根本在于它摒弃一窝端、一刀切敷衍式的体育教学方法,无论是在操作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是巨大的进步。因而将层次教学理念引入高校篮球教学是可行的。2)转变思维原则引分层理论的教师要大力转变教学理念,且应具备坚实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教师要在熟悉掌握篮球运动规律基础上,根据执教班的整体情况,变腐朽为神奇,制定科学合理的的层次教学课件。对班级学生进行摸底后,分出不同的学生群,从而制定渐进性的教学目标,选取好操作性强的授课方法,充分调动各种体育软硬设施及器械器材,做到物为我用,并与教学目标高度结合,实现教师角色从主导到引导的转变。3)因材施教原则层次教学在分组前要对不同个性、能力、爱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纳不同的训练形式可以树立学生信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层次教学能起到效果的关键是符合个性化差别的学生群。学生或外向或内向均能融入层次教学中,并找到自己的“组织”〔3〕。层次教学可进一步深入,对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但其根本目标都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为落脚点。
2引阶梯理论入高校篮球课的教学策略
1)巧妙地教学引导学无定法,教无定格,教学方法贵在适时而发,随机应变,不管采用哪种教学理论,教师无论何时都应顺应学科的教学规律,掌握学生的思维特征。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析当前高校篮球教学的具体开展情况,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的不同年级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对高校篮球教学模式不满意,56%的学生表示一般,7%的学生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表示当前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仅仅示范姿势,规范的肢体动也是“语言”信息的一种形式。然而,这项技术通过语言讲解和肢体示范都需要一定过程,对不同的学习者,需要掌握的时间有很大不同,通过分层,可以“以生传生”,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篮球教学的具体实施要根据难易度等不同而采用灵活变化的策略。对于一些低难度技能如运球姿势、运球动作、原地投篮等,教师可提前示范一遍,让学生主动领会,学生一般稍作模仿便能掌握;而一些难度高的技能则教师巧妙点拨。如假投篮、变向过人、运球过人等便需学生不断领悟,教师巧妙讲解。一些高难度的篮球技能往往难以一次习得,教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对篮球技能的熟悉,在传授控球技巧时,应着重让其明白它的要领在于掌握控制手臂的力道,进而控制篮球的运动方向、高度、弧度等,而且还更应让学生充分学会平衡身体关节和肌肉,从而达到最好的控球效果〔4〕。2)有梯度性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据调查,当前62%学生对篮球技能掌握情况有待提升,其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她们对篮球技术“一问三不知”,其主要原因是教学方式过于“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编选一整套有梯度,呈阶梯性的训练方法或者知识,使得技能或者知识层次化、循序渐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尽量简化复杂的步骤,重视方法的实际效度,可采用梯度性的教学,循序渐进地设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过程中教师揪着学生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而难以发挥自身潜力的情况。如在指导学生“投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掌握水平,划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掌握“投篮”技术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学会更多的技巧,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掌握和熟练运用“投篮”技术即可。3)游戏比赛法创造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和蔼、诚挚的教学情怀,根本目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篮球教学中,游戏比赛法是可借鉴的教法。在及时了解不同层学生的综合技能后,教师可用游戏比赛法将篮球的各种技能要领按照一定规则编排,并让学生在活泼快乐的环境下逐渐地掌握并习得高难度动作。比赛后,体育老师要适时记录情况,做反馈总结,如后仰跳投是不易掌握的动作,教师可在游戏比赛后启发学生明白协调身体肌肉关节及用力程度。又如教师在讲解上篮进球要领时,可把班级划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并在两组中挑出优秀代表,进行三步上篮游戏比赛,以使用时间最少而命率高的为胜。教师也可采用“体验式”的方式组织学生做游戏训练〔5〕。篮球是一项高度重视团队协作的运动,呼唤集体精神。篮球对团队的合作意识要求高,正规的比赛形式抑或是单纯的教师向学生群或学生个体传授篮球知识都符合特定的人际关系学因素,更符合不同种课堂互动形式。篮球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个人情绪问题容易影响集体的发挥。阶梯教学认为应让每一个学生在篮球锻炼中都能实现自我满足感与自豪感。通过集体合作相互配合,使球员形成同仇敌忾的情绪,无疑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集体精神。4)因组施教大部分的高校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常居于课堂的中心,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却遗忘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无暇顾及或者弱化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心态,也就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阶梯教学采用同质分组,这意味着不同阶梯的小组组员篮球技能是有所差别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呈阶梯性的。教师可依照不同小组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于一些篮球技能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激励方法为主,通过适当的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力。可从最简单的篮球入门技能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强他们的技能。对于技能较高的阶梯组,他们已经学会基本要领,但运用还不够流畅规范,教师可着重点训练他们动作的精准度。此外教师在教授高难度的技能如策应练习时,教师可将技能分布派发给不同的阶梯组,比如将掩护者的位置、掩护者的技术要领、接应球的位置、空切的位置和时间分给不同阶梯组,让阶梯组的组员分阶段学习不同的技能部分。
3阶梯理论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