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知识竞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知识竞赛范文1
一、顾此失彼
例1:(1992年全国竞赛题)拖拉机的履带是由一块块金属板做成的,睡块板上都有一、二条凸起的棱。
A.金属板和它上面的棱都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B.金属板和它上面的棱都是为了增大对地而的压强
C.金属板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D.金属板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棱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错解:答案A正确。
剖析:究其原因,错选的考生只记住了物理课本第一册97页上的一段话:“大型拖拉机和坦克自身很重,它们又经常要在潮湿、松软的土地上行驶,为了防止压坏田地和陷进地里,需要大大地增加它们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于是,人们给大型拖拉机和和坦克安装了履带,就像在地上铺了可以随拖拉机和坦克一同移动的钢板一样,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对地面的压强。”错选答案A的考生就认为拖拉机安装履带的作用只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其实,这段话只说出履带上金属板的作用,没有说明履带上棱的作用。
正确解答:拖拉机履带上的金属板是为了减小对松软土地的压强,使拖拉机不会下陷;履带上的棱是为了增大对坚硬、光滑的地面或冰面的压强,使拖拉机不会打滑。故原题的正确答案为C。
二、审题不慎
例2:(1993年全国竞赛题)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错解: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实像,而凹透镜只能成虚像,鉴别它们时可采用一支点燃的蜡烛,让烛光通过透镜,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光屏,移动光屏和透镜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或放大实像的,便是凸透镜,得不到像的便是凹透镜。
剖析:上面的判断方法不错,但不合题目中“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这一要求,对这道竞赛题来讲,严格地说是错解。
正确解答:通过透镜观察物体,如果能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便是凸透镜,如果能观察到缩小正立的像,便是凹透镜。
三、机械思维
例3:(1991年全国竞赛题)体积为0.05米的救生圈重100牛顿,体重为400牛顿的人使用这个救生圈,则( )
A.人或圈可以部分露出水面
B.人和圈没入水中后可以悬浮在水中
C.人和圈会沉没下去
D.要做出正确判断,还需知道人的体积
错解:救生圈全部浸没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F浮=P水gv排=103×9.8×0.05=490(牛),救生圈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F=F浮-G圈=490牛一100牛=390牛
剖析:本题解题过程是对的,但最后结论是错误的。因为人在使用救生圈时身体的大部分浸在水中,同样受到向上的浮力,人实际作用在救生圈上的压力远小于390牛,因此,人还是能借助救生圈而不沉没。
正确答案应选A。
四、忽视条件
例4:(1992年全国竞赛题)冬天,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有时会有墨水流出。这主要是因为( )
A.墨水受热膨胀,流出来了
B.笔囊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C.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D.笔尖处的缝隙受热膨胀,使墨水漏出来了
错解:A或D。
剖析: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膨胀,但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膨胀得最小,液体膨胀得较大,气体膨胀得最大。所以,当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气体膨胀最大,帮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五、分析不透
例5:(1991年全国竞赛题)公共厕所自动冲洗用的水箱里有一圆柱形浮筒P,出水管口有一个圆片形盖子a,两者用短链相连。若水箱的深度足够,要实现自动定时冲洗( )
A.只要浮筒P的体积足够大
B.只要浮筒P的质量足够小
C.盖子a必须比浮筒P轻
D.浮筒P的横截面积必须大于盖子a的面积
错解:若浮筒P的体积足够大,则承受着水箱内水的增多,浮筒P受到的浮力就会逐渐增大,最终可以把盖子a打开,实现定时冲洗,应选答案A。
剖析:错解的原因在于对问题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因为随着水箱内水的深度增加,盖子a处的压强也逐渐增大,且a处的压强Pa恒大于P底处的压强Pp,所以P的横截面积Sp如果不大于a的面积Sa,Fp就不可能大于F。这就是说,靠增加浮筒高度的办法来增加浮筒的体积,从而增大它受的浮力是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浮筒受到的浮力增大,但是盖子受压力增大的更多,不仅不能把盖子拉起,反而会使盖子被水压得更紧,只有通过增加浮筒横截面积的办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正确答案应选择D。
历史知识竞赛范文2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声,都能成为声源。
例1 有四个实验现象: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C.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将纸在笔尖下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线;D.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____(填入序号)。
解析:实验中的水、笔、纸是为了显示物体的振动。而“用手按住锣面”是为了阻碍物体的振动,这都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为了改变发声体的长度,研究声音的音调。
答案:A、C、D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所以把固体、液体、气体称为传声的介质。声音传播依靠介质。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例2 《梦溪笔谈》中有如下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原因是( )。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发声
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睡在地上能感觉到地面在振动
解析:土地能传声,而且比空气传声要快。可以及时发现敌情。
答案:C
例3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____的一种现象。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时间差不到____,____声和____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就是这个缘故。
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作回声现象。一般地。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在0.1 s以上入耳就可以分辨。如果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在0.1 s以下。入耳就分辨不清。这时人耳感到声音比较响。
答案:障碍物反射回来 0.1 s 0.1 s 回 原
三、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征有响度、音调、音色,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声音的特征。其中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源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例4 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像有人在拉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所强调的声音的特征依次是____,____和____。
解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这三个物理量对于听者的感觉是不同的。是声音的三种特征。“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强调声音的强度大。人们根据音色的不同可以判断“远处有人拉琴”。“刺耳的尖叫”则强调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响度 音色 音调
例5 如图1所示的四个相同的玻璃杯里,分别装有不同量的水,用细棒敲击杯口,能发出四个音阶。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换用嘴吹杯口,同样发出到四个音阶。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均填写序号)
解析:本题中,用细棒敲击杯口时,发声的物体是杯子和水柱。A、B、C、D中水量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有高有低。水柱越长音调越低,如D杯;水柱越短音调越高,如C杯。所以敲击杯口时发声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D、A、B、C。换用嘴吹,发声的是杯中的空气柱,发出的四个音阶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C、B、A、D。
答案:D、A、B、C C、B、A、D
点评:声音的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间有差异,分析响度时抓住声源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分析音调时,发声体越长音调越低,发声体越粗音调越低,发声体越松音调也越低:如果发声体的长度、粗细、松紧相同,但结构、材料不同引起发出的声音不同。那就是音色的差异。
四、声的利用与噪声危害的防止
声音是一种波,声波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具有能量:人们可以很好地利用乐音。也要有效地防止噪声。
例6 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建造得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解析: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凹凸不平的障碍物时。其反射类似于光学中的漫反射。能减弱声波的集中反射。有效抑制回声对听觉的干扰。
历史知识竞赛范文3
1. 为了保证飞机在起降过程中的安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轮先接触地面。
B.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后轮先接触地面。
C.起飞时前轮先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D.起飞时前、后轮同时离开地面,降落时前、后轮同时接触地面。
2. 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通讯工具。一般的手机都设有利用振动提示人们“来电”的装置。有一种手机提示“来电”是用一个微型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当叶片转动时,电动机也就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又带动手机振动。在图1所示的几种形状的叶片中,你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振动功能的是( )
3. 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4.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2所示。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
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
C.这种突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
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
5. 由于长期的河道淤塞,黄河下游的河床已被抬高。沿河农民通常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式,引黄河水来灌溉农田。有关这种引水灌溉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取水灌溉方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使用时B端管口必须低于A处水面
C.使用时先将管道中灌满水
D.高度差H越大,管道中的水流得就越快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
1.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____中传播。
(2)小儿招手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
2. 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
(1)获取饮用水。如图4,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_________和_________,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
(2)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5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__________(选填“东”“西”“南”“北”)方向,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
3. 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毕业像后,接着又要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____(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同学的距离,同时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4.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蒙上一层浅浅的黑色,这是因为钨丝受热时产生_____现象,出现钨蒸气,在灯泡内壁上产生______的缘故。
5. 油库里的储油罐如图6所示,它浑身银白,直径较大,高度较矮(相对于直径而言),像个短胖子。 请回答:
(1)在储油罐的这些设计中,“浑身呈银白色”是为了__________;“直径较大,高度较矮”是为了_____________。
(2)在储油罐旁还安装有自动喷头,每到夏天,特别是白天的中午,常用喷头向储油罐喷水,这主要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特性,以及水蒸发时要吸热的特性来给储油罐__________,以防止油的自燃。
三、简答下列各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小华感冒咳嗽,妈妈给她买了“双黄连口服液”。粗心的小华将口服液盒内特制吸管弄丢了,只好拿来一根饮料吸管插入瓶中,结果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药液“吸”上来。后来,她发现这两种吸管的形状不一样:饮料吸管外壁光滑,口服液吸管外壁有棱,两种吸管的截面形状如图7所示。请你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两种吸管“吸”药的效果不同。
2. 小明要买一个电炉用来烧开水,他到商店去选购时看到有800W和1 200W两种规格,他想:800W的功率小,比较省电,打算买800W的。如果从节能的角度考虑,你认为他的这种想法合理吗,为什么?
3. 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 很快就能除掉“哈气”; 夏天, 在下大雨后, 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 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 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 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4. 小洪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 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 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泡泡产生的情况容易较易较难难不产生
请你根据小洪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请你另外提出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提出的其中一种猜想。
5. 如图8为输电线路中常用的油浸自冷式变压器。变压器内部的铁芯、线圈就浸没于变压器油(一种矿物油,也称导热油)中。变压器工作时,铁芯、线圈会发热。这些热量主要通过导热油并流经变压器外部的一根根金属管道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铁芯、线圈的温度不会升高太多,以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请回答:
(1)变压器外部的散热器为什么做成管道状?
(2)变压器的上部有个油箱,其侧面有一个油量表。油量表就是一根上、下两端均开口并插入油箱中的玻璃管。电工通过观察玻璃管中油面的高度来判断油箱中油量的多少。请问:设计这一装置利用的主要物理知识是什么?
(3)从图8我们发现:变压器外部的散热管道都是沿竖直方向而不是沿水平方向分布的,这是为什么?
(4)正常情况下,变压器油箱中的导热油是绝对不允许装得满满的,这是为什么?
四、(8分)小明家新买了一条100W的电热毯,他想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热毯的电阻值,于是连接了如图9所
示的实验电路。其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 Rx为电热毯的电阻值,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但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不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触头P的位置,电压表的示数几乎不发生变化, 且查得电路各处均连接无误。请你分析一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若不更换实验器材,应怎样连接电路,才能在触头P滑动过程中,有效地改变电热毯两端的电压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五、(10分)如图10所示为利群商厦安装的光敏电阻自动计数器的示意图。其中A为光源,B为由电动机带动匀速运行的自动扶梯,R1为光敏电阻,R2为定值电阻,当有光照射时R1=R2。每当扶梯上有顾客经过,挡住由A射向R1的光线时,R1的电阻值就增大,计数器就计数一次。请回答:
(1)当扶梯上的顾客挡住由A射向R1的光线时,光敏电阻R1两端的电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R1的功率怎样变化?
(2)若已知自动扶梯满载时,相邻的两个顾客之间的距离均为50cm,扶梯运行的速度为1m/s。求计数器计数101次,所需用的时间。
(3)若某一段时间内自动扶梯的乘载率为20%,试求这一段时间内该商场自动扶梯上的平均客流量是多少。(客流量是指单位时间经过的顾客人数)
六、 (10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 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这个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在图11所示的连通器中,如果活塞的质量和液体本身所受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帕斯卡定律可以推得, 作用在大、 小活塞上的力和大、小活塞的面积有以下关系:
F2F1=S2S1。
根据这一关系式:如果小活塞的面积较小,那么在小活塞上加一个较小的力,就可以在大活塞上得到一个较大的力。“液压千斤顶”就是根据帕斯卡定律制成的。
图12所示的是液压千斤顶的剖面图。它是汽车等运输机械常备的维修工具,只要对杠杆施加一个不大的作用力F,就可以把一辆汽车顶起来而便于更换和修理轮胎。如果图示的千斤顶的大活塞面积是40cm 小活塞面积是5cm 杠杆上的OA=15OB。请回答:
(1)使用中发现,压下杠杆时,虽然能把一个重物顶起来,但一放手,重物又降了下来,不能把重物长时间顶住。这说明图示的千斤顶有一个零件损坏或丢掉了。请你画一个零件补在相应的位置上,达到被顶起的重物不再降下来的目的(在图12上画出示意图即可)。
(2)若修好了的液压千斤顶的机械效率为80%,使用时,假设大活塞刚好顶在重物的重心竖直线的位置上。若要在1min内把1t的重物顶起3cm,则维修人员消耗的平均功率和加在杠杆B端的力分别是多大?(取g=10N/kg)
七、(13分) 某院内有甲、乙两户居民, 院内原先供电线路用的是横截面积为2.5mm2的铝芯橡皮绝缘线,从进院后的接线端经25m先到达甲户,再从甲户经25m到达乙户。每户总用电额定功率均为2kW。为了增加用户的最大安全用电功率,现在要进行“电力增容”,使每户总用电额定功率均可增加到4kW。增容后保持院内线路分布情况不变,只是供电线路改用铜芯橡皮绝缘线。下表列出了不同横截面积的铜导线在常温下的安全载流量(即长时间通电时的最大安全电流)。
假设两户所有用电器均为纯电阻电器, 各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都是220V, 用户室内电线的电阻忽略不计。而且设进院后的接线端的电压总保持220V,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院内的供电和用电的电路图。
(2)通过计算说明,在实用和经济的前提下,为了“电力增容”,院内的供电线路应选用哪一种铜导线?
(3)若选用的铜导线每米电阻为4.25×10-3Ω,那么增容后,在甲、乙两用户都同时使用“220V4kW”的电器时, 乙户所得到的实际电功率是多少?
八、(14分)图13是常见的一种电动自行车,使用前要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下表是这种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最高车速≤30km/h一次充电连续行驶里程50km
蓄电池36V/10Ah铅酸蓄电池充电时间8h
一次充电耗电量0.6kW・h电动机效率80%
整车质量40kg最大骑行噪声≤62dB
请回答:
(1)技术参数表中“336V/10Ah”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若质量是70kg的人骑电动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人与车总重的0.02倍,取g=10N/kg。求:行驶20min,电动机对自行车做的功和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
(3)若摩托车每行驶10km耗油2.5L,油价约5.1元/L,照明用电的电费约0.5元/kW・h,请通过计算说明使用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哪种更经济。
(4)请从环保角度,比较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5)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客运效率”来反映交通工具的某项效能,“客运效率”表示每消耗单位能量对应的载客数和运送路程的乘积,即客运效率=人数×路程/消耗能量。一个人骑电动自行车,消耗1MJ(106J)的能量可行驶30km,一辆载有4人的普通轿车,消耗320MJ的能量可行驶100km,则电动自行车与这辆轿车的客运效率之比是多少?
历史知识竞赛范文4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我们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今天,市总工会在这里召开“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动员大会,向全市广大职工发出如下倡议: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勇做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企业进步、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发扬光荣传统,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再立新功。要站在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为打造强势湘北门户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建功立业、追求卓越,勇做推进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是我们全市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盛大舞台。我们要积极投身竞赛之中,要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己任,争创“工人先锋号”、争当“工人先锋”。要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在服务行为优化中,在职工队伍素质提升中创先争优,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新,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历史知识竞赛范文5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这一特殊群体成员在比赛中受到伤害时,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又从何种途径来要求获得赔偿呢?关于体育竞赛中的伤害赔偿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体育竞赛伤害的原因有两种:自身造成的伤害和他人造成的伤害。自身所造成的伤害因为运动员是代表单位参加比赛,应该属于工伤的范畴,当然因由单位赔偿其医疗费用等损失,所以本文不作详细分析。在此,本文将着重论述由于他人的原因造成的伤害的赔偿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一、设立体育竞赛伤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设立体育竞赛伤害赔偿制度,即在激烈的体育竞赛中,如果运动员受到伤害,则需要赔偿,作这样的规定又有何重要意义呢?笔者认为,作如此规范将至少有以下三种好处:
1、有利于保护受伤害运动员。给受伤运动员予以经济上的赔偿,补偿其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可以使受伤的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保证他能够接受必需的治疗,使其生活上也有保障。不论是其所在单位赔偿还是致害方及其所在单位赔偿,受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总能得到保障;同时也保障了受害者所在单位或企业的权益,当运动员受到的伤害责任在致害一方时,其单位不必对受到伤害的运动员负全部责任,给单位减轻了经济上的压力,若其也遭受了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也可以要求获得赔偿。
2、有利于保障比赛的文明性,同时也不失其激烈性。规定一些行为造成的伤害不能免责,可以使运动员们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自己的真实本领来赢得比赛,而不是做出那种违反比赛规则或让体育迷们所不齿的不文明的行为。同时,规定一些行为造成的伤害是可以免责的,使比赛仍然保持其激烈性,不至于让运动员们在比赛场上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既让比赛文明程度更高,体育迷们(特别是球迷们)再也不用看到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员的不文明的一面了,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更为激烈的比赛。
3、有利于惩罚和教育实施不能免责的伤害行为的致害一方及其所在单位。给致害方和其所在单位一定的经济上的制裁,远远优于那种所谓的由于严重犯规而遭“禁赛”等处罚,经济学者认为经济制裁通常比行政制裁要好;同时也教育了他们应当严格按照比赛的规则来比赛,否则若致使他人受伤就要承担经济赔偿的责任,让他们做到三思而后行。
二、体育竞赛他人的伤害的分类
为了更好的分析侵害人行为的属性,确定赔偿主体,在体育竞赛中他人的伤害通常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种是可以免责的伤害;另一种是不能免责的伤害。
1、可以免责的伤害行为,指的是在各项比赛中,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实施了合理的冲撞等行为。比如,在篮球比赛中,若是用自己的肩部或者臀部去排挤对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卡位”,这种行为是合理的,也是比赛规则所允许的。如果是由于这种合理行为的实施,而使对方受到伤害,这种伤害行为就是可以免责的,也即不用给予赔偿,对方所受到的伤害应该由其所在单位和其个人来负责,而不应该追究直接行为人的责任。例如在九运会男子篮球广东队与北京队的比赛中,北京队的巴特尔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多次用身体去排挤对方球员,致使广东队的单涛四次被撞翻在地,他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免责的行为,他不必为单涛的伤害负责。
2、不能免责的伤害行为,指的是在比赛中,比赛规程不允许的情况下,却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另如,在冲撞尤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如果不按照比赛规则,为了抢到球或者为了进球而故意用腿踢开对方球员或者用手扯开对方球员甚至从背后铲球等行为的实施而使对方球员受到严重伤害的,应当追究致害方的责任,同时应该对受害方给予经济上的赔偿,赔偿行为通常应当由致害方所在单位或企业以及本人来实施。
三、不能免责的伤害行为定性
体育竞赛中的可以免责的伤害行为是一种合理的行为,所以笔者在此不讨论其行为性质。
体育竞赛中的不能免责的伤害对方的行为,笔者认为应当归属于一种民事侵权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发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客观要件则是:侵权行为的存在;损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而主观要件有:行为人须有行为能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1]
在体育竞赛中伤害他人,即有侵权行为的出现,同时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损害结果,运动员所受的伤害是由侵害人早造成的,其违法性我们作了一个扩大了的解释,在这里法包括法律法规、比赛规则和社会道德;而且其主观上必有损害他人的故意,即明知其行为有可能造成他人受到严重伤害的恶果却故意而为之,当事人也是具有行为能力之人。比如,在足球比赛中明知背后铲球会造成他人受到严重伤害,却故意背后铲球,结果造成严重伤害后果,这就是一种侵权行为。
作为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就一定会有其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确定一切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都离不开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的指导。并且根据这些归责原则来对受害者进行赔偿。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有三种: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2]转贴于
笔者认为在体育竞赛中的不能免责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侵权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归责根据的归责原则,也就是说,没有过错就没有侵权责任,有一定过错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这种原则将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归责的最终要件。[3]
笔者还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适用过错相抵,过错相抵是指“关于损害之发生或扩大,被害人有过失者,得减轻或免除赔偿金额”。也即因侵权行为发生损害赔偿,但是双方均有过错,即侵权人和受害人均有过错,则适用过错相抵,按照相抵后的过错来承担责任,相抵后谁的责任多,则由谁赔偿相抵后的部分损失。[4]
根据这两个基本原则,我们就可以确定双方在体育竞赛伤害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我们还可以确定在竞赛中受伤的运动员的赔偿范围。赔偿的范围通常有全部赔偿和部分赔偿两种。全部赔偿是指侵权行为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应当以行为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范围为依据,赔偿全部损失。我们所说的全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可预期获得的经济利益)。部分赔偿则是对其损失的某些部分进行赔偿;或者按照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赔偿部分损失。在侵权行为中应当是以全面赔偿为原则,部分赔偿为例外。[5]
四、赔偿的对象
赔偿的对象即在体育竞赛中受到伤害,所应该接受赔付的人。如果在竞赛中受到的伤害,行为人是可以免责的,则赔偿对象就是受害者,赔偿人则为其所在单位或企业。如果行为人不能免责,则赔付的对象有两者:一是受害者本人,他是当然要赔给的;另一个则是受害者所在单位或企业。而赔偿人责为致害方和其所在单位或企业。
对受害者的赔偿既是必须的,但是为什么当行为人不能免责时,对其所在单位或企业也要进行赔偿呢?举个例子,在全国足球联赛中,一两个重要的球员由于对方的故意伤害,而使其必须得接受治疗,不能参加下几轮比赛甚至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对其所在俱乐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本来可以拿到联赛冠军的球队由于某一两个主力队员的不能参赛,而使冠军成了可望而不可及。拿不到联赛冠军会使俱乐部的商誉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企业的商誉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骨干人员的声誉,主力运动员受伤,其声誉肯定会大打折扣,从而使其经济效益急速下滑,商誉的建立往往是非常缓慢的,而商誉的丧失是非常迅速的。这些损失应该要由致害者和其所在单位或企业共同承担,致害者和其所在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对单位因此而遭受的严重经济损失,要求给以赔偿的要求也是完全合法和合理的。
五、赔偿的内容
因赔偿主体的不同,赔偿的内容也不同。
1、可以免责的伤害。因为是由受害者单位赔偿,则赔偿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费、挂号费、住院费、药费、就医路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伤残补助费和必须由其抚养或赡养者的生活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死亡的还应赔偿丧葬费等。
2、不能免责的伤害。赔偿内容应当包括:医疗费(包括已用和须继续治疗的费用)、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交通费、必须由其抚养或赡养者的生活费,如果死亡的还应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补偿费,由于治疗而是亲属遭受的损失(包括交通费、住宿费等)。
3、精神赔偿。由于他人不能免责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1年2月26日2001年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2001年3月10日正式实行。其中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对人格权中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受到损害时,可以要求赔偿,人民法院也应当受理。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受到伤害,其身体权和健康权无疑受到了极大的损伤,所以因此要求赔偿是合法的。又因为运动员是一特殊球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和声誉主要来自他们在体育竞赛场上的表现,所以他们提出精神赔偿是合情合理的。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如果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对于伤害比较轻微的,可以不支持其精神伤害赔偿的请求。
六、体育竞赛伤害赔偿方式
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应当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让受伤运动员的损失得到赔偿,还他们一个公道。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对受伤运动员赔偿,以下拙见仅供参考。[6]
(1)规定伤害的两种类别:自身伤害和他人伤害。同时规定他人伤害的两种形式:可以免责的伤害和不能免责的伤害。
(2)对于可以免责的伤害,运动员所受到伤害所造成的损失,应该由其所在单位赔偿。运动员因比赛受伤,应当享受单位的赔偿。如果受到的伤害不是太严重,运动员治疗所需的医疗费、药费、就医的路费、伙食费、护理费应该全额赔偿;在运动员受伤治疗期间,运动员的工资仍需全额照发,同时所在单位应该尽力保证运动员所受到的伤害能够得到彻底的治疗;住宿费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凭据支付。如果运动员伤残的,还应该赔偿其伤残补助费,还有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的器具所需的费用,以及由其扶养和赡养者的生活费,被扶养人和被赡养人的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的、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为限,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如果运动员因受伤极其严重医治无效而死亡的,除了赔偿由其扶养和赡养者的生活费之外,还要赔偿其家庭的丧葬费,按当地的丧葬费标准赔偿,以及死亡补偿费,死亡补偿费按当地的平均生活费补偿十年。
(3) 不能免责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应当由致害方和其所在单位赔偿其所有损失。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受伤运动员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全额赔偿。在赔偿后仍需治疗的,按照治疗所必需的费用给付;误工费按照其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赔偿;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所需费用赔偿;护理费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治疗过程中的交通费凭据赔偿;住宿费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凭据支付。如果残疾,残疾者的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当地平均生活费计算,其抚养和赡养的人的生活费,按照(2)的规定支付;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的器具的,凭医院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如果死亡的,还需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其扶养和赡养的人的生活费,均按照(2)的规定支付。
(4) 由于对方的不能免责的行为造成的伤害,可以要求精神损失赔偿。
(5) 因为行为人的不能免责的伤害,而使受害者所在单位也遭受重大损失。对单位的赔偿应当适用民事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对其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赔偿。
(6) 双方在比赛中都有责任,则按照过错相抵原则。如果只有一方受到伤害,则应按照各方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大小,对受害一方所受到的损失按比例赔偿。如果双方均受到伤害,在责任相抵后,有责任多伤害少的一方赔偿责任少伤害多的一方相抵后的部分损失。
历史知识竞赛范文6
由于参赛队伍众多,按赛制要求,第一轮为笔试,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根据各队的平均成绩排名。只有笔试成绩前40名才有机会进入口试阶段,与此同时选出学生个人成绩前十名给予奖励。在随后的口试中,采取淘汰制,分为初赛(40进12)、复赛(12进6)、半决赛(6进3)、决赛共四轮。所有入围队伍被分成若干小组,其中各小组的第一名能顺利晋级下一轮,其余几个晋级席位留给分数相对较高的队伍。通过一系列的淘汰,最终在决赛中排出团体前三名。
2我校的参赛经历
我校最早从2009年参加本项赛事,至2014年已经是第六次参赛。通过竞赛,我们与国际一流医学院校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不断弥补自身在教学上的缺陷。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的参赛成绩逐年提高,从2009年的总分第9名、没有学生进入个人十强,逐渐提高到2014年的总分第3名,两名学生分别获得个人第二和第五。竞赛只是一种交流形式,成绩并不重要。然而,学生在赛场对问题的反应和最终的比赛成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或教学的侧重方向。我们深感参加IMSPQ这项活动对生理学教学改革确实带来很多启发。
3竞赛对教学改革的启发
我们通过交流发现,国际高水平医科院校的生理学教学主要采用Guyton&Hall主编的TextBookofMedicalPhysiology或Ganong主编的Physiology等这类国际经典的英文版生理学教材,并且多数采用全英文授课,学生可以自如地用英语思维和表达。授课内容不仅包含生理学,还涉及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等内容,更侧重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的结合。授课模式上,教师课堂讲授相对弱化,更加强调小班讨论的重要性,理论课与讨论课的比例达到了1∶1甚至1∶2。通过讨论,学生对生理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细致、深入。相比较而言,生理学教学中更强调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侧重于生命现象产生机制的理解。我们认为与国际高水平院校之间,最主要的差距是在语言方面。我们采用的是中文教材,尽管也实施了双语教学,但多数教师还停留在课堂上读专业词汇、做英文小结的层面,这就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和表达存在很大缺陷。此外,在授课模式上,由于师资的相对缺乏,我们仍以教师课堂授课作为主要方式。这种模式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无法使学生对生理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主要做了如下改革。
3.1突出双语教学
每年参加IMSPQ的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英语国家,他们在语言上的优势很明显。为了加强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使更多学生有能力和自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双语教学。尤其是对于基础比较好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我们将教师的双语讲解和学生的课后自学结合起来,专门购买了Guyton&Hall主编的英文原版教材TextbookofMedicalPhysiology(第11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发放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以培养英文的专业思维方式。当学生有一定专业英语基础的情况下,在课程的后期,我们逐渐加强课堂上的英文互动。最终的效果表明,很多同学的专业英语基础非常好,我们从中可以选拔出更优秀的学生出国交流。
3.2强调对生理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国内的医学教育,包括我们以往的授课和考试在内,往往倾向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IMSPQ的试题特别注重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们的传统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即便记住了很多生理学知识,然而遇到IMSPQ的试题仍然处于茫然的状态。这样的问题就比直接问“血浆胶体渗压是由什么物质造成的”要好得多,后者侧重于记忆,而前者更重视理解,并且打破了思维定势。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在授课中不仅把IMSPQ试题应用到课堂中来,而且自己也尝试提出这类启发性、灵活多变的问题,与学生互动。实践表明,这不仅使学生对生理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
3.3注重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