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训练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训练方案范文1

   2022年精选最新训练方案

  竞技体育的好坏直接体现其体育成绩上,国家体育机构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以及是否采取了科学化的体育运动训练计划,都是决定运动员成绩高低的关键性因素。运动员在赛事中取得成绩需要长期的努力以及系统的训练。为了帮助运动员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成绩,无数体育工作者在背后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运动员训练计划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当前的运动员训练水平,探讨科学的训练计划如何才能尽快提升运动员的成绩。

  一、科学制定高效的训练控制计划

  (一)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

  运动员的训练与成绩提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一个系统化程度较高的计划才能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建立起科学的训练目标,分阶段来完成整个训练计划。

  根据目标的进程和各阶段要达到的效果,可以将训练计划分成年度、季度、月度、周计划等几个不同的阶段,确保运动员有足够的精力来贯彻这些训练计划。

  长时间的训练计划,例如几年与年度训练计划,可以适当的将训练安排一些耗时长、长期的训练项目。对于时间跨度较小的训练计划,例如月度、周计划等,可以适当细化训练的内容,并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进行灵活地变动,制定一个有弹性的训练方案。同时完善体育科研保障体系,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化控制,以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和创造最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

  (二)反馈训练计划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加强训练质量,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将自己容易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系统性的反馈,从而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运动员建立起对自己更深层次的了解过程。

  在这样的训练思维的指导下,教练员要了解自己执教的运动员,在开始训练之前就掌握其所有的数据。通过对比运动员现有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来规划训练内容,这样的执教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教练员要制定出有针对性方向性的训练方式,让运动员接受最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二、训练计划中突出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

  一名高水平运动员,生理与心理水平都要十分过硬,不仅要在身体上超越大部分的竞争对手,还要在心理上能适应赛场带来的种种压力。

  所以说,运动员之间相互的竞争是多样化,多方面的。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大同小异,但是对待训练的态度却能大大的提升运动训练效果。

  因此,日常的训练不能忽视对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强化。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水平要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呢?很多教练联系了心理学家,分析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心理状况因素,研究并设计出了一套广泛适用的心理暗示法。在大多赛事上都能帮助运动员有效的调节心理,从而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

  三“、大负荷”运动训练计划

  日常训练时提高训练的负荷,并不是每次训练都要在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极限负荷之上,加大训练强度进行提高,而是要确保负荷被控制在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之内,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整个训练计划应当系统进行,保持循序渐进原则,完成一个训练周期的目标之后再去完成另一个训练阶段任务,在所能承受范围之内不断地提升负荷,不断提升运动员自身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让身体适应更高强度的负荷,进而提升运动员自身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提升到一定强度的负荷之后,先维持在该强度下的训练计划不变,让运动员充分适应该强度,然后再逐渐提升运动负荷水平,通过阶梯状训练方式逐步完成整个训练计划周期。然而在高强度的训练之后,运动员也要重视自身体能与身体状态恢复工作,在营养摄取环节要跟上训练消耗的节奏,调节好身体机能的增长与恢复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

  四、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一)准备部分的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恢复能力的现状诊断结果;对诊断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所建立的适合于本时期跨度训练过程并能够完成的训练目标。

  以上两项内容,不仅是训练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训练计划是否具备科学性意义的理论基础,同时还体现着训练计划的先导性作用。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在制定多年计划、年度计划和阶段计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对运员进行现状诊断定一环节,也都能够提出相应的指标;但在制定周计划和单次计划的时候,却常常忽视了这两项工作,常以主观估计来代替客观诊断,必然会大大增加训练的盲目性。

  (二)指导及实践部分内容

  在训练计划的总体概念中,所谓指导部分的内容,是指对计划的全局性分布和设置尤其对时间跨度大的训练计划而言,它的意义与训练目标一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训练阶段的划分、各阶段训练任务的确立、比赛序列的安排等内容。

  通过指导部分的工作,对训练计划进行总体设想,勾画出训练过程的基本轮廓。然后进一步规划出训练负荷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完成对训练过程的整体配置。实践部分主要涉及训练的具体过程,其内容包括训练过程中具体训练手段的选用和安排、各种训练手段所载负荷量度大小的配置、恢复措施的设计与选用。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还必须周密地考虑恢复训练措施如何安排,这是现代系统科学训练理论的基本要求。

  五、合理运用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员日常训练离不开教练员的指导与帮助,只有运动员与教练员建立起良好关系,才能使训练效果更好。同时科研人员要对教练员日常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透彻分析,并且了解教练员的执教风格及其执教习惯,培养训练中与教练员的默契,建立共同认识,使教练员了解彼此之间所起到的作用,从中得到帮助,更好地组织安排训练工作。训练方法五花八门,虽然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训练了不同方面的身体机能,但是最终目的都是提升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所以任何训练方法都有一定的意义。教练员需清楚认识到这一点,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实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运动员综合训练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并且需要系统性规划的项目。在完善的训练理论,先进的训练理念的支持下,用科学和完善的训练方法,再加上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默契的配合,一定能逐步提升田径运动员的体育竞技成绩,为我国建立体育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2022年精选最新训练方案

  训练要点

  (1)形成时间紧迫感让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首先要让他形成时间的紧迫感,不能吊儿郎当,总觉得还有明天,21天训练方案。我国古代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时间不会留恋什么。如果现在不珍惜时间,不抓住时间的分分秒秒,它只会一去不复返。孩子越有时间紧迫感,越能珍惜生命,越不会虚度年华。

  (2)合理安排,重点突出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安排,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再复习功课,有的孩子却恰好相反。哪种方法好呢?一天学下来的功课,没有消化就急急忙忙写作业,看起来好像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做作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导致错误百出。而反过来先复习再写作业,把一天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再用作业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最能发现学习上存在的漏洞。这样做作业,既是总结,也是查漏补缺。这样,哪种方法更好就很清楚了。所以,做计划时一定要找到合理的顺序,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当然,光顺序合理是不够的,还要找到重点。还要教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重点所在。同样以孩子的学习过程为例,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那是不是就一定要平均分配精力呢?不是的。平均用力就失去了重点,有的孩子上课时接受速度较慢,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那就需要在预习上多花点时间;有的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就要在复习的环节下工夫。

  (3)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做好一件事情也需要一步一步地来。一个好的计划,应该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时间安排得太满,会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久了只会积蓄压力。时间安排得太松,又会使人懒散。张弛有度的节奏能帮助孩子更有效率地达到目标。所以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能太心急,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立节奏,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觉得不是很妥当,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进程进行调整。

  方法和步骤

  (1)引导孩子学会运用和把握时间这是做事有计划最首要的一点。让孩子学会运用和把握时间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时间规划的制定。首先要保证日常的基本需求,其次才能谈得上对事情的安排。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也要注意紧凑。二是保证孩子的睡眠。孩子现在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无论做什么计划都不能以破坏身体的正常发育为代价。保持充足的睡眠是帮助孩子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以更好更快地完成计划的必要前提。三是孩子对时间的安排有模糊的地方,父母或者老师要帮忙。由于孩子对一些事情的时间需求量不是十分清楚,这样制定出来的计划不见得就十分合理,因此需要父母或者老师帮助,以使时间的安排更加合理。

训练方案范文2

关键字:啦啦操;表现力;训练方案

1.啦啦操的发展历史

最开始啦啦操是早期的部落社会为了鼓舞出外征战或猎取食物的战士,而号召所有族人一起手舞足蹈地表演,这是一种希望他们胜利归来的意思。而随着古希腊奥运会的出现,有组织的啦啦操才作为一种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形式发展起来,直到1898年后逐渐在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发展起来,变得更加有组织性。也正是由于啦啦操的发展是为了参赛者的比赛助威的意义,因而,啦啦操的评价上更需要注重其表现力与渲染气氛的能力。

2.影响啦啦操表现力的因素

2.1人体形态及身体素质

啦啦操的表演者需要拥有健美的身体形态,无理论男女,只有体型健美,曲线协调才能给人以积极向上,轻快明朗的印象。而拥有好的身体素质才是训练的基本前提条件。在啦啦操的发展中,逐渐追求其在动作上的难度,因而,只有拥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协调身体各项技能,在运动中完美地配合,给人以积极、美的享受。

2.2节奏感及动作熟练性

动感而激昂的音乐是啦啦操的基础。这种音乐所发出的号召力,伴随着旋律的优美,丰富的感染力、动感的节奏,融入运动员娴熟的动作中才能给人以情感的共鸣,享受到美的诱惑。为了配合音乐则必须重视动作的熟练性。动作是表现力展现的载体,只有动作技术娴熟自然时,运动员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倾听领会氤氲中的灵魂,并把动作融入音乐,抒发出对生命、对希望、对运动的热爱,才能更好的感染观众。如果动作不够娴熟的话,运动员的心思更多地会放在回忆每个动作是否做完上面,同时还会因此感到焦躁和紧张,这种情况都很容易造成啦啦操表演过程中出错,或是无法表达出应有的感彩。

2.3运动员舞蹈技能

舞蹈本身是一门综合了音乐以及运动员表现力来反映情感的艺术。因而,啦啦操的运动员需要拥有完善的舞蹈技能,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通过舞蹈动作来增强运动员的表现力。因而,培养运动员不仅仅要从身体素质形态入手,其舞蹈所带来的内在气质的丰富,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啦啦操的表现力。

2.4肢体语言表现力

啦啦操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感情的,因而在啦啦操的表演中,一定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规范性、感染性。务必做到规范每一个动作,使每一个动作熟练而优雅,同时注意配合复合情景的表情,增进其表现力。

2.5细节问题

啦啦操的表演虽然一表演者和音乐作为主体,但是要想提高啦啦操整体的表现力水平,细节问题不可以忽略。比如服装就是细节因素的重点。只有符合音乐分氛围的服饰,配合运动员体态的服饰,才能使整个啦啦操的表现更加的完美。2.6个人风格和感染力

啦啦操舞蹈的编排不可避免地必须考虑到成员的个人风格,包括成员的气、身形和长相。尽量做到发挥他们的长处,掩盖自身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由内而外地增加啦啦操的表现力。而且,啦啦操的重点在于让人们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因而,不仅仅要注意到比赛的难度系数,更多地需要关心的是它是否可以感染观众的情绪,是否能给观众带啦更多的振奋和激情。

3.啦啦操的训练方案

3.1舞蹈及技术动作的训练

啦啦操是在舞蹈的基础上加入了力量动作的训练。因而在训练的过程中,舞蹈以及技术动作缺一不可。舞蹈会集中展现队员的表现力,同时培养乐感,提升动作的优美性。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包括肚皮舞、芭蕾舞、拉丁舞、民族舞等多种舞种的训练,使得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性,更具有表现力。在舞蹈的训练中,也可以根据运动员个人特质,选择适合他们的舞蹈进行强化训练,务必使运动员拥有舞蹈的表演意识,增强其感染力和表现力。

技术动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娴熟和完美的技术,才能是有感染力的啦啦操的基础。通过技术训练,培养运动员对于技术的熟练度和感觉。训练运动员将技术融入音乐节奏的能力。这一阶段极为重要,一定要加大训练的强度以及密度,这样才能在临场比赛中具备稳定发挥的能力。

3.2乐感的训练

音乐是啦啦操呈现的灵魂,只有啦啦操的表现与音乐完美的融合,才能使整套动作更具备感染力。因而,一定要使运动员拥有对于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熟悉,只有这种乐感的训练,才能加强运动员对于音乐节奏的感觉,以及对于不同种类音乐的领悟,加强其啦啦操的表现力。

3.3心理与身体素质的训练

啦啦操相对于舞蹈来讲,对于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的要求要更高。因而,它要求运动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因而,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对于力量、耐力以及柔韧性的训练。其中中长跑、瑜伽等运动的穿插使用,不仅使运动员对于训练有新鲜感,也可以很好的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与身体素质同样重要但却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心理素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运动员来讲,无论平时训练有多辛苦,技术有多熟练,临场的表现才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心理对于生理有着暗示性地知道作用,因而为了展现积极向上的情感,啦啦操表演者的心理状态必须是向上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观众。所以,教练不应该只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更应该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不同特性,为其制定合适的方法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3.4外在条件的配合

除了对于运动员的正式以外,对于师资以及环境建设则应该加大投资。师资是运动水平的引导者,良好的师资才是运动员能力提升的基础。此外,良好的设施环境,根据运动员的兴趣爱好等需求来建设环境,可以给运动员正面地引导,培养运动员地自信心,提高训练地效率。

参考文献:

[1]柯树芬.论啦啦操表现力的价值及培养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

[2]韦丽春.啦啦操中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2007

[3]钟海明.啦啦操人才培养的探索[J].科技教育.2009

[4]张弘,鞠海涛.啦啦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

[5]吉朝霞.技巧啦啦操中间人基本功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科技咨询. 2011

训练方案范文3

关键词:双上肢训练方案;脑卒中;康复护理;应用探讨

脑卒中是导致当今世界人群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引起患者高致残率、死亡率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据卫生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万人,每年新发患者约为150万人,年发病率219/10万[1],致残率86.5%[2]。

本文对8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双上肢训练方案和康复护理,探讨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以期为脑卒中患者术后的恢复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63~89岁,平均(73.4±3.5)岁,对照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63~88岁,平均(73.5±3.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发病类型、次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例如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干预、用药护理干预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双上肢训练方案。该方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1.2.1关于上肢功能性训练 具体包括伸手、抓取、放置物体等,同时进行训练时能锻炼两侧手指、腕、关节的功能,有助于上肢整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与此同时,注重上肢功能的整体性、协调性。轻度偏瘫的患者较为适合这种方案。

1.2.2关于单块肌肉反复收缩训练 具体为患者应协调有节奏的进行双侧手腕屈伸运动。相关专业的护士人员帮助患者把双手掌固定于两块直立的形木板上。训练装置可使两块木板以相同速率和幅度(最大可为直角)实施行对称或者非对称手腕屈伸运动。双手同时最大程度屈伸的同步模式即为对称运动模式;健侧手通过主动运动带动患侧手,患侧手位置相对滞后的非同步模式为对称运动。患者1h/d,可分阶段完成,每阶段时间应多于10min,运动的同时,要注意确保患者侧手部肌肉得到休息,连续训练4w。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CNS)、上肢功能(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3方面的结果。

1.4疗效判定 疗效评判标准:患者肌力分为 0~5 级五个等级:①肌肉处于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没有收缩力为0 级;②有主动的收缩力,不能牵引关节活动为1级;③能够牵引关节水平活动,不能对抗地心引力2级;④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不能对抗阻力,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为3级;⑤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为4级;正常肌力为5级。 神经功能缺损采用CNS,运动功能评价用FMA[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改良MBI评价[3]。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关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在患者肌力在0~1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且其中肌力为4~5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NS明显低于对照组,FMA及MBI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日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脑卒中发患者数不断攀升,双上肢训练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脑卒中术后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中发挥较为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提升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的目的。双上肢训练方案特别注重双侧上肢,同时训练,改变了以往的较为传统的训练模式,尤其是在在改善上肢整体或者局部功能方面均有效果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本文对88例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双上肢训练方案和单纯康复护理,经过相关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在患者肌力在0~1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且其中肌力为4~5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NS明显低于对照组,FMA及MBI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有效应用双上肢训练方案,能促进患者术后患肢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凤,陈锦秀,谭景予.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26(12):3169-3172.

训练方案范文4

呼吸训练

重建腹式呼吸模式①放松。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肌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a.前倾依靠位: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两床叠好的棉被或4个枕头,患者两臂置于棉被或枕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降低腹肌张力,使腹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增加胃压,使膈肌更好地收缩,从而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b.椅后依靠位:患者坐于非常柔软舒适的有扶手的椅或沙发上,头稍后靠于椅背或沙发背上,完全放松坐5~15min。c.前倾站位。自由站立,两手指互握置于身后并稍向下拉以固定肩带,同时身体稍前倾以放松腹肌;也可前倾站立,两手支撑于前方的低桌上以固定肩带,此不仅起蓟放松肩部和腹部肌群的作用,而且是腹式呼吸的有利。

②缩唇呼气法。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内传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被增高的胸膜腔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其方法为经鼻腔吸气,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6s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③暗示呼吸法。通过视觉诱导腹式呼吸,常用方法:a.双手置上腹部,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剑突下、脐上方)。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做对抗练习,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膈进一步抬高,如此反复练习,可增加膈肌活动:b.两手分置胸腹法:患者仰卧位或坐位,一手置于胸部(通常置于两乳间胸骨处),一手置于上腹,呼气时腹部的手随之下沉,并稍加压,吸气时腹部对抗此加压的手,使之缓缓隆起,呼吸过程中胸部的手基本不动。此法可用以纠正不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c.下胸季肋部布带束胸法:患者取坐位,用宽布带交叉束于下胸季肋部,患者两手抓住布带两头,呼气时收紧布带(约束下胸廓,同时增高腹内压),吸气时对抗此加压的布带而扩展下胸部,同时徐徐放松束带,反复进行。d.抬臀呼气法:仰卧位,两足置于床架上,呼气时抬高臀部,利用腹内脏器的童量将膈肌向胸腔推压,迫使横膈上抬,吸气时还原,以增加潮气量。

④缓慢呼吸。这一呼吸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提高肺泡通气量。因为当呼吸急促时,呼吸幅度必然较浅,潮气量变小,解剖死腔所占的比值增加,肺泡通气量下降,而缓慢呼吸可纠正这。现象,但过度缓慢呼吸可增加呼吸功能,反而增加耗氧量,因此每分呼吸频率宜控制10次/min左右。通常先呼气后吸气,方法同前。

COPD患者处于低氧血症时主要依靠CO2来刺激呼吸,做腹式呼吸后CO2含量常较快降低,从而使呼吸起动能力下降,呼吸过频也容易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头昏、头眩、胸闷等不适)有的患者还可因呼吸过分用力出现屏气而加重呼吸困难。因此每、次练习呼吸次数不宜过多;即练习、3~4、次,休息片刻再练,逐步做到习惯于在活动中进行腹式呼吸。

训练方案范文5

关键词:专业技能;模拟训练;安全;高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203-02

一、高职专业技能训练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许多必备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在进行实际训练时,一方面会因部分训练项目耗材有限(成本太高)而不得不采用演示加减少训练次数的方法,学生只能重点了解其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如高压电力电缆端头的制作等,而不能通过反复地训练达到真正掌握的目标;另一方面会因训练项目本身的安全风险就较大,再加上高职学生好奇心强,又多是不爱思考、不爱动手者,所以容易出现无知者无畏的状况,使训练的安全风险再次增大,使老师不得不放弃这类训练项目,如电杆的组立等。然而,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足够的职业能力。同时,能力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需。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又只能通过反复训练来达到。所以,这一矛盾已成为所有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功能

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主要用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那些危险系数高、操作难度大或耗材消耗量大,不能反复操练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帮助”按钮来获得相关的提示性信息,也可以通过点击“学习”按钮来观看操作演示的视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反复地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系统兼顾学生操作情况记录功能和奖励功能。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达标标准。主要用来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加强训练,确保现场实际训练前每一位学生都已掌握相关的关键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实现现场实际训练的安全无事故和高效率。

三、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设计思路

参照游戏的设计模式,按照项目的工作环境设计虚拟的工作环境,将项目的具体工作过程虚拟化。系统内每一个模拟训练项目所涉列的内容是足够且必需的。虽然训练所处的环境、所用的设备及所进行的操作都是虚拟的,但是训练所用的作业方法、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与实际操作训练是完全一致的,是能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做好安全保障的,是能为提高后续实际操作的效率打好基本的。

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突出每一个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用引导、提示的方式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本项目的操作,其终极目标是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此项目的基础上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界面设计

人机对话,交互式界面主要设置三大场景。第一大场景是工班场景,有场地、库房、值班室、会议室等。在此场景中进行工作任务的下达、分工和工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在该场景中还应包含有按三维建模的标示有不同职称和职务的人员,可通过选择、拖动来为其分配不同的任务,且可为其添配不同的安全用品,让其携带指定的工具等;第二大场景是库房场景,库房内有按三维建模的工器具、材料、安全用品等,可通过点击任一物品来360度旋转细观其结构(若经济实力还不能达到为每一物品进行三维建模的话,也可用清晰的实物照片代替,因为后期的实物训练也需要这些物品,所以学校一般都建有实物库房,学生可先在实物库房中认知这些物品的结构)。在此场景中可进行工器具、材料、安全用品的认知训练,同时也是每一个任务实施前必到的一个场景,因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以足够的工器具、材料和安全用品为前提的。第三大场景是实训场地,该场景实际上应是由一系列场地、库房、值班室、会议室等组成。在此场景中进行工作任务的下达、分工和工作前的所有准备以及完成一系列相应任务的场景组成,因为一般情况下每一个任务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像设备的安装、维护或检修这样的工作任务。所以,该场景需要在一大背景下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特写场景。学生要在这里完成每一项任务实施过程的训练。所有的场景都像一些大的游戏场景一样形象、逼真。

(二)内容设计

根据专业的现场需求选项模拟训练项目,选测训练项目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选择本专业员工必备的技能项目(如初级工必会项目);二是选择经常需要用到的项目(如中级工必备项目);三是选择虽不常用,但现场又确实有需要的项目(如高级工必会项目)。

根据现场实际作业流程设计模拟训练流程,根据现场作业操作要点设计模拟操作过程,根据行业安全作业规程和专业技术规程设计安全注意事项和技术参数。

每完成一项任务都应有相应的徽章奖励和完成下一任务的关键点提示。

(三)模拟训练方案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在设计模拟训练方案时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按行业需求设计的模拟训练任务,其默认训练顺序也是按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来编排。其中的基本任务既是专业必备,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提示下顺利完成的,个别学生也能通过观看演示视频后顺利完成的,这可以给学生以自信。同时也为后续的模拟训练任务打下基础并提供动力。经过几次训练后,学生当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任意一个任务来进行模拟训练。

2.在线帮助。在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的过程中,模拟训练系统对于学生的操作过程能给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根据判断给予适当的提示及操作演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每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事故再现。当学生操作错误,系统给出提示而学生因不能领悟,还按错误的操作执行时,此时系统应能以模拟动画的形式给出错误操作所导致的后果,让学生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对于高空作业的模拟训练,如果学生指挥模拟人上至高空作业点后,不能按要求指挥其系牢安全带就下指令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则模拟人实际坠地,出现真人高空坠落事故现场的声音和血腥。血的教训会让学生牢记不规范操作后果的严重性,极有利于养成学生规范化作业的习惯。

4.过关斩将。将模拟训练任务按实际工作过程分段,如将任务分为前期的预想、人员的分工、工器具材料的准备、任务的实施、验收总结等,这样可以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段设计为一个关卡,将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任务分成一个个只需较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小任务,每一个小任务中的关键点较少,学生记忆无压力,完成轻松。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进行模拟训练时既会有喘息的机会,又会有如同玩游戏般的过关斩将的成就感,更可以牢记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5.记录时间。为了引导学生将其聪明才智都用在训练上,系统应能自动记录每一个学生训练的相关信息。如:学生的个人信息、完成训练任务所用的时间等。学生如果不熟练,需要看演示视频才能完成,那么所需的时间必定较长,只有经过反复训练,熟练以后才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任务的模拟操作训练。

6.奖励策略。每完成上一步,才可进入下一步;在规定的时间内,每完成一个任务的训练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这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和动力,同时也给老师提供考核的依据。

四、实践效果

我院学生在使用电力线路工关键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软件模拟训练过关之后,在参加实际技能训练时,由于学生既清楚要干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干,更清楚不按要求做的后果,所以,老师指导学生训练时要比以前轻松很多,学生训练时也会特别顺利,一般都能按标准完成任务,且在同样的训练时间内,可完成更多的训练项目。特别是以前认为危险系数大的项目也能顺利完成;耗材比先前反而相对减少,主要是因为没有了盲目操作所造成的次品。

解决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高成本问题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掌握具体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措施。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条件,即设计出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让学生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掌握应掌握的一切。通过三届学生对电力线路工关键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的应用实践,证明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能有效地解决职业需要与实际训练中的安全、效率及节能的矛盾。专业教师在设计模拟训练方案时,模拟训练的内容和过程最好是专业的必需;训练项目最好是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来编排;模拟训练最好有在线帮助;操作错误时最好可呈现出错误操作所能导致的后果;任务完成过程最好如过关斩将般累积奖励;系统最好可以记录训练时间。这样设计出的模拟训练系统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出效果。虽然这样教师需花费更多的精力,对计算机专家的要求也会更高,经费也需增加,但从学生的角度、专业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做这一切探索绝对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曾勇.基于Unity3d的挖掘机模拟训练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7.

训练方案范文6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八届八次全委会和全盟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加快推进“两转双赢”,切实做好全市今“两转双赢”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原则

坚持实际实用,远近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和我们正在做的、准备做的事情紧密结合,与各有关部门的培训统筹安排,互相促进。

坚持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原则。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以听得懂、学得会、能用上为原则,通过培训、讲座、观摩、示范、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千方百计做到管用、见效。

坚持教材先行,注重师资骨干的原则。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编印相应的教材和资料,通过培训骨干,然后到户到人的形式加大培训力度。

坚持长远安排,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的原则。培训方式要坚持政策培训、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相结合,短期技术培训和全程技术服务相结合。

二、培训任务及内容

今全市牧业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为5460人次,其中技术骨干240人、科技示范户220户、牧民5000人次。

(一)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发展现代畜牧业,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大生产,切实提高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大力发展精准畜牧业、生态畜牧业、品牌畜牧业和创汇畜牧业;如何大力推广生态畜牧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导产业实用技术。科技方面主要包括牧区风光互补发电、胚胎移植及性别控制、牧民应用沼气技术、牧民计算机应用、万元塑料大棚模式等。畜牧业方面主要包括肉牛饲养、肉羊饲养、细毛羊饲养、奶牛饲养、分区季节轮牧、饲草料种植收贮加工、经济杂交、蔬菜种植、马铃薯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林业水利方面主要包括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管理办法、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

(三)牧民组织化。主要内容包括如何推动牧区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牧区双层经营体制;如何发展壮大各种行业协会,大力提升牧民组织化程度;如何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四)政策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党委八届八次全委会和全盟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精神以及当前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

三、培训方式

采取场和业务部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科技、农牧、林水等部门重点培训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场深入嘎查、分场,逐户培训。科技局牵头组织有关涉牧部门深入场指导培训工作,实现指导到户、培训到人的目标。

四、培训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12月中旬)。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方式和场所,组织师资力量,编写技术明白纸等培训教材。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12月中旬—年3月底)。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培训指导任务,并将工作总结经市科技局汇总后报市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科技局负责抓总体组织和协调、联络,市农牧业局、林水局负责各自业务技术培训。市信息化办公室、新闻中心要做好培训的宣传报道及重点技术要点的转播转载工作。市财政局按工作进度保障培训经费。

(二)强化培训队伍和组编教材工作。有关部门要专门组建师资队伍,场也要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培训队伍,深入基层巡回培训。编写教材要本着实际实用、通俗易懂、蒙汉兼备的原则组编易于学习培训的活页教材、VC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