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走月亮课文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走月亮课文教案范文1
关键词:情感因素 自我转变 教材处理 善于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11-01
语文教学在新课标下有了全面的更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成了我们今天要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要注意哪些,如何去做?在此,笔者就这个问题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情感因素不可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
我们的语文教学,情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他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只有学生对学语文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语文学习中去。同时,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文教学。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在课堂中充分的表现出来。如有的运用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情感,聊天吹牛,讲故事,读美文佳句等,有的运用丰富的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但不管哪种方式方法都要基于情感教育之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上《紫藤萝瀑布》一课,我就运用聊天吹牛的形式让大家谈谈亲人去世的感受,谈谈死者已逝,生者犹存的情感,伤痛自不可少,但更应珍视现在的生活,努力向前,从而让同学们在感情上和本文作者有一个认同,进而能更好的理解作者行文的目的。而在上《乡愁》时,我则让同学们闭目想象离家在外,举目无亲,万事不顺的情景,从而进一步引出在家千日好的感慨,从而最终导入乡愁。
2 自我转变不可少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有许多好的地方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存在的更多的弊端,让它和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产生了众多的抵触。学生的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很难看到主动的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学习得到知识,少有自己的感受与见解,一堂课就是课堂是中心,教师是中心,课本是中心,学生的发展完全局限于狭小的空间中根本就谈不上创新谈不上发展。如果在这样的课堂上看到众多的手的举起绝对会是“老师,答地球自转的小明没来”的笑话。(注:地理课上,老师提问同学们纷纷举手。可当老师提到“地球为什么自转”的问题时就没有同学举手了。老师相当着急,毕竟后面坐了太多的听课老师。终于,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救场。老师请这位同学起来回来,这位同学说:“老师,答地球自转的小明没来。”)所以,教师自我转变就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教师要成为一个组织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一个和学生共同进步的合作者,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变成一个课堂为阵地,教师是引线,学生是主体的现代课堂。
如《那树》一课,我就是放手让学生去做。本课几个问题:
(1)你能让同学在本课的生字词上考不到你吗?
(2)那树代表什么?
(3)你能找出并说出本课的几个优美词句吗?
(4)本课主题?
(5)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现在可以怎样做?
备注:(1)可自由组合讨论?(2)参考资料自备。(3)成果展评全班参与,得奖者本人奖糖果一个。
效果很不错,呵呵!
3 处理教材是挑战
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能力、学习态度、情感投入、思维品质等在客观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现状是否引起执教者足够重视并全盘皆顾,是我们应该大力关注的。面对形形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品行的学生,手中的教材却是一个版本,如何分析和处理我们手中的教材就对我们形成了一个挑战。只有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在对学生学情和兴趣爱好等情况掌握充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确定我们的教学“三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确定并解决课文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学生学懂学通学用,达到用教材教而非教书匠式的教教材。
在你的教学过程中,在你的课堂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在课堂教学前的教案中,应尽量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所以在我们的教案中,导语设计、问题设计、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拓展内容设计,每一步教学时间的分配,节奏控制,内容的过渡等都要充分的考虑。在教材分析、处理基础上,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并流畅过渡,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条有序地进行,是对我们教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如在教七年级上《白兔和月亮》一课时,我就针对手中的两个班的学情作了详细的分析和处理。一个基础较差的班集就在理清生难字词的基础上着重理解寓意,理解寓言特色,学完本课后今后再面对寓言时能根据本课所学自己归纳总结寓意。另一个基础较好的班集就把生难字词放在一边,将之换为品诵本文的精美语句,学将自己生活中的道理写进自己的寓言中。为此我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和两个教学重难点,归根结底就是要学生要一课有一得,再加上在现实教学中我运用了学生广泛感兴趣的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形象的展现了教学过程,学生学起来更专心,更有感触,充分达到了之前的教学目标,获得了现场众多老师的一致好评。
4 善于学习最关键
在新课标中要善于学习,特别是作为青年教师。我在初期的教学工作中,承担了多次公开课,上完就听同行专家的点评,必有一得。
不断的听课,不断的吸取别人的优点,并不断的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来这对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我的很多经验都是从老教师那儿学来的。听了曾老师的课,学会了用学案,并将之用到《诗二首》的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李老师探讨明确了培养学生发问的能力也是一课的出彩之处。所以,个人以为多听课,多探讨,多合作,多改进,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不可少的一点。
当然,教学是个无底洞,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真情投入,不断转变,勇于挑战,坚持学习吧,相信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走月亮课文教案范文2
【关键词】创新教法 构建 语文 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通过实践摸索,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着眼于课程目标,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认真贯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能力建构。
一、创新教法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为师生开辟了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大部分教师已率先运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观念转变了,课堂形式也多样化,传统教学中“教”在前、“学”在后的“教师一言堂”场面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生动局面所代替。
(一)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怎样才能充分地利用好这40分钟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以及学生实践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而又互相渗透,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相应的讲读课文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课文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训练学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因为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得提高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的内涵在不断地阅读中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广泛的阅读中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在学生阅读的同时,让学生随手写下读书感受、心得,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科学分组,合作探究,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科学分组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学段的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到400万字。”因此,语文教学除学习课本内容之外,还必须完成阅读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首先对阅读对象进行指导,即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生的知识现状、本人的兴趣等方面帮助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书。其次是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写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能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方式写读书笔记。最后,让学生养成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困难的习惯。
四、巧设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走月亮课文教案范文3
一、学生的话语意味着自由精神的舒展与勃发
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写道: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在语言中,大地对着天空之花绽放。学生的话语是来自天赖的声音,生动鲜活,富有生命的丰富色彩和思想的独特内涵。这些自觉、自动富有生命意蕴和个人色彩的对事物的观点表达,是学生自我本真的话语,无论真与伪都将是个体鲜活生命的有益尝试,是他们生命成长的真实绽露,意味着自由精神的舒展与勃发。
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六单元是《轻扣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在品读诗歌和搜集诗歌后,笔者让学生设计了一本精美的诗集,他们用稚嫩的笔描绘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如胡希写的《瀑布》:一群快活的野娃娃,抱着雨丝“哧溜”一声闪电般滑下来。许平写的《树》:春天的树,是鲜花姑娘的比美的舞台;秋天的树,是果实宝宝安眠的摇篮。陈菲写的《月夜》:夜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我是一个走动着的问号,我提着月亮这盏明灯送给老师,照亮她每一个不眠之夜。
这些话语自然率真、充满童趣、富有想象、非常清馨。一个孩子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是我们教育者最欣赏的。儿童在思维上、话语上有许多发自内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萌芽,这种思维逻辑是感性直觉的思维,是属于音乐逻辑、想象逻辑、诗性逻辑。正是这样的思维才造就了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才能见到一些久违的令人感动的灵性以及悟性,才能真正领悟学生话语的诗意和睿智,才能读懂学生内心世界的奥妙。
二、教师的灌输导致学生话语权的缺失
在教育现实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儿童思维方式的维护,用自己认为是科学的思维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学生。经常有教师备课写教案时,不仅设计好了要问的问题,而且将学生要回答的答案也写上了,预设好让学生说。
曾经听一位教师教学老舍先生写的《养花》这一课,在课要结束时,他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要像老舍先生学点什么?学生们不解,师微笑启发,说:“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什么?”学生恍然大悟,说:“养花真累呀!”紧接着,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要向老舍先生学习他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有的说要向老舍先生学习不怕挫折、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的说……能学习的精神学生都讲了。这些都是老师想要的答案,老师满意得不住地点头。
殊不知《养花》表达的是作者的审美情趣,作者是“情动而辞发”,是针对客观的具体事物和现象“有所为而作”。作者的“情”和“有所为”,既可以是思想,也可以一是种个体体验,更多的是作者基于人的价值思考的一种审美情趣。对读者而言,是“披文以入情”,通过语言文字去“沿波讨源”,捕捉和把玩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丰富的人文意蕴,进而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这才是语文教学需要品评的内在价值。
而在以上课例中,教师却建构了一种规范约束的教育环境氛围,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点被放逐,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忍受着教育。师生共享的智慧碰撞变成了一种缺乏教育意蕴的缺乏生机的知识活动,作为学生个体成长中的生命热情的激发和升华被扼杀了,个性和灵性受到束缚。渐渐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享受真实的快乐,发言就会言不由衷、口不应心,导致失语。
三、呼唤教育者成为学生生命的守护者
学生话语权的缺失呼唤教育者成为学生生命的守护者,话语权的回归意味着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赢得了一个自由舒展的空间。语文教学应该建构自由话语的环境,关注生命本真,尊重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不要总是有成人的“成熟”的观念去代替学生的思考,要让他们敢说愿说自己想说和该说的话语。
片段1:师在上口语交际课《我爱春天》,学生纷纷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忽然,坐在前排的一位小男生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春天,可以吗?他惶恐至极,老师迟疑了一下,然后微笑地走到小男孩身边,摸摸男孩的头说:“不用怕,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呢?”小男孩勇敢地抬起了头,说:“我奶奶一到春天就会咳嗽,春天里雨水不断,奶奶在小摊上卖菜,经常被淋湿,咳嗽更厉害了。”师微微哽咽,使劲点头,该生小脸通红的坐下,在那一刻,所有人都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
片段2:在教学《伯牙绝弦》时,师说:我们来想象一幅画面,伯牙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白雪、霞光等时,钟子期会说什么?学生模仿句式连续发言:善哉,萋萋乎若芳草:善哉,皑皑乎若白雪,善哉,灼灼乎若霞光……师说:“伯牙和子期,好一对知音呀!我和你们,也是知音呀!”他弯腰热情拥抱发言的学生,又说:“这是最高级别的表扬!”
在以上课例中,教师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言语环境,给学生支持、尊重、激励、接纳,学生敢说愿说他们真正想说的话了。师生的交流产生了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相融相通,使学生获得一种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形成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课堂上充满生命气息与创造力。教育成了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了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