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设计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问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问设计论文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1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当前选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1、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2、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3、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4、有的选题虽然取自实际生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弄明白生产实际的具体情况,设计就有脱离实际的情况出现;5、有的选题虽然很好,但是学生都选同一类型的题目,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太大,使的设计变相的成了一种具体的形式,另外,不同指导教师之间和不同的学生之间设计题目在难度和份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5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6结论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2

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将课文内容作为话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摆在我们外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而教育学理论中的“近体原则”在中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以致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近体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近体原则”可分为时间近体原则、空间近体原则、心理近体原则和活动近体原则。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时间近体原则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重大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话题,用课本知识去分析当今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和背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TheGreenHillsofTangsa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时间近体原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WhydidthepeoplealongtheChangjiangRiversufferalotinthebigfloodin1998?然后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学生人人参与,气氛活跃,经过各小组发言,归纳出1998年中国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如:气候变化,河床抬高,河道变窄,雨水集中,山坡植被破坏严重,围湖造田,森林遭砍伐等等。接着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出另一个话题:Whatcanwedotopreventsuchadisasterinthefuture?这一问题的提出再一次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各抒已见。通过小组总结和归纳,师生们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例如:动物保护问题----MiludeerreturntoChina;男女平等问题----Thesecretisout;关注地球问题----Savingtheearth;残疾人问题----Disability;世界粮食问题----Feedtheworld;垃圾处理问题----Dealingwithwaste及自然灾害问题----Earthquake,Fire,Hurricane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为课堂教学创设出一种紧张、活跃、和谐和民主的氛围。

二、空间近体原则

受全局性和典型性的局限,教材在选材时不可能选用近期发生在学生所在地区的事例。由于空间距离远,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的兴奋点不易被激发,因此教师应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量结合当地典型事例,从课文中引出最受学生关注的话题。

例如,在教学Disneyland这一单元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抓住时机,向学生展示2lstCentury(1999.11.3)全版刊登的将于2005年完工的香港迪斯尼乐园彩色模型图,并作必要的介绍,就能达到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教师可以作如下介绍:

Aftereightmonthsofnegotiations,theHongkonggovernmentstruckadealonNov.2fortheconstructionofaUS$3.55billionDisneyland.TheparkwillbethethirdDisneythemeparkoutsidetheUSafterParisandTokyoandisaimedattouristsfromtheChinesemainland----whichisseenbymanyWesterncompaniesasahugemarketforthenewmillennium.It"stobebuiltoverafive-yearperiodonHongkong’sLandauIsland.

此时,教师如能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兴奋点强的有利时机,创设“辐射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能引起学生一系列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

1.WhydoestheHongkonggovernmentdecidetobuildDisneythemepark?

2.CananotherDisneythemeparkbebuiltintheotherplacesofChina,suchasinBeijingorinShanghai?Whyorwhynot?

这一系列问题缩短了课文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空间距离,自然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又如AngkorWat一课介绍了柬埔寨通过对吴哥窟的开发与保护,使其成为柬埔寨最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学生学习了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出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保护和开发这一话题。让学生针对当前就圆明园开发与利用存在着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展开讨论,即部分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房地产开发商欲将圆明园开发成一个集商业、贸易、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园林,变废为宝。同时,圆明园的开发还可成为北京市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另一种是以文史学家、考古学家为代表的意见,即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面镜子,要让它保持一片废墟的原汗原味,以便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中国近代史上的这段屈辱史。根据这一话题背景,教师可提出如下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

1.IsitbettertokeepthedesertedYuanmingyuanParkasitisortodevelopit?Whyorwhynot?

2.WhatwillyoudoifyouarethemanagerofYuanmingyuanPark?

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在保持现存圆明园风貌的基础上,将其主体部分开发成一个中国人了解近代史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还可以划出园中一部分把它开辟成一个民俗村和拍摄古装戏的影视基地;还可以在园内建一个古玩市场,把国内外游客吸引到圆明园,做到以园养园。

三、心理近体原则

心理近体原则是教师从实际出发,了解某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造性的设计,从课文中引出学生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AFarmingPioneer的教学时,学生不禁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此时,教师如能拿出《中华英才》画册,向学生展现一幅朴素农民的彩照,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谁,他有何伟大成就?这一情景一定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经教师提示,学生能够猜出那位农民是被世人称为“当代农业之父”的袁隆平。然后教师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Whydowecallhimthefatherofmodernagriculture?

2.Withouthisgreatinvention,manypeoplewouldgohungry,doyouthinkso?Andwhy?

3.Whatishedoingnow?

通过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学生不仅参与了言语实践活动,而且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活动近体原则

智力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师应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去发展,在实践中去进行体验和回味。因此,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把枯燥的语言课变成谈经验和谈体会等的交流会。

例如,教学TheSummerHolidays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报社记者采访来自农村的学生,谈谈他们假日是怎样帮助父母进行夏收的;也可采访来自城市的学生,谈谈他们在父母上班时是怎样安排自己生活的,等等。这时的课堂是生活的舞台,教师是舞台上的组织者和导演。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再如,在教学Travel一课时,教师可在黑板前挂一幅中国地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他们的旅游经历。这时,有的学生描述了去广州和深圳的经历,其中包括怎样去的,跟谁去的,花了多少钱,用了多少时间,买了什么纪念品等内容;有的学生谈了旅途中的见闻和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个个争先恐后用自己所学的英语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不但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融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3

1.与城市设计创作密切关联的“集体”构成

“集体”一词源于社会学,是指为一定目的而紧密结合起来的许多人,构成集体的三个要素为目标、关系与主体。首先,集体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的主体。对于城市设计而言,与其关联最密切的主体有二,一为方案创作的设计团队,二为日常生活的市民大众,两类主体都具有多元量化特征。其次,集体的形成需要主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毋庸置疑,城市设计上述两类主体内部存在密切的联系,设计团队内部的关联主要体现为现代职业分工基础上的“技术关联”,而市民大众之间的关联则比较复杂,诸如血缘关系、职业关系、教育关系、地域关系等。关系,是集体理性形成与存在的基础。再者,集体的形成需要主体有共同目标。对于城市设计,设计团队的目标在于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市民大众的目标一为空间生产辅助,通过合理参与城市设计的空间塑造过程,辅助设计师营造适于自身生活的物质空间环境,二为合理空间消费,依据自身的条件,创造合理的、多元的空间需求(图1)。

2.以效率与公平为内核的城市设计集体理性

依照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经济人”的理性分为两种,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个体理性的本质是个体追求某种工具价值的最大化,是个体在既定信息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行为。而集体理性是以群体利益为出发点追求效用的行为,目标是高效率、内部稳定和成员间的公平。[1]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两者之间存在博弈。个体理性应以集体理性为基础,集体理性须以个体理性为前提,绝对个体理性与完全的集体理性都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达到系统最优的基本策略,应在客观现实的制约下,在集体理性的指导框架下,通过合理的路径选择与机制设计使个体理性得以生成和扩展,即在满足一定个体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效率与公平是集体理性的内核,集体理性的效率在于通过合理资源配置,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用。[2]集体理性效率获得的基础为集体的良性存在,而前提条件为集体内部利益主体之间具有较为稳定的、可持续的动态平衡关系,在此关系形塑过程中,公平是其核心的基础支撑。当代城市设计具有多学科交融特性,其创作不应单单是城市设计师的独秀,完全依照其个体理性去塑造城市,而应是在一定效率支撑下,通过较为公平、公正的机制设计建构具有合理知识架构的城市设计团队,依照团队的集体理性去合理地塑造人居环境。城市物质空间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较长的延续性,在空间维度上具有多元的复杂性,具有时空维度上的多元利益主体。为了合理协调与平衡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实现对城市开发的有效动态控制,城市设计应在集体理性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机制与方法建构具有效率的实践操作体系。

二、集体理性指导下的城市设计创作机制

为了追逐最大化的群体效用,集体理性指导下城市设计应建构知识结构完备的创作团队,使其能够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应建构有效的作用机制保障创作团队的内部稳定与平衡,使其既能够产生有效的集群合力,又能够发挥个体的专业能力。

1.多元专业人员与利益主体有机融合的创作团队

塑造和谐的空间关系是城市设计的作用主旨,和谐空间关系的塑造除了受美学的形式法则作用外,还受到空间与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不同尺度下空间之间关系的塑造需要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及市政工程的相关专业知识;空间与人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解析与整合需要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城市开发的过程控制需要管理学的相关专业知识。由此,依照城市设计实践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其创作团队应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市政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及管理学的相关专业人员。除上述依据知识结构确立的城市设计创作团队构成外,按照城市设计服务对象与实践宗旨,尚需市民大众及行政管理人员的参与。当然,两者在参与方式、参与过程上与核心创作团队不同,市民大众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及方案评价等方式间接参与,行政管理人员主要通过前期调研的配合、方案阶段汇报的评价等方式间接参与。

2.垂直指令与扁平网络管理有效结合的作用机制

个体理性向集体理性的转变必须依赖合理的制度安排。城市设计创作团队,依据参与方式与实践特性的异同,可分为核心创作主体与参与创作主体,直接参与主体与间接参与主体。核心创作主体包括城乡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市政工程师,参与创作主体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及管理学的相关专业人员。核心创作主体与参与创作主体之间应采取垂直管理的作用机制,即核心创作主体是团队的中枢,参与创作主体为核心创作主体服务。由于参与时间相对较短,参与创作主体可以采取“一对多”的参与方式,即同时服务于多个核心创作团队,参与节点、参与方式依照核心创作主体的要求而设定。核心创作团队内部采用扁平管理的作用机制,即创作主体之间是对等关系,不同专业之间只是思维角度、设计尺度、专长内容的不同,相互之间应通过集体商讨的方式,整合出方案的主体架构,在此框架限定下,各专业的创作主体再对自身的专业内容进行深化(图2)。间接参与主体是指与设计有利益关系的市民大众及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直接参与主体是指除此之外的其他参与主体。间接参与主体的相关诉求是指导城市设计方案创作的重要因素,应在创作的不同阶段建构合理的平台吸纳公众与相关行政人员的参与,如前期调研的公众调查、方案形成后的市民公示、方案实施后的公众使用评价等。参与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访谈与问卷调查,也可以依托多元的虚拟网络技术。

三、集体理性指导下的城市设计创作方法

当前城市设计的方案创作基本上是由规划师或建筑师独立完成的,多呈现出“一支笔”现象①。这种创作模式能够使方案体现较好的整体性,规避多个设计师不同设计思想与处理技法之间的矛盾,具有较高的“设计生产效率”。众所周知,城市设计涉及的空间规模较大,基本以几十公顷为基数,有的甚至达到几或几十平方公里;其次,城市设计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较长的跨度,其核心在于对城市空间营造进行动态控制;再者,城市设计的利益主体具有多元性,主体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利益关系。纯粹的“一支笔”设计创作模式,并不能满足上述客观诉求。缺乏设计弹性与包容度,缺乏设计的集体理性支撑,容易使城市设计陷于个体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窠臼。为了促进城市设计的实践操作性,切实提高城市设计的“真实效率”,其创作模式应由个体理性指导下的“英雄模式”转向为集体理性指导下的“集群模式”,创作方法应由总图为先转向为多元系统的理性建构与有机整合。

1.多元系统的理性建构

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是由要素系统内部及多元系统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在城市设计研究范畴内,其要素系统包括开放空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活动组织系统、土地利用系统及建筑形式与体量系统。土地利用系统与活动组织系统是城市设计方案创作的基础,创作过程中应注重不同功能土地量的合理性、多元土地功能之间的有机衔接及不同土地功能的科学理性布局;应注重活动组织的合理规模与理性布局、活动组织的序列性与关联性、参与活动与类型空间的适应性。开放空间系统与道路交通系统是形塑城市空间结构的决定性要素,也是城市设计方案创作的核心要素,创作过程中应将绿地、水体、广场等元素有机整合为相互关联的开放空间系统,注重不同等级系统的尺度与功能关系,强调系统内部多要素之间的相互嵌入关系;应依据不同功能区设计相适应的路网结构与道路密度,注重不同等级道路的合理布局及多元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强调步行空间的系统化。建筑形式与体量系统是形塑城市三维空间的核心要素,创作过程中应注重街道界面空间系统的建构、近人尺度下人性空间的塑造、高层建筑的集约化(线性集群或区域集中)布局,强调宏观尺度下城市天际线的塑造。

2.系统之间的有机整合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问题的学习 问题设计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让学生围绕着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一种有针对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专为医学院设计的学习模式。当时,柏罗(Barrow)发现,医学院的学生在毕业时往往只是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得非常有限。于是他试图通过创设真实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培养关键技能。于是,麦克马斯特医学校(McMaster MedicalSchool)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特殊的学习情境,即以问题作为开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学界称之为“基于问题的学习”。这就是美国“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起源。如今,PBL已经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PBL中,问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问题的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一下PBL中的问题以及它是如何设计的。

一、问题的重要性

对于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说。

首先,从静态的角度来看问题在PLB中的作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有三个基本要素:问题情境,学生和教师。问题情境是课程的组织核心。当学生身处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时,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并维持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期间,学生是致力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们识别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并努力探求、理解问题的现实意义,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工作伙伴,他们以身作则地表现出对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满腔热情;教师也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他们积极创造出一种支持开放性探究学习的环境。问题作为学习的最初动机和挑战,它的结构是不明确的,没有简单、固定、惟一的正确答案,但它能激起学生探索、寻求解决方法的欲望,构建继续学习的需要和联系。[1]

其次,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问题在PBL中的作用。对于PBL的过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模型,Barrows的模型是很具代表性的,我们这里来看一下他的模型,他大致把PBL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2]:

1.组织小组:在探索问题之前,学生首先要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了解或认识,为合作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

2.开始一个新问题:用少量的信息来提供…个复杂的问题,学生小组要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进行界定和再界定,澄清有关的术语和概念,列出可能的解释,形成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和教师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如定义、事实、概念等)方面达成一致。

3.后继行动:小组成员集合,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对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

4.活动汇报:各小组利用各种不同形式来报告自己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比如数学分析、图表、口头报告、戏剧表演等。

5.问题后的反思:学生们要有意识地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以提炼所学到的东西。

不管从静态的PBL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还是从动态的PBL模型过程来说,问题一直处于核心地位。PBL主要就是围绕着一个或一系列问题展开的,以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为目标导向的。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的活动自问题提出与意识开始到弄清问题的原委与性质为止。因此,以问题为中心这是PBL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问题的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PBL问题的含义

对于问题的定义,中外学者、各类专业辞书都有不同的界定。结合各类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一般认为PBL中的“问题”含义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所创设的一个大的问题情境或课题,这个层次的问题涉及到较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全部学生的参与;第二层次是对第一层次问题的细化和质疑,即在第一层次基础上提出的更为具体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相对较少的知识和技能,只是部分学生或者个别学生的参与。[3]

三、PBL问题的特征

“问题”有“好问题”和“一般问题”之分。那么,怎样的问题可以称为一个好问题呢?我们认为,一个好问题应当具有下述特点中的某些方面:问题本身颇具趣味,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明显的相关概念或技巧;问题有多种解法,各解法涉及不同分支或领域;问题能够加以推广。[4]而在PBL问题设计中,问题应体现以下特征:

1.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ill-strucred)、开放的(open-ended)、真实的、复杂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可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答案都是稳定的,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则往往没有规律和稳定性的。PBL中的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这也是PBL模式的一大特点。关f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的差异,拉格尔曾做了如下比较(见表1),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的一些基本特征。[5]问题的结构不良也意味着问题应该是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同时,问题应该是真实的,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或将来在其职业生涯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相似,从而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这种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复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运用策略性知识,发展策略性思维,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迁移。

3.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探索欲望,并亲自卷入问题的探索中,在解决问题时做出努力。

4.一个好问题能够随着问题解决的进行自然地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能很好地对知识、推理和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促进他们的预测和判断。另外,从整个PBL的课程来看,各个概念应在几个问题中多次涉及,以便使学习者建构起更灵活的知识,且避免重要概念的可能遗漏。另外,问题的选择要具体考虑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因素。

四、设计PBL问题的步骤

尽管设计一个好的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是积累了许多有用的经验。这里介绍国外教师在设计一个多阶段的PBL问题时所使用的一般步骤。[6]

1.选择一个课堂里经常教授的中心思想、概念或者原理,然后考虑一个典型的章节末尾、作业、练习里常见的、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新概念的问题,列出解答完这个问题之后学生们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2.考虑一个适合这一概念的真实世界的情景。把教科书章节末尾的问题设计成一个故事,或者对能加以改造的真实的案例进行研讨,同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一个复杂的、结构不良的问题会对学生形成挑战,使他们解题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和操作。故事的来源,可以参考杂志、报纸文章。

3.要把问题介绍给学生,并且对问题划分阶段。这样可以使他们能够确认学习的课题,从而有目的地进行研究。许多情况下,PBL问题被设计为多阶段的(multi-stage)或多步骤的(multi-page),往往需要学生们花上一个星期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问题、章节甚至数科书中并不一定给出解答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学生可能需要做一些研究,去发现新的材料,然后基于已知的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根据学生们所做的假设,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是惟一的。

4.写一份教师指南(teacher guide),详细说明在课堂中运用这一问题的教学计划和过程。教师指南要能够说明在不同的学习模型中,在问题解决的多阶段的循环往复中教师需要做的计划和选择。

5.确认学生需要的资源。学生们需要自己去学习辨认和使用适当的学习资源,但是如果教师在开始的时候能为他们指明一些好的资源,这也是不错的。今天的许多学生都只愿上因特网去搜索他们需要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图书馆里去。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让学生面对情景性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去试图找到有意义的解答的教学策略。问题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是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上述所提的PBL问题设计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晓艳.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7

[2]Barrows,H & H MacRae (videotape,undated)"The Tutorial Process in PBL",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School of Medicine.Office of Educational Affairs.PO Box19230,Springfield,lL 62794-9230.

[3]师保国等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5,(7),56

[4]赵海涛论美国“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4,(12),51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5

视觉作为人的第一感受器官收集着身边接近80%的产品信息,产品中的视觉体验大体可以从自身的造型和色彩来表现。如果说功能决定了产品的形态,那么用户在第一眼看到产品的时候就决定了其价值。设计师通过点、线、面、体等形式美的造物法则,引导着消费者的反应和感受,通过设计手法将完美的线条和造型赋予产品之上,使得产品自身更具亲和力。色彩是视觉感受中不可忽视的另一要素,根据用户的差异性需求,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和选择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完美的体验,色彩作为一种具有自身性格的设计要素,可以起到与造型相互呼应、与产品特征相互衬托的作用。产品设计的视觉感受就是要求设计师善于综合运用造型和色彩的共同作用来适应用户不同的体验需求。

二、基于触觉感受的产品情感化设计

用户在看到产品的整体造型后是需要靠触摸及操作来感知它的,同时触觉在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肌理和材料是触觉感受的最基本的体现,产品通过表面的凸凹或是质感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皮肤,给人以不同的情感共鸣。任何的产品都需要通过材质本身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其表面的质感、温度感、肌理特征随着各种材料的不断应用,使得产品体现出粗细、软硬、厚薄等变化丰富了消费者使用感受和触觉体验。触觉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起到是觉得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视触觉,视触觉的出现大大拉近了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距离。触觉可以影响视觉,比如传统的按键手机在实现短信功能的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产品使用,消费者已经能够依靠按键的规整排列就可以快速直接并且准确的进行各种文字的输入。同样视觉也会反作用于触觉,我们在看到一个产品的外观造型及材质光感的同时,就基本能够感知到它的触摸感受了。

三、基于听觉感受的产品情感化设计

产品可以通过听觉与用户进行沟通,这是一种特有地并且不能被其他感觉所替代的方式。产品声音可以产生一种提示性的功能,比如烧开的水壶发出“哗哗”声、键盘或鼠标发出的“咔咔”声。同时在操作产品时所产生的声音也是对产品自身定位的一种体现,比如“苹果”手机特有的锁屏声、都彭打火机开盖时的清脆的“叮”,保时捷汽车提速时低沉咆哮的发动机声等等,都能够体现出产品自身的特点以及使用者身份的象征。听觉作为产品与用户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传递着产品的安全性、警示性等必要功能,也可以给人以身心愉悦,创造特殊浪漫气氛的附属功能。

四、基于嗅觉感受的产品情感化设计

嗅觉完全可以称为一种影响用户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其敏感程度大大超越了其它感觉,这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任何一种感官体验都无法替代嗅觉。近年来所出现的优秀的产品设计不乏有一些在嗅觉体验上做出创新的经典案例。例如2014年的IF设计大赛的一款作品,将传统的时钟脱离了视觉的束缚进行嗅觉体验的创新,利用每天不同时刻的阳光角度的变化,照射在代表不同时间段的“时间盒”上从而散发出不同的味道,用户在家中的每一个角度都可以通过嗅觉感知到当前时间大致是处于哪个时间段,这款时钟的设计大大颠覆了消费者对钟表固有认识,以全新的方式给用户传递了时间的信息。嗅觉具有很强的分辨能力,如商场中不同品牌的卖场大多会以自身特有的香味让消费者对其产生出高度的识别,在其还没有进入消费者的视线之前就对消费者进行了提醒。

五、结语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6

主题餐厅室内设计的特点以及作用

开展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探究,首先应当明确主题餐厅室内设计的特点以及作用,主要探究内容如下:1.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特点探究与传统设计理念下的普通餐厅相比,主题餐厅所具有的最大的特点为:其室内设计工作的开展,往往是围绕着一种文化或者是一种思想进行的。因此主题餐厅的室内空间结构,以及餐桌、餐椅和其它装饰物的风格,一般也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2.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作用探究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主题”二字,室内设计当中“主题”的良好体现,是为了带给消费者更加“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良好的在其室内设计风格上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带给消费者更加独特的、新颖的感官体验。明确主题的室内设计特点以及室内设计作用,可以有效的提升主题餐厅设计师在开展室内主题餐厅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其设计步骤更加具有方向性以及系统性,进而实现主题餐厅室内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的良好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主题餐厅室内设计典型个例分析开展主题餐厅室内设计典型个例分析,通过学习其他地区的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理念,可以为安徽本土文化应用下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透明思考”是上海新天地商城的一家主题餐厅,主要是以中国传统的琉璃文化开展室内设计的。餐厅的桌椅、装饰物、甚至是餐厅的门以及门把手都是琉璃材质的,在带给消费者以一种“不真实的”美的体验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琉璃文化的喜爱之情。

当下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现状

开展当下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现状探究,可以将当下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归纳如下:1.很多所谓的“主题餐厅”的设计并没有真正的表现出安徽的文化特色很多“主题餐厅”只是徒有虚名,在设计过程中只是细节处理的相对细致,但是其设计理念却和“安徽文化”没有什么大的关联,根本无法带给人们安徽传统文化的良好体验。2.主题餐厅在表现“安徽文化特色”时,设计僵硬不自然很多主题餐厅在设计过程中,以为挂上几幅“安徽画”,就能表现出“安徽文化特色”,但是实际上其室内风格根本就不具有良好的协调统一性,也称不上是合格的主题餐厅。3.设计师在开展餐厅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于安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设计师对于安徽文化的理解的深度的不足,也会使得主题餐厅的文化风情无法得到细腻的传达,安徽文化的表现流于表面,根本无法真正引起消费者内心的文化共鸣。通过探究可知,虽然随着设计行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安徽的餐饮行业的主题餐厅的数目在不断的增多,但是很多所谓的“主题餐厅”的设计并没有真正的表现出安徽的文化特色,并且也没有及时将安徽文化应用于其室内设计当中的主题餐厅。由于设计师在开展餐厅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于安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在进行室内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安徽文化进行“生搬硬套”,也使得很多主题餐厅在表现“安徽文化特色”时,设计僵硬不自然。因此通过开展当下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现状可知,实现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良好结合,仍然需要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师的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以及设计理念的不断革新。

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发展方向

针对于当下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现状,开展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发展方向探究,根据安徽的本土文化特色,可以将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发展方向总结如下:1.讲安徽的室内建筑空间结构风格发挥于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当中安徽的雕刻艺术十分的精湛,并且室内结构和空间处理也具有十分理想的严谨性。在开展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安徽建筑文化所具有的造型丰富以及韵律优美的特点发挥其中,并且将融石雕、木雕以及砖雕与室内设计紧密的结合到一起。2.将安徽的壁画文化应用于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当中安徽的壁画文化,如徽州壁画,在安徽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是人类所具有的最早的壁画艺术之一。徽州壁画在安徽民间又被称为“墙头壁画”,主要以儒家思想和喜庆祝福为基本内容,并且通过工笔写意的手法表现出来。将安徽的壁画文化应用于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当中,可以良好的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3.将安徽的民俗、徽派盆景、竹编等应用于室内设计当中安徽的民俗以及其徽派盆景、竹编的设计,都深深的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将安徽的民俗、徽派盆景、竹编等应用于室内设计当中,也可以提升主题餐厅的整体文化氛围的浓厚性。开展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与安徽本土文化的结合发展方向探究可知,为了实现安徽文化在主题餐厅室内设计中的良好体现,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安徽的室内建筑空间结构风格发挥于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当中,并且将安徽的壁画文化应用于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当中,以及将安徽的民俗、徽派盆景、竹编等应用于室内设计当中。安徽的文化丰富多彩,将安徽的文化的媒体充分体现于安徽主题餐厅室内设计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将为安徽的文化的经济的共同良好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