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各县市要积极设立应急管理机构,调剂人员编制,配置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结合职能划分,要明确或指定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处室履行应急管理的日常职能;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可以和现有机构(如党政办等)相结合或合署办公,明确相关责任人承担应急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基层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明确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企业、学校幼儿园,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高危行业、大中专院校要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备人员。年底前,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要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按照应急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从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齐全配套出发,建立健全州直应急预案体系,积极推动基层应急预案全覆盖。年底前审核完成州本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州直已印发的专项预案、部门预案,涉及的单位和部门要全部编制完成配套预案。各社区、企业、学校、农村等基层单位要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县市、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预案管理,按照地域划分和管辖范围,建立应急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办法,形成预案编制、报批、审核、、备案、评估、修订的管理机制。要严格审核预案内容,确保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三、抓好应急预案演练

有针对性地选择应急项目开展应急演练,通过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置的有效工作机制。各县市、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的演练活动。组织县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观摩演练活动,积极推广有益的经验。

四、加快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州直视频会议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初步满足自治州领导通过应急平台体系协调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按照《自治区基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9月底前完成州直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向自治区应急办报备。

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摸清公安、消防、卫生、地震救援、矿山救护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底数,开展应急资源普查,整合各类救援力量,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保障能力。年底前,各县市要建立1--2支综合救援队伍,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1支综合救援队伍,并加强训练,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

五、加强危险隐患排查监管,做好应急防范工作

一是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各县市、各部门要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排查行动,全面掌握各级各类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为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各级各类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危险隐患的实时监控,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对适宜公布的风险隐患,可通过新闻媒体,动员群众参与隐患监管和排查。二是健全完善预测分析、总结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各县市、各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分析、评估工作,认真总结本地本单位上年度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应对工作情况并上报总结材料,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坚持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日报制度,落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的时限、要素、责任追究等要求,确保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及时报告。

六、组织完成“**”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根据自治区“**”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年底前完成州直“**”应急体系规划。州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卫生、食品药品、地震、气象等部门要加快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与指挥系统、物资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建设,积极组建应急救援基地,合理增加储备库点,全面提升州直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七、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县市、各部门要采取宣传周、开播专题栏目、网站宣传、散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以及宣传栏等场所,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知识和公共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部门要加快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荐应急知识进学校。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加强重点岗位职工岗前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八、切实加强培训工作

按照自治区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总体方案,积极参加自治区组织的专业培训。同时,联系协调州党校、行政学院和相关院校,分期分批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各县市、各部门也要围绕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结合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培训活动,培养一批应急管理的行家里手。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的执法权限、人员数量、技术装备、经费保障、监管企业状况等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xx县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执法效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厉查处各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促进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执法工作日的安排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的要求,纳入执法工作日计算的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的比例,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低于在册人数的80%。我局行政机关在册人员9人,执法大队在册人员7人,应急救援运行中心在册人员15人,共31人,其中纳入计算行政执法人员数量为27人,占总人数的87%。

(一)总法定工作日(6696日)

个人国家法定工作日=365-106-11=248日。

其中:

1.全年总天数365日;

2.双休日=53周×2日/周=106日;

3.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节等共计11日法定假日。

总法定工作日=248日×27人=6696日=监督检查工作日(548日)+其他执法工作日(2421日)+非执法工作日(3727日)

(二)监督检查工作日(548日)

监督检查工作日是指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日,包括重点检查、一般检查两个部分的安排,以重点检查为主,对重点检查单位进行每年2次全覆盖检查,对一般检查单位开展双随机抽查,将智慧安监平台黑名单企业列入重点检查单位,每次检查安排x名执法人员。

1.检查对象及责任人

全县现有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xx家,重点检查单位x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x家,重点检查单位x家,烟花爆竹零售企业xx家;非煤矿山持证x家,

“三同时”矿山x家,重点检查单位x家;尾矿库x座,重点检查单位x座;金属冶炼企业检查单位x家;粉尘涉爆企业检查单位xx家;涉氨制冷企业检查单位x家;涉及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单位xx家(含xx家金属冶炼企业);共xx家,其中重点单位xx家。我局的监督检查工作安排如下:

(1)危险化学品行业: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xx家,其中:重点检查单位x家,全覆盖检查x次;一般检查单位xx家,全覆盖检查x次。安排执法工作日:3×2×2+87×2=186日。

(2)烟花爆竹行业:烟花爆竹批发企业x家,重点检查单位x家,全覆盖检查x次,一般检查单位计划抽查xx%,共xx家,安排执法工作日:3×2×2+86×2=184日。

(3)非煤矿山行业:非煤矿山xx家,

重点检查单位x家,一般检查单位x家;尾矿库x座,重点检查单位x座;重点监管的全覆盖检查x次,一般检查单位全覆盖检查x次,安排执法工作日:(3+6)×2×2+5×2=46日。

(4)工贸行业:金属冶炼企业检查单位x家;粉尘涉爆企业检查单位xx家;涉氨制冷企业检查单位x家;涉及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单位xx家(含x家金属冶炼企业);共xx家,其中重点单位x家,全覆盖检查x次,其他xx家全覆盖检查。计划抽查xx家规上工业企业。安排执法工作日:10×2×2+36×2+10×2=132日。

2.检查内容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监督检查内容如下:

(一)依法通过有关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的情况;

(二)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经费,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情况所需资金的保障情况;

(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关管理人员的情况;

(六)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非煤矿山企业配备或者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情况;

(七)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和实习学生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其教育培训档案的情况;

(八)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九)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十)对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十一)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十二)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十四)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五)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问题的情况;

(十六)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实时通过智慧安监信息管理平台向有关部门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十七)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等情况;

(十八)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九)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二十)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3.检查方式

(1)企业自查

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和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等相关企业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2)检查督查

一是内业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通过内业资料检查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检查;

二是安全生产检查和其他检查督查相结合,提高执法效率,控制检查频次;

三是重点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按一定比例采用执法人员和检查对象“双随机”的方式进行抽查。

(三)其他执法工作日(2421日)

其他执法工作日,按照前3个年度的平均值测算,是指下列工作所占用的工作日:

1.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1)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县直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生产改革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巡查整改落实情况、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及推进情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智慧安监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情况、安全大检查开展情况、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情况、各项指标控制情况。安排工作日:260日;

(2)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实施半年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督查。安排工作日:110日;

(3)牵头组织安全生产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联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安排工作日:130日;

(4)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行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落实情况实施综合监督检查,完善、推进智慧安监信息管理平台,开展日常运行维护和操作培训工作,安排工作日:160日;

(5)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①围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安排工作日:110日。

②组织开展全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等行业安全培训,安排工作日:130日。

责任股室:协调股牵头负责,其他股室、大队、中心配合。

2.实施行政许可

(1)非煤矿山方面

配合市应急局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准入管理工作及安全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年均换发证3家,组织“三同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2家,安排工作日:50日。

(2)危险化学品方面

①依法承担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准入管理工作;经营许可证换发证及变更等工作,年均40家,安排工作日:160日。

②依法监督危险化学品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年均2家,安排工作日:10日。

(3)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相关工作,年均160家,安排工作日:320日。

(4)办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登记、备案

开展企业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工作,年均60起,安排工作日:60日。

3.组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

(1)牵头组织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及领导交办其他事故的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等,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经县政府批复后,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年均调查处理2起每起至少3人参与调查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安排工作日:360日。

(2)承办挂牌督办具体事项,配合上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年均1起每起至少3人参与,安排工作日:90日。

(3)开展执法数据统计、事故信息数据统计、四项指数统计等安全生产相关统计工作,安排工作日:110日。

4.调查核实安全生产投诉举报

对举报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进行核查,年均10起,每起2人核查3天,安排工作日:60日。

5.参加有关部门联合执法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年均60次,安排工作日:120日。

6.开展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

对在辖区内开展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预计3家,安排工作日:21日。

7.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

依法承担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安排工作日:40日。

8.完成县政府或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安排的执法工作任务。

安排工作日:120日。

(四)非执法工作日(3727日)

非执法工作日,按照前3个年度的平均值测算,是指下列工作所占用的工作日:

1.机关值班

按24小时值班每天3人,安排:365×3=1095日。

2.学习、培训、考核、会议

按月均每人3日,安排:28×12×3=1008日。

3.检查、指导下级安全监管部门工作

按月均每人1日,安排:28×12×1=336日。

4.参加党群活动

按月均每人2日,安排:28×12×2=672日。

5.病假、事假

按每人每月1日,安排:28×12×1=336日。

6.法定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

按人均10日,安排:28×10=280日。

三、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计划。

各股室、大队、中心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注意与其他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安排,严格落实执法工作计划。经县政府批复后,各监管业务股室(执法检查工作的主要责任股室)要严格按照计划安排,抓好落实,确保执法工作计划顺利完成。

(二)规范执法行为。

执法人员要切实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严肃查处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使用各类执法文书,建立并完善执法档案,凡检查必留记录,发现隐患必下达整改,整改到期必复查验收,涉及其他执法部门的,要及时抄告或移送,形成闭环管理。

(三)突出执法重点。

突出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等行业的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为执法检点,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未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厉处置,督促企业认真整改,自觉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是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对医院内部运营各环节的设计、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的总称,是对医院人、财、物、技术等核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精细管理和有效使用的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方法。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核心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深度结合,将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运行管理的各个领域、层级和环节,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再造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分析评价等管理手段,将运营管理转化为价值创造,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和风险监控制度措施,使之既符合业务管理规范化要求,又满足风险防控精准化需要。

一、背景

(一)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工做实际,进一步研究适合提高本单位运营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二)2021年医保支付改革,保定市被确定为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城市。

二、组织架构

公立医院运营管理采取运营管理委员会,下设运营管理小组,各小组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

(一)医院运营管理委员会,下设五个医院运营管理小组

任:

副主任:

书:

员:财务、审计、人事、医疗、护理、物价、医保、信息、运营助理员

责:

1.研究政策,找到政策边界,规避相关风险,为院领导班子提供政策依据,更好的制定好符合国家政策、有利于医院发展的战略方向。

2.研究起草部门运营管理工作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研究并制定医院运营管理年度工作目标、指标和计划,审议医院运营管理分析评价报告

4.梳理和完善运营管理流程,以精细化管理和提质增效为目标,综合运用系统思维统筹优化管理流程。

5.定期对临床各科室运营情况进行专题分析汇报和反馈,对临床科室人力资源、设备、材料、药品、空间、床位、工作量、工作效率等专项进行横向和纵向绩效分析评估,为院科两级精细化运营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6.加强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消耗,节约医院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

7.持续优化医院绩效薪酬体系,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

8.组织开展运营效果分析评价,撰写运营效果分析报告等。对医院运营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改进措施。

运营管理一组:医疗质量安全

运营管理二组:人力资源管理组

运营管理三组:经济运营管理组

运营管理四组:物资采购供应组

运营管理五组:信息组

工作计划:

1.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运营管理委员会,明确各部门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分工。

2.确定运营管理战略,并逐级分解运营管理任务目标。

3.学科定位与建设,理清科室人员配备,职称等情况,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和规划。

4.梳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资产及医疗设备运营效益分析。

5.进行医院成本管控及效益分析,确定可控成本范畴,重点管控可控成本。

6.对医疗收费项目进行分析,提高医疗收入的同时,降低非医疗收入占比。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引进精细化管理来管理办公室工作能够提升办公室工作水平、带动各部门提高工作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具有明确、正确、准确、精确的特点,办公室各项工作的高效进行需要精细化管理方式的应用。本文主要对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办公室工作应用进行研究。

一、办公室工作应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这必然要求企业对办公室管理进行改革。办公室的工作关系到单位的整体形象,关系到企业全局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在实际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着成员沟通效率低,职位权责不明确,服务程度不到位等现象,影响着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明确分工、精确部署、有效沟通成为管理办公室工作的主要目标。

办公室工作应用精细化管理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提高所在部门的工作业绩,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1]。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繁琐的办公室工作中有助于理清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从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从根本上提高办公室办事效率。

二、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措施

1.更新办公室管理理念增强责任意识

办公室工作是企业运转的枢纽,工作繁多责任重大,更新办公室管理理念,增强办公室成员的责任意识是抓好办公室的管理工作的必由措施。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办公室工作中逐渐显现出沟通不畅,办事效率低下,信息调研程度低,行动迟缓等现象。更新办公室管理理念,增强办公室成员的责任意识有助于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使办公室工作紧随时展,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发展速度。

要更新办公室管理方式,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增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理念,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在办公室工作过程讲质量、讲效率,时刻督促自己从细微之处做起,注重细节,警惕细小漏洞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形成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2.建立办公室工作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

在办公室工作中,如果岗位职责混乱就会导致管理无序、责任推诿、成员抱怨等状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进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2]。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结合业务流程组建适应办公室工作的专业化职责体系,清晰界定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具体性描述岗位的工作权责。紧密结合细化的权责提炼出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使成员明确绩效目标值,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及评价期的长度,对不能量化的指标,应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态度及能力指标。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能够充分调动办公室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地指导不同职位的人员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例如,在办公室当中建立专业化的职责体系,结合业务流程,将办公室中档案的收集整理、文件的修改收发、账目登记、会议纪要、来访人员的接待等工作,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使办公室内的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岗位定位,使办公室内的工作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权责。并且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定期考察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完成情况,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3.建立办公室目标管理和计划监控系统

办公室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精细化的目标管理系统,清晰得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工作的绩效指标。然后将已限定规划的战略发展目标层层分解,通过年度、季度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到各个办公室成员身上。

为了督促工作人员及时完成自己限定的绩效指标还需要建立一套办公室计划监控体系。通过周、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系列检查反馈和总结,使每个办公室成员及时掌握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并提前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调整和安排。通过这套管理系统,将目标制定与实施过程和人员的工作情况结合在一起使办公室工作更好得完成。

4.建立办公室工作的考评体系

建立办公室考评体系是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对办公室成员的工作成果进行测评[3]。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最大限度保证考评的客观、公平、全面,强调参与、互动、共赢,重在绩效改进、能力提高。把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列入考评标准内,对员工工作的综合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员工奖励和任用挂钩,能促使工作人员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提高工作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成绩。

三、结束语

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切实落实办公室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细致化,明确限定工作人员的职位分工、权责界定,检测并纠正处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工作成果进行测评。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合理安排办公室工作,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恩龄.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难点和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2(04):141-142

[2]黄晓菊.办公室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3,03(06):27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任务,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保障。围绕这个主题,我讲四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良好成绩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初步建立了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继去年x月出台《__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后,各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市)政府制定的各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分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也在此后陆续出台。!

二是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__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正在筹建委员会办公室。各区、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也相继组建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投入运行。

三是较好地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公安局组建了__人的特警支队。畜牧、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通过应急预备队的定期培训和演练,增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反应能力。去年,全市开展各类事故应急救援演练x次。

四是妥善应对和处理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近年来,我市先后经历了诸如__年的非典疫情,__年x月的__江水污染事件,去年x月的__煤矿爆炸等突发公共事件或事故,由于有关方面应急预案启动及时,采取措施得当,有效地减少了损失和危害,也大大提高了各部门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与新形势下公共安全的需要相比还很不适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还不够完善;现有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缺乏统一标准和综合管理,预案之间缺乏有效对接,部分预案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灾害预警工作漏洞较多,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不及时;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少,设施设备落后,难以应对高难度、特殊类、复合型灾害事故等。对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予以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国家安危、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居安思危,充分估计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和挑战,清醒地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充分理解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才能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和谐之本,和谐必须安全。只有首先保证安全,和谐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客观分析近年我市的安全形势,总体上较好,但是问题不少,不容乐观。如__年,全市由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都有所上升,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和环保、卫生、治安等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也是接续不断,凸显出形势的严峻性。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高度警觉、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想方设法扭转被动局面,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定、谐和的基础条件。

其次,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维护公共安全。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无疑会对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这个威胁不排除,人就无法安生;政府不能有效地应对和解除这些威胁,那就是失职,也就难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既是公众和社会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

其三,加强应急管理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日前结束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届一次人代会确定了加快建设__城市、实现__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和主要任务,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共安全作保障,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仅是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市宏伟目标的基本保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为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宏伟目标保驾护航。

三、努力把应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

全国和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__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没有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的单位,要根据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加紧制定分预案和专项预案;已经制定和正在制定的,要进一步完善。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要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后谁去处理、怎么处理等重点环节,周密细致地编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总的要求有两条:第一条是纵到底、多层次,就是要按垂直管理的要求,从市到区、县(市)、乡镇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应急分预案要相互衔接、不断层;第二条是横到边、全覆盖,就是对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要制订专项预案,确保全方位、不缺失。科学审定应急预案。市应急办成立后,要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区、县(市)的分预案和各部门的专项预案进行评估论证,然后提交应急管理委员会审定。同时,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针对实践和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对预案体系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应急机构建设。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前,暂由市政府政务值班室代行其职能。各区、县(市)政府要抓紧建立本级政府的应急管理机构,做到有专门的机构管事、有专门的人员办事。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解决好职能和编制等问题。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作用。抓好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一

专多能,一队多用”的要求,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特别要在公安、消防、交管、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着力培育骨干力量。加强预案演练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依据各自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演练活动,针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实战技能,锻炼战斗队伍,确保应急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靠得住。第三,要不断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近期,国家将颁布《突发事件应对法》。市政府法制办现在就要着手研究和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和实施细则,逐步把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要及时清理、修改、废止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不相符的现行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保持法律、法规的协调性。

第四,要加快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监测、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风险隐患分级分类标准,组织力量集中做好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综合采取防范和处置措施。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严格的信息报告和制度。信息报送要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准确,信息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虚报和瞒报。完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地、各部门的应急能力做出准确评估,把应急能力建设纳入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做好纵横两个方向的协同与配合工作,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机协调、高效运转。

第五,要切实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群众一旦受灾时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屋住、有医治。完善物资、装备、技术和财政保障制度,采取利用社会资源和政府必要投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保障应急工作之需。提高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在规划和建设各类公共设施时,充分考虑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处置设施和备用系统。逐步整合应急指挥平台。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原则,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并与急救、市政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进行整合,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理”。以我市现有网络资源为依托,切实加强中枢平台建设。

第六,要突出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立足基层、重心下移、依靠群众的原则,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抓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社区的各项应急措施要更完备、更具体,便于操作。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工作。农村应急基础条件较差,特别容易受各种灾害侵袭。要按照全市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把做好农村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切实提高农村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类企业特别是矿山、石化等高危行业企业,要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经委等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加强重要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供水、供气、供电、医院、地下商场以及能源、运输、通讯等部门,是公认的应急管理重要部位。这些部位更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而且往往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些重点要害部位,一定要有完善的应急管理预案和应急管理措施,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第七,要扎实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工作。做好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广泛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防护知识,增强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推动应急宣传工作进工厂、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有关部门要组织编印公共安全手册或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向社会免费发放。

四、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做起,务求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本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首要责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调度指挥;较大以及其他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领导及具体负责人也要相应负起责任。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不负责任,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二,密切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应急预案编制,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还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指挥、协同应对的总体要求,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应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摘 要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行业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产业已成为现代世界的支柱产业之一。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伴随着交通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当代自动化控制手段也日趋完善,而计算机作为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交通管理的各日常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能有效地推动信息技术在档案事务性管理的基础上向应用平台和系统规划建设发展,调整“促增长、扩内需”的经济结构。本文就从实际出发,浅谈了计算机在中国交通运输管理统计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计算机 管理体制

一、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重难点

1.计算机的应用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而且交通运输管理统计部门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不能及时更新。此外,交通部门内部也存在着计算机应用落后的状况,使本应该能动态合成的精准统计数据不能够准确和及时地被掌握,从而限制了计算机在其统计工作方面的应用。

2.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不能将统计方法恰当的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中,统计工作缺少和交通系统内的相关部门配合与交流,计算机技术之应用也未采用更加专业的统计的方法或对统计软件的理解不是十分透彻,就造成了计算机不能在统计工作中正常应用的影响。

3.统计与计算机复合型的人才缺乏,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能在统计工作得到拓展,也就制约了其统计工作的发展。

4.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交通运输的统计与计算机的应用脱节。 主要是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发展相对较晚,而且相关机构对于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的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的积极作用不能有很好的认识,这造成了应用滞后且困难。

5.信息管理的系统功能应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特别是在一些高级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其调度职能则更多的体现出静态管理,而及时有效的动态的监控功能则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与应用。

6.系统的整合和信息的交互之间存在着一定冲突,多年来各地及各级交通管理的部门,分散引进或者独立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由于数据格式和开发模型以及应用架构等存在着部分差异,导致了系统间数据交换出现了困难,难以真正地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共享化。

7.决策支持与信息来源匮乏以及知识管理之间的冲突,这主要指的是目前信息的重要来源统计报表制度,也已经无法完全跟上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发展,交通管理迫切地需要更加具有全面精确实时的数据和构造更合理的科学决策来支持系统。

二、完善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的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观

交通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该紧紧围绕着经济建设的中心思路,并且坚持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发展路线,使之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所以交通部门应该在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科学处理好其涉及的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对于长远与当前和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和取舍,从而保障好信息化建设中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加快交通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

交通部门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的运输行业发展龙头,其主管部门应该深入挖掘出信息资源的可利用形式,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相对完整的电子政务体系。首先,应该抓住这一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努力推进信息化的基础性建设进程,从而构建出省、市级网络的管理中心,有效地贯通各个领导部门和基层站所之间的内部网,进一步实现好网际互联和行业数据的交换。此外,丰富网站的政策信息的宣传,同时推动信息服务的平台建设,并且及时地公布出政府职能信息和资信管理信息等等企业或者个人所急需的信息资源,做到将监管职能更好的融入细致服务,切实地实现政府职能之服务性转变。

3.利用多种手段,促进信息系统的整合

信息系统整合的涵义分为两方面即系统的硬件互联互通和数据信息共享,由于交通部门的体制条块化已成为影响到基础网络的互联互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首先通过行政的协调或者完善信息化的标准制度等方式来实现网络整合,并且编制相关的规范标准,适时地加以修订和推广,积极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另外,在信息采集和交换上应该结合实际的工作流程,并严格制定、落实相应的制度,从而保证信息流转渠道通畅和采集、交换的信息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同时继续关注并且加快信息化管理的梯队建设,把内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和外部专业的人才招考相互结合,并且分批次和分层次的实现信息化队伍的建设,使其高效化和规范化。

4.建立健全的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体系

建立管理新体制就要充分地运用法律和经济以及行政手段,通过立法不断地调整现在已有的法律法规,理顺交通管理中的种种关系,并充分考虑中国自身的特点,制订并完善管理办法。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发展形势,依靠法制,在实践中建立更加完备的法律体制,逐步地实现科学管理,促进其不断发展。

三、结语

交通运输管理正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不断前进,传统的统计方法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只有发展好数字交通才能成为中国交通运输业的持续高效的推动力。在交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将目光投向信息专业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上,扎实且有力地实现交通运输的信息化监管。

参考文献:

[1]明小梅,石树舒.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