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标语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标语设计范文1
关键词:新国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52-02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新版《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经过多轮修改即将正式出台。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人才培养历史悠久,俄语教学传统特色鲜明,自2012年底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经过专家论证、专题会议研讨、任课教师讨论、校内外专家评议等多个环节,系统性的设计,达到国家新版专业质量标准的要求,构建了包括俄语复合人才、俄语应用人才、俄语拔尖人才的多级俄语人才培养体系。
黑龙江大学俄语人才培养涉及俄语专业、翻译(俄语)专业、俄语专业(试验班2012)三套培养方案。每套方案中总学时不低于2811学时,毕业学分170学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课程设置类别及学分比例均为:通识必修课37学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21.8%;通识选修课15学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8.8%;学科基础课57学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33.5%;专业必修课32学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8.8%;专业选修课2分,最低修读学分占总学分比例17.1%。
一、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培养目标:基于“专业积淀厚,师资水平高,课程设置全,研究能力强,培养模式多”的专业特色,利用地缘资源优势,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广阔国际视野、熟练掌握俄语综合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与俄语相关的各类工作,符合国家对俄战略需要的精英型领先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采用“全面培养,适当分流”的培养模式,学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与俄罗斯相关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国情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及发展动态。
能力要求: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熟练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言语能力,具有相应的第二外语使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核心课程:俄语实践,俄语阅读,俄语视听说,俄语口语,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俄罗斯国情,俄语写作,经贸俄语,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代俄语。
(二)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凝炼专业特色,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类型,确认人才培养模式,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对俄战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规格方面加入对创新能力的要求,确立“爱国主义”作为俄语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调整培养方案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周数和内容,平衡通识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在保证专业必修课课时的同时,加大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覆盖面和学分比例,突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设置教学模块和课程群,在高年级实现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分类培养人才。“俄语语言文学模块”“俄英双语模块”“俄罗斯学模块”三个方向性模块,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修读。根据英语零起点和高起点学生的不同,设有“第二外语高起点课程群”和“第二外语零起点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修读。
重新调整教学内容,保证人才的知识结构合理性。在必修课中设置“俄罗斯国情”(一下、二上)“俄罗斯文学史”(一下、二上)“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三下、四上)等传统课程,保证俄语专业知识结构的丰满度,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三)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国标的达成度
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新版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完全达到新国标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计等诸方面达到新国标标准。在人才培养方面,模块制的课程设置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培养俄语语言文学人才、俄罗斯通、英俄双语复合型人才,充分体现了新国标中“多元化俄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黑龙江大学翻译(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翻译(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培养目标:基于“厚基础、重能力、强实践、高素质”的专业特色,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俄语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俄语言语技能、熟练掌握俄汉口笔译技巧,能在外事、外贸、经济、旅游等领域从事翻译工作的应用型高水平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采用“强化双语,突出实践”的培养模式,学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扎实的俄语基础知识和翻译理论知识,熟悉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国情知识,了解本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及发展动态。
能力要求: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俄汉口、笔译和交传、同传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第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手段记录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素质要求: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核心课程:俄语翻译实践,俄语听译基础,俄汉语法修辞,俄汉应用文写作,俄汉对照阅读,俄语专题阅读,现代汉语,俄罗斯国情,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俄汉笔译,汉俄口译,经贸翻译,当代俄罗斯。
(二)翻译(俄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黑龙江大学在我国首开本科俄语翻译专业,经过数轮专家论证和2届毕业生的培养经验,依据《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201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中充分体现俄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强化俄语实践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俄语人才;在保证俄语专业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加大翻译理论课和翻译实践课的比例,在基础阶段将翻译方法、翻译理念溶入专业基础课的多个课型当中;在课程体系中加大汉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教学进程随时体现双语交替,同时提高两种语言的文学素养;高年级增加经贸俄语、旅游俄语等应用型课程,校内专家与翻译一线专家共同主讲,模拟翻译场景,同时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比重,建立稳定的国内外实习基地。
(三)翻译(俄语)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国家教学要求的达成度
201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颁布《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对全国各类翻译专业或翻译方向的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对照此要求,黑龙江大学翻译(俄语)专业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达成度超过90%。与国家教学要求的差异主要存在于语种差异,由于现有条件限制,国家教学要求以英语翻译专业为主要方向,未能将小语种、零起点的因素加入到教学要求中,语言个性、高校个性引起的与新国家教学要求的差异体现了翻译专业各语种的独特性,有利于不同高校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特色翻译专业。
三、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试验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俄语专业(试验班2012)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培养目标:基于“扎实基础,强化实践”的专业特色,通过引进和协同国内以及俄罗斯的优质俄语教育资源、先进的大学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管理体制,培养德才兼备、综合能力强、善于思辨、追求卓越的专家型俄语战略人才。
培养规格:采用“一制三化,全程强化”的培养模式,学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与俄罗斯相关的社会、文化等各种国情知识,把握本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及发展动态。
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具备熟练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言语能力,具有优异的第二外语使用能力,具备高水平的母语运用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核心课程:俄语实践,俄语强化口语,俄语快速阅读,俄罗斯文化基础,俄罗斯文学史,俄语写作,俄汉强化笔译,同声传译,英语口语训练,现代汉语。
(二)俄语专业(试验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自2012年起,黑龙江大学启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俄语专业作为试点单位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经过多轮论证形成了培养方案,为全国俄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路。俄语专业(试验班)人才培养方案是推行新国标的升级版,以新国标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同时突出以下特点。
明确人才培养类型为专家型俄语人才。在导师制的引领下实施研究型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式学习习惯。
突出强化性教学。在听、说、读、写传统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强化教学,在授课深度和训练强度上加大比例,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多语言素养。加大汉语课程比例,同时全程强化英语,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延伸至硕博阶段,全面提高汉、英、俄三种语言的素养,实现三种语言思维的转换,改革通识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鉴于保障专业课时的丰满度,改革通识课程,尤其是公共通识课程的课时、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增加深度、提高效率,
提高课程的国际化水平。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从基础阶段至专业教育阶段引入国内外知名学者、知名教材,加入国际合作成素,引入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
对照新国标和国家翻译专业教学要求,黑龙江大学本着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原则,拟定了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平衡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通过设置模块和课程群保证学生学习个性,加大实习实训学分和比例,将创业教育理念引入本科教学进程。通过俄语、翻译(俄语)、俄语(试验班)三套培养方案的设计,实现立体化培养国家战略所需俄语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终稿)[S].2014.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11]6号.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标语设计范文2
[关键词]设计元素;云南;地域文化;符号特征
一、背景综述
昆明新火车南站是云南进入“高铁时代”的交通标志性建筑,其战略地位和联通价值可谓意义重大,新南站的整体建设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同时也是城市形象中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表现,结合火车站特殊的交通枢纽地位以及建筑功能需要,展现出作为“云南窗口”或“印象昆明”的标志性符号体系。作为功能性要求较高的主题设计课题,一方面,需要把人们对于“云南印象”的抽象描述和具象图像进行转换,从设计信息编码到观众识别解码,设计提炼并转化为公共容易识别的标志性图案;另一方面,作为云南元素的主题设计,造型纹样、材料肌理、色彩搭配、远近距离效果等方面是否符合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呈现效果的需要同样繁杂细致,工作流程的每一细节变动都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进度,因此设计工作的责任与意义重大。地域文化中标志性元素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基础资料的整理、方案线索的找寻,到每一种可行性方案的设计尝试都会经历较长的设计实验过程,从看到的希望到放弃的挫折,直至最终效果的确定,各环节工作紧密相扣,部门配合相互影响和制约,以下通过设计流程的局部分析向所有参与这项系统设计工作的人员以及若干被淘汰的方案致敬,正是这些系统性的设计为最终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与支撑,为“云南高铁”标志性建筑图形图案元素的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二、昆明新火车南站标志性元素设计思路
昆明新火车南站标志性元素设计思路基本流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整个设计项目关于“云南主题元素”的设计定位与信息分析。按照最能体现云南特色的视觉形象要求,梳理出四条线索,分别从九个方面进行云南主题元素图形图案的设计表现与研究。下文将系统阐述这四条线索和九个方向(图1)。
线索一,云南的自然印象,以云南自然地理、人文风情和动植物元素作为主题的设计线索,包括动物、植物、地理、人文、综合(复合)元素等五个方面。
线索二,云南的历史文化,以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古滇青铜文化作为主题元素,包括:古滇青铜文化中的铜鼓、太阳纹、贮贝器、狩猎、战争、人物、建筑纹饰等涉及云南远古“昆明人”起源、生活、宗教、农耕、战争等题材的艺术形式,古滇青铜历史文化的研究在全国都具其独特性、唯一性和代表性,是能够体现云南主题形象的重要视觉元素。
线索三,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26个民族分布云南各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形态。不同的民族在服饰、建筑、宗教、艺术、装饰、舞蹈、民俗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符号象征,例如:西双版纳傣族的孔雀舞i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石林彝族的阿诗玛;红河哈尼族的农耕梯田……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生动地反映出云南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特点,是最具云南风情的标志性元素。
线索四,云南的本土文化元素,云南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有很多,其中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是基于“茶马古道”贸易运输所形成的“马帮文化”;以及以丽江纳西族为代表的“东巴象形文字”符号文化,这是迄今为止地球上仍然在使用和传播的“活的”象形文字,是众多学者、专家研究云南的切入点之一。
下面以“线索一”作为分析案例,具体谈谈相关主题设计方向是如何开展设计工作的。
线索一,云南的自然印象,以云南动植物为主题的设计线索。这条线索选题的理由和依据是针对云南对外形象中所长期形成的,给予人们最深刻的“印象特征”来确定的。云南被称之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云南省的视觉形象定位与宣传口号是:“万绿之宗,彩云之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地貌特征给予人们对于云南“自然而然”的区域印象,因此从自然主题方向寻找创意元素就显得合情合理且必要了。依据“线索一”方向,可以整理出五个方面主题元素进行设计对位,分别是:1、自然主题――动物元素系列;2、自然主题――植物元素系列;3、自然主题――地理元素系列;4、自然主题――人文元素;5、自然主题――综合(复合)元素系列。
每个主题系列按照方向性、标志性、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原则,攫取最能体现云南特色的具象视觉符号进行设计延伸。例如动物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孔雀图案、亚洲象图案、金丝猴图案、犀鸟图案、蝴蝶图案等;植物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花卉元素,特别是山茶花的形象,作为云南省和昆明市的标志性花卉,山茶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设计元素;在地理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是:云南的“云”的图案。云南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如春、阳光明媚,江河湖泊众多,树木葱绿、鲜花点缀,蓝天白云最能浓缩体现云南的地理印象;”在人文风情元素方面,云南的建筑装饰纹样,宗教民俗文化中的甲马、神路图图形,吞口、瓦猫文化等都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符号特征。在确立了第一阶段线索,划分出主题元素设计方向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主题元素的图形图案设计,此过程需要经历五个步骤,第一、是针对主题元素的整理和提炼工作,需要按照元素图形的“标准化形象”进行视觉设计概括、修正与规范,设计成标准的矢量图形。第二、根据标准矢量图形进行合理的解构或重构,提炼出有r值的图案信息,删除繁杂琐碎的局部细节,通过“群化”组合以及形式美法则的构成规范,形成新的、标准化的图形图案设计。此阶段工作重点是保留元素图形的精神与识别特征,在视觉形象上面重新提取加工、删繁就简,既要保持元素图形的识别特征,又要符合新的时代气息以及环境运用的视觉美感。第三、针对新方案视觉效果的横纵向比对,结合每一个方案的设计侧重与寓意象征,从不同方案的对比中找寻最佳的设计构成与视觉效果。第四、挑选最佳的设计方案运用到实际的环境空间中进行效果实验,综合评估设计图形的整体运用效果,包括:造型比例的尺寸大小,空间环境的色彩对比,材料肌理的运用选择等几个指标,从中确定最适合的设计组合方案。第五、进一步对挑选出来的方案进行精细化的修正、规范与制图,形成确定方案的正稿并编号归档。第三阶段,正式设计方案提交实施方审阅,听取方案建议或意见并进行修正调整,方案修正确认后,由制作单位按照1:1的比例制作实物模型,并对制作材料、肌理、大小、组合形态、加工工艺等技术与施工环节进行论证,如出现设计问题,还需要重新对方案进行设计修正,如实验通过则作为正式方案选择运用。第四阶段,针对正式方案撰写设计研究报告,进行方案的商业注册以及后续运用延伸的规范整理、宣传与推广。
三、昆明新火车南站羽翼型外墙图形图案的实例分析
昆明新火车南站羽翼型外墙图形图案设计是本次设计工作的重点,项目建筑方案定位于云南“孔雀开屏”的造型图案,总体建筑面积巨大,图形元素的设计要求能够运用在立面、转角、组合、构成、发散等不同方面,每个方面均需要体现出良好的整体性和视觉效果。图形图案元素的设计与总体建筑风格在概念上相吻合,既要突出云南元素的符号化识别要求,又要和建筑造型的结构相结合。具体说就是在每一局部空间设计上面,要求能够展现出主题设计元素的材料肌理效果,图案的组合构成符合上、下、左、右四周发散的“四方连续”构成要求,同时在带有倾斜角度的“骨骼”框架上面延伸自如,形成完美的视觉与运用特效(图2)。
从设计元素的选择与定位策略上来看,云南的标志性符号除了“云彩、自然、孔雀、大象”等直接的、共性的元素之外,“花卉”的主题与概念也非常适合。昆明被称之为“春之城”,昆明的城市形象广告是:“昆明天天是春天”“春城无处不飞花”更是对昆明这座城市形象最直观的表达。
云南省和昆明市的代表性花卉都是“山茶花”,山茶花代表了云南花卉的区域性特征和普遍性印象。云南的花卉产业同样是全国最专业、最全面、最完善的集种植、生产、加工和交易为一体的中心。亚洲最大的鲜切花拍卖市场就座落在昆明的呈贡斗南,每天从斗南市场交易出去的各种花卉占了全国花卉市场的七到八成左右。花卉产业已形成规模和体系,鲜花饼、花茶、花饮料、精油、干花饰品、天然色素加工等都十分发达,云南的花卉形象是综合的、自然的、长期形成的,花卉的整体形象能够代表云南昆明的地域形象。
从设计表现的角度来看,在共性特征中寻找个性差异,是设计创意和表现的精神所在,花的形象如果脱离某一具体品系的特征束缚,以花卉共性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寓意象征,那么花卉的图形图案元素提炼就如同“云南彩云”的图形元素一样具有明确的识别性和指代性。因此,在表现花卉元素的设计过程中,是以“一枚花瓣”的元素作为设计基本型展开的,通过设计构成中的群化原则,以“水平推移、同心缩放、中心旋转、镜面反射”四种不同构成方法,设计表现出花卉图案的多样性组合式样。这个图案没有明确的起点与终点,观众无论从那一个角度去看,都是完整连续和饱满的,图案构成能够无限延展成“四方连续”纹样。
从运用实施的效果来看,花卉元素图案,还需要通过“图与地”的反转变化,“阴纹与阳纹”的凹凸起伏来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图案材料与肌理的变化十分丰富。此外,图案线条的宽度、深度、色彩、大小、组合变化、倾斜角度等的效果选择和运用,都会为实际环境运用带来相应的影响和变化。
下面通过完整的设计流程来展现山茶花主题元素如何进行图形图案图解,让繁复的图形通过设计逐渐转变为简单的符号,再借助基本型的群化构成法,重新创造和表现出新的方案效果。在创造出的图形图案中挑选出适合的方案,通过精细化的设计修正和运用效果实验来找出最佳的搭配与实施方案。
表1展现了山茶花元素的图形图案设计演变,该图表反映的是从元素写生到逐次提炼简化的过程,在保持花卉基本识别特征的基础上,分解和提炼出花卉元素的基本型(基本型:为不可再拆分的形象图形),通过对基本型的不同搭配组合、构成,在方向和形式上形成新的图形图案构成。
表2表现了山茶花元素基本型群化构成设计演变过程,设计过程中分别从两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到最多八组的群化构成组合效果,设计中最多采用的是“中心旋转”的构成方法与表现手段,从若干设计组合效果图中选择相对适合的方案做对比图表,通过对比图表的比较与筛选,最终选择相对合适的方案进行精细化的设计与运用。
表3展示了山茶花元素群化设计构成方案的“精细化”修正过程。经过设计试验与对比,五瓣花瓣的花卉构成相对更加稳重和适合,能够代表花卉的基本特征,同时便于识别和运用组合。在精细化处理过程中,对所有细节做了规范设计,能够满足标准化的出图与制图要求。
表4为山茶花元素图案造型“倾斜度”的变化与运用对比,比较了从旋转倾斜10度到110度的茶花图案变化,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图案元素运用到实际建筑环境中的构成角度是否便于制作、视觉效果是否更美观、搭配组合是否更合理等几方面指标进行设计比较的。其中旋转倾斜20度的方案是设计中相对更适合的方案。
表5为山茶花图案明度色阶搭配对比,左边图为背景色从明度K10度到K100度的色阶变化,茶花造型图案在不同明度背景上的色彩变化要求。在明度K50范围内,图案造型保持本调能够体现出最佳的识别效果,相反,当背景明度超过K50度以上时,茶花造型图案需要反白,形成“图与地”的反色对比效果,这能保持图形图案最佳的识别性。右图为山茶图案运用在白色背景上面,明度色阶从K100到K10度的视觉对比感受,从中我们能够选择不同环境中较适合的材料色彩进行运用。
以上几幅图为山茶花图案标准造型的倾斜度稿、墨稿、线稿、反白稿的横向对比图表,这一步骤为下一阶段图形图案的“四方连续”组合与构成做了参考(图3)。
表6为山茶花标准图案“四方连续”运用效果对比,需选择不同背景、明度、线稿的组合构成,形成大面积搭配组合的实际效果,此图为部分实验对比图表(4-6)。
标语设计范文3
一、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1.定位不准确
由于教学目标的导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即根据三维目标整体、合理布局教与学的思路和过程,有序安排教学环节,正确构建教学策略;同时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因此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顺利实施教学活动。而实际上对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设计的突击抽样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一是没有进行目标三维度的区分;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缺乏;三是一些教师仍以课改前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作三维度,没能深刻领悟新课改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宗旨;四是一些教师凭经验只设计教学过程,不作教学目标设计或教学目标设计过多,没有侧重与取舍。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目标意识,认为教学流程、重难点把握、教学方式采用等均是凭经验,教学目标的续写主要是照参考资料抄抄而已;有的教师则是对课标、教材、学生乃至教师自身情况研究不足,不知道该如何拟定教学目标或没有把握好三个维度目标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偏重于认知目标,忽视技能、能力及情感目标,有的虽然注意到了三维目标,但是却将其割裂开来。
2.陈述不清晰
教学目标具有评价、激励、反馈教学的功能,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期望和产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学实施的反馈比对教学目标修订教学策略、方法与进度,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因此正确实际教学目标对教学意义重大。一些教师有十分充足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教学目标意识不强,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上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目标陈述随意性、盲目性大,多陈述模糊,不可测评。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学目标的陈述:“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状况,知道我国降水分布规律”。这句目标陈述中的动词“了解”、“知道”是表示目标层次或内隐心理活动的动词,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可观察的目标检测,失去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而“通过阅读课本第34页文字、图2.16和35页阅读材料,能够在导学案上准确地填写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降水之最并在小组内讨论其影响因素”则可测、可操作。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教学目标设计时应从地理学科整体出发,综合分析地理课程总体目标与不同阶段目标之间关系,逐级分解任务制定目标,同时遵循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另外教学目标要具有可观测性、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发挥“标准”的作用。
1.全面性原则
我们通常说的教学目标是指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要结合单元内容,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进行解读、细化、分解、续写,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从整体的课程标准达成中根据单元情况把握教学目标。比如关于气候类型学习,义务制教育阶段要求“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量、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高中阶段“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因此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要求停留在表象层面较多,学生对应气候类型图会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名称、分布,举例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即可,而高中阶段需要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对动手、动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适合学生的课时目标,目标制定过高将难以达成,制定过低不符合要求。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还指教学目标设计时要整体考虑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相辅相成,切不可割裂,其中知识是载体,过程是手段,情感是升华,在知识获取、方法掌握的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生成。
2.整合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并与之对应,课程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力求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思维过程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升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面大为改观,但是情感目标常常被忽略,或者教师觉得难以把握而放弃。有的教师虽然有三维目标意识,但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常常将三维目标“肢解”,各自罗列。实际上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能力、情感是在学习、思考、交流过程中获取,不可割裂。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将三维目标整合。如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优秀教案》一书将三维目标分开陈述为:
A: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B: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与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业区位的学习,是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以上教学目标设计过多,难以测、评;将三维目标割裂,设计成若干个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逐一实施,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三维目标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的。
3.层次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也要满足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三维目标的层次性,因此教学目标设计时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还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较高一级的目标,让学生学会“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促进学生发展。在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学目标不同,初中起始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就要比较基础,而到了冲刺阶段对于同一个知识要求就会变化,从识记、表述层面提升到分析、归纳、比较、应用层面上,要求明显提高。另外教学设计时三维目标达成要注意其层次性,因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没有脱离基础的能力和情感;过程和方法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体验情感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的最高目标,在学生主动参与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学习及运用来提升能力,同时伴随情感升华。
4.实用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可测、可量,便于操作,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途径达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学习究竟达到什么目标。即教学方法、途径具有可操作性,简便实用,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观测、监控、调节;学生在学习过程及结束后达到的标准可以进行评估。
5.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的第一条就是“注重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树立、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在陈述教学目标是切不可用“使学生.......”、“让学生......”,而应是学生通过看、思、说、做、练等形式达到目标,即“学生通过...学到什么...”,其出发点是学生,最终也是学生达到一定目标。如“结合季风水田农业学习方法,阅读教材案例4,从自然、社会两方面简述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三、地理教学目标编制前的准备
第一步:进行目标陈述前的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三大要素: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一般指地理课程标准中“第三部分”中的“标准”栏目中的各个条目或“活动建议”中的相应条目。“课标分析”就是设计者对“标准”中相应条目的解读。例如,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可解读为“首先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量义,其次要求学生能区分这两个概念,再次要求学生能理解环境承载力所确定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人口发展的警戒值。”
教材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特点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内在联系、重点与难点分析等内容。其中,教学内容的特点与联系分析是重点。它不仅要说明教科书内容体系,还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以及如何组织这些内容,最后要对教科书内容选择与组织进行评价。
学情分析主要分析学习者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如学生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准备状况、班级学习风气、性格、生活体验、生理心理特点等。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之一,设计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等。
第二步:列出知识网络确定知识点
知识点是课时教学内容中相对独立的与其他知识项目不交叉的若干要素,知识点的划分有粗有细,常需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按一定的规则将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知识点,这是编制教学目标的基础工作。知识点的性质通常包括“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等几类。如河流学习的知识网络如下:
第三步: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及可测量的行为动词
基于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及其层级关系,对地理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水平层次划分。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理解、应用水平,技能目标分模仿、独立操作、迁移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体验(感受)水应(认同)水平领悟(内化)水平。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应不同的行为动词。
七年级“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地球的大小”,是关于地理数据的事实性知识性质,在目标层次中对应“了解”水平,可测量的行为动词可匹配为“写出”。地理教学目标陈述前的准备工作及步骤可归纳如图。
四、地理教学目标制定案例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有很多种,目前关于目标陈述技术,世界上流行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格伦兰内外结合法和艾思纳表现性目标陈述法。其中,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深刻影响我国本次课程改革,高中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中的“标准”和“活动建议”,全部使用的是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通常包括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基于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的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八年级上《气候》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第34页文字、图2.16和35页阅读材料,能够在导学案上准确地填写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降水之最并在小组内讨论其影响因素,联系生活实际1-3个案例说明降水差异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阅读课本第36页文字和图2.17,能够在导学案上准确地填写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名称,并能准确判断各地理区域所属的干湿区。
标语设计范文4
1、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2、命运自己主宰,奇迹自己创造。
3、练习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 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4、真理是什么?真理不惧怕任何权威,最伟大的真理是踩着权威的人和伟人的脑袋走向世界。
5、有生命就会有希望,有信心就会有成功,有思索就会有思路,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6、梦想在心中,创造在手中。一下子成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7、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8、品质——是获得信任的砝码,是竞争制胜的关键,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是价值和尊严的起点。
9、我成功因为我努力,我努力因为我自信。
10、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1、我读书,我进步;我读书,我快乐。
12、用心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为自己的锦绣前程努力奋进,积极开拓,青春会因你的努力而精彩。
13、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1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无知。
16、别人从零起步,而我从负数起步。
17、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18、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19、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2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1、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22、先做该做的事,再做喜欢的事。
23、多一份努力,少一份后悔。
24、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有一个既定目标,瞄准目标奋力登攀,一定会取得成功。
25、逢一必争,逢冠必夺。
26、因为你拥有理想,所以你诗意地生活着,并创造着生活的诗意。
27、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
28、人生不接受平淡,命运只收藏精彩
29、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30、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31、用青春燃烧希望,用豪情点亮理想。
32、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一心一意的从事一项事业。
33、尊重是一种对他人的宽容,是一种微笑的大度。尊重不是虚伪,更没有吹捧。
34、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35、生命因进取而辉煌,青春因拼搏而壮美。
36、不知道并不可怕;不知道以为知道,有点可怕;不知道假装知道,是真的可怕。
37、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38、真正的聪明人宁愿人们需要他,而不是让别人感激他。因为别人有求于你,便能铭记不忘,而感激之辞转眼就会忘记了。
39、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
40、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
41、做人诚心,学习细心,友情真心,生活开心。
42、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43、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44、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45、让认识你的人受益,还不能算好;让不认识你的人也受益,那才是真好。
46、给自己找茬是诊断,给自己找事是磨练,给自己剖析是知己,给自己嘲笑是激励!
47、初中水平跟博士后没啥区别。只要能干就行,我一直是这个观点,不在乎学历,只要能干能做出贡献就行。
48、读书不是为装点门面,读书是填补心灵的饥渴。
49、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相信自已,终能创造奇迹。
50、人生应该拥有登临峰顶的梦想,但更应该懂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攀登峰顶的能力。
51、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52、两年之拼搏,终身之财富。
5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54、健康身体是基础,良好学风是条件,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
55、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56、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57、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成功之路也。
5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60、效益靠质量,质量靠技术,技术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61、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人生。
6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63、不努力怎么知道你能行,不努力怎么知道你不行。
64、在人生旅途中没有到达终点,我不会提前下来。
65、人的一生充满着失误,失误并不可怕,只要你时时保持发现的目光,你将会从失误中发现真理,从失误中走向成功。
66、更快、更高、更强,领先就是金牌。
67、弱者等待时机,强者争取时机,智者创造时机。
68、不怕苦,苦一时;若怕苦,苦一生。
69、悲观些看成功,乐观些看失败。轻松些看自己,宽容些看别人。理智些善待你的爱好,别让它们为学习让路,要让它们替学习服务。
70、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71、有干劲,你就洒下汗水;有知识,你就献出智慧;二者都不具备,请你让出岗位。
72、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不会做的题:冷静。
73、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74、敢于面对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坚强;敢于挑战逆境的人,生命因此茁壮。
75、驰骋于自己的天下,奔腾于碧绿的山水——成功在于不断地超越。
7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7、永远要相信边上的人比你聪明。
78、历史是人写出来的,路是人踏出来的。
79、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
80、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81、信心是成功的一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82、积极的放弃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而快乐又是身心健康的绝对法宝。
83、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
84、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85、因为你有一颗童心,所以你永远年轻。
86、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87、有高水平的集体,才有高水平的个人。
88、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89、追求就有希望,努力就有可能。在你竭尽全力之前,不要轻易说不可能。
90、人可以不美丽,但要健康;人可以不伟大,但要快乐;人可以不完美,但要追求。
91、激情产生诗,激情产生画,激情产生灵感,激情产生奇迹。
92、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93、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94、远大抱负始于职专,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95、可能一个人说你不服气,两个人说你不服气,很多人在说的时候,你要反省,一定是自己出了一些问题。
96、面对高考,保持你心灵的善良与纯洁;保持你情感的热情与丰富;保持你精神的进取与激昂!
97、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98、以书为友,与书为伴,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
99、学习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琢磨、积极应战、顽强应战,艰辛由你独自承担,胜利由你独立争取。
100、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101、质量为先,信誉为重,管理为本,服务为诚。
102、心中有阳光,人生才透亮。
103、灵感+珍惜时间+少说空话+埋头苦干=成功。
104、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105、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06、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10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8、创新是根本,质量是生命,务实是宗旨,效益是目标。
109、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标语设计范文5
关键词:启发 设计思维 标志
何谓标志?利用鲜明的图形、文字等表示某种明确的含义,使人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形式简单灵活,使用方便。商品品牌标志(商标)需要其具备最大限度的营销功能。标志设计是品牌形象之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的核心,对整个识别系统起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毋庸赘述。
标志设计必须考虑接受者易于鉴别和理解,以便提高判断速度和准确性。设计标志时,通常利用形状、颜色、图示、符号、文字等进行信息编码。应尽量用图示符号代替文字说明,以便加强记忆,减少视认时间,通俗易懂。标志往往由于视环境的不可控因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设计标志时必须注意视觉干扰问题,商标更加需要考虑不同的印刷材质特性与色彩应用。
一、设计思维
设计有三种模式:模仿型、继承型和反叛型;这三种均为观念,也是设计师的世界观,是设计过程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它在任何时代都暗示着“怎样的设计才是合理的和美的”这一命题,并从宏观上控制着设计师在寻找最佳方案时的思维方法。[1]下文探讨的是属于反叛型(平中求奇)的启发式设计思维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其表现形式及案例分析与最终效果等构成要因。
“启发式”思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这一概念的先贤。朱熹认为“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启发”原本是一种教学理念,但将其放置于设计创作中同样具有效力。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为促进产品行销,催生了设计这一事业,诸多设计中,标志设计是具有较高识别性与装饰性、营销性要求的一个门类。作为设计创作之核心的设计师,其存在最大的价值就是创意,为了创造出合理的带有诸多隐性诉求的标志,设计师需要不断思考的是如何使其作品最大限度的达到易于识别、有效差别化、便于传播这些商品品牌形象塑造目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可从最终效果之视觉角度进行构思反推,能够满足以上标准的标志通常具备如下特点:留有想象空间,如动静结合、引人不解等以此达到加深记忆、差异化提高识别率等目的,这些均具有“启发”观者思考、给人脑留下发问空间的效用,即如何先使其“愤”、“悱”,然后再“开其意、达其辞”,均可归纳为“启发式”设计构思。如何使标志具备以上特点,需要的是设计师在对产品属性有了深入理解之后,加上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包括专业素养、艺术修养)与不断产生的问题意识等。下面将结合案例就“启发式”设计思维对标志设计的意义进行阐述,以期为设计师今后的创作提供更多参考意义。
案例一:“被咬苹果”――动静结合、“残”的识别率高于“全”
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差异化是品牌个性化生存的一个方向,若没有与众不同之处,则随时会被淹没在信息大潮之中。以苹果公司标志为例,“被咬苹果”这一颇具玩味意义的标志引发了全球的“苹果狂潮”,在此姑且不谈其品牌路线战略,只谈其标志设计的营销价值。
从苹果公司标志的构图(图1)可以看到大块的“面”与一小部分的“茎”构成了“苹果”这一物质的基本形态,观者能够意识到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水果,其右侧的咬痕令人联想到的是“咬”这一动作。一静一动的组合使画面不再呆板而具有了动态效应,两者结合构成了“被咬的苹果”,据此观者继续联想,这是一个特殊的、有所缺失的不再被人熟视无睹的“苹果”。这是一种残缺构图,“残缺”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数不胜数,其效用也毋庸赘言,从文学到绘画、建筑、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残缺”已被人提高到了一种审美境界,其美学价值已被公认。其所引起的“启发”是此案例中最为关键之因素,人之视线接触到此标志,便会不由自主的思考:这是被谁咬的?被咬的部分去哪里了?会继续再咬吗?等等一系列问题由此而被提出,由于诸多联想在人脑中已经占据了如此多的时间和空间,使人们能够在看见此标志的同时思考这些问题就意味着其营销目的达成,更不需赘述这一标志所传达出的引人一笑的“调皮”意味。此案例中诸多“启发式”设计构思具体表现为“残缺引人思考”、“玩世不恭的调皮意味趣味性”,最终的视觉效果使得这一颇具娱乐意味的“被咬苹果”在人们心目中的识别率远高于其他“完美”而无任何特点的苹果。格式塔心理学也有力地支撑了这一论点,人的认知能力是带有主观性的,随着视觉的移动,一旦接触到一个图像便会人为地在脑海中用联想、补充等方式去构想其完整的形态,利用人类的这一视觉及心理审美特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想象力自由发挥。由此可以评价苹果标志的效果达到了“大成若缺”之境界,让观者的思维向左右发散,作逆向推理,所以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并且实现了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发展,最终促使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据此可见“启发式”设计在苹果公司商业成功诸多因素中的积极效应。
案例二:“锤子手机标志”――引人不解、品牌形象传达
锤子手机是由锤子科技研发的一款基于安卓的中高端智能手机。单从其标志而言,创作者就获得了与其名称一致甚至超过名称的传播效应。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边缘词汇会被一家公司选作名称,创作者并且据此创作了商标(图2)。“锤子”一词除其本意之外,在中国部分地区方言中具有不太雅观、诙谐、反讽的涵义。观者可从海报中得到以下信息:第一印象必然是视线被黑红相间的强烈对比所吸引,具备了视觉冲击力;接下来无法理解的是,锤子与手机这个产品有何关系?为何会选择此形象?象征何物?是《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的那把取得自由的锤子还是指“千锤百炼”之精雕细琢的精神?抑或是此款手机可以像锤子一样结实耐用?此标志融合了大量启发式思维,加之“锤子”一语诙谐的戏剧效果,促使观者联想到其品牌力求塑造的形象:耐用、结实、娱乐精神、诚意、决心、自信等。根据设计者的解读是力求“工匠精神”的永存,不论其创意的初衷为何物,但从传播的结果来看其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其品牌形象的塑造。从启发式思维的角度可以看到此标志设计是充满了智慧的理性思考的结果。从符号学理论出发也可以得到论证,皮尔斯[2]认为符号分类就是关于人类认知方式的分类,通常可分为图像符号(icons)、指示符号(indexes)和象征符号(symbols)。这可从图3中看出几种元素之间的关系。
案例三:中国传统图像“半启门”――问题意识的抛出
宋人邓椿《画继》卷十描述了这样一幅画作:尝见一轴,甚可爱玩。画一殿廊,金碧,朱门半开,一宫女露半身于户外,以箕贮果皮作弃掷状。如鸭脚、荔枝、胡桃……一一可辨,各不相因。笔墨精微,有如此者![3]
郑岩对此的解读是:邓椿认为此画有新意,“甚可爱玩”源自其构图。[4]但对标志设计而言,此种图像的重要启示在于:新奇的形式“半开的门”(图4)蕴含甚多引人思考的空间。“开”与“关”,“进”与“出”,门内门外分别是怎样的世界?门口的女人是谁?谁可以进入此门?进入后还有何延续?等等诸多问题的思考可以让设计师在实际创作中大胆构思,结合品牌需求去发挥。最终目的是要使观者能够识别标志、加深记忆、最终提高销量。“启发式”构思需要设计师考虑如何使观者思考,怎么去启发他们产生问题,同时这也是设计师在创作之前需要先消费者一步“扣问”自己的意义所在。
除此以外,中国古代还有大量“启发式”图像纹样资源,如何从中取舍、打散、重构,使之与品牌形象合理结合,这些都是设计师需要做的工作。当然,标志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避免使用超过常识范围的图形或符号,在此介绍并不太为大众所熟知的“半启门”图像并非意味着要设计师从古代图形纹样中生搬硬套,毕竟有许多客观原因是无法回避的,由于年代的久远,许多含有丰富内涵的古代纹样现如今已经不再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一是许多图像构图非常复杂,如饕餮纹、鸱吻纹等,在标志设计实际操作中使用起来甚是繁杂,而繁杂无序是标志设计的一大忌讳,设计师能做的只能是提取传统图像纹样的重点特征、线条进行艺术再创作,而这样是冒着损失图像其固有文化内涵的风险的,需慎之又慎;二是许多古代图像虽然内涵丰富,或许与品牌形象非常贴切,但其构成易与其他纹样混淆,诸多类似问题也是需要设计师审慎考虑的。重点介绍“半启门”图像,是希望设计师能够通过“半启门”这种产生问题的方式“举一反三”,循此思路为今后的标志设计创作提供构思的启示。
二、设计尺度
“启发”意味着需要留有想象空间,可以使人一笑、抑或使人发问、联想等,均为开放式思维,这就表明设计师在思考诸类问题时有极大的操作自由,但如何恰如其分地在作品上体现则是需要创作者用心权衡、取舍的。设计师需要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调配有效信息资源,过犹不及的处理是需要警惕的,尺度的把握只能依靠设计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如何留下适当的空间,既让商标所需传达的信息在人脑中停留适当时间又不可让人太过费解,否则会留下故弄玄虚的副作用,这会对品牌形象塑造产生负面效应。具体操作中应当尽量做到寻找其最佳平衡点,合理的取舍、包容与统一。正如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所言,设计不能有多余。
小结
启发的意义在于“开其意”、“达其辞”,重要的是一个引导的过程而非直接给出“答案”,人的天性在于不会对太过直白的信息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表现在标志设计中需要设计师根据设计任务与目标特点及客观限定,在结合产品特点的基础上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启发其思维为核心,调动积极思考,即“思维参与”,促使其愉悦地消费。“启发式”设计构思对标志设计而言是具备相当的利用价值的,如何做到利用好这一种思路,也需要设计师群体不断提醒自己,力求做一个“好问”之人,并且把这种构思切实地融入到实际创作中。
注释
[1] 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259页,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者,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是符号学界公认的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3] 邓椿、庄肃 撰,黄苗子点校:《画继/画继补遗》,124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4] 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38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标语设计范文6
关键词:汉字构形;设计形式;艺术表现;意形融合
汉字作为设计的造型元素之一,在标志设计中运用汉字,不仅可以利用图形的意象性传达丰富的信息,还能彰显非凡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必将以独特的审美性在标志设计中充当重要角色。
一、标志设计中汉字的审美性
1.汉字的构形美
汉字的每一个构造都反映出先人的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汉字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视觉形式,决定了它潜在的生命力。同时,汉字所具有的高度系统化与符号化特征,使它具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且具备其他视觉元素所不具备的功效。凭借汉字独特的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以创新的视觉形式将其应用在现代标志设计中,不仅可以顺应时展的需要,还反映出中国人对事物形象的概括力与表现力。在信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把汉字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视觉元素之一,研究它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2.汉字的意象美
在标志设计的汉字设计中,通常需要将汉字还原为符号形式进行创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文化追溯与再创作,才能增强作品的视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汉字作为信息媒介的视觉符号之一,本身就包含了特有的造型理念。设计者根据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将其延伸并转化为“意”,由此产生深层的文化交流与信息沟通,这样才能更恰当地传递信息。因此,将汉字作为标志设计的元素,一方面需要将汉字视为一种艺术化的图形符号,另一方面需要将汉字视为一种传情达意、承载语义的视觉符号,由此可将抽象的经验形式转化为可视化的视觉语言予以呈现。在后期传播过程中,通过直觉、认知、理解、情感等主观经验的消化能实现特殊的意义表述。
二、标志设计中汉字的设计形式
1.汉字的抽象化
从视觉形式上看,字形的抽象化就是利用汉字的笔画形态进行抽象表达,借助结构特点进行加工。它强调分解、概括、重组的能力,这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设计思维过程,这种设计方式是汉字在标志设计中应用的基础。标志设计对汉字的利用,是通过对汉字笔画的添加、删减、组合、变形等手法,将字体进行抽象化、图形化、装饰化,是以标志内涵的传递为目标,最终达到象征性与装饰性的统一。对汉字字形与结构的装饰,并非单纯为了视觉的美观,最根本的是与标志的文化内涵有关,是形与意的结合与传达。以杭州城市标志为例,该标志以汉字“杭”为基本形,将代表杭州的船与杭州特有的建筑等结合,将图形元素与汉字笔画相融合,形成字体、纹样、图像、色彩的完美结合。该标志不但具备较强的文化语义,还具有较高的装饰美。
2.汉字的解构化
解构的意义在于打破原有的结构与规律,即打破固有的秩序,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在标志设计的形式逐渐多样化的今天,文字标志以鲜明和易于辨识的特点被广泛使用。其主要目的就是在原有的意义上让形式更加美观和直观,且更加具有识别性。对字体的解构与重构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表现性、个性化等特点,应以整体性为主,避免产生零散的感觉。如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标志,该标志的主体图形是一个象征树冠的圆形,将“艺术与设计”几个汉字根据需要进行解构,按照新的法则重构,将汉字部首作为大树的枝叶。标志整体上看宛如一棵枝叶茂盛的参天大树,意指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沃土。对汉字的解构需要遵循汉字本身的构造规律,保持基本的信息沟通功能,这样才能使标志准确地传达信息,并富有趣味性。这一表现手法不仅要求把握形,还要结合意的传达,标志设计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准确传递信息并与受众沟通。
3.书法元素的融合
中国传统书法既是一种字体又是一种图形,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和审美性。标志设计中对书法元素的应用,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艺术手法对其改造,在保留书法艺术特征的同时准确地传达标志的内涵和寓意。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为例,标志以汉字为主体元素,把富有中国特色的红色作为主题色,映衬一个舞动的“京”字,标志主体以中国书法为表现形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不失时代感。同时,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篆刻艺术,通过变形、夸张等一系列的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一个奔跑、舞动、迎接胜利的人。简洁的造型与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完美地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神韵。变形后带有书法感的“京”字富于动感,是将文字拟人化表现的代表。
三、汉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多样化呈现
1.餐饮标志设计
餐饮标志的设计近年来越来越丰富,对字体的选择与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能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标志往往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如,湖南长沙“茶颜悦色”奶茶店的标志就是一个成功的字体设计案例。标志主体图形是一位优雅的女子,字体设计与主体形象温和,既不过于严肃又不失优雅,无论是运用在平面宣传品还是在门头上,都极具视觉冲击力。“茶颜悦色”奶茶店标志设计成功之后,在类似品牌中得到效仿。这些类似的标志设计都利用了简洁、富有亲和力的小图形配以精心设计的字体,从而产生视觉冲击力。
2.城市标志设计
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者意识到城市标志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反映整个城市的特色,还能很好地体现城市的精神风貌。字体在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银川城市标志设计(图1)是典型的以汉字为原型的标志设计。整个标志由图像与文字两部分构成,主体图像是一只飞舞在银川平原上的回首凤凰,昂首向上的凤凰象征银川人民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方面,凤凰展开的翅膀由汉字“银”的右半边变形而来;另一方面,因为黄河是银川平原的命脉,自古更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因此凤凰的躯干源自对黄河走势的变形。可以说,汉字的结构在无形中通过变形手法融入标志图形设计,具有深刻的文化与历史内涵。该标志整体设计不但具有突出的视觉张力,还传达出深刻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四、结语
将汉字作为标志设计的主要视觉元素是民族性的深刻体现。汉字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审美性,不但使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为设计师开拓了更广阔的设计空间,更是打造民族品牌形象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新时代的设计师更需要深入理解本土民族文化,只有对汉字进行深入的理解、创作、运用,才能设计出富有民族性与艺术魅力的标志,从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应当指出的是,对汉字符号的应用不应仅停留于装饰美的表面,更应充分挖掘汉字与文化、生活、社会的深层联系。这一点是我国标志设计目前需要加强的。综上所述,在标志设计中,只有充分理解汉字的历史、构造以及传统文化,才能更充分地体现标志的审美性,并呈现汉字之美。
参考文献:
[1]阿涛.标志设计案例解析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王军强.汉字创意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黄迅.试论汉字设计标志视觉符号的特性.包装工程,2004(4).
[4]杜霞.汉字与标志设计漫谈.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8).
[5]董月夕.汉字大爆炸:字分•字源•字质.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