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科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科学论文

食品科学论文范文1

1.如何尽快地把学生引进门。

把学生引进门很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问题和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设法对生物统计这门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形象的归纳概括,找出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进行。

2.如何应用到具体实践。

学习生物统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这门课程应用于实践。那么如何应用就显得很关键。一个好的办法是通过合适的案例分析来阐述如何进行试验课题设计和统计分析,如何应用统计分析的结果找出规律性的认识或应用于具体实践。

3.如何把手算和电脑软件分析运算具体结合起来。

生物统计中的手动计算和软件计算都很重要,但是如何把二者有效结合呢?因为这关系到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及把握和利用现代分析软件的分析应用问题。拟设想的办法就是对于刚开始学习生物统计学和对于不复杂的统计计算就利用手动计算,让学生切实把握统计分析的具体过程,有些统计分析过程计算太复杂,但是原理并不复杂,这时我们最好借助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而节省大量的时间来做更重要的事情。

二、实施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目前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尽可能多地把一些基础内容如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特征数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可不讲,但是教师要安排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加以回答,因为带着问题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但是对于核心的内容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食品学科基本的试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试验设计实施结果的统计分析等,这些内容必须着力讲述,重点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掌握生物统计方法在食品学科中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让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而对于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这方面不需要大花时间,因为笔者觉得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数学变换,可以留给学生在课下自学,教师有选择性地重点讲解结合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可让学生更快地步入生物统计学世界。而对于难点问题和复杂问题,则也主要靠教师的讲述学生才可能把握,不过该怎么讲呢?笔者觉得最简单的方法是把一个难点问题、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的问题,那么这个复杂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了,学生也更易把握了。如方差分析这一部分看起来很难也很复杂,但是如果把其分解成平方和的求解、自由度的求解、方差的求解、F检验和多重比较这几部分,也就不难把握这部分内容了。

2.注重食品学科中生物统计案例讲解,理论结合实践。

每年食品学科的科研和生产实践都会有不少新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大多是在统计学的指导下取得的,那么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探索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可以多讲,而对于入门之后的一些很复杂的计算应少讲,只要告诉学生基本的分析过程和如何应用有关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求解即可。

3.教学手段多样化。

以现代的幻灯片课件教学为主,同时辅以传统的黑板板书。对于容易把握的知识,可以用幻灯片课件教学。而对于难点、关键点和学生的疑问解答,最好把幻灯片和板书结合起来,因为板书更随意,可以最大程度结合上课的具体情况发挥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可依据具体情况而变动,这样也易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印象亦会深刻得多。

4.实现教学内容资源的数字化。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制作合适的教学大纲、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和参考答案、教学案例等,并把这些内容挂网,以方便学生的课下学习。

5.手动练习和软件应用相结合。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学生来说,加强手动练习是引领它们快速入门的一个好方法。手动练习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解决基础的典型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设计的一般程序。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手动计算会越来越复杂,不过基本的统计分析过程是类似的,这时就有必要借助软件来分析和解决统计分析问题。软件可以用来分析统计分析问题,也可用来进行试验设计,学生应该先掌握一些权威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和试验设计软件Design-expert的一些最基本的用法。

三、结语

食品科学论文范文2

    一、紧扣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备课、教学中要注意制定、落实教学目标。

    1.每节要有教学目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

    认知目标分知道、懂得二级。“知道”(认识了解)是指学生对已学道德知识的初步识记,基本上能回答 “是什么”“该怎么做”;“懂得”是指在“知道”的基础上能回答“为什么”,并能初步运用学过的知识辨 别是非。

    行为目标一般分学会、初步养成二级。“学会”(能、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一定的场合中 能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纠正错误的行为。“初步养成”(做到)是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在不同 的场合能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

    情感目标是检测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的心理反映的依据,由于操作上的困难,一般融于认知、行为目 标之中。

    2.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

    整体性即体现大纲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总的内容的要求(学科目标)。层次性则体现在把总目标分解成适 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上(年段目标、课时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 把握好“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3.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围绕目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般分揭示课题、学文明理、联系实际、深化 导行四部分。各个环节的目标(子目标)应紧扣课时总目标,形成一条目标链。具体来说:揭示课题,要求教 师根据教学内容,用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尽快地把学生带入学文明理的环节;学文明理,师生要通 过对教材的分析来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或榜样人物的道德动机,从中归纳出道理;联系实际,是课 堂教学由知到行的转化阶段,也是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阶段,要让学生列举熟悉的事例,进行现身说法,使他 们对学文明理中所形成的认识得到验证和巩固;深化导行,是通过对一些有关的似是而非的事例的辨析,拓宽 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认识。

    二、优化过程

    教学过程的优化,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与教法的优化。

    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常用的有目标导向式,表现为“课本--际--课本”,即先是师生一 起学文明理,然后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由近及远,拓宽教学内容,最后再 联系课本,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深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这种结构,紧扣教材,便于教师把准目 标。另一种是调查讨论式,表现为“实际--课本--实际”,即先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讨论入手,然后把讨 论结果用教材内容加以验证,最后再用验证了的道理来分析学生周围的其它事例,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能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的针对性强,如果教师驾驭得好,效果明 显。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首先要因教材而异,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选用不同的教法。如以政治常识教 育为主的课,可用故事教学法,讨论交流法,参观调查法等组织教学;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的课,可用榜样教 学法、谈心启迪法、行为辨析法等组织教学;而以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的课,则多用训练法、示范法等来组织教 学。其次,要因学生而异。对低年级学生,要多用游戏,小品表演等方法;中年级学生可用讲故事,讨论等方 法;高年级学生,则可多采用参观、调查,谈心启迪等方法。再次,要因教师自身的素质,特长而异。由于教 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不一,爱好、特长各异,因此,教师对教法选择要考虑发挥自身的特长,使教学方法的运用 得心应手。

    三、强化反馈

    对教师来说,反馈可使自己及时获得教学过程中所取得效果的信息,发现教学中簿弱的方面,以及时调整 或改进教学;对学生来说,反馈可使他们看到进步或不足,起到强化学习的作用。

    1.反馈体现在备课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了解学生在前一阶段思 想品德教育之后所反映出来的进步与问题,在备课中予以充分的考虑,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加强教 学的针对性,提高可信度。

    2.反馈体现在上课中。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多联系学生的实际,肯定、表扬学生的进步,让 他们体会到学习上的成功和快乐,争取更大的进步。同时,随时吸收学生反馈出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速度 、难度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反馈体现在课后延伸教育中。教师在课后要多接触学生,观察、了解其教学效果。并要不断辅以各种 和风细雨式的教育,肯定学生的进步,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使他们形成较为稳固的道德认识和良好 的行为习惯。

    四、讲求实效

食品科学论文范文3

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方面原因的交互作用,导致本科毕业论文:(1)重视程度下降。(2)缺乏必要的(时间、经费和资源)保障条件。学生找工作与做论文时间冲突,敷衍塞责;学校投入经费少;实验室生均资源严重不足。(3)学校管理不到位、教师责任心不强势必严重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除了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普通高校师源、生源质量差,教学条件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外,高校原有的在精英教育背景下形成的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目前大众化教育形势,师生主体与主导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这些也是造成上述不良结果的重要原因。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是:(1)学校管理过于程式化,且疏于过程管理。目前仍普遍奉行多年来一贯采用的以行政手段分配师生和收缴存档文件、辅以控制答辩时间、事后检查存档文件,管理思想僵化,管理模式落后。时下毕业论文工作能与过程管理相关的只有中期检查,但它是指导教师检查学生的,有时也是走过场,针对教师工作的检查却是空白。没有对学生论文实验情况、工作量、论文及相关文件质量进行普查或抽查,并将其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更严重的是近年忽略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论证及其工作检查,导致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价值等均被忽视,而结合教师科研的好课题和严谨的实验方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的重要因素[3]。这种管理模式易使部分教师产生懈怠心理。(2)教师惰于或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要求不严格,指导不尽责。有的指导教师整天忙自己的事情,对学生关心、指导不够,治学不严谨。(3)学生应付心态强,组织纪律差。有些学生在心目中未将做毕业论文放在重要位置,总想在短时间内不费力就完成论文,不注重质量。不少学生对实验研究和写作内容不求甚解,应付了事。更有甚者,抄袭、摘录他人论文,编造实验数据和结果。在做毕业论文期间常见的是学生行踪失控,未形成学生主动汇报行踪的制度。(4)实验技能差,写作水平低,答辩准备不充分。不少学生工作不认真,做事不动脑。实验做得不好,缺乏创新;论文内容不充实,逻辑不清晰,表达不顺畅,分析不透彻。(5)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将毕业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但因该学期是学生集中找工作、毕业实习、考公务员、考研复试时间,大多数学生均无充分时间做毕业论文,故毕业论文工作进度和论文质量难有保障。 

二、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实践及效果 

(一)实施半程与全程导师制,增强师生责任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2005级到2010级均从大三起实行导师制,自2011级起将从大一始试行导师制。导师制的实行,有利于强化人才培养,学生无论学业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可得到导师的大力帮助,就业方向设计和人生规划也能得到更多指导,毕业论文工作更便于提前谋划、扎实推进。师生责任明确,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二)提前完成毕业论文,为学生赢得更多的考研及就业时间,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 

2008届到2011届,食品学院在第6学期就启动毕业论文工作,不少教师从大二学生中物色人选参加其科研项目研究或开展创新实验教学研究,并令学生以此为基础提前完成毕业论文。 

2007年下学期,笔者(本文第一作者,本节下同)指导04食工(2)班学生李琦完成了毕业论文《龙葵红色素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校优秀论文,以其为基础的在《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第6期上)。2008年下学期分别指导05食质(3)班学生王岩和赵程程完成了毕业论文《用废食用大豆油制备O/W乳化剂的研究》(院优秀论文,以其为基础的论文已被《中国食品学报》录用,拟2011年第4期发表)和《乳化冷餐油的抗氧化研究》(院优秀论文)。2009年下学期分别指导06食质专升本班学生郭静、06食质(1)班学生杨萍和管美青完成了毕业论文《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冷餐油抗氧化研 

究》(院优秀论文,以其为基础的论文已被《中国粮油学报》录用,2011年第7期发表)、《板蓝根中靛蓝、靛玉红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和《大青叶葡萄果酒的研制》。 

2009年暑假,笔者指导07食质班学生吴海舟、杜开祥、李晓彤、王雯,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完成了毕业论文全部实验工作。这4名学生在2010年4月中旬与2006级学生一起参加并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且表现突出,受到答辩委员会的表扬,开了食品学院学生提前一年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的先河。其中,王雯在《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年11期上,吴海舟在《中国酿造》2011年第2期上,李晓彤论文已被《食品科学》录用,预计在2011年底前可发表。这4名学生中有3人获优秀毕业论文。 

2011年5月,笔者指导08食质(1)班学生罗岩完成了“紫薯红色素提取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实验和毕业论文,该生已与2007级学生一起参加并通过了毕业答辩。 

2011年上学期,笔者指导09食质(1)班学生祖若琪,用化学热力学法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已完成实验。2011年暑假,笔者指导该班学生韩金柏、邓玉云完成了紫薯发酵酒研制实验;指导该班学生杜金荣、罗响完成了苣荬菜和苋菜多糖提取与测定实验;指导09食质(2)班学生陈玉同开展了大豆油煎炸过程中性能劣变测定实验,已完成总实验量的一半,2011年下学期可完成全部实验。笔者拟于2011年下学期指导09食质(1)班学生张影、董亚雪、刘卫、于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豆制品研制系列实验,从原料选优与处理、凝固剂选择与复配、制作工艺条件优化、颜色控制、品质评价等诸方面入手开展研究,计划该学期完成所有实验,现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以上10人预计在2011年寒假完成论文撰写,可与2008级学生一起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提前完成毕业论文的2004级到2007级学生多数都在第7学期联系好了工作,如李琦、王岩、赵程程、杨萍和管美清、杜开祥分别与重庆某乳业公司、完达山乳业公司、北京某区疾控系统、山东青岛某食品企业、湖北黄冈某企业签约;吴海舟等两名学生分别考取南京农大和东北农大研究生;一名学生自主创业,从事肉品加工与经销。至第7学期末,这些学生全部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国二考试,3人考取质量体系内审员资格证,4人考取食品检验工资格证,4人考取初级营养师资格证。 

实践证明,提前做毕业论文可使学生在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论文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诸方面得到更早、更好的锻炼。有些知识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很有促进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提前了解了更多的专业领域新技术和研究热点,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了自身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管理模式校方由“管”变为“理”,师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从2008年起,食品学院不断对毕业论文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使管理模式更加灵活,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工作理顺了,毕业论文质量也提高了。2008—2011年食品科学系4年的毕业论文情况统计表明,提前完成的毕业论文优秀率平均为27.5%,比正常完成的论文优秀率的16.2%高出11.3%,效果显著。近4年毕业论文(总数分别为136、150、162和127篇)与前3年毕业论文(总数分别为59、138和133篇)质量相比,平均优良率提高9.9%,中等率下降12.5%,质量提高明显。 

2011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还出台了《本科生创 

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增记学分,这项政策得到好学上进学生的普遍欢迎,已有不少大二、大三学生纷纷主动联系导师,并表示努力做好实验,写出优秀论文,争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三、改进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认识 

(一)在导师制框架下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有的研究者提倡在第7学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第8学期撰写论文和答辩[4]。笔者认为:(1)应在大一起实施的导师制框架下,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活动,将毕业论文工作从大二全面铺开,在大三全部结束;(2)将以往教学计划中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从第8学期挪至第5至第6学期,时间不排定在教学计划中,由师生自行安排;(3)毕业实习仍在第8学期,与用人单位的就业岗前培训和试岗相结合,同时将第6学期的专业实习并入毕业实习,实习周数和学分均合并。在教学计划中舒缓第5、6学期课程节奏,紧凑第4、7学期课程节奏,并在第7学期提前考试,期末前将学生在校所有成绩、学分登记完毕,为其在第7、8学期找工作提供准予毕业证明。这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质量检查和存档,以利于毕业论文工作质量的提高,对提高就业率亦大有益处。 

(二)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和程序日益科学化 

有实践者提出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方法[5],还构建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6-8]。笔者认为,各校应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情况,在共性化框架下保持特色。我们提倡的做法是:(1)按每个教师指导学生的数量与论文质量情况施行导师动态津贴制。(2)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学生进行奖励。(3)取消毕业论文材料申报、审批、报销制,因其过程烦琐又无法实施,消极影响甚大。(4)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真正形成答辩由学生提出、指导教师核准、系(教研室)审批和筹备、答辩委员会现场组织实施、院检查和指导、校教学督导监督的工作程序,消除院、校管而不理,系理而难管,上下情达不畅,责任不清,教师作用得不到发挥等现象。(5)学校对院系考核只针对是否及时制定和下发工作标准,是否适时地认真组织、协调、检查和指导,进度是否控制得当,存档文件是否合理,检查结果是否公示等,不针对具体文件质量。(6)强化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管理,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院为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毕业论文工作检查,取消以导师检查代院系检查、督导事后检查代过程检查的做法。列出检查项目、检查标准,确定检查人员,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对检查结果公示;加强答辩管理,杜绝形式主义。答辩前学生所有存档文件均由其指导教师检查、审核好,否则不准参加答辩。若检查中发现参加答辩学生的文件不全或不符合要求,则视为指导教师的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答辩后立即上交所有纸质和电子文件,且院系不再指派专人检查、整改和审定,直接存档备学校检查。若学校检查中发现问题,按相应管理办法处理,唯一的质量责任人是指导教师,切实将毕业论文质量问题消灭在答辩前;学校教学督导组最后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检查,抽查毕业论文,监督答辩的组织、实施。 

(三)高校全员重视、参与,大力投入,不断探索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情况的一次大检阅,是铺就由学校迈向社会道路的基石,各方都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而言,有的人以此为起点步入科学的殿堂,有的人从此再与论文无缘。以往的大学教育非常看重毕业论文,因为它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少用人单位也很看重毕业生的论文研究方向和质量,因为它是毕业生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标志,而这两点正是人才聘用的标准之一。 

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能映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师的学风教风,毕业论文的质量体现着师生的科学态度和综合水平。人才孕于过程教育,学校犹如工厂,学生好比产品,高质量的产品需要精心选料、科学设计、精细加工,更要在成本和精力上舍得投入。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各方尽心竭力,在责任与使命感召下倾爱心于育人,尽才智于履职,才能搞好人才培养工作。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亦应如此。 

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其工作开展得是否顺畅与高效,关键在于管理模式科学与否。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变性,要求高校不能定位于培养“定型产品”。品不同型,则模无定式。人才培养的质量无顶峰,方法无至上,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亦然,无一劳永逸之模式,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才能使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越旺.困窘与失矩——当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 

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 

2010,(7). 

[3]郑思春.指导完成高质量生物学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些实 

践与体会[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A). 

[4]钟其鹏.近三十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教学研究述评 

[J].钦州学院学报,2010,(2). 

[5]李雨峰,王玫黎.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新思路[J].科教文 

汇,2010,(9上旬刊). 

[6]吴永梅,阮文彪,郝福玲.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管体 

系探索[J].安徽农业通报,2010,(4). 

[7]刘兴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食品科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毕业论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34-0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专业培养的目的是掌握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相关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内蒙古是我国农牧业大省,培养应用型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内蒙高校食品专业的首要任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实验和毕业论文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设置的实验类课程和毕业论文环节已经满足不了学生进入食品企业后的能力要求。因此,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和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与探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程的设置偏少。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多数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更要求我们要在具体的实验中来应用理论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而且也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和热情,另外,学生整体的实验操作能力太差,部分同学根本不懂得怎样正确的进行基础实验仪器的操作。

2.学生能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平台几乎没有。工程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只是进入企业参观,由于人数众多,大多同学在实习后根本没学到任何东西,更别提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了。在进入大三以后,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这样部分学生如果对理论课上的某些知识感兴趣,就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和理解,但是,就目前的条件,无法满足多数学生的实际操作要求,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一个科研创作平台,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科研创作热情。

3.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太晚。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是在大学四年级,这样学生就会同时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论文设计的三重压力,如果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松懈,这样就会使毕业论文设计失去它真正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科学分组,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科研实验室。同时,让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可以自愿进入实验室来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这样就可以明显地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改革与探讨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课设置内容的改革。食品专业的应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科研工作中,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出发点,要以教学联系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思维来努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科学研究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机的衔接起来,使其融会贯通,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验课程的设置对于理解和升华理论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做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科研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性、技术性很强,实验课程的设置要进行精细规划,最大限度的将理论知识系统联系在一起,同时加强创新型和设计型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2.加强实习基地和校内小型食品加工厂的建设。加工实习经费的投入,结合校内相关实验室和设备建立校内小型食品加工厂,让本科生能亲自动手进行食品工艺的生产和创造;同时以产学研结合为平台,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强院企合作,建立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提高,促进其就业。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环节的改革。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本科教学水平、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科研水平、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来讲,毕业环节是最终的归宿。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已经具备了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所以,毕业环节中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检验前三年教学成果的最好手段。因此,在毕业环节中可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改革:调整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现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都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这样学生就会同时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论文设计的三重压力,如果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松懈,这样就会使毕业论文设计失去它真正的意义。所以,应该容许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践,这样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科研热情。调整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和内容。目前采取的内容和形式只有学生跟着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比较单一和死板。进行改革的话,可以采取形式和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改革。①可以容许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实验课题和导师进行科研创作;②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小组来进行一项系统的科研创作,每个人负责一个部分,开展实验研究需要整个团队进行。③导师可以给出规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去设计技术路线,也可以容许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合理的实验内容提交导师审查后开展。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评价体系。目前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价体系单一,只有学生答辩、老师给分这样一种形式,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科研素养的高低,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改革:①毕业实验的出勤率、实际动手做实验的能力。②实验结果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③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答辩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汪磊,汪又先,游新勇,等.工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1,(6):59-61.

[2]蒋益虹.综合性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2,(10):66-68.

[3]汪磊,游新勇,王国泽,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7):1-3.

[4]郑亦平,库夭梅,余小林,等.农科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134-136.

[5]高海生,康维民,张红新,等.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4-27.

[6]李苏红,公勋,赵秀红,等.以科研导师制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812-3814.

食品科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教学 研究生素质 综合培养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研究生的招生范围和规模迅猛发展,2012年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达到51.7万,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本文通过研究生高级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分析讨论如何通过高级食品微生物课程的设置和改革进行研究生科学思维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我国研究生培养目前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导师指导不足,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模仿多而原创成果少,科研实践和动手能力差等问题[2]。而高级食品微生物作为食品科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既是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又是食品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食品微生物学在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本文在研究生食品微生物教学中引入综合试验的环节,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试验内容的调整,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工作。

1.学习目标的确立

通过高级食品微生物的学习及综合试验,要求每个学生都深入理解和掌握食品发酵、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酶学的相关知识;制订和完善研究计划及工作试验计划;运用先进的技术熟练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API生化鉴定、DNA提取等实验步骤的操作和设备的使用;解释和分析实验数据,了解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科学论文格式进行描述和总结。

2.创新性综合试验的设置

我院以往的研究生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进行操作,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不强[4],为了提高研究生对食品微生物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化的掌握,将食品微生物教学环节的60%的学时作为综合试验模块,试验的内容联系食品学院教师的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课题,选择“中国传统豆制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茶多酚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抑制作用”及“类黄酮在肠道中的代谢及转化”等课题作为综合试验的选题方向,将教学内容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国内及国际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研究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设定方面,在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科发展现状提供必读参考文献和辅助读物的同时,强调师生互动和研究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在第一节课程的学习之前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了解新一届研究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助于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时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课件、Blackboard等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将授课内容和学生作业及时在网络上向学生公布,注重师生互动,进行在线答疑,便于答疑解惑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邀请学院内和其他学校的专家,设定不同的版块进行专题讲座,鼓励研究生积极配合导师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将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掌握[5]。

4.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导研究生进行优秀经典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工作,介绍相关数据库和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学生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研究现状,对某一研究内容进行经典文献的阅读和优秀科学研究团队的实时追踪。为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每次课后学生都要完成对指定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并进行小组之间的口头汇报和讨论,上课时每组进行文献知识点和研究思路的汇报。学期开始前首先选择综合试验的研究方向,每个议题都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小组成员需要根据研究内容设定完整的试验流程图和每天的工作计划,前两周议题主要完成理论学习和资料搜集、工作计划的设定,然后分别进行选题思路和试验方案的PPT汇报,授课教师及其他组员对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后面四周进行试验工作,并在中期及试验结束后进行试验内容的总结和汇报。

5.团队合作精神的提高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个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试验操作技能,更需要团队的协作能力[6]。在综合性试验阶段,要求每个团队定期讨论,通过个人独立研究和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模式,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通过文献的查询、阅读和讨论,分工协作形成试验方案和工作计划,并进行课题演示和讲解。在试验进行阶段,将研究内容有效分解,每位同学都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高效完成试验工作,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做出总结汇报。试验进行过程中授课教师主要负责实验指导和实验设备及试剂的保障工作,小组成员的成绩和大家的团结协作是密切相关的。这种协作首先需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然后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很好地沟通与协调,学生之间的不同意见能够得到尊重并达成一致,并进行清晰的描述和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总结分析和合作沟通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毕业论文与食品微生物相关的高一届研究生全程参与试验设计和试验完成的指导工作,从而不仅有效进行互动交流,而且促进高一届研究生对食品微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研究生提高试验设计及操作能力;掌握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生长、相互作用、优势菌群的形成、衰减过程等);了解微生物的功能性、发酵剂和抑菌剂的作用效果及机理;完成对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变化的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检测等,从而不仅完成对传统食品微生物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奠定科研工作的基础,而且具备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进一步完成学位论文及未来科研工作的选题、试验设计和课题顺利进行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http:///zwgk/2012-05/18/content_2140535.htm.

[2]Haizhen Mo,Hao Zhang,Guirong Li.Enlightenment of postgraduate program in the Netherlands[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Education and Management,2011,1:628-630.

[3]张晓瑞,张宝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体会[J].农产品加工学刊,238(3):106-108.

[4]林丽超,伍国明,温海祥.《食品微生物》学创新实验教学的改革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0,5:160.

[5]王革,张拥军,朱丽云,等.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2012,25(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