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舞蹈毕业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舞蹈毕业生论文范文1
关键词 体育舞蹈 毕业 出路 调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1
一、选题依据
面对社会对体育舞蹈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如何加强体育舞蹈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展体育舞蹈运动员毕业后的出路面,以满足多层次需要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目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业办学现状如何?我们的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怎样?能否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又应该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都是体育舞蹈专业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将逐渐从绝对的卖方市场走向相对的买方市场。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应该主动顺应时展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研究,主动开展就业市场需求分析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体育舞蹈运动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项2012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登录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大量体育舞蹈专业办学现状、社会需求状况及大学生就业的文章,并对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等文献资料进行考证。查阅1994年-2012年所有体育类核心期刊有关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择业、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
2.专家访谈法。对湖南省体育运动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有关专家进行相关问题访谈。
3.调查问卷法。向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五年制高职大专体育舞蹈专业2012届应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就毕业的意向,包括就业地区意愿、就业职业意愿等内容。
三、结果与分析
影响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的因素。作为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其就业率本身,与就业去向是息息相关的,就业去向问题从某一个角度也体现着就业率的问题。经调查分析,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最适合的职业是专业演员或者体育舞蹈教师,然而,由于专业扩招和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目前的岗位处于过饱和状态,对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是僧多粥少。当然,影响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就业的因素除就业岗位过饱和之外还有很多,大体上可以看成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
(一)主观因素
1.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比较。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业现设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专项,从近两年的统计数字看,拉丁舞专业的学生就业率明显好与标准舞专业。体育舞蹈专项的学生做教师的比较多,做演员的少。
2.在相同专业内,形象好的学生就业相对容易,男生比女生就业情况好。这既是目前我国就业情况的普遍情况,由于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业在招生时男生入学比较少,或者说男生学习体育舞蹈专业的比较少,使得目前舞蹈业内男演员稀缺。
3.形象差距不是很大的学生,成绩好、社会实践经验多、做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就业时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发展前景较好的岗位。
4.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是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开展的特色工作,包括心理辅导、礼仪培训、就业材料制作等几大项目。这项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5.学校的干预力度,对学生的就业有重要的意义。从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两届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学校对学生就业的重视是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率的因素之一。
(二)客观因素
对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影响学生就业的唯一客观因素就是市场需求。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层面需求的增加,艺术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体育舞蹈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同时我们必须看清几个问题:
1.体育舞蹈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将加大,体育舞蹈在国内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催生了体育舞蹈热,一方面高校扩展将会带来大量的体育舞蹈教师缺口,这为体育舞蹈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途径;另外,体育舞蹈热必然催生了大量的培训机构,这也为体育舞蹈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途径;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敢于自主创业。
2.提高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因为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人的欣赏能力也更为挑剔,编导类人才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应对市场的挑战。
3.民族文化逐步觉醒,需要有人对我国本土的体育舞蹈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者;同时体育舞蹈演员的需求增加也意味着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增加。
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认清形势,毕竟社会对体育舞蹈教师的需求远远不比对体育舞蹈演员的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受多方因素的共同制约。从主观上说,专业限制、形象差异、成绩、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和学校干预等都能影响其就业去向;从客观上说,社会需求是制约其就业的主要因素。
舞蹈毕业生论文范文2
该系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备先进,是享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计划资助的单位之一。拥有价值近600万元的数码钢琴实验室、电脑MIDI电钢实验室、各种乐器和音响设备;拥有大量的音乐专业图书资料和丰富的教学音像、光碟等声像资料;拥有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型的排练演出场地,13000平方米的新的现代化音乐教学大楼已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五年来,共发表教学和研究论文170余篇,立项各类科研课题30项。其中,黄华丽教授主持的课题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邹林波副教授主持的课题获2007年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并获优秀结题;邹林波副教授主持的课题《湘南曲艺“祁阳小调”乡村现状的调查研究》获2012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等。
该系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近几年来,该系几十余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先后在全国和省级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加湖南省第五届大学生音乐教育五项全能基本功比赛获本科组团体第一名、学生五项全能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并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大学生音乐教育五项全能基本功的比赛,获全能三等奖一项、理论单项奖两项;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文艺节目展演,瑶族民歌《蝴蝶歌》获一等奖,舞蹈《女书缘》获一等奖;两度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分获二等奖、三等奖;获得湖南省第六届大学生音乐教育五项全能基本功比赛本科组团体第一名,并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比赛。音乐系学生合唱团获全省教育系统合唱比赛一等奖并获全国优秀组织奖。《木兰辞》获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一等奖。本系的李兴海同学在校期间就发表文章、诗词300多篇,并出版诗歌、散文集共3部。
2013年11月5日,该系舞蹈队编排的《跳盘王》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栏目“舞蹈全民星”节目的录制,并荣获了本期参加录制节目的第一名,被《舞蹈世界》栏目授予“舞蹈全民星特别荣誉奖”。
该系在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加强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因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及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明显地提高,令人满意。毕业生就业前景可观,多年来我系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专业介绍
音乐学:(本科四年制学费标准6000元∕年)。
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良好的综合人文素质,能适应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需求和中等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等专业人才。
设有声乐、器乐、钢琴三个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
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基础、声乐表演、钢琴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写作、歌曲伴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与欣赏、合唱与指挥、音乐教学法、音乐美学、地方音乐研究及教育部所规定的公共课等。
舞蹈学:(本科四年制学费标准8000元∕年)
专业介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系统的舞蹈专业知识、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良好的综合人文素质,能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舞蹈编创和舞蹈理论研究等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古典舞基础训练、古典舞神韵、汉族民间舞、芭蕾舞基础训练、外国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现代舞训练与编创、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精品赏析、舞蹈艺术概论等。
音乐学、舞蹈学专业录取办法:
在政审、体检合格的情况下,报考我校艺术专业的考生其专业成绩应达到我校校考成绩“合格”,文化成绩需达到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艺术专业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音乐学、舞蹈学专业总分以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6.5︰3.5的比例相加而得。按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专业成绩高者优先)。
考试内容:
舞蹈毕业生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为解决好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间题,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多元化,专业设置要合理化,并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培训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寻找广泛的就业渠道。
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在增多,大学生整体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想对音乐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导向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学校对学生培养的多元化
音乐专业大致包含有:声乐、器乐、舞蹈、作曲理论、合唱指挥等专业。首先,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学校应该在培养人才层次上有所调整。比如:对学习一般的学生应做到全面培养,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器乐、指挥、舞蹈,钢琴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声乐、舞蹈,使学生一专多能,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这一点,在我们音乐学院体现得就很好。从学生人校开始,就有了双专业,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其次,对专业特别好的学生,应由老师专门培养辅导,使学生进人高一级的学校学习,纳人考研大军或送往专业的演出团体。对音乐学的学生也可以开设一般的表演课、形体课,使学生能教、会唱,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学一些教学法或心理学,使之能唱、会教。毕竟学表演的人也不一定都去做演员,很多表演专业的学生以后可能从事教学。所以,学校只有多元化培养学生,才能拓宽其就业渠道,使学生多一些选择。
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出“新”
目前音乐院校在开设的专业上大都沿袭着传统音乐教育的课程,诸如:声乐、器乐、舞蹈、合唱指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音乐教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音乐生活涉及到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音乐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要拓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比如:开设音乐文化传播的“音乐经纪人专业”,使学生毕业后从事演艺界的经纪人。开设借助于电脑等高科技的“音乐Mini制作专业”,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单位从事音乐节目或背景音乐的制作。随着钢琴教育的普及,学校还可以开设“钢琴调律专业”,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这类的专业人才是很紧缺的。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增设“舞台、音响设置专业”、“音乐教学心理专业”等,让学生毕业后除了做演员或老师之外,还可以涉足于经济界等其它行业领域,以“新”、“奇”制胜。这样,不但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毕业生的就业拓宽了道路。
三、做好学生就业前的培训指导工作
对于一名毕业生来说,了解就业政策,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校应该强化就业指导,聘请有关专家,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技巧剖析、就业心理咨询,为学生顺利择业奠定基础。
(一)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分析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心理,不外乎以下几种心态:
1.积极乐观型。这类学生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就能很快与社会接轨。有必要提示一下,这类学生要增强抗挫能力。毕竟社会就是社会,不可能随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改变。
2.悲观恐惧型。这类学生缺少自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感,对走向社会产生恐俱心理。针对这种学生应该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人们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和自身能力都应该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都应该明了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这就是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这样,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心态,在求职中抓住机遇,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3.自负型。与自卑型正好相反,这类学生心高气傲,好高鹜远,给自己定位很高,非XX地方不去,非X X单位不进。有的人在择业过程中“脚踩几只船”、“这山望着那山高”,这类学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会导致将来的就业困难,悔之莫及。
所以,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和评价,才不致于走向社会后处处碰壁,到处受挫。学生应该做到自信但不自负,自强但不自傲。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非常必要。 (二)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
有些学生就业观念滞后,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了解,脑子里总想进大城市,进国有单位,进公立高等学校任教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学校要作正确引导,拓展学生的思路。在当今21世纪的经济信息时代,就业观念要改变,只要是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只要是能给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平台的地方,不管公立还是私立都一样。因为社会对劳动者各方面的保障都在提高,这方面的法律也会逐渐地确立和完善。当前,音乐教育领域对音乐老师的需求并没有达到饱和。有的农村的中小学根本就没有音乐老师;有的学校音乐老师人数太少,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视唱课等,都山一个老师来担任。所以,要引导学生走向城镇、农村以及偏远的西部地区和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显得非常重要。
四、了解就业政策,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
毕业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毕业生应首先了解国家以及有关部门的就业政策。不清楚政策,盲目地去选择职业,可能事与愿违,甚至碰壁。就业信息是求职择业的基础,谁能及时获取信息,谁就获得了求职的主动权。因此,毕业生应当及时全面地掌握有关就业方面的种种信息,并认真地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
收集就业信息,关键要畅通信息渠道,把握信息的准确度,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有所侧重。目前的就业信息渠道有以下几种:
1.通过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收集信息,利用学校举办的人才交流会等渠道收集信息。从学校得到的信息可靠性较强,可信度高,它是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2.通过各类人才交流中心收集就业信息。这类信息及时、准确。
3.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社会传媒收集信息,特别是《毕业生就业指导》报、大学生就业杂志等。
4.通过专业人才网络求职信息和收集就业信息。
5.通过家长、朋友及其他社会关系收集信息。
由于信息的来源和获得的方式不尽相同,内容必然是杂乱的,有相互矛盾的,甚至有虚假不实的。因此,毕业生应针对各类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筛选和整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自己的就业主攻方向。
五、寻找广泛的就业渠道
舞蹈毕业生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演出实践相结合是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借助社会艺术实践创新对舞蹈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要保持其应有的艺术品位,只有确定社会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握好舞蹈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高校应不断地扩展社会实践项目,既要赋予社会实践新的内容,从调查走访为主转向发挥专业资源优势起主导作用,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以使得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提高专业知识。舞蹈教育社会实践创新可以适当的引进竞争机制,推进有偿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艺术院校可以通过有组织的企业庆典、接收实践单位演出、商业演出招标等。舞蹈演出活动适当有偿的形式可以更好的调动高校、大学生和接收单位的积极性,为舞蹈教育建立良性循环机制,减轻学校的负担。特别是能提高在校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必要的进入社会角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舞蹈教育社会实践体系的建设
坚持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演出实践相结合是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由此建立起一个实践教学的体系。
(一)创作实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院大力加强实践体系的建设。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与修订中,表演、教育专业都相应的增设编舞技法课,舞蹈创作课和舞蹈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创作实践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社会实践
学院有计划的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向民间学习,进行田野调查,撰写田野调查报告、采风报告,举办采风图片展。通过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对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进行较深入了解的同时,对生活、课堂、舞台三个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更充分的认识。
(三)演出实践
学院应定期开展如“萌芽杯”、“新人杯”舞蹈比赛,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想象力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的舞台,培养、选拔、推出人才的最佳平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国内艺术院校舞蹈比赛和全国舞蹈比赛;以及每年定期举行应届毕业生毕业实习演出;每年定期举办应届毕业生毕业汇报演出;同时不定期的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性演出。
(四)毕业实践
艺术学院实行集体、指派、个人实习的三种实习方法。一是学院组织集体演出实习;二是学院与外地艺术院校建立实习基地,学院指派学生到实习基地单位实习;三是学生个人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个人实习。实行集体、指派、个人实习的三种实习方法是既符合舞蹈艺术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又有利于舞蹈专业学生艺术实践锻炼能力以及为毕业就业奠定基础行之有效的实习环节。此外,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组织设计毕业供需见面的课堂展示课和舞台展示,使学生全面掌握教学、演出等实践环节的全部知识和技能。
二、舞蹈教育社会实践创新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社会活动的天地十分广阔,借助社会艺术实践创新对舞蹈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为培养“文舞相融、德艺双馨”、“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艺术人才不断探索和努力。
(一)把握好舞蹈教育的目标定位
决定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仍是社会的现实需要。在计划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舞蹈教育,只按一种模式培养学生,因而造成学生的专业面过窄,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教学过于封闭等现象,充分说明传统舞蹈教育的目标定位不能满足现今文化市场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教育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在学生多元化的趋势下更要大众化,必须面向市场,这样才能把舞蹈有偿演出搞得越来越大,事业越来越兴旺。
(二)把握好舞蹈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冲击与诱惑下,有不少舞蹈编导家改变自己的艺术观、价值观,跌入了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状态之中,无心认真思考严肃舞蹈的创作问题;在创作的审美理念上,追求形式完善多于追求内容健康积极与思想、文化品位,所创作的作品中不乏低劣粗俗的节目,令人难以恭维。但眼下有些舞蹈,过分地盯住臀部,尤其是女性的臀部。以其晃之扭之、摇之摆之为亮点。即使为了商业炒作,也犯了忌。至少是不懂舞蹈的第一品格是文明,是文化。特意地着重表现臀部未必能振兴艺术(尤其是舞蹈)。 转贴于
(三)把握好舞蹈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不能单纯一味地跟着市场转而失去艺术的价值和品位,一定要掌握严肃艺术所具有的严肃性,要保持它的高层次的审美价值观和文化品位。这给舞蹈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非常尖锐的要求——在舞蹈实践教育过程中如何保持舞蹈文化的传统性,同时如何在不失其传统风格、文化品位的前提下与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
通俗的消费娱乐文化,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层面,不少群众需要它,但代表中国舞蹈主要发展方向的作品,应当是严肃健康、积极向上的舞蹈文化。舞蹈要与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相适应,否则没有观众,没有市场,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但是,舞蹈的时尚化必须保持自己最本质的特色,保存自己的原生态品质,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三、完善舞蹈教育社会实践创新的对策建议
学院舞蹈教育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对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有着相当大的帮助。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要求,笔者对舞蹈教育的社会实践创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确定社会实践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舞蹈教育在社会实践创新过程中要放开视野,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如为学校、艺术团体、广播电视、文化单位等部门从事舞蹈教育、舞蹈表演、创造、研究、策划、管理、群众等社会需求的舞蹈艺术人才,并且关注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将来转行做好准备。在商业演出活动中,特别要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要自觉认识自己知识与修养的缺乏,杜绝浮浅的创作、冷漠的表演以及盲目性,特别要防范以动作思维方式取代逻辑思维而忽略艺术思想性。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舞蹈文不对题,无病,莫名其妙,而不讲内容的满台滚爬搂抱、背举,衣着露透瘦,肚脐眼普遍露。显然这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又缺乏知识的艺术现象,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制定科学的、符合需要的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二)合理安排社会实践的时间
首先,要打破横向时间的限制,充分的利用时间。作为全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关负责人可以灵活安排、机动处理,在发掘一些较好的社会实践途径之后,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活动内容尽可能的丰富,不要放弃每一个可供学生锻炼的机会。
其次,要打破纵向时间的限制。开发一项途径后,要把其中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加长,让同学们从中真正的学到东西之后放手。组织以班级管理为单位的演出活动,这样便于舞蹈学生彼此熟悉,有利于舞蹈教师的外出管理。特别是要注意低年级的学生要以学业为主,高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即将进入社会,所以,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展有偿演出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红.舞蹈理论与技能的相辅关系 [J].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研究.2008.3.
[2]符姗姗,唐圣菊.舞蹈教学中“潜性课程”的实践及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09.1.
[3]王玉浅.谈实践教学在高等舞蹈教育中的意义[J].学问(下半月).2009.6.
舞蹈毕业生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 社会文化 教学模式
高校舞蹈教学肩负着继承传统舞蹈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创新、发展舞蹈及文化,通过教学及一些活动将舞蹈及文化传播、传授到一切能够达到之处。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堪称宏伟,这种高尚的艺术无法用一种模具固定下来,是一种动感的艺术,用人体动作和表情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随着社会发展的时代变化及地域环境的不同,语言动作和情感表达方式会发生相应变化。相应的,舞蹈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不断发现、创新,尤其位居顶层的高校舞蹈教育更应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舞蹈及文化,让舞蹈及文化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辽西地秧歌是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经过研究和探索深刻地体会到,社会文化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同时,高校舞蹈教育又可以将社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理论等方面进行加工和丰满,将其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不同地域的社会文化都代表不同的民族文化,都闪耀着熠熠的民族文明之光。高校舞蹈教育与社会文明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必将使舞蹈教育、舞蹈传承高歌猛进、发扬光大。
一、高校舞蹈教育应不断创新
高校舞蹈教育是将传统舞蹈及舞蹈文化丰富、发展、提炼、提升,并将其完全传承下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将陈旧的和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摒弃和淘汰。同时要不断地汲取符合时代要求的,能够体现舞蹈文化思想的内容加入其中,使高校舞蹈教育更丰富,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以,高校舞蹈教育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都要不断创新。
(一)高校舞蹈教育模式
“1999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舞蹈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诸多综合类大学纷纷设置了舞蹈本科(系)”[1]。目前,高等院校现行的教学方向有两个:其一是以北京舞蹈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培养高、精、尖舞蹈人才的专业舞蹈学校;另一种是设置有舞蹈专业的综合大学。无论专业的还是综合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专业设置有表演型、教学型、创编型、表教合一型;教学内容基本采用专业院校创编的舞蹈教学课程,因为综合院校的舞蹈教师绝大多数来自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所授内容基本沿袭过去所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是传统的“口传身授”式;教学质量或称教学测评,以各学期末和毕业考试成绩衡量,以论文答辩好坏评估,再加上毕业汇报演出的成功与否评定毕业生。以上这些教学模式延续了几十年,也培养了出千万舞蹈人才。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会思考一个问题,我国舞蹈领域的退步或者不进步是不是与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关呢?这样的教学模式还能培养出像吴晓邦、戴爱莲、资华筠、贾作光那样的舞蹈大师级人才吗?
(二)发展需要创新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变化的。同样,高校舞蹈教学在思想、模式、手段等方面要不断发展和变化。只有如此,舞蹈教育才能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而事实证明不断创新才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
舞蹈教育的创新不同于其他行业,也不同于其他领域,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和表现才能知道新的思想和方法是否能对原来内容和形式产生影响,以及其影响的显现是使原有的进步还是落后。而需要更大耐心检验的是新的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后的结果需要更长久的时间,所以舞蹈教学创新应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理念。不在一招一式多么美观,一曲一目多么动人,而在于将教学创新思想和内容当做为后代、为未来留下文化瑰宝来对待。只有如此,创新才有意义,才有动力,生命力才会更长久,舞蹈教学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三)高校舞蹈教育要在社会文化中汲取养分
舞蹈这一高尚艺术从出现那一天起就与劳动、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将人们的工作、学习、劳动及情感通过优美的舞蹈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也能够将过去人们劳作、生息的故事表达出来。它是如此的美、如此的神奇。高校舞蹈教育内容和思想是在前人总结出来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提取精髓部分凝练成系统的,再通过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教育者将其传承下去。也就是说,高校舞蹈教育来自于社会文化,并将这一文化进行精炼、提升、传承的过程。所以,高校舞蹈教育若要发展进步,就要不断从社会文化中汲取养分。
二、通过辽西地秧歌了解社会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适用性
辽西地秧歌是满族舞蹈的一种,是喜庆时刻一定要表演的大型舞蹈。在表演过程中有角色扮演,有眼神交流,有肩膀的抖动、腰部的扭动,有步法、身段、手势的表演等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表演方式等,都是高校舞蹈教学中能够引用和使用的,也是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该引用和使用的内容。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精选适合其教学理念的优秀民间舞蹈,以充实和创新高校舞蹈教育,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很大的概念,是对社会全体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社会关系,表现在人文文化、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概括。“社会,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与一定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基础上产生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是按他自身固有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发展变化的”[2]。“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3]。
(二)社会文化推动高校舞蹈教育发展
面对社会文化的林林总总,高校舞蹈教育并非全盘接受,而是选择能够使高校舞蹈教育进步、发展的精华部分,在高等学府登堂入室、闪烁光芒。辽西地秧歌是社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支。通过长期对其研究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确定社会文化适用于高校舞蹈教育。第一,社会文化不乏精英思想和精英文化,适合高校舞蹈教育在内容上的要求;第二,社会文化在积年累月的文化沉积中,滋生、培育了高尚、精英文化的产生,使高校舞蹈教育不断得到新的舞蹈文化的充实,符合其长期发展需要;第三,高校舞蹈教育在社会文化中汲取有用的内容时,要有选择、有归纳、有提升。所以,高校舞蹈教育是对社会文化的总结和归类。
总之,社会文化能不断为高校舞蹈教育注入活力,推动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
审美包括感知、体验和创造三个阶段。创造美应该是审美的最高层次,也是追求完美理想的过程。舞蹈的责任是把身体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只有冲破保守思想,才能使人们通过舞蹈获得更满意的生活。设置与社会文化相结合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就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培养现代化舞蹈人才的方法,同时是建设特色舞蹈教学方法的尝试过程。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过程是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过程,因为其形式、内容早已形成文化、成为规模,应该登堂入室成为高校舞蹈教育学习的一个内容、一个课程。
(一)新教学模式的建立
将社会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育,形成新的高校舞蹈教育模式,是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结果。高校舞蹈教育者在长期舞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改变沉闷现状的冲动,但又不忍碰触原有的习惯和方式,害怕破坏已存在的美,担心变化的结果不如从前。就这样,心存忐忑,举棋不定,患得患失,总是处在无从下手的状态,最终舞蹈教学还是老样子。而新的教学模式会为舞蹈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教育者应了解并坚信社会文化必然为高校舞蹈教育带来进步和繁荣。第二,要制定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包括社会文化内容的课程和活动。第三,鼓励学生参与和投入其中,从中吸收更多精华和有利于成长的元素。第四,定期及不定期采风式实地学习,对学到的社会文化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开展教学实践,形成论文,得出科研成果。第五,将科研成果编入舞蹈教学课程,在后续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偏差,不断丰富。
新模式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期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二)让高校舞蹈教育不断进步
新模式的建立会让高校舞蹈工作者心怀使命,追求不断。因为新的舞蹈教学模式、有方法、有内容、有方向、可掌控。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就会得到教学成果,得到更大的成就感。不仅如此,新的舞蹈教学模式会将舞蹈教学推向更高层次,培养出更多合格的舞蹈人才。第一,社会文化的精髓部分得到了提升和进步;第二,让高校舞蹈教学内容更丰富;第三,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创新方法;第四,让教育者更明确了教学方法和目标,增加科研内容,更易于选择和研究课题;第五,形成了社会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的互动,形成有规律的循环上升,不断进步、不断壮大。
总之,模式的建立为高校舞蹈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让不断探索舞蹈教育发展之路的教育者们豁然开朗;在舞蹈教学中更有的放矢;教学目标更明确。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模式一定会使高校舞蹈教育风生水起,不断进步,使舞蹈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邓小娟.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的思考[J].北京:舞蹈.2012,376(50).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576.
舞蹈毕业生论文范文6
关键词:舞蹈学 本科 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舞蹈艺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到各省市艺术院校、综合院校都开设不同规模的舞蹈学本科。而且办学方式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招生人数有增无减。在此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凸显出重要意义,关系到教学怎样达标、人才能否合格的问题。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 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 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 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 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 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 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 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从宏观上,毕业生要获得学士学位必须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本专业学制为四年,最低毕业学分145学分。2、学生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50学分(包含公共必修课学分51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80学分、专业限选课学分10学分、专业任选课学分最低4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外语、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确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9、开展特色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