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坛标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坛标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坛标语

花坛标语范文1

关键词:“说起来” 话语标记 主观化 语义演变 话语功能

一、引言

“说起来”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这不,申纪兰不等记者发问,又说起来了。

(2)这些话说起来很老套,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3)下岗工人张全军两口子开了家豆腐脑儿店,生意很火。说起来,这里面还有段故事呢!

例(1)中,“说起来”是动补短语,在句中作谓语。此用法记作“说起来1”。

例(2)中,“说起来很老套”是谓语。其中,“说起来”是状语,修饰“很老套”。此用法记作“说起来2”

例(3)中,“说起来”凝固为一个类似词的短语,不与前后的句子成分构成语法单位,概念意义虚化。不仅“起来”虚化为增加估量语气的标记成分,连“说”也虚化为谈论而非言说动词。整个结构主要表示说话人的视角观点和程序意义,删掉后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和整个句子的合法性。此用法记作“说起来3”。根据目前学界对话语标记所达成的共识:有连接功能,语法分布上具有独立性,可通过语音进行识别,删掉后不影响命题真假和句子的合法性,我们把“说起来3”判定为话语标记。

当前学界对话语标记“说起来”的研究较“看起来”还较为欠缺。李妮妮[1]在考察“V起来”和“V来”的使用情况时,从共时平面分析了“说起来”的表达功用和语篇表现,可以认为其所说的句间插入语和句内插入语是话语标记。齐沪扬、曾传禄[2]分析了“V起来”由位移义向结果义、时体义、情态义转变的过程。吴为善[3]在分析“V起来”构式的多义性时,略微提到“起来”在“说、看、听、算、想”后的估量揣测的用法。而研究较多的“V起来+AP”结构,我们认为它属于“说起来2”。其他相关研究主要是从“起来”以及“说来”等不同角度作出的分析。本文从话语标记“说起来”的语境分布探讨分析其主观化过程和功能。所选语料均出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为了行文简洁,对部分例句有所删减。

二、话语标记“说起来”的主观化过程

从“说起来1”到“说起来3”,体现的是“说起来”在语言高频使用中的规约化和主观化过程。

在例(1)中,“申纪兰”作主语,短语“说起来1”作谓语。其中,“说”是谓语中心,表动词本义,即“用话来表达意思”;“起来”作补语,表“起始”义,即“说”这个动作从某一时间点开始并持续下去。这里的“起始”义是运用隐喻,将“起来”的基本位移义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发展而来的。“从下到上的位移运动”是空间运动的路径,且具有起始点和终止点,将这种空间认知隐喻投射到时间域,并且凸显路径的起始点,就形成了表示“起始”的“起来”。“说起来1”作为短语,中间可以插入表体成分“了”,构成“说了起来”;动词“说”之前可加状语,如“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例(2)其实是学界争论较多的“NP+V起来+AP”结构。张谊生[4]称其中的“V起来(看起来)”为句中插入语;曹宏[5]将这类用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结构称为中动句,并认为其具有通指性;吴为善[3]认为“V起来”在谓语AP前作“指称性次话题(小主语)”,并发现“NP”的通指与否只影响“NP”的所指范围,对“V起来”的构式义和话语功能没有影响;王晓凌[6]将其中的“V起来”分析为话题标记;齐沪扬、曾传禄[2]认为是状语,也可以看成是次话题(“NP”是主话题)。

我们同意余光武,司惠文[7]对此句型作出的A、B、C三类划分,并将例(2)归为句式A,即“NP(主)+│V-起来(状)+AP(谓)”,而不属于句式B(“NP”作话题,“AP”指向感事)和句式C(中间结构,即“AP”指向“V”)。在例(2)中,“说起来很老套”是谓语,语义指向句子主语“这些话”,“说起来2”是状语,修饰“很老套”。这里的“起来”也有一定的“时间义”,但并不是特指某一时间,即“具有泛时性或恒时性特征”[2],比“说起来1”在时间意义上泛化了。作状语的“说起来2”在句中位置灵活,可以移至句首。如:

(4)说起来这些话很老套,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与“说起来2”相似的还有“看起来”、“听起来”,它们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与“V来”互换,而其他感官动词(如“闻、尝、摸”)与“起来”结合,虽然不能缩略为“V来”,但在该句式中位置也相对灵活。

“说”是人们最普通、最重要的感官动作,“说起来2”在日常生活中得以频繁使用。由于可以位于句首,作状语又不是句子的必有成分,因此,在高频使用中还可以进一步将其省略。如:

(5)这些话很老套,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语言中的高频词意义也最容易泛化,一旦其意义泛化,与其有关的高频词汇组合也就连带走向泛化,从而发生词汇组合词汇化现象。”[7]随着语义的进一步虚化,“说”作为动词的意义逐渐弱化,仅表“谈论”,而“起来”附着在“说”之后,位于“插入语或句子前一部分,有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的意思。”[8]意义虚化后的“说起来”逐渐凝固为类似词的短语,不与前后的句子成分构成语法单位,成为话语标记“说起来3”,在句中主要起衔接作用,同时引起受话者注意下文所说内容,并表示这是以发话者的视角,描述发话者的观点,删掉后不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和整个句子的合法性。如例(3)可以变为:

(6)下岗工人张全军两口子开了家豆腐脑儿店,生意很火。这里面还有段故事呢!

原句中,由于位于句首的“说起来3”后面的“这里面还有段故事呢”是完整的存现句,“说起来3”不在其中作句法成分,也不与其结合构成更大的语法单位,因此删掉“说起来”后,对句子的合法性没有影响,且因为“说起来3”意义虚化,删掉后虽然与前一句话在连贯性上有所削弱,但并不影响句子的整体理解。再如:

(7)这里的一切文化全是我们的祖先向中国学来的,而后又以独自的方式培育起来的。说起来,中国是我们的先生。

“说起来3”在两句之间,从语义逻辑上看,“说起来3”之后的部分可看作是由前一句的推导总结,“说起来3”在句中主要起连接功能。同时还表明推论“中国是我们的先生”是发话者自己的主观看法,语气较为委婉,有估量的意味。

整体来看,“说起来”经历了由“起始义泛时义情态义”的语义演变过程。

三、话语标记“说起来”的功能

董秀芳认为话语标记“标志说话人对于话语单位之间的序列关系的观点,或者阐明话语单位与交际情境之间的连贯关系。话语标记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所说的话的立场和态度,或者对听话人在话语情景中的角色的立场和态度。”[9]“说起来3”作为话语的视角标记,主要是表明发话者对所说话语的立场和看法,就其与前后话语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来看,具体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立话题

(8)说起来,已是两年多以前的事了。

(9)“说起来呀,汉奸队比鬼子兵还可恶呢。我才去时碰了很多钉子,我说是给当厨师傅的爷爷送东西。把门的狗汉奸们几次阻拦不让进。”

设立话题的功能主要用在篇章开始或话轮承接部分,后面多叙述对往事的回忆。有时“说起来”后面可加语气词“啊”“呀”等,以增加和缓的语气,或填补思维空白,如例(9)。

(二)补充解释

在语言表达中,发话者常常对前面的话语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包括换说法以及补充、延展。例如:

(10)做功夫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无有止境。说起来可粗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关、重关、牢关,细分起来要十几个步骤。

除了基本形式“说起来”之外,还可见“具体说起来”“简单说起来”“一般说起来”等方式视角的形式,如:

(11)什么是天下?天下就是天下苍生,具体说起来就是你们遇见的每一个蒙古牧民。

(12)我们已经指出,对每个众所周知的推理规则,在一个众所周知的逻辑演算中都存在一个断定的(或可证明的)公式。一般说起来,这里逆关系不成立(尽管对假言公式还是成立的)。

(三)推导总结

主要表明发话者根据前面话语所作出的推论或总结。例如:

(13)翻开《鲁迅日记》,你可以看到当他一九一二年到北京的一周以后便去逛琉璃厂了。从此时有所至,往往隔几天便去一趟,说起来总有几百次之多吧。

有时,“说起来”前面会加上“这样”“这么”“总的”“整个”等。如:

(14)小说应该使人在文化素养上有所提高,小说的作用是使这个世界更加诗化。这样说起来,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就可以一致起来,善和美就可以得到统一。

(15)他看那个士兵,瘪皱的脸嘴,油污的枪,破军装被汗水浸透了,发着臭气。整个说起来,他站在医院里,和这气氛很不相称。

(四)转换引发

在说话中,由于某个相关的内容使发话者联想到其他方面,因此,“说起来”还常常用来转换话题,引出新的内容或结论。如:

(16)“事已经出来了,我也不埋怨你。说起来我也有责任,整天不着家……今后改了就好,只要你能改,咱们还好好过日子。”

发话者为了提高话语的信度,还常在“说起来”前加副词作状语,如:“真正”“认真”“正式”,以削弱发话者的主观意味,尽量使话语显得严肃认真。

(17)中国平息暴乱后,七国首脑发表宣言制裁中国,他们有什么资格!谁给他们的权力!真正说起来,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贫弱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国权经常被他们侵犯。

(18)就这话,就这话!你不说,我也想说了。认真说起来,要革命,在省城比在乡下好!省城的无产阶级多,觉悟深,热情高。

(五)让步转折

“说起来”还经常作为预转的话语标记,即说前一部分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后一部分,类似于让步-转折,常与“但”“但是”“却”“然而”等转折连词连用。使用预转标记有助于引导受话者注意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理解发话者的真正意图和语义侧重。例如:

(19)李冯说起来是广西籍作家,但他的小说却没有多少地域性。

(20)说起来,自己也算是个久亲笔墨,写过一点所谓文章的人了。然而对于写文章的门径,却常常感到茫然。

四、结语

虽然当前学界不乏对构式“V起来”的研究,但从话语标记角度分析“说起来”的研究较“看起来”还较为欠缺,这也许是因为“说起来”的词汇化程度不如“看起来”彻底。本文从话语标记“说起来”的语境分布,分析了其主观化过程和功能。我们认为,在分析其语义演变过程方面,“说起来2”即“V起来+AP”结构的定性是关键。“说起来”由“起始义泛时义情态义”演变并最终形成话语标记之后,主要具有设立话题、补充解释、推导总结、转换引发和让步转折这五种功能。

(本文得到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资助,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李妮妮.现当代“V起来”和“V来”使用情况考察[D].北京:北

京语言大学,2007.

[2]齐沪扬,曾传禄.“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J].汉语学

习,2009,(2).

[3]吴为善.“V起来”构式的多义性及其话语功能――兼论英语中

动句的构式特征[J].汉语学习,2012,(4).

[4]张谊生.“看起来”与“看上去”――兼论动趋式短语词汇化的

机制与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6,(3).

[5]曹宏.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J].中国语文,2005,(3).

[6]王晓凌.“V起来”的话题标记功能和语篇衔接功能[J].当代修

辞学,2012,(2).

[7]余光武,司惠文.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兼论“NP+V-起来+

AP”句式的分化[J].语言研究,2008,(1).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

花坛标语范文2

[摘 要]阅读教学中存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两种衡量标准。标准化注重求大同,要求学生完全同步;规范化重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合乎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关键词]阅读教学 标准化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24

所谓标准化,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制定学习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衡量。所谓规范化,是指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遵循的学习准则,主要是针对教学管理方面的,如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作业行为、作文形式等。虽然这两者在某些方面有契合之处,但区别是特别明显的。标准化注重求大同,要求学生完全同步;规范化重在学生学习行为的合乎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标准化在内容上求同,规范化在形式上求完整

标准化在传统教学中曾经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应试标准化的缘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要求学生能够同步,而对内容的同步要求几近苛刻。回答阅读方面的问题符合“标准”答案,甚至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都是错误的。这种极端要求让学生背诵答案成为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规范化要求主要是针对学习形式来说的。它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改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这种侧重形式上的完整,看上去是做表面文章,其实不然。像阅读教学中对问题的回答,规范化是针对学生回答内容的组合方式进行规定,而不要求答案的统一。比起标准化,规范化更遵循教学的规律。

有一位教师教学《最佳路径》时,对文本进行分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格罗佩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一个学生回答:“格罗佩斯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追求完美的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好像不满意,又找了几个学生回答,结果也是大同小异。其实,学生的回答已经比较准确。最后,教师将答案抄写在黑板上:“格罗佩斯对路径设计要求高,追求最佳,并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抄完之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读了好几遍,而且一再重申:“就得这样回答!”就要这样不能那样,这是标准化教学的显著特征。规范化也有要求和标准,但针对的是学习行为,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决定教学方向的差异。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行为,都要求结果高度统一,这种形而上学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标准化在思维上求统一,规范化在表达上求完美

标准化在阅读教学中可谓是无处不在。学生要对问题进行思考整合,这里也涉及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问题。由于传统教学用标准化要求学生答案的完全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要统一。这当然是不现实的。学生的思想因人而异,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一些教师在实施教学行为时,却常常忽视这个现实,总希望学生能够形成高度的统一。这无疑是违反教学规律的。规范化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在表达上,要求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对所呈现的内容进行统筹安排,遵循一些表达方式,让表达符合逻辑要求,让语言规范通畅。很明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着眼点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我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刘备说得到诸葛亮之后,像鱼儿得到水一样。这个比喻句有什么精妙之处?”有的学生回答:“生动形象。”还有的学生说:“这个比喻很贴切,非常动人。”我对两个学生的回答都做了点评:“回答问题要有头有尾,体现完整性。绝对不能用几个词语来回答问题,一定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表达。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刘备把自己比作鱼,把诸葛亮比作水,这个比喻贴切生动,有很强的感染力。’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老师说的是不是更完整一些。”学生自然明白自己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在后面的提问中,这种无头无尾的答案明显减少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可以规范,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完全有能力达成;而其思维活动却不能形成统一,无论教师怎么要求,学生都难以达成。由此可以看出,规范化要求的是科学的教学行为,标准化分明是限制固化思维,当然没有可取之处。

三、标准化在运用上求全,规范化在要求上求完善

由于一些教师的思维只有标准化,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将所有的教学行为都赋予标准化的色彩,特别是对学生的要求上。这种拿标准尺子衡量学生的结果,自然会发现太多的不统一。教师这种求全责备的意识,不仅让学生感到很疲惫,也让自己感觉很无奈。教与学陷入被动之中。教学中的规范要求,大多体现在教学行为上,是追求学习的高标准。这种标准并没有统一的尺度,而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为终极追求目标。教学规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一些规律、技巧和方法。

有一个学生在复述《天鹅的故事》时,刚讲一段就用了六个“然后”。我说:“你讲得很好,可惜‘然后’太多,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去掉‘然后’会如何呢?”重新复述,效果好得多。很显然,这是规范化要求的结果。要求学生做到什么水平,这是标准化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这是规范化的要求。

花坛标语范文3

关键词 双言;安庆话;语义判断任务;语义表征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表征是指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在方式。语言表征包括词汇表征(lexical representation)和语义表征(concept representation)。词汇表征是指语言的词形和语音, 语义表征是指语言的概念特征(郭桃梅, 彭聃龄, 2002)。双语是指两种语言有不同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双语者的语言表征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就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的形式层和概念层的联结形式是共同表征还是独立表征,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李荣宝,彭聃龄,2001;郭桃梅,彭聃龄,2002)。目前,多数研究者认同“语义共享”的假设,即两种语言的词汇独立表征, 语义共同表征(麦穗妍,陈俊,2014)。支持“语义共享”假设的理论模型有两种:单词联想模型和概念中介模型。单词联想模型假设两种语言(L1 和L2)中第二语言(L2)的词汇层表征必须借助于第一语言(L1)词汇表征后才能通达语义表征,第一语言(L1)和第二语言(L2)的表征联系发生在语义层。概念中介模型认为两种语言(L1 和 L2)的词汇表征只通过语义表征相联系,在词汇层上无联系。1994年提出的非对称性模型对单词联想模型和概念中介模型进行了修正。该模型认为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和语义表征之间都有联系,只是联系的强度不一样。双语者对第二语言(L2)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会影响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和语义表征之间的联结强度。对L2初学者而言,必须经由 L1 词汇表征的理解加工来获取语义表征,L1的词汇表征比 L2 的词汇表征强, L2L1 的词汇表征的联系强度高于 L1L2的词汇表征的联系强度。随着 L2 的熟练程度提高,两种语言之间的加工转换为概念中介模型(麦穗妍,陈俊,2014)。

研究者普遍认为,双语语义表征理论存在分歧是由于采取不同类别的实验方法导致的。因为不同的实验方法的加工的要求不一样,部分实验是数据驱动加工,而部分实验则是概念驱动加工,实验中被试的认知加工方式不同则结果存在差异(陈媛媛,闻素霞,2012)。目前,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的方法有:词汇判断任务、词义翻译任务、词汇联想任务、stroop 类任务、词干补全任务等(胡敏燕,2009)。若研究者采用词汇判断的任务,被试在判断真假词时可能会依赖词形或语音进行判断,使得实验结果倾向于独立表征理论;若用词汇联想任务,被试要对词汇的语义层进行认知加工,这使得实验结果可能更支持共享表征理论。除了实验方法以外,两种语言材料性质及被试对材料的熟悉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李荣宝,彭聆龄,2001;董燕萍,桂诗春,2002;胡敏燕,2009)。

近年来,国内学者把大脑词库语义表征的研究对象从双语者转移到双语双方言者的身上。双言与双语既相似又不同。一般说来,双言是指两种语言有不同的口头语言和基本一致的书面语言(王悦,陈俊,张积家,201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在汉语共同体的内部, 就有官话、吴、湘、赣、客、闽、粤七大方言。方言和方言之间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差异甚大。为了方便交流,演变出了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目前,持普通话-方言的双言者在当今的汉语讲话者当中具有相当大的比例。理清双言者的语言变异和语言的混合所产生的原因及其内部规律,对个体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张积家和张凤玲(2010)采用普通话-英语双语者、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普通话单言者为被试, 比较他们对图片命名与图片分类的成绩。结果表明, 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对图片命名和图片分类的反应模式和普通话-英语双语者的反应模式一致,表明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普通话-英语双语者具有类似的认知机制。陈栩茜和张积家(2012)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考察粤-普-英讲话者高频的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之间语义两两通达的可能性。整个研究表明,在粤-普-英讲话者的心理词典中,粤语词、普通话词和英语词共享同一语义表征。上述研究表明,双语者与双言者的大脑词库语义表征有着相似之处,可以参考双语语义表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双言者的语义表征。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地选取客、闽、粤等“南方方言”作为实验材料,这些研究结论能否推广到北方方言还是一个未知数。张积家和张凤玲(2010)认为, 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双语者心理词库表征机制本质上是一致的,且其结论可以推广到与普通话相差很大的其他方言,但北方方言除外。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在语言表征和提取上真的类似于同一种语言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程度是否影响两种双言者的语言表征系统和提取机制?这些问题显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研究选取“北方方言”支系下的典型江淮官话安庆话,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来为北方方言-普通话双言者的语义表征形式的研究提供参考。安庆话在口头语言方面为强势语言,书面语言因为使用较少而成为弱势语言。其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在词形、词义、造词理据和词的来源等方面与普通话词汇存在诸多差异,具有典型特征。实验参考词-图命名实验范式,将实验过程(由读字到判断语义相似的图片,再由图片选出语义相似的其他语言的句子)分成两个部分,设计使用文字-图片和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任务,从词汇和语句两个层面上考察语言系统。将语言的形式表征与语义表征区分开来,能更准确地考察双语语义表征的本质,同时可能排除语义启动效应,实现对句法表征的监控。研究还将探究普通话和安庆话这两种语言在词名层和语义层的联结情况,探究语言的种类、实验任务、语境限制这三种因素对安庆话-普通话双言者语义表征机制的影响。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12期 (总第28期)孙 琪 谢威士 安庆话-普通话双言者的语义表征初探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实验被试为从小在普通话普及的学校接受教育授课且家庭环境以安庆话为主的大学生30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5名,平均年龄为19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被试的地区分布如下:太湖3人、岳西2人、望江3人、宿松5人、怀宁2人、枞阳5人、桐城3人、潜山3人、安庆市区3人。

2.2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转换类别:图片、文字)× 2(呈现语言:普通话、安庆话)× 2(文字类别:词汇、句子)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转换类别是被试间因素,呈现语言和文字类别是被试内因素。

2.3 实验程序及材料

2.3.1 实验程序

实验在联想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处理器为英特尔双核处理器,显示器为14.1英寸宽屏显示器,分辨率为1280× 800,刷新率为60Hz。刺激呈现和结果记录均通过E-prime2.0软件完成。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文字-图片判断实验;文字-文字判断实验。

文字-图片判断实验即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有四幅图片,分别标以1、2、3、4的序号,屏幕中间的空隙中将呈现词汇或句子,要求被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面对文字和相应的图片进行匹配,并且在键盘上按1、2、3、4键进行选择(每组图片中有正确图片一张,干扰图片三张。图片分别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四个角的位置,词汇则呈现在屏幕正中间,保证被试平视可以看到文字。各组图片随机呈现)。该实验程序由80幅图片组成,共分为20组,4组为练习实验,其余16组为正式实验。16组正式实验中包括安庆话词汇-图片、普通话词汇-图片、安庆话句子-图片、普通话句子-图片任务各4组。各组任务随机呈现,各组图片的顺序为随机呈现。

文字-文字判断实验即在计算机的屏幕上有四部分相同语言的文字,分别标以1、2、3、4的序号,屏幕中间的空隙中将呈现另一种语言的词汇或句子,要求被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对应的部分进行匹配,并且在键盘上按1、2、3、4键进行选择(每组有一个正确项,三个干扰项。四个文字分别呈现在计算机屏幕的四个角的位置,词汇则呈现在屏幕正中间,保证被试平视即可看到文字。各组随机呈现)。该部分也分为20组,4组为练习实验,其余16组为正式实验。16组正式实验包括安庆话词汇-普通话词汇、普通话词汇-安庆话词汇、安庆话句子-普通话句子、普通话句子-安庆话句子任务各4组。各组任务随机呈现。

2.3.2 实验材料

由于方言的口音相差较大,词汇脱离了语境之后,用语音方式呈现材料被试难以判断词汇的意思,且语音的音调、频率、性别差异等额外变量的影响难以控制,所以实验的文字材料全部以书面形式呈现。两个程序中的安庆话文字材料参考郝凝(1982)、潘洁(2008)和鲍红(2011)的相关研究,选出安庆话词语。以团体施测方式让大学生对这些安庆话词语按照常用程度和代表安庆话的程度两个标准排序,接着回收统计,选择被试使用频率较高且熟知的文字材料。实验中的文字无生字词,且抽象词占总数的1%。普通话、图片依照安庆话词汇的意思选取。文字材料的格式:字体为Courier New,字号为18号,字的颜色为黑色。 2.4 数据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分析删除所有错误反应时和超过M± 3SD的数据。除普通话句子-安庆话句子和安庆话句子-普通话句子两个实验程序结果,其他实验程序反应时中有小于350毫秒的按350毫秒修改,大于10000毫秒均按照10000毫秒的标准修改。

实验采取SPSS11.0统计工具对两种语言的文字-图片判断任务和文字-文字判断任务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除去所有错误反应时和超过M± 3SD的数据,有效数据比率为88%。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呈现语言的主效应显著,F(1,29)=6.74,p< 0.05,η 2=0.03;转换类别的主效应显著,F(1,29)=69.08,p< 0.05,η 2=0.26;语言复杂度(即文字类别)的主效应显著,F(1,29)=116.96,p< 0.05,η 2=0.37。

交互作用分析,语种

瘙 转换类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1)=5.68,p< 0.05,η 2=0.28。在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任务中,被试加工安庆话的认知反应时(8568.26ms)要长于加工普通话的反应时(6915.02ms)。在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中,被试加工安庆话的认知反应时(5016.46ms)与加工普通话的认知反应时(4945.80ms)无明显差别。方差分析描述性结果见表1。表1 语种、转换类别、语言复杂度的方差分析(M± SD)

4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呈现语言、转换类别、语言复杂度三个因素均对被试的语义加工机制产生了影响,且在不同情境下,呈现语言、转换类别、语言复杂度三个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

均值对比分析,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为7741.63ms,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任务的反应时4981.13ms。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任务的平均反应时要高于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任务的反应时。

根据1975年Pavio提出的双重编码理论,人脑中存在两个认知系统: 言语系统和表象系统。言语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表象系统对具体客体或事件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张积家,张凤玲,2010)。在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任务中,被试先读字,再根据文字的意思选出相应的图片,这一过程涉及言语系统、表象系统的加工。言语系统以概念表征为中介,完成到表象系统的转换。而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任务只涉及言语表征的内部加工。进一步对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任务中语种这一因素的两个水平做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安庆话词汇-图片/普通话词汇-图片、安庆话句子-图片/普通话句子-图片的任务反应时均无显著的差异(t=1.663,p=0.103,η 2=0.00;t=-1.190,p=0.24,η 2=0.00)。这一结果说明: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任务中被试的认知过程(词形表征―概念表征―表象表征)相似,而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任务被试的认知过程(词形表征―概念表征―词形表征)存在差异。且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任务的认知加工的差异可能存在概念表征后,由概念层通达到词汇层这一认知阶段。

由实验结果得出:语种

瘙 转换类别的交互作用显著;被试完成以安庆话为启动词的任务总的平均反应时(6792.3ms)要比以普通话为启动词的任务的总平均反应时(4981.13ms)长;在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任务中,被试加工安庆话的认知反应时(8568.26ms)要长于加工普通话的反应时(6915.02ms);在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中,被试加工安庆话的认知反应时(5016.46ms)与加工普通话的认知反应时(4945.80ms)无明显差别。

研究发现安庆话和普通话在一些任务上存在差异, 而在另外一些任务上的反应时却相当。这可能是由于安庆话的概念表征通达词形表征要慢于普通话通达过程。被试对安庆话使用频率少于普通话的使用频率,普通话-安庆话双言者的语言使用模式可能导致安庆话语义和词形之间的弱联结, 进而致使语义表征激活词汇表征的速率较低。这一结论与 Gollan, Rosa, Montoya, Cera和Sandoval(2007)所提出的“弱联结理论”一致。

实验中给词汇语义设定一种语境,让被试读句,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选出与其意思相符的用另一种语言表达的句子,这是在语篇层面对双言者表征的初步探索。在语境制约的条件下考察语义的各种效应,其可靠程度就会更高。

实验结果表明:转换类别

瘙 语言复杂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任务中,语言复杂度这一因素的两个水平的平均反应时无明显差别(词汇:4863.44ms;句子:5098.81ms)。在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中,以词汇形式材料呈现的任务反应时(4267.55ms)要明显少于以句子形式材料呈现的任务反应时(11215.71ms)。这一结果说明可能在言语表征时,形式层―概念层与概念层―形式层的认知加工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词形表征―概念表征的联结强度比概念表征―形式表征的联结强度强导致的。

语种、转换类别、语言复杂度三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可以推测双语语言内整合和语言间整合过程是存在差异性的。不同情境下,双言者的语义加工机制是不同的。单一考察语句条件下两种语义判断任务中安庆话和普通话的认知反应会发现:在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任务中,以安庆话为启动词的任务反应时(12522.52ms)长于以普通话为启动词的任务反应时(9908.95ms);而在文字-文字语义判断任务中,以普通话为启动词的任务反应时(5441.13ms)比安庆话(4756.51ms)的长。这可能是在文字-图片语义判断任务中,被试仅根据句子中的某些关键词即可选出正确选项,这对实验结果造成了额外的影响。另外,词汇的启动效应、词汇单元的词频、形态构成和长度、语义相关度等特点会影响实验结果。未来可利用眼动技术对双言者句法加工过程做细分化的研究。

安庆话是典型的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不强势对称的北方方言。由于语音的混淆程度较大,故改用书面文字为材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例如,文字双言者用安庆话交流是主要依靠听觉通道进入,而本实验改用视觉言语材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另外,书面材料中的字形、句子长短会也对被试的情绪造成额外的影响。未来可改用语音呈现材料的方式,利用事件相关脑功能成像研究技术(ER-fMRI),从语句的角度比较北方方言双言者语义表征的神经机制。

5 结论

(1)选择语言的种类、转换类别、文字类别这三种因素均会对双言者的认知加工产生影响;且在不同情境下,双言者的安庆话和普通话的语义加工机制是不同的。

(2)普通话-安庆话双言者的言语系统的形式层和概念层的联结方式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鲍红. (2011), 安徽安庆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差异之比较.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30(3), 6-11.

陈媛媛,闻素霞. (2012). 双语语义表征模型概述. 考试周刊(文学语言学研究), 54, 35-36.

陈栩茜, 张积家. (2012). 粤-普-英讲话者的语义表征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63-68.

董燕萍, 桂诗春. (2002). 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 外国语, 4, 23-29.

郭桃梅, 彭聃龄. (2002).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 心理学报, 35(1), 23-28.

郝凝. (1982). 安庆方言词汇. 方言, 4, 297-313.

胡敏燕. (2009). 双语心理词库表征模型结构研究评述.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2(3), 33-40.

李荣宝, 彭聃龄. (2001). 双语表征研究的理论与实验方法. 当代语言学, 3(4), 289-317.

麦穗妍, 陈俊. (2014). 非熟练潮-粤双言者的语义通达: 来自听觉词加工的证据. 心理学报, 46(2), 227-237.

潘洁. (2008). 安徽安庆市市区方言词汇简论. 现代语文(语言应用研究), (10), 107-110.

王悦, 陈俊, 张积家. (2012). 方言与普通话并用: 双言心理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8), 1243-1250.

徐艳平. (2004). 双方言的书面语/口语题目词汇表征模型初探. 硕士学位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

杨亦鸣, 曹明, 沈兴安. (2001). 国外大脑词库研究概观. 当代语言学, 2(3), 90-108.

张惠娟, 李恋敬, 周晓林. (2003). 双语语义表征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5), 742-748.

花坛标语范文4

关键词:表情动画;动画艺术;网络动画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39-01

一、网络表情动画的历史发展

网络表情动画是随着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而产生。即时通讯工具增进了人们通过网络的联系,由于它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信息的发送频率非常高,键入文字这种输入方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信息的交流,简短的文字难以准确的表述复杂含义,描绘复杂事物和抽象的情感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表情动画通过简短的gif动画描述人们需要表述的情境,它相对于文字来说是一种热媒介,对人们的参与度要求较低,因此表情动画对信息的表述简单直接,更容易被阅读者所接受。

最初,人们能够使用的表情动画仅限于即时通讯工具本身提供的内置表情,能选择的范围很小,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受当时平均网速的限制。内置表情动画单次循环时间较短,而且画面的尺寸很小,以QQ为例,内置表情动画画面分辨率均为25x25像素,由于内置表情动画的分辨率很低。但腾讯QQ在2003年的QQ2003III简体中文版中增加了用户自定义表情功能。自定义表情动画画面尺寸相对系统自带的表情动画明显加大,分辨率普遍不低于50x50,同时也出现了时间较长的动画作品,自定义表情动画功能的实现使表情动画在数量上迅速增加,造型风格及表现手法上也开始变的多种多样,为网络表情动画发展成为一种独立于其它艺术形态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

二、网络表情动画的传播与文化现象

人们对自定义表情动画的接触,主要是上网过程中收到他人发送的自定义表情动画作品。自定义表情动画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传播,这种点对点与其它P2P(Peer-to-Peer)方式传播的网络媒体也有很大不同,一般P2P传播方式中首先由接收者向资源的提供方发送请求,之后资源的所有者将资源传送给接收者,自定义表情动画的传播中,发送者占据主动地位,接收者处于被动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发送者负责了动画的筛选工作。表情动画传递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是通过网络直接联系的,自定义表情动画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拓扑自己的传播网络,其传播路径与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一种对应的关系,并且特定的表情动画只在特定的人群中流行。

自定义表情动画单次播放时间不受限制,这样使具有一定情节的叙事性作品的产生有了可能,甚至出现了长度达一两分钟的作品,有些作品中已经具备了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这三个作为故事的基本要素,所表现的题材越来越广阔。此类自定义表情动画已经突破了网络表情的范围演变成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更接近传统动画。更多时候人们在聊天过程中发送的这些自定义表情动画已经不是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状态、心情,而是当作故事或笑话来和对方分享,这种分享并非完全是一对一的,有时是在集体讨论组或群内,在讨论组或群内聚集了有相同爱好或同一团体或组织的人,他们在观看同一表情动画时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网络表情动画的艺术形式与特征

表情动画作为一种网络艺术形式继承了网络文化的属性,并表现出一些自有的特征。首先,表情动画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多元性表现为作品所反映的题材、视觉风格的多样,和表现内容与手法的多样性,各种形式和风格在表情动画作品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第二,表情动画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表情动画的传播方式和使用环境决定了其不会有较长时长的作品。表情动画不追求情节性,只要短小有趣即可被广泛传播,要求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睛,靠滑稽的动作和出人意料的结果来吸引观众。第三,表情动画是无声的。表情动画使用gif格式存储,以动态图片的形式在网络中流传,作为一种图片格式是没有声音的,只依靠字幕或气泡文字来表示角色间的对话或情节的描述,就像卓别林时代的默片,它更注重角色的动作表现。第四,解构。大量的自定义表情动画作品中使用了现成的素材,如一些经典的电影电视中的画面和片段,制作者对这些画面和片段进行截取和剪辑,重排他们的顺序,使用拼贴的手法进行再创作,通常都具有一定恶搞的性质,表现了对权威的蔑视,是一种大众文化的产品。

网络表情动画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在这十几年中人们不断被新的媒体形式吸引着目光,表情动画现在依然在网络中存在,这与其特殊的传播方式及作为语言使用的功用性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随着3G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出现了多种即时通讯软件,表情动画已经大量应用到移动互联网络,并且出现了专门的表情输入法。同时手机彩信业务的普及,也将为表情动画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

花坛标语范文5

水彩画作为艺术的一个独立的画种,有它特有的风貌和语言特性,是其它画种难以取代的。水彩画是以水作媒介调和水性颜料作画,并通过有序的表意符号,体现主题的审美意象,从而产生透明、清晰、湿润、流畅的独特艺术效果的一个画种。

我们先来看一看艺术情感的定义:艺术情感是主体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的特殊心理体验。 这里指的情感是审美情感,尤其指绘画的审美情感,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心理反映。它(绘画的审美情感)的客观对象和主体自身的客观对象与主体自身关系的一种主观性心理反映的本质特征。

1 水彩画中情感的艺术表现和形式探究

作为艺术创作活动的一种形式,水彩画是艺术情感流露的语言中的一种。画面中水的渗化作用, 流动的性质,以及随机变化的笔触,让人感觉得到那种光波的流动。 这种意境是其他画种难以比拟的。由于它们采用的工具与所用材料和制作过程的特点,水彩画与其他各种绘画有着显著的区别。

花坛标语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资本结构 企业价值 负债比率

现代企业是支撑国家发展的支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企业的正常发展,而如何使企业有着长足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给现代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企业能够给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物质基础,更要提供资本基础,也就是如何才能够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以此为基础去进行一系列的财务管理。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财务管理目标有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等,并通过比较这几种观点,我认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一)首先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弥补了利润的最大化所造成的不足和缺陷。利润的最大化一是没有分析企业利润与投入资本比例,结果对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或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的利润无法比较。再有利润的最大化没有充分考虑时问价值和风险价值,因为同一利润额取得因时问的不同其企业的价值也就不同,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应的不同。同时还可能发生企业单为追求利润而发生的短期行为。财务管理就是报酬与风险的得失进行权衡,使其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便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效的避免了企业短期行为,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更符合我国国情。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协调了各相关利益人的关系,使政府和企业的经营者、所有者、债权人和员工都能够从企业总价值的增长中获得利益,这就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都能够进入良好的循环状态,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增加了动力。

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结构是有其理念决定的,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的理念就决定了企业采取何种筹资方式的而形成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学者在分析研究了资本结构的变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后提出:负债比率的正确确定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因为负债可以给企业减税收益,使企业的价值增大。但是,随着负债比率的增高,财务的现值(拮据成本和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冲减了因减税带来的收益。所以只有当二者能够保持平衡时,才能够确定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即减税所得收益和两种成本现值之和相等时的负债比率为最佳的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结构理论,就可以充分认识资本结构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优化资本结构,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就必须把握以下三个要点:1.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2.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3.最优的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企业在筹资决策和实施中,使用何种资本结构,如何去优化资本的结构而能够达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才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发展和经营中要不断探索和改变的,只有经过不断的优化才能使最佳的资本结构成为现实。

三、财务杠杆利益是衡量资本结构的重要目标

现代企业一般采用的筹资方式是债务和股权相结合的组合,由两者相结合而形成的资本结构一般称为“杠杆式”的资本结构,“杠杆式”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所占的比例关系就是杠杆比率。因此,财务杠杆利益就分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和负财务杠杆利益,正的财务杠杆利益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而负的财务杠杆利益却能消耗企业的价值,所以,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成为评价企业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既然正的财务杠杆利益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那么充分运用正的财务杠杆效益,消除或限制负的财务杠杆效益,在优化资本结构中就成为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努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财务杠杆利益成正比,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就能提高正财务杠杆利益。合理的资产配置,资金的快速周转,成本的降低,质量和结构的改进等措施,都能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并以企业的负债加权平均利率为投资利润率的控制红线。

上一篇管理标语

下一篇双拥标语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