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标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雷人标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雷人标语

雷人标语范文1

工作职责:

1. 向海外客户报价,样板确认,定单的跟进

2. 对国内供应商的搜寻,价格的谈判,样板的确认及单的下发

3. 与海外客户及国内供应商的沟通,处理相关事物

4.参与海外及国内的参展及管理

5. 对客户投诉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并跟进纠正、预防措施

2006.7-2006.9 TATHMEER INTERNATIONAL 助理

1、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处理邮件及订单;

2、陪同国外经理参观市场、工厂、并做及时翻译。贸易有限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 2007-12-01 所学专业一: 商务英语 所学专业二: 市场营销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05.9-2007.1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商务英语(自学考试本科) 全国公共英语四级(PETS4)、日语四级

专业课程:

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营销、国际物流英语、国际经贸英语、合同写作、英语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口译、日语、政治经济学等

2006.7-2006.9 新东方学校 BEC高级课程

1999.9-2003.7 湖北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1993.9-1999.6 黄冈红安中学 初高中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精通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掌握对外贸易的工作流程,了解T/T, L/C, FOB, CIF等等.

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性格开朗。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及工程分析能力,有团队和贡献精神。

能在较大的压力下工作并喜欢挑战压力。

具有广泛的外贸,建材和电子知识。

积极的工作,学习,生活态度;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强(口译经验丰富) 详细个人自传 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性格开朗。

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及工程分析能力,有团队和贡献精神。

能在较大的压力下工作并喜欢挑战压力。

具有广泛的外贸,建材和电子知识。

积极的工作,学习,生活态度;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或许我没有名校的光环耀身,但我为自己踏实诚恳,积极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而骄傲;或许我的工作及社会经验还不算丰富,我的荣誉还不算丰实,但我相信自己的潜力是不可估计的,我也坚信自己是一个具有很大的培养价值的现代型人才!在更肥沃的土壤里,我会成才得更快,更茁壮!我希望您会给我提供这块土壤!让您因我而骄傲!

月薪要求:面意

中介、保险请别打扰!) English Resume: Personal Information:

Name: FredMa Gender: Male

Place of Birth: HuiBei Province Major: Business EnglishEducational Background:

Sep. 2005 –Dec.2007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School for Further Education

School of Interpreting &Translation Studies

Diploma in English major&Certification of PETS-4

Academic Main Courses: Introductory English, Business English, Written Translation and Oral Interpretation Courses.

Jun.2006—Jul.2006 New Oriental School For BEC courses

Work Experience:

Jun.2003—Jul.2005 working in Demonl Trade Company and Servicer

Responsibility:

1. develop foreign customers--quotation to customers overseas, sample confirmation, order confirmation, following up order

2. search suppliers in China, select suitable supplier for different customers, negotiate prices and confirm samples, purchase products from domestic suppliers .

3.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 customers and domestic factories, deal with all problems of them.

4. Take part in overseas and domestic exhibitions.

5. deal with customer’s complaints and take corrective actions and make out

preventive measures

.Jul.2006—Sep.2006 TATHMEER International Assistant ( summer holiday )

1. order follow-up

2. control vendor to 100% delivery

3. interpreting for overseas manager

Self-Assessment:

Have acquaintance with process and channels of International Trade,including:inquiry/offer/quotation/insurance/inspection/transportation/customs/currency settlemst.Be familiar with the specification of T/T, L/C, FOB, CIF.

Quickly study ability

Wide knowledge about trade and electrical and decorative materials

Good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skills ,problem solving skills

Active attitude for work and life ,believe no sow no mow .

Enterprising ,self-motivated, responsible , dynamic

Language Skills :

Passed PETS-4(Highest level of National Public English Test) ,served as English

Interpreter for many times(good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and some simple Japanese

雷人标语范文2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1)01-0035-04

0引言

现实世界中存在许多图像与文本相关联的数据,网络新闻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这种图文并茂的数据中,图像与相关联的文本是相互补充的,利用这种图文互补特性可以挖掘很多重要信息。如果能将网络新闻图像中出现的人物用其名字进行标注,就可以将图像检索[1-2]问题转化为文本检索[3]问题,从而可以很好地解决人物检索这一问题。采取手工标注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图像库越来越大,完全使用手工标注,工作量太大。网络新闻数据如图1所示,图像右侧是与此图像关联的文字说明。本文的基本任务是对新闻图像中出现的人脸用人名进行标注。

虽然人脸识别[4]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是很难对图1中的人脸进行识别。因为图1中的人脸图像来源于网络,人脸的姿势、表情、光照等情况以及图像采集设备差别很大,比实验室条件下采集的图像数据要复杂很多。而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下性能较好,在真实世界环境中的性能却较差。此时可以利用与图像相关联的文字说明中出现的人名对人脸进行标注,但是从图1可以看出图像中可能出现多个人脸, 与图像相关的文字说明中也可能出现多个人名,并且图像中出现的人脸有可能没有人名与其对应,或者文字说明中出现的人名在图像中却没有人脸与其对应。

本文提出了一个可以很好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到一个有人名准确标注的人脸图像数据库,对人脸图像的标注如图2所示。

对网络新闻数据处理的过程如图3所示。从新闻数据中提取出人脸图像与人名,经处理后,通过一个聚类过程,得到人脸与人名之间的对应关系。

Tamara L.Berg等人通过基于k-means聚类的方法[5]得到人脸与人名之间的对应关系。然而基于k-means聚类的方法在计算图像相似度时,完全根据图像内容信息提取特征进行相似度计算,忽略了与图像相关联的文本信息;同时k-means聚类需要事先指定聚类个数并且聚类结果受初始聚类中心选择的影响较大。本文对AP聚类算法进行改进,计算图像相似度时,不仅考虑到图像内容信息,还考虑到与图像相关的文本信息。结合图像内容信息与文本信息能够更准确地给出图像相似度,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准确。同时AP聚类算法将每个样本点都看作是候选的类代表点,且聚类前不需要指定聚类个数。实验证明处理图文并茂的数据时,协同使用图像与文本信息是很重要的,改进的AP聚类算法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本文第一部分对从网络上获取的新闻数据进行预处理;第二部分通过改进的AP算法对人脸图像聚类,并且引入k近邻模型对聚类进行修剪;第三部分将聚类后的人脸图像用人名标注,并通过合并聚类识别出同一个人的不同名字;第四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1新闻数据预处理

1.1人脸检测与人名提取

本文采用了Viola提出的积分图像的概念和基于Adaboost训练人脸检测分类器[6-8]的方法对网络新闻图像进行人脸检测。通过命名实体识别从与新闻图像相关的文字说明中提取出人名,得到一个人名词典。从新闻图像中检测出的每一个人脸都与若干个从对应的文字说明中提取出的人名有关。本文的任务是用正确的人名对每个人脸标注。

1.2人脸图像标准化

由于人脸图像来源于网络,其姿势、表情及光照变化较大。在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之前,需要进行几何归一化与灰度归一化处理。几何归一化是指根据人脸定位结果,将图像中人脸变换到同一位置和同样大小。灰度归一化是指对图像进行光照补偿等处理,光照补偿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光照变化的影响。

1.2.1几何归一化

人脸部位在图像中的位置、大小、偏移情况不同,会影响人脸特征的提取以及后续的聚类工作,因而要对人脸进行校正,以使不同的人脸图像最后都统一到同样的大小,并使人脸的关键部位在图像中的位置也尽量保持一致。几何校正主要包括:大小校正、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在进行人脸校正前,需要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尤其是人眼的定位。

根据垂直灰度投影与水平灰度投影,大体可以确定特征点的位置。确定特征点以后就可以进行几何校正。假定人脸图像左、右两眼中心的位置分别为El和Er。进行图像旋转,以使El和Er的连线ElEr保持水平,保证人脸在图像平面内的旋转不变性。使ElEr的中点固定在图像定位置,保证人脸在图像平面内的平移不变性。对图像进行缩放变换,使d=ElEr为定长,并使图像大小统一,既保证了人脸大小的一致性,又保证人脸在图像平面内的尺度不变性。经过校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人脸表示的几何不变性,而且基本上还消除了头发和背景的干扰。

1.2.2灰度归一化

由于不同光照条件下获取的人脸图像灰度变化较大,因此要通过预处理进行图像灰度归一化处理,去除一定条件下的光照影响。灰度归一化的方法很多,本文使用的是直方图均衡化。

1.3人脸特征提取

在人脸检测与标准化后,得到的人脸图像大小为86×86,将标准化后的图像的灰度特征表示为维度86×86的高维向量。利用主元分析(PCA)找到在最小均方差意义下最能代表原始数据的基向量,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为使图像数据更具可分性,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将图像数据投影到新的子空间中[9-10],在此子空间中有最大类间距离和最小类内距离,即在该子空间中有最好的可分性。

2基于改进AP算法的聚类

2.1AP算法

AP算法[11-12],又称为近邻传播聚类(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其目的是找到样本集中最优的类代表点集合,使所有样本点与其所属类别的类代表点的相似度最大。AP算法将所有样本点都当作候选的类代表点,使得聚类结果不受初始聚类中心选择的影响。

AP算法在样本点相似度矩阵的基础上进行聚类。本文选用欧式距离作为样本点相似度的度量,任意两点的相似度为两点距离平方的相反数。对点xi和点xk,其相似度为:

s(i,k)=-||xi-xk||2 (1)

式中,s(i,k)表示数据点xk与xi的相似程度。

AP算法为每个数据点k设置偏置参数s(k,k),s(k,k)越大数据点k被选作类代表点的可能性就越大。算法中,假设所有数据点成为类代表点的可能性相同,因此将所有s(k,k)均设置为相同值p。同时p的大小还会影响到最终聚类个数的多少。实验表明,p值越大,聚类个数就越多,通过改变p值可以调整最终的聚类数目。

AP算法引入了两个参数,R=[r(i,k)]n×n和A=[a(i,k)]n×n。算法的迭代过程就是这两个信息量交替更新的过程,两个信息量代表了不同的竞争目的。r(i,k)从点xi指向点xk,表示xk适合作为xi的类代表点的程度。a(i,k)从点xk指向点xi,表示xi选择xk作为类代表点的合适程度。对于数据点xi,计算所有数据点的r(i,k)与a(i,k)之和,xi的类代表点为xk:arg max(a(i,k)+r(i,k))。

AP算法的核心步骤为两个信息量的交替更新过程,更新公式如下:

通过反复迭代,各样本点进行竞争,最终得到类代表点,即聚类中心。最后可以判断聚类中心的个数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调整p的大小,重新聚类,直至聚类个数满足要求为止。

2.2改进的AP聚类算法

相似度矩阵S是AP算法中很重要的参数。如果相似度矩阵能够准确地描述样本点之间的相似关系,那么AP算法的聚类结果会很精确。相似度矩阵的准确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基于相似度矩阵的聚类算法的结果。由于相似度矩阵描述的是任意两个人脸图像之间的相似程度,所以可以利用先验知识调整相似度矩阵。

本文充分利用图像与文本互补这一特性,对AP聚类算法进行改进。设有两条新闻Nm,Nn,分别包含新闻图像pm,pn。对pm,pn进行人脸检测,得到人脸集合FSm,FSn。从与pm,pn相关的文字说明中提取人名,分别得到人名集合NSm,NSn,集合大小分别为x,y。

首先将两点距离平方的相反数作为相似度,计算得到相似度矩阵S。然后利用名字集合之间的关联信息更新相似度矩阵S,算法如下:

设有两幅人脸图像fi,fj分别来自人脸集合FSm,FSn。

(1)若m与n相等,s(i,j) =-∞。认为fi、fj出现在同一幅图像中,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2)若m与n不等,则查看NSm,NSn。

①当x==1&&y==1时,若两标签集合中无公共标签,则s(i,j)=-∞,否则s(i,j)=0。

②当(x==1&&y>1)||(x>1&&y==1)时,若两标签集合中有公共标签,则令s(i,j)=(1-1/max(x,y)) s(i,j),否则s(i,j)=-∞。

③当x>1&&y>1时,若两标签集合中有公共标签且公共标签数为k,则s(i,j)=(1-k/ (m×n))s(i,j),否则s(i,j)=-∞。

按照上述算法得到新的相似度矩阵后,在新相似度矩阵的基础上进行AP聚类。得到若干人脸集合。

2.3修剪聚类

经过改进的AP聚类算法聚类后,会得到若干个聚类。聚类的纯度会影响到后续对聚类中人脸图像进行标注的准确率。为了提高聚类的纯度,需要将各聚类中被错误聚类的图像去除。为此引入k近邻模型,计算聚类中每幅人脸图像属于当前所在聚类的可信程度。对任意样本点x,定义其属于当前聚类的可信度为

likelihood(x) = ki/k (3)

式中,k为所考虑的样本点x的近邻个数,ki为k近邻中与样本点x属于同一聚类的样本数。

对于可信程度小于特定阈值的样本,将其从当前聚类中移除。

3人脸图像标注

3.1标注图像

经聚类与修剪聚类后,人脸图像集合被划分为若干个聚类。此时认为每个聚类中的人脸图像来源于同一个人。需要从与聚类中的人脸图像相关的名字集合中找到正确的人名对人脸图像标注。

标注方法如下:对任意聚类ck,假设包含n个人脸图像,第i个人脸图像fi来源于新闻Nki。与Nki对应的人名集合为NSki,包含人名数为numki。对?坌name∈NSk1∪NSk2∪…∪NSkn,赋予权值

3.2合并聚类

对各聚类标注后,可能存在标注有不同人名的聚类实际上对应同一个人,即存在一人多名问题。例如:President Bush与President George、Defense Donald Rumsfeld 与Do-nald Rumsfeld、Colin Powell与Secretary of State等。通过对各个聚类标注的人名很难识别出同一个人的多个名字,尤其是当对两个聚类标注的人名中没有共现词时,例如Colin Powell与Secretary of State。任意两聚类ci、cj,聚类中心分别为xi、xi,定义两聚类的相似度为:

simi(ci,cj)=-||xi-xj||2(5)

对于相似度大于一定阈值的两个聚类,将其合并。此时对两聚类的标注的人名被认为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名字。

4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处理的数据是Tamara L. Berg个人主页上提供的数据集。该数据集来源于雅虎新闻网上将近两年的新闻数据,包含28 204条新闻。通过人脸检测,每条新闻的图像部分可以检测出若干个人脸,提取出人脸图像并归一化到相同大小86×86。通过命名实体识别从每条新闻的文字说明部分可以提取出若干人名。最终得到28 204个人脸图像集合与对应的28 204个人名集合。分别包含30 281幅人脸图像与14 108个不同的人名。经过人脸标准化与特征提取后进行聚类与人脸标注。

经过改进的AP算法聚类后,按照2.3节中所述的k近邻模型对聚类进行修剪。修剪聚类会减少聚类成员的个数,但是会提高聚类的纯度,进而提高后续人脸标注的正确率。表1为用改进的AP聚类算法对30 281幅人脸图像进行标注,用k近邻模型修剪聚类,设置一系列不同的可信度阈值时的实验结果。人脸图像数为进行聚类剪枝后剩余的人脸图像个数,聚类个数与人脸图像对应的人数大致相等。表2给出了Tamara L. Berg等人通过基于k-means聚类的方法对人脸图像标注的结果。

从表1与表2不难看出,改进的AP聚类算法与k-means聚类算法对相同的数据集进行标注,在聚类剪枝后得到的人脸图像数大致相等,聚类个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前者的错误率要低于后者。这主要是因为改进的AP聚类算法利用了与图像相关的文本信息。与图像相关的文本信息在计算图像相似度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验证文本信息在聚类与标注过程中的重要性,表3给出了AP聚类算法对含有500幅人脸图像的小数据集进行标注的结果。可以看出改进的AP聚类算法实验结果明显优于AP聚类算法的实验结果。对比实验结果可以验证这样一个事实:来源于网络新闻的人脸图像姿势、表情与光照情况变化较大,此时单从人脸特征判断两图像的相似度,结果不可靠。借助于与人脸图像相关的人名信息,可以使人脸图像的相似度判断结果更加可靠。

对各聚类标注后,可能存在标注有不同人名的聚类实际上对应同一个人。可以通过计算聚类相似度将对应着同一个人的不同聚类合并,进而识别出同一个人的不同人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聚类成员个数大于10的310个聚类进行合并,被正确合并的聚类可达84%。并且对于出现频率较高的人,聚类合并都是正确的。合并结果如表4所示。

5结束语

本文针对网络新闻图文并茂的特性,对AP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基于这一改进的AP聚类算法,将来源于网络的新

闻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到一个带有准确人名标注的人脸图像数据库,同时支持基于内容的人物检索与基于文本的人物检索。

参考文献:

[1] SHRIVASTAVA R,UPADHYAY K,BHATI R,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K-Mean and C-Mean Clustering for CBIR[C]// Proceed- ings of the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 tional Intelligence,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CIMSiM,2010:117- 118.

[2] ALEMU Y,JONG B K,IKRAM M. Image Retrieval in Multime- dia Databases: A Survey[C]//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Fifth In- 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 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 IIH-MSP,2009:681-689.

[3] MA H,Zhu J K,L Y,et al. Bridging the Semantic Gap Between Image Contents and Tags[J].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2010,12(5):462-473.

[4] TURK M,PENTLAND A. Face recognition using eigenfaces[C]//Proceedings of the 1991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1991:586-591.

[5] BERG T L,BERG A C,EDWARDS J,et al. Names and Facesin the New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EEE Computer Soci- 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 VPR, 2004:848-854.

[6] VIOLA P,JONES M. Rapid object detection using a boosted c- ascade of simple features[C]//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EEE C- 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 ecognition. CVPR,2001:511-518.

[7] YANG M H,KRIEGMAN D,AHUJA N. Detecting faces in im- ages: A Survey[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Machine Intelligence,2002,24(1):34-58.

[8] LIENHART R,MAYDT J. An extended set of Haar-like featu- res for rapid object detec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Inter-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ICIP,2002:900-903.

[9] ZHAO W,CHELLAPPA R,KRISHNASWAMY A. Discriminantanalysi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for face recognition[C]// Proce- edings of the thi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AFGR,1998:336-341.

[10] BELHUMEUR P,HESPANHA J,KRIEGMAN D. Eigenfaces vs.Fisherfaces:Recognition using class specific linear projection[J].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9-97,19(7):711-720.

雷人标语范文3

关键词:认知目标分类;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42-04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着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发展。《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明确提出:“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改革。” [1]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成为许多教育信息化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焦点。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的新课程形式,一经运用便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国内教育专家们也对微课展开了众多研究。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2]

纵观微课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虽然微课在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科领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应用,但归纳起来它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知识点明确,主题突出;(2)经过教学系统设计的课程;(3)表现形式多样,易于开展学习;(4)短小精悍,易于与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相结合发挥作用;(5)个性化学习。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进行“颠倒”或“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翻转课堂是对教学结构的翻转。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学习,实现认知领域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教室,师生将主要时间和精力开展协作式探究活动,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综述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他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类。随着教育及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不同教育领域人员使用需求的变化,布鲁姆的学生Lorin Anderson等人对其进行修改,并于2001年正式出版名为《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之修订》。修订版将教育目标重新分为 “知识”维度和 “认知过程”两个维度。

知识维度将知识分为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和元认知知识四大类。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都是指有关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指如何去做的知识,元认知知识指对个体认知方面的知识。知识维度主要协助教师来区分教什么。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如图1所示),主要协助教师明确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阶段历程。以知识和认知过程为主线形成一个二维分类表。根据此分类表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测评,并将其填入对应的交叉格中。这个教学目标分类工具使教师能对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准确,能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视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3]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教学目标与教学交互设计是最重要的要素。[4]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

二、 认知目标视野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而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的集合,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5]只有将微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切实为教育服务。

笔者以认知目标的六个层次作为开展翻转课堂各阶段的依据,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并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教学模式。

在该教学模式中,翻转课堂由课前的微课教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开展和课后的拓展与提高三部分组成。课前,教师选定教学内容,并利用已有的媒体、学习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过程设计,创建微视频及配套练习,为学生提供学生间、师生间的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交流与讨论。

课堂上,教师根据课前学习反馈,辅以新知识作为补充,进行少量测试,以达到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为开展探究活动做好铺垫。协作式探究活动是基于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真实问题的思考,运用自身已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作品展示,对本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价。课后,教师可在网络社交平台新的、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去独立思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该模式有两个特色:其一,教学活动与认知目标各层次相对应,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开展与评价反馈环节围绕认知目标进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二,教学活动各环节紧紧相扣,因此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方面。以该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应考虑课程特点、学生特征,甄选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

1.微课的准备

紧扣学生最近发展区、关注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微课的应用,才是微课和翻转课堂真正重要的东西。[6] 微课的设计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学生提供既带有难度,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的知识作为微课的主题内容,并辅以学习资料与练习,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

2.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1)新知识的供给与快速测评

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活动,往往隐含的知识较为复杂,需要多个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解决问题。因此,需要为学生补充新的知识,并进行快速、简单的测试,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2)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探究活动要摒弃过于繁琐的知识链条,使学生紧紧围绕本课知识点开展协作式探究,探究活动的难易适中,也需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展有挑战、能完成的项目活动。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可按照不同特点进行异质分组。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更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指导,因此教师的帮促作用不可小觑,它直接关系着翻转课堂的成败。

(3)作品展示及评价反馈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活动,小组需将作品提交和展示,并进行小组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教师需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其完成有意义的知识构建,并为课后的拓展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该环节可在课堂进行,也可待小组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与归纳后,通过网络平台。

3.拓展与提高

课后,教师可将探究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与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发式教学下的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可以学到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治学严谨、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7]

三、基于认知目标分类的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运用该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以教材第七章《制作幻灯片》为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均在17-19岁间,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已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Word 2010及Excel 2010的基本使用与操作,平时接触PowerPoint 2010的机会较多,对其较为熟悉。

(3)教学环境分析

学校提供自由上网机会,同时学生的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与交流,使得网络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的平台。

2.单元教学目标

熟悉、了解Powerpoint 2010的运行环境。

掌握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和幻灯片基本操作(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掌握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掌握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理解并掌握演示文稿放映设计(动画设计、放映方式、切换效果)。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针对教学场所、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方式的不同,设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微课教学旨在使学生达到相应的识记、理解的认知层次,课堂教学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综合性应用的探究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微课教学目标的深化。

3.微课教学环节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1:熟悉、了解PowerPoint 2010的运行环境;

目标2:理解幻灯片的版式、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等的基本操作;

目标3:理解幻灯片基本制作(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插入及其格式化);

目标4:理解演示文稿的动画设计;

目标5:演示文稿的放映。

(2)教学活动的组织

课前的微课教学旨在使学生熟悉了解PowerPoint的运行环境及制作演示文稿基本的步骤和方法,教师以目标2和目标4对应的知识为微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录制了12分钟的微视频,并将其至网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述知识,微视频以“制作圣诞节电子贺卡”为主题,将相应的知识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完成作业,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学生间或师生间可以在线进行同步或异步的知识交流与答疑。

在线练习与测评:笔者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均能够饶有兴趣地学习微视频,基本能够完成练习。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的问题是:如何给幻灯片中的一个对象添加多个动画效果。表1显示了上述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在分类表中的单元格位置。

4.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目标1:理解幻灯片母版的概念;

目标2:综合运用文本、图片、艺术字、形状、表格等制作幻灯片;

目标3:熟练掌握演示文稿主题选用与幻灯片背景设置;

目标4:正确区分并使用演示文稿的动画设计和切换效果;

目标5:掌握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

目标6:理解并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2)教学活动

活动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习题完成情况及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一个对象上添加多个动画效果。

活动2:新知识的补充。

活动3:有针对性地进行快速测试。

活动4:探究活动的开展。

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已学知识制作不少于10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3人一组,自由组合,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的任务。

活动开展可参考教师提供的步骤开展:小组讨论,确定演示文稿的风格、需呈现的内容、使用何种媒体表现内容;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开展探究活动;对作品的修改;作品展示。

活动5:作品展示及评价。每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并描述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步骤、遇到了哪些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学习收获、作品优缺点等。表2描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在分类表中的单元格位置。

5.课后的拓展与提高

学生在完成课堂探究活动后,个别学生向笔者表达了其更深层次的思考:使用“推进”切换效果的过程中,下一张幻灯片与上一张幻灯片相连接,自底部向上推进,但是两张幻灯片的版式却不能很好地拼接和过渡。

在笔者的引导下,带领学有兴趣的学生开展“幻灯片模板设计与制作”的活动。学生运用专业课程当中有关色彩知识,重新设计幻灯片母版,并运用幻灯片的“推进”切换效果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并制作出有创意的幻灯片模板。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创造性地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结束语

本文以认知目标理论为指导,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初步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信息素养也应随之提高。掌握系统的教学设计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丰富资源与技术,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张燕,黄荣怀.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7):16-20.

[4]王志军,陈丽.如何有效设计高质量的MOOCs――基于认知目标分类和交互分析框架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60-67.

[5]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1.

雷人标语范文4

关键词:增殖放流;鱼类;标记技术;大规模标记

中图分类号:S931.5;S9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7-1206-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7.002

Advances in Fish Label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rtificial Proliferation and Release

ZHOU Hui-xia1,GAN Wei-xiong2

(1.Animal Husbandry Food Stuff Bureau of Sheho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Shehong 629200, Sichuan,China;

2.Yalong River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mpany, Ltd., Chengdu 610051, China)

Abstract: Marking-replenishment floating fry is a common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proliferation and release. The key to successful marker release is the choice of marker technology. Small-scale markings are focused on marker mortality, marker retention times, and so on. In addition, in the large-scale marking need to consider the marked labor intensity, cost and other facto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sted, passive integrated radar, otolith and molecular standard,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scale marking technology in artificial proliferation and release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discharge marking technology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conditions.

Key words: proliferation and release; fish; marking technology; mass-marking

~类人工增殖放流是主动增殖水域鱼类资源的活动,是国内外通用的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护水域生态和促进渔业增效的有效手段[1]。近年来,中国各地政府在不同水域都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国内大中型水电站也将人工增殖放流作为保护工程河段鱼类的一种重要措施。对放流鱼类进行标记,可跟踪其在野外环境的扩散和存活情况,以及与野外种群的遗传关系和生态关系,可科学评估增殖放流效果,对渔业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本文介绍了当前几种常用的鱼类标记技术,比较各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并对适合人工增殖放流的大规模标记技术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不同背景下的放流标记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1 常用鱼类标记技术

1.1 挂牌标记

挂牌标志是将写有标志鱼信息的挂牌用专门材料(不锈钢丝、聚酯纤维等)固定在鱼体上,依据固着方式不同,可分为3类:穿体标、箭形标和内锚标,前2类标常常固着在鱼体背部肌肉,后者则固着在鱼体腹部[2]。挂牌标志操作方法较简单,成本低,且肉眼可识别,因此被广泛应用,但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的鱼,如体长在15 cm以上的[3],因为小型鱼类可能难以忍受固着时的操纵压力,难以承受额外的代谢负担[4]。但国内学者成功应用标志牌标记全长7 cm以上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5]和褐牙鲆[6],对全长10 cm以上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也可用T型标志牌标记[7]。在利用标志牌对放流鱼进行标记时,不可避免地在鱼体标志部位形成伤口,若标记后不经处理直接放入野外环境中,标志鱼的标志部位容易恶化,形成坏死,直接导致实验鱼的死亡或生长抑制[8]。黄国光等[9]研究发现标志部位对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幼鱼的存活有显著影响,以背鳍棘基部肌肉标志的存活率最高,而背鳍条基部肌肉标志的存活率最低。

1.2 被动整合式雷达标

被动整合式雷达标(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PIT)在鱼类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该标志系统包括标、励磁系统和信号接收与处理单元[10]。每个PIT标都对应一个惟一的由字母数字组成的编码,通过专门注射器将其注入鱼体肌肉或腹腔而实现标记,可直接用便携式检测器扫描确认,应用范畴极为广泛[11]。探讨PIT标记鱼类的存活生长情况和标志保留率是评价该标记方法是否适用于被标记对象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PIT标记死亡主要发生在标记后10 d内[12,13],一般标记死亡的鱼类都规格偏小的,如体重小于3 g的金头鲷(Sparus aurata)[14]和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12]标记后都有极高的死亡率。标记后一段时间内的生长抑制现象在几种鲑科鱼类上明显存在[15],但随后的补偿生长能弥补前期不足[10]。PIT标志保持率与标记鱼类大小密切相关,Acolas等[15]对叉长57~63 mm的褐鳟(Salmo trutta)PIT腹腔标记,脱标率超过20%,而Prentice等[10]和Matthew[13]发现叉长56~190 mm的大鳞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PIT标志保持率可达99%~100%。

1.3 耳石标记

1.3.1 耳石化学标记 耳石化学标记主要是使用与钙具有亲和性的荧光化合物作用于标记对象,使其沉积在耳石上以形成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识别的荧光标志[16]。自Douglas等[17]发现盐酸四环素(TC)可沉积在鱼类骨骼和鳞片上,便开始了鱼类耳石化学标记的系统研究,化学标记可在鱼类任何生活史包括受精卵阶段开展,且耳石标志永久保存[18],常用于大规模标记[19]。至今已筛选出可用于标记的常用物质有土霉素(OTC)、盐酸四环素、茜素络合物(ALC)、茜素红S(ARS)、钙黄绿素等[19],四环素类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标记物质,但标记效果却稍逊于ALC和ARS[20,21],钙黄绿素能较好地标记很多鱼类,但其使用的安全浓度较小,作用时间不易掌握[22]。

标记途径有注射、浸泡或投喂含有标记物的饲料,研究表明茜素投喂或注射的标记效果都不理想[23],而浸泡标记效果明显[24],而钙黄绿素通过注射的标记效果优于浸泡[25]。选用何种标记物及标记手段一般主要根据标记鱼的大小、生活史阶段、标记数量及资金预算等综合考虑[26]。

1.3.2 耳石热标记 鱼类耳石能准确记录生活史中的经历事件,如温度波动、摄食及饥饿、光周期等,通过阅读耳石轮纹生成的周期性、宽度及光密度等信息即可推断历史背景[27]。耳石热标记是通过人为短期地对水温进行调控以改变耳石上的一个或多个生长轮纹的特征,形成终身可识别的标记[28]。Brothers[29]首先发现红点鲑耳石生长纹特征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形成的特殊轮纹可被永久识别,Bergstedt等[30]对此进行了印证。随后,耳石热标记在大西洋鲑(Salmo salar)[31]、太平洋q(Oncorhynchus)[32]、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33]等鱼类上成功应用。仅仅通过人工调控温度波动就能对胚胎、仔鱼耳石进行有效地大规模标记,方法简单,且费用低廉。该标记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使用[27]。

1.4 微卫星DNA标记

微卫星DNA又称简单重复序列,是由1~6个碱基组成的短串联重复序列,其座位高度丰富,变异率高并且散布于整个真核生物基因组[34]。微卫星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DNA标记技术,利用它制备的DNA指纹图谱也具有极高的个体特异性,这些特点使得它尤其适合于亲子鉴定和血缘关系分析方面的应用[35]。筛选出多态性高的微卫星位点,并根据它们的序列设计出合适的PCR引物,就可对物种身份进行精准的无损鉴定分析。国内学者已对鳙(Aristichthys nobilis)[36]、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37]、鲈鲤(Percocypris pingi)[38]、胭脂鱼[39]等鱼类的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筛选,为应用微卫星标记评估增殖放流效果奠定了基础[40]。目前的微卫星亲子鉴定方法主要来源于对人类的研究,分析软件对常规二倍体的物种支持率很高,而对鲈鲤等这样的四倍体或其他多倍体物种的支持率较低。需要探索新的方法,而且需要降低成本。

2 常用鱼类标记技术的比较

标记效果是衡量一种标记技术的重要指标,通常选取标记对象的存活率、生长情况及标志保持率等参数。不同鱼类规格大小对标记效果影响甚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标记规格是某种标记技术成功应用的前提。相比耳石标记和微卫星标记,挂牌和PIT标记主要针对大规格鱼种,若对规格偏小的鱼类,其存活率、标志保持率都将降低,且生长受抑制[15],因需要对标记对象逐尾进行标记,劳动强度大,不宜大规模标记;但二者标记检测相对简单,都可做到无损、快速检测。耳石标记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大规模批量处理标记样本,劳动强度低且标记效果好[19],但标记检测需要取出耳石,利用荧光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逐一识别,工作量大。而对于微卫星标记,无需进行任何形式的物理标志,对鱼体没有伤害,并且终生存在而不影响鱼类生活史[40],但亲本和子代遗传信息提取耗时费钱,专业门槛高。表1对常用标记技术做了一简单比较,为标记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3 大规模标记技术研究及应用

本文主要以耳石标记为例,综述当前大规模标记研究现况。

3.1 标记方法的建立

药品浓度与浸泡时间是耳石化学标记方法建立的关键参数,与标记效果成正比[24],通常是以最低死亡率和最好标记效果为依据[22]。研究表明不同鱼类对药品的敏感性不一致,药品使用浓度差异较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仔鱼ALC的使用浓度超过20 mg/L就会有较高的死亡率[24],而日本牙鲆ALC使用浓度可达到300 mg/L[41]。已有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鱼ALC使用浓度范围为25~800 mg/L[20,42],一般具体到某种鱼类都需做预实验。

热标记可以通过降温或升温而实现耳石标记。一般水温突然降低2 ℃,持续4~24 h就能在耳石上产生明显的暗纹[32,43],暗纹密度与降温幅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高度相关,温差变化越大,或低温持续时间越长,耳石上暗纹的光密度就越大[44]。通过加热使水温高于环境水温,期间形成一宽带低光密度的耳石轮纹,与低环境水温下产生的窄带高光密度的轮纹差异明显[45]。升温2.5 ℃即可产生较好的标记效果[27],Bergstedt等[46]报道12 h热周期下可形成标记,但Volk等[27]认为小于24 h热周期的标记效果都不好,延长热周期至48 h能产生非常清楚的亮带。

3.2 在人工增殖放流中的应用

耳石标记能一次性大规模标记仔稚鱼及受精卵,在人工增殖放流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不管是耳石化学标记或是热标记,在放流标记前,都需要在实验室建立标记方法,明确关键标记参数。Baer等[47]用150 mg/L的ARS成功标记放流褐鳟1万尾,Caraguel等[48]也用150 mg/L的ARS标记放流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36万尾,7个月后成功回捕检验了放流效果。相比耳石化学标记,热标记在国外增殖放流中应用较多,Munk等[49]报道在1988~1998年期间,北太平洋沿岸国家热标记放流大量鲑鳟鱼苗,俄罗斯热标记放流约880万尾,加拿大标记约1.2亿尾,而美国标记超过60亿尾。杨君兴等[1]报道在2007~2009年间,中国在近海海域和内陆重要江河湖泊放流各类重要水生生苗种636.6亿尾(粒),2010年共放流苗种289.4亿尾,但标志放流个体比例少。

近些年,国内科研院所在实验室内也探索建立了大规模标记技术,但推广应用至大型增殖放流实践中的力度不够,2012年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四川大学在锦屏・官地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开展标记放流技术研究及应用,2013~2014年间应用热标记技术成功标记出膜15 d后的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仔鱼约21万尾,占当年放流鱼苗总量的1/4;2015年使用20~40 mg/L的茜素红S溶液先后分7批,成功浸泡标记短须裂腹鱼苗约60万尾,占放流鱼苗总量的50%。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鱼类标记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十种,有简单的物理标记,也有复杂的分子标记。一种理想的标记技术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标记后鱼苗死亡率低;②标记保留时间长;③标记易识别;④能大规模标记且劳动强度低;⑤标记费用低。但目前所有的标记技术在使用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挂牌、切鳍等传统标记技术最大的缺陷就是对鱼造成机械性损伤,劳动强度大,不宜大规模标记;而耳石标记或分子标记等大规模标记手段的标志又不易直接识别;分子标记价格较为昂贵,通常需要专业的科研人员才能实施,不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寻找一种能够从外观上快速识别标记个体,又能够包含丰富信息的标记技术,同时花费低廉,是鱼类标记技术研究的目标,但事实上却困难重重。因而,利用现有标记手段,针对不同的放流种类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标记技术才是切实可行的。

对于繁殖亲本或中华鲟等国家级珍稀鱼类时,可以使用PIT标签,便于追踪和R别,能对个体进行精细化管理。而标记数十万的放流个体,则应重点考虑适合大规模标记的方法。短期研究较大规格放流鱼苗的生长情况,则可以在鱼体皮下注射荧光染料,直接肉眼辨识即可。

参考文献:

[1] 杨君兴,潘晓赋,陈小勇,等.中国淡水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现状[J].动物学研究,2013,34(4):267-280.

[2] 张堂林,李钟杰,舒少武.鱼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03,10(3):246-253.

[3] JOHN R W,DENNIS J D,MARK T M. Notes:A morphological explanation for size-dependent anchor tag loss from striped bass[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1990, 119(119):920-923.

[4] NIELSEN L A.Methods of Marking Fish and Shellfish[M].New York: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1992.

[5] 刘芝亮,徐永江,柳学周.T型标志牌标记牙鲆苗种[J].渔业科学进展,2013,34(6):80-86.

[6] 刘 奇.褐牙鲆标志技术与增殖放流试验研究[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7] 柳学周,徐永江,陈学周,等.半滑舌鳎苗种体外挂牌标志技术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13,31(2):273-280.

[8] OTTER? H,KRISTIANSEN T S,SV? SAND T. Evaluation of anchor tags used in sea-ranching experiments with atlantic cod (Gadus morhua L.)[J].Fisheries Research,1998,35(3):237-246.

[9] 黄国光,梁伟峰,王云新.穿体标志对黄鳍鲷幼鱼的生存、存活及脱标的影响[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9(1):31-35.

[10] PRENTICE E F,FLAGG T A,MCCUTCHEON C S. Feasibility of using implantable 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PIT) tags in salmonids[A].Fish-Marking Techniques[C].Bethesda,Maryland: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1990,7:317-322.

[11] CUCHEROUSSET J,PAILLISSON J M,ROUSSEL J M. Using PIT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fate of hatchery-reared YOY northern pike released into shallow vegetated areas[J].Fisheries Research,2007,85(1/2):159-164.

[12] BARAS E,WESTERLOPPE L,M?LARD C,et al. Evaluation of implantation procedures for PIT tagging juvenile Nile tilapia[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Aquaculture,1999,61(3):246-251.

[13] MATTHEW R D. Mortality and long-term retention of 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 tags by spring chinook salmon[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Fisheries Management,2003,23(3):1015-1019.

[14] NAVARRO A A,AFONSO J M,OLIVA V,et al. Evaluation of PIT system as method to tag fingerling of gilthead seabream (Sparus auratus L.):Effects on growth,mortality and tag loss[J].Aquaculture,2007,257(1/4):309-315.

[15] ACOLAS M L,ROUSSEL J M,LEBEL J M,et al. Laboratory experiment on survival,growth and tag retention following PIT injection into the body cavity of juvenile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J].Fisheries Research,2007,86(2):280-284.

[16] MONTGOMERY S S,BRETT P A. Tagging eastern rock lobsters Jasus verreauxi:Effectiveness of several types of tag[J].Fisheries Research,1996,27(4):141-152.

[17] DOUGLAS D W,GEORGE J R. The deposition of tetracycline drugs in bones and scales of fish and its possible use for marking[J].The Progressive Fish-Culturist,1962,24(4):150-155.

[18] BROTHERS E B. Otolith marking[J].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1990,7:183-202.

[19] TAYLOR M D,FIELDER D S,SUTHERS I M.Batch marking of otoliths and fin spines to assess the stock enhancement of Argyrosomus japonicus[J].Journal of Fish Biology,2005,66(4):1149-1162.

[20] TSUKAMOTO K.Otolith tagging of ayu embryo with fluorescent substances[J].Nihon-Suisan-Gakkai-Shi,1988,54(8):1289-1295.

[21] SZEDLMAYER S T,HOWE J C. An evaluation of six marking methods for age-0 red drum,Sciaenops ocellatus[J].Fishery Bulletin,1995,93(1):191-195.

[22] RONALD C B,ROY C H,CHRISTOPHER C K.Mass-marking otoliths of larval and juvenile walleyes by immersion in oxytetracycline,calcein,or calcein blue[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Fisheries Management,1994,14:143-150.

[23] THOMAS L M,HOLT S A,ARNOLD C R. Chemical marking techniques in larval and juvenile red drum(Sciaenops ocellatus) otoliths using different fiuorescent markers[A].Recent Developments in Fish Otolith Research[C].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5.703-717.

[24] BRYAN V D W,ROBERT A F.Otolith marking of rainbow trout fry by immersion in low concentrations of alizarin Complexone[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Fisheries Management,2003,23(1):141-148.

[25] JR J P M.NOTES:Comparison of calcein and tetracycline as chemical markers in summer flounder[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1993,122(2):298-301.

[26] ERIC G U,MICHAEL L B,KEVIN L. Oxytetracycline marking efficacy for yellow perch fingerlings and temporal assays of tissue residues[J].The Progressive Fish-Culturist,1997,59(4):280-284.

[27] VOLK E C,SCHRODER S L,GRIMM J J. Otolith thermal marking[J].Fisheries Research,1999,43(1-3):205-219.

[28] VOLK E C,HAGEN P. An overview of otolith thermal marking[C].North Pacific Anadromous Fish Commission Technical Report 3:workshop on salmonid otolith marking,Seattle. 2001.1-2.

[29] BROTHERS E B. Otolith marking techniques for the early life history stages of lake trout. great lakes fishery commission,research completion report[J].Ann Arbor,Michigan,1985.

[30] BERGSTEDT R A,ESHENRODER R L,BOWEN C,et al. Mass-marking of otoliths of lake trout sac fry by temperature manipulation[A].Fish-Marking Techniques[C].Bethesda,Maryland: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1990,7:216-223.

[31] MOSEGAARD H,STEFFNER N G,RAGNARSSON B.Manipulation of otolith microstructures as a means of mass-marking salmonid yolk sac fry[A].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ongress of European Ichthyologists[C].Stockholm,Sweden,1987:213-220.

[32] VOLK E C,SCHRODER S L,FRESH K L. Inducement of unique otolith banding patterns as a practical means to mass-mark juvenile Pacific salmon[A].Fish-Marking Techniques[C].Bethesda,Maryland: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1990,7:203-215.

[33] SONG Z,HE C,FU Z,et al. Otolith thermal marking in larval Chinese sucker,Myxocyprinus asiaticus[J].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2008,82(1):1-7.

[34] TAUTZ D,RENZ M. Simple sequences are ubiquitous repetitive components of eukaryotic genomes[J].Nucleic acids research,1984,12(10):4127-4138.

[35] 朱 斌,常Σ.微卫星DNA及其在鱼类中的应用[J].水生生物学报,1999,23(6):721-728.

[36] 鲁翠云,孙效文,梁利群.鳙鱼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2):192-196.

[37] LIU D,WU J,DENG L,et al.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Leptobotia elongata(Cypriniformes:Cobitidae) using 454 sequencing and cross-species Amplification[J].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2014,46(4):1147-1151.

[38] DENG Y,YANG K,GAN W,et al. Development of 12 tetranucleotid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the tetraploidy fish Percocypris pingi,(Tchang)[J].Conservation Genetics Resources,2014,7(1):99-101.

[39] 杨 忠,史 方,阙延福,等.胭脂鱼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及其应用前景展望[J].水生态学杂志,2009,2(2):107-111.

[40] 成为为,汪登强,危起伟,等.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上游胭脂鱼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J].中国水产科学,2014,21(3):574-580.

[41] LIU Q,ZHANG X M,ZHANG P D,et al. The use of alizarin red S and alizarin complexone for immersion marking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T.).[J].Fisheries Research,2009,98(1-3):67-74.

[42] SECOR D H. Larval mark-release experiments: potential for research on dynamics and recruitment in fish stocks[A].Recent Developments in Fish Otolith Research[C]. 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5:423-444.

[43] VOLK E C,SCHRODER S L,GRIMM J J,et al. Use of a bar code symbology to produce multiple thermally induced otolith marks[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1994, 123(5):811-816.

[44] NEGUS M T. Thermal marking of otoliths in lake trout sac fry[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Fisheries Management,1999, 19(1):127-140.

[45] HAGEN P,MUNK K,VAN ALEN B,et al. Thermal mark technology for inseason fisheries management:a case study[J]. Alaska Fishery Research Bulletin,1995,2(2):143-155.

[46] BERGSTEDT R A,ESHENRODER R L,BOWEN C,et al. Mass-marking of otoliths of lake trout sac fry by temperature manipulation[A].Fish-Marking Techniques[C].Bethesda,Maryland: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1990,7:216-223.

[47] BAER J,R?SCH R. Mass-marking of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 L.) larvae by alizarin: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stocking[J].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2008,24(1):44-49.

雷人标语范文5

【关键词】 椎间盘 髓核细胞 细胞凋亡 蛋白质Bcl2 蛋白质Bax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poptosis of intervertebral disc cells and gene regulation in different ages of human body.MethodsThe intervertebral disc cells in different ages of human body were examin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TdTmediated dUTP nicklabeling (TUNEL) and Bcl2, Bax protein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ResultsFrom the later stage of embryo, the number of nucleus pulposus cells reduced gradually with the age, and the cells became few in the oldage stage (H=95.123,P

[KEY WORDS] intervertebral disc; nucleus pulposus cells; apoptosis; protein Bcl2; protein Bax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对细胞凋亡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细胞凋亡可能参与椎间盘组织退变的病理生理改变,并指出细胞凋亡是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细胞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并有试图通过影响椎间盘细胞凋亡来逆转椎间盘组织退变的报道[2]。但对人随着年龄变化的椎间盘细胞功能以及在不同年龄段椎间盘细胞凋亡的情况,尚缺乏全面可靠的研究。Bcl2是目前最受重视抑凋亡基因的代表,促凋亡基因的代表为Bax,组织中Bcl2和Bax的比例可决定细胞凋亡的敏感性[3]。因此,研究不同年龄段椎间盘细胞凋亡与Bcl2、Bax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对揭示椎间盘组织退变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人类不同年龄段正常腰椎间盘组织髓核细胞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TUNEL检测及Bcl2、Bax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研究人类不同年龄段椎间盘细胞凋亡的规律,探讨椎间盘细胞凋亡与Bcl2、Bax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椎间盘组织退变的机制以及可能的生物学防治方法提供实验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分组

取0~58岁新鲜健康椎间盘L4或L5(尸体,死亡后1~4 h)20例,分为0~10 岁、20~30岁、31~40岁、41~50岁和50岁以上5个实验组,每组4例,无性别限制。

1.2 取材及处理

取出的椎间盘组织冲洗后立即放入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3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时,每4张连续切片为一组,切片厚度7 μm,分别行HE、TUNEL和Bcl2、Bax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3 观察方法

使用OLYMPAS BX50多功能显微镜观察组织,然后把镜下的图像用摄像机接转至彩色监视器屏幕上,计数细胞数。当细胞剖面压在边线时,只计算压上边线和左边线者,压下边线和右边线者不计入。每组选取4张切片,每张切片在高倍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计数单位面积内髓核细胞的数量,结果用±s表示,将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运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VIDAS)测定椎间盘髓核细胞内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吸光度值。在每张切片上随机选出5个视野进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测得其平均吸光度值,结果用±s表示,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2.1 HE染色观察

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髓核细胞数量较多,以长椭圆形或梭形脊索细胞为主,可见少量纤维样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脊索细胞逐渐减少,并开始出现软骨样细胞。至成年后,脊索细胞几乎完全消失,在髓核中以软骨样细胞为主,脊索样细胞偶见。此后,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样细胞的数量呈进行性减少,50岁以后髓核内细胞数量已经很少(H=95.123,q=7.651~10.243,P

2.2 TUNEL检测

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数量较多,TUNEL检测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较高,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值亦很高。至成年以后,髓核组织TUNEL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及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值较儿童时期有所降低。此后,随年龄增长髓核细胞的数量持续下降,而TUNEL检测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和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值又逐渐增高。见表1。与相邻前一组比较,无论是TUNEL检测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还是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值,差异均有显著性(F=126.415、205.391,q=6.617~10.448,P

2.3 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从胚胎时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基本上呈持续降低的趋势;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值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F=81.385、320.176,q=1.471~22.805,P

2.4 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Bax免疫阳性细胞百分率和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值均较高,然后随年龄的增长Bax免疫阳性细胞百分率和阳性颗粒的平均吸光度值开始下降;到成年后二者又开始逐年增高(F=102.134、318.609,q=4.727~46.139,P

3 讨

目前,人们对椎间盘组织发生退变的详细机制尚不十分明了。自细胞凋亡的概念提出以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猜测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椎间盘组织退变的发生。根据本实验结果,自胚胎后期开始就有大量髓核细胞的胞核表现为TUNEL反应阳性,随着年龄增长TUNEL阳性反应的细胞数逐渐减少,阳性反应越来越强,但细胞凋亡率却呈现如下趋势:自胚胎后期开始,细胞凋亡率处于较高水平,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到成年时降到最低水平;此后,随年龄增长细胞凋亡率缓慢增高,但凋亡率不能达到胚胎后期及婴幼儿的水平。这一时程基本与光镜下HE染色所显示的髓核细胞死亡的时程相似,提示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死亡是以凋亡的形式进行的,这与GRUBER等[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随着时间推移,大量髓核细胞以凋亡的形式死亡,细胞活性降低,分泌功能低下,导致髓核的结构和组成成分发生改变,椎间盘组织发生退变。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过程,其发生与否同许多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不同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4]。根据本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其他学者的报道,可以认为:即自胚胎后期开始就有大量椎间盘髓核细胞发生凋亡,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减少是通过凋亡的形式实现的;Bcl2和Bax参与了整个生命过程中椎间盘髓核细胞的凋亡,并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关于Bcl2、Bax蛋白在细胞内表达的意义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目前已有许多报道[5],在此不再赘述。只是目前,对于Bcl2和Bax在椎间盘细胞内的详细作用机制、Bax蛋白接受何种信号以及还有哪些细胞因子参与了此过程等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揭示这一系列问题将为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提供相应的生物学基础,使从根本上预防或逆转椎间盘组织退变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LOTZ J C, CHIN J R. Intervertebral disc cell death is dependent on the magnitude and duration of spinal loading[J]. Spine, 2000,25:1477. [2]夏玉军. 转染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对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39:140.

[3]GRUBER H E, HANLEY E N. Analysis of aging and degeneration of the human intervertebal disccomparison of surgical specimens with normal controls[J]. Spine, 1998,23:751.

雷人标语范文6

“少生孩子多养猪”就是最具特色的计生标语。也许,标语的创作者,将“生孩子”与“养猪”并置一处,只是为了押韵,便于教化愚陋的农民;却在不经意间,泄露了有的人对生命的态度。超生的孩子,被鄙弃如猪,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猪仔金贵呢。当幼稚而愚昧的我们,把这些标语熟诵于心间,我们的生命观,犹如被压弯的枝叶,从此开始无意识的扭曲。

终于,“少生孩子多养猪”的标语时代将成为过去时。据新华网(2012年2月6日)报道,从今年起,海南省人口计生系统全面实施户外宣传“洗脸工程”,其中一项,即优化计生标语,将“重拳出击、决不手软”、“少生孩子多养猪”――新闻未尝提到,我再补充一例:“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等措辞生硬以至杀气腾腾的宣传口号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这自然是值得额手称庆的好事,有待其他地方仿效。说起来,“少生孩子多养猪”之流的标语,不止出现于计生宣传,各行各业,比比皆是。曾有人总结中国十大雷人标语,如电网宣称“严禁触摸电线,五万伏高压,一触即死,不死法办”,监狱宣称“人民罪犯人民爱,人民罪犯爱人民”,公交车宣称“吐痰请向外吐,提高个人素质”,还有“持械抢劫,当场击毙”、“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或者面目狰狞,或者歧义横生,非但达不成宣传的意图,反而沦为笑话。

这背后的成因,恐怕不能简单归结为标语制作者的粗心大意,还指向我们的宣传策略,过于僵化,过于粗暴,缺乏对宣传对象的日常生活与思维的了解、同情:或者将其视作不共戴天的敌人,或者将其视作无知无识的愚夫愚妇,由此,塞满了我们眼目的标语,难觅一丝人性的温煦。

上一篇推普标语

下一篇管理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