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 分层教学 学习策略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没什么问题但学习成绩却很差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比较常见。由于高中数学科目在高中学科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具学科,无论是选考历史的学生还是选考物理的学生,数学都是必学、必考课程, 所以,高中生中的数学学困生数量大而分布广。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谈一点个人见解。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自身因素
(1)数学学科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在初中就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甚至连课本上的基本公式都不清楚的问题,所学东西支离破碎,缺乏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进入高中以后, 面对信息量庞大的数学课堂、更加抽象的数学语言、逻辑性更强的思维方式,对于这些初中数学就没学好的学生来说,在数学上的学习更显艰难,感觉越来越吃力,也就越来越头疼数学,兴趣也越来越少,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从而使他们成为了数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学困生。
(2)自身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当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呵护及娇惯造成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我行我素、不愿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习性。这样的学生意志力差,学习态度随意,粗枝大叶,独立学习能力较弱,进取心不强。他们懒惰,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课前他们一般不会去预习,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新知识无法掌握,旧知识一知半解,疑惑越积越多,厌学情绪也越来越强,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了数学学科的学困生。
另外,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对那些应变能力差、自制能力差的高中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对逻辑性强、思维缜密的数学学科影响最大。
2. 外部客观因素。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外,一些外部因素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很大。从教师方面来看,有些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和学生很好地交流,教学方法不得当,课堂内容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老师对学生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只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优等生的身上,而对成绩差的学生视而不见,对他们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这不仅造成了数学学困生的自卑感,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对数学学科必要的兴趣。
(1)家庭及社会因素。父母是孩子一生中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环境。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良的家庭环境或父母教育方法的缺失是造成学困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有些学生的父母整日只顾忙自己的工作,把孩子留给祖父母或长期对孩子不管不问,也有些父母对孩子缺乏耐心,教育孩子时态度粗暴、非打即骂,方法欠缺。另外,目前越来越普遍的离婚现象使很多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单亲家庭或再婚家庭。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对涉世不深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都丧失了信心。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也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再者,有些家长对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强迫孩子学太多的东西。毕竟孩子精力有限,他们会顾此失彼,从而造成成绩下降。
(2)应试教育的影响。枯燥的应试教育方式是学困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应有的兴趣,只是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由于缺乏应有的热情和正确的方法而收获甚微。久而久之,学困生就日趋增多。再加上数学学科具有高度抽象、符号体系严密以及逻辑性强等学科特点,也给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困难。
二、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途经分析
结合以上我们对学困生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数学学困生分为两类:厌学型和非厌学型。厌学型的学困生明显不喜欢学习,在数学学习上消极被动,缺乏明确的动力和目标,与教师缺乏应有的互动与合作,对学习成绩莫不关心。同厌学型的学困生相比,非厌学型的学困生看起来表现要好得多,他们在学习上态度认真,听课专心,课后用心,在学习上表现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但却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客观原因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学业成绩。
针对不同类型的数学学困生,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相应的转化措施。
1.针对厌学型学困生的学习策略
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中学生 学困生 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82
数学是一门随着生产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学科,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依然要进行数学学科学习,并且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的难度有了进一步的增大,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导致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导致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转优策略。
一、导致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秉承促进每一个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教学宗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引起了高度关注,其中学困生的存在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新时期教师要对学困生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在找出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及实际的调查研究,就目前导致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没有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就如建造房屋,只有打好了地基,才能使整个建筑活动顺利的开展,如果没有打好地基,自然再想很好的建造房屋就十分困难。就目前导致高中学生难以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成为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来讲,没有打好数学基础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打好数学基础,在新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困难重重,逐渐成为数学学困生。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对于数学这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而言,想要使学生很好的进行学科学习,不仅需要学校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而且需要家庭方面有效配合。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家庭环境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这无疑对学生有效进行课余时间的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想要很好的掌握知识点,并能够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有效进行运算,需要在课余时间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目前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做支撑,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而逐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十分被动,成为数学学困生。
(三)对数学学习存在排斥心理
学生对数学学习持什么样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那么,势必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持排斥心理,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导致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学习存在排斥心理。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就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排斥心理,而在这种排斥心理的影响下,学生更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数学学习,自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困难。
(四)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导致学生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在分析数学学困生产生原因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也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数学是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一门学科,因此学生对数学学习一般十分重视,而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却没有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部分学生还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成为数学学困生。
二、实现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在上文从不同的角度就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有效实现学困生转化,帮助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针对由于部分学生没有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严重困难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当然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弥补,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计划性,并且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的知识盲区得到弥补。
(二)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导致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方面,家L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有效进行数学学习;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引起重视,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针对由于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排斥心理而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然而教师在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本人认为教师在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时,应该采取有效的鼓励方法,使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成就感,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排斥心理逐渐消散,并且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
(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表现;预防措施
厌学症是目前初中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初中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就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初中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是家庭教育。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一)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二)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惧感。
(三)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
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拼命要求自己的子女争气,事事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的是依赖和懒惰。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五)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六)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使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一)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乐于努力达到目标。
(二)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家长应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据调查分析,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认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家教能力和水平。家长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
(三)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心灵的创伤。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让子女感觉到家的可爱,父母的可孝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能使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蔡桂芬.辽宁师范大学2007.
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4
一、课堂表现
1.基础欠缺,信心不足。有些同学对计算机的理论常识不了解,对一些专用名词不关注。如老师说菜单栏,他不知道是哪里。对于像从因特网上找到一些网站或下载特定的图片、素材之类的常规操作,有的同学也比别人慢很多。他们担心自己会做错,怕会弄坏电脑,一有问题就茫然无措,也不敢跟别人交流。2.操作技能及习惯不好。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课程内容之一就是对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但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学生们在软件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比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不会使用常用软件等。3.应付任务。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兴趣,只是在老师或组长的监督下,才勉强参与。他们对上网聊天、游戏等有兴趣,只要一有机会不管作业是否完成,便开始上网。造成问题堆积,跟不上教学节奏。
二、成因分析
1.个性原因。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情感、理解等方面也是不同的。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课程,性格活跃的同学就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性格较内向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即使听不懂、看不明白,也不会求助同学,不善于和同学交流,更不会举手问老师。2.家庭环境的原因。我校的有些同学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里没有电脑,只能依靠小学、初中的部分年级一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造成实践的机会比较少,课堂上的内容得不到很好消化,不敢下手。另外有些家长认为用计算机都是玩游戏的,丧志,影响学习,等孩子长大了电脑是早晚会用的,就让他们晚点用,家长也省去监督的任务。3.自己没有积极学习。由于信息技术课从小学到初中不要求统一考查,造成被其他科目挤占的情况很多,没有弄清的知识、技术要点越来越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还有的同学就是自控力差,喜欢玩,老师一不关注就要开小差,形成“学”“玩”不分,甚至弄虚作假,只玩不学。久而久之,对学习就会产生懒惰的心理。
三、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5
一、小学数学差生的形成原因表现
1、生源复杂,差异悬殊。每个学期,实验小学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差生。如今语、数、英三门功课压在学生身上,担子还是比较重的,而无形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差生引导和督促。
5、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差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对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
6、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7、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差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差生的转化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差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差生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差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差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3、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差生自卑感。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差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中专生学习计划范文6
【摘 要】学习惰性作为一种常见的负性学习状态,在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教学的质量,而且制约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帮助初中学生克服惰性倾向,提高学习效率,文章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初中学生学习惰性倾向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惰性;原因分析;转化策略
惰性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而学习惰性是指一种在获得学习结果的过程中,以一种消极负面的态度来对待,或者自动延迟,逃避推脱获得学习结果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学生惰性习惯进行清醒的认识,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好学习效果。因此,关注学生学习惰性问题并开展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原因分析
1.1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形成源于受传统教育评价标准的影响
长期受传统教育标准的影响,听话的孩子永远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是教师心中的好初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初中学生的生活由家长一手操办,即使家里再忙也不用孩子插手,不能因为做家务耽误孩子的学习,只有学习才是孩子的“正事”。于是,听话的孩子就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惰性。而这样的初中学生其实是不会学习的,其惰性反而在慢慢滋生。殊不知,家长在认真琢磨题目时,孩子在旁边静静地等待着父母的答案。这一切助长了初中学生学习惰性的养成,其自主性也随之消失,更谈不上创造性了。而初中学生的学习也由教师说了算,由教师一人主宰,我讲你听,我说你记,一旦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往往会被教师训斥为“多话”,被家长骂为“不听话”,从而成为教师、家长眼中的“坏”孩子。长此以往,学生变“乖”了,乖乖地听课,乖乖地做作业,乖乖地服从教师的吩咐,甚至教师讲错了,他们也乖乖地不吭声。长期下去,学生自然懒惰成性。
1.2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形成源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了压抑,从而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不需要思考,无形中形成了学习上的“惰性”习惯。这种不良的习惯归根到底也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探求创新的教法,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1.3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形成源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是崇高无上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长更为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一度被人们批判的“师道尊严”思想又在浸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初中学生的主宰,一切都由教师说了算,初中学生只有乖乖“听命于”教师。久而久之,学生就在学习上养成了惰性习惯。这种惰性习惯往往会影响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从提高课堂的趣味入手,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多说,不要限制学生多问、多疑,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课堂往往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去思考,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
2初中生学习惰性倾向的转化策略
2.1以心换心,唤醒初中学生的主体意识
2.1.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把他们真正当成活生生的“人”,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和依赖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只有双方相互承认对方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我意义的获得和价值的实现,不尊重对方也就是不尊重自我,对方意义的缺损也就是自我意识的缺损。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2.1.2创造宽容、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现实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帮助下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教学就是要不断地促使个体将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初中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索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
2.2以动促动,强化中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教育教学在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学生思想的封闭、学习的被动和能力的缺失。为此,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惰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1定目标,限时间,促自学
初中学生身上的惰性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仅仅靠激励的方法,难以一下子奏效,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进其自学。
2.2.2有弹性,让空间,还自由
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扮演好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而学生才应该充当课堂的主体角色,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此,教师要给课堂以弹性,应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进行安排。
2.2.3分层次,有选择,求自主
有学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其所具有的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教学活动被看作是人才“标准件”的生产流水线,按照固定的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学生没有真正被看作学习的主体。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而且要使每个初中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要分层设计,灵活安排,以形式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学到实用的方法,获得自学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
学者何基生认为:“自主学习意识的基本内涵是指学习者能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积极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自主提升自己作为自主学习者的素质。”有研究表明,对有效学习者进行分析发现,学习优秀者通常都会表现出非常客观、清醒的学习意识,他们的学习定位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是值得信任的而不是令人怀疑的。学者张奇认为,那些不断发展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意识的学习者,与那些自我学习意识较薄弱的人相比,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他们能更好地从自身的角度,对学习的需要、认知和情感进行鉴别、区分,这样也就更好地促进了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的发展。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时,学生就达到了自主学习的最低层次“能学”,要想达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层次“坚持学”,必须借助自身的意志控制之力,激励自己坚持学习,让学习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惰性普遍存在于初中学生之中,而导致初中学生惰性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惰性习惯对学生带来的严重危害,并针对成因,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发挥中学生的良性心理的积极作用,抑制惰性心理的发展,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凯.初中学生惰性成因分析及克服对策[J].吉林教育:综合,2011(12X):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