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生毕业感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生毕业感言范文1
本文从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大四毕业生分析其产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主要表现形式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的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为构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大四毕业生心理学教育危机干预体系奠定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和创新群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希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希望与失望、机遇与挑战、压力与动力同在,使得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呈上升趋势,因其心理危机得不到恰当有效的处理最终恶化至极端事件,不仅危及学生的健康及生命,而且影响到家庭、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因此,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工作的研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对于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及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本文从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出发,对大四毕业生产生心理危机的诱因、主要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合理的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为构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奠定基础。
一、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特征分析
据资料统计,我国大四毕业生自杀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一代骄子的大四毕业生,经过大学前三年的学习和锻炼,知识才华也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即将成为为社会释放能量的蓓蕾,却一个个未放先落,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家庭的不幸和创伤,也是社会的重大损失。造成这些悲哀和不幸的罪魁祸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危机。大四毕业生面临的社会竞争及初步接触社会的不适应等显著高于其他低年级大学生,一旦形成心理危机,表现出的各种行为以及随之带来的后果则无法挽回。
大四毕业生往往在遭遇严重的心理危机时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和应对,这些危机往往是突发地、出乎人们的预期出现的,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给社会、学校、家庭带来沉重的损失[2]。
大学生的年龄阶段通常是在青春期的末期和青年期的初期,理性及自我调节能力逐年上升[3]。此阶段的个体生理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人一样处理问题,同时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和滞后的社会成熟感使他们内心时刻体验着理想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强烈落差带来的挫折感[4]。这种挫折感尤其在大四毕业生中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因为他们面临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重期望,这种期望需要他们用一个完美的毕业去向作为答案,而这与现实的残酷与自身能力的不足形成强烈的冲突。其次,大四毕业生对于社会的自我意识还在逐渐形成过程中,对周围人的评价异乎寻常的关注和在意[5]。
在整个大学期间,大四学生又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境中,既要忙于完成学业,又要忙于提升求职能力,加之来自亲情、友情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使得大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几乎跌至大学生涯的低谷,严重者出现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和缓解,危机就会导致大四毕业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引起校园和社会的混乱。综上所述,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危机体现出突发性、紧急性、集中性和痛苦性等特征[5]。
二、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大四毕业生承受着社会、学校等各种因素的冲击,导致大四毕业生心理负荷急剧增加,形成原因如下。
(一)社会竞争加剧对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的激化
大学生在中学时代一切以高考为最终目标,在强大的应试指挥棒驱动下,学生一切精力都为高考而调动,其他事宜根本无暇顾及。而在大学阶段尤其是在大四阶段竞争升级,大四毕业生为了在求职中胜出,不得不在大学学习的方方面面提升自已的“筹码”——考证热,英语、计算机过级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心态。而这些“筹码”往往在自己的大学学习阶段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使得大四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中将这种竞争演绎到白热化水平,加剧了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危机。除此之外,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严苛,要求掌握的各种技能也越来越多,面临的择业就业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6]。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大四毕业生要面对的是实习、毕业、就业等诸多关系人生规划的重大事件,在这些关键过程中他们要负载自我期待、成长焦虑、情感的困惑等各种思想负担,而心理发展不成熟使他们还不能靠自身的心理能力解决压力。这种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累积的结果最终以心理疾患、行为问题、躯体疾病等形式爆发出来[7,8]。
(二)家庭给大四毕业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大四毕业生经历了考上大学的喜悦、进入大学初始阶段的迷茫、逐渐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专业知识学习和自身能力提高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及他们的家庭都付出了很多。而在此之前,诸多因素已经影响了大学生的性格和感知等方面的能力,也对大四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影响。首先,家庭经济能力的影响。如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需承担较多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往往交往退缩;在择业就业时更是自信心不足。其次,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简单粗暴式和溺爱式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存在严重缺陷,这也会导致其产生心理危机。再次,家庭对于子女的期望过高,而在大四毕业找工作时并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这加剧了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的集中爆发。
(三)自身个性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存在心理积郁的大四毕业生往往都有些内向,也存在着不同的极端心理,如自卑、自负、不平衡等。多数自卑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别人,从而产生消极情感。他们求职时,对社会充满了向往,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自信心不足,否定自己而产生自卑心理[9]。而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好、能力强或是名校学生,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优于他人,产生了极端自负心理。这些都导致了部分大四毕业生的不平衡心理,使一些毕业生在遇到挫折时很自然地产生了不满和不平衡感,进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
三、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分析
针对当前大四学生存在的心理危机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大四毕业生”为本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以期能有效防治大四毕业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一)加强心理保健意识的培养,建立面对挫折和压力的乐观理性心态
长期以来,从小学到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上,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数时候对学生都是只强调其学习成绩的优秀,而对学生学习、生活中面对的挫折缺乏一个理性的指导和教育。因此,在指导大四毕业生时,必须要迅速建立面对挫折和压力的乐观理性心态,培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将压力变为动力,在逆境中把握时机,理性分析失败的原因、竞争中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方面的能力。此外,在对大四毕业生进行指导时要加强对其心理保健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其通过有意志的努力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坚定其在做自己认为是很重要且正确的决定或事情的决心[10,11]。另外,在指导过程中,要让大四毕业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在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中的定位,要让大四毕业生一定要学会容忍,培养坚忍的毅力,用积极进取的心态取代消极思想意识,建立面对挫折和压力的乐观理性心态。
(二)加强大四毕业生与社会的交往,提高摆脱孤独感的能力
在指导大四毕业生时,要正确的引导大四毕业生与社会的交往,提高摆脱孤独感的能力。往往有一定心理危机的大四毕业生都具有强烈的孤独感,从而增加其与社会和他人的疏离与隔膜,而这种疏离与隔膜又会增加其孤独感,导致个人心态失常。而当今社会随着交通工具智能化以及交往的网络化,大多数毕业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体验到了孤独的痛苦[12]。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孤独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通病。因此,在与大四毕业生的沟通和培训过程中,要指导其通过基本社交技能的训练,克服自卑,多与外界交流,“忘我”地与人交往,使其走出孤独的恶性循环。
多数有心理危机的大四毕业生都会感到自卑,不敢与他人相处,从而造成自身孤独。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建议孤独感明显的大学生,当他感到孤独时,可利用现有的通讯工具,如用手机给自已好久没联系的朋友打打电话,利用网络,QQ或微信与朋友聊聊天,交流或释放一下自已的感情,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去。其次,培养大四毕业生“忘我”地与人交往的习惯。与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因此,在教导他们与他人相处时,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要做到“忘我”,并设法为他人做点什么,让他们懂得温暖别人的同时,也学会温暖自己。此外,真正的教会他们懂得享受大自然。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充满了乐趣。要让他们能够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就会消除孤独,如遇到挫折但又不愿与别人倾诉时,可跑到空旷的田野、海边或江边大声叫喊,将内心的痛苦释放出来,在自然的清风吹拂下使心情更加开朗[13]。
(三)建立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在高校建立大四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对引导大学生认识心理危机,处理心理危机和防止心理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多元主体的分工和职责,能够有效协同各教育主体,解决心理危机中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达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最高目标[1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预测危机、防范危机和处理危机的职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合理利用自己前几年学习或锻炼获得的优势,帮助大四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心理危机干预系统致力于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14]。因此,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机构的建设,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四毕业生减轻心理压力,教育和引导他们应对心理危机,使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真正进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议事日程。
研究生毕业感言范文2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职业归属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7-0060-01
所谓职业归属感,职业归属感通常是针对企业的员工而言的,也叫员工企业归属感。也就是指员工经过在企业的一段时期的工作后,在思想、感情、心里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内化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一、高职毕业生职业归属感意识缺失现状分析
目前,有很大数量的历届高职毕业生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职业素质,对自己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的人生还在未确定状态,因此他们陷入烦闷、甚至绝望的情绪困扰之中。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生活,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
1.高职毕业生自身认识上的缺陷与不足
在笔者调查的高职毕业生当中,有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以及自己对责任和责任意识的看法很不明确,许多同学在第一次求职的过程中因为获得了一个自认为较好的工作岗位而窃喜,然而当他们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短则数日,长也不过一两个月就选择的跳槽,究其原因,往往给人的答复就是那个工作不适合我。
除此之外,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利思想严重,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缺乏责任感,他们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往往首先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对待企业都缺乏一定的责任感,遇到问题容易选择退缩或者逃避。
2.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当代许多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从他们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利于社会的思潮和行为也随之混入人们的思想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社会需求与个人追求发生矛盾时,他们会把个人的利益看做第一位,轻视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跳槽,离职的现象层出不穷。
3.缺乏家庭责任意识
《温州晚报》的一名记者就 “大学生如何看待感恩”这一话题,在大学校园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 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生日;有11%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
现在的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对待家庭方面表现责任意识较差,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自己对待父母有自己的一份义务和责任,对自己的家庭也存在着责任问题。
二、高职毕业生职业归属感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随之而来人们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人本主义等等,这种错误思想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使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择业观等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产生冲突时,他们只关心个人利益,不愿意去为所就职的单位做过多的考虑,很少有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于应负的责任,迷失了社会责任感。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代高职毕业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对孩子娇生惯养,这样一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只愿意贪图享受生活,而不愿意为家庭其他成员有任何的付出。久而久之导致了他们自私自利,缺乏对家庭和社会以及他人的尊重与责任感。
3.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已经逐步意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多年以来我国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病,从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教育,无不存在着竞争,致使学校教育把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以来,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跟不上,导致大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认识,对职业的归属感意识淡薄,他们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对于学业结束之后的就业与工作考虑不多,甚至说到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对待工作时一片茫然。
4.高职毕业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从小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等等的影响,自我辨别能力较差,不良思想和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在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下,盲目学习,对其他事物不闻不问,使得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责任和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导致职业素养低下,职业归属感意识淡薄。
三、培养高职毕业生职业归属感意识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归属感等素质的培养,大力引入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课程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毕业生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社会化和教师职业素养教育。首先,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发和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职业的素养培育等方面的课程,并贯穿于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使他们在毕业时就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归属感,这样才能在毕业后能在迅速在就业单位找到归属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企业、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为自己的发展铺平道路。
其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班级组织积极有效的关于职业意识的谈论等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多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企业的实地考察实践活动,让他们切身参与到企业的工作过程当中,在实践中感受到职业归属感的重要性。三是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更新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和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专业背景的职业素养教师,不断提高学校的职业素养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
2.要努力构建良好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从城市到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日益提高,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广大家长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并加强他们对各行各业的了解,家长对孩子有责任,同样孩子对家长、对整个家庭、对社会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所以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的锻炼要贯穿于整个家庭教育之中。
3.挖掘高职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因素
高职学生要切实加强自我教育,努力挖掘自己的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广大学生要时时激励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加强对职业意识、归属感的认识和实践,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多参加企业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之中,融入到职业之中,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体验职业归属感对自己的学习,对企业的文化在自身能力提高方面的强大作用,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各种诱惑的影响,时时反省自己,加强自律,增强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归属感的培养,把对专业的认同、职业的归属感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做一名合格的,有职业道德和职业归属感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李现,王亮,欧阳伟斌,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中国校园导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