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家乡景物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家乡景物的作文

写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1

想讲好作文,首先就应先明确教学目标。以教学设计《美丽的达赉湖》为例:本次教学老师进行了命题作文《美丽的达赉湖》,让同学先相互介绍你眼中的达赉湖,相互启发。写一写家乡的景点《美丽的达赉湖》,写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对哪个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可以重点来描写。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来。

二、针对学生的学情,以学生为本,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想让学生对习作入门就要先了解学生,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爱上习作。以《美丽的达赉湖》为例:我设计了写景习作四步曲。

(一)能对自己喜爱的景物进行仔细观察,弄明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并展开想象。

(二)动态静态想结合。

(三)条理清楚,细腻描写,写出变化。通过描述时间的变化,来叙述景物的变化,来描写水面水色的变化。可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清晨、中午、晚上,一天的时间变化。抓住(湖边、湖面、湖中)的特点,写出来的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从以上四步为牵引,逐步“引”学生对习作入门。

三、以学生为主,合理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习作难,但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学生就会由难到易进行转换。以家乡的景点《美丽的达赉湖》为例:让学生充分进行作文前准备:指导学生到有特色、美丽的达赉湖去游览,仔细观察,做好下面记录,并将记录的材料与同学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观察和体验湖水的美丽,抓住季节的特点,抓住湖水动静的特点。抓住湖水颜色变化的特点。抓住人们在湖水中活动的特点,抓住湖水中动物、植物的特点来进行细心的体验。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分以下五步。

(一)交流素材:

(二)同学们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激发兴趣,导入主题。以多种渠道积累素材,让学生充分阅读,了解家乡后,先说后写,充分交流为习作提供条件。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鼓励学生放胆表达,写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创设情景,激趣,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的氛围,积累习作的语言,实际上也是抓住景物特点的训练,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了铺垫。

四、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一)可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

世上景物千差万别,观察景物的顺序不会是固定不变的。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的角度。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①按空间顺序②按时间顺序③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

(二)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以家乡的景点《美丽的达赉湖》为例。抓住(湖水的特点)话题进行交流,真情融汇。充分观察和体验湖水的美丽,抓住季节的特点,抓住湖水动静的特点,抓住湖水颜色变化的特点,抓住人们在湖水中活动的特点,抓住湖水中动物、植物的特点来进行细心的体验。

(三)可带着自己的感情写,并在习作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序。

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段落内部的逻辑顺序、段落之间的衔接。读一读优秀范文,让学生明白用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段的基本构造方法;找出范文每段之间的衔接语,让学生领会段落之间可以按时间推移、按地点转换来衔接段落。

(四)最后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家乡或是对祖国、对学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宏伟、壮观,或是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来,好的习作要有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快速行文,一气呵成。

佳作引路,引导学生读中学法,读写结合的方法好。一方面积累了习作的语言,另一方面借鉴文章的方法,快速打开习作的思路。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习作才会百花齐放。

写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2

郭老师:一定要仔细观察常见的景物。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必须细致地观察景物。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景物的特点。首先,要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小楠:我知道――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拉远,一会儿拉近呈大特写,一会儿又俯拍、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郭老师:要理清顺序。

尤芳:观察时要注意“顺序”。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

郭老师:说得好。还注意不要忘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行文时,也要按照观察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小楠:记得有的书上说,还要――“动静结合”。

郭老师:对!大山、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的,而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小楠:描写不同季节景物怎么办?

郭老师:除了抓住事物特点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中事物之间的比较。比较是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与另一个季节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不善于比较,所写景物的特点也写不出来。

写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3

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的文章都是语言和思维的结合,能否写好作文与写作者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好坏,以及其思维能力的高低都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语言培养是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关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开展兴趣活动,创设作文情境,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总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作文中产生了急需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愿望,思维活动就会积极地活跃起来。比如:我在指导“我的家乡”时,让学生带着作文要求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情》等抒情歌曲,启发思维的表象及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了描写家乡的强烈欲望。指导“记一次游览活动”时,我给学生布置利用周末和家长一起去某地游览,要求学生在游览时注意游览过程,细致观察沿途景物,考虑如何把景物写清楚。这样既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勃勃的兴趣中完成了作文。在其它不宜开展兴趣活动的作文中,也要创设能够调动积极思维的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克服作文中的困难,提高写作能力。

二、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学生的思维具有广阔性和深刻性,作文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取所需要的作文材料,把内容写具体,并能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刻地挖掘,写出新颖的文章。例如我在指导“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除了要求学生写好本单元的课文范例,还介绍许多课外读物给学生读,开拓作文思路。同时尽早要求学生做好作文前准备,指导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扩大视野,注意观察活动情况。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选一件最有意义的活动来写。每次训练都尽最大的努力去拓宽学生作文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三、教给学生讲评、修改方法,进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评价。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思维品质,才能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修改出好文章。于是,我引导学生们探讨出自己喜欢的讲评、修改方法。学生写完作文以后,就组织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在小组内进行评议,先学习别人的作文优点,再用批判的眼光相互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们评出优秀作文大家共同评赏,并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大家共同来分析、比较,总结出教训。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修改自己的作文,综合同学、老师的意见,互相取长补短,修改出高质量的作文。

四、经常开展作文竞赛,进行评优展览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首先要培养他们思维的紧张性,提高效率。作文竞赛是在一定的时间里,以较快的速度,积极地进行思维,完成作文。学生必须以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方法进行拟题、构思、选材,采用恰当的表现方式,并以最佳心理完成作文,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从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在作文展览活动中,会相互取长补短,拓宽思维,刺激他们不断地产生创新的火花,并考虑以后怎样以最快的速度,最灵活的方法写出更加出色的文章,尽快超过对手。

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作文俗套,提倡个性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学生具有一定思维品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敢于打破以往作文的俗套,提倡富有个性的作文,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作文前提醒学生纠正“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弊端,鼓励学生写动物不要仿《猫》写猫;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不套写《小木船》;写人物不要虚构“小明、小红”;写好人好事不要落笔就写扶老奶奶过马路、捡钱包等已经写俗了的事。要从生活中选取真实的材料,写出富有个性、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并规定:凡是不落俗套,有新意、有个性的作文一律进行展评,以此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培养个性。

写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指导策略;兴趣;语言积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65-01

一、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因此,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条件。三年级的学生刚迈入写作的门槛,我们应多鼓励,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在他们的习作中多挖掘闪光点,一句话写的好,一个词语用的好,我都会夸奖他是个小天才,学生们对写作的信心就会慢慢增加,自然就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慢慢地会朝着你所期望的发展!

二、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还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从三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最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的事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积累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三、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提笔应先练眼力,写作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写秋天的作文时,我就带他们在校园里领略秋天的景色,引导他们观察秋天事物的特点,比如秋天的风、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花坛里的花,学校外的田野和果园等等,他们兴趣极高,甚至能组织好优美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物,写出了较多优秀的作文。当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主要是观察事物突出特点,从多方位由表到里的进行细致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这也是写作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比如在观察落叶时我就引导学生:“在空中飞舞的黄叶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蝴蝶,有的说像扇子等等,然后再指导学生组织语言,讲述的再具体生动些,总之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还要重视展开想象,这样学生的作文一定更为生动!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在我们指导孩子写想象作文时,我们通常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露个人创造力的习作。可这一切并不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指导他们写出好的想象作文之前,必须丰富他们的表象,增加表象的贮备。

五、指导学生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生打好抄稿后我会先挑出几份师生共同修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又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先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看看是否通顺有没有病句,然后找出错别字,再酝酿一下表达的感情是否正确,最后再看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等,自己修改后,重新抄过,再交给同桌,或小组成员大家讨论互改,总之 ,在反复的斟酌修改中出炉了很多优秀的作文。这些作文交上来之后我会把较优秀的请小作者读出来给大家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在积累和学习。总之 ,重视作文的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条件。

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于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和广阔空间。”例如:《美丽家园》一课时,要让学生到校外享受家乡美丽,于是可先让学生明确这次活动不仅是去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得用笔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自己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学生通过观赏游玩,目睹家乡的各种景物,感受家乡的美丽,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及时鼓励

写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5

一、指导观察,理清顺序

参观活动,往往是依次观看,这样才能详尽地了解参观对象的主要内容。组织一次有意义的参观活动,学生耳闻目睹了许多事,为避免杂乱无章,就要引导学生在参观活动中选择恰当的路线,按顺序进行观察,写作文时再按参观的顺序写。可指导学生以参观的地点变换为线索,列出有序的参观路线,把看的内容记录在表格里:

并启发学生思考:当你带上照相机时,你会拍下哪个镜头?当你看到你感兴趣的东西时,想到了什么?当你听到很新鲜的事儿或动人的传说时,又会怎么想?鼓励学生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随着参观地点的变换,所见所闻所想也随之变化。内容充实了,顺序理清了,叙述就不会乱。

二、确定重点,分清详略

按照参观顺序写,并不是面面俱到地叙述所见所闻,那样很容易出现不分轻重、平铺直叙的毛病。所以,在理清顺序之后,则应着手指导学生围绕参观的重点内容,花一番工夫确定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这是本次习作指导的重点。

记一次参观活动,参观前和参观后的一些内容是次要的,重点是参观过程。在参观过程中,所看到的往往不止一样东西,而写参观记,总要抓住一两点详细地叙述,参观过程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从中确定一两个重点部分呢?学生的表现往往是难以割舍。参观过程中所看到的一切都那么新鲜、那么可爱、那么有意思,都想提它几句。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本次参观活动的目的来指导学生选择重点内容。这次我校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游览家乡的枕头山,所看到的内容有:1.枕头山一路美丽的风景;2.枕头山上几处有特点的景点以及美丽传说的文字介绍;3.枕头山上一座高大的寺庙;4.爬上最高处,俯视山脚,壮观的景象尽收眼底。启发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对比,如果要表达家乡的美丽,应确定哪些材料为重点?如果要表达对寺庙建筑美观的赞许,则应确定哪些材料为重点?再启发学生领会:凡与中心目的无关的,一概不写;与中心目的有关的,但关系不大密切的应略写;与中心目的关系密切的,就要反复琢磨,把它详细地写下来,让人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经过对比分析,学生确定重点就不难了。

三、把握具体,有序叙述

要把参观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写具体,除了指导学生观察要特别留意重点外,还应着重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详细地写出来。

第一点,列好总起句,为分述打下基础。先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确定的重点参观内容口头讲述或心里默述一遍,找一句最能概括自己所述的意思的话作为总起句,并把这句话写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结构: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从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来突出表现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结全文。再引导学生互问互答,详细介绍枕头山的景点,启发他们将所观察的景物与文中的景物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最后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进行描写。这次作文取得很大的收获。如一位同学开头是这样写的:“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后楼,家乡的枕头山更是一年四季景色怡人,瓜果飘香。”结尾是这样照应的:“家乡的四季真是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也有的同学以“家乡的枕头山景色优美,令人向往”为总起句,然后详细描述一路上的见闻,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第二点,写好分述句,进行片段训练,这是写好参观游记作文的关键。要指导学生围绕总述句组织材料,如围绕“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后楼,家乡的枕头山更是一年四季景色怡人,瓜果飘香”这一句话,学生就应该具体描述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分述当然不是简单地把参观时看到的东西像流水账似的罗列出来,而要引导学生根据总起句的提示把看到的有关内容进行一番认真的梳理,再想一想哪些该讲、哪些不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再考虑哪些地方有必要把自己想到的也写进去。如在指导这篇习作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表现家乡的美丽的有关材料进行详细描写,至于游览前的准备和游览后回来的路上只要简单交代就行了。这样引导学生围绕总述句写分述句,既有顺序,又有轻重,还有所想的内容,写具体就不难了。

第三点,写好过渡句,注意前后衔接。过渡句在参观记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过渡句要根据前后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示。如《游家乡的枕头山》这篇作文前半部分可以写美丽的景色,后半部分写一写丰富的物产,可以“我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来作为过渡句。可以启发学生,在参观地点发生变换的地方用上表示前后地点变换的语言,使两地点勾连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在由总述转为分述或分述转为总述的地方,用上表示承上启下的语言,使之既体现本段中心,又有利一层层地具体叙述。

写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6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多媒体课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以它独有的方式,将图片、音乐、动画、影视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以调动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这样把学生引入能产生深刻感受和认识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我在执教关于“不文明行为”的话题作文时,我把大街上,墙壁上等无处不在的小广告,城市的角角落落垃圾成堆、公民随意踩踏绿地、违章驾驶等现象拍摄下来,做成了多媒体课件,把不同时间、不同处所的不文明行为照片一张张醒目地展示出来,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在孩子们的眼中已经渐渐清晰起来,并产生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与体会,同学们纷纷以“墙面黑板”“五彩缤纷的门”“楼道宣传牌”“路边美味”“草地球场”“草地停车厂”“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落地桃花”“我的大奔车”等文题进行写作,个个跃跃欲试,毫不示弱,借助信息技术,轻而易举地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他认为在小学阶段,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一样,可以说,观察是写作文的前提。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不强,在观察事物时,总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不注意细节,因此,教师把要同学们观察的事物制成多媒体,可随意调节观察的节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观察,对事物了如指掌。如我在教学“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一课时,怎样抓住小动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我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孩子按先整体后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顺序,逐一展开,仔细观察,了解到动物的外形特点;然后播放动画,让学生留心观察小动物的活动特点、生活习性、人与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等,通过细致的观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的习作《可爱的小刺猬》、《淘气的小乌龟》等都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动物的可爱、有趣,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它们的喜爱之情。我读着孩子们写的文章,忍俊不禁,一次又一次地感叹学生巨大的创作潜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写作前的口语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与作文教学两者相辅相成,新教材在编写上体现着先说后写的规律。我在教“介绍家乡景物”一课时,提前布置关注家乡景物,并将有代表性的植物、动物、风景等有关家乡的内容拍摄下来,发送到我的邮箱,我再将它们进行汇总、分析、归类、取舍,制成课件,作文课上,一边呈现优美的图片,一边绘声绘色地描绘到:“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喜欢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神奇与伟大!”同学们个个瞪大惊奇的眼睛,尽情地欣赏着眼前如画的风景,啧啧的赞叹声不绝于耳,仿佛此时正置身于梦中如幻的美景中。这时引领学生讨论回答:“你们喜欢家乡的哪些方面?”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家乡有偌大的广场,天气一转暖,广场上就会聚集很多的滑冰高手,那场面真气派。”“每到春天,家乡山上的槐花开放了,引来了成千上万只蜜蜂,在花下嗡嗡地叫着。”“家乡的博物馆保存着春秋时期的车马,规模宏大,吸引着中外游客。”“我喜欢家乡的小河,河水清澈,大大小小的鱼儿看得清清楚楚。”……我又问:“一处处家乡风景,如在眼前,最让你们留恋的是什么?”学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有的说:“在家乡山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摘槐花,回来做菜吃的情景,最让我回味无穷,老师,我一想起来,就特别想吃妈妈炸的槐花。”……就这样,学生一边轻松愉快地欣赏,一边较完整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为下一步的写作打好了基础。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作家,我们要拨动起学生心灵深处那根作家敏感的琴弦,打开他们创作的源泉,联想和想象又是学生创作灵感产生的基础,因此,教要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多媒体的演示下,教师指点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弄清楚,激起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维火花来,孩子们就能创作出各种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语言也极富有个性化。如我在教“创编童话故事”一课时,展示了一系列动物图片和相关资料后,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就某种动物的某一个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出奇的想象,孩子们创编出了《蝴蝶公主》、《彩色鸟》、《骄傲的小花猫》、《跳跳当医生给旺旺看病》、《小狗历险记》等多篇人人爱读的童话故事。

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文教学的评议与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