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烹饪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构建烹饪专业理论和实践两个平台教学体系,要符合高职教学规律。要从两个教学模式设定上,突出专业特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的设定,都要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天津餐饮业不断发展,餐饮业仅大型饭店、酒庐、酒家就已近万家。随着餐饮业格局的变化,大的饭店和酒家还要增加,特别是五星级的饭店、宾馆还要不断扩大。为此,需要确立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和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办学思路,探索出一套高职烹饪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要从两个教学模式设定上突出专业特色。
一、两个教学模式设定的原则与方法
为了适应市场对烹饪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以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主线,科学设定教学内容。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方向。两个平台建设一定要以专业技能的提升来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搞好两个平台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好,有发展潜力,学生就业率高。(2)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并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3)必须制定与专业相匹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材与之相配套。(4)优化办学条件,教学设施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基于这些原则,笔者认为高职烹饪专业必须设定两个教学总模块,并在模块中突出精品课程,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一)理论教学的模块设定
理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应当是“一高”: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即人格健康,会做人;“二专”:有本专业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有本专业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即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达到高等教育的水准,能够适应就业和做事的需要。笔者认为,理论教学模块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文化基础课模块。包括大学语文、职业道德、大学烹饪英语、烹饪化学、微生物学、餐饮企业管理、烹饪计算机理论等等。
2.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中国烹饪工艺学、中国烹饪原料学、中国烹饪史、食品制作标准化、时尚菜肴设计学、烹饪美学、餐饮成本核算、中国烹饪研究,等等。
(二)实践教学模块的设定
实践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立足于高(烹饪技能高)精(精品、名菜)尖(独树一帜),有特色,具备高职职业烹饪大师的技能水准,不论学生学习哪个菜系,一定掌握那个菜系的精华,同时在精华的基础上有创新,从而使技能水准有很高的“含金量”,与“大师”的“称号”名符其实。我认为,实践教学模块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实训实践课模块。包括中国菜肴制作技术(热菜烹调,冷菜制作拼摆技术,中国名菜制作技术)、中国面点制作技术(中国名点制作技术)、食品雕刻技术、中国宴会设计,等等。
2.技能操作模块。包括整桌菜肴设计,定岗操作(经理,墩,灶,冷荤,服务,面点,食雕),等等。
3.专业技能的考核方法。包括实际操作过程方法。其考核程序是:A.考刀工技术(墩):(1)切五丝。(2)整鸡脱骨。B.考菜肴制作:(1)根据教师要求(标准)开出一桌菜单,从中规定三道菜,学生自选一道菜。(2)配菜、刀、烹、调自己完成。C.考面点制作:(1)抻面。(2)选一种方法,做一道面点(自选)。D.冷拼、食雕。
4.撰写毕业论文
由老师组织命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选题。内容要新颖独到,对烹调技术及菜肴设计要有创新。为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烹饪实践教学的内容,烹饪专业实训基地应建立:(1)营养实验室,(2)标本室,(3)计算机烹调模拟操作室,(4)菜肴立体分解实物陈列室。设定(1)成品菜标准,(2)原料标本图解,(3)烹调操作标准图解,让学生清楚整个教学体系的内容,从而使烹饪专业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与风格。
二、烹饪专业双平台教学体系构建的要求
教学体系的确定是基础,烹饪专业双平台建设要遵循以下要求:
1.文化课必须强调抓基础,突出重点,掌握适度,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本系内,学生可自由选择教师,听每门课,不管学生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只要通过院方对他的考核,学生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学分。一个烹饪专业的毕业生,一要懂烹饪理论,二要掌握烹饪技能。所以,必须对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其方法是: 转贴于
(1)将本系所有能胜任烹饪理论课的教师基本情况,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对每位教师有一个了解,再让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命题,做一次授课。例如,菜肴烹调,“火候”、“浆糊芡”等的掌握。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对每位老师授课的满意度,自由选择教师。这样,学生认可,学习才能认真,来校学习才满意。这种双向选择的方法,可以强化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学生学有兴趣,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这是突出“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很好方式。
(2)根据学生对烹饪理论、技术掌握的不同和学生对烹调理论技术操作内容的个人偏爱,给予学生适当自由的选择空间。这样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与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将来无论做高级烹饪师或高级面点师,都会做的最好,干的最佳。
2.实践课的教学改革,必须强化学生的手工操作能力,掌握烹饪专业技能。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师上课,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的方法和学习方法。如:安排学生在大饭店,跟名师学徒,由于学习场地先进,学习环境直观,学习方法灵活,学生可以边学边干,这样与师傅的配合就很默契,手法也协调,这种教学效果,显然是通过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
3.要进一步强化师资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烹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的烹饪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因为教师的烹饪技巧与造型只有让学生叹服,他们才愿意尊你为师,才愿意既学理论又学菜肴制作技术或面点制作技术,才能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确立职业道德。一个只会讲不会做的教师是不具备烹饪专业教师资格的。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烹任;科学意识;营养意识
烹饪是根据人们的饮食需要,对菜点原料实施改造,使之成为菜点的一项专门技术,包含了科学理论、经验知识和技能、设计能力、工具设备等要素,是这些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的有机结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追求中国烹饪的科学化和营养化,既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古代平衡膳食观念的原始记载,也有“调和五味”、“阴阳相济”,“药食同源”、“膳食平衡”等许多论点。
通过以适应餐饮行业发展为宗旨的烹饪教育改革,让教学与行业实现接轨,淘汰理论为主、操作为辅的传统教学观念,加强烹饪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适应行业的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达到使学生成为餐饮复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烹饪专业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学习西方先进烹饪教育理念,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学生受益,教师欣慰,学校得益,企业欢迎的更高目标。
烹饪专业学生应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是以后踏入行业的基础,如不能有效地”武装”自己,就会被淘汰。虽然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行业要求有一定差距,但如果踏踏实实把这些东西掌握牢固、灵活运用,假以时日,结合实习就业的实践经验,必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另外,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加强英语、营养、厨房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一旦进入行业实习就业后,这些知识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机会,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建设,保证烹饪教育质量,是烹饪专业学校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一些专业知识脱离现状、教育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的教育工作者应予以更换,进一步深入市场前沿学习提高;对工作负责、教学成果显著的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培训深造的机会,让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提高学生科学饮食营养与健康保健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项重要基本国策,是培养世纪接班人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每一位家长为之牵肠挂肚的头等大事。为强化此项国策,很多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各地方学校、幼儿园对学生进行营养配餐。但各地方单位由于营养意识淡薄,因为编制和资金的因素,加之没有国家法令强制实行必须有专业营养师参与配餐,往往是烹饪操作人员按照以往定式进行人群配膳,没有从根本上考虑人群的营养健康需求,对这项工作开展不利,存在流于形式的状态。
烹饪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其主动性,以生动的课堂、丰富的课件、高标准的模拟教育训l练巩固学生的优势。在实际操作课程中,应将教学结合行业要求,提高标准,引入新理论、新工艺、新经验、新原料、新成果,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应在学生心态教育上下功夫,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趋向,认真负责地向其分析行业现状,告知就业困难和压力之所在,调节实习就业期间因各种因素带来的心态变化,加强沟通,交换思想。
烹饪营养教学应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对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营养调查能力和营养供应方案设计能力上。必须学习掌握能正确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生理条件下某人群或个体的饮食习惯及膳食状况的常见膳食调查方法,才能对服务对象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作出判断,给出膳食营养评价,才能有针对性设计营养保健计划,提出改进措施,使其合理地调配膳食,以改善人群营养状况,保证健康。掌握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的方法还是开展营养咨询和营养干预项目实施的前提。可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参与调查活动、整理调查数据、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在小组内调查情况的汇报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掌握膳食调查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医院、食品工厂及研究机构,以增长感性认识,增加案例教学的份量。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探索了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科知识的效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以烹饪学科为切人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去论述构建烹饪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提出了信息技术在烹饪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它是为提高学生学习烹饪学知识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设计的教学结构形式或过程。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4
P键词:烹饪专业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38-0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烹饪行业蓬勃发展,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特点日益突出,而烹饪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及人才紧缺的现状,已成为制约烹饪行业迅猛发展的瓶颈,市场对烹饪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已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
烹饪专业英语课程是烹饪专业核心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而且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会话能力。但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审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烹饪专业英语课程教育,不难发现此课程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1],更为重视建构知识体系而忽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需要进行多方面创新改革。
一、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烹饪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烹饪专业属于工学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特设专业。从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逐渐开始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2]。受传统职业价值观影响,大部分人不愿意选择这个专业,尤其在本科学校,相对属于“冷”专业。生源参差不齐、兴趣不同等因素使得烹饪专业英语教育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同时不少学生对于学习英语重要性没有理性而充足的认识,为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各种困难,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教师队伍建设不理想,专业知识欠缺。烹饪专业英语课程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才能将烹饪知识融汇于教学之中,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英语教师具备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但是烹饪专业知识可能相对较弱。目前兼备一定烹饪专业知识和良好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为数不多。
3.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实践应用。目前很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烹饪专业英语教学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就是方法单一、枯燥、机械化,忽略了语言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交际。学生孤立地记忆单词忽视读音,在实训实践或课堂中缺乏对所学烹饪英语的运用,缺乏语境实践运用,学生难以体会专业英语学习的乐趣及价值,学习效果不理想[3]。
4.重工艺技能、营养配餐轻语言学习,缺乏活力机制。学习技能获得一席之长,是烹饪专业学生苦学的出发点。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和学习;烹饪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诸多,烹调技能在所有知识学习中排在前列。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已经是学生热衷的行业。而烹饪专业英语却备受冷落,化解其教与学难题,应从评价体系入手[4]。
二、烹饪专业英语的特点
1.专有词汇多。烹饪专业英语属于轻工业英语范畴,大量词汇采用派生、合成、转化等构词法构成,但这些词汇长单词多、专业性强同时缩写多,词汇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2.独特语法较多且句子结构复杂。专业英语主体一般是从事具体工作的人或设备,叙述的是客观的过程或现象,长句多,大量使用定语从句、非谓语形式及被动语态等,专业性强、难以理解。
三、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烹饪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三部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5]。地方本科院校要准确定位,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6]。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烹饪专业英语教改措施
1.提高师资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培养既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又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始终强调学习烹饪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提高以后工作中的竞争力做准备。同时应加大教师培训和学习力度,定期安排教师参观学习、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专业水平[7]。
2.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烹饪专业英语兴趣。当前较多的多媒体资源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可考虑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增加学生学习实用性、趣味性;师生互换,让学生成为主角,由学生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锻炼学生能力同时又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引入实际问题,如与往届毕业论文相结合,提高学习实际应用价值。
3.与实践应用结合,完善烹饪专业英语评价体系。考核方式上应采取较为灵活有效的考核方式,改变单一的卷面考试,教师应做到把烹饪英语词汇运用和烹饪专业技能实训结合起来。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客观差异,对于英语基础较扎实、口语较好的学生,考评时不但把专业词汇运用作为考评内容,还对技能实训时能否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口语表达或解说作为重要考评内容;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则把实训时能否把烹饪原料、菜单、设备、工具、方法等词语用英语表达作为考评主要内容,考评更注重他们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五、Y语
综上所述,烹饪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人才培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培养应用能力上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教改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芳.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改创新[J].英语广场,2016,(3):132-133.
[2]冯玉珠.大类招生培养背景下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3,(3):55-61.
[3]陆涓.烹饪专业英语课程应加强实践环节研究性教学[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3):56-58.
[4]林红明.“实训+英语”考评机制下中职烹饪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18):71-73.
[5]袁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改革――CBI模式下的创新性英语教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1):228-229.
[6]程国煜,李景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古汉语教改的思考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260-263.
[7]孙争争.改善“烹饪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科技资讯,2009,(27):202-203.
Discussing on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in the Professional English of Cuisine
YANG Sheng-ru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Henan 450046,China)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烹饪专业;课程改革;工学一体;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42-04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在2010年12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公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主要任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下列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教产融合、工学结合”形式比较少,岗位管理不够规范,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科研热情不高;社会服务领域需拓展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对烹饪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一、改革内容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当地餐饮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勇于创新、独立动手、兢兢业业的精神;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行业素质;热爱餐饮行业;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从事烹饪行业所需的文化、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满足当代餐饮行业的用人要求。
(二)岗位定位目标
根据形势,我们改革和充实课程设置,在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及相关知识课程设置上,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中级和高级烹调(面点)师的要求,增加有关专业发展技能和管理业务的课程,使学生在职业素养、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上满足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生(经几年实践后)考取高级工技能证书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同时更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使他们在生产和管理岗位上脱颖而出。
(三)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一体所考虑的不仅是各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能力,更是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人才培养水平及课程开发水平等方面的系统要求,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工学一体提供有力保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大量的校外实习机会、场地、行业兼职教师以及企业化管理的介入,学校烹饪专业将通过主动改革办学模式,系统分析办学环境,构建起开放、和谐的办学生态,以充分调动、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吸引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2.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工学一体的实施提供有效载体。工学一体是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其工作主要是如何更好地与社会进行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校内资源。近年来,烹饪专业部一直与我校自办企业“益智大酒店”合作,共同探索餐饮行业最新行业趋势。专业部教师定期到酒店接受岗位培训,在技能上及时跟上最前沿的技术。
此外,由于餐饮行业难以在一个局限性的环境下充分进行生产性实训,所对应的厨房岗位操作也只有在各大酒店中才能得到充分实践使用,校内各种实训只能通过仿真、模拟等方式解决,无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以及风险体验,因此,我们将学生定期送往区内乃至区外发达地区的各大酒店进行教学、顶岗实习,以员工的身份进行实践,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融入餐饮行业,了解当中各种信息和风险,以有效深化工学一体教学改革。
3.开发课程,为工学一体选择有形内容。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课程开发能切实完成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本专业在课程开发时根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清晰地梳理出教学内容组织的主线,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学――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并在学习后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做――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及时搜集当地特色小吃,归纳整理出特色小吃制作方法,在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指导下,开发校内教材。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广泛开展对柳州市中高档酒店发展及用人趋势的调研,就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等方面问题与企业深入合作,深度交流。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深入剖析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1.工作岗位调研。烹饪专业人才的初次就业主要从事下列几个方面工作:中式烹调岗位(如灶台岗、砧板岗、打荷岗、蒸锅岗、煲汤岗、水台岗、熟食间岗),中式面点岗位(如熟笼岗、肠粉岗、案板岗、拌馅岗、烤箱岗、煎炸岗)。
2.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重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根据柳州市餐饮行业对人才任职要求和专业建设需要,组成由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专业教师构成的专业建设团队,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建设;广泛考察与烹饪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活动,通过对职业岗位活动进行分析,形成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明确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行动能力;根据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结果,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形成本专业的学习领域;融合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学团队的合作与分工,融教学做为一体,工学一体,形成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体系。
(五)设计项目课程教学方法开发
在烹饪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教学方法必须结合烹饪专业自身特色以及烹饪职业资格要求,改革创新烹饪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在校烹饪专业经过一定的研究与尝试,推出“菜单式合作型教学”“现代厨房一体化模拟训练教学”“宴会设计制作分项实战教学”等一系列新的项目型教学方法,综合培养学生的各项工作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菜单式合作型教学。以“菜单”为核心的教学,即按照在餐厅中将会实际发生的西餐菜单组织教学内容,根据西餐上菜的习惯,将冷菜―汤―头盆―主菜―甜食的一整套程序,编制了系列菜单,并将西餐专业应掌握的制作西餐的知识和技能分解在这一系列的菜单中;专业英语教学也围绕着菜单中菜肴的制作、设备的使用、西方饮食文化的学习展开。
2.现代厨房一体化模拟训练教学。根据现代餐饮经营需要,结合厨房管理理念进行厨房机构设置、厨房布局和设备配备。始终围绕厨房生产的过程和环节,逐一研究原料、加工、烹调、冷菜、点心以及相应的厨房人力资源、卫生和安全管理,并在课堂中体现。
3.宴会设计制作分项实战教学。“宴会设计项目”涵盖了菜单设计、中英文比照、营养配膳、餐饮服务等众多模块的技术内容,特别是冷菜、热炒、大菜、汤羹、点心等模块中的综合技术运用。因此实战型教学弥补了当前烹饪教学中单一的技能训练现象,将烹饪技能与其他各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迎合了餐饮经营中厨房和餐厅实际运作的真正需求。
(六)地方特色教材开发
地方特色教材在坚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指导思想下,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课程切入点的观点,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烹饪技艺的精髓,将烹饪技艺与知识体系项目化,彻底地以项目为单位分解原来的知识体系,打破思维定式,在逐个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这些知识,并以菜品及工作任务为载体延伸出需要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知识,从而培养学习者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职业,开发其技术思维。这种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技艺的工具书,更是一套优秀的课业训练本(见下表)。
建设内容建设预期目标
地方小吃制作与发掘发掘柳州地方传统小吃,掌握其基本制作流程
柳州地区特色四季菜肴掌握柳州特色风味菜肴的制作
广西民族菜肴掌握广西各民族特色菜肴制作
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案例分析收集学生实习过程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新课程体系特点
新课程体系基本上囊括了中(高)级中式烹调师的应知应会范围,学生完成上述课程后,即可完全满足国家高级职业技能的岗位应知要求,同时也学习了当代厨师管理岗位所要求具备的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外语、计算机操作等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技术专长的冷拼技术和蔬果雕刻技术等,厨房管理、营业业务等知识也超越了高级工的应知要求。课程的调整改革为人才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提升和发展。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学生们的知识优势更加明显。
(一)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在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围绕职业岗位能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实施教学。
(二)注重职业素质养成
在学生顶岗实习中,设置“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引入现代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利用企业对学生的现场岗前培训、企业制度的管理、企业文化的熏陶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加强职业资格培训
继续将职业资格培训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多门课程的实训内容与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对接。
(四)深化创新能力培养
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技能比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设置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引导学生的创新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新菜品的开发,把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不同层次的创新人才。
在企业开设“工学一体”课程,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以“员工”身份出现,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开展工作和生活;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在企业开设与管理、技术及企业文化相关的“工学一体”课程;学生实习结束,取得相应学分。
三、前景与展望
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开端,是教育改革走向“深水区”的实施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将会与经济发展、企业要求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也必将随着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不断改善,从而为现代餐饮业提供越来越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烹饪专业论文范文6
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2013 年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立项以来,根据《河南省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按照申报书和专业建设方案,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完成了建设目标和任务。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 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烹饪学院是2010年成立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共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088人,中职生2870人,专任教师245人。设有烹饪技术系、旅游管理系、工商管理系、食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技术、学前教育、电梯维修等30多个中、高职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文化厚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家职教方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量餐饮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产业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国家专利6项,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50多项,省级奖项80多项。
几年来,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单位”、“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国烹饪名师大师注册培训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烹饪工艺与营养)等荣誉称号,原省委书记卢展工、副省长徐济超、中烹协副会长冯恩援、高炳义等领导先后莅临学院调研与指导,对学院的特色办学、就业创业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 专业建设情况
烹饪专业自招生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高职学校示范性实训基地等称号。学生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屡获殊荣。2016年9月,烹饪专业93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服务G20峰会,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该专业现有高职在校生1256人,中职在校生1657人。专任专业课教师64人,兼职教师3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2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双师型”教师25人,中国烹饪大师7人。有校内实训基地33个,校外实训基地45个,专业图书10万余册。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前提,烹饪专业以“优基础、适口径、强技能、多方向”为指导,结合学院办学定位,立足餐饮行业,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开设中、西餐方向的基础上,适时增开中西面点、雕刻、营养配餐等方向,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二是增加了《国学教育》等限选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公修课程的开设力度,促使学生人格等全面的发展。四是进一步改革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时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对课程中老、偏、旧的知识及时摒弃或更新,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备了针对性。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
1、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根据学院要求,烹饪专业2014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了章程,确定了校企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目前,该专业与开元名都、河南大厦、上海望湘园餐饮有限公司等45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施、学徒制建设、订单培养、教师挂职锻炼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2、实施订单教育培养,成立企业冠名班
2014年起,烹饪专业先后与迪欧咖啡、望湘园餐饮公司、喜河南大厦、香港云顶集团等企业成立定向培养班。根据协议,学生第三年到签订企业进行带薪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企业派教师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订单培养的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实现了“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专业发展有生源”的多赢目标。
3、依托行业力量,积极探索学徒制培养模式
2016年6月份,学院被中国烹饪协会批准为烹饪与餐饮服务大师名师注册培训基地,挂牌为中国烹饪大师工作站。2016年12月,学院牵头成立中原烹饪职教集团。烹饪专业充分依托集团、工作站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启动学徒制培养班,制定了《学徒制培养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学院每年选拔100名学生,组建“学徒制试点班”,主干课程由大师授课,学生在寒暑假和顶岗实习期间跟随大师工作和学习,确保学生成长成才。
(三)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该专业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一主线二主体三循环四模块”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教学,即以培养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单位为主体,采用职业素质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技术、职业技能理论—单项岗位技能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的三次循环,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职业素养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职业技能模块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的高度吻合。
在校内实践教学上,该专业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按照企业对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细化实践教学标准,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目前,烹饪专业在课程类型上设置了纯实践课程,课程门数达到5—8门,校内实践课时达到校内总课时的35%以上。根据要求,烹饪专业第一学期设置基本功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后方能够进入第二学期的菜品制作等综合实践课程,基本功不达标,不能进入综合实训室进行实训。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烹饪技术系采取“招聘、引进、培养”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近年来,先后从行业引进32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学院的专兼职教师,从高校招聘应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20人。
学院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体系。颁布实施了《校本教师培训方案》、《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采取“传帮带”、企业挂职锻炼、专家讲课、督导听课、教师外出培训等途径和办法,从专业认知程度、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展开了系统的培训。截止2017年,烹饪技术系共有6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0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2名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五)加大投资,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引领”的实训室建设原则,学院不断加强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烹饪专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改造升级。截止2017年底,烹饪专业共建成各类校内实训基地33个,总面积达3615平方米,总值1418万元,生均6192.14元,涵盖了基本功、热菜制作、中西点、西餐等所有烹饪专业的岗位技能,校内实训开出率达100%。
(六)积极申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促进专业建设
立项以来,该专业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促进专业建设。2015年,该专业先后申报了“技能大师工作师”、“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范基地”等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2016年,该专业又通过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骨干专业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烹调工艺与营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三个省级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立项。目前,各项目负责人正在按照方案积极推进,争取早日通过验收,促进专业建设提档升级。
(七)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
该专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一是2015年与韩国全州大学签订“2+2”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前两年在我院进行专科的课程学习,通过韩语(TOPIC)三级后,即可申请进入全州大学本科3年级进行学习。毕业时,学生可获得中国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二是与法国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从2018年起,学院将每年选拔25名优秀大专生赴法国学习交流,为中法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人才的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八)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在品牌专业建设期间,我们不断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教师日常教学规范》、《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了教案、教学大纲撰写、实践教学、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秩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了一套高效、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的质量监控的力度,建立了查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等一系列制度。同时,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有效整改。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烹饪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监控,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三、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力度大,教学成果显著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能不断根据餐饮市场发展的要求,重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效果显著。近几年烹饪专业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省级课题3项、国家级专利6项、校本教材5本、校级精品课程3项。
(二)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烹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4人,副高以上职称21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总数的43.5%;“双师型”教师25名,占31.3%;硕士以上研究生2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专业带头人3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校级先进教师19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26人。同时,还从企业聘请了3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烹饪大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三)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学生实践技能明显增强。建设期间,烹饪专业先后参加省级、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得团体二等奖2项、团体三等奖2项,个人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同时,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将考证知识融入到平时的课程和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考前的培训和指导,烹饪专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了100%。
2、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2015年、2016年、2017年就业率分别为94.69%、93.35%、90.39%。2017届学生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92.97%。用人单位对我院2017届毕业生满意度达92.31%。2017届毕业生平均月薪达到3983元/月,个别毕业生月薪达到1万元以上。
3、学生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学院成立了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学院采取有力措施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一是建立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学生寻找项目,制定创业规划;三是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2014—2017年,学院相继举办“美团杯”创新创业大赛、户外生存挑战大赛等项目比赛,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和创新创业技能的掌握。
(四)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该专业积极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中国烹饪协会培训基地,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承担人社、扶贫等部门交付的培训与鉴定任务。建设期内,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100多人次,许多学员拥有一技之长,走上了脱贫致富和自主创业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事,学员还积极承担县内、县外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为御膳苑、望湘园等企业提供定制服务。牵头组织了《中国烹饪通史》编撰工作的第一次年会,为长垣籍大师吕长海大师举办了“从业68周年技艺研讨会”。参与编辑了《中原特色餐饮文化》、《长垣烹饪技艺系列名菜标准汇编》等书籍。一系列活动展示了烹饪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