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科学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科学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科学教育论文

学前科学教育论文范文1

课程设置离不开社会大背景,课程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即课程开设与否要考虑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强调专业性和职业性,为就业准备。学前教育专业应与时俱进,简单、机械地套用高等师范院校现行课程只会固步自封。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决定》为学前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明确了改革思路。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只有熟知幼儿教师能力要求,全面、深入掌握用人单位需求,并将其准确反映在课程体系中,将课程体系与从业要求对接、培养标准与专业认证对接,才能培养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过硬、满足岗位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二、改进已有课程设置

1.充实通识课内容因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包含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再加上幼儿想象力丰富,对诸多现象充满好奇,所以通识课应加入有关人文、科学、自然等课程,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充其知识面,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幼儿教师要具备与幼儿沟通的能力,了解幼儿身心特点,能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因此,还应在通识课中加入相关教育课程,但内容要浅显而广泛。

2.调整专业课程通过增加课时,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科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学习。针对学科专业课程,可将一些基础课改为选修课,合并较为相近的理论课,从而减少学时、学分;就技能课程而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艺术系学生不同,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应以实用性、工具性为主,加强对儿童歌曲伴奏、儿童操的编排等艺术类课程及幼儿园环境设计、玩具制作、简笔画等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实用美术课。此外,为体现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率,结合地域资源,学校还可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蒙台梭利课程、剪纸、泥塑等。

3.加大实践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少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未来就职岗位,对于如何与他人交往多半来自于已有经验,如何与幼儿做到有效沟通更是纸上谈兵。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能力及工作能力,需要不断增加实践课种类,逐渐丰富实践课内容,适当延长实践课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协作。

三、增开其他课程门类

1.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无论从事哪项职业,从业人员都应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认证,幼儿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不例外。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于2015年正式拉开序幕,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领取教师资格证的惯例将被打破。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后,考试内容和难度都会有所变化,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也不再被区别对待。只有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取得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资格。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关注这一变化,适时调整。

2.专业方向课程幼儿园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与目前高校采取笼统而又全面的专业培养体系不同步,高校希望把学生培养成既能胜任幼儿园教学、保育、科研等工作的教师,又能承担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任务的人才,培养内容大而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学校可倚重艺术特长生、营养师、双语教师、幼儿园管理、高级家教等不同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以突出学生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

3.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类课程新教师招聘时,在诸多标准中道德修养被排在前三位。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出发点因人而异,对幼儿及幼教职业的态度千差万别。开设师德方面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深深喜欢上幼儿教师这份职业。这样,未来才会安于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幼教事业。

4.0~3岁早教类课程我国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纷纷选择早教机构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因而我国早教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托幼一体化促使幼儿园招收低龄幼儿入园或开办周末亲子班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能安排幼儿与父母共同活动,又要善于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育儿行为,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开始0~3岁早教类课程。

四、结语

学前科学教育论文范文2

一、进行课堂讨论教学的优点:

1、能够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意志相辅相成,而兴趣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因此,首先先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巧妙地提出问题、设计有启发性的思考,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只有形成一种讨论研究、争辩的氛围,才能促成学习竞争场面。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即使是那平时内向的学生,一旦形成一个氛围,自然而然地就会加入这个行列。

2、能够启发思路,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下工夫,打开学生各个学习实践环节的思路,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形成一种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精于分析的能力。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且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能够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堂讨论教学中,学生必须用心听别人发言,领会各人说话的要旨,综合各人说话的要点,然后快速遣词造句,阐明自己的意见。在发表意见的同时,还需要听自己的语言。不断调节,如此,在讨论中,学生思维的敏拇和言语表达的流畅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讨论,可改变部分学生发言时面红耳赤、说话结巴,词不达意的现象。再者,学生相继发言,其信息量超过教师自己的话语。课堂上,每个人的兴奋思维中心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学习积极性提高,智慧的火花也就进发出来了。

二、课堂讨论教学的实施

1、教师提问,组织讨论。

教师的课堂提问与评价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教师提出课堂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中生疑、质疑,而后通过讨论解疑释疑,例如在学习《幽径悲剧》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再通过交流讨论,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1找出文中描写幽境之美的段落文字,有哪些美境?如何写出这些美境?2作者在描写美境的同时流露出什么感情?你能理解吗?说一说体会。3研读7-10段,想一想这部分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集中笔力描写古藤萝之美?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想?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比较全面正确地回答须发挥集体的智慧,而只有通过交流讨论,才能激发兴趣活活跃思维、集思广益,互相启发,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学生提问,组织讨论。

课堂提问与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与讨论中来,因此有时要鼓励学生的提问。“学起于思,思起子疑”。学生在学习思考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在学习文言文《狼》(蒲松龄)时,有学生提问:一断其股’中的‘股’是什么意思?,一学生立即站起来回答说:“这不简单,就是‘屁股’的意思。”话音刚落,教室里爆发一阵哄笑,有学生说。“不对,不是‘屁股’的意思”第一回答题的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还论证说;“作者前文用‘尻’,后文用‘股,都是表示‘屁股’的意思。这样,使行文有变化,避免用词雷同,又显示作者的水平。”也许觉得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一时,教室里安静了许多,有的学生在沉思,有的同桌在小声争论,有的学生在期待。此时,教师适时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来,他首先表扬同学们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好习惯,然后启发学生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头悬梁,锥刺股’中的‘股’是身体的哪部分?”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说“大腿”,“对!再请有字典的同学查查‘股’的解释。”很快,一位同学站起来并大声说出“股”的几种含义,还特别强调说没有“屁股”的意思,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最后同学们形成共识:“断其股”中的“股”应解释为“大腿”。这堂课自始自终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参与,教师不失时机,巧妙高超的点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几个问题

1、教师要善于提出值得讨论而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既是战斗员又是胸有全局的指挥员。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细节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起点拨引导作用。1当学生思路不畅时,教师就应点拨、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2当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疑问很多时,教师就要帮助归纳、妥善整理学生零乱的思路;3当学生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时,教师就应当机力断、集思广益、陈述己见,想出好的办法、好的主意,作画龙点睛的讲解,让学生豁然开朗。4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正中下怀、但是还没有展开讨论时,教师要有耐心等待时机,不必急于讲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意见,顺水推舟、自然而然地比较、分析以后,作出结论。

2、讨论的问题要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切中要害。

不能让学生无所适从,出现冷场。也不能过于肤浅,表面热火朝天,实际一问便知,要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切中要害,这样一来,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学前科学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 语文教学

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

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及其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的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师德修养的根本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

前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仿效的标准语言,是学生语言修养形成和提高的楷模。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表情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 教师语言是各种知识信息的载体。许多语言功底深厚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知识修养,他们深厚的语言功底正是来自广博的知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1、哲学修养。2、专业知识。还要扎实地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及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3、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了解邻近学科的知识,才能拓宽视野。4、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关注前沿科学的发展动态,接受新知识。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新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思想意识和道德标准的健全;对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要转化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支持者,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研究的过程,建立新型的互动合作关系。为师者,应该有能力认识和应对这种差异,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动机,在师生关系中取得主动地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因年龄差异同学生关系的隔阂,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其特性,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知心人。克服主观偏见对有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歧视现象,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转变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再随意剥夺学生思考、学习的权利。“以生为本”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对象――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成为教学的旁观者,相反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更好的驾驭知识、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妙,学生的主体作用越能更好地发挥,主体地位才会真正确立下来。

四、多媒体给语文课堂增添活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之,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成体,形成种立体的、多维的、系统的教学过程。以直观、形象的力式展示给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有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教学内容的个别理解和有效吸收,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生活和实践。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大,学习任务重,若不在教学的方式上有所改变,教学的效果必然不佳。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己收集、制作生字卡片、互相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观察能力也在留心生活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又如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是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把握中心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更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作文材料。然后,在学生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就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前科学教育论文范文4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三、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五、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六、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七、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八、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九、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地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十、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这些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学前科学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课堂提问;主动性;有效性 

 

I. 引言 

 

问与答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方式,也是大学英语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外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桥梁。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检验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就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谈几点认识。 

 

II.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 问题设计不合理 

调查表明一些老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yes”或"no"或是单个字。比如“Do you like it”。这些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问收不到效果 

2. 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老师提问之后,不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叫学生回答,造成了学生回答不出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弱了学生的自信心。 

3. 提问机会不平等 

有些老师总是叫少数人回答问题。为了答案的正确性或活跃气氛,有些老师总是叫少数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忽视了其他学生,从而造成了两极分化。1.忌偏食不少教师只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既担心答不出影响教学进度,又害怕他们不愿意答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是否提问特别敏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对教师提问时忽视他们的存在很有意见,他们强烈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使提问艺术失去魅力。 

 

III. 解决方法 

 

1. 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应该思考提问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回应,启迪学生思维。要能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Long and Sato 将教师提问分成两类:display questions(展示问题) 和 referential questions(参考问题)。Display questions (展示问题)是那种提问者知道答案的问题。(例如提问者拿本书问“Is this a book?” 或者Teacher:?Can you speak Japanese? Student:?Yes, I can. Teacher:?Can you type? Student:?Yes, I can. )Referential questions (参考问题)是那些提问者不知道回答者如何回答的问题。(例如How do you spend your free time?或者Suppose you win $50,000.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it? )Display questions (展示问题)是在引出答案,而referential questions (参考问题)是在寻求答案。如果我们比较两种问题就会发现两种之间的区别。对display questions (展示问题)的回答相对来说多为短句,只是“ Yes, it is” 或“ No, it isn’t”。 而对referential questions (参考问题)的回答多为长句。如“ I enjoy reading /listening to music /dancing/etc. in my free time.”。当学生面对referential questions(参考问题) 时,他们要思考,并组织语言句子结构,做出相对复杂的答案,就产生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应增加referential questions(参考问题) 的数量。 

2. 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这称为等待时间(waiting time )。Rowe 发现,教师一般只给学生一秒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就会叫学生回答。而给予学生回答的时间也只有一秒钟。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就会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实际上对于一个学习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等待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时间用第二外语来理解问题和组织答案。一般情况下,发问时应给学生留3-5 秒组织答案的时间。时间不能太短,但最多不要超过20秒。 

3. 给所有学生平等的机会均匀分布提问对象。 

研究表明教师总是倾向于让固定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学习好的学生比学习差的学生得到提问的机会更多。教师要给所有的学生平等的机会,提问的对象应面向整个教室的全体学生。教师应对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水平高低做到事先心中有底,让问题的难易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弱成正比,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IV. 教学实施 

 

1.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回答问题可以建立评估机制 

以往纯粹以考试成绩如期末的学业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仅仅局限于终结性的评估。缺乏全面性,难以有效、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师应取消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制定新的评估机制,从学习者在小组中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表现、课堂互动情况、作业成绩等多方面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为了调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课堂活动中提问的积极性,将学生提问次数和问题质量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善于思考、爱提问题而且所提问题质量较高的学生,除了口头表扬外,拟提高学期末总评成绩;对因基础差而回避提问的学生,教师应激发、引导、鼓励他们多问答;对惰性强、不思考、惯于依赖他人,帮助、教育无效的学生,平时成绩为零。

学前科学教育论文范文6

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 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所在,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把握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对学习的有效感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基本知识的传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与方法的形成。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优化教学环境

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兴趣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求,整个课堂也是积极有效的。在学习兴趣的引领下,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必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让课堂“活”起来,学校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比如,在讲授《观潮》这一课时,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并不能亲眼见过波澜壮阔的钱塘江大潮,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他们也不能直观的想象到江潮的雄伟壮阔。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大潮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江潮的壮观,江上闷雷滚动,而后变成如同山崩地裂的巨响,目睹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继而又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的磅礴气势。这样一段资料,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孩子们就已陶醉、震撼于这动人心魄的大潮之中,他们不但在兴趣盎然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而且对新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自己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个方面。

同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方式,也要转变教学理念,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应该发挥主导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适时适当的转变角色,由传统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指导和答疑解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解决问题,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越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明显。同时,也表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创设问题情境,多引导,不要直接揭示答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新课程刚实施以来,教师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习惯为学生包办所有的教学,使得学生不但手懒,而且脑子也懒,一看较难的题目不思考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一下,问题也就解决了。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同事要善于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让学生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后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后必然要做的一项活动,无论教师备课如何充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只有有效地落实课后反思,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课后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效果做出回顾和品评,从而从反思中求发展。课后教学反思既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课后教学反思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应从课堂评价、问题反馈、教学效果等三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过程,促使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另外,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符合课改精神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性是不是能够实现,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否发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参考文献:

[1]欧阳芬,王海燕.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