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1
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的现状也就说明了目前的材料检测环节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从目前情况来看,现有的检测工作因为取样数量不够、方法不科学等,通常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因为如果被检测的材料数量不足,或者检测的部分和方法不当,就会增加检测结果的误差,所以目前的检测方法并不具备代表性,无法说明所有工程建筑材料的实际情况;第二,工程建筑材料检测这个行业出现的时间不长,专门人才和工具比较少,因此实际操作的工作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再辅以专业性不够的检测工具,取样、成型、试件、养护、检测、数据处理等环节就会出现一些误差,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第三,准确数据的获得不仅依赖专业人才和检测工具,还需要一定时间的证明,而现在的工程都在赶进度、抢时间,得到数据后马上给出检测报告,有些问题就会因证明时间不足而逐渐显露;第四,我国大部分的工程建筑材料检测地点的设备、人员、水平、方法等都不尽如人意。以上问题的出现,就大大降低了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加之一些不良检测中心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检测,或直接篡改检测报告,更是增加了建筑行业的危险系数。这些问题的出现更是使整个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系统漏洞百出,直接危害了我国的工程建筑行业。
2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的注意要点
2.1注意材料取样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报告是对取样材料性能的报告,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建筑材料,因此,在检测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格外注意,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取样是随机抽取全部待检测材料中的一部分,按比例选取,不仅要求数量精确,还要在部位、方法等方面注意准确和规范,因为如果数量、方法、部位有问题,那么会严重影响监测结果,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选取。在检测样品的交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做好记录,样品的形状、重量、材料等自然状态要记录,还要求工作人员标注目测情况,如样品是否完整、异常等,接下来就是实验室的检测步骤,首先参照委托方的意见做好准备工作;其次,实验室应使用质量文件中规定的和适当的设施,以防用于检验的样品在贮存、处置或检验开始前被损坏或变质,贮存条件必须符合要求,另外要做足安全措施,以确保检验样品的状态完好无损,进而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2.2注意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数量检测的每一个步骤都由工作人员完成,按要求不允许委托方插手,工作人员的素质会对检测结果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求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单位规范用人制度,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允许上岗,但由于目前专门人才数量少,但是该行业的人员数量庞大,因此在制度的实行上不好把握。除了对工作人员素质的严格要求外,还要求每个工作地点配备足够的检测的工作人员,由于检测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精准运算,尤其是对于那些检测设备不够自动化的检测实验室,更需要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来弥补不足。无论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是数量,都是为了得到准确的检测报告,如果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检测结果中出现纰漏,那么结果报告也势必是不准确的,而如果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足,就会影响检测时间,结果不准确和延误检测时间一样,都会影响建筑工程进度,甚至会产生潜在的安全隐患。由此,应该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做好现有的工作,另外,在招聘时要尽量选择素质高的工作人员。
2.3注意监测环境要注意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因为监测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导致监测结果的报告不准确。建筑材料的性能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并且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此,在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按标准对材料进行检测,这样得出来结果才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2.4注意检测仪器检测结果对检测仪器的依赖性很强,需要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室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还要求专业人员对所有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必要时需要校准及修理仪器设备,因为仪器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程度。一旦发现检测结果有问题应停止该仪器的所有检测工作,并重新检测材料来获得无误的检测数据。
2.5注意检测标准不一样的检测标准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检测结果,因此,应该规范所有检测机构的标准,以免合格材料蒙受“不白之冤”,更是可以避免出现“漏网之鱼”,只有标准统一,才能够得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结果。这就要求检测机构在工作中严格规范各个程序,无论是选取、接收、分析、估算、处置中的哪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检测方法,采取国际通用检测规范和标准,检测单位不仅要对委托方负责,更要为整个建筑行业负责。
2.6注意监督环节说到底,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是委托方和检测机构之间的事,如果双方怀有不法之心,那么检测结果很容易作假,因此,要加强监督力度,推行重大工程复检制度。对于重大工程的材料检测更是不能掉以轻心,对于重大工程应该对工程材料多次检测,或者相关部门规定三个或三个以上机构进行材料检测,如发现问题全部重检,这样可以确保材料检测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3结束语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2
建筑材料的品种、性能和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的坚固、适用和美观; 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构形式和施工进度。因此, 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的革新, 建筑材料必须先行。在选材时我们应本着合理开发原料资源,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综合利用, 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及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针, 改善现有的产品结构, 开发新品种、发展新型建筑材料, 以满足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不科学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突出问题是管理模式不科学、不合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仍然带有较强地计划经济特色。以行政的硬性指令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方面体现的比较明显。
2、 工期组织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对工程总体规划方面不够重视,企业所做各种计划没有科学根据、与实际不符合等。企业主要都是根据以往积累经验来确定工期,以及确定工期组织实施、但是,没有考虑本项工程的特殊性或与以往工程的差异。遇到新形势、新结构等新项目则是一筹莫展。完全靠主观臆断制定的工期以及相应措施往往是不得当、不合理的,必然会给材料管理带来很大麻烦。
3、管理控制方式落后
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对工程管理控制缺乏足够地重视力度,缺少完整得控制手段体系,总是凭以往经验以及管理者的主观臆想来进行控制,管理控制内容往往被检查工作所取代。检查是建设任务结束以后才能进行的,都是事后控制。对于项目管理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企业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从管理控制方式上来看依然是沿用了落后的经验管理方式,这是就是不科学。因此,工程材料也不会做到齐全和完整。
4、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企业材料管理队伍素质整体偏低,并且人员结构层次也不是很合理。经过高等教育并获得学历的管理人员不多,大、中专学历人员占据大多数。建筑行业往往是重工程技术人员、轻项目管理人员的一个倾向。 甚至,有一些企业材料管理人员由某些亲属来担任。他们本身没有经过专业素质训练,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混乱现象。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对策
1、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素质。
在管理思路上,使相关部门的人员明确自己在材料成本预测、计划编制、采购计划实施、材料保管、材料使用、材料清理过程中的基本工作程序、方法和责任;在业务素质方面,对材料管理工作者进行具体业务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材料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操作能力,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工作效果考评,使材料管理工作者在竞争中发挥最大潜能。
2、强化信息资源管理。
强化信息资源管理,使材料管理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材料管理者要深入工程施工地点对材料价格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还应该对施工地点周边材料的供应量进行细致地调查,对开工后整个施工路段、周边其他将开工项目的材料需求量进行预测,测算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以便合理确定投标单价,降低经营风险。结合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按工程量清单对分项工程的结构材料、周转材料进行测算,为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测算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
3、材料采购管理
(1)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广泛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切合市场实际情况,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2)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运费支出是构成材料采购费用的重要因素,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需求,而材料价格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3)采取合理的采购模式。施工用主要材料可由甲乙双方共同采购,材料质量双方共同控制。对不符质量要求的材料施工方有权拒收、拒用。材料价格由业主方依市场行情确定,承建方、监理单位可广泛参与。业主方主要以招标方式确定材料价格,也可货比三家,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
4、材料用料过程的管理
(1)办好领料手续。当工程施工需要领用施工材料时,领料人员应凭技术部门或分项、单件工程负责人签发的根据施工图算出材料消耗数量到仓库保管部门办理领料手续。
(2)控制领料数量。实际耗用材料的数量,必须以计算期内实际用量为准,不得以领代用,对超额领料应由相关负责人审核签认并注明超用原因, 已领未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
(3)及时回收处理边、角、废、残料。处理没有多大用处的残料所得的变卖收入应办理正规手续并冲减相应材料成本。另外,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劳保用品等的领用除办理正规领用手续外,仓管员应设立专门台账并及时摊销或回收,对损失或丢失用料追究责任。
(4)仓管员应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交材料消耗单据,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准确进行材料消耗核算,并与计划成本对比,及时分析材料成本差异,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5、材料堆放管理
(1)专门库房,妥善存放。建筑材料应存放于符合要求的专门材料库房,否则会降低使用寿命。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应避免潮湿、雨淋。钢材(及制作成品)堆放在潮湿的地方会很快被氧化锈蚀,影响使用寿命;水泥回潮或被雨水冲淋后不能使用。
(2)标志清楚,分类存放。建筑工地所用材料较多,同种材料有诸多规格,比如钢材从直径几毫米到几十毫米有几十个品种,又有圆钢和带钢之别;水泥有标号高低不同,又有带R与不带R、硅酸盐、矿渣、立窑、悬窑之别,建筑物的不同浇灌部位,其设计标号是有差别的,绝不能错用、混用。
6、做好材料现场防火
( 1) 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作业条件订立消防制度或消防措施, 并记录落实效果。
( 2) 按照不同作业条件, 合理配备灭火器材。如电气设备附近应设置干粉类不导电的灭火器材; 对于设置的泡沫灭火器应有换药日期和防晒措施。灭火器材设置的位置和数量等均应符合有关消防规定。
( 3) 当建筑施工高度超过30m 时, 为解决单纯依靠消防器材灭火效果不足问题, 要求配备有足够的消防水源和自救的用水量, 立管直径在2 寸以上, 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保证水压和每层设有消防水源接口。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3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试验管理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视,建筑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建筑材料市场的发展。而在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试验就变得格外重要,科学完善的建材检测试验系统不仅能够保障建筑物的质量,而且还能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对建材检测与试验时,相关人员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重视建材的检验,从而降低建筑材料出现问题的概率。
1、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和取样方法
在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我们一般将建材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建筑功能、结构以及墙体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的特点使用与之相对的建筑材料,为了让这些建筑材料具备其相应的使用功能,就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建筑材料检测规范,在相关部门的检测人员严格检查之后才可以将建筑材料投入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物的质量达到预期的要求。并且还应该注意在对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在材料进场和使用之前进行相应的材料抽取和检测,最终确保材料的使用合格率。
在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对建材的检测项目和与其相对应的取样方法,检测人员可以按照以下几点方法来取样和检测建材:第一,建筑材料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在检测部门必须具备详细规范的的建材检测系统,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该具备极高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从部分的建材质量推断出整个建筑施工中建材的合格率。这里所说的从部分推断出整体就是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该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在选择样本时应该注意建筑材料的出场时间、型号以及种类,通过从这些完全相同的建材中抽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建材进行检测,从而很好的控制了建材的合格率,并且节省了宝贵的施工时间。第二,检测人员应该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极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建材检测标准。并且对于不同的建筑材料建材部门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检测取样方法,在检测之前检测人员应该按照部门既定抽样和检测方案进行检测,并且随机应变,按照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以保证更好更快的完成建材的抽样检测工作。第三,在对建材的取样和检测之中,检测人员必须建立相应的检测档案,如实记录建筑材料抽样检测过程中的情况,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排查问题产生的来源,快速解决问题。
2、建筑材料检测试验标准
2.1钢筋的检测试验
对于建筑钢筋而言,需要在进入到施工现场时根据相关的标准对其进行力学性能的检测,从而确保所选用的钢筋材料能够符合设计的要求。在进行钢筋的检测取样时,需要将某一钢筋的任意一端处的500mm的部分去除,之后才能够对钢筋进行样品的选取。对于冷拉钢筋而言,需要对其采取分批验收的形式,每一批冷拉钢筋的重量一般小于20吨,并且同一批的冷拉钢筋的等级和直径应该相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的焊接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采用的焊接形式有闪光对焊、电弧焊、电阻点焊、电渣压力焊、钢筋气压焊、闪光对焊以及预埋件T型接头埋弧压力焊等。在进行闪光对焊的机械性能检测试验时,需要进行的试验主要包括弯曲试验和拉伸试验两种。对于拉伸试验而言,通常选取的试件长度在500 mm~650 mm之间,对于冷弯试验而言,试件的长度通常选择的范围是250 mm~350 mm。电阻点焊性能的需要进行热轧钢筋点焊做抗剪试验,所选取的试件长度应该大于600mm。对于冷拔低碳钢丝焊点而言,不仅要进行抗剪试验,还需要对那些相对较小的钢筋丝进行拉伸试验,所选取的试件长度范围通常情况下为600mm~650mm。在采用电弧焊与电渣压力焊进行施工时,需要进行拉伸试验,应该选取长度为500m~650m的试件。
2.2 水泥、砂石的检测与砼工程检测
在建筑工程的使用材料中,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剂是非常关键的几种建筑材料,并且这些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也是非常庞大的。对于,为了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对这些建筑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不仅仅需要对材料的强度及和强度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检测,还需要对其进行放射性的检测试验。在进行水泥的进场验收工作时,需要对水泥的品种、包装、出厂日期、级别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同时还应该对水泥的强度、安定性等指标进行试验检测,确保选用的水泥质量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在进行砂石的检测试验时,需要采用取样法对其进行试验的检测。在取样过程中,应该均匀的对砂石料堆进行取样,取样的部位应该包括底部、中部和顶部。砂子的在每一个部位选取8个样品,石子在每个部位选取15个样品。砂石与水泥的送检需要在同一时间进行,并且对相应的配料比进行检测。此外,还需要结合相关的配料比进行砂的粒径、水泥用量、砂浆和易性以及搅拌时间等的检测试验。混凝土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必须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试验。采用随机抽样对其进行样品的选择,做好检测试验的报告。在进行检测试验时,需要控制好环境温度和湿度,从而能够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
3、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性能对建筑整体的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建筑材料在进入到施工现场时需要进行检测试验,从而确保选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能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在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的管理中,需要对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与取样方法、建筑材料检测试验标准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能够使得建筑材料的性能得到准确的检测。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建筑材料检测与试验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颜廷文.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7):75-76.
[2] 周丽肖.浅析如何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J].四川建材,2011,(6):82-83.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前景
传统的混凝土在200年来的发展中,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但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论文参考。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其次,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工业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最后,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混凝土的原材料都来自天然资源。每用1t水泥,大概需要0.6t以上的洁净水,2t砂、3t以上的石子;每生产1 t硅酸盐水泥约需1.5 t石灰石和大量燃煤与电能,并排放1tCO2,而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尽管与钢材、铝材、塑料等其它建筑材料相比,生产混凝土所消耗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相对较小或小得多,混凝土本身也是一种洁净材料,但由于它的用量庞大,过度开采矿石和砂、石骨料已在不少地方造成资源破坏并严重影响环境和天然景观。所以未来的混凝土必须是高性能的,尤其是耐久的。耐久和高强度都意味着节约资源。“高性能混凝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为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的两倍以上,可增加混凝土结构安全使用寿命,减少造成修补或拆除的浪费和建筑垃圾;可大量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弃物,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收缩徐变小,适合建造高效预应力结构;高性能混凝土适用于高层、大跨、大体积、大跨桥梁、海底隧道、高速公路及严酷环境中使用的结构物,如核反应堆、海上结构和处于有腐蚀性介质环境的结构等的建筑和修补。其他用于特殊用途的智能高性能混凝土更有着其独特的、其他混凝土难以替代的优势。正因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以上诸多优越性能,自从产生以来,便大放异彩,世界各国对其研究和应用势头的发展十分迅猛。具体如下:
1.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外的研究应用现状
1986~1993,法国由政府组织包括政府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建筑公司等23个单位开展了“混凝土新方法”的研究项目,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并建立了示范工程。1996年,法国公共工程部、教育与研究部又组织了为期4年的国家研究项目“高性能混凝土2000”,投入研究经费550万美元。论文参考。法国修建的3座高性能混凝土的斜拉桥一佩尔蒂大桥以及最近建设的埃洛恩河大桥和诺曼底大桥也都使用了高性能混凝土。论文参考。
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16个机构联合提出了一个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建议,并决定在10年内投资2亿美元进行研究和开发 各大州政府也致力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和应用。在纽约州已建成了100多座具有高性能混凝土桥面的桥梁。在华盛顿州,公路部门正在制定高性能混凝土梁的标准。
目前德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已达C110级,强度等级为当今世界之最。挪威皇家科技研究院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基金持续资助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丹麦的大贝尔特工程是一座大型的隧道与桥梁连接结构,规定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国外的这些抗议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历程,对我们很有启发的参考价值。
2.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的研究应用状况
1992年,吴中伟首次将高性能混凝土介绍到国内。近年来,我国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发展较快。我国是生产和使用混凝土的大国,混凝土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涉足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还是近10年的事。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越性不断地得到认可,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高性能混凝土获得了迅速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上采油平台、矿井工程、海港码头等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全国很多研究单位已经研制出普通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高流态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加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水下不分散高性能混凝土港工与海工高性能混凝土、高抛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等等,研制出C30-C80的各种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和完备的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设备,以及掌握了配套的施工成套技术和各种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技术等。其中具有优异耐久性的C30高性能混凝土即将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深圳地铁工程中大规模使用。
3.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习惯了普通混凝土的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阻碍了高性能混凝土广泛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已基本被接受,而中低强度高性能混凝土还没得到工程人员的普遍认可,这就为中低强调高性能混凝土的普及带来很大障碍。同时,人们应该认识到“优质工程必须要高性能”的。
在绿色环保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混凝土能否长期作为最主要的工程结构材料,关键在于能否成为绿色建筑材料,于是高性能混凝土便将承担历史的责任。高性能混凝土能更多的节约水泥熟料,更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大量降低料耗与能耗;能更多的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细掺料,节代熟料,改善环境,减少二次污染;能更大地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尽量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的用量,达到节省资源、能源与改善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与问题[J].建筑技术.
[2]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冯乃谦.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J].施工技术,2003,32(4):1-6.
[4]胡晓波.新型建筑材料讲义.长沙铁道学院.
[5]唐建华,蔡基伟.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论文天下.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5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例设计强度检测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混凝土配台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确定出混凝土的组分,即水泥、粗细集料和水的比例。我国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按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过试验室试配调整,然后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合理的配台比。而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大都是根据经验试验确定。由于商品混凝土多数需通过泵送完成浇筑任务,基本属于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一般耍使用高效减水剂或掺活性掺和料,使配合比基本参数的确定经过大量的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实践而得到。
二.混凝土配合比例设计。
1. 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
在配合比设计前,设计人员要做好下列工作:
掌握设计图纸对混凝土结构的全部要求,重点是各种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及结构件截面的大小、钢筋布置的疏密,以考虑采用水泥品种及石子粒径的大小等参数;了解是否有特殊性能要求,便于决定所用水泥的品种和粗骨料粒径的大小;了解施工工艺,如输送、浇筑的措施,使用机械化的程度,主要是对工作性和凝结时间的要求,便于选用外加剂及其掺量;了解所能采购到的材料品种、质量和供应能力。根据这些资料合理地选用适当的设计参数,进行配合比设计。
2.混凝土混合比设计。
传统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是以采用标准试验方法所得的经过28d期龄标准养护的抗压强度为依据来设计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这种方法存在着试配周期长、不能适应材料变化和现代快速施工的需要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试验室可采用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进行快速配制的方法,即通过检测水泥3d强度值来推算水泥28d的强度值,具体为按公式来推测出混凝土28d的强度值。
(1).水和灰的确定。
根据水灰比定律可知,在材料品种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其变化规律呈曲线关系,而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的变化规律呈直线关系。在关系曲线未建立之前,可以采用《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 55-2000(以下简称《规定》)提供的公式 进行初步计算,该式中的回归系数A和B随所用材料的品种及质量不同而异,在试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结合丁程实际使用的材料通过试验求出;当缺乏试验条件时,可参照《规定》中的有关数据:碎石混凝土A取0.46,B取0.48;卵石混凝土,A取0.07,B取0.33。 为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
但是,从多年来水泥的实测28d强度结果看,不同水泥厂的水泥富裕强度不尽相同,同一水泥厂同一品种水泥在不同时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大部分施工企业为节省试验费用,不能严格按施工检验程序送检,一般仅在一个单项工程开工前进行一次原料检验。若仅以这一次送检结果作为整个工程的材料质量指标是不适宜的,因此,可以将此次检测结果仅作为一个参考性的指标,在实际配合比设计时采用一个系数加以折算修正,该系数可取0.7~0.9,这样既考虑到水泥富裕强度的变化,又可以不使折减值低于标准值以致影响合格判定。
(2). 单位用水量的确定 。
单位用水量的选取通常参照《规定》进行,即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粗骨料的品种以及粗细骨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只有水灰比w/C
坍落度按lO~30mm、35~50mm、55~70mm 、75~90mm的顺序每调一档,用水量应增加lOkg/m3 左右;
细骨料按粗、中、细的顺序每调一档,用水量应增加18kg/m3 左右;
碎石比卵石的用水量应增加15kg/m3 左右;
粗骨料最大粒径按40 mm 、31.5 mm、20mm、16mm的顺序每调一档,用水量应增加12kg/m3左右。
三.混凝土强度检测。
1. 混凝土取样。
对于按照既定配合比施工的混凝土工程,全方位地加强施工质量的检测与评定,是保证混凝土工程满足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性能要求较直接的手段。混凝土试件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的依据,是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的重点。根据《规范》,混凝土试件类型与数量的确定应满足几个基本原则,即独立的试件类型、足够的试件数量和试件取样频率的代表性。
《规范》针对留置强度试件的作用,强调应留置3种混凝土强度试件:第1种为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第2种为用于确定施工期间混凝土强度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第3种为用于结构实体检验的同条件养护试件。
2.强度检测。
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试验检测技术人员除了在试验室依据混凝土试件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进行检洲评定之外,当需要对被检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作出准确的判断时,还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情况及检测条件进行现场检测。
目前,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的方法很多,例如超声法、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后装拔出法、抗拔法等,其中以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较为常用。至于采用何种方法为宜,需要对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检测结构构件的适用性、检测费用、检测速度以及对结构构件的破坏程度等条件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当需要准确判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且有条件时,可优先考虑采用钻芯法或采用钻芯法修正;当混凝土质量比较均匀时,可采用回弹法和超声回弹法,如果用钻芯法进行校核,可以提高回弹法和超声回弹法的精确度。
四、检测验收风险存在的具体问题。
实体检验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现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在判断结构混凝土的强度验收时都将标准养护抗压强度作为重要标准,而且它的概率已经保证在95%左右。我国制定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l07-1987)就对我国的工程建设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在GB 5024-2002中制定的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规定,在检验建筑实体强度时不仅要采用标准强度检验的方式,还要对结构混凝土实体的强度进行测试。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这样所得出的结果就能更真实的反映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另外,作为一种材料强度,标准强度主要反映的是混凝土的质量以及组成成分等的质量控制状况,然而同条件养护强度是对施工以及养护状况对结构强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反映。这两种方法是从两个角度来反映工程的结构强度的,所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好地保证工程的结构安全以及工程质量。
五.结束语
水泥混凝土是近现代最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是当前最大宗的人造材料。进入20世纪以来,以混凝土为建筑材料的工程结构物得到飞速发展,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以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已成为楼宇、桥梁、大坝、公路和城市运输系统等现代化标志的首选材料。混凝土耐久性已成为国际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生产活动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各种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混凝土工程,如跨海大桥、海洋工程、核反应堆、电站大坝等不断增多,这些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必须实现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这就更加要求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即足够长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李慧 浅析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1年34期
[2] 陈桂秀 浅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期刊论文] 《科技风》 -2010年2期
[3] 乔志琴 张万祥QIAO Zhi-qin ZHANG Wan-xiang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期刊论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4期
[4] 殷清瑶 潘凤利 对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研究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14期
[5] 邱平QIU Ping 混凝土强度检测用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 [期刊论文] 《施工技术》 -2006年8期
建筑材料检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建设工程,见证取样
本文阐述了建设工程见证取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保证建设工程见证取样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
由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取样送检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取样不规范,以及少数单位弄虚作假,而出现了检测样品合格,但工程实体质量不合格的不良现象,给工程结构留下了质量隐患,使检测手段失去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材料和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保证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更好地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程检验制度,从而能取得真实代表质量特征的有关数据,科学评价工程质量。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和取样的真实,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准确性,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文件和技术法规,要求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检测的管理工作,建立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免费论文,见证取样。。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 “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建设部下发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建建( 2000) 211号]就此问题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第3.0.3条以强制性条文形式要求:“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1)见证取样制度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它除了与检测单位有关外,涉及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还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因此,执行好这一制度必须相关单位都能理解好这一政策并配合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在当前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需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应将见证人员的配置和相关工作纳入到资质管理中去;质量监督机构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应逐步将现场见证工作作为质量监督的内容加以强化。改变目前存在的“好制度落实不好”的现状,使见证取样工作真正能够按规定落到实处,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
(2)见证人员的自身素质还不到位。由于见证人员绝大部分为监理人员,而目前监理人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廉洁自律不够等也存在于见证人员中,使得见证工作呈现“走过场”现象。有些见证人员将样品的真实性片面理解成
样品只要在现场的母体中提取即可,忽视了样品的提取要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或规范的检验批的要求,最终导致一个小区几栋甚至十几栋的建筑共用一份检测报告的现象时有出现;对在现场交付的产品,见证人员要确保样品抽取能在现场随机进行,但由于见证人员工作不到位,使得见证送检的样品与现场的实际产品质量不一致,特别对门窗等现场组装的构件产品尤为明显。
(3)见证人员的配置还与工程建设量有一定的差距。按照有关规定,每项工程的见证人员至少配备1-2人,对于规模较大的建筑小区或复杂的建筑物,还应根据建筑物的数量或不同的工种适当增加见证人员。目前,有些建筑工程现场见证人员数量远远不够,一个较大的小区只有l一2个见证人员,且其中一个持证人员还是现场负责人或是监理总监。特别是近一两年,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有些监理单位由于见证人员的数量不够,将某一见证人员的证书复印多份在其监理的各个工地使用。这从根本上不能满足检测见证的有关规定。
(4)检测机构对见证人员的核查流于形式。按照文件要求,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向质量监督部门和该工程委托的质量检测单位、施工单位递交《见证人员授权书》,这从制度上保证了质量监督和检测单位对见证人员工作的监督,但由于有此施工现场建设或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人员配备不齐或精力有限等原因,真正按规定做此项工作的建设或监理单位很少;而有些检测单位在接受见证样品委托时不认真核查见证人员证书及封样的有效性,甚至为了满足于客户,默许见证工作中见证人员无证上岗、委托他人见证、借用他人证书、样品监护不力以及封样措施不可靠等一系列违规行为,导致见证所取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检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监督管理,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将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中去。免费论文,见证取样。。尽管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只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中一个环节,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代表性的检测样品不具有真实性,检测的再准确也是徒劳无效的,若其如此,工程质量何尝能够得以保证。因此,建议在监理单位资质年检和日常管理中,相关主管部门须将见证人员的配置、数量和承担的建设工程监理量结合起来;质量监督部门将施工现场的见证取样送检工作作为质量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将见证人员的数量、见证记录的内容、见证取样的方法等列为监督的重点,对未加盖“见证取样送榆”章的检测报告不得作为竣工验收的质量保汪资料。
(2)进一步在制度上明确施工现场见证人员的配置数量,加大见证人员培训考核的力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并提高施工现场见证人员的配置数量,规定现场一线的质量管理人员均须持有见证取样上岗证,各地区承担见证人员培训和考核的机构要加大培训考核的力度,确保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的真正落实到位。
(3)进一步规范检测机构的行为,使其严格把关、认真履行见证取样核查的职责。对审核中发现的无证上岗、委托他人见证、借用他人证书、样品监护不力以及封样措施不可靠等现象,应该做好解释工作、敢于拒绝接样、并在必要时通报当地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见证行为,检测机构在出具的检测报告上不得加盖“有见证取样送检”章。质量监督机构应严格按照《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的要求,加大查处监理单位对于见证取样制度的实施情况。免费论文,见证取样。。同时,质量监督机构还应检查检测机构是否认真履行职责,认真审核样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旦发现问题应严肃查处。
(4)建立见证取样送榆工作台帐。建立工作台帐是加强见证取样送检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工作台帐可对见证人员的工作进行日常管理。 工作台帐又能反映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检测情况,也便于质量监督的日常检查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台帐上应注明项目名称、见证人名称、见证材料和试块数量、使用部位、见证日期、见证人签字、检测结果、不合格材料处理情况等。
(5)实施见证取样网络化管理。为了控制施工单位瞒过监理单位送样,可要求在检测委托单上必须加盖监理单位公章和见证员章或签字,规定无监理单位公章就不收样;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必须见证取样的材料清单,并明确在见证取样时必须要有质保书和注明本批材料的数量;试验报告出来后,须经监理主管审核并加盖公章后存档;以此使见汪取样工作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到检测机构,均处于受控状态。
[1] 闫彩云. 关于建筑材料检测实践教学的审度与思考. 职业 , 2010, (03) :171-172
[2] 滕叆.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路基材料检测教学中的应用.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01)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