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节的优美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优美句子范文1
描写端午的优美句子汇总
一、提前送你一个粽子:幸运铺满清新的叶,快乐裹成美味的馅。闻起来是温馨,吃起来是甜蜜,咽下去是幸福,回味着是美满,端午节快乐!
二、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一生中总有一些朋友最珍惜,一年之中总有一些曰子难忘记;从夏走到秋,由陌生转为熟悉,虽不能时时问候,却在特别的曰子,轻轻道声:朋友,端午节愉快!
四、端午节到,吃一口粽子,开心快乐无烦事,划一划龙舟,幸福安康乐无忧,赏一赏舞狮,好运当头在此时,发一发短信,友情久长心连心,五月五端午节,祝你快乐。
五、端来一盘粽子,香香的馅料,美美的味道;端来一份惬意,阵阵的舒服,种种的开怀;端来一个祝福,深深的情义,大大的关心。端午来到,祝今天开心,永远快乐!
六、芳香阵阵,是粽子诱惑你的心;笑声连连,是幸福滋味来入侵;美酒淳淳,是情谊深深绘彩锦;艾草浓浓,是平安健康送佳音。端午时节,祝你与幸福永联姻!
七、粽子几多情,包裹着端午的情结;艾叶多神秘,凝聚着端午的韵律;龙舟几许意,刻画着端午的精神。端午时节,一条短信勉励你我,与时俱进,努力生活!
八、端午节,送你一个快乐“粽子”,先帮你剥掉工作的烦恼,剥掉生活的烦恼,剥掉脸上的沉闷,好了,剩下幸福的内叶裹紧你,幸运的大米任你吃,端午快乐!
九、端午节快到,送你一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五月五的情怀!
十、我提前送你一个粽子:幸运铺满清新的叶,快乐裹成美味的馅。闻起来是温馨,吃起来是甜蜜,咽下去是幸福,回味着是美满,端午节快乐!
十一、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十二、端午节到了,送你一个万能“粽”,仅限端午食用。食用的呈现:幸福紧随如风,烦恼跑得匆匆;知识用之不竭,钱财取之不尽;好运如日中天,彩票一买即中。
十三、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十四、聚会太俗,睡觉太懒,端午节到了,一起去盗墓!《盗墓笔记》中,死尸叫小粽子,僵尸叫大粽子,粽叶是裹尸布,你的武器就是马莲绳!有胆量就来吧!
十五、端午节送给你一个粽子短信,诚意里包着一份俏丽红豆、香甜大枣、健康绿豆、金钱就像粒粒米,包在一起全归你,装在短信发给你,祝端午愉快又有趣!
十六、端午好,端午妙,端午时节粽叶飘飘香围绕;端午好,端午妙,端午时节龙舟竞越水中舞蹈;端午好,端午妙,端午时节幸福阳光缕缕照耀;端午好,端午妙,端午时节一家团聚开心微笑。亲爱的朋友,愿你端午快乐。
十七、一个粽子,一份情,甜甜蜜蜜伴真情;一句祝福,一份爱,真心真意表关怀;声声问候,人生规划,爱心传,伴你幸福到永远;五月初五,端午节,祝你快乐在今天。
十八、烈日照,西瓜熟,五月里,初五到,端午节,真激动,米豆枣,来备好,买来皮,把粽包,小小粽,味道鲜,五谷全,样子俏,裹糖吃,似神仙,
十九、喝上一杯雄黄酒,好运必定能长久,吃上一粒香粽子,快乐伴你一辈子,戴上一个小香囊,幸福生活万年长,再来一个赛龙舟,今年又是大丰收,端午节愿你吉祥如意,开心永伴。
二十、每当一个节日来临,我总是第一个想起你,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样,遥望着远方,思念自己牵挂的人。端午节到了,让我为你送上一份祝福!
端午节有关的句子
1、粽子香香,引来好一切美好。龙舟划划,赶走所有烦恼。大家齐聚,共度欢乐时刻。快乐日子,祝福多多,愿你端午节快乐,好运粽在身边,幸福满舟围!
2、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祝您端午节快乐!
3、用一缕春风,两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雪,做成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十分热情,装进无数祝福送给你,愿端午节好运。
4、有人牵挂的漂泊不叫流浪,有人陪伴的哭泣不叫悲伤,有人珍惜的感情叫做挚爱,有人分享的快乐叫做幸福,祝愿你幸福,端午节快乐!
5、粽子黏黏,思念甜甜;粽子软软,祝福闪闪;粽子香香,健健康康;粽子大大,财运佳佳;粽子多多,快乐多多。粽子节到了,一定要快乐哦
6、粽子包着枣,祝你健康永不老;粽子夹着肉,愿你爱情长又久;粽子沾点糖,望你快乐幸福长。不同的粽子有我相同的祝福:端午快乐!
7、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8、缘-字有你有我,爱-字有甜有苦,情-字有思有恋,想-字有牵有挂,你-永远是我好朋友!祝福我的朋友,端午节开心快乐!
9、缘分,让我遇见你;开心,让我认识你;牵挂,让我想起你;友谊,让我们在一起;信息,让我不得不发给你;祝愿你一切都如意,端午节快乐!
10、又到端午了,又到了吃粽子的季节,忘不了那糯糯的,飘着清香的粽子…… 给您带来又香又糯的各种口味的粽子,祝您端午节快乐!
11、有种友情事过境迁依然纯朴;有种信任事隔多年依然怀念;有种问候清清淡淡却最真诚;有种友谊,无须挂齿,却心领神会,祝端午节快乐!
12、有一种快乐漂漂洒洒,有一种自在平平淡淡,有一种幸福安安静静,有一种拥有实实在在,有一种友谊长长久久,有一个你,我天天祝福,祝端午节快乐!
13、粽子香,艾叶芳,灿烂心情赛春江;龙舟忙,喝雄黄,健康快乐好运长;太阳光,暖洋洋,愿你永把幸福尝;短信响,情飞扬,朋友祝福:端午快乐!
14、一笑忧愁跑,二笑烦恼消,三笑心情好,四笑不变老,五笑兴致高,六笑幸福绕,七笑快乐到,八笑收入好,九笑步步高,十全十美乐逍遥,端午节快乐!
15、一叶粽子香,日子到端阳。万舸争流忙,龙舟涌大江。快乐饮雄黄,健康佩香囊。朋友情意长,祝福送身旁。生活蜜如糖,幸福万年长。端午小长假快乐。
16、用千娇百媚的芭蕉叶把你轻轻包裹,在清香怡人的气息中点缀快乐、好运、成功和健康,再用思念的线牢牢系上:一颗幸福大粽子就此诞生。端午快乐!
17、用一颗咸蛋,两块肉,三两糯米,四片粽叶,做成粽子;放到五颜六色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真诚,裹着无数祝福送给你,愿端午节好运!
18、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端午节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19、愿你每天用大海的胸怀面对,用小猪的感觉熟睡,用南非的阳光晒背,用盖茨的美元消费,用拉登的方法逃税!
20、在友谊旅途上,有时你看不到我在你身旁;不是我把你遗忘,更不是让你一人走;是我选择走在你身后,当你不小心跌倒,我就跑上去踩…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的经典诗句大全
No.1 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No.2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No.3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No.4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No.5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No.6 条脱闲揎系五丝。——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No.7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No.8 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No.9 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No.10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No.11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No.12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No.13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No.14 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No.15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No.16 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No.17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No.18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端午节的优美句子范文2
【关键词】传统文化互动性探究体验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的冷漠起来:我们的孩子爱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机器猫、奥特曼;他们都知道“圣诞节”,但很少知道“端午节”“中秋节”,孩子们对身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继承和发扬了。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班里进行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
1、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在玩中学习传统游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经典,如民间的语言游戏像童谣、故事、古诗;民间游戏、民间风俗、传统艺术通俗易懂、趣味性很强,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很受孩子的喜欢。其实,幼儿进行活动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伟大的、直接的目标,他们就是玩,因为玩符合他们的兴趣、符合他们的内在需要。中国民间玩具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各种物质几乎都可以被用来制作。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把玩具和材料一体化,材料既是玩具,也是学具,从而体现游戏、学习一体化,寓教于乐。例如节令玩具,通常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元宵节所用的花灯;春节所用的鞭炮、烟花;端午节所用的香包、布老虎、艾人、五丝哨;中秋节所用的兔儿节;清明时节所用的风筝等。通过这些节令玩具,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一些节日的风俗、意义,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例如:古诗词“吟之有韵,诵之有味”,它的音韵美、节奏美,使幼儿读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了幼儿诵读的兴趣。在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看图读,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方法灵活多变。引导幼儿感受文化经典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2、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在生活中学习传统经典
《三字经》是中国启蒙教育传统的结晶,是传统启蒙教育长期积累的结果。它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内容丰富,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一本微型的百科全书。
饭前、教学活动之余,我们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给孩子们讲解一些《三字经》中“孟母三迁”、“孟母断机”、“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小故事,激发孩子学习《三字经》的兴趣。我们通过配乐朗诵。给三字经配上适当的轻音乐来朗诵。优美的音乐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朗读兴趣。还能使幼儿情绪放松,把学习经文当成一种美的享受。用电脑粗体字打出三字经经文,贴在墙上,让孩子认字并做整句或整段的拼合游戏。这样,我们可以借助学习《三字经》,为孩子营造一个书香门第的氛围,通过故事也达到了教育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的目的。
饭、午睡前、离园前等小块时间也可以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玩猜谜游戏、手指游戏等;说童谣《小黄狗》、《排排坐》《丫头丫》、《颠倒歌》等;讲童话、传说、美德故事《卧冰求鲤》《嫦娥奔月》《开天辟地》《孔融让梨》《大禹治水》《葫芦娃》《牛郎织女》《黄香暖席》《司马光砸缸》等,使传统文化渐渐影响着幼儿,陶冶着幼儿的情操。
3:尊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在探究体验中学习民间工艺
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反映了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为了让孩子了解、学习、传承,这些传统工艺,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有选择地把这些工艺重现在幼儿的生活中。
每年的春天,我们都会在清明节来临之前和孩子一起制作风筝,我们提供许多材料,引导孩子制作风筝,或者和家长合作,引导他们讨论什么材料适合做风筝,怎样让风筝飞得又高又稳。到清明节时我们都会和孩子还有家长一起踏青、放风筝,放飞心情。
我们还开展了许多民间游戏坊,如:“民间剪纸”、“绣花”、“捏泥人”、“蜡染创作画”、“编中国结”、“写毛笔字”、“陶吧”、“画中国画”等活动区域,让孩子通过多种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体验中国人的伟大智慧,从而为做中国人而自豪。
4: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互动中感知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许多民俗民风是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的,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在城市的小家庭中,已经很少重视过这样的小节日,最多买几个汤圆、几只粽子和几块重阳糕吃吃。
所以,每当这些节日到来之际,我们都会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和大家一起过节,有时还邀请家长参加,使这些传统节日重现在孩子的生活中。我们和孩子聚集在一起动手制作传统的食品,端午节邀请奶奶来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包粽子、元宵节邀请妈妈来幼儿园搓汤圆等,清明节和家长一起放风筝、元宵节一起闹花灯,重现一些传统习俗。
我们充分利用楼梯、走廊墙面及三维空间布置“中国传统节日”,包括节日的名称、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食品、节日的吉祥物、节日的活动等等;并根据节日的到来而更换;民间艺术长廊,如:剪纸一条街,包括剪纸的含义、工具、方法、作品、代表人物、作品的寓意等;整幢楼的走廊分别以不同的形式的传统艺术作品进行装饰,传统文化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在互动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真正培养出文明、儒雅、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孩子。
参考文献
端午节的优美句子范文3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写于1934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也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但阅读小说的是初中生,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十五六岁孩子而言,要把握主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来阅读这篇小说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初读:厘清脉络,复述情节
所谓复述,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它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常用的一种方法。
课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本文,提示学生注意理清脉络,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整体通读一遍的基础上,鼓励小组讨论概括,整个故事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来,达到初读的目的。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复述时经常会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缺乏创造性的复述能力。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引导学生改变人称,创造性地复述
本课的主要人物是翠翠、爷爷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以这几个人物的口吻来复述。复述过程中要学习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学习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增强故事的可读性,提高复述的质量,借此启迪学生的心智。当然,变换了角度的复述难度增大,在复述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与点拨。
2.引导学生补充情节,创造性地复述
课文中有很多情节是空白的,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扩充空白情节。很多内容课文并没有描述,学生当然可以对这些情节进行合理设想。
引导学生创造性表达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不要让学生单纯地复述,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二、再读:把握故事的环境与人物性格
环境是人物生存发展、情节变化的背景,每个小说都有其独特的环境,而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和环境描写又是密不可分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文学就是要描写“环境怎样影响人”。因此,注意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衬托作用,是阅读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再读文本时,让学生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课文中这样的句子有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人与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例如文中对山水的描写:“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在这里,沈先生以极其细腻的笔墨,充分地展示了湿润透明的湘西美景,而翠翠,正是这个典型的环境下典型性格的代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样的纯净的环境中生存的人,自然会“重义轻利,守信自约”,翠翠这个名字也是来自于这样的环境,所以说是一个“近身的名字”。 她是大自然的女儿,作者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是把她放在一个自然的天地中去写的。在小说的开端,作者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她的身边,除了相依为命的爷爷,能与她作伴的就只有那只渡船、那条黄狗、那座白塔和周围的山水了,而就是这样的一种环境,造就了翠翠内向、纯洁、沉静、害羞和富于幻想的独特性格。
人物,离不开她所生长的环境,离开了环境,人物就失去了生活的土壤。所以,在复述情节与把握环境描写的基础上,天真活泼、充满灵气又善良可爱的翠翠;淳朴忠厚的爷爷;明事明理、正直耐劳的天保大老、傩送二老兄弟便一个个跃然纸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物形象天然朴素,来得自然,让人只有慨叹的份!
三、深读:寻找悲剧的原因
本书讲述了一个优美而有些感伤的故事,那么教师一定要追问学生:这个故事为什么会有着凄凉的结局呢?每个人都那么善良单纯,每个人都视名誉如黄金,每个人都在自然的怀抱中以真诚待人,那么,为什么他们之间也会产生悲剧呢?
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再次阅读文本,互动质疑,寻找答案。很快就会有同学发现沈从文先生的一句话:“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找到了这句话,就要找出文本中到底有哪些“不凑巧”,找这些“不凑巧”过程,是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关键。
例如,第一个端午节,翠翠见到了傩送,从而心上有了牵挂,但第二个端午节,偏偏不凑巧,傩送不在家,天保见到了翠翠,起了爱慕之情。第三个端午节,翠翠再去顺顺家,不凑巧竟然半路里杀出个王乡绅的大小姐,要与翠翠争傩送,翠翠的心乱了。傩送过小溪要摆渡时,翠翠可以有和傩送交流的机会,但她太害羞,竟然跑了,这个不凑巧为以后的悲剧又加上了一层铺垫。
找到这些“不凑巧”,好像对文本的探寻可以画上完满的句号了,但我们可以继续刺激学生思维的深度:这些产生悲剧的不凑巧也是作者故意这么设计的,那沈从文为什么不能设计成凑巧,设计成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为什么一定要设计成悲剧呢?
问题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一部《边城》的问题了,而是要不得不“知人论世”,深入了解沈从文先生本身了。
四、扩展阅读,了解沈从文及其美学理想
扩展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拓展与提升,教师可利用学生放假回家的时间布置任务,从网上摘抄关于沈从文的生平及评论,为我们的阅读提供广度与深度。
返校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补充,组内形成统一书面总结。
在班内,共同讨论沈从文的经历,找出其作品与现实的关系,通过探讨,不难发现,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社会十分动荡和黑暗的时代,作者通过《边城》的描写,表示对社会的不满和否定,希望有一个宁静、美好的世外桃源出现。 “我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爱’字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小说中他努力塑造了一个个纯美的人物形象,尽最大力量去充分体现他所追求和热爱着的人情美与人性美,以对抗现实中的残酷与丑恶。他的作品是他理想的化身,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他最终还得面对现实。而现实,不论在都市还是乡村,他所见到的都是由于近代文明所造成的道德沦丧,人性泯灭。这些,使得《边城》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悲剧美。
五、重读经典,综合剖析
我们已经深入地把握了文本自身,又比较深刻地了解了沈从文及其写作中的一般规律。那么,再回到《边城》,《边城》中沈从文就是极力塑造一种美,一种人性的纯美,这种美,不是高不可攀的,不是华丽的,不是高雅的,不是雕琢的;美在率性真诚,美在坦荡自然,美在自由自在,美在一切自然古朴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命力之中。《边城》的悲剧设计,其实就是沈从文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对残酷现实的不满的矛盾反应,这个矛盾是无法化解的,所以悲剧也是无法避免的。
另外,可以阅读《从文自传》《湘行散记》《三三》《萧萧》《长河》等名篇,对沈从文的创作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端午节的优美句子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 激发兴趣 课堂学习氛围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东西,它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受不同个人经历、气质、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都不相同。兴趣是一个人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教师引导得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思考中。有了兴趣的引导,学习再也不是一件苦差事,相反,它会变成一件充满探索乐趣的高兴事。只要把学生的兴趣召唤回来,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以下略谈几点做法。
(一)从导入新课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取得成功,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在导入阶段引爆学生的“兴奋点”,有针对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使他们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进入教师为之精心营造的特定学习情境中。恰如其分的导入,就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里开创出一个多彩的景观空间,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故事导入法。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事先辅导,让一个学生上课前登台讲给同学听:“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特别喜欢穿得漂亮……最后,皇帝就这样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荒唐的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2.实物导入法。学习冰心的《小桔灯》时,我按文中介绍的方法,自己制作了一盏“小桔灯”,带进课堂。学生一见,兴趣大增,纷纷“评头品足”起来。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玩意,在特定环境下,它也会发出不寻常的光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的《小桔灯》。”由此顺理成章地导入课文。
3.民俗民风导入法。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沈从文的《端午日》时,我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追问:“刚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谁知道我们这一带的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我因势利导:“今天我们来学习沈从文的《端午日》,看看他笔下的湘西的端午日与我们常熟这一带的端午日有什么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受到刺激,学习的情绪大大高涨,为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适当引入风土人情的介绍进行课堂导入,往往会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音乐导入法。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以《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名曲引入,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教《看戏》时,我给学生播放京剧《沙家浜》选段,学生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
5.角色导入法。在学习《白毛女》时,我这样导入:“有关《白毛女》的电影、电视大家都看得不少,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杨白劳和喜儿,表演一下杨白劳为喜儿扎红头绳的片段,表演时一定要把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要求上台表演,课堂上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气氛。由此导入新课,学生能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欣赏作品,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
6.创设情境法。采取直观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学习《三峡》时,我事先从网上找了几幅“三峡”的图片,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先欣赏这些图片,我从旁辅以介绍,学生很快就被图片中优美的景色所吸引,对三峡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趁机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极端兴奋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学得饶有趣味。
(二)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认为语文课太沉闷,总是一讲字词,二分层次,三归纳中心,堂堂都如此,天天一个样,自然提不起劲头。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经常改变教法。学生对语文课有了新鲜感,有了好奇心,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过去教文言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无法突出重点、难点,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上,结果只能是“高耗低能,事倍功半”。基于此,我努力把文言文当现代文来教,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水平的记忆,走出死记硬背的困境。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我按三个步骤进行: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阅读全文;2.帮助学生疏通全文,了解主要内容;3.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其中,着重做好第三步工作。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作板书,让学生弄清本文的记叙顺序;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记叙桓侯病情的句子,并作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叙事线索;最后让学生找出文中对桓侯的具体描写,并作板书,帮助学生认识桓侯的死因,以理解本文的中心。这样,理清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再根据板书内容背诵课文,就水到渠成了。整堂语文课,学生发言极为踊跃,气氛异常热烈,尤其在集体背诵课文时更是达到。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学习蒲松龄的《狼》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屠户,演绎整个过程。通过表演,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掌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了解狼和屠户各自的性格特点,从而认清狼的本性,领悟文章的主旨。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功感”,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还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观看录像,播放录音,利用投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在板书设计上下工夫,以板书的“新”、“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同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基础学科,这就决定了各学科同语文学科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习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时,我有意联系地理学科中“纬度、经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学习《死海不死》时,我让学生联系已学的地理知识,了解“死海”的成因;联系已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在死海中不会溺死的奇特现象。讲到连词“和”与“或”的区别时,我有意举数学上的例子:如果一元二次方程有甲和乙两个根,那么只要把甲或乙代入这个方程,方程的左右两边就相等。教学实践证明,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的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也会因为渊博的学识更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佩服,从而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四)加强同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喜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贴近生活的,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越容易被学生接受。由于个人阅历与经验问题,不能让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隔太远的东西,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将课文中离学生距离较远的事物,用他们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联系起来,方便课堂教学。
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我们常熟的冬天在自己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再谈谈他们心目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学生都认为北方的冬天应该是寒冷异常的,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让他们从文中找出体现济南冬天气候特征的词语和句子,并和自己印象中的常熟冬天的气候特征比较,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把握济南冬天“温晴”的气候特征。
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要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应该从“趣”字入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学生在校期间约有75%的时间是在课堂内度过的,如果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的,对其一生将有很大的影响。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每一次语文课前,我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坚决不把不利于课堂学习的情绪带到语文课堂中,微笑着进课堂,微笑着和学生共同学习,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也给学生一个好心情,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用商量的语气实施课堂教学。
课堂上我尽可能地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你认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之类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自,愿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即时选择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言鼓励学生。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只要对他们多加留意,他们的闪光点是随处可见的,教师要即时选择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言进行鼓励。我常常采用下列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用“你回答得棒极了”、“你真会动脑筋”等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加以肯定,甚至表示想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胆子大一些,试试看,老师会帮你的”予以鼓励,当学生完成了任务,用“你成功了”、“你真行”等肯定。即使学生回答得并不好,我也会用“再想想,老师相信你能想到的”这样的话鼓舞。
(四)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创造欢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与学关系的和谐,从而得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在学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认识到宋濂青少年时期读书的勤奋后,我让学生再举几个勤奋的事例。有的学生马上说到了“闻鸡起舞”这个典故,为了让学生能对“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有更深刻的印象和更深入的理解,我故意把这个成语解释为“闻到鸡的味道就跳起了芭蕾舞”,学生哄堂大笑,马上给我纠正: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这样既给学生复习了已有的知识,又让一些还没有掌握了这个成语用法的学生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深厚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我还采用更换座位的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自己的朋友做同桌,学生心情特别愉快、兴奋,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设这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从而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4.
端午节的优美句子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法;有效策略;分析研究
本文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法模式及其原则和意义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高效性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生活化教学法能在学生接受语文文化熏陶的同时对所生活的社会、人文环境有更加深刻的感性体察,并使自己的情感升华,对提高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渗透的有效策略探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因为生活化教学法是小学生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语文课本中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穿插着对学生的生活化教学法渗透,将生活与课文进行联系,同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其讲述出来,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生活化教学法,学生还可以学到大量的新词和优美的语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性感知,同时无疑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造力的关键。
2.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在生活化教学法中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智力全面发展。因此就需要学生教师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法,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实例探析
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将课文进行全篇通读,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并将重点词句进行赏析解释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本篇散文的感性思考:“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这一个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情感呢?我引导学生将自己置于“欣赏故乡的杨梅”这一情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回忆自己在故乡时,见到杨梅这可爱、诱人情态时的心情,感受课文氛围,并联想自身心情,得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杨梅的喜爱以及对自己的家乡的无尽热爱之情,体现了十足的童真童趣。通过给学生设置情景,从而将其带入思想情感的“情景设置式生活化教学法”,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学会了在感性人文中将自身情感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联系。
三、对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情感策略探索的实际建议
1.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生活化教学法能力建设
各小学应当促进高素质语文教师培养,提高语文教师生活化教学法实效性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应当从自身做起,不断地进行改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从而提高生活化教学法实效性教育能力,引导学生用创新的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自主、创新、探究是生活化教学法所倡导的三大方法,全面推行注重实践生活的素质教育,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演课本剧的方式,使学生在生活中体察语文精髓。
2.将生活化教学法与语文文本教育有机结合
为了提高生活化教学法质量,促进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给予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语文生活化教学法培养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理解小学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自主性课外拓展。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加入语文生活化教学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在语文生活化教学法的感性框架下进行问题分析,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激励性作用,从而主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同时语文生活化教学法的渗透性教学在小学语文上的应用能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的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提高了学生对语文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语文生活化教学法全面形成,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全面改进。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应当注重语文生活化教学法的形成培养,联系语文教学理念进行生活实际的联系,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从而加强学生对小学语文的理解性,掌握语文知识的核心内涵。
参考文献:
[1]赵丽.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1(10).
端午节的优美句子范文6
因为词句是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要使文章有文采就必须对词句进行润饰提炼。因此,在高考作文中,对文采的追求,首先表现为对词句的加工修饰。考生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句为文章添光增彩。
1. 绘形,追求画面美
绘形主要依靠形容词的巧妙运用,即用形容词突出事物的外部特点,借以增添美感。一是使用胖、瘦、高、矮、涩、滑、粗、细、扁、平等形容词进行精描细画;二是使用萋萋、淡淡、溶溶、薄薄、袅袅、蓊蓊郁郁、熙熙攘攘等叠音词增添音韵美。
例: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2011江苏考生《拒绝平庸》)
在叙事之前,作者用“碎碎”、“惺忪”、“淡淡”三个形容词渲染了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为下文“吃粽子,求高中”的人物活动设置了轻松、愉悦的背景,叙事饱满,意境优美。
2. 绘色,追求色彩美
要追求语言的穿透力和视觉效果,就必须要在绘色上做文章。如“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就像很好的事情再作改动”一句的表述是比较抽象的;而莎士比亚把它写成“替精炼的黄金镀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洒在紫罗兰上”就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高考作文也可以用绘色的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魅力四射。
在写人叙事时,我们要细心观察事物的色彩并在写作中努力把它表现出来,使语句具有形象的色彩美。一是准确使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原色词,二是学习使用银白、金黄、海蓝、桃红、草绿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
例: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爷爷和奶奶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歌唱,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般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 (《爷爷奶奶的秋山情节》)
这段景物描写十分注意绘画美,考生巧妙地调配颜色,细腻地描绘秋景,文章意境幽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写木楼作者用“湖蓝湖蓝”来形容,写“枫牙岭”用“幽蓝幽蓝”来描绘,虽然同是蓝色,但有深浅之别。红色的枫叶和红嘴玉,乳白色的“山雾”,蓝蓝的“雾气”共同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图;而“枫竹林”、“羽毛”、“山塘”、“小路”、“草丛”、“桂花”等,让读者调动生活经验去尽情联想,这又是暗写颜色。如此明暗交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好一幅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秋景图,多么令人神往啊!
3. 绘声,追求音韵美
描绘人或事物的声音,可以传神地写出事物的特点、人物的个性。巧用拟声词可以用“美声”紧紧打动读者,拨动读者心灵的琴弦。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辅导学员写作时,让学员用一个句子描写吝啬绅士给乞丐一个小钱的情景。学员写的句子是:“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陀斯妥耶夫斯基把这个句子修改为:“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小钱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脚边。”这个句子动态与声响兼备,把绅士鄙视乞丐的傲慢神态和乞丐艰难行乞的窘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一是象声词绘声,即用模拟声音的词语准确地模拟出事物的声音。如淙淙、唰唰、哗哗等。二是比喻绘声,即用比喻手法绘声。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
例:那土地,就像汹涌的金色海洋;高粱喝醉了,摇着黑红的大脸,嗬咧咧,嗬咧咧地在唱;大豆说话了,像孩子们在拍手,在哗哗哗,哗哗哗地笑。
例句描写北国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就绘声而言,既运用了象声词摹声写音,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绘声。“高粱”一句用拟人修辞,“大豆”一句兼用拟人与比喻修辞,形神兼备,文采斐然。
4. 绘态,追求动态美
绘态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同学们在写文章时,往往只用一些概述性的抽象文句,这样文章往往显得干瘪而缺乏生机;倘若将其改为描述性的文句,就能够生动地展示人或事物的状态。绘态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如“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苹果,也是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峻青《秋色赋》);动态如“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峻青《秋色赋》)再如:
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了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地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呜,犹如在黑夜中抽咽。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柔美、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倦躯体。(意大利・弗拉里斯《暴风雨》)
作者用“撕开”、“咆哮”、“打开”、“摔”、“敲打”、“冲击”、“奏出”、“蠕动”等一系列的动态词语,描写狂风暴雨迅猛而至并逐渐变小的过程,暴雨迅猛的势态和读者的被感染的情态交融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佳作示例
观 海
一考生
我爱海,爱它的一切,每年我都要去探望它,去领略它的平静与雄壮。
今年夏天,我与弟弟又一次来到了海边,看望思念已久的大海。午后的天空,白云朵朵,空气中充满了海的气息,有一种雾蒙蒙的感觉。弟弟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一到海边便去寻找他的“独得之乐”了。我独自站在海边,眺望远方,欣赏着海,欣赏着它的美。
海很平静,一眼望去不见尽头。灰蒙蒙的天、湿漉漉的雾和湛蓝蓝的海混在了一起,海天一色,若隐若现,仿佛那遥远的海市蜃楼。薄雾的那一边又好似另一个世界,独有一品。一抹白色的光轻盈地斜射入海面,整个海就像一个水晶球,平滑、光亮,但并不耀眼。海风吹来,带动着泛泛的微波,浪花一下下地轻吻着海边的岩石,就好似羞涩的女儿,默默地从远方走来。海边稀稀落落地泊着几艘小渔船。矗立在海中央的小岛,好像也被女孩儿的脉脉含情所感染了,变得含蓄起来。一切都像在熟睡,静静的,静静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海浪也跟着时间的脚步一个更比一个强,不再是那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变成强壮的庄稼汉,浑身有使不尽的气力。远远望去,整个海面波动起来了!浪一个推着一个向前冲。凉风袭来,更加怂恿了它的凶猛,形成一米多高的浪花,疯狂地扑向岸边的岩石,溅起阵阵白沫,在空中起起落落。听,从海的那边传来訇訇的响声,好似千军混战,万马奔腾,又好似大型交响乐团在演奏激情的乐曲。这声响混杂在浩大的浪花中,一齐撞击着岩石、海滩。“水晶球”的表面被打得七零八碎,碎沫四溅。浪,一个比一个猛;声势,一个比一个大。大海醒了……
许久,响声渐渐小了,海浪渐渐落了,天色渐渐暗了。弟弟拽拽我的衣角,我看看他,他手里提着一桶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姐姐,我们回家吧,我累了。”我抬头看看天,是啊,应该回去了。天累了,海累了,我们都累了。
我拉着弟弟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又想起海,想起那潮起潮落。忽然觉得,我们的生活不就正如这潮起潮落的海吗?有奋斗,有低迷;有平平静静,有曲曲折折;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但无论以前如何,当一觉醒来的时候,一切已成过去,又是一个如海一般崭新的一天在等待我们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