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烈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烈寄语范文1
关键词:天然裂缝 压裂 支撑剂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033-01
实践表明,水力压裂是提高低渗油气藏高产高效的一项重要手段。诚然,虽然天然裂缝的发育有利于沟通储集层,增加渗流面积,但大多数低渗油气藏储层的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不尽相同,从而大大增加了作业施工难度。
1 不同裂缝性储层压裂的特性
通常来讲,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压裂在改造过程中易形成脱砂、砂堵的现象,难以顺利完成施工。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因其天然裂缝构造应力各有不同,故而压裂施工时可能产生不同的状况,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1.1 闭合天然裂缝储层
闭合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在泵入前置液时,其施工压力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该类储层大部分处于构造应力非松弛区,且受压裂液滤失构造应力的影响,当加砂后砂浓度提高时,在没有降滤失措施的情况下,将会大大增加压裂液对地层产生的滤失,砂堵便由此形成。据此分析,结合辽河油田岩心的实际情况,以及以往压裂施工的表现,有研究表示辽河油田天然裂缝即属于此类闭合天然裂缝发育储层。
1.2 张性天然裂缝储层
处在张性天然裂缝发育阶段的储层大部分位于构造应力的松弛区域,因此,这样的储层压裂具有施工压力较低、地层破裂压力不明显等特点,与此同时,天然裂缝还控制着压裂液的滤失,在进行压裂优化设计时难以准确预计。
1.3 复杂天然裂缝储层
该类型储层的特点是构造应力复杂,且受各种构造应力的影响程度较大,从而施工形成多裂缝的几率有所增加,裂缝形态严重扭曲,裂缝摩阻增加,这使得砂堵在加砂早期便会产生。
2 压裂的优化设计
2.1 支持剂优选
针对裂缝性储层而言,压裂井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裂缝沟通的天然裂缝系统所控制区域的大小。裂缝性储层压裂改造后,短期的产能来自高导流的主裂缝,而长期的产能则主要靠沟通的天然裂缝。所以,要想提高压裂井的改造效果,主裂缝的导流能力可以做次之处理,重要的是沟通更广泛的储层区域和更远的天然裂缝。
对此再次关注辽河油田的储层状况可以发现,辽河油田地层过于破碎,地层应力分布较为复杂,极易出现裂缝弯曲,同时人工裂缝的宽度相对较窄,大粒径支撑剂缝内输送较为困难,容易在裂缝狭窄处形成桥堵。
2.2 低伤害压裂液的优化
2.2.1 稠化剂浓度的优化
增加稠化剂的浓度可以保证压裂液的过滤性,但是这会对储层造成更大的伤害。为了优选稠化剂浓度,分别选取不同浓度的稠化剂做了岩心伤害实验和抗滤实验,实验后总结出了最适宜的稠化剂,即浓度为0.45%的稠化剂。
2.2.2 降滤失材料的优化
裂缝性储层压裂施工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是控制压裂液向天然裂缝的滤失量,提高压裂液效率。由于粉砂本身不可溶解于地层中,且在运移过程中可能对支撑裂缝造成伤害,故而选择LB-2降滤失剂。LB-2是一种油溶性降滤失剂,在水、酸液中不可溶解,仍能保持固体颗粒的特性。在煤油中溶解量大,能够保证在排液投产后无固体颗粒残留物堵塞油流通道。在实际施工中,若在压裂液中加入LB-2降滤失剂,降滤剂的比例设为2%,可满足裂缝性地层压裂施工要求,降滤效果显著。
2.3 施工参数优化
2.3.1 前置液量
在确定前置液的使用量时,应将地层吸收能力,压裂液性质,滤失状况等因素充份考虑其中。就普通储层而言,在保障造缝和滤失的情况下,为进一步降低对储层的伤害,应尽量降低前置液的使用量。
2.3.2 砂比的确定
施工砂比是裂缝导流能力的间接反映,当砂比增高时,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所会有所提高,压后的产量提高。因此,对于低渗透地层,在造长缝的前提下应可能地提高施工砂比。提高施工砂比时应当注意的是,当缝口的宽度加以限制时,即便是有足够长的裂缝,也应确保瞬时砂比不超过临界值,以免造成缝口脱砂。
压裂施工表明,当施工砂比提高到30%左右时,砂堵便会产生。有时压裂压力对砂浓度极为敏感时,砂堵甚至发生在砂比在10%左右的时刻。因此在设置砂比时,应以低砂比、小量增加,同时控制最高砂比为主要原则。在实际施工设计中建议开始砂比取5%~8%,砂比增量取5%,最高砂比一般不超过30%。
2.3.3 施工排量的确定
在针对施工排量进行选择时,应考虑到四方面因素:井口限压、支撑剂沉降、地层的滤失情况、裂缝垂向延伸等。针对那些滤失较大的微裂缝发育储层压裂的施工情况,当裂缝不断延伸时,滤失也会随之持续发生改变。当泵入地层的液体无法持续弥补地层滤失时,则应在压裂施工压力动态情况的基础上,对泵注排量做进一步优化。
3 辽河油田裂缝性油藏施工特点
辽河油田压裂施工早期地层破碎,压裂施工时隐性裂缝开启,液体的滤失量偏大,压裂液无法充分造缝,裂缝宽度普遍不理想,致使辽河油田施工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普通的陶粒进入地层容易在低砂比段发生突发性的砂堵情况,施工较为困难;另外,砂泥岩保护层不利于缝高的控制,同样会造成裂缝宽度偏窄,施工易砂堵。随着我国压裂技术的日益发展,裂缝性油藏的施工环境也在不断改善,辽河油田也在尽量克服油层改造的难度,因地制宜,正在逐步发掘最适合的开发方案。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完善,不断优化施工参数,辽河油田经过了若干口井的压裂施工后,成功率已由原来的44.3%提高到了92.8%,平均砂比由15%左右提高到23.4%,很大程度上攻克了施工中易砂堵的问题。压裂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并且有八口井获得了高产油流,每口井平均日增产原油超过三吨。可见,利用压裂施工技术后,基本实现了增储上产的预期目标。
4 结语
通过上述研究与实际应用,可得出有关裂缝性储层的注意事项如下:
(1)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构造应力的不同,其施工压力也不尽相同。
(2)应发展更多的储层区域,以及天然裂缝。
(3)应有效降低天然裂缝的滤失。
(4)加强天然裂缝储层压裂的监控与测试,以避免起裂延伸等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英烈寄语范文2
传承20xx清明祭英烈活动网上征文怎么写
革命烈士永世长存
作者:C236 陈钰莹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我国人民又迎来了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悼念的日子。往年的清明雨纷纷,淅沥不停,那是天在哭,那是每个人怀念的眼泪,今年的清明缠绵的春雨销声匿迹,跑得无影无踪,大概是天公怀念某些人,才情不自禁地哭在前几天,用灿烂的阳光照亮烈士英勇的灵魂。
为纪念这个有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上让我们战胜困难;在赛场上让我们更加团结。先烈们英勇悲壮的事迹,教育我们怎么做一个诚实的人,勇敢的人。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先烈们昌着生与死的考验,不顾个人安危,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他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可歌可泣,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烈士的灵魂目光,注视着我们。我们也都用感激的目光,投递在他们身上。严肃的神情,唤起了内心的悲愤,无限的悲愤,转化为无穷的力量,向着敌方前进,他们的灵魂,仿佛贯穿了我们的全身,使我们身体各处,都充满了烈士的强劲力量。眼前的一切,不再是风花雪月,不再是大楼栋栋,只见沙尘滚滚,浓烟弥漫。他们催使我们不断奋斗,要顽强拼搏,不要向恶势力低头。烈士们给予了我们坚定力量,要向前进发,为他们打好祖国基础,我们更应努力作出回报。我们不能白白浪费他们肩负在我们身上重任,他们的牺牲,为广大众人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献上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这种高尚的品格,化染了共同的高尚中华人
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看到了,听到了,感到了,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此时此刻,我心潮涌起,我能否踏着先烈足迹?!我能否把红旗扛起?一种激昂,一种振奋,一种思索,一个问题。烈士们正在呼唤我们,为他们奋斗,做一位永不言败,积极奋斗的人。
烈士们,我们会无时无刻想今着你们,是你们,使我们变得高尚,变得积极。我们会坚守你们的信念。你们的风范,我们刻骨铭心!
国土埋忠骨,苍生勉英灵!先烈们永垂不朽!青春的绽放,热烈,与飞扬。忘不了,你们烈士。
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方案资料有哪些
学英烈颂英烈朵朵白花寄哀思
五(1)班 周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学英烈 颂英烈 朵朵白花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本周六就是清明节了,明天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将手捧亲手制作的白花,前往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我们的国旗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染红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的,在祖国危难之时,在那艰苦峥嵘的岁月里,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延续的生命!
正是因为他们,才有生命的安宁!
如何不让先烈的热血白淌?如何不让祖先的汗水白流?
我们唯有实现先烈的遗愿,让爱国的乐章在我们身上延续。对我们小学生来说,爱国就是爱家庭、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就是我们校园里同学们的文明行为,文明学习,文明成长。
爱国就必须要有爱的能力,能力来自今天的自觉规范行为,来自刻苦努力地学习。有的同学不能好好地吃饭,挑食现象严重,这样就不能长成强壮的身体;有的同学一有空就打电脑、看电视,玩坏了自己的眼睛;有的同学今天不爱学习,不好好学习,这样下去,当我们长大以后,就是有爱父母、爱国家的心情,还有没有爱的能力啊!只有今天好好规范自己的行为,刻苦地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孝敬父母、报孝祖国。
英烈寄语范文3
关键词:运输胶带; 撕裂原因; 保护装置;
引言
胶带撕裂是港口经常碰到的问题,由于情况复杂,还没有哪一种检测装置可以全部有效的对皮带进行保护,只能通过加装多种方式的检测装置来实现安全目的。 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预防措施的不断增强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胶带撕裂事故必将得到有效地治理。
一、概况
目前,港口普遍采用胶带输送机运送燃煤。皮带在运输过程中,纵向皮带撕裂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损坏形式,严重的可将价值百万以上的整条皮带报废,港口、钢厂、电厂、矿山都有相关事故案例。皮带机运转过程中,在相继的两条环形输送带交接处有一垂直落差,后继输送带的起始端承受着前续输送带终端下落煤流的强大冲击重力,当煤炭中混入的铁器、石块、木块等杂物时,对输送带的冲击破坏有时会更严重。 一旦发生撕裂事故,将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迫使整个流程停产。此类现象几乎每一港口均要发生,已成为港口最担心、最头痛而又未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 因此,研究胶带撕裂保护和预防成为港口设备安全运营的重大课题。
二、.输送胶带撕裂的原因
皮带机输送胶带在运输过程中,皮带撕裂以纵向撕裂为主,因此就皮带纵向撕裂原因作如下分析:
1、 皮带跑偏撕裂。 皮带运行过程中,皮带单侧偏移较多时 ,在一侧形成褶皱堆积或折叠,受到不均衡拉力或被夹伤、刮伤等,造成撕裂。 由于达到撕裂的程度需要有一个过程,且现象比较明显,容易观察。发现皮带跑偏时及时调整,保证跑偏开关工作正常,即可防止这类撕裂事故的发生。
2、抽芯撕裂 (只发生于钢绳芯皮带)。 皮带在剧烈的冲击力作用下,有时会造成皮带中的钢丝绳断裂,经过长时间的磨、压、折、拉等外力作用,断裂的钢丝绳头会从皮带接头处、粘口处或磨损比较严重处露出盖胶之外。当露出的钢丝绳达到一定长度,就可能绞入滚筒、托辊等处,随着皮带的运转,钢丝绳从皮带盖胶中抽出,造成撕伤或者皮带清扫器刮板夹挂住皮带表面的金属丝或其他杂物,把皮带磨透。 防止这种撕裂只能加强巡视力度,及时处理皮带漏洞和外露钢丝绳头。
3、物料或杂物卡压堵塞撕裂。 这种情况发生在漏斗和导料槽结合部。 由于漏斗前下沿和皮带面之间的距离有限,且皮带下缓冲托辊呈间隔分布,自然承载力强度不均匀。 当所运输的物料或杂质长度超过这个距离时,在特殊的情况下容易使大块物料卡在漏斗前沿与皮带之间,强力挤压皮带造成撕裂。
4、异物划伤。 这种损伤经常发生在漏斗下部 ,属于最为普遍的皮带伤害类型,有两种情况。一是长杆状利器压力性划伤。当进入漏斗下口异物的纵向尺寸大于其通过能力时,异物就会卡在溜槽下部,通过皮带的向前运动增压,从而划伤皮带。二是利器穿透性划伤。根据流程需要,两条皮带的首尾衔接处要达到一定的空间落差,这样就给上部皮带的物料积蓄了一定的势能,当落到下部皮带时自然产生一定的速度。如果物料中意外混入尖锐利器,在接触皮带时由于惯性作用,利器下部直接穿透皮带卡在托辊上,上部被溜槽前沿挡住,形成利刀,在皮带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造成撕裂。三是其他划伤,如托辊筒皮破损、端盖开焊等。
综上所述,皮带纵向撕裂主要发生在机尾落料点处,从撕裂的原因分析,造成皮带重大撕裂主要原因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多种检测装置同时进行保护才可以到达良好的效果。
三、皮带防撕裂综合装置的应用
目前, 国内外对胶带保护装置的研究, 已从接触式发展到非接触式,从单一化发展到智能化。 保护装置主要的检测方法有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和电磁检测等,但是上述检测方式存在费用高、维护复杂、检测撕裂形式单一的缺点。鉴于此,根据现场撕裂形式的不同,设计防撕裂综合保护装置, 使之对应不同的撕裂原因和结果而进行相应检测,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检测方式单一而造成的检测不全现象,避免撕裂的发生。
1、漏煤检测装置结构简述:主要由斜板 、漏斗 、翻板 、检测开关和固定支架组成
安装位置:漏斗落料点正下方和导料槽出口 50m 处
工作原理: 当皮带发生穿透式撕裂并且中间出现较长缝隙时,会导致漏煤,这些煤洒或落到斜板滑落至漏斗,或直接下落到漏斗中。当洒落在漏斗里的煤重量大于漏斗底部挡板配重时, 翻板会产生翻转,这样接近开关检测片就会随挡板一块向上移动,接近开关检测不到检测片就会输出信号,停止皮带运转。
2、钢丝绳式检测装置
输送机钢丝绳式检测装置用于在皮带出现由于边缘撕裂、锐利物穿透、接头处破损等现象,主要安装在转接塔漏斗导料槽的出口处。结构简述:本装置主要为钢丝滑轮的组合结构,钢丝的一边为固定端,经三个定滑轮,使钢丝与皮带底部的形状相仿,钢丝距离皮带底部 10-20mm。钢丝的另一端连接配重铁,配重置于槽钢槽内。配重将钢丝拉紧,配重与钢丝之间由硬铜线制成的小钩连接。正对配重,安装接近开关,位置稍靠下,但保证接近开关可检测到配重。 处于皮带底部的两钢丝改向支架可以向皮带运行方向倒伏,在普通情况下,支架被拉簧保持在与地面垂直的方向。
工作原理:当皮带出现破损时,破损处支出的皮带钢丝、橡胶等高速刮动此装置的细钢丝绳,或者撞击钢丝改向支架的头部,使钢丝滑动,拉动配重向上运动,导致接近开关产生报警信号。另外,当装置的钢丝受力过大时,铜制小钩发生形变,导致配重脱落,亦可使接近开关产生信号,同时保护检测装置钢结构不发生变形损坏。
3、横杆式尾滚筒检测装置
结构简述:横杆式尾滚筒检测装置主要为刚性横杆和不可复位支撑装置、检测开关组成,刚性横杆与滚筒径向水平安装,两端支撑装置为跌落式结构,刚性横杆距离皮带 1-2 公分。
工作原理:当皮带机回程带面上有较大杂物或者因皮带撕裂而产生积煤时,尾部滚筒直径会瞬间增大,从而碰落横杆,安装横杆端部的检测开关检测到横杆跌落,发出停机信号,皮带停止,避免出现更大范围的皮带损伤。
英烈寄语范文4
关键词:T梁预制 裂缝原因 防治措施
关于预应力砼T梁,对大多数从事公路建设的技术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它与混凝土连续箱梁、空心板梁一样,是目前常见的几种桥型结构之一,虽然科学发展至今,工程施工技术已趋成熟,但对于这几类常见桥型结构的质量研究,也一直从未停止过,如预应力砼T梁的裂缝问题,便为其中一例。由于裂缝问题的出现对于预应力砼结构来说,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它的出现,直接告诉人们,T梁的质量或许缺在缺陷,或许是施工中某个环节的控制存在不足。它的后果,带来的影响巨大,倘若不加以重视,都将给以后的安全使用带来威胁,为此,我们不得不慎重对待。本人从事路桥施工多年,曾接触过不少预应力砼T梁,为让大家有一个全面了解,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谈一谈预T梁裂缝的相关话题吧。
一、T梁预制出现裂缝问题原因分析
梁出现裂缝要分情况看待,通常会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和吊装完成两个阶段出现,而在预应力张拉完成出现的机率最大,大部分原因是施工控制不当造成,也有设计不合理的因素,从设计角度看主要是预应力管道布设偏位、钢筋较粗、腹板太薄、结构不合理等,这还是设计者过于理想化,缺少了设计与施工经验所致。在施工方面,造成裂缝的因素与机率太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⑴预制台座不牢靠;⑵钢筋或预应力管道布设偏位,保护层不够;⑶混凝土品质问题,外加剂问题;⑷拆模太早,养生不够;⑸张拉应力、次序控制与灌浆配比、压力;⑹移梁不当;⑺支座脱空;⑻横向连接时机与方法。
分析裂缝产生原因要结合施工条件来综合判断,片面的外部条件只会导致判断失准。
二、预制工艺技术要求
T梁在预制时出现的裂缝,大多数为施工裂缝。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问题,那么,即为施工裂缝,往往是与预制工艺、工序的控制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预制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可能是导致裂缝发生的成因。为了更好地查找原因,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T梁预制时预应力张拉一般需经过哪些工艺工艺的操作。
一般情况下,预应力砼T梁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设预制场、做预制台座、定制模板等)制作安装钢筋和波纹管在固定好的波纹管中穿钢绞线安装模板浇灌砼、养护拆模板并继续养护砼达到要求龄期及强度张拉钢绞线张拉24h以内孔道压浆梁体封端水泥浆达到要求强度、梁体经检验合格可吊装使用。且具体的张拉程序如下:
⑴先将钢铰线束略微予以张拉,以消除其松弛状态,并检查孔道轴线、锚具和千斤顶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注意钢绞线束中每根钢铰线受力均匀。
⑵当钢绞线束初始应力达到张拉控制应力的10%-15%σK时,此时应将千斤顶充分固定。在把松弛的钢绞线拉紧以后,在两端精确地标以记号,以便直接测定伸长量,对伸长量不足的查明原因,采取补张拉措施,并观察有无断筋现象,作好张拉记录。
⑶张拉时,滑丝、断丝数量符合规范要求。超过限制数时,应进行更换,如不能更换时,可提高其它束的控制张拉力,作为补偿,但最大张拉力不得超过千斤顶额定能力,也不得超过钢绞线的标准强度的80%。
⑷张拉力和延伸量的读数应在张拉过程中分阶段读出。张拉后,应测定预应力筋的回缩量。
⑸为使拉力控制准确,采用仪表读数与伸长值双控制,根据应力与伸长的比例关系,实测的伸长量与计算的伸长量之差在±6%以内。
从以上预应力张拉的工艺流程中我们可以获知,裂缝之所以存在,有很大程度上需要由外力的作用。我们知道,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会普遍遇到的现象,一类是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也称结构性裂缝,表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严重问题;另一类裂缝是由变形引起的,也称非结构性裂缝,指变形得不到满足,在构件内部产生自应力,当该自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应力时,引起混凝土开裂。在上述两类裂缝中,变形裂缝约占80%。引起该类裂缝的原因主要有:
(1)混凝土浇注后处于塑性阶段,由于混凝土骨料沉落及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而产生裂缝。
(2)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因收缩而产生裂缝。
(3)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结构随着温度古变化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裂强度,混凝土便开裂,即产生温度裂缝。
(4)施工不当产生裂缝。从裂缝情况看,裂缝分布部位,裂缝方向、出现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裂缝分布在跨中处,只有腹板开裂,且两面对称,时间一般为拆模后两天左右。如果施工方案合理,施工工艺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满足要求,而现场地施工温度高达25℃以上,那么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因温度应力引起的。温度应力包括内约束应力和外约束应力。内约束应力是指结构内部某一构件单元,在非线形温差作用下纤维间温度不同,引起的应变不同而受到约束引起的应力;外约束应力是指结构内部各构件因温度不同产生变形受到的约束后结构外部超静定约束,无法实现自用变形引起的应力。
三、施工裂缝防范措施
当我们知道了裂缝的类型及发生成因,在制订防范措施时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不致于急病乱投医,盲目控制。由于引发裂缝的原因不外于以上分析的几种,因此,我们在制订技术措施时应优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本人将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常规裂缝防治方式进行归纳如下。
1、由混凝土质量引起的非结构裂缝,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防范:
控制及改善水灰比,减少砂率,增加骨料用量,严格控制坍落度,混凝土凝固时间不宜过短,下料不宜过快,高温季节注意采取缓凝措施,避免水分剧烈蒸发,混凝土振捣密实,改善现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同时注意混凝土的施工防雨、养护及保温工作。一旦裂缝出现,可以用环氧树脂配固化剂、丙酮以1:05:0.25的比例配合进行修补,将裂缝周围5厘米内的混凝土用钢刷刷毛吹净,用酒精清洗后,再用丙酮擦洗一次,在涂环氧树脂,贴玻璃布,以后再涂一层环氧树脂。玻璃布要求经5%浓度的纯硷水煮沸脱脂,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烘干。这种封闭处理,能保证日后运营过程中梁体内钢筋不受大气腐蚀,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2、由温度应力引起的非结构裂缝,可以通过配置足够的温度应力钢筋、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等措施来防止裂缝的产生(在腹板加纵向钢筋);同时在施工时,应尽量选择温度低的时间浇注后半天(利用早、晚进行施工)、热天浇注混凝土时,应降低水温拌制,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小的水泥灰比,合理使用减水剂,加强振捣以减少水化热,
3、在施工中对预应力混凝土t梁裂缝的控制方案和已出现裂缝的处理办法是:
3.1在腹板处两面对称增加通长纵向应力钢筋,根数为原设计的一倍。
3.2控制好混凝土的浇注时间和浇注时的温度,安排在早、晚或温度低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注。
3.3及时掩护,并用塑料布进行覆盖,经常保持混凝土湿润。
3.4及时拆模、及时张拉。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就即使拆模,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张拉强度时就及时张拉压浆。――裂缝的处置措施:用环氧树脂配固化剂、丙酮以1:0.5:0.25的配合比进行修补。将裂缝周围5厘米内的混凝土用钢刷刷干净,用酒精清洗后,再用丙酮擦洗一次,再涂环氧树脂,贴玻璃布,之后再涂一层环氧树脂。玻璃布要求经5%浓度的纯硷水煮沸脱脂,能保证日后运营过程中梁体内的钢筋不受大气腐蚀,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
此外,为确保混凝土性能,砼拌和料可掺适量的外加剂。砼搅拌时,检查拌制质量和塌落度,符合要求才可浇筑。砼采用分层振捣一次浇筑的方法,在倾斜面上逐层升高,每层30cm。振捣时不得大力撬动钢筋和模板。梁体砼浇筑后,在梁端标明制作日期和安装方向。为了不损坏T型梁的翼缘,在砼强度未达到12.5mpa时,不得拆模。拆模时不得用力撬动与敲打而损伤梁体表影响T型梁的外观质量。在砼初凝后,用麻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在养护期宜保证砼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结束语:
总之,T梁裂缝出现在各个部位,带来的安全隐患是不一样的,比如跨中、变截面处出现裂缝必须十分小心。预应力梁不允许出现横向裂缝。要对裂缝进行处理,首先要对裂缝宽度、深度等指标进行检测,看达到何种程度,再采取相应补强加固措施。通常情况裂缝宽度超过0.25mm就必须采取措施。同时,裂缝深度也很关键,它表明是否对梁内部的力筋是否造成影响。如果裂缝深度到达力筋,引起钢筋锈蚀就必须开槽,对钢筋进行除锈,然后再以某种灌缝材料(比如赛柏斯)进行嵌缝处理,最后才是粘钢板或帖碳纤维等。
英烈寄语范文5
在操作压力15.0MPa、氢油体积比900的条件下,考察不同反应温度和空速下的渣油转化率(500℃以下馏分产率)、生成油(全部液体产物)的残炭、四组分组成、金属含量和硫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的热裂化反应规律选择临氢热裂化反应温度区间为380~420℃,在压力15.0MPa、氢油体积比900、空速1.0h-1的条件下,考察不同温度下的热裂化反应规律。渣油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380~400℃的反应温度区间,转化率变化幅度较小,温度每升高10℃,转化率增加8百分点;在400℃以后,转化率变化显着,反应温度每升高10℃,转化率增加约14百分点;在420℃时,转化率接近60%。说明高温有利于胶质和沥青质等大分子热裂化生成小分子物质,从而增加轻质馏分油收率。原料脱硫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在380~400℃的反应温度区间,原料脱硫率变化幅度较小,温度每升高10℃,脱硫率仅增加2百分点;在400~410℃反应温度区间,原料脱硫率变化较大,温度升高10℃,脱硫率增加约5百分点;在410~420℃温度区间,原料脱硫率变化显着,温度升高10℃,脱硫率增加接近12百分点;在420℃时,原料脱硫率达到33%。说明高温有利于脱硫反应。热裂化反应生成油的金属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反应温度在400℃以下时,热反应生成油中的金属镍基本未被脱除,钒含量略有降低;当反应温度超过400℃以后,生成油的金属镍和钒含量显着降低;在420℃时,生成油的金属镍和钒质量分数分别为28μg?g和72μg?g。
由此可以推断400℃为原料热裂化反应的初始生焦温度;当反应温度高于400℃后,原料经热裂化反应,生成油中的金属富集在生焦前体或焦炭中,绝大部分焦炭沉积在反应器中的惰性载体和器壁上,从而降低了生成油的金属含量。热裂化反应生成油的残炭随反应温度的变化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热裂化反应生成油中的残炭变化趋势与金属镍基本相近,反应温度在400℃以下时,生成油的残炭基本不变;反应温度超过400℃以后,生成油的残炭显着降低;反应温度在420℃时,生成油的残炭为11%。由此可以进一步证实400℃为初始生焦温度,由于热裂化反应遵循自由基链反应机理,在400℃以下时,胶质和沥青质等大分子的热裂化反应较缓和,主要发生的是烷基断侧链反应,反应过程生成的大分子胶质和沥青质自由基能够迅速与小分子自由基结合,从而防止其进一步缩合生成焦炭;而当反应温度高于400℃以后,胶质和沥青质等大分子发生急剧的裂化反应,生成的大量大分子自由基相互碰撞形成高度缩合的重胶质和沥青质,又进一步缩合形成焦炭沉积在反应器壁或惰性载体上,从而降低了生成油的残炭。热裂化反应生成油的四组分组成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在380~400℃的反应温度区间,生成油的芳烃含量略有波动,基本与原料中的芳烃含量持平;生成油的沥青质含量在整个温度区间都高于原料沥青质含量,只是在反应温度超过410℃后,生成油的沥青质含量与原料沥青质含量的差值减小;胶质在整个温度区间都表现出很强的裂化性能,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生成油的胶质含量降低,绝大部分转化成饱和分;在整个温度区间,生成油的饱和分含量均高于原料的饱和分含量,且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渣油胶体体系的稳定性取决于渣油体系的组成结构和外部条件变化。渣油中的胶质对沥青质有强烈的胶溶作用,是稳定沥青质的关键因素;饱和分的稀释效应起着破坏体系稳定性的作用。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胶质含量降低,小部分转化成沥青质,绝大部分转化成饱和分,当反应温度升至410℃时,沥青质与胶质重组分形成的混合胶团与胶质轻组分、芳香分、饱和分形成的分散介质之间构成的复杂化学物理平衡被破坏,混合胶团聚集沉积,生成油中有明显的细小焦块;当温度升至420℃时,引发自由基反应的热活化作用骤然加强,裂解反应速率加快,在没有催化剂存在下,不能提供足够的活化氢终止自由基链反应,使大分子自由基的缩合反应速率加快,高温对体系流动性的改善又有利于少侧链或短侧链平面状芳香性分子堆砌成为最低能量构型[3-6],从而生成大量低氢碳比的聚集物,沉积在反应器的惰性载体和器壁上或悬浮在生成油中。所以反应温度为420℃时生成油液体收率低,稳定性差,静止一段时间后,有明显分层现象,盛样瓶上层为流动性好的液体,底部沉积一层黏稠的胶状物,其中底部胶状物中的残炭为上层样的5倍,金属镍和钒的含量为上层样的4.6倍。 不同空速下的热裂化反应规律为了便于渣油加氢方案设计,控制热裂化反应的有效温度段与加氢反应的有效温度段相同。热裂化反应的空速定义为:在假定反应器中装填与加氢反应器相同的催化剂时,单位时间进油体积与假定催化剂体积藏量的比值。
英烈寄语范文6
1.1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由于恶劣天气(如浓雾、冰冻、大风、龙卷风、暴雨、雷暴、冰雹、洪水等)引发突发生产事故(以下简称突发事故)的危害,及时组织抢修,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特制定本预案。
1.2 公司成立恶劣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公司恶劣天气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1.2.1 恶劣天气应急指挥部由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其他公司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行政工作部、政治工作部、工会、调度通信中心、输配电工作部、变电工作部、市场营销部、农电发展部、启元公司、各供电所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指挥部设在五楼应急指挥中心。
1.2.2 恶劣天气应急指挥部下设恶劣天气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
1.3 接到恶劣天气预警信息后,应急处理办公室宣布启动本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
1.4 遇到恶劣天气,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同时启动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在应急办的统一领导下处理突发事故。
1.5恶劣天气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安全高效的原则。
2 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
2.1.1公司成立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
2.1.2 公司恶劣天气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法规、规定;
(2)接受市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就公司应急处置工作请求当地政府提供应急援助;
(3)统一领导公司突发事件抢险及应急处理工作;
(4)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
(5)宣布公司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
(6)宣布公司进入和解除应急状态;
(7)决定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8)相关信息;
2.2 恶劣天气应急办公室
2.2.1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恶劣天气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负责日常工作。
2.2.2办公室主要职责:
(1)落实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
(2)监督执行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制订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4)掌握应急处理情况,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3恶劣天气应急专业工作组
恶劣天气应急办公室下设电网调度(设在调度通信中心)、设备检修(设在输配电工作部和变电工作部)、事故调查(设在安全监察部)、营销服务(设在市场营销部)、物资保障(设在物流分中心)、保卫(设在保卫部)、后勤保障(设在生活服务中心)、新闻(设在政治工作部)等突发事件应急专业工作组,负责落实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协调指挥专业应急工作。
3 信息收集和报告
3.1 信息系统
3.1.1 公司建立恶劣天气及恶劣天气引发突发事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系统。恶劣天气信息的收集及构成灾害等级的确定、信息和报告的责任部门为调度通信中心。调度通信中心根据地调通知或XX市气象台的恶劣天气预报通知后,及时通知恶劣天气信息。
3.1.2 突发事故等级确定的责任部门为调度通信中心。
3.1.3 突发事故情况向上级(市公司、市委、市政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的报告由责任部门按照统一协调的原则向各自归口部门汇报。
3.1.3.1 向市公司、市委、市政府报告的责任部门为行政工作部。
3.1.3.2 向市公司各专业部门(安监、生技、调度、营销、农电等)报告的责任部门为各专业对口部门。
3.1.3.3 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的责任部门为安全监察部。
3.1.4 可能对用户造成影响或已经造成影响的,向用户传送信息及解释工作的责任部门为客服中心。
3.1.4.1 市场营销部应建立重要用户联系制度,明确联系责任人,应联系的用户,并取得这些用户的有关资料(如负责电力的领导或管理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3.1.4.2 在收到有可能引发停电事故的恶劣天气信息时,由联系责任人负责对联系的用户通报情况,做好发生停电的事故预想和防范措施。
3.1.4.3 在发生事故造成重要用户停电时,由联系责任人负责对用户联系并作好解释工作。联系责任人在突发事故对用户造成影响后应立即进行联系解释;在事故发生2小时内应到达联系的用户(夜间发生事故应在6小时内到达用户)。
3.1.4.4 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户,市场营销部要对用户的供电方式及措施进行检查,必要时督促这些用户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如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或配备备用发电设备等)。
3.1.5 可能对农电系统造成影响或已经造成影响的,向农电系统传送信息及解释工作的责任部门为农电发展部。
3.1.5.1 建立农电单位联系制度,明确联系责任人,取得这些单位的有关资料及联系方式。
3.1.5.2 在收到有可能造成突发事故的恶劣天气信息时,市场营销部联系责任人负责对重要用户单位通报情况,做好发生停电的事故预想和防范措施。
3.1.5.3 在发生突发事故造成停电时,农电发展部联系责任人负责对各乡所进行联系并作好解释工作。
3.1.5.4 联系责任人负责对联系单位的供电方式及措施进行检查,必要时督促用户采取保电措施。
3.1.6 新闻的收集、向新闻媒体的信息及向社会信息的责任部门为政治工作部。
3.1.6.1 由政治工作部负责建立新闻单位联系制度。
政治工作部应建立与新闻媒体的常态联系机制,协调新闻媒体形成电力新闻报道前的通报制度。
3.1.6.2对需要向新闻媒体及社会的信息由应急办审核批准,由政治工作部负责。
3.2 信息的收集和
3.2.1调度通信中心应与地调和气象部门保持联系,随时取得恶劣天气信息。
3.2.2 其他部门在取得恶劣天气信息时,应及时向调度通信中心及应急办公室报告。
3.2.3 当调度通信中心收集到恶劣天气信息后应立即向应急办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预警信号。
3.3 信息报告
3.3.1 当恶劣天气引发下列情形之一的突发事故时,调度部门(或发生事故的部门)应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及各有关单位负责人报告。
3.3.1.1 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
3.3.1.2 电网一类障碍及以上电网事故。
3.3.1.3 设备一类障碍及以上设备事故。
3.3.1.4 10千伏及以上线路倒杆(塔)、断线。
3.3.1.5 10千伏及以上主要电气设备损坏。
3.3.1.6 调度通讯中断、干线通信中断。
3.3.1.7 对重要用户造成停电。
3.3.1.8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故。
3.3.2 当恶劣天气引发下列情景之一的突发事故达到电网大面积停电预警等级时,启动相应的预警信息。
3.3.3 有关单位在接到突发事故时,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的要求进行即时报告。
3.3.4 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对突发事故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漏报。
4、预警系统
4.1 预警系统的建立
4.1.1 设置标志牌。
在线路杆塔上设置报警联系方式等标志。由输配电工作部负责实施。
4.1.2 设立奖励基金。
公司设立奖励基金,由行政工作部制定奖励标准,对及时报告或协助抢修的人员提出奖励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4.1.3 发挥供电企业的巡线护线作用。
将经过农村、城区的市公司所辖线路纳入供电企业的考核内容,签定责任协议,明确维护内容和考核方法。
4.1.4 采取技术措施。
在变电站安装准确度高的线路故障测距装置等,提高故障测距的准确性。
4.1.5 建立通信系统。
对管理及抢修人员配备必要的通信工具,如手机、手持(车载)对讲机,并保持通讯畅通。
4.2 预警及预案启动
4.2.1 在接到有可能造成突发事故的恶劣天气信息后,调度通信中心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
根据恶劣天气影响程度,将预警信号从轻到重依次分为黄、橙、红三级:
4.2.1.1当灾害天气情况达到下列情况时台风、暴雨、大雾、雷雨大风、大风、雪灾、覆冰黄色预警信号:
24小时内可能受天气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天气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9级并可能持续;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达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12小时内出现积雪厚度大于25mm的降雪;线路覆冰厚度达2-5mm。
4.2.1.2 当灾害天气情况达到下列情况时台风、暴雨、大雾、雷雨大风、大风、雪灾、覆冰橙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可能受天气变化影响,平均风力可达7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天气变化影响, 平均风力为9~10级,或阵风10~11级并可能持续;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12小时内积雪厚度大于50mm的降雪;线路覆冰厚度达5-10mm。
4.2.1.3 当灾害天气情况达到下列情况时台风、暴雨、大雾、雷雨大风、大风、雪灾、覆冰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已达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 平均风力为10以上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6小时内可能出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的大风,或者已经出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的大风并可能持续;12小时内出现积雪厚度大于100mm的降雪;线路浮冰厚度达10-15mm(参照依据:依据***供电区电力设计标准风力等级与中国气象局规定的风力等级,相应降低了二级风速)。
4.2.1.4 当线路覆冰厚度超过15mm;风力超过30m/秒的最高设计要求时,启动恶劣天气红色预警。
4.2.2 各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使相关人员、物资、设备等处于待用状态,所有与抢险有关的人员通讯工具保持昼夜畅通。
4.2.2.1 接到黄色等级预警信息后,应急值班人员和生产值班领导要进入备战状态;
4.2.2.1.1 调度通信中心根据情况及时调整电网负荷,合理安排运行方式,作好重要设备跳闸的事故预想和处理预案。
4.2.2.1.2 生产技术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止各类灾害的专项预案准备工作。市场营销部做好《重要用户停电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4.2.2.1.3 各运行单位要加强设备巡视和运行监视,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缺陷,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同时要加强值班,安排好事故抢修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保证通讯畅通。
4.2.2.2 接到橙色等级预警信息后,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人员、生产值班带班领导、各单位行政正值,要进入岗位备战状态(不分昼夜),班、站长上岗到位,各部门应急抢险队伍进入备战状态;
4.2.2.2.1调度通信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行方式,做好重要设备跳闸的事故预想和处理工作;运行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工作,密切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
4.2.2.2.2生产技术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防止各类灾害的专项预案准备工作。市场营销部做好《重要用户停电应急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4.2.2.3 接到红色等级级预警信息后,应急办人员、各单位行政正值,主抓生产的副职,各相关单位检修人员、应急抢险队伍、物资、设备等要全部进入岗位备战状态(不分昼夜),随时待命出发抢险。
4.2.3在灾害天气引起的突发事件造成大面积停电等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置应急预案》。
5 突发事故处理
5.1 接到信息及到达突发事故现场
5.1.1 在接到应急办的事故信息后,应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迅速到达事故现场。
5.1.2 运行维护(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查明事故情况,及时向值班调度员进行汇报,并注意保护事故现场。
5.1.3 生技、安监等部门的负责人及专责人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对现场情况进行拍照(摄像),并妥善保管。
5.1.4 明确现场抢修指挥、后方总指挥,同时组织后续人员进行准备。
5.2 后备抢修人员
5.2.1各单位应建立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集中大规模人员进行抢修的机制。
5.2.2 各单位应具备可调用的可以直接参加抢修的人员,有联系方式并保持通讯畅通。
5.2.3 各单位应掌握可以参加抢修的后备人员的情况,在本单位后备人员不足时由应急处理办公室协调解决。
5.3 抢修工器具
5.3.1 各单位应配备应急必备的抢修工器具及大型工器具,如照明灯具、交通车辆(包括可以在恶劣天气、恶劣路况使用的越野车辆)、吊车等。
5.3.2 各单位应掌握抢修工器具的存放地点及数量、目前状况,并保证随时可以投入事故抢修。
5.3.3本单位抢修工器具不足时由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解决。
5.4 备品备件
5.4.1 各单位应有可调用的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常用备品备件。
5.4.2 各单位应随时掌握备品备件的数量、目前状况及存放地点并能随时调用。
5.4.3 本单位备品备件不足时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协调解决。
5.5 抢修现场的指挥
5.5.1 由单一单位参加的抢修现场的指挥,由本单位负责明确现场指挥人员。
5.5.2 由多单位参加的抢修,现场指挥由应急办指派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各单位抢修人员服从现场指挥人员指挥。
5.6 事故设备的恢复
事故设备的恢复,由负责调度该设备的调度部门下令恢复,其他部门服从调度部门的命令。
5.7 公司本部有关人员赶赴突发事故现场的协调
公司本部有关部门的有关人员根据应急办的要求到达现场。
5.8 公司领导及上级部门领导赶赴突发事故现场的协调
5.8.1 根据突发事故情况,由行政工作部负责协调公司领导到达现场事宜。
5.8.2 上级部门领导需要到达突发事故现场时,由行政工作部负责协调。
6 后勤保障
6.1 人身安全保障
6.1.1 事故抢修时所有参加人员要将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事故抢修。
6.1.2 到达突发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都要注意人身安全,必须服从现场指挥。突发事故处理现场的安全措施及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由抢修负责人负责监督落实。
6.1.3 到达突发事故现场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由所在单位(部门)负责。
6.2 交通保障
6.2.1应配备合适的(恶劣天气、恶劣路况可以使用)交通工具,满足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及时赶赴现场的需要。
6.2.2相关部门无车辆或车辆不够时,由生产技术部提供车辆。车辆状况应良好随时可以使用。
6.2.3 车辆驾驶员的日常培训及管理(包括安全培训)由所在单位负责。
6.3 后勤供应
突发事故抢修现场的后勤保障由生活服务中心负责,包括食品、饮料,取暖(降温)设施等生活必需品。必要时由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有关事宜。
6.4 统一掌握的抢修人员
应急处理办公室应掌握全公司能够参加事故抢修的人员情况,包括各单位分布情况,人员数量、联系方式、交通保障情况等,并能够随时调用。
6.5 大型施工工器具
应急办公室应统一掌握全公司大型施工机具的分布情况及状况,并能够随时调用。如作业车辆、起吊设备、越野车辆等机具。
6.6 统一管理的备品备件
生产技术部应集中统一掌握一定数量的备品备件,并能够随时调用。
7、附 则
7.1 本预案由XX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制定,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7.2 公司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恶劣天气引发突发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成立应急办。
7.3 恶劣天气未构成电网大面积停电时适用于本预案。
7.4 当恶劣天气引起的突发事件达到各类预案规定的等级标准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