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半期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半期总结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标准中大力提倡合作探究学习。我区从2010年10月起全力推进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共24个教学班全面开展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2010年10月8号起,我校每个班均由相邻的6名学生分成一组,把这6人的桌子拼在一块学生坐成一圈,每节课都以这样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到2010年11月学校组织半期考试时,整个初中24个教学班的数学成绩全面下滑,其中有6个班的优生率下滑了20%以上,有9个班的及格率下滑了25%以上,其他各班均有不同层次的下滑。更谈不上学生主动参与、合理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立即进行反思,调查教师和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模式下教学的一些现状。并由此我们通过总结归纳出了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组建“HT”小组的策略。
二、组建“HT”小组的策略
通过我们对以上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组建“HT”小组实践研究,得出了下面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组建“HT”小组的策略:
(一)数学课堂要组建单独的“HT”小组。由于学科间存在差异,导致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科上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表现欲望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单独组建“HT”小组,每节课前让学生按数学的“HT”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二)数学课堂的“HT”小组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由组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认为: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标准行为准则,是一个群体能保持一致的基本因素,它是由价值观、心理、行为方面的相互接近达成一致而形成的。所以数学课堂的“HT”小组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由组建:首先教师把全班学生按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发展能力、数学的思维能力等等分成A、B、C、D、E、F六个部分,由教师确定出组织能力较强的为组长,再由组长在其余的五组中分别各选取一个组成数学课堂的“HT”小组。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内部能团结一致、小组间能形成竞争活力,“HT”小组形成“群体动力”,使“HT”小组进行自我合作探究学习。
(三)组建数学课堂“HT”小组后要加强组内建设。根据“群体动力”理论: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标准行为准则,是一个群体能保持一致的基础,要形成群体规范就必须建立群体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行为准则。所以组建数学课堂“HT”小组后要加强组内建设:首先在老师的引导下由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完成小组的命名(最能体现本小组精神、特色的组名如腾飞组、奋进组等等)、拟出小组的誓言(共同拟出能够提振本小组精神的誓言)、制订小组的目标(由小组同学共同订出本小组的奋斗目标)由此组建小组精神激发小组的斗志。再由小组同学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每位同学在组内都担任一种职务(如每科的学科负责人、学习管理、纪律管理、组织管理、监督管理等),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小组中担任组织者和管理者,由此来提高每位同学在小组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由小组成员定出本组的各方面的管理制度,让同学问进行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
(四)教师要建立数学课堂“HT”小组间的竞争机制。根据人的本性,只有竞争才能使人进步,没有竞争就会使人意志消沉、缺乏斗志、不求上进。要让数学课堂“HT”小组间长期充满活力、不断进取、充分发挥数学课堂“HT”小组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建立数学课堂“HT”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在组建数学课堂“HT”小组后可采用小组间的加分制、竞赛制、抢答制、单个问题评价制、每节课堂评价制、每周的评价制、每月的评价制、小组连座制等等来建立小组间的竞争。
总之,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理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就必须进行精心设计“HT”小组的组建,只有把数学课堂“HT”小组组建好以后才能充分发挥“HT”小组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数学半期总结范文2
为了提高阅读的实效性,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精心根据阅读提纲或学案带读示范,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例题求解过程,指导学生在课本或资料上做好记号、画重点、提问题、写眉批、旁注、尾批,养成读书时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尤其是重要内容,关键字词,中心语句,以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尝试用语言叙述数学问题及解答过程对于课本或资料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易出错的地方,指导学生在旁边作旁批,说明,便于学生在复习时查阅,编写 导读提纲或思考题,给学生指示思考的方向,以降低学生理解上的难度,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以此使学生初步学会读书,并体验阅读提纲或学案编写方法。
①、老师集体编写阅读提纲和问题,传授阅读方法,进行必要的示范性阅读,让学生学会模仿,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理解与合作交流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形成习惯。编写阅读提纲和问题时,一方面要紧扣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出一定顺序和层次的问题,有意引导学生按步骤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使学生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设计问题时,要从学情出发,问题不可太深,以致于学生力不能及;同时又不能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要恰到好处。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节课,老师可给出阅读提纲:(1)在什么背景下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什么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反映了几个角之间的什么关系?(4)小组找出本章教材几何图形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良好的数学课堂阅读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反复的、长期的不懈的训练,要让学生不仅能根据教师设置的提纲阅读材料,而且可以边看书边生疑,提出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②、划分数学课堂阅读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并选出小组长。设置数学课堂小组阅读学习监督机制。我们采用组长检查组员阅读情况并做好记录,组长要认真辅导组内阅读困难学生,教师随机抽查学生阅读情况,交换组长随机抽查学生阅读情况,发现弄虚作假,对组员和该组长一起批评。这就对数学课堂阅读学习小组组员心理上产生了压力,组员就都不敢偷懒了。另外,对在单元考试中,平均分比上一次单元考试平均分高得最多的我们进行评选本单元优秀小组称号。最低的评选再接再砺小组称号。我们开始有老师担心组长辅导组内阅读困难学生会影响自己。实践证明,这不会,因为组长要辅导组内阅读困难学生,自己就得站的更高些,况且辅导组员的同时也是自己对知识的巩固。
数学课堂阅读学习小组设置后从开始的“乱成一团”到后来的“安静有序”再到
最后的“团结竞争”,实现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与飞跃。
③、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并做好笔记,初步养成学生记笔记、归要点的良好数学阅读学习习惯。
④、教师采取有效的数学阅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学习的效率,初步形成学生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⑤、教师对学生阅读后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肯定、及时评价,我们采用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各组推举一名同学把本组的结论叙述出来,看看哪一组的叙述最好最完整,最后老师再补充总结。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进行数学阅读学习的习惯。
⑥听课时,应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典型事例、疑难分析及思维方法等摘记下,尽可能条理化。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重点解决阅读中的疑问,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是怎样产生的?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典型事例、疑难分析及思维方法等摘记下,尽可能条理化。比如讲到代数式时,在明确了代数式的定义后,老师给出一组代数式:“”,让学生观察阅读这一组代数式的书写有什么规律,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示,最后在学生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得到以下结论:1、数字与字母相乘,数字写在前面,2、数字与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省略,3、系数为“1”时省略不写,系数为“-1”时,只写“-”,“1”省略不写,4、系数为带分数时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把这些条理化的结论记在笔记本上,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代数式的相关知识。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师生思考的同步性,把老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