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实习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学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学实习个人总结

会计学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情境;会计学科;教学设计;评价

一、引言

众所周知,所有有效的教学都需要精心设计。会计学科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处理,以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context)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系统观的必然要求。会计学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教学观——强调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分析,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主动设计怎样教。因此,如何开展师生活动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会计学科教学设计思想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紧紧围绕“教得怎样”进行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科学地进行学习成效评价。

二、情境: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背景元素

系统观是现代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笔者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机制,认为情境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系统环境,亦即背景元素。情境(context)是“真实性活动”(Pea,1991);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Bedner,1991);是学习者学到的策略及其具体应用条件(Shoenfeld,1985)。调查表明,我国目前高校中会计学科的教材和教学大多是缺“情境化”的,笔者认为教材和教员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根本所在。

(一)情境载体——会计学科教材

我国会计学科教材(包括初级、中级、高级)现存不少,但是真正的精品不多。我国会计学科教材编写状况如下:

一是理论和应用两张皮现象。从现存的多数教材的编写情况分析,大家对什么是真正的应用还不够明白,难道将几个数字代入方法就是应用?对什么是“应用情境”更无从谈起。笔者在给本科生《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批改作业时,一道习题让我震惊,一个班级的学生居然没有一个做正确的。笔者研究了教材,最后发现是自己“错了”。有人跟我说学生是套教材上的方法来得,只是题目上漏印了“假设报酬率符合正态分布”而已。果真如此简单?

二是编写上应付差事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教材的编写逻辑大致相同。一般是先介绍概念、方法,有的还纠集几个数字机械验证一遍,几乎没有人考虑过学生的学习机制。尽管有些书的序言也写上了“考虑学生学习”或“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违背学习机制,几乎没有应用情境部分的拼凑物能发挥这种作用吗?目前,要彻底改变会计学科教材编写中这些违背学习机制的错误并不容易。

编教材是教师工作量的一个方面。既然自己学校编了教材,就不可能用其他教材,还是自己的“孩子好”!如此一来什么人不能编教材呢?笔者这里只是从微观——学习机制视角谈如下一个观点:编制会计相关学科教材应先编案例,并且把理论融入案例,适当留一些空间给师生在教学中讨论——提取概念、方法——推而广之。

原因如下:第一,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观点,编写会计学科教材,首先要界定所纳入知识的应用的时空范围和主题范围,这样与应用范围相关联的知识将变得更加宽广、更加可区分、更加整合以及更加抽象,比如编写某地区某家企业集团某年度股利分配政策的案例。第二,知识是“情境化”的,应用情境的修改与知识的明确是相互平行的。为此,编写会计学科案例时要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合作,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一些企业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案例研究报告,这对于利用案例教学的顺利和有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第三,学习迁移无非是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要求与知识相关联的应用范围能被其他使用情境而扩充。由此,编写出的会计学科案例应是值得推广的案例。教学的案例能够适应现实的环境、制度,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研究结论必须具有思考性。具体做法:可以在对有关企业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案例,可以根据国内外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公告以及资料等改编出案例,也可以将国外优秀的相关案例嫁接到我国企业的具体实践中来,并对其加以整合、加工改造,编写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学科教学案例。第四,提倡编排螺旋式案例,既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又相互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帮助师生实现迁移。例如:学生学习《初级财务管理学》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基础会计学》,在导入这门新功课时,可以编制这样一个综合案例:开办一个公司在财务上需做些什么?如何做?回答做什么时,我们很自然地引入这门课的三大部分,即资本预算、资本结构、营运资金政策。同理,回答如何做时,我们也很自然地引入这门课的业务的三个环节,即财务分析、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会计报告的结构知识来分析以上问题,学生会发现这门课的三个部分正好覆盖了资产负债表,三个环节可以看成公司构造自己满意的财务报告的行为过程。

(二)情境激活者——会计学科教员

在教学中如何支持知识及其应用范围的发展,以便发展尽可能灵活的知识应用,在这方面,建构主义的学习机制特别强调情境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授会计学科的过程中要创设现实丰富的情境,扩展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范围。在会计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灌输与机械的练习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迁移。教师的卓越工作要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准确、艺术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完成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化或重组。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教师教授会计学科课程的本质是让符号知识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其一,通过案例将会计学科的学习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学习的概念、方法可以从案例所呈现的学习情境中提取出来或者被包含在学生的建构过程之中;其二,促进学习者对使用情境的理解——明确会计学科知识当前的与潜在的使用情境,教学内容要多次地相互邻接——要在不同的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中,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概念角度,反复经历(revisit)同一个材料;其三,会计学科案例要给出两个以上问题情境,多种角度和多种情境可以系统地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促使学生对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超越各自领域的限制。例如,在教授预算管理时,可以用“东风财务‘榨油’计划”案例作为开篇引入,让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初步提取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而在讲授本章的过程中,要多次结合本案例,并从新古典财务、制度财务、行为财务和国式管理四个视角来分析本案例的不同应用情境。

三、活动: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元素

现代教学理论不仅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且强调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开展师生活动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应用意识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对师生的根本要求。会计学科教员要主动、积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在学习会计学科相关课程时要全过程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全面学习,这样才能避免符号知识“孤立”的惰性。学习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对学习赖以发生的情境特征的适应(Greeno,1993)。可见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会计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实验、实习也是学生上岗前的必要演习活动。

(一)课堂——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学生们根据课堂教学中心,分组写出各自案例研究报告;其次,教师组织各组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再次,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们直接从应用情境中掌握会计学科的概念、方法精髓;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讨论出这些会计学科的概念、方法的可能应用情境。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是避免出现课堂的冷场。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担当好情境创造者角色,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分析案例的责任感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论,不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观点;要让学生明白在案例教学中成绩的评定取决于学生事前的准备、讨论时的参与及事后的总结;同时要求学生们从已经讨论过的案例中积累经验。随着分析能力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信随之增强,发言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也要有好的策略。首先,在学习会计学科知识时,应根据课堂上讨论的案例所提供的情境,积极主动地建构起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范围。知识的意义与其应用范围是二位一体的(H.Messner,1978)。在课堂上要关注自己同学讨论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应用的所学的会计学科知识的情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计学科知识被应用得越多、越多样化,会计学科知识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地变为心理外延。其次,课堂上学生对会计学科知识的广泛应用能不断地完善其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促使知识的心理外延更接近知识的逻辑外延。

(二)设计、实验、实习——上岗前的演习活动

模拟公司实践进行业务演练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会计学科设计教学模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按公司分组,然后在这些公司之间展开竞争,公司的运行方式完全是依照现实交易中的准则进行的。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确定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适合在其中担任什么角色,学生在毕业时要写出详细的设计报告。实验教学作为上岗前的演习活动也要有策略。首先,实验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向学生提供可实际应用的会计学科知识,学生要在一个不断增加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持续而有序的仿真实验环境中反复地学习。其次,在同一实验情境内反复改变观察的角度,一方面学生个人要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改变角度。老师确定并演示了会计学科知识应用的范例,对促进会计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实际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鼓励学生发展出可以用来整合情境化经验的整体会计学科知识框架。在实习教学法中,学生要像手工艺行业中徒弟跟随师傅那样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这样的情境要能够将师傅在真实应用情境中所外化出来的认知过程融合进来。通过上述设计、实验、实习的磨砺,笔者相信,学生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评价: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过程元素

会计学科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价促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的整合和团队意识的建立。因此,笔者认为评价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过程元素。学习成效的评价应结合问题的解决过程来进行。学习成绩包括经练习而产生的学习变化和由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产生的学习变化(有意义的学习),其中后者对学习者的意义更大。为此笔者提出会计学科教学评价的“三全”评价法。“三全”评价法是指学校创造一种情境,即让全体师生参与;坚持全面知识评价;坚持全过程科学考核。其评价模型如下:首先,要求全体师生参与每次课堂评价(总次数记为N)。教师根据小组的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和小组工作总结给出小组的基础分(X),以每个学生的小案例分析报告和各自的工作总结给出每个学生的基础分(Y),每个学生的基础成绩以所在小组的平均基础成绩的一定比例(如80%)加上学生组内个人平均基础成绩的一定比例(如20%)来计算;然后以学生对自己、对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来对学生个人基础分数进行微小的调整(Δ);最终评定本次考核每个学生的课堂成绩(Si=80%X

+20%Y+Δ)。其次,要全面考核学习情况(主要指期末笔试)。教师在设计试卷时要兼顾知识点,同时根据学习机制的要求提高有意义学习考核的比重(比如占85%)。最后,要考核学习全程情况。这里要注意期末考试成绩(M)和课堂考核(Si)的比重(比如前者占20%,这时学生的总评成绩=20%M+80%×(1/N)×ΣSi),逐步淡化学生的期末考试意识,提高平时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会计学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会计学; 实践教学; 现状与弊端; 对策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79

[中图分类号] G64;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17- 0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学生素质有较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院校虽然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受各种条件限制,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比较差,毕业后长时间不能进入角色,影响了会计学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鉴于此,本文将对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完善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2 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设有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或院系都知道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环节教学很重要,但由于缺乏一个明确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单位并没有对实践环节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大多数培养单位设有模拟实验室,有的还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模拟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应有作用。特别是校外实习,大多数学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提交一张实习鉴定表和一份实习报告即可过关,而学生是否真正到有关单位实习、表现如何,基本不过问,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2.2 实践环节教学时间较短

会计工作是复杂的技术性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就很难熟悉相应的操作过程,而目前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普遍较短。以青岛大学会计系为例,虽然第八学期(即最后一个学期)不安排课程,但要求学生在3月底或4月初返校做毕业论文,从这一学期开学(2月底或3月初)起,到学生返校止,即使学生一直在工作单位实习,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而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十分复杂,有些环节难度也较大,1个月的时间只能走马观花,根本无法熟悉和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更不用说理论上的深化和提高了。况且有些培养单位在第八学期还安排有关课程,这样,实习时间就更难以保证。

2.3 实践教学经费短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我国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紧张,有些学校教职员工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实习经费更是可想而知。会计学专业办学单位能有个模拟实验教室,配置足够数量的电脑,安装电算化软件,就算不错了,根本没有更多财力投入到校外实习环节,这也是许多高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重要原因。

如果由办学单位统一安排和管理学生在校外的实习活动,必然要考察和选择实习单位,划分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至少由一名老师带队,并需支付联络费、交通费、带队老师的出差补助费和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办公经费,等等。这些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目,许多培养单位难以承担。

2.4 师资队伍薄弱

做好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可靠保证。而当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虽然学历和职称都比较高,但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操作能力比较差,真正具备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少之又少。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2.5 缺少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环节的教学,离不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增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感性认识、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壮大实践环节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但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许多培养单位由于受社会关系、办学经费等因素制约,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大多数学生不能受益。

以青岛大学会计系为例,该系与青岛市若干会计师事务所有合作关系,但并未签订书面合作协议,因而合作关系并不稳固。每年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大约200人,但有关事务所只能接收30名左右学生实习。事务所之所以接收部分学生实习,主要目的在于从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到本所工作,因此,对实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系里在选派学生时也是优中选优。结果,只有少数表现突出的学生能够获得到实习基地实习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只能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2.6 重技术训练,轻能力培养

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会计学专业培养单位对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存在重技术训练、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就校内模拟实验教学来讲,不过是指导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做一些会计实务练习,很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校外实习来讲,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而且校方疏于管理和监督,恐怕连技术训练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少数学生虽然能够获得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机会,但实习单位往往将其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只允许其从事一些技术层次较低的事务性工作,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会计学专业的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创新意识薄弱,动手能力差,好高骛远,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 完善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对策建议

3.1 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教学

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环节教学非常重要,培养单位的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这种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思想上,而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一般地说,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单位的直接领导是比较重视实践环节教学的,但他们往往没有财权,与有关部门联系的机会也比较少,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改善这种状况,培养单位的高层领导必须亲自出面过问和协调,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支持,并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资金需要。这一条做好了,实践环节教学的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3.2 适当延长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

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必须得以保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就很难熟悉相应的操作流程,更谈不上理论上的深化和提高了。但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将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教学,而且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也没有必要把学生训练成为熟练的会计操作员。一般地说,在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安排一个学期50~60个课时比较适宜,并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凭有效证件进入实验室练习;在每门会计实务课程(如基础会计、中级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金融会计、高级会计等)上课期间或即将结束时,应安排4~6个课时到有关企业的财务部门及生产车间参观和调研;在毕业实习环节,安排3~4个月比较适宜。当然,实践环节教学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是否有效利用。培养单位在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调研和实习时,应当由教师带队,做到事前周密计划,事中认真监督检查,事后认真分析总结,并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3.3 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资金需要

普通高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所需资金理应由国家财政拨款解决。但事实上,国家拨款的增长远远低于高校发展的资金需求。1999年以来,各地高校出现招生“”现象,为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纷纷向银行贷款,结果高校贷款余额像滚雪球一样,一年比一年大,成为沉重的负担,这是很不正常的。公立高校的发展不应建立在依靠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对于各地高校拖欠的银行贷款,其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应政府机构和财政部门视具体情况,以拨款方式逐步偿还,并逐步增加经费拨款,保证高校办学资金的需要。

与此同时,各地高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应当将经费使用向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倾斜,以解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经费紧张的燃眉之急。

3.4 优化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相比,在任职条件上不仅不应有任何降低,反而应当有所提高。就是说,承担实践环节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宽厚的理论功底,而且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符合实践环节教学任职条件的教师,不应当局限于一两个人,一般应当达到会计学专业师资总人数的1/2左右,至少应当达到1/3以上,以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师资需要。对于一时不具备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培训,即让其到实际工作单位实践锻炼半年以上时间,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定期让其到实际工作单位从事实践和调研活动。

3.5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联系几个实际工作单位,从那里聘用几个实践型导师,派一部分学生去那里实习,而应作为会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系统工程,由培养单位和基地方面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周密规划,并进行必要的投资。在选取实践教学基地时,不仅要考察备选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要考察其高管人员和资深会计人员的理论功底和对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热心和重视程度。被选中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当单独成立一套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专门负责对实践导师和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

3.6 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要与其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其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学用结合,融会贯通。

(2) 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核算、监督、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多项职能。因此,会计工作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活动,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判断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在预测和决策过程中,要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测算、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优方案;在预算和控制过程中,要通过预算将决策方案落到实处,并通过控制活动保证预算得以顺利执行。因此,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教师的工作不仅应当指导学生如何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且应当指导学生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过程中,对经济业务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和分析,判断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中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法。

(3) 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在实践环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当首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活动,不能局限于会计事项本身,就事论事,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观察和思考会计事项及影响会计事项的各项因素,分析会计事项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其本质特征。这就要求在会计实践环节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指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7 要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结合起来

大多数培养单位通常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安排在毕业实习环节,为了充分利用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果,培养单位还应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提倡、鼓励学生以撰写实用性论文或调研报告等形式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当今时代,本科入学率大大提高,本科学生在校人数迅速增加,本科教育已经从英才型教育转化为普及型教育。鉴于此,在毕业设计环节,一味要求毕业生撰写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是不现实的。如果硬是这样要求,则可能会诱使部分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最终劳民伤财,一无所获,而且严重影响和损害培养单位和学生个人的声誉。如果鼓励学生撰写实用性论文或者以调研报告取代毕业论文,并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深人员参加学生的毕业答辩,则会事半功倍,一举多得:① 难度不大,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够达到要求;② 便于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学生可以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知识和应用能力;③ 在撰写实用性论文或调研报告过程中,学生要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学术论文。

3.8 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健全有效运行的可靠保证。没有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环节的教学就会缺少动力和压力,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会计实践环节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当由以下内容构成:

(1) 评价主体。会计实践环节教学的评价应当包括培养单位内部评价和主管部门评价两个层面,与此相适应,评价主体也应当是二元化的。培养单位内部评价主体主要是培养单位的教务处,或者由教务处牵头,成立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评价委员会等类似机构。主管部门评价的评价主体,一般是主管部门分管高校教学的处室,或者由分管高校教学的处室牵头,成立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评价委员会等类似机构。

(2) 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当是会计本科生培养单位实践教学环节的健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应当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师资、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内容。

(3) 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评价依据应当是由高校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评价工作的有关规定”等类似文件。目前,尚无类似文件出台,希望高校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出台此类文件,对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内容、范围、模式、方法、成绩考核、组织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

评价标准可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一般标准是会计实践环节教学的原则性要求;具体标准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内容,对照评价依据和一般评价标准制定的具体评价标准,可采用“百分制”计分形式。

(4) 评价程序。会计实践环节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可分为准备、调研与审查、分析与评价、告知与存档和后续管理5个阶段。

(5)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当分层次设计,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师资、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内容。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面可以设立二级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依次类推。但评价指标的层次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当适可而止。

(6)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指评价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评价标准,对有关评价指标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统计学和高等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评价对象中的有关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据以判断有关指标正常与否来分析评价实践环节教学情况的分析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贾敬全. 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64-166.

[2] 徐秋艳. 会计统计类(本科)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165-167.

[3] 郑建伟,魏祥健. 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108-110.

会计学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

摘要:当今社会中,“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今会计教学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教学;实践性教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综述》明确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的“学知”“学做”就是强调了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笔者经过二十多年的会计教学发现:无论是《基础会计》教材还是《财务会计》教材,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都是以文字叙述为主,一段文字叙述代替了一张甚至几张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主体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以各种原始凭证或者汇总原始凭证的形式出现在会计人员的面前,这些原始凭证反映会计主体发生了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和分析,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的学生在各种单据、凭证面前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因此,如何让学生实现从根据文字叙述进行账务处理到直接根据原始凭证作出科学判断并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缩短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距离,是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当今会计教学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作为从事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思考如何搞好会计学科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科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会计专业以及相近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等)或专业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理论灌输为主,有些知识点还比较抽象,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其次,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偏小,对企业和社会活动的感性认识比较肤浅,对一些专业理论感到难以理解。因此,研究并落实会计学科的实践性教学,对改善会计教学的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会计学科的实践性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练习,岗位牵制,从会计凭证的取得、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到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让学生知道做好会计工作,不仅需要个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团结协作,只要某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影响整个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及其结果的分析,特别是正反两方面案例的介绍,可以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意识,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有较强的政策性和规范性,在纯理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出现厌学现象,师生关系就会逐渐紧张,甚至产生对立。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活动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就必须设法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21世纪的教学应该是民主的教学、开放的教学和合作的教学。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创新是难以取得实效的。会计学科的实践性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参观学习、多媒体演示、学生动手训练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亲密无间的沟通交流渠道,这就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技能型的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每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将各种会计实务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是一项工程。其关键在于实践导向的会计学科的改革。它涉及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实践环节、改变教学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澳大利亚对教师的任职资格有严格的要求,它首先看重的是行业经验,其次才是学历。一个人要想在TAFE学院获得教师职位,首先必须具备与所教授课程相对应的五年同行业的工作经验,其次才是相应的证书。而且,行业经验具有一票否决权。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实践性教学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要采取具体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鼓励专业教师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顶岗实习;(2)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做学校的兼职教师;(3)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成为“双师型”教师;(4)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技能比赛,全面提高技能水平;(5)通过本校培训或送出去培养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职业教育以培养操作型、技能型复合人才为目标,这就决定了其日常教学必须以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为核心。其实,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瑞士等国家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发达,就在于他们突出了人才培养的技术性、技能性。因此,职业教育能不能准确把握这一定位,是其存在的基础和能否稳定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认为我校进行的下列实践活动效果很好:在《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安排为期两周的《基础会计》大型作业;在《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四周的《财务会计》模拟实习;在学生走向社会毕业实习之前,再进行为期四周的《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会计知识,亲身经历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到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直到编制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全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作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和辅导。最后,将每位学生的作品按照会计资料的保管要求装订成册,让学生带回家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成果,汇报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在得到家长的肯定后,许多学生非常有成就感,增强了进一步学好会计专业课程的信心。同时,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认识性、实务性见习或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悟职业要求,也可以缩短学生踏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三)改变教学评价机制

职业教育是开放性的、社会化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只有得到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才有实际意义。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成材的希望和可能。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理论考试外,还可以加入实践能力的测评。例如:在模拟实习或见习期间,教师或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实训态度、操作的熟练程度、正确程度等评定其成绩。让学生在点滴的成功中看到希望,树立不断学习、进取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李家祥等,东陆职教论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会计学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

1精准定位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应用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精准定位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会计人员岗位能力需求为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强化教学方法改革,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校企合作、多门主干课程交叉结合的多模块全方位实践教学。同时,学校应重点培养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阶段实现“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一是高校可细化会计学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等,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同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二是根据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限选课,突出学生专业特长,增强岗位适应能力;三是加大学生专业选修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根据个人学习需求选择专业选修课,丰富知识体系,拓宽知识面,全方位提高实践能力。另外,还应鼓励支持学生假期时间走出校园开展调查研究、走访优秀企业等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完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树立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高校应深入改革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使之满足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2.1优化课程体系

为保证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强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应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加强课程的实效性和适应性,培养就业单位需要的会计人才;另一方面适当前移专业课程,合理安排前三年的课程教学,处理好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衔接,最后一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各种会计实训实习,并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们备考研究生或就业。

2.2加大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结构要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应根据优化后的培养方案,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学时,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实践课时占25%以上,针对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单独设置模拟实训,并配套进行校内外集中实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让学生明确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并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去,不断深化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并引起高度重视,规范自身会计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成为合格守法的会计人员奠定理论基础。

2.4增加学生选修能力拓展课程的自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重视学生们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的实践应用型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学校可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证券投资学”、“创业教育”、“现代企业管理”、“专业英语”等等选修课程,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就业所需的工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应考虑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端正人生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为日后就业指明方向。

3实践教学方法多样化

3.1双重会计实验教学

会计学专业教师可采用手工与电算化模拟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完成手工操作部分,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操作,接下来学生进行电算化操作,实现原始凭证录入、记账凭证编制、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自动生成等操作。双重会计实验教学便于学生明确业务处理流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2案例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真实案例开展专业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必须紧密结合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所选案例要求高质量高相关性。通过对真实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问题教学法是指带着问题进行实践教学的方法。问题教学法由实践教学指导老师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得到的易出现问题整理集,在课程教学中着重讲解问题并操作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实践操作效率,减少操作错误。

3.3运用仿真综合实训平台

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学校可充分利用仿真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教学,该平台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仿真报税实训平台,模拟税务部门办理各种涉税业务,如纳税申报、缴纳税款、延迟纳税等等;第二,仿真银行实训平台,模拟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如存取款、转账、结算等等;第三,仿真工商实训平台,模拟工商部门各项业务办理。第四,仿真审计实训平台,模拟审计部门各项业务。通过该综合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与会计岗位相关的一些工作内容,更让学生明白,要想真正胜任会计工作岗位,不仅需要掌握会计核算,还需要学习更多的技巧方法。

3.4企业环境模拟教学

运用企业环境模拟教学的教学方法,对实践实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高校可根据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分工情况细化会计岗位,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职位如会计、出纳、主管会计等完成实训内容,并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使得学生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成立会计类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努力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从而实现校企共享网络平台、共编人才方案、共编专业课程教材、共设课程体系、共同构造实践教学机制、共承基地建设责任。

4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4.1加强实训教材及其资料建设

教材是开展教学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应选择实施双重实验教学的实训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企业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综合实训)》,另外,应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编制符合培养方案的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以及阶段实训的双重实验教学的实训资料及教材。

4.2鼓励专业课程教师完成“双师型”转化

为了保证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会计学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夯实的会计理论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实践教师的队伍建设也很重要。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可完善相关奖励机制,支持教师们考取相应职称,不反对教师到企业单位挂职,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组建外聘教师队伍,高新聘请企业会计骨干给学生们讲授最新的会计政策法规,了解相关行业动态,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拓展学生实践思维。

4.3大力加强实践基地教学条件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实践基地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尽一切可能加大实践经费投入,校内实践建设应注重仿真性,如ERP沙盘实训室,全方位企业环境模拟满足会计学实践教学需求。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求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选择市内离校较近的企业,满足阶段实践需求,也可以选择外省优秀企业,满足综合实习需求,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缩短实习和上岗的差距,有效实现零距离上岗。最后针对实践教学基地应制定规章制度及发展规划,定时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巡查并评估各项工作,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5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随着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作为就业热门的会计学专业,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加。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优化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重建专业课程体系,推动校企合作,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快速适应会计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月.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J].对外经贸,2012(10):144-146.

[2]黎霞.创新会计教育教学体制,着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47-49

会计学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会计;教学;情景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 2015 13-0080-03

[作者简介] 陈小鹏 1976― ,男,江西新余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张波 1970― ,女,吉林敦化人,硕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会计,本文通讯作者,联系方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花江校区 管理系11207办公室。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一技之长的职业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重视实验教学的建立和完善,以职业导向驱动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实现“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产业能力,办社会满意的教育”[1]。

“基础会计学”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此学生步入专业门槛、从事专业工作和研究的公共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没有企业经营管理经历,刚刚入门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一般都难以理解会计中的专业术语、概念和基本方法。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动手操作来掌握其技能,从功能而言,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本途径。[2]高校在培养方案中,通常借助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来达到技能培养目标。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会计专业实习生存在大量不能找到实习单位的“失习”者,这要求会计专业社会实习教学转为校园“内部化”[2]。

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就“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旨在通过情景式教学法,模拟现实工作的基本环节,营造必要的工作环境,将实践教学内部化,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情景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与独立学院教学的结合

一 情景式教学法的内涵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 Treicher 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记住听到内容的20%,记住看到内容的30%,记住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记住所说内容的70%,亲身经历可以记住知识的80%,教授他人可以记住知识的90%。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渐渐探索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情景式教学法又称为情境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声音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以增强他们的感性体验,从而使他们理解抽象知识或掌握复杂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3]这种方法实施的过程如下:

基于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与教学相关的场景,这些场景包括如教学器具、相关知识点的背景素材、案例、图片、视频等,也可以在教学前联系好实地场所,带领学生体验实地场所的情景、操作实际工作的设备,以直观地理解和感悟场景,形成必要的知识镜像。通过教师对知识启发、引申和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找到答案,理解知识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辨的良好习惯。

二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往往是我国高考独木桥上的“战败者”。经过我们的观察总结,独立学院学生在传统考试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兴趣持久性弱、学习自律性较差、独立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在传统课堂学习之外表现出兴趣多样性、性格外向化、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强、乐于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文艺特长等优点。

三 情景式教学法与独立学院教学的结合

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如果以传统教师主讲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效果不理想。采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各种“情景”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目标对应的知识点在课堂前部分展现,将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参与为主,教师由“讲授”的角色变为“教练”的角色,带领学生体验和感受实际工作等场景,以“动手练”来体会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设置场景、各种角色扮演、实物展示、案例研讨、虚拟工作目标驱动等具有情景式教学法特点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激发和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能较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四 情景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应用的评价

对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结合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系统的结果分析表明,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后,学生对课堂设计的满意度、学习的自觉性、过程的积极性指标上,均比非情景式教学法对照组的评价高。

情景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考核采用非闭卷技能操作过程和结果评价,运用项目组编写的情景式教学实训教材,针对建账、记账、审核、报表编制、装订凭证的等业务单元逐项考核,结果表明,学生对原理掌握程度、操作规范性、过程参与度方面表现较突出。

三、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运用情景式教学法的过程

一 教师“双备”,按教学目标设置情景

情景式教学法脱离不了情景,要求教师教学前结合情景式教学法,对“备学生”和“备课”的“双备”要求做好情景设置。此类情景包括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场所、人物、事件、器具等。教师要提前准备好适合的教学场地、案例、故事、PPT素材、教学器具、人物、角色等。针对“基础会计学”教学,教师所展现的情景要能和学生生活经历相关,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二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历、社会新闻事件、案例、道具、人物角色设计等,在课堂前部分进行背景的铺垫,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记账方法”定义和分类为例,通过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目的是归纳出记账方法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交易和事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的含义和差别。具体过程如下:

1.情景设置一。课前联系某学生由其准备家庭某月份日常开支记录情况,或由学生准备其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开支记录。

步骤一 教师请学生介绍其家庭或其个人某月一定时期收支的记账情况,展示记账用的实物及具体内容。假设,学生甲提出其个人9月1日―9月10日的收支记录为:收到父母给的学费5000元,生活费2000元,学费5000全部交给了学校,饭卡充值了500元,买东西花费了400元,截至9月10日,学生甲的银行卡里有1000元,手中有现金100元。

步骤二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甲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甲所采用的这种方法有哪些元素?这个方法有什么特点?

步骤三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得出记账方法的概念,即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与规则,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的方式。

2.情景设置二。教师请学生都拿出手机,现场上网下载一个记账手机APP,要求学生就“步骤一”中的日常开支在手机上进行记录。

步骤四 教师提出问题:使用时兴的网络记账手机APP和学生甲个人所采用的记账方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二者都是一种记账方法,只是采用的介质和工具不同。

步骤五 教师进一步总结:上述记账方法仅设置了部分账户,反映了该学生收到款项和开支款项的交易,该方法是单式记账法,即通过设置部分账户,记录交易涉及的资金变化的一个方面。

3.情景设置三。在学生甲前述的基础上,假设9月10日,学生甲从银行ATM上取款200元,准备9月11日交班费。

步骤六 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这笔业务,需要记账吗?引导学生讨论该业务的性质,并归纳得出“交易”“事项”的概念和区别:“交易”与“事项”都是“经济业务”,但“交易”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如购买产品、销售产品等。“事项”范围更广泛,“事项”不仅指发生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像“交易”,也发生在一个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如企业的生产车间到仓库领用原材料等。“事项”包括了“交易”,“交易”只是会计主体的一种外部“事项”。

步骤七 教师提问:会计记账的对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还是“事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易”和“事项”是否该记账。教师总结:如果仅记录“交易”不记录“事项”,则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信息不完整,所以会计应该记账的业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和“事项”。

步骤八 教师归纳:针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事项,需要记账。继续提问:如通过前述的记账方法,应该如何记账呢?教师引导学生在纸面或手机APP上进行操作,并当场展示其操作结果供学生讨论。

步骤九 教师在前述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复式记账法”的做法,引导学生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做比较。教师最后总结:复式记账法是对一笔“交易”或“事项”涉及资金变化的两个方面进行记录,不仅对外的“交易”需要记录,对内的“事项”也需要记录,而且可以根据记录检验其正确性。

4.情景设置四。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由纸质记账凭证记录的会计分录和账簿记录,同时,在多媒体设备上演示。教师介绍:今后会计的工作都是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来记录“经济业务”,这是会计记账的主要“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会计核算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化。

三 教师归纳知识点

教师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对课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阐述“记账方法”“交易”“事项”“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并比较“交易”和“事项”的差别,归纳会计记账工作需要记录“交易”和“事项”的要求,对比“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得出二者的优缺点。

四、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一 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情景式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运用它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方法而偏离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情景营造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并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以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情景选择需要和课程知识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以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知识的递进关系,得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理解。

二 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带着“真情”去营造场景

要实现情景式教学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需要教师带着“真情”对待课堂。教师在课外要做大量的素材收集和准备,细心留意身边的素材,有针对性地探寻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做法。掌握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点精心运用素材、场地,将热点、兴趣等融入到情景中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三 改善教学条件以适应情景式教学法的需要

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首先需要将大班教学分散成小班制,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次,为展示会计工作需要的场景和实物资料,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第三,为便于学生校内操作,可运用模拟工作场景开展教学,这需要有全套会计工作业务所需的实物资料、器具和财务教学软件做配套。最后,为更加贴近真实工作情景,可以穿插着将一些教学场所安排在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校内公司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的会计工作场所。

四 运用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定位为“教练”

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讲授”转向“教练”的角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上的具体做法,还需要结合知识点营造情景,掌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技能,掌控课程整体进度与知识衔接的关系,是兼作“导演”和“演员”于一体的“教练”。教师的“教练”角色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但又不能失去指导作用,以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 要兼顾课堂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

在传统以教师讲授方式为主的授课模式下,教师面对的对象是一个整体班级,教学的效率较高。但在情景式教学方法下,教师预设的情景为各种理论和因素提供了共处的空间,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了情景分析的不确定性。[2]这需要教师在情景预设之前,较充分的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外延,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广泛的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对学生分析的差异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反馈信息,把握课堂的进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兼顾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黄达人.我所理解的本科应用型转型[EB/OL]. 2014-04-28 ..

[2] 帅先富.会计专业全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0 3 :111-112.

会计学实习个人总结范文6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实习,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检查的教学形式。这个旨在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的有关会计收获理论知识的课程实习,是通过学生对会计实习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实习收获账簿、成本计算单的计算等,来增强建筑工程实习报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实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习体会的实务中,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将学生置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上述的增强学生会计工作的实际参观心得体会技能,也为学生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总而言之,课程实习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和初三英语学习计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能力。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费用、工资与福利费、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由于本次课程实习的侧重方面为品种法的核算程序,产品成本计算及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按照品种法的步骤进行:

1.根据产品品种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其期初余额。

2.根据各项会计实习发生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汇总分配表,并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3.根据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4.费用归集。根记据实习收获凭证逐笔登有关费用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5.费用分配。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实习体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6.成本计算。根据有关费用的账簿记录,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生产党课培训心得。

三、实习的收获与会计体会

经过这五天的实训,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工作的收获体会。课堂上我们有题目本身提供给我们做习题的各种成文的资料,根本不知道取得原始凭证的流程以及在取得过程的艰辛。而在模拟的课程实习中,我们只能根据教学软件提供的背景资料或其他会计资料来发现数据的来源,并得不厌其烦的进行多次的填写某些数据,才能编制成一张完整正确的费用汇总表。然而正是由于体验到了成本会计工作的各种繁琐的细节,我才在此次的课程实习中才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一)09年校本培训计划和实际的结合,增强对会计知识的掌握

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会计专业课程,或者说课堂上的知识也掌握的挺不错的,但是实务毕竟是实务,让你一下子就去接触实务的各种资料,你肯定是跟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这次会计实验室的建成对我们这一级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所提供的实习软件也是实务和理论二者的比较完美的结合。在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不断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点,比如模拟实习中公司外购动力费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比较小,不需要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燃料费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选择会计收获消耗量;辅助生产费用在各受益单位之间可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进行分配等。

当然成本会计的知识并不是会计实习收获与体会存在的,还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紧密联系,在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本软件提供的厦门明光机械厂进行外购材料的经济业务,填制的记账凭证时我采用借记“物资采购”这个科目,经同学的提醒,才求职简历范文财务会计中有关的知识点,即若要求要计划成本入账,采用借记“材料采购”的会计体会。还有像材料发出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及个别计价法,该案例提供的老师个人总结背景要求用的是加权平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