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路桥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路桥实训总结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1

Abstract: Based on the school-running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 and referring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in China, this article takes training high skilled talents needed in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s the main line, takes work process as the pointcut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makes clear the standard of quality, knowledge, ability, attitude, to strengthen the reform i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It is aimed to construct the modularized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rses, enhance “double-quality”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form a win-win school running mechanism.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lent training mod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178-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工程技术与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退出历史的舞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经验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适应岗位需要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市场紧缺、急需的,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它所要求的人才、知识结构、职业素养等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工程人员,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有几十所,其中辽宁交专、福建交院等六所院校为“国家示范校”,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国内最具代表性。要解决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就要反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这些问题,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总结了四大问题:

①教学过程难于执行。实际上,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周期通常很长,具体工作的时间点很难于匹配教学活动的时间点。此外,工程项目执行的地点不同于一般的操作间,存在较高的环境与组织风险,学校处于安全考虑,不愿让学生长时间呆在工地,而客观上也有很大的难度。②实践环节薄弱。目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实践环节还仅仅处于课程实训阶段。而在教学过程中,实践项目少之又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养成依赖的心理状态,缺乏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③缺乏与时俱进的“双师型”的教师。该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全部为“双师型”,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主要通过阶段性培训的形式,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方法改进、施工理念的转变,使得教学中缺乏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对接的知识传授,亦缺少实际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④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高职院校一般均建有实训室,尽管现有设备很好,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设备由于不配套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充分利用,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等仍缺乏仿真实训场地。此外,校企合作的效果也并不理想,缺乏有效的运行载体和长期互利互融的机制保障。

2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1 科学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交通、路桥施工生产一线,培养熟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理论,掌握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道路桥梁施工工程、隧道工程及其附属工程等相关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能在公路建设施工、管理一线从事施工放样、试验检测、工程计量、现场组织管理等工作。掌握路桥工程养护维修知识,具有较强实践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就业职业领域: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及管理一线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公路、交通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施工现场技术与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造价管理、试验检测、施工测量、施工监理、设施维护等岗位工作。该专业初始就业岗位群:公路工程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试验员、资料员、测量员、安全员、监理员。本专业发展岗位群:公路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同时,经过实践锻炼后能力突出者可胜任施工单位的项目技术主管、项目生产主管、项目经理等核心领导岗位。

2.2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三个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图1),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基础。同时,结合道桥施工企业的技术现状和岗位需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情境式教学应是首要的思考方向,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2.3 推进课程改革建设 为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师职教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2014年6月,该校邀请国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戴士弘教授为全校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戴士弘教授以“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为切入点,阐释了课程评价的新标准,引出课程教学设计三个基本原则,即课程必须突出能力的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中心。戴教授列举了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重点表现为职业教育定位不准而带来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存在误区,他强调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是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戴教授的讲座能够引发大家更深入地思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系统化改革问题,各教学部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我校第一批80门课程改革已完成,第二批120门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课程改革主要内容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整体课程教学设计、ppt课件,电子教案、微课等。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

2.4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得到学校批准,已经购买相关试验仪器设备180余台(套),建成道路桥梁实训室2个,420m2。能进行土工试验、水泥试验、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路基路面检测试验等。我校“道路桥梁工程实训场建设工程”设计已初步完成,工程位于学院园区西南角,项目总占地约4500m2。本实训场地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排水、防护、交通安全设施及场地硬化等。其中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公路与城市道路特点对人行道、土路肩等做分别展示。排水设计主要体现形式为明排边沟及暗排雨水井。道路防护主要包括道路路基挡墙及路基边坡防护。道路安全设施主要包括道路标志牌及道路路侧护栏。场地硬化主要为各桥梁模型场地进行硬质铺装。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术语、材料等的理解与记忆。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秉承“以实习带就业”、“以实习促就业“的理念。以系主任、书记为核心,以辅导员、专业教师为两翼,积极开展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推荐工作。在实习岗位安排过程中,城建交通系确立了“安全第一,对口安排,全程管理,确保就业”的基本方针。2015年,签署了北京城建道桥集团、中铁九局检测公司作为该系实习就业基地的合作文件。

2.5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课程改革后,将原有平时成绩(10%)、期末成绩(90%)的考核方式废除,实行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图2)。

该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职业岗位课程中的《道路工程识图与绘图》、《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4门课程已经完成了课程改革,在校内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仍有《道路勘测设计》等8门课程改革已经获得批准,获得显著的改革效果。近两年该校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在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系列软件建筑信息模型大赛”校内选拔中荣获团队二等奖,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数字艺术创意设计大赛辽宁省CAD技能大赛中有8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同时,校内增加建筑CAD、工程测量、道路工程检测等竞赛,参与学生超过70%,有效地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

3 结束语

课程的全面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及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完善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并形成了自己专业的教育特色,为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测量;实训;技能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应用”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以能力培养为线,使高职高专教育得以健康、稳健发展。测量综合实训作为我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纯实践课程,尤其突出地体现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道路桥梁施工放样能力作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项核心技能,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完成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后,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一次系统的训练,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过程,模拟实际路线施工过程,完成控制测量、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及带状地形图的绘制。培养学生承担施工一线的各项施工测量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进一步深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真正掌握测量和施工放样的专业技能,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时间安排通常为三周。本文从教学组织过程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1 实验室建设及管理

1.1 测量仪器的更新

测量综合实训需要用到多种仪器,传统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随着测量仪器的发展,GPS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中。不少学生校外实习反映仪器跟不上形势,GPS用得越来越多,校内却不能普及教学,而工程上越来越少见的经纬仪,教学中花了大量时间。因此,为更好地促进职业能力培养,应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的加强实验室投资,更新测量仪器设备。如购进对讲机以解决野外测量时观测人员与跑尺人员之间的联络;购入GPS定位仪等先进仪器充实实验室硬件,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1.2 加强实验室管理

学生实训仪器要爱护。综合实训所用仪器较多,经常出现保管不当的现象。实验室应建立仪器借还、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学生综合实训使用仪器应以小组为单位写借条,领取仪器后进行仪器的检校,及时发现仪器问题。若在实训期间发生仪器丢失或损坏现象,需照价赔偿。

2 测量综合实训的组织

本次综合实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一条路线的外业勘测和外业数据处理。通过实训,学生应具备下述测量技能:能进行外业附合(或闭合)导线控制点的选择;能熟练操作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仪器进行测量三项基本数据(高程、角度、距离)的采集;能进行导线内业计算;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公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并能绘制纵、横断面地面线图;熟悉操作全站仪进行中桩放样;能对各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完成成果处理。

为达到实训效果,在实践中可灵活掌握进度。组织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利用实训基地,及时调整计划

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了方便,校内有11个GPS及1个水准点可供联测和引用。为便于学生查找问题,每班分为8个组,每组5-6人,每两组一条线路独立操作。选线时两组同时进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按要求选线。

因实训受天气条件影响,天气好时要求学生抓紧时间,若遇实习期间天气情况不佳,可适当调整计划,如选测带状图的一段。

2.2 任务明确,严格考勤

综合实训第一天要召开实训动员大会,明确实训任务及进度安排、强调爱护仪器的重要性。测量综合实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各组员的密切合作,如果不能团结一致,就会影响测量进度及成果。为保证实训任务的完成,应严格考勤,要求每个组的组长负责本组的考勤工作,有事有病向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请假。指导教师则采用不定时抽查,无特殊情况三次未到者,实训成绩考核不及格。教师每天亲临各组指导,及时纠正现场错误,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同时应杜绝作弊及造数据行为。

2.3 及时检查已测数据,总结经验

每日外业工作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内业成果处理,若有超出限查要求情况,及时进行重测。对于不合格成果,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在确定不存在计算错误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对测量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可能出错的地方。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学生实践情况分析

3.1 采取操作轮流制,提高学生积极性

为避免出现“大锅饭”,个别学生不操作的情况,要求实训期间采取操作轮流制,组长制定各测站操作人员计划。操作轮流制也能进行后续问责,若发现测站数据错误,由该同学重测。操作轮流制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对自己所测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使个人技能得到锻炼。

3.2 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充分利用工具计算

高职高专教学一个常见问题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偏差,因而时常出现测对算错的情况。

为提高计算准确性,有条件时可要求学生手算的基础上进行电算,利用专业软件或程序集,检验数据计算的正确性。如今学生普遍都有手机,又爱玩手机,可安装轻松测量软件在手机上,进行放样数据的计算。学生对此类新型计算方式都是颇感兴趣,轻松掌握。

3.3 加强记录规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

实训动员时对学生的记录、计算作严格要求。实训所取得的各项数据的记录,必须按记录手簿用2H铅笔认真填写,且随观测随记录;记录错误时,不准用橡皮擦去,不准在原数字上涂改,应将错误的数字划去并把正确的数字记在原数字的上方;长度单位厘米、毫米值不能改动,角度单位分、秒值不能改动。数据运算要求根据所取位数按“四舍六人,五前奇进偶不进”的规则进行数字凑整,相对误差K的值要求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以便一目了然看出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通过严格的记录、计算要求,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良好习惯。

4 考核及经验总结

测量综合实训采用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评定,突出团队合作精神的考核,体现个人技能表现。采取个人技能、团队考核、教师评价相结合。

个人技能占15%,通过现场仪器抽考确定;团队考核占20%,通过团队各阶段成果完成进度、质量情况评价;教师评价共65%,包括平时表现10%,实结15%,图表资料40%。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以不及格处理:缺勤天数超过实习天数的1/3;实习中发生吵架事件;损坏仪器工具及其他公物;未上交成果和实习报告;伪造成果或抄袭他人成果;操作考核不及格。

通过测量综合实训,能提高学生对整个测量过程的认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从而让学生了解数据之间的前后关联及相互影响。在测量实践中,教师要严格检查学生的实训成果,一旦超限要帮助学生查找出错的原因,加以改正,若发现学生擅自篡改数据或编造数据要严厉批评教育。测量实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多学生毕业之际问及校内最深刻的事情,都回答是测量综合实训,充分反映实训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好地推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就是教改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唐杰军.道路工程测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马真安.工程测量实训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王金玲.土木工程测量实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公路与桥梁 检测技术 课程教学 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13-02

【Abstract】The current road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capital investment increased, more and more strict quality control, to be accurate and reliable highway engineering test and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s essenti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described “road and Bridge Inspec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testing industry needs to adapt to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Highways and bridges Detection Teaching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一、前 言

随着交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公路与桥梁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检测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检测咨询机构的增多,增加了对公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技术人员的需求。同时,对公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检测技术人员的培养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正面临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作为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以公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群为主流的高职教育,在实施《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时,必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科学研究,创造条件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公路与桥梁工程的实践中去,形成“学中做、做中学”的课程特色,寓教学于产学研合作之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公路与桥梁工程试验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以提高《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这门专业技术课程的“教与学”的效果。

二、课程建设与课程特色

1.课程建设

《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作为道路桥梁技术专业、公路监理专业、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和市政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教学标准能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形势,保持服务公路交通的特色,适应宽口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融入了全国交通类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密切关注我国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的发展动态,注重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充分考虑人才培养规格和行业需求多样性的要求,以能力为核心,以实用和实效为原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注意体现原创性内容,把握好技术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关系,努力体现教育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课程教学达到先进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兼备;采用最新的国家和部颁技术规范和标准,融入了现代公路和桥梁建设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设备等;并不断实施、总结、吸收和改进。

2.课程特色

在《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中,将“学习情境”即工作过程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将“学中做,做中学”从感性模仿能力延伸到创新技能和持续发展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创新教学模式,突出高职特色。开展全面教学改革,科学构建教学内容,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职业能力,实现工学对接。在“教与学”中,突出知识运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及后续拓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依托行业的“教、学、做”一体化合作平台,使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为广泛开展工学结合创造条件,同时为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契机。

三、课程教学与团队建设

1.课程教学

(1)课程设计。《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满足岗位需要为导向,按照综合职业素质要求和技术应用需求,经过调查研究,在广泛收集同行、业内和学生等建议的基础上,开发课程教学体系,设计课程目标、标准和内容。做到课程体系突出以能力为核心;课程设置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前沿性(校合作开发与设计);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突破口的全面素质教育,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并能适应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2)课程教学定位。课程教学突出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知识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的课程教学观。

以技术为核心的课程知识观。体现课程以知识为载体,是知识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为学生的发展设定的前进轨道;当前,检测技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明显超过科学的成就,而且科学与技术已形成一个双向作用的格局,这种状况推动了课程的调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是应现代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产生的现代新型高等教育;作为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应以技术知识为核心。这种以技术知识体系和技术能力获得为核心构建出来的课程和教学模式,才是现代技术型的课程观。这种服务于技术开发和职业训练的目的,才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践观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学界共识,然而在如何落实则见仁见智;《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在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是参与,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本着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更多更好的实践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这对于高职学生至关重要。

(3)课程教学设计。《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依托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道路建筑材料试验室(交通部乙级,广西一级)及校内生产企业“广西正高检测咨询有限公司”(交通部乙级检测资质)的实训条件及所承担的各种工程检测项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为支撑,坚持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生产实际的“双结合”,即一方面要求严格按照真实的职业情境来培养学生常用的、重点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在实施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突出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为了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局限性与学生就业去向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必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为此,我们经常邀请校外实训基地的技术人员与专家来校进行技术讲座或直接担任课程教学,或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课程训练,或利用学生毕业实习时深入企业进一步强化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突出实训能力培养,加强动手能力考核。制定课程教学考核方案。

2.课程教学团队

稳定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是课程教学的基本保障。加强校企合作,从产学研合作教育单位聘请专家学者做兼职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开展产、学、研三方联合授课,有利于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教育,共同探讨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方案,明确校企之间共同培养人才的各自职责和互惠互利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现场试验检测能力。

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在《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将《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课程的试验检测实训内容纳入校外毕业综合实训教学计划,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积极参与校内生产型企业“广西正高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和校外合作企业“广西八桂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广西桂通工程监理责任有限公司”等所承担的各种工程试验检测项目。这在客观上为职业教育的产教研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激励广大师生走出校门,深入施工现场,开展企业产学研实践,承担横向科研项目,参与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和试验检测。从而在工作过程中把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内化,使人的发展可持续化,以提升业务水平和提高服务能力。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掌握更好、更符合生产需要的技能,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实现教学为生产服务的既定目标。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4

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优化与改革,但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有阻碍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影响。我们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并进行仔细分析。1.1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我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表现,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高速铁路等建设量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各类新型设计以及工程在城市建设中起重要作用。陈旧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道路桥梁施工的要求。现代桥梁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在进行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较大的改变,很多不适合现展的设计方式以及取消。这要求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实际进行教学改革之前一定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察,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优选以及重组等工作,及时删除过时的技术,增加符合时展的新技术,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的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主要对铁路桥梁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等工作进行强调,没有对知识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序化。学科体系痕迹明显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该种特点将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割裂开来,不能将实际施工与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同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做作用。1.2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不断发生着变化。最早使用的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后来逐渐发展到近年来普遍实行的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在PPT中引入图片、视频、动画、三维模型等结构,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距学生亲自体验、感受还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上述教学方法仍多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和书面练习。教学中各环节尤其是实践环节的实效性不强,难于真正地把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1.3实践环节实效性不强,不能满足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合理的实践安排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过去的教学安排中,铁路桥梁相关的实践包括认识实习、工种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内容,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和这些内容相对割裂,学生学习不连续,难于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安排的难度越来越大,实践教学逐渐减弱,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难以和实践相结合,对桥梁的构造原理和施工工艺缺乏直观的认识,专业知识难以融会贯通,使得学生的实践锻炼没有达到目标要求。1.4评价方式单一,不能综合反映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则会打消学习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在改革以前,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即通过期末考试和学生平时表现两方面来确定学生成绩。学生平时表现主要体现在出勤率、作业完成率、课堂纪律等方面。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和旁观地位,无法真实地反应学生学习状况。同时,由于实习实训环节和课程相割裂,无法将实践环节纳入评价范围,造成学生职业技能的评价无法实现。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应是一种综合评价体系,学生、教师、第三方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重视过程评价,通过评价方法选择、工艺流程编制、方案制定、创新设计、施工实践等方面内容,真实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质。只有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职业技能,才能体现课程评价方式的实效性,从而把职业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课程教学体系的构成,一般包括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评价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模式融合化、评价方式多元化、专业教师工程化,资源建设立体化。2.1教学内容项目化。通过对人才需求调研和分析以及专家指导等来完善并优化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校企双方组建课程团的充分研讨,参照铁路行业规范和桥隧工职业资格要求,基本形成了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技能培养基本规律,以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方法为依据划分教学内容。并通过校企合作,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序化,设计了从简单至复杂的6个基本能力两个学习项目和两个综合能力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涵盖了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所涉及全部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每个学习项目都是一个单独的桥梁施工与维护的完整工作过程。2.2调整教学环节,革新教学组织模式。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一是坚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对接;二是探索紧随铁路、柔性学期的组织模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相适应,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1)理论实践高度结合。高职院校各个铁道工程技术类专业中,铁路桥梁施工一门单独的实践课来开设,主要是通过实践锻炼,来进一步培养专业技能。究其本质,它们实质属于桥隧施工和维护的内容,与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密不可分。为突出其作用,将其融入到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来,通过两周的企业现场实践教学来强化学生施工和维护技能,实现了将课堂和工地之间的场景轮换式学习,课堂与工地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2)紧随铁路、柔性学期的组织模式。由于铁路桥梁一般具有施工周期长、任务重、难度大等特点,课程实践教学需要根据铁路施工情况安排实践教学时间。为了保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了紧随铁路、柔性学期的教学组织模式。即根据铁路施工桥梁施工进程安排教学进程,设置两周的机动时间,供学生专门赴施工现场学习。

作者:李玉玲 单位: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5

传统填鸭式教学法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上课缺乏思考,考试时机械应考,成绩与实际能力不相称,有高分低能的现象,不太适合施工安全课程的教学,当面临各种新变化和背景复杂的情况时,传统的知识不能迅速转化为能力,难以很快做出决策。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首创并推广,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严密推理、判断、表达及解决问题等实际管理能力。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早期应用较广的工商管理案例,将实际发生的事例,包括各种确定和不确定的信息、相关意见和实施过程的商业管理及其决策过程记录下来,编写成为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推理能力。类似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路桥施工安全管理教学中,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路桥施工背景、事故、隐患、问题、选项、相关意见和选择过程的管理和决策记录,形成施工安全管理案例,并用之于教学。因此,施工安全管理案例实际上是借鉴其他行业领域案例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和其他专业案例一样,目的都是通过将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科学有序再现出来,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决策处理能力。

二、促进路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教学

国家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质量兴教,加强内涵建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个人和企业及项目都是非常有益的。路桥施工安全是交通高职路桥类专业群中重要课程之一,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的,而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施工安全课程正是从探究这些原因而展开的,而通过案例可以很好地完成事故前因后果的展示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安全管理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位置越显重要。安全意识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路桥施工场面宏大,涉及材料、人员、用电、机械设备、高处作业、水上水下、季节性施工等危险因素,必须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满足现场的安全生产需要。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案例教学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对职业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也有较好帮助。应当充分地消化吸收基础理论,案例教学对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通过他们的真情实感和高质量分析推理,促进学生综合处理能力的提升。

三、案例的选取

(一)根据课程内容

高职路桥类专业相关课程包括施工安全管理的实训受行业特点影响明显。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弥补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的不足,综合考虑,提前选择,由于施工内容繁杂,案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也很难在某个方面搞得非常精深,重点应是通过案例,促使学生形成安全员基本职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分析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安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路桥工程安全施工内容庞杂,涉及的因素多,如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房建及拆除工程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与控制;隐患排查与治理;防火与消防工作,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调查和处理;安全检查与问题整改、职业健康;安全标识、标牌等各个方面,需认真加以分析,精心设计案例内容,构建教学路径,设置问题节点。

(二)根据案例性质

公路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从现代路桥建设开始,国内外不断地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质量事故,也有做得比较好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取应有针对性和说服力。从案例性质方面的选择上,首先,要有一定的典型性,比如在施工实践中的机械伤人事故、桥梁垮塌、触电、坠落等,要善于收集整理一些社会影响大,具有较强典型意义的案例,按照典型案例的评判和处理,对以后实践中遇到类似事件,熟悉其处理过程,分析其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制止,为以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参照。同时,对于参建单位的类似行为产生引导作用,对自己和本单位的类似行为作出预期,以规范施工中的各种行为。其次,要有一定先进性,结合当前国内推行的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和平安工地建设,对做得比较好的和水平比较高的项目加以总结和提炼,应用到教学中,既推广了先进的经验做法,又使建设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还有,案例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相当于常规的安全培训,也是正常的应该做到的一些基本要求,不需求超水平发挥,随意发挥易导致不合格品,即会诱发事故,只有按常规要求,合理操作,才能把安全生产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三)根据教学需要

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师生互动的加强,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其他课程对本课程的影响也逐步有深入了解,这时候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相应的案例。重视并建成比较丰富的案例库,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运用。教师客观地点评有效地帮助学生验证解决方案的价值和引导职业技能的形成。通过典型案例素材的展示,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典型案例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重在思路的构建与整理,帮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反三,总结规律,达到迁移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鉴于此,可以选取一些操作性较强、容易找到切入点的案例素材,加以整理研究,在课堂中使用,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使案例素材更贴近教学实际需要,更符合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一)素材的收集和加工

案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选一个合适的案例供学习讨论[2],现在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体发达,注意收集和整理各种路桥工程施工过程素材,加工成有用的教学案例。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施工中发生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疑难情境或一定的教育指导意义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也正因此,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课堂教学便如鱼得水,挥洒自如。大量收集路桥施工过程中各个领域的事例,是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事实证明,选取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对学生安全职业技能的培养效果很好,这也是案例教学法范围广泛、久用不衰的原因。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体验中提炼出一系列的小问题作为案例素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加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如安全用电、高处作业、季节性安全施工等。如果能够及时地将最近的时事新闻中安全方面的事例,较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会丰富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提高对时事政治的关心,加强了课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对于教师而言也能够丰富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学生吸收知识、增强能力,例如,央视大火案、上海大火事故。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学生通过感知材料背景,引发兴趣,才能提出问题,激活其求知的动力源泉[3]。案例教学由观看案例资料、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引导、归纳结论等几部分组成。例如,在讲授《施工安全管理》这门课的路基土石方安全施工时,先让学生了解与此相关的背景知识,再提出问题切入到讨论的案例中,循序渐进分析个案,由学生自行归纳出正确答案。例如,案例资料之一:某年5月19日下午约16时30分,土方工程公司安排王XX进行挖掘机的操作,王在没有取得场内机动车驾驶操作证、现场没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在酒后情况下登机操作,在未确认作业区内无行人和障碍物的情况下,进行挖掘机倒行,把正在搬运钢管的水电工、电焊工压倒,造成一死一伤的事故。请根据以上资料探讨分析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讨论分析时,预先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6-7人,指定一位小组长,各组在规定时间内由小组长牵头自行讨论,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汇总。然后,由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进行口头案例分析,评价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师生一起不断地讨论与深入分析,适度扩大讨论范围,拓宽学生的思路,启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断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兴趣,去伪存真,精益求精,找出符合情景要求的合理答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自主学习与研究的习惯。

(三)教学效果反馈评价

案例教学背后的理念在于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追求[4]。经过实践,发现在施工安全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来完成基本理论、基本内容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都很欢迎,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教师在贯彻落实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充分准备,考虑全面、规范,治学严谨,切忌没有考量,信口开河。善于启发学生,互动质疑,逐步深入,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问,才能使得课堂氛围和谐活跃。案例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进步的过程,尤其对于教师来说,每一次的教学过程都应会有新的感受和认识。案例教学强化了课堂教学知识的运用和掌握,有利于安全技能的形成,克服了理论脱离实际的不良倾向,增强毕业生对今后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加强师生合作性,进而构建和谐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经过适当的设问和课前课后的互动,反馈课堂案例教学的效果,寻找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与工程一线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制定一定的标准,对案例教学的效果的进行评价和考查,用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程序,避免机械重复,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五、结束语

路桥实训总结范文6

铁路选线设计是高职院校道路桥梁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培养道路设计、道路选线、道路规划的专业人才。在各高职院校积极践行和创新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影下,应尽可能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合。由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内容复杂、实用性强,所以对于中职院校的同学们,学习时难免会感觉难度较大,而且还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对于该课程内容及体系建设、教学方法运用的思考与实践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高职院校铁路选线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沿用过去陈旧保守的教学习惯,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材及教学方法照搬本科院校,不适用高职院校教学

大多数高职院校铁路选线设计教材都是高等教育本科教材,教材内容带有大量理论推导,计算复杂。在理论推导时要用到高等数学微积分和无穷级数的知识,还有大量工程力学的分析和三角函数方面的知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本不适用。

(二)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应用性和实践性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分为铁路能力计算和铁路设计两大块内容,以表格和图纸的形式表示出来。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沿用手工绘图和人工计算填表的方法,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实际的应用性。目前,设计院出图全部采用CAD图纸,表格内通过程序计算,方便准确快速。

(三)实训条件普遍较差,实训场地不足

铁路选线设计实训对场地的要求比较特殊,必须去野外而且范围要大,所以实习期间学生的吃住安排、安全问题以及实习教师不足都是困扰实训的主要问题。

(四)课时分配不合理,课程标准不适用

铁路选线设计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专业课,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很少到设计院做设计,更多的是到实地现场做铁路施工及养护,课程标准大多数是从本科院校照搬过来,课时和重难点根本不适用。

(五)专业教师普遍水平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或者是从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前者的理论水平很高,但技能水平不高,对实际生产过程缺乏了解,也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后者是实践工作经验及动手能力很强,但讲授水平不高,也影响教学效果。

三、针对高职院校铁路选线设计课程教学提出的建议

(一)、精选教材,设计课程体系,实现模块化教学

铁路选线设计同类型教材种类较多,但高质量、应用性强的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选教材,对计算繁琐、理论推导较多的教材坚决舍弃,如果没有适合的教材,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根据学院实际情况设计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应实现模块化教师,先提出任务让学生思考学习再由教师讲解,完全实现行动导向教学。通过这种方法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势

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版面设计内容要简洁,文字精练,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备课的时候,在教材内容上做深加工,将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如果课件版面设计复杂,文字密集,学生不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且听不进去,势必影响听课效果。

2、形式制作多样

多媒体课件一定注意形式新鲜活泼,如果形式呆板单一,时间长了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将会逐渐减弱,使得学生产生感官疲劳,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样,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

3、避免过分华丽

有些课件中大量使用音乐、声音,画面复杂,五颜六色,制作起来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却不考虑实际教学效果,这也是不可取的。实验证明,通过多种媒体同时或相继对学生发出的信息,既有可能增强也有可能减弱学生对这些信息的接纳和记忆。不分场合的“背景音乐”实际上对学生观察画面、聆听讲解是一种干扰;画蛇添足的“动画效果”只会使学生的视觉产生疲劳。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多媒体,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承载能力,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要把握好多媒体的度,既不能形式呆板,又不能过分华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放”“讲”要有机结合

有的老师有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就以放映多媒体课件为主,成了新的照本宣科,这是不可取的。能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关键在于能否配以深刻的讲授。也就是说,教师的讲应起主导作用,在这个前提下,对二者有机地结合,教学效果才能好。若课件中声音、图片、动画等信息丰富多彩,而讲解平淡、肤浅,仍然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5、强调师生沟通

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师生之间的语言构通。教师要时时注意尊重、关爱、激励学生。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有缺点错误,和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也应给予关爱和尊重。对于学生的不足乃至缺点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不能操之过急或是讽刺挖苦。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在教授课的时候,要随时观察学生听课的反应,切记多媒体授课的自我陶醉;时常问问他们听懂了没有,会使得他们更愿意去学习。如果教师始终坚持讲自己的课,不管学生的反应,使得原来就不热衷于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更不想学习了。

(三)、增加课外实训和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安排课时分配

根据铁路选线设计课程安排,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增加课外实训,想要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就必须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合理的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至少应满足7:3的比例。同时抽调足够的专业教师和实验室教师来满足实训。

(四)、考试形式改革,必须要适应课改的要求

铁路选线设计课改的核心是使学生应用学会的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育的关键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必须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显然,传统的考试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障碍,不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必须加以改革。

新的考试模式如下:

1、改变题型

由传统试卷的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题型彻底转型,增加灵活应用的题型,增加应用性强的题型。

2、改变考试内容

由翻开课本就能找到答案的题型转型成设计综合性较强、需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才能解答的题目

3、改变试卷分值分布比例

应知应会知识85%,能力提高题10%,知识综合应用5%。

(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和锻炼,

1、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前瞻性

根据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计划,为使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置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制定专业教师培训计划,重点培养在实际教学、科研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使之成为课程建设与发展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2、目标任务明确,组织落实具体,加强专业教师培训与企业顶岗实践锻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合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安排,结合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统筹兼顾教学与培训和下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工作。要求教师深入企业调查职业岗位任务,熟悉工作过程,了解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掌握相关生产工艺和新的技术信息,切实了解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加强教师企业顶岗实践过程管理,分享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经验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