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公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公式

初中数学公式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基础公式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18

相信很多学生或家长都很困惑,为什么小学时期学习很好的学生到初中就不如其他同学了呢?甚至越到高年级这个现象越明显,这其实并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不好好学习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小学时期的数学讲的主要是简单的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或者各种简单的基础知识,学生只要依靠记忆来掌握一些公式、题型、模版,就能取得一个很不错的成绩。而升入初中之后你就会发现,数学课本中学习的知识更多的增加了逻辑思维的内容,要学好数学,光靠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外,还要让学生转换思想,掌握更多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虽然掌握了基本公式不一定能有效地保证数学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对基本公式不能有效地把握,那么肯定不能很好地学好数学。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强调基础的形成。因此,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那学生该如何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呢?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我们一直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几点学习基础知识的方式、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跟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持续的专心致志的钻研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当学生处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时,自然而然也会想要学习,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学习数学的环境,课堂上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刻板教学方式,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在讲到一个新的数学公式时,最好把这一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熟悉的方式情景再现给学生,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对这一概念产生深刻印象,在之后的练习或测试中能更熟练的应用。

(二)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初中时期的学生,除了要应对“小升初”后对环境和学习的知识体系的变化外,还有一点需要各位家长老师引起注意的,那就是初中时期的步入青春期,叛逆的嫩芽开始滋生,稍不注意就能对学生造成致命打击。所以对待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要给他充分的自由。比如,我们学习到新的公式,老师先做基础的讲解,再让学生根据公式做自己的理解,通过分组讨论或者咨询老师的方法,不让刻板教育禁锢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思考数学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真的撒手不管,而是时刻与学生交流,确保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能跑得太偏。

二、数学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认为会做题就好,没必要像语文或其他学科一样去刻意记忆公式,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1.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或一知半解,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概念的内涵;2.对概念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真正做题时却不懂地关联,导致失分;3.不重视对公式、概念的记忆。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过之后觉得很简单,看两遍就记住了,之后就不再过问,殊不知,在课堂上的记忆最多算瞬间记忆,如果不在课后巩固记忆或通过练习题加深印象,很容易就被遗忘了。作为老师来讲,我认为在教授概念时不能流于形式,作为学生更应该认真对待公式、概念。

三、总结同类型题目

尤其是在测试完成及做了大量练习题后,要引导学生把遇到的同类型题目汇总在一起。例如:因为概念错误而做错的分为一类;因为同一类型反复做错的分为一类;因为粗心大意做错的再分为一类等。当你学会了为题目分类,能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时,你才真正掌握了学会这门学科的技巧,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我们总说,要想学好一门知识,除了兴趣和热情外,还要学会总结,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你就会发现之后天天在做重复的工作,久而久之你的学习兴趣也会被磨灭,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

四、建一个典型题和错题本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同样的题目,有的同学会一直错下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这个学生对这一类型的知识并没有掌握透彻,这次测试经过纠正修改后,就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学会了,下次测试又犯同样的错误,归根结底,是没有真正理解。

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练习题时要注意几点:1.将新学习或者重点知识点反复练习,做到真正的掌握和理解;2.找出自己在学习数学知识上的不足,然后重点弥补。这个时候,我们建立的典型题和错题本就派上用场了,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集中复习,随时随地可以拿出来练习,更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更好的学习;3.学习一门知识最怕的就是问题积累而得不到解决,如果把问题集中起来,一个个解决掉,并且加以练习和记忆,问题越来越少就有时间对这门学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之后,有了新的知识点也能从容应对,解答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对这门学科也会越来越感兴趣,形成良性的循环。

五、有问题及时解决,不懂就问

初中数学公式范文2

【关键词】中专 《电工技术基础》 实验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28-01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较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在于内容抽象,不便于理解。而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而言,要全面掌握和理解电工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的规律,培养其具有一定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难度。其原因在于,首先,职业中专的学生电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知识储备不够,学习方法并不科学,对学习也并不感兴趣,由此他们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感觉到各种困难,而另一方面,则由于《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掌握多种测量仪器的使用。由此,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大纲所需要的内容,又要保证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则应使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1 《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法目的

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使用实验教学法的目的,首先在于,实验教学法能对学生实现基本的实验技能的训练;其次,能验证以及加深学生对电工相关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以及处理实际的问题;再次,实验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准确使用电流表、万用表、电压表、功率表以及常用的电工实验设备等,会使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晶体管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等仪器;同时还能够按照电路图的准确接线,准确读取仪表上的数据并记录下来,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出实验的结果。要使学生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电路图的原理将相关的配件连接成为实物图,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电工实验设备以及电子仪器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理论和实践协调统一的综合人才。

2 《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方法

2.1联系生活创造教学情境

在《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联系生活中的情境创造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探究电工技术的知识,形成学习和探究的意识,最终达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目的。联系生活中的用电情境,从而给予学生适当的刺激,推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致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勤思考,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思维进程进行精心设置,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避免用“是什么”提问,而应多用“怎么办”、“为什么”等问题呢方式进行发散性的提问。

2.2自主学习

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中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在规范学生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自身的28

考试EXAMINATIONS思维能力。以提问为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时,可在复习了混联电路后引入复杂电路概念,而后提出:节点是什么?广义节点又是什么?网孔与回路是一样的吗?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并举例?由此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2.3电工实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并且有效缓解有限学科时间与无限问题的矛盾,教师可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当中的探究部分内容引入电工实验当中,使学生了解到具体实验的做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技能,同时也知道学生了解和研究电工问题的实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以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为主,将验证性的实验转变为探究性的实验,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践动手的机会和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活动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学生个性潜力与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培养,将学生锻炼成为一个自主性、独立性、流动性以及创造性都较强的综合人才,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切实需要。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要求设计提高功率因数的电路,学生已在之前的教学中学习过“安装日光灯电路”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该类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所学发挥想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将学生设计的电路以模拟实习的方式进行装接,检验其所设计的电路是否正确。

初中数学公式范文3

今年我任教初二1、2班两个班的教学,1班现有学生57人,十三班现有学生56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成绩看,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看,为了使优生更加突出,中等生尽快优化,差生尽快转化进步,本学期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优生拔高、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和促进中等生优化为主要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 第二章:轴对称;第三章:实数 ; 第四章:一次函数 ;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目标:

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期中、期末考试同科教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充分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时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深、备细,突出实用性。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要齐全。根据要求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出电教手段的使用。做到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和周二的分科学习的作用。

(2)上课:严格按照 “双线教学整体推进”模式的环节授课,让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立足课堂以学为主,积极推行新理念高效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3)测试与反馈矫正: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这一手段,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寻找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进行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写出质量分析。

三 、具体落实措施:

1、加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素质。

2、落实常规,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大胆探索,敢于创新。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公式范文4

初中数学“共生”教学指的是,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下面就初中数学“共生”教学谈点体会。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对于该学科的爱好. 比如,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因为对某个教师的偏爱,从而学习这位教师所教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格外优秀.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建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多的好感,与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时,学生与数学的关系也决定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比如,学生如果意识到该门学科比较有趣,就会对它更加好奇,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该门学科的知识水平. 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对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是极为重要的,是情智共生的前提.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介绍拉近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笑话,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好感度,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利用自身对于该门学科的了解,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的闪光点,也可以讲解数学概念的来源的小故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感受到数学比较有趣. 同时,在讲解相关典故时,教师表现出来的专业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

二、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数学情境情智共生中的情,不仅表现在师生感情和学生与学科的感情,还包括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望的感情. 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的高低,是由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决定的,也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的关注,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而投其所好,讲授数学知识和内容,等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氛围,并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建立数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例如,在讲“走进圆形世界”时,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的形式或者说明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圆有哪些等形式,使学生对圆进行思考. 由于圆在实际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如镜子、水杯、花瓶等,因此学生有学习积极性,从而踊跃发言.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圆的特性,包括直径与面积的关系、圆柱体的面积公式等,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融入数学情境中。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特征等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关圆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对于有些学生而言,初中数学过于枯燥,难度较小学数学而言也更大,因此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学习态度也越来越被动和消极.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是很有必要的. 主要可以通过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耐心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和概念等,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 例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绘制出各种图形的变化,包括图形的旋转、图形的中心对称,绘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的原理和形成,各种图形之间的异同. 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在黑板上绘画、讲解,而这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学形式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使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更加热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数学公式范文5

初中数学教学几何画板案例分析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教学环境,可以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其使用灵活、见效快,可以说几何画板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

一、几何画板的功能和特点

几何画板最先是由美国的一个公司发明的,而后被用于我国的数学教学中,它将数学组的点、线、面结合在一起,通过不同的转换展示了一些数学公式和定理的具体规律,其用于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功能优势和特性。

1.将抽象具体化

几何画板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生动,能够把课本上的数学公式和定律具体的演示出来,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易于理解吸收,特别是对于几何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突破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

2.极具动态感觉

几何画板的运用非常的灵活,点、线、面的结合千变万化,可以组成很多不同的几何图形,动态展示数学规律,也方便学生操作,学生可以随意的拖动、组合几何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培养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创造教学情景

课本上的文字图片再丰富也不如几何画板来的实际、来的直接,在教学课堂上,学生不再费尽脑子去想象图形的空间变化模样,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直接看到图形的变化,方便形成惯性记忆模式,总体而言,就是他能够创建一个数学实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

在我们的实际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的确确给初中的数学教学带去了很多的好处,下文将进行举例分析,展示几何画板之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用以让教育工作者们更好的利用其几何画板,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数学这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推进教育改革。

1.几何画板能够充分地解释数学定理之间的联系

通常来讲,每一个数学定律都是不同的,但有存在必然的联系,如在八年级上期,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二小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学习中,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是:如果把其中一个三角形作平移、旋转等方式,只要保持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值不变化进行变换,可以将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在一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当中,采用几何换班,通过老师的操作演示和学生的实验,就可以把平移概念、等边三角形概念等多个数学概念辐射出来,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巩固或者预习其他的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数学定律的本质和规律。

再如,在八年级下,第十八章,第一、二小节的学习中,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其性质包含: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边的平方和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相等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菱形、正方形和一般平行四边形。一般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通过对这些性质的具体演化,我们不难发现,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且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着必然的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是将其切合重新组合成为长方形进行面积计算你,所以他与长方形的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2.几何画板能够直接展示数学公式的科学性

数学公式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好数学公式有助于提高数学素质,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公式这块的教学基本就是死记硬背,对其具体阐释不够,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就不能有效的利用这些公式来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使用几何画板教学后,对于数学公式的讲解不再是抽象的口头讲述和平面的板书展示,可以将这些公式在几何画板上呈现出现,便于直观的看到这些公式的规律以及他的科学依据,通过演示还原的公式来源,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够才更具实际意义。

案例分析:七年级下,第二十五章,教学内容是概率初步,也就是对概率的计算。其中包含的公式有:排列公式:A(n,m)=n*(n-1)*…(n-m+1)A(n,m)=n!/(n-m)!组合公式:C(n,m)=A(n,m)/m!=n!/(m!*(n-m)!)C(n,m)=C(n,n-m)、加法概率P(A∪B)=P(A)+P(B)-P(AB)、乘法概率P(AB)=P(A)×P(B|A)=P(B)×P(A|B),让学生单纯的记忆这些公式是不可行的,有了几何画板以后,我们可以用几何画板的不同排列与组合来展示这些公式的来源以及他们的科学性,具体方式将八个白块和4个红块放在一起,随机抽书三个色块,通过反复的抽取,来计算抽到白块和红块的概率,找到其计算规律,最后得知p= C(8,3)/C(12,3)=14/15,从而就可以得知概率公式的来源,并且能够学会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三、结语

几何画板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是科学的、合理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把初中数学教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公式范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

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

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在整式方程的前提下定义的.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元”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二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元”和“次”的概念搞清楚则给定义一元三次方程等打下基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指方程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后而言的.这实际上是给出要判定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首先要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再按定义进行判断.

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5x-2)=x(x+1)+4x2;

(2)7x2+6=2x(3x+1);

(3)

(4)6x2=x;

(5)2x2=5y;

(6)-x2=0

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

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5.例1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6.练习1:教材P.5中1,2.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8mx-2m-1=0;(4)(b2+1)x2-bx+b=2;(5)2tx(x-5)=7-4tx.

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

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6练习2.

2.思考题:

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五、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1.整式方程:……4.例1:……

2.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5.练习:……

…………

六、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P.6A2.

教材P.6B1、2.

1.(1)二次项系数:ab一次项系数:c常数项:d.

(2)二次项系数:m-n一次项系数:0常数项:m+n.

2.一般形式:(m+n)x2+(m-n)x+p-q=0(m+n≠0)二次项系数:m+n,一次项系数:m-n,常数项:p-q.

思考题

(1)不能.如x3+2x2-4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