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

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创业 大学生 三个课堂 IPPCS教学模式

大学生创业对个人、学校和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浙江省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以其掌握的知识、技术作为资本进行创业,开创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创业的状况,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密切关系[2]。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活动很少,即使创业,成功率也普遍比较低[2]。因此,探索和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非常迫切。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还处于萌芽状态,大学生对创业方面的知识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大学生创业及其教育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3-4]:

1.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肤浅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都只是为获取创新学分或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而真正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很少。此外,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够深入,甚至什么是创业也不清楚。

2.学校缺乏创业教育的师资和课程

从目前大多数院校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学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学生高素质、高质量培养计划中,也没有建立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即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十分优越,也不能在创业教育中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没有什么理论课程涉及大学生创业知识的讲授,大学生课程体系的设置很难体现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社会创业平台相脱离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只是在学校里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缺乏实际的社会实践。创业教育模式陈旧、缺乏相应的社会创业平台的支撑,导致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

二、基于“三个课堂”的IPPCS大学生创业教学模式

文献[5]提出了一种IPP(S)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大商科办学背景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三个课堂”的IPPCS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该教学模式即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的“第一课堂”,它是实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以课外科技活动为中心培养的“第二课堂”,它是实现创业能力培养的初步阶段;以参与校外实践为中心,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培养的“第三课堂”,它是创业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和目标。

IPPCS教学模式是在“三个课堂”系统的理论学习基础上,结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市场调查、社会实践等方法,分五阶段完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5]:构思创意(Idea)――确定项目(Project)――创业计划(Plan)――创业大赛(Competition)――战略实施(Strategy)。通过这五阶段的培养,使大学生逐步形成创业知识体系结构,增强自主创业的意识和信心,从一个盲目的求职者,转变成一个具有创业潜能、具备创业知识和基本创业能力的创业者。

三、IPPCS大学生创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效

IPPCS教学模式以成熟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案,采取“分层次教学”、“基础与创新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把拓建创业实践平台放在首位,一方面通过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地、开放实验室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大建校外实践平台,提供创业实习岗位,增加学生运作企业的机会,同时,利用创业培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等平台,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更加真实的舞台,在实践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推动学院的课堂教学。具体举措如下:

1.构思创意(Idea)。学生通过系列相关课程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明确依靠知识、技术创业对增强自信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转变思想观念,使自己从一个盲目被动的求职者转变成一个具有创业意识的创业者,激发自己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再结合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和方法的学习与实践,利用创新性思维激发大学生运用知识、技术和敢于拼搏、善于创造的灵感,构思出比较独特的创意。

2.创业项目(Project)。从构思创业到创业项目,还必须经过一系列市场机会评估理论和创业基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的创业理论、创业模式和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和总结,使自己掌握什么样的创业项目才具有创业前景和市场机会,确立适合适合自己并具有开发价值的创业项目,从而能够比较科学、理性地从所构思的众多创意中进行项目优化,最终确定一个最优的创业项目。

3.创业计划书(Plan)。确定了构思创业和创业项目后,学生必须结合团队的前期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等诸多因素,进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重点围绕所提出的创业项目学习掌握市场预测、启动资金和盈亏平衡预测等知识和方法,分解创业计划书的结构,对计划书各个分项进行详细的阐述,最终完成一份比较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4.创业大赛(Competition)。在进行创业项目实施之前,对于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自组创业团队,积极准备参与高校大学生创业大赛,特别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通过创业大赛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内容,并通过创业大赛培养团队之间的组织协调性和团结精神,展示创业项目的优势和创业价值,获得社会企业或投资这的认可,为创业项目的战略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效应。

5.战略实施(Strategy)。在创业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并且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创业项目可以组织实施,结合地方创业扶持政策,或寻求社会企业的支持,极力将创业项目转化为具有经济效益的产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业水平。

为了较好地推进IPPCS教学模式的进行,我们从大一新生开始就分层次进行教学,通过选拔将部分具有创业潜能的学生组合成一个班级,对这个班级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都进行重新制定,以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水平。此外,从大一新生开始还设立了科技导师制度,科技导师通过聘任的形式确定,每位科技导师负责5-6名学生。科技导师定期在校内开设第二课堂,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以激发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兴趣;鼓励、组织本科生尽早参与创新项目等科研活动,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吸收专业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开发,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他们的科研潜力。再者,在校外开设第三课堂,组织学生参观信息电子技术展览会、大学生创业园及相关企业,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拓宽学科视野的窗口,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了解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

通过上述基于”三个课堂”的IPPCS五步创业能力培养,学院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以及参与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学院近几年在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如2008年获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浙江省一等奖1项;2010年获全国银奖1项;浙江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其中1项创业项目获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15万,并已经组织实施产业化运作。

项目资助:浙江工商大学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IPPCS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的资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C].教办[2010]3号,2010-05-04.

[2]王革,刘乔斐.高等学校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述评[J].中国高教研究,2009(9):56-57

[3]邢晓鹏.电子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2009.

[4]姚远,徐国平,董世龙等.师范院校电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J],2011,8:56-57.

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文2

关键词:“双创”时代;《大学生创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95-02

大学生创业难吗?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何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张卫民为大学生创业量身定制的力作――《大学生创业方法》全面回答了上述问题。张卫民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同时,还作为课题组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人学基础研究”。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该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操作的实践对策。因此,该书既是一本少见的研究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著作,也是一本难得的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书。

2014年,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后金融危机时期。但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复苏显现出不平衡和不稳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迫切要求中国经济把握战略方向,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减缓经济增速,压缩产能过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大学生作为创新性人才的后备力量,必将成为创新驱动促发展的生力军,正如于2015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的: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笔者极力推介《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就是要大学生理性地应对与适应“大众创业”的时代。《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人类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失,也可能在一些有利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而个人不得不在这些环境中发展。”大学生实现创业是有条件的,是需要适应环境的。创业当然需要借鉴他人的创业经验,但是创业是不能复制的。因此,创业更需要积累知识、方法与技能,创业更需要特殊的知识结构。

当今时代,全民创业的浪潮不断涌现,“创业”已经成为有志青年趋之若鹜的理想。早在十报告中,党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做出了“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笔者2014年在《马克思人学视野中的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文中建议“大学应该实行规定学制下的弹性学习年限制度,允许部分专业甚至所有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途暂时休学,进行创业或实践尝试,获得对社会、对自身的深刻认知”。各地各高校也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和重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方针的引导,地方政策的支撑成为大学生选择是否创业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成为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推动力,“大学生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

《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也为高校毕业生们摆脱就业压力,为创业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的帮助。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49万人,加上2014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015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40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的学者和业界人士越来越多,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著作不断面世。然而,深入探究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从大学生的角度探讨创业机会识别,“手把手”地指导大学生创业的著作还很少见。梦想创业的大学生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常常为找不到一本适合自己创业的指导书而苦恼,《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也许正是为他们而写!

纵观国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

一、从学术层面看,对大学生创业方法研究的成果较少,创业方法研究过于宏观

目前,我国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方法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方法的研究论文,提到的创业方法也比较单一,多倾向于对一些成功创业的大学生经验的介绍和推广,创业方法的可靠性有待商榷,仍未形成系统的创业方法体系。

二、从高校层面看,对大学生创业方法指导的师资不足,教材匮乏

国内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方法研究起步较晚,教授大学生创业方法的主要是两类教师:一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大学中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同时又具备创业或投资经历,熟悉企业运行的教师严重不足。在创业方法专业教材方面,多为《创业学》《创业基础》等基本属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系列的教材,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从大学生角度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方法的著作少之又少。

鉴于上文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大学生创业意义重大,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道路非常艰难,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与指导仍然是隔靴搔痒。研究显示,目前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比较低。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大约为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是20%~30%,创业成功率的比例是2%~3%,浙江省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仅有4%,与全球20% 的“生平均创业成功率”相差甚远。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方法研究现状,《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无疑给梦想创业的大学生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带来宝贵的指导和参考。作者张卫民是国家职业指导师、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中国中心创业实训师,长期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第一线,外加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理论和实战经验非常丰富。该书基本以其亲身经历为蓝本,结合多年来在就业、创业、管理、用人方面的思想和理念,精心撰写,丰富的学术和实践研究会给大学生们开启智慧之门,让大学生们在创业的路途上少走弯路。笔者相信,《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的面世,会影响更多大学生,激励更多大学生!该书中蕴藏的创业精神种子必将种在当代大学生们的心坎上。如若将来有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创业队伍,那么实现“中国梦”将不再遥远。

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方法》一书的主要特色有:

1.模块清晰,可操作性强。该书从大学生创业现状和创业生态系统分析入手,分模块(创业选择、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计划书撰写、市场导向、知识创业、创业营销、创业融资、新创企业管理和创业风险管理)逐一阐述,以解决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障碍,模块环环相扣,论述清楚、生动、具体。从内容呈现看,该书从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困惑入手,在指导读者对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认清自我的基础上,阐述了创业机会识别方法与技巧,并给予读者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具体方法与要点。该书花了较大篇幅分析大学生创业及企业运作的一般原则与保障条件。书中的内容完全是“手把手”教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或正在创业的大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创想转换为行动,让他们学会分析大学生创业的内外部环境,学会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科研项目、学校科研平台、身边的生活、产业分析等识别创业机会;教他们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把握创业计划书的基本结构和特色及注意事项,做好市场分析和调查,选择好目标;教他们怎样善于抓住市场,对创业营销、创业融资及新企业管理中所要强调的重点及大学生在这几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一一做了阐述。作者希望用自己多年来反复实践总结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排除他们创业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2.贴近实际,参考性强。该书在创业案例选择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挑选了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小”案例,举出的都是大学生耳熟能详或能感同身受的事件。例如,湖南师范大学一学生因酷爱轮滑运动创立的“风火轮滑”专卖店,目前已拥有三家连锁店,为大学生们熟知;长沙理工大学七名大学生读书阶段参加了创业计划大赛,虽结果不理想,但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经营了“久创科技”电脑服务公司;还有在学校期间就开始卖土特产,毕业后进军电子产品市场的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张宗华;由学习外语启发灵感,提倡“快乐学习、主动学习”的国内最大外语学习门户网站――沪江网的创始人、上海理工大学英语系的伏彩瑞等。这些身边成功的“低”起点的平台,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很大的认同感,使大学生创业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可以用书中提供的工具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参考性。

3.内容全面,系统性强。该书从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开始分析,涵盖了大学生自我评估方法、创业机会识别方法、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方法、创业的市场导向法、创业营销的方法、创业融资方法、新创企业管理方法、创业风险管理方法等大学生创业的方方面面。作者认为,大学生创业优势是知识创业,创业成功的根本是市场导向,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创业营销,创业成功的助推器是创业融资,创业成功的组织基础是新创企业管理,内容系统性极强。

在大众创业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方法》的面世,既与时展吻合,也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相信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们会感到受益匪浅,对于提高创业成功率一定大有裨益。笔者认为,该书独到的视角和精彩的内容必将吸引大学生创业者们,帮助他们在创业的路上走得更加自信与从容。

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文3

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最成熟,其成功归因于不断探索与院校发展目标相一致、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组织模式。目前美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遵循两条轨迹:一是以创业学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发展路径,主要采用聚焦模式。“聚焦模式”是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指的是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经费、课程等都由商学院(管理学院)负责,学生严格限定在商学院(管理学院)。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经过严格筛选,课程内容呈现出高度系统化和专业化,其典型代表是哈佛大学。二是以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为本位的发展路径,主要采用全校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全校性创业教育指向商学院(管理学院)之外的学生,又可以分为“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两种。磁石模式创业教育由隶属商学院(管理学院)的创业教育中心管理,资源和师资由商学院(管理学院)提供,所有创业教育课程在一个学院里进行。辐射模式在全校范围内成立创业教育委员会,由全体参与学院共同管理,其资源与师资也由各个参与学院分别负责。百森商学院、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是这类模式的主要代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近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被普遍认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开展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载体进行的实践活动。开发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清华大学。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综合素质,这种模式是我国创业教育实施的最早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即通过开设名目各异,围绕创业教育的各种课程来实施创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构建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就是通过该模式进行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第三种模式是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该模式有两个要点,一是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二是让学生进行商业化实战。方法是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和为学生设立创业基金,学生提交创业构想,经过评审通过即可获得基金资助,从而将自己的商业计划进行商业运作。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该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较好的模式,也是综合式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些自主探索的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有益的经验得到推广,目前全国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组织模式大都综合了以上三种模式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CMTA模式的内容与作用

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育人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与创业教育价值取向一致的教育。高校与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教育的互动过程中,都会涉及课程、比赛、培训和行动这四个主要的内容。而不同学校由于管理机制不同、教育资源差异,必然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特点。但是,作为一项由政府主导推动的教育改革,高校必须完成创业教育定的“规定动作”。如何真正落实创业教育的各项任务,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使创业教育取得实效,高校应探索一种符合自身情况的创业教育机制。基于CMTA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运行模式包含以下四个核心内容。

(一)课程(Course)

大学生从课程中获取知识,课程是教育核心,推广创业课程是实施创业教育最重要的途径。2012年8月,中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将《创业基础》课程作为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纳入高等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框架内,并详细规定了课时数和学分,这无疑强调了课程教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创业教育综合性极强,体现在课程体系上,需要跨学科构建适应创业活动开展的各类学科课程群。“创业教育课程类型从课程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从课程内容上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从课程属性上可分为科目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无论课程体系如何设计,其目的和作用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通识型课程对创业意识和创业观念进行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二是通过提升型课程对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进行培养,构筑大学生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的基本素质;三是通过专业型课程进行创业技能和核心能力打造,指导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方法,提高创业的核心技能。近年来,随着创业教育理念发展,国内更多的高校认识到创业不仅是一种基础知识,而且是一种通用技能。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课程。各高校在设置创业课程时还应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科优势,不同学校争取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创业课程。

(二)比赛(MATCH)

比赛也可理解为创业教育活动。中国的创业教育始于创业计划大赛而非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这是中国创业教育的特点之一,也是与其它国家的不同之处。创业计划竞赛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是大学生创业模拟练习的重要方式,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该项活动对于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质,积累创业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9年,、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将竞赛推向全国,冠名为“挑战杯”,由清华大学承办,全国162所高校参加了首届竞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参加的大学逐年增加。除了国家级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外,目前国内的创业计划竞赛还有各省(市)级创业计划竞赛,各高校创业计划竞赛,有的地方政府、科技园区和企业也组织了相关的创业计划竞赛。近几年,创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国高校的热门赛事。除了创业计划大赛之外,各高校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课外科技活动,如数学建模竞赛、结构设计大奖赛、机械创新设计大奖赛和电子创新设计大奖赛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通过创业比赛或活动的载体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切实体现“干中学”的理念,让学生运用创业知识,在创业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组织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提高自我的创新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及创造力;二是在比赛和活动中,能够与社会人士及企业家建立良好关系;三是能够在校园营造一种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大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在校期间为创业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培训(Training)

经过创业设计大赛等创业赛事和活动的演练,筛选出部分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和相对成形的项目,并对这部分大学生进行专题培训就成为促成创业行动的重要环节。创业培训较之普适性的创业课程更加专业和具体,既可以针对创业者素质能力提升开展培训,又需要对创业项目的进一步成形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通过专题课程进行,也可以结合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进行。目前高校除了本校开展的各有特色的培训课程外,还引入了相对成熟的国际创业培训项目KAB和SY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KAB(KnowAboutBusiness)是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负责实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该项目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对于创业的正确认识,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项目在进行课程培训的同时,还成立KAB俱乐部,并把创业俱乐部按照项目有关规定开展的活动纳入“KAB创业教育拓展计划”项目框架内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创业启动资金。SYB(StartYourBusiness)是一套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推行的行之有效的创业培训体系。国际劳工组织为促进就业,支持发展中国家微小企业的发展,以创业促进就业,实现就业的双倍效应,专门在中国成立了项目推广办公室。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等单位对此项目的发展作了大量的计划和发展部署。SYB培训注重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并为加入该项目培训的创业者提供专家专项指导、优惠政策咨询、办理小额贷款等后续服务支持,扶持创业者尽快创业成功。通过培训,能够使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能够使创业项目得到更加充分地论证和完善,并为真实创业行动打下基础。

(四)行动(Action)

行动也就是真正的创业实践行动。在行动环节,主要是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成立创业实体。这一阶段是实际开展创业活动的阶段,大学生根据前期的设计创办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在行动阶段大学生需要解决企业开办和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逐步成长为在市场竞争中独立经营、自谋发展的企业。目前高校都采用创办创业园、孵化基地等方式,协助大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业务。大学生在创业行动过程中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发展的停顿甚至失败,另一种是企业运行走上正轨,开始企业化运转,呈现发展的状态。无论何种结果的创业,都能给大学生带来收获和影响。面对失败,创业大学生能够总结教训,了解自己的不足,可利用在校时间继续完善提升。即使不再创业,这些收获对于他们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成功,创业大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进创业自信心。通过进一步的行动指导,能够帮助他们分析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技术阻碍、资金困境、管理缺陷等,鼓励他们提出解决方案,加快业务开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CMTA模式的运行机制

为保障基于CMTA模式的创业教育能够顺利实施,需要厘清其运行机制。创业是一个创造、增长财富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来说,其价值意义更在于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创业的现实表现是创立或成立一个企业,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将一个创意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创业项目,并继而将创业项目发展为一个经济实体。因此以项目引领的方式来整合相关工作,既符合创业项目的成长过程,又能将学校相关工作和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将使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和实效。

(一)项目意向阶段

在项目意向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形成初步的创业项目雏形,把一些创意想法转变为可视化的创业项目。这些创意想法可能来源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或其他生活体验,但都需要学生在掌握创业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创业项目。学校在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加强和丰富创业类的课程教学。除了完成规定的如《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外,还应积极构建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需要有创业的意识、冲动和激情,这样的品质只在少数人身上自然外露,在多数人身上是内隐的,因此需要有发掘过程,该阶段是创业意识的启蒙。重点是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潜意识和创业冲动,使更多的大学生在他们心中燃烧创业的激情。

(二)项目论证阶段

在项目论证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创业设计大赛、模拟公司、营销大赛等相关比赛或活动,对创业项目进行初步论证。该阶段的比赛和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虚拟实践。“对于虚拟实践,在方案设计时应考虑两个目的:一是弥补实战的不足,让更多学生体验创业实战的感觉,即实战虚拟。二是通过虚拟实践让参与实践的人体会创业者对于就业者的选择,即位置虚拟。”通过赛事活动不但可以进一步推演论证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也能够使创业团队得到锻炼,从而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创业者的创业素质与能力。

(三)项目优化阶段

在项目优化阶段,经过比赛筛选的创业项目得到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为了给实际的创业行动做好准备,对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者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该阶段的培训应以实战为前提,通过对商业模式、资金资源、市场营销、管理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得创业项目进一步优化,增强项目可行性和操作性。

(四)项目实施阶段

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文4

【关键词】项目导向 大学生创业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具体项目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掌握授课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选择一个具体的项目,即要在一定时间里,在经济可行的范围内满足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该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选择、可行性分析、实施管理和后续评价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探索创新的新格局。项目导向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项目实践活动,不关注最终结果而是跟踪掌握项目实施全过程。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应用,遇到难题可查阅文献资料、团队讨论、请教教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自学创新、沟通交流等能力。wWW.133229.cOm

2 大学生创业管理课程的实施过程

大学生创业管理的教学工作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统计学、生产运作管理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独讲授,学生不能把创业管理的原理和技能融会贯通,对创业管理的工作过程也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组织实施时,笔者将教学过程与项目实施过程统一,将以教师为主的“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导”转变。学习伊始,笔者布置了一个综合性任务——团队撰写一份创业计划书,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创新,贯彻“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教学理念。由于大学生创业管理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穿插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组建创业团队时,要同时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知识;校园模拟招聘中要穿插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交际礼仪知识;撰写创业计划书,要综合运用市场营销学、会计学、大学语文等知识,等等。

2.1 布置任务,明确目标

1)班级全体学生自由挑选,以2-5人组建一个创业团队(不超过8个组),并推选一位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成员分工协作、服从组长领导;剩余未能编入创业团队的学生要制作个人简历,准备参加校园模拟招聘会。

2)创业团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研,设计、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对调查数据分析整理,从中挖掘创业机会。

3)创业团队对创业机会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请教专业老师,找出科学可行的商业模式。

4)团队撰写创业计划书,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市场定位;核心团队,对每个核心团队成员在技术、运营或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成功经历介绍;行业状况,对行业状况、政策影响以及主要竞争对手及其优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市场前景,对市场容量、市场发展前景、消费者接受程度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产品与服务,对公司主要的产品和系列服务进行一一描述;业务开展预测,对目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进度、市场占有率、渠道辐射、销量进行描述;财务分析,创业项目的投资和回收期限、营业收入情况,把未来3-5年,直到投资退出年份的都描述清楚;融资计划,未来阶段性的发展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融资金额、参股比例、融资期限、退出方式等。

创业计划书用a4纸一式两份打印装订,一份上交评阅,一份各组保存备用;电子版创业计划书的具体格式和内容发到各小组。

5)各创业项目推介与答辩。各小组根据创业计划书的内容制作ppt课件,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推介本组的创业项目,对评委的提问进行答辩,评委根据创业计划书、项目推介和答辩情况对个小组打分。

2.2 组织实施,追踪控制

2.2.1 校园模拟招聘

各创业团队只有2-5人,要实施撰写创业计划书的全过程人手可能不够,所以可以通过校园模拟招聘的形式来解决。8个创业小组就是8个用人单位,小组长是用人单位的法人代表,小组其余成员为人事考官;未能入选到创业团队的学生要制作个人简历,根据个人专长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参加校园模拟招聘会。

各小组组长(法人代表)的职责是制定人员需求计划,包括部门岗位设置、各岗位人员数量,以书面形式下达给本组人事考官;小组人事考官的职责是根据组长意见确定具体的工种、人数、岗位任职具体要求、薪金福利待遇等,以书面形式张榜公布。应聘求职者的职责是制作个人简历,包括本人信息、教育背景、应聘岗位、专业特长、薪金要求、联系方式等,求职简历可打印或手写,要大方美观突出个性。

招聘会现场,法人代表、人事考官和应聘者的衣着要求符合各自的职业和身份,严禁衣衫不整、浓妆艳抹等。招聘流程完全模拟真实的企业招聘,最终录用人员由各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充实到本创业团队中。

2.2.2 设计调查问卷

创业是发现市场需求,寻找市场机会,市场机遇的出现和捕捉,离不开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处理。发现创业机会的关键点是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要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变化趋势,考察顾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注意观察竞争对手的长处与不足等。撰写创业计划书前,必须进行市场调查,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订调查提纲、确定调查时间、编制调查的组织计划;为了节省费用,提示学生把调查问卷发到网络上。经过1周的调查问卷,指导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如spss)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

2.2.3 撰写创业计划书

由于大部分同学都没接触过创业计划书,在正式撰写之前须穿插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创业计划书的内容、格式和注意问题,并给每组一个电子版的样本。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如财务分析数据相互矛盾、市场预测过于乐观、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所以教师需要个别指导,为各小组提供咨询服务。

2.3 答辩点评,归纳总结

经过2个月的努力,各小组都提交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为了客观评价其质量和可行性,课程教学特意安排了创业计划书答辩环节(每组不超过15分钟):小组根据本组的创业计划书,提取其中的精华内容和亮点,制作成幻灯片,要求采用超级链节、自定义动画放映效果,做到图文并茂;推选1位成员代表本组简单介绍项目情况、发展前景、财务分析、资源配置等;评委对其创业计划书简单点评,然后由评委和同学提问,小组代表进行答辩,评委打分确定各小组成绩和名次;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总结理论知识;最后,各小组根据答辩情况和评委建议进行修正创业计划书。

3 应用后课程取得的效果

在课程建设中积极实践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更能在项目实施中锻炼学生技能,提高了职业素养;用人单位对实施项目教学的培养模式普遍认可,反映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技能与企业实际要求比较贴近,工作起来上手快。

3.1“小本创业”蔚然成风

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管理课程比较感兴趣,但不愿意听空洞的理论知识,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可以先“小本创业”,小生意大学问。班级有学生从义乌小商品城批量买进特色袜子,然后在淘宝网上零售,生意兴隆;由于我院地处郊区交通不便,有学生组织节假日包车回家、包车旅游,从中赚取手续费;有学生利用人缘关系快递、代订书报业务,赚取差价收入;有学生在学院食堂承包摊位,销售风味美食;有学生周末到世纪联华、太平洋百货等大卖场兼职销售,积累营销经验,走工学结合之路……

3.2 以创业带动就业

据统计,我院2010届毕业生中约有5%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以07建经管3班为例,该班有3名同学大三顶岗实习期间就开始了创业,还解决了本班2位同学的就业问题:1名同学利用熟悉数码产品的优势,在家人资助下创办了一家数码产品销售店,最高峰日营业毛利高达30000元;1名同学从基层做起,现全面接管家族企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1名同学在父亲的公司上班,主管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产品远销欧美国家,已成长为公司高管。

3.3 创业实现个人价值

笔者接触过1名学生,学习成绩平平甚至挂科,对学习失去信心,但脑袋灵活动手能力强爱“折腾”,对于这部分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鼓励他们创业创新,学习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生意做好了也能证明个人价值。后来发挥渠道优势在淘宝网上销售各类袜子,由于为人诚信、产品质量好、发货及时、价格公道,该学生的网店生意非常好,每月的净收入超过生活费用,并表示顶岗实习期间将继续扩大网店规模,把生意做大。

3.4 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创业管理》课程不会枯燥无味和空洞说教,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明显提升,就连想打瞌睡的同学几乎找不到睡觉的机会,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既定任务很有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如创业计划书的质量和答辩成绩事关全组成员的成绩。另外,在小组内各成员分工协作,既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又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学习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学习了书本以外的为人处事技巧。

4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明确课程的项目实施过程。课程建设要充分听取企业单位对课程的建议要求,灵活调整实践教学的侧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素养和诚信的职业道德。当然,完整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项目指导能力和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启发式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保证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项目的要求。

其次,协助学生组建项目的活动团体。单一简单的项目,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综合项目,则需分组协作完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模拟扮演项目中的不同角色。为了保证学生全面获取知识、全方位锻炼操作技能,在实践中还要强调团队协作、角色互换。各小组的组长人员很关键,小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和领导魄力,协调解决组内成员可能发生的冲突,有奉献精神和顾全大局的观念。

最后,项目完成后总结与评价很重要。第一是学生总结,“做中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边实践、边总结,任务完成后项目组形成一个总结报告和自我评价;第二是教师要全程总结强调典型问题,及时纠正偏差,课程结束后总结评价教学效果,为下一轮教学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外大学;创业教育;政策

21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其对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大学与外部世界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继学术性和职业性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且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得到认可。创业教育在各国日渐受到重视,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对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力图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行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兴起的背景和动因

创业教育最早出现于美国。上个世纪40年代随着二战的结束和退伍军人法案的实施,大批的退伍军人纷纷涌入大学学习,这直接培育了一个潜在的新兴劳动力市场和对工作机会的需求。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引入了创业课程,虽然课程稳固下来并受到学生的欢迎,但由于社会经济大背景的制约以及教师出于学术前景的考虑,其一直未受到重视。

20世纪70年代,社会经济增长模式发生转型。50-60年代蓬勃发展的大公司和跨国企业无法迅速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以高科技为主导、运行机制灵活、不断创新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不仅支撑了各国经济增长,而且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1969-1976年间,大量的新成长的中小企业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中81.5%的新就业机会。1980年以后,美国超过95%的财富都是由大变革中新兴的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财富的创造者和创新的发起者。与此同时,在斯坦福大学周围建立的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创业园区——硅谷得到迅速发展,诞生了惠普、思科、SUN、Yahoo、Google等著名企业,在社会层面为创业提供了强大的组织效应,而越来越多的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成功创业者则提供了个人创业神话的典范效应。这使得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90年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竞争的加剧等增加了企业的决策风险,企业必须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并创造价值。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研究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不断拓展,创业教育发展相应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

二、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政策

国外对创业和创业教育有一个逐渐深入认识的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尽管各国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从学者的研究和各国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业教育包含着三层目标。第一层是通过学习了解创业(learn to understand entrepreneurship);第二层是通过学习成为具有创业品质、精神和能力的人(learn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ial);第三层是通过学习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家(learn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各国围绕着创业教育的这三层目标纷纷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1)举办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创业

1983年美国奥斯汀得州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商业计划竞赛)拉开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帷幕。这项比赛的举办使高校开始认识到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并开始以战略性的创业教育理念指导具体的教育改革活动。此后,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

英国政府1998年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Enterprise Programme),该项目是专门为18岁至25岁在校大学生设计的。项目分两部分内容:一是开办公司。学生自己设计商业构思,组建创业团队,筹集资金,开拓市场,开发产品或提供服务,从而获得创建企业整个过程的经验。在开办企业过程中学生可得到志愿企业顾问和创业导师的咨询指导。二是创业课堂。课堂通常为半天或一天的研讨班,学生与企业家聚集一堂,听创业者演讲,参与一些活动和讨论,获得与创业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002/2003年度参与此项目的大学生有13,154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000人;参与该项目的高校从第一年的17所增加到30多所,从中产生了很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

1998年,日本由国会通过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在高校倡导创业教育。随后从大学到国家层次的各种创业竞赛方兴未艾,而且通过把创业竞赛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融人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综合课程”中,把创业竞赛和课程体系建设较好地结合起来。

(2)建立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规范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法国把创业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为此,法国专门成立了创业计划培训中心(CEPAC)。在培训方式上,充分体现个人自主学习、课堂传统教学、生产实习操作、教师个别辅导等多形式的结合。教学内容以最大限度满足学员办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CEPAC中心要求每位学员从入学开始就要作创业计划书,培训的过程就是创业计划完善的过程。理论培训结束后被CEPAC认可的创业计划书,可作为学员向政府有关部门、基金会、银行申请贷款的有效依据之一。法国在学员结束集中培训,开始实施创业计划时,中心一般提供6个月至1年时间的后续扶持。在这一阶段,安排专家对学员进行指导,包括场地选择、布置装饰、贷款申请、财会计算、法律合同等。而且,学员开办企业后,在经营中有问题、有困难也可随时到中心寻求帮助。CEPAC中心成了这些创业者的家,中心和学员经常互相联系,学员从中心不断得到帮助,中心也通过对学员创业过程的了解掌握新的信息,不断改善培训工作。

为推进大学生创业,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SEC)来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英国科学创业中心是1999年在贸工部的科学创业挑战基金赞助下成立的,当时有8个创业中心,后来发展到13个,涉及英国60多所高校,其任务是将创业融人大学传统教学之中,实现大学文化的革新。每一个创业中心主要在四个领域开展活动:第一,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以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并将创业学作为辅修课推广到其他专业中,也开设一些非学分的创业课程。第二,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利用企业提升大学的竞争力,让企业为大学提供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赞助商业计划竞赛等。第三,支持创办企业,并鼓励新企业成长,主要支持大学师生创办的知识衍生型企业。第四,鼓励技术转化。创业中心为大学技术转化提供种子基金、天使资本、创业孵化和科学区的服务等。

在美国,创业教育已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准备创业和在创业中的小企业提供低收费、甚至免费的技术支援。设在大学内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随时为准备创业的个人提供咨询,并通过举办研讨会为创业提供服务。退休主管服务队(SCORE)是一个由具有多年经营和管理经验的退休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咨询团,他们通过网络和实地考察为创业者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每年参加咨询超过30万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3)出台各种政策,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保障

一般情况下,创业者可以从三种渠道获得创业启动金:一是银行商业贷款,二是小额信贷,三是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无偿资助。对于没有经验和财产积累的大学生来讲,这三种渠道都很难使用。因此,各国政府为提高国内的创业水平,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在大学生创业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在英国,青年创业计划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这种资助方式不同于银行贷款或者小额信贷,因为青年在申请资助时不需要任何财产抵押和担保,而且手续简便。但它也不是无偿的创业赠款,青年要支付利息(利息通常低于银行利息),并要按规定分期还款。当然,如果青年人确实经营困难或者经营失败,也可以减免或者延期还款。这种独具特色的资助方式在英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参与创业计划的青年中,创业两至三年内还清贷款的比例为70%(这一比例比风险投资的回报率高)。2001年英国政府还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该基金支持在大学周围建立各种科技网络群,同时还支持各大学内部师生的创业活动,如专利申请与保护、资金启动、公司筹建和市场开发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英国大学智力财产的转化。

美国的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机构以提供经费赞助创业大赛、奖励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方式对创业教育提供资金赞助支持。自1963年美国设立第一个捐赠的创业教育教席后,创业教育学科的资金已经超过了44亿美元,其中75%的资金是1987年后获得的。

(4)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积极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随着创业教育扩展到不伺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创业教育面临一个重要的挑战,即如何将创业理念融入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将创业整合到大学的其他课程之中,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积极实行创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开发出了四套模块化教材,即综合性介绍类教材、工业类教材、商业发展类教材和远程教育教材。每套教材分别有管理自己,即对创业者和经营者个人素质的评估、开发和培训;管理他人,即策划、创建、经营与运行、财经与保险、市场;教学评估等,可以独立地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即按学生的兴趣和要求选学30课时一200课时。

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为大学提供创业技能教学的材料,利用学会的各种小组以及各个学科中心的工作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学术支持。学会在全国发起了“大学生创业技能”计划,目的是在各个专业的本科生课程中嵌入有关创业技能的内容。这个以学科为核心的项目在10个学科中心展开,学会的高级顾问和项目官员做一些协调和支持的工作。

美国大多数院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且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与传统的商业教育相比,创业教育的适切性源于创办企业的不确定性,因而美国创业教育课程中包含了培养沟通、领导、新产品开发、创造性思维、技术创新等技能的内容以及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者特质、风险资金的筹集、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创业教育的教学突破课堂的局限,创造出一些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如创业计划、学生创办企业、向企业家咨询、计算机模拟创业、与创业者会面、案例分析、田野实践等。鉴于创业教育对象的扩大,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的团队开发出针对非管理学专业血色和跨学科的创业教育项目。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缺失与对策

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2002年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随后又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全面铺开。然而,在热闹的现状背后,创业教育在政策上的若干缺失值得反思。

(1)创业教育目标设定的功利性。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的繁荣不同,中国创业教育最主要的源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就业问题。在社会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条件下,今后若干年每年我国都将有数以百计的就业岗位的缺口,而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大约都要增加五六十万人。因此。要扩大就业岗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有着非常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这种功利性的目标导向造成了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创业者创业的动机更主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谋求个人的高层次发展,因此创业者对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2)创业教育理解的片面性。在我国长期的精英化教育的专业培养方式下,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一个切人口。然而,功利化的目标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减轻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因而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创办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据有关调查显示,温州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理解以“经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居多,分别占48%和35%。对于从事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是“锻炼才干”,次之为“营利”,而不认为要发展自身的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

(3)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局限性。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更大的责任在于社会系统本身,创业教育的社会性与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个性是并存的,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目前,除上海市等少数几个省市外,社会和政府没有出台专门鼓励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政策,很少有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与大学生进行合作。大学生创业之前的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不足,需要社会的支持。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大学、企业、其他机构、政府没有形成开放的、多方互动的合力结构。

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团组织;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其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并达到历史新高;同时计划招聘岗位数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增加并创造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空间为新时代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理想的创业之路。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财富与价值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如何引导在校大学生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指出“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教学、就业、科研、团委、大学科技园等部门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

高校团组织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指导学生会和社团活动的组织,肩负着服务青年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神圣责任。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具有必要性。这既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发掘创业能力的需要。同时,高校团组织在服务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方面也由于存在着组织体系、思想宣传、社会资源等便利条件,对于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创业冲动与现实脱节、创业范式的错误选择、创业理念模糊、缺乏创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分析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探究高校团组织如何利用自身存在的天然优势,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大学生创业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只是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1997年,清华大学发起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迈出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一步。随后,高校每年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类大赛,就是旨在调动大学生的创业兴趣,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力。

在校内,高校团组织通过利用创业计划大赛、职业规划大赛、营销计划大赛等大赛平台,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校外,团组织通过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创业基地、实习基地、创业园区等,能为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让青年大学生更好地培养创业能力。同时,高校团组织通过与各行各业团组织、协会组织的沟通交流,帮助毕业生搜集创业信息、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捷等。本次研究将结合高校团组织的特点,了解其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所获得的效果。

高校团组织有着不同于其他团体的性质,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所具有的优势也与众不同。由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可追溯的历史较短,存在着创业教育学科体系不完备、课程设置尚未系统化、师资力量较弱、政策不配套与资金支持缺位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认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由此出发探索出高校团组织有效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解决方案。

纵观以往的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基本分为四个方向:分析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总结团组织在创业服务中优势,探究高校创业教育的国内发展现状和高校团组织服务手段总结和展望。当前全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专业院系为主导;以就业指导部门为主导;以共青团组织为主导,本文围绕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展开,并且整合经济管理院系的师资力量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问题上,王锋(2011)通过探索构建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得出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两大弊病;卜庆、王辉(2012)通过构建PDCA循环控制模型并进行有效性分析,得出政令指导执行力不足、监管贯彻折扣是阻碍其发展的症结所在;曲明贵、杨庆祥(2010)和商应美、方琳、马成龙(2013)均采用文献检索的方式,根据相关文献的数量、内容两方面对我国创业教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创业教育形式化、边缘化、浅层次的结论。

在团组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影响上,杨坤(2009)提倡采用思政教育的方法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包括宣传激励法、典型教育法、咨询服务法和团体实践法;潘庆祥、危大结(2010)以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为例,论述了高校团组织对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王雪飞(2013)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得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可以从开展创业竞赛,以项目为载体给予经费支持两大方面入手。

在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上,孙建萍(2012)通过形象地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弊病归类为不知深浅型、眼高手低型、朝三暮四型和投机取巧型,提出资本型、技术型、服务型三种创业实践新模式;王坚(2012)结合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问卷调查结果,用回归分析和归纳分析的方法提出大学生自身应具备或培养成的一些个人素质和拥有的一些客观条件将左右大学生创业的成败,是高校创业教育应该专攻之处;梅强、张夏蓉等(2013)通过引述日本大学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教育,说明了创业实践除了需要相关知识技能和自身发现、判断、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之外,还要有丰富的健康、体力和人性,综合为生存能力。

从上述观点中可以看到,以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应该采取的方式和扮演的角色,关于团组织作用的研究稍显不足,方向也集中在思政教育强化创业意识上,履行何种职责尚不明晰,多是将团组织的作用定位在连接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上。因此,有必要探讨高校团组织在有效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应选择何种具体途径。

三、意见和建议

(一)逐步建立并完善协调机制

高校团组织应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政策宣传工作和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意见,强调团组织的宣传工作。应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竞赛交流等机制,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基于高校毕业生创业困难原因基础上,提出团组织搭建三大平台进行创业教育和培养创业能力的观点:搭建以职业目标为导向的生涯教育平台,搭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训竞赛平台,搭建以职业感知为导向的社会实践平台。例如,可以依赖目前广泛的微信平台建立完善的创业宣传工作,每天向学生发送创业知识、创业讲座信息和创业成功故事等;开设学院甚至全校范围内的创业项目立项孵化活动,对创业意识的团队进行资金支持;设立专属的创业模拟软件实验室,趣味和实践相结合,还能避免实际操作的风险。以吉林大学为例,近年来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下的“创业训练”项目,每年为创业团队提供最高额度可达10万的孵化基金并真正运用到创业实战中;吉大科技园也提供免费场所等优惠促进大学生创业,团组织可以借鉴上述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做好中介桥梁等作用。

(二)注重 “岗位创业”的教育

岗位创业是西方近年被提出和广泛发展的概念,是创业团队或个人不是盲目急于寻求创业实战,而是在相关领域的公司进行就业或在岗培训,积累足够要素之后再进行创业。团组织可以扩展岗位创业的概念,鼓励学生以职工身份做起,积累经验和社会财富,以便将来拓展性地开辟领域、开发项目,保证日后创业的成功。通过引导资金、人脉匮乏,技术尚且薄弱的大学毕业生,让他们在就业基础上积累经验、积攒人脉,经过一定年限之后再进行创业以确保一次成功,避免创业失败的巨大代价。岗位创业不仅是经验和人脉的积累、技术的学习,还能通过与同事之间的合作锻炼交往能力,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创业路径的实现。高校团组织应该着力引导有创业激情但欠缺经验、资金的大学生从岗位创业做起。

(三)明确学生会、社团的责任分担

高校学生会普遍存在着效率高、人员机制组建完善和活动经验丰富的特点,但由于体制集中等限制,造成灵活性低下;社团虽然具有灵活性、思维更加多元化,但缺少明确的引导和支持,资金来源也更为困难。在此情况下,应当做好社团和学生会的合作、竞争,采用分管不同板块,如社团负责联系创业成功、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士、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学生会负责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流程实施等,用招标等手段给予活动资金,合作中有竞争,能促进高校团组织更加高效率地服务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萌芽期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团学干部、学生骨干等代表,将责任分担落实到个人,将压力做好分界和分解。

(四)团组织和经管学院的合作

高校团组织虽然具备人力物力上各项优势,但缺乏实际的理论作为有效指导,经济管理学院,尤其是其下辖的商科,对创新创业教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不少名牌大学还有该领域的一线专家任教。团组织可以和专家学者积极配合,与经管学院、商学院和学校设立的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等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采用开设创业大讲坛等方式不定期对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的学生进行培训,以弥补团组织欠缺理论人才的弊端。同时针对创业中涉及到的法律风险等问题,要请教资深法律专家进行解答,避免学生在将来创业过程中不慎违反法律。团组织通过践行“课堂教学――模拟演练――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原有第二课堂作为创业教育有益补充的前提下,全方位开展创业讲座、创业论坛、沙盘模拟、创业训练大赛以及创业实践等活动。例如,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向研究颇深,还承办过国际型学术会议等,充分联系到了全球该领域的大部分专家学者;管理学院的模拟实验室常年对外开放,涵盖“创业之星”等培训软件,还有一线的专家学者团队常年进行企业创新创业培训等,团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专业的知识和实战经验相结合达到教育目的。

四、结语

高校创业服务存在教育缺失、舆论导向偏颇、措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和创业教育“急功近利”的现状。团组织活动内容主要有政策引导、理论指导、专题讲座、座谈会、报告会和零星创业辅导等,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服务工作尚处于摸索起步阶段,与在校大学生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这说明团组织在提高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和奠定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化基础方面优势日益明显,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重要性认识不够,我国团组织对创业的服务尚处在初级阶段,其服务模式、方法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同时兼顾服务、教育成果的质量。应对高速的信息化时代和创业风潮的兴起,基于创业解决就业和辐散就业的正外部性,高校团组织应该加大力度,做好创业教育的指导者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建萍.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分析[J].对外经贸,2012 (01).

[2] 卜庆,王辉.PDCA循环在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发展中的有效性应用――基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市场,2012(09).

[3] 商应美.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探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3).

[4] 曲明贵,杨庆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之述评[J].教学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