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1
关键词: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能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要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培养每一个学生。因此,现代教育不是选拔最优秀儿童,而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能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也消除了课堂上的五小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知道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这两者不可偏废,都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已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容易切入、层次多、要求灵活,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二、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备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正确认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内化。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应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无师似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回忆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若干心得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既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独特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是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体育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个性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在体育教学中,教材是客体,学生是主体。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投入智力,积极思维,而且要投入大量的体力进行身体活动,才能对所学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发挥教学要素的最佳功能,实现教学最优化。为此,教者必须改变教学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适合学生的教材内容,要求教者具备:第一,老师应具有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更要有创新精神。第二,对工作要深入研究要有钻研精神。第三,能够深层次的把握材料,了解教材体系。第四,能够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对教学实践不断的思考改进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二、高素质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具有创造性才是新世纪教师最重要的素质,结合创新型教师的特征,我认为创新型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
1.良好的身心素质
常言道“育人先正己”,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人格、情趣、爱好是巨大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进取精神、顽强的意志给学生以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影响。同时体育教师还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能从容不迫地承担工作压力和生活需要,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保证教学和训练任务的完成。
2.高尚的师德行为
21世纪的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体育教师的品德一方面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优秀品格将为学生所崇拜和效仿,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遵敬和喜爱转化为对所教学科的喜爱。教师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如民主、公正、谦虚、慷慨、幽默、耐心、宽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3.先进的教育观念
面对创新教育,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人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特别是人才观。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层次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如讲究效益、遵守信誉、善于合作、勇于竞争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精深的知识结构
体育教师要广泛涉猎其它领域的重要知识,不断吸收最新成果的信息,特别要吸收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比如更多地了解、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的相关知识,并在业务能力上,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理论结合实践。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能力意识,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成功教学法
成功能带给人信心,而信心又能促进成功。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希望成为体育的强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其主要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便会努力,学生们会不断的取得成功。
2.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指在体育教学中,利用游戏组织形式来代替教学,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练习、学习的过程。例如在“警察捉小偷”的游戏中,教师制定一个规则,让“小偷”先跑,“警察”等小偷跑后再追上去,两者一追一逃,既达到了练习加速跑的效果又活跃了气氛,比常规的练习更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3.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以及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激励式教学
激励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潜能,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奖励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让他们去发现体育运动所具有的价值,确信自己具有参加体育学习的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长期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
体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优势,对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必然会有力的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须重视体育教学的创新教法,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丕悌.《浅谈体育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体育教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教学》编辑部出版.2007年9月15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在高速增长、传播、转化。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新时代,创新教育也被推广。中国的传统教育已成为知识传播的阻碍,创新必须成为教育的主题。作为栋梁之才的学生,他们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就刻不容缓。
什么是创新呢?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理念。根据他的定义,“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后来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约翰・范斯娄把“创新”引入英国教学,他建议英语教师经常经行逆向思考,采用与现代规则相反的教法,从多个视角看待问题或解决问题。现代心理学也给“创造力”下了定义:狭义上它是指人提供首创性和价值性产物的能力;广义上它是指人提供首创性和价值性产物所需的心理素质的综合素养,是创造型人格的同义语。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对创新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创造意识的培养,二是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呢?
一、创造意识的培养
以维果斯基列昂节夫和达维多夫为首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们将中的“实践”概念引入教学理论中(卢正之)。这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改变教师传统观念。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的角色定位,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师生之间关系的认识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施教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到教师的专业活动和学生的生存状况(钟启全)。“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陈泼)。教师的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引导关系,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研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堂资源价值超水平发挥。
(二)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
1 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有条件的。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无论其作用有多大,都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转化成他们的智慧才能;其次,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张天宝)”。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学校教育行为中重要因素,是学习生活的直接承担者和当事人,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更是教育中的主体。
2 培养策略。
(1)激发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投入学习和探索中,变“苦学”为“乐学”。
(2)。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指一种那个开拓思路,不依照常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可能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开发想象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创造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4)打破思维定式。定式的思维用同样的想法、方式、思路去解决问题,不懂得变通,导致事情处理效率慢,得不到更好的效果。应打破陈旧思维,即对不同的问题用同一思路去解决之后提出各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可变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使思维富有创造性。
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种新的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某一单方面因素的可以达到的,而是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在教育中,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都应该受到重视。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教材内容上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材以及课程设置经过了几次大调整,但从“科教兴国”的高度,从迎接21世纪竞争挑战,为创新服务的高度看,教材内容及课程改革还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求。中国当代的教材,太过于模式化,只是固定的对话,运用的一些训l练只是小范围的内容,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扩展欲望,致使思维范围缩小,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英语教材内容上的创新,一方面必须要紧跟国际最新发展步伐。英语老师必须打破纯语言的教学模式,不能停留在课本翻译和词组搭配上,而是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教师若能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一定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应从外语教育如何更好地为知识创新、经济建设和科技强国服务,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考虑。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了解当代科技信息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的新动态,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二)教学手段的更新。
英语是一个名族走向改革开放,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必备工具。这一性质决定了外语教育天然的带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其教学手段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信息传播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有效地收集、整理、加工信息,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或情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教师习惯用提问回答的方式教学,这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不敢回答问题,最可怕的是学生会继续蔓延这种消极态度,直到无论老师使用多么有趣的授课方式也会出现冷场现象。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呢?由学生率先提出问题,然后由其他同学讨论回答,教师再补充和总结。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方向和深度。这样学生会共同交际,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模式的更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特征 关系
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现就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着如下阐述。
1.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2.1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3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3.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3.1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
3.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
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3.3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5
[关键词]智慧 教育 提高 创造 尊重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82-01
感悟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冯教授通过森林动物学校办学的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两个启迪:一是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二是教育应该是发现人的强势智慧,人的强势智慧应该充分发展。世上没有样样都会的教育,教育将终身面对差异,与其埋怨差异,不如面对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在学生评价方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擅于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帮助学生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本学期,我校教务处在四至六年级开展了学生多元奖励活动。我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班级里认真开展了班级小明星的评选活动。首先我印制了选票,然后宣读评选要求,接着组织学生投票、唱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最终选出了25名在学习、思想品德、才艺特长、行为习惯等方面非常优秀的班级之星。奖状下发后,许多小明星将奖状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桌面上,反复欣赏,不舍得收起来。潘杨说:“老师,这是我从一年级到现在得到的唯一一张奖状,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刘一达说:“老师,真没想到,这么多同学投我的票。我还以为只有学习好才能得到奖状呢。今后我一定要好好表现。”
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一张奖状,却抓住了学生的闪光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意志和潜能。可以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关怀。
感悟二: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动。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让学生喜欢的教育,是阻力最小的教育,是入情入理入耳入心的教育,不是想尽各种办法把学生管住,而是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感动,主动去学,兴趣浓厚的去做。
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我们就要走近学生,研究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应该严而有爱、严而有序、严而有方、严而有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真挚的师生情感,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差异教育,让学生享受自己的课堂,大方自信,积极交流,学会合作,快乐成长。
我是这样做的。课堂上,凡是涉及到动词词汇,比如吃冰淇淋、游泳等等,我都让学生表演出来,既增加趣味性,又强化记忆。我还会适当开些小玩笑:“张桐嘉,你那动作哪里是“吃冰淇淋”,分明是“啃鸡腿”嘛。引来笑声一片。这样一来,哪怕是学习能力再差的学生,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去,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会越来越高。它的妙处不止这些。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学习效率会更高。
英语课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经常用在座的学生做例子,操练、巩固句型。比如学习句子We should buy some flowers for him,我们应该给他买鲜花。我让同学们用“张添越”的名字进行替换练习。We should buy some flowers for Zhang Tanyue,大家都笑了。因为同学们都知道给张添越买花是因为他是病号。前几天张添越不小心摔倒时把门牙磕坏了。接下来,我提问Whomshould we buy flowers for?我们还应该给谁买花?同学们纷纷抢着发言:We should buy some flowers for Yu Xinqianghang,因为今天上午于新千航玩双杠时摔下来了。We should buy someflowers for Liu Jiayi,因为刘佳易跑跳时脚踝骨受伤了。于是,同学们既受到了安全方面的教育,也增加了同学问的友情,更巩固强化了重点知识。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范文6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如同一个加工厂,最终加工复制出一批又一批形状相同、性能相差不大的零件来,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许多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无非是陈咬金的三斧子:一是“严管”,二是“爱心”,三是“修理”。如果“严管”不奏效,就用“爱心”感动之;如果用“爱心”也感动不了,教师就会用更加严厉的方法批评之;如果学生软硬都不吃,就非得使用第三招了,那就是借家长的手“修理”之。总之,教育者不管“脚”的长短与肥瘦,都要让学生穿上自己设计和制造好的同一尺码的“鞋”。
其实,许多教师之所以在教育学生方面事与愿违,很大的原因是不懂教育规律所致。不懂教育规律就是不懂学生,不懂得给“脚”量量尺码,根据尺码大小给学生制造出合适的“鞋”。很多学生厌烦学习、心理扭曲,原因是“鞋”不适合“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脚”也在不断地变化,教师如果墨守成规,不能及时了解这些变化,就永远制造不出适合学生的“鞋”。
教育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不能因为懒惰陷入惯性思维中,更不能照搬他人的理论和方法。教学中,不管是取得了成功还是遭遇了失败,教师都要经常反思,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改变自己僵化了的观念,认识自己的错误,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当前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也绝不会完全相同,更需要足够的时间,需要走过应该走的路程,任何走捷径的方式只能适得其反。在学生的成长中,过多过快的知识输入必然导致心智与内在精神的严重损伤。应试教育造就了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才正是“鞋”不适合“脚”的结果。“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来的,古人尚且知道这个道理,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
学生是脚,教育是鞋。按“鞋”合不合“脚”,可以把教育分为两种:一是建设性教育,二是掠夺性教育。建设性教育符合学生成长机制,能促进学生成长;掠夺性教育违背学生成长机制,会破坏学生成长。教育的根本在于“了解孩子”,抓住了这一根本,不用学习多少方法,正确的方法就会自然地生成,否则,方法再多也没有用,甚至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