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漫画的启示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漫画的启示作文范文1
江西省安远县东江源小学
东江源小学六(2)班唐钰
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
图上有一个长满郁郁葱葱的小花小草和参天大树的森林,这里鸟语花香,这时有一个年青力壮小伙子穿着崭新的工作服,头上戴着顶鸭舌帽,眼睛瞪得像铜钱一般大,他摸摸口袋,抽出一根香烟,悠闲地抽起来,又从工具包里拿出一把锋利的斧头兴奋地砍起来,越砍越兴奋。这时一只啄木鸟飞到小伙子的头上愤怒地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了这幅漫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了这小伙子驾着装满木头的车;仿佛看见了沙尘暴正在对我们招手;我仿佛看见了无知的人类淹没在沙尘暴里......!
漫画的启示作文范文2
毫无疑问,这幅图画的目的是为了向我们传达坚持的重要性。我想不出比下面这一个更好的例子了。最新选举不久的美国总统拜登这位78岁的政治家没有取得常青藤盟校的学位,而且在一生当中也经历了许多痛苦的事情。是他坚持的精神、谦虚和努力为他带来了政治上的成功,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拜登又怎么可能实现最终目标呢?
因此,上面的这张漫画应该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启示。一方面我们应该不断用它去启迪年轻人,另一方面,公众应该强调坚持的精神、勇敢以及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梦想。
图片生动地展现出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懒惰的男孩子正舒服地躺在漂流的小船上,名为理想的船桨渐渐飘走了。标题写着: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像小船没有了船桨。
漫画的启示作文范文3
有一天,安琪和宁涛一起回家。走着走着突然闻到一股臭味。安琪说:“什么东西呀?这么臭呀。”安琪和宁涛跑过去发现一堆垃圾在垃圾桶旁。宁涛愤怒地说:“谁这么没有公德心,把垃圾乱扔。”安琪说:“不如我们把这里清干净吧?”宁涛说:“我还要和林凡他们去踢球呢!”安琪转过身说:“那我来捡吧。”说完安琪就用手捧起垃圾小心翼翼地把垃圾放进了垃圾桶里。生怕垃圾掉出来。
安琪把垃圾清理干净了,转身发现宁涛还没走,而且还趴在地上写着什么,连忙跑过去看。他看见了“文明一只差一步”这六个大字。
只见宁涛写完了,拿出双面胶把纸贴在了垃圾桶上。安琪高兴的说:“哇!宁涛你真聪明,这么好的办法你都能想得到。”宁涛说:“你快别夸我了,我都不好意思了。”
从这篇漫画中我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做讲文明的人,不要做破坏环境乱扔垃圾不讲文明的人。
三明市建宁县实验小学五年级:周琳
漫画的启示作文范文4
高考前,“一点四面”这一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试题中如何落实“一点四面”的问题,成了我们今年备考的突破性思考方向。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两套试题的作文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即在作文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任务指令”。因此,许多学校都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备考训练重点。
但是,当今年作文命题材料出现漫画时,有人认为给“任务驱动型作文”复习倡导者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原因有二:其一,作文试题彰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德育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从作文的考查功能看,今年的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指向性一以贯之,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不同的是命题形式的变化而已;其二,今年全国一卷的漫画作文,漫画本身也是“材料”,只不过它是以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漫画所反映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讽刺性,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要求考试能够透过画面思考其背后的寓意或者主题,考查考生思辨能力的定位与以往保持高度一致。因此,考生针对漫画中反映的现实问题,从“就事论事”到“就事说理”,也与“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致,所不同的就是材料为漫画而非文字,“任务指令”由“明示”改为“暗含”。
笔者个人认为本作文题确实在框架内落实了这一重要指导思想,非常鲜明地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这一核心指导思想。虽然命题形式发生变化,但是考查目标和能力要求并未改变。这就实现了今年高考题“保持稳定”的整体目标。
二、试题解读
面对2016年全国1卷出现的漫画作文,只要我们认真读图,认真阅读作文要求,就会发现,这样的作文形式是传统的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延续与创新。漫画作文在高考中并不鲜见,恢复高考以来,在全国试卷中曾出现多次。
漫画类材料作文,其实,只要把握了漫画的正确的、核心的寓意,作文的观点也就迎刃而“立”了。但是,漫画的寓意并不容易把握。根据漫画的特征,我们可以总结出读懂漫画的几个方法:
首先,由于漫画运用夸张或歪曲的手法呈现现实,那就需要在漫画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某种必要的联系,从而读懂漫画。
其次,由于漫画往往与设定人物有关,那就需要读者把握人物的外在的行为、动作、表情、语言等,并且透过现象,把握人物的特点。
再次,由于漫画“笔法简单”,线条单一,往往只是事物或人物轮廓的勾画,那就更需要读者还原线条背后丰富的意蕴。
最后,由于漫画往往对现实往往充满了讽刺或批判。那就需要读者善于把握漫画所讽刺、批判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剖析出正确的结论。
对于2016语文高考全国Ⅰ卷中的这幅漫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种视角进行审题构思:
第一,该漫画其实是由两部分构成,每一部分是由两个人物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孩子拿着100分的成绩单,眉开眼笑,脸上有爸爸妈妈亲吻过的痕迹;另一个孩子拿着55分的成绩单,愁眉苦脸,脸上有印迹清楚的巴掌印。第二部分正好相反,第一个孩子拿着98分的成绩单,愁眉苦脸,脸上有印迹清楚的巴掌印,第二个孩子拿着61分的成绩单,眉开眼笑,脸上有爸爸妈妈亲吻的痕迹。其中,四个分数、两个唇印、两个巴掌印所代表的意义,需要考生首先把握。
第二,该漫画的每一个部分的两个孩子之间,其实也形成了某种对比。即第一个孩子的100分与第二个孩子的55分,第一个孩子的98分与第二个孩子的61分之间,也存在某种内在的对比关系。该漫画的两个部分是一个整体,而且两部分之间构成了对比关系。也就是说,第一个孩子的100分与98分之间,第二个孩子的55分与61分之间,形成了某种纵向的对比。
三、立意分析
这道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寓意”进行写作。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其隐含的意思是文体不限,但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应该按照该文体的形式规范进行写作。所谓材料的内容,就是漫画本身的外在表现,即画面本身的内容,而材料的寓意,则是漫画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精神理念或现实观念。在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本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如果我们着眼于同一个孩子的分数对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着一种“唯进步主义”的倾向。对于这种倾向,需要我们辩证看待。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第二次考了61分,面对这种进步,家长和孩子都开心。对于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第二次考了98分,家长和孩子不开心的原因是成绩退步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辩证看待孩子成绩的进退,特别是在一个不能改变的大环境下,理智地看待成绩的进退,无疑是正确的做法。
其次,如果再仔细分析这四个分数,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标准化的分数”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心理扭曲。第一个孩子之所以愁眉苦脸,挨了家长的巴掌,是因为偏离了“最高标准”,第二个孩子之所以喜笑颜开,得到家长的赞赏,是因为达到了“最低标准”。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们可以反思分数标准与实际的等级含义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再次,四个分数的对比,巴掌印与唇印的对比,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唯分数至上”。
最后,这幅漫画其实也在批判家长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这幅漫画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我们着眼于孩子的表情与分数之间的对比时,要善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备考启示
这样的命题形式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终南捷径可走,尤需加强训练。那种仅靠突击、或者背优秀作文选、准备几段漂亮的文段,在考试时“押宝”式备考已经不能适应高考作文改革的需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写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应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标杆。所谓的写作技巧,如果失去了学生丰厚的阅读功底和写作实践这一基础,只会成为“空中楼阁”。
笔者据此得出如下备考启示:
漫画的启示作文范文5
一、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氛围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给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了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抽象知识的直观化展示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以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应用意识的培养打好基础。例如,在教授“习作:漫画的启示”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为了让学生对“漫画”这一题材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创作,就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了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在备课阶段,就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了一些“漫画”资源,并且将一些生动形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漫画资源下载了下来,再将这些素材进行汇总放在课件当中。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将自己在课前准备好的漫画资源进行展示。漫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学生耳熟能详的《哪吒闹海》《龟兔赛跑》等多种多样的漫画故事,营造出了一种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认真地观看漫画,并对漫画产生兴趣。在漫画展现结束之后,学生们都表现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笔者顺势跟学生们说:“同学们,老师从你们的表情中就能看出来大家十分喜欢漫画,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写一写漫画带给你的感受吧。”于是,笔者借助“漫画”的气氛,让学生们以“漫画的启示”为主题进行文章的写作。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创作之后,笔者会随机选择学生进行分享,读出他们的所写内容,使学生们在能了解自己对漫画的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将自己融入生动的情境中,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创作,以此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写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缺少写作素材而导致学生的写作质量差。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虽然知道自己文章的大体框架,也能列出比较好的提纲,但是脑海中并没有具体的素材进行补充。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让学生的知识不断被扩充,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夯实写作基础。例如,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着深刻内涵以及积极含义的课外读物,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学生们通过教材内容已经了解了圆明园毁灭的情况和原因,笔者为了让学生的爱国情感得以更深层次的激发,就给学生们推荐了一本关于描写圆明园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了解圆明园这座伟大建筑的基础上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并进行深刻的理解。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给学生的创作注入更多的情感色彩。其次,笔者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笔记的习惯,在每次阅读之后,对文章中的精彩句子进行总结和抄写,形成一个记录本,久而久之学生会在不断地积累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三、阅读名著经典,掌握写作技巧
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活动,有效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来加强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量,帮助学生进行名著作品的分析,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经典来不断汲取写作素材,进而,为写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描写人物”这部分的写作教学时,笔者就将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带到了课堂上。《西游记》是学生接触最早的名著作品,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动画、电影等方式对《西游记》这部作品早已不再陌生,这样就为笔者展开这本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展开提供了契机。笔者通过对这本名著的引导性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人物描写写作训练——教师请学生观察《西游记》上对于唐僧师徒的人物描写内容,请学生说一说文章中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人物刻画。学生通过名著的详细阅读和重点观察,发现著作中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形式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呈现,且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突出特点。最终,组织学生模仿名著中的人物描写方式进行仿写,以此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借助名著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还能够在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加强写作指导,提升写作能力
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写作技巧的传授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语言细节,还要使学生的写作层次变得更加明确,进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技巧。在进行写作指导的过程中,笔者会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以及找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只有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全面地了解写作对象,才能通过更细致入微的描写给自己的作文注入生命力,增强写作效果。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大声地阅读。前文提到学生进行阅读的重要性,就是指要增加学生的写作知识的储备和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在描写时的语句更加丰富,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效果更加完善。最后,指导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强化自己的写作构架,完善自身的思维体系以及知识体系,确保写作内容的更具有逻辑性和完整性。
五、联系生活实际,流露真情实感
漫画的启示作文范文6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60分)
[文题诠释]
今年辽宁卷的作文命题形式是命题作文。由去年此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短语类命题作文,变成了词语类命题作文。这个命题是今年全国十几套作文题目的亮点,主要表现在:
(1)本命题是对近两年命题作文的继承。继承的是近两年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自2004年第一次分省命题以来,作文命题就呈现了多样化的特色,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等作文形式纷纷登陆高考试卷,过去那种一种命题形式一统天下的模式被彻底打破(1999年以来连续7年全国卷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打品牌)。辽宁卷的作文命题很好地继承了这个特点。
(2)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本题与2005年江西卷“以‘脸’为话题”的作文相似。它们都是人身体的一部分,都是富有含义的地方。因此,考生看到这个题目,不会感到陌生,考生的第一感觉应该是首先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想到父母是自己人生的依靠,是自己人生之旅的拐杖,因而,下笔是较容易的。但这样的想法不容易出新,人人都这么想,也都这么做,作文自然平庸了。
笔者认为,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审题立意:一是从肩膀的功能角度来思考,肩膀是一个人身体的重要部位,肩膀的存在意义重大。二是从肩膀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来思考,这种思考是创新的最佳角度。如肩膀是信念,肩膀是理想,肩膀是希望,这些支撑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依靠信念、理想、希望。肩膀是一个民族腾飞的保障,自古以来,“铁肩担道义”者不就是最好的范例吗?考生还可以逆向思维来求新,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矛盾的统一,肩膀的多寡与我们的成长有何关联呢?肩膀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全凭你的认识来决定。
肩膀多,可以使我们衣食无忧,学习无苦,但却带来了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坏毛病;肩膀少,虽然会使我们经历人生的种种不幸或苦难,但却带来我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增强自我抗挫折能力,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满分作文1]
肩膀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个行人,微弓着腰,担着沉甸甸的行囊,独自在山路上逶迤而行。“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画的题目。
亘古以来,因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
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
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是李白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他愁的是遭贬的不幸,来这岸边借酒消愁。是李煜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他愁的只是小家园的悲哀,最后南唐后主只能结束于一杯毒酒。是李清照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她只是愁思念的绵绵无期!
有谁愁的是旷世的悲哀?有谁愁的是古今的灾难?他们在这岸边徘徊、沉吟、挥泪,历史在岸边的礁石上刻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
三闾大夫停留过,思考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情怀的写照吧!举身赴汨罗,这是他愁绪的延续吧!我看见了他的悲哀,看尽了他的痛楚,他默默地走开,却留给后世以悲壮!
鲁迅先生停留过,他用铁一样的笔杆批判着,弃医从文的选择是因为他在忧愁,他的肩上有着自古至今的愁!“人吃人”的社会是他批判的:“救救孩子”的呼吁是他发出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留给后人的思索。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他会承担这无尽的愁,给世界一个解释!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多少人的愁穿越时空,绵延至今;有多少人的愁承前启后,亘古不衰?是啊!他们还活着,他们仍然在愁着。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旷世的悲哀,承起前人的启示,留给后人启迪。是责任还是义务?是责任!
一肩担尽古今愁,担起民族的兴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们曾在民族的崛起时留下名字,不朽于史册,名垂千古!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勇气也需要力量,但这是每个热血沸腾的中华儿女都应担起的重任,谁都不能退缩,谁也不能退缩!
一肩担尽古今愁需要坚实的肩膀啊!
[名师点评]
文章值得说道的有以下几点:
一、立意不俗,选材精当。文章以“一肩担尽古今愁”为题,以历史人物为思维定点,然后一步步搜寻,到底什么是“古今愁”,到底什么样的人能担起“古今愁”,顺着这个思路,作者引出了屈原、鲁迅,并以此佐证只有这样的人,担的才是古今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起古今愁!这“古今愁”就是对国家、社会的一种责任,能担起这样“古今愁”的人应该有坚实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