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校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学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学校管理

中小学学校管理范文1

一、农村学校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当前农村中小学还存在一种较为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重服从轻交流,重形式轻内容。认为学校管理就是服从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安排,上级安排的工作就做,没安排的就不去做,没有创新意识,学校变成了一架“教育的机器”。

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评价方式仍然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应试教育风气至今难以散去,把学生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

教师队伍老龄化是制约当前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同时农村中小学校(尤其是小学)的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科目的专任教师非常紧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学校辖区点多、面广、战线长等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不利于统筹管理。部分小学校的学生不足百人,有的教学点甚至只有几个学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传统复式班教育也存在很多弊端。

领导班子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农村学校领导认为,领导岗位就是自己指挥,领导别人工作。他们没有“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服务观念和奉献精神,有些领导甚至处事不公,自身的工作作风存在问题,这样的学校领导就成了“架子”,中看不中用,教职工往往会对其“敬而远之”,干群关系恶性循环,进而导致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上不求进取,责任意识不强。

部分农村学校管理中还存在散漫等现象。例如有的学校不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不做操,有的学校不能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有的学校对师生迟到现象视而不见等。

学校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激励竞争机制上。一些学校没有奖优罚劣机制,导致学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是薄弱环节。有些农村学校的教学还是采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多媒体设备闲置现象屡见不鲜。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管理效率还比较低。

当然,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少、偏远学校师资紧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在较长时期内制约着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校管理努力的方向及整改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首先,要针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教师提出分层要求。例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其次,要抓好年轻教师的培养,通过四条渠道落实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师带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层层带教,使年轻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二是加大中年、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有培养计划,详细记载培养过程。三是尽力创造机会,搭建各种平台,让年轻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竞赛、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研究活动。四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年轻教师在优化的校园环境里吸收到丰富的校园养分,迅速地成长。

要树立“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同样要质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教育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教育要与学生学业、幸福、未来联系在一起。现在的教育还必须用好网络平台,加强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

2.加强交流和培训

农村学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要让管理者走出去,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多与名校沟通联系,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走出去观摩别人的管理,听别人的课,也可以把一些名师、知名管理者请进来开展业务知识讲座,进行管理经验交流,逐步培养教学人员的管理水平,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

3.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

坚持依法治校,让管理有章可循,规范办学行为。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制度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里程碑。发扬民主,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管理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另外,校长要正确定位,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有事要多与教师沟通,听取民意,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4.深入落实教学的中心地位

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做到常规入格,管理上路。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新意,不要总是老一套,要重视教学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探究性学习,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彼此相互讨论交流,重视合作方式的学习。此外,要着力提高教学授课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对教学常规检查、质量检测、校本研究、教学骨干及课程改革典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各种教学活动及竞赛活动等常规性的内容进行有效实施。

5.抓好基础,办出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犹如两只翅膀,只有两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具体要求进行训练。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讲究科学,要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掌握和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为学校特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适当改变评价方式,不以成绩高低作为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而应当对德、能、勤、绩等进行全面考评,也可以通过发放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较客观公正。

6.努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以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逐步缩小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与先进大城市之间的差距,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改变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7.优化办学结构,整合教育资源

“麻雀学校”――教学点多的办学模式,使教育资源分散、发展不平衡,教育的综合实力不强,教育的内涵和底气不足,教育效益低下,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县、乡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多做群众思想工作,强化情感投入,合并“麻雀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模式,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实现统筹兼顾,教育才能协调发展。

8.落实责任,有效监管

对于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实施分片包干制度(即责任监管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相关检查工作作为学校领导年终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和考核评优的相关依据,以此确保监管的有效性。

中小学学校管理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109位校长向全国发出“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爱”的倡议。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

1.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

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

2.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2.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寓道德教育于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参与意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熏陶,而且有利于帮助儿童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形成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

2.2重视校园内“和谐”人际关系的创设。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良好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的价值观将会被他们的人际关系、态度、教学风格方面的榜样作用作有意无意的影响。”把德育蕴含在任课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丰富多样的学校活动、催人奋进的校风、学风之中,其效果远远优于直接灌输的德育方式。通过教学,师生交往、课外活动的不同方式,把社会价值转化为儿童、青少年应该遵守的,并与其身心发展水平相符合的行为规范,形成尊重、关爱、公正、有序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建构师生共同的道德价值体系和精神生活,学会自尊、自爱、诚实、信任、友谊、庄重、宽容和关爱。这种现实的、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可以渗入他们的心灵,起到比说教更好的教育效果。然而,环境育人,重在创设。 

2.3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能否得到诱发,直接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感到宽松自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创设出使他们乐学的情境,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欲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3.“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

中小学学校管理范文3

关键词:激励机制;学校管理;效率

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常用手段,激励手段能够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自信心,进而优化学校管理。管理者只有根据教师的心理思维选择激励手段,才能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下文是对于小学管理中采取的激励机制的论述。

一、激励机制在小学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激励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它有以下三个优点。

1.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教师能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激励机制能调节教师的行为,让教师在钻研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让教师具有自主热情的教学态度,自觉锻炼自身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为了保住职位,一

般只会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而在受到激励的时候,员工会将工作能力发挥到8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激励机制在其中造成了50%~60%的差距。这个研究说明了如果激励水平较低,教师在缺乏动力的状态下一般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态度,而在建立完善的激励基础之上,教师则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热情,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增强校园凝聚力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教师既是学校的管理对象,又是学校的依靠对象。只有当教师全面发挥自身能力的时候,校长才能办好学校,完善学校的思想氛围建设。这就要求校长明确对教师地位的定位,不能只将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仅仅定成雇佣关系,更不能将教职工岗位的改革作为对教师的一种管理手段,否则会造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涣散。因此,管理者应该及时和教师进行心理沟通,争取和教师共同制定激励机制方案,让教师体会到被理解的感觉,增加对教师的感情激励,让教师之间团结一致,构建和谐的文明校园。

二、小学管理中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对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主次方面,在学校管理中一直存在着争议。一方认为当前的学校物质待遇不够高,向教师发放物质奖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性;另一方则认为,知识分子更注重情感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对于教师职业来说,有着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所以在管理中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

然而,在小学学校管理中,一定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将二者综合全面地看待。学校管理者常采用的激励方式多为物质激励,但是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绝对不可以忽略精神激励的重要性。精神激励是满足教师自尊心、激发教师奋力拼搏的重要方式之一。精神激励的实行需要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激励中需要贯彻相应的精神内容。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该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把握激励机制,提高时效性

1.准确把握激励时机

激励时机指的是,人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激励措施所能得到的最好效果。激励时机共包括三个方面:前期激励、中期激励和后期激励。而在学校管理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前期激励,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与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不同教师制定不同的激励行为

因为在小学中,教师的年龄和心理需求都不尽相同,所以,小学管理中对于教师的激励制度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教师的需求是有多样性的,是多因素结合而成的复杂结构。例如,年龄较大的教师对于安全保障和尊重情感较为看重,学校就应该对其采取荣誉和情感方面的激励机制,而对于年龄较小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于个人提升及获取成就方面比较重视,这时学校就可以采取理想和目标激励的方式鼓励其努力发展。

3.在激励机制中确保公平实施

在获得奖励的时候,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报酬与取得相似成果的他人的报酬作比较。如果都差不多,就会产生公平的心态;然而如果双方获取的报酬差距过大,获取少量报酬的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质疑激励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管理者的素质,最终导致消极失落的心理。因此,只有在激励机制中实现公平化对待,教师才能调动起内在的积极性。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应该运用适合的制度及科学的手段争取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力,因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学校应该在管理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在多种机制的综合运用下建立适应学校校风、教师需求以及时代要求的激励体系,让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

求,保证小学教育的成功。

参考文献:

中小学学校管理范文4

一、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和意识落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学校教学工作有着更为广阔的自以及更为宽广的创新空间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仍然无法改变一些思想观念,造成意识落后的局面;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小学校长应该具有更高的自身素质,加强自身的责任感,要敢于对传统教学管理进行革新。遗憾的是传统观念一时难以改变,校长在教学管理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造成了实践和理论无法一致的情况,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2、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不明确

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指导学校教学各项工作的总纲,能够充分体现教育自身规律和本质;但有些小学校长对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不明确,仍然坚守着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给学校教学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处于传统地位,造成了教学管理没能与时俱进,没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举例说明,许多小学校长仍然以分数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标准,只是从分数高低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在教学管理中,实施学和威严教学,忽视了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管理,造成了教学管理效益低下;另外教学楼醒目提上几行大字,谓之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等,而不知其含意,表面上只做了装饰而已,根本不能体现其价值内涵。

3、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学校设施设配备不足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思想素质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有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能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实施具体实效的教学手段;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需要懂得一些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和新课程的创新教学手段,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魅力;素质教育还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和学生交朋友,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基于以上的要求,有些小学的教师自身素质较为低下,不仅专业知识结构不强,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探索,无法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一方面,师生配比(城市1:19农村1:26)比例大,教师专业不能搭配,大多教师本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对于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不强,对于教师培训等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再其次,硬件设施不足,缺乏功能教室,无基本的教学器材,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1、提高学校校长管理水平

提高校长的自身素质水平是加强学校管理的第一步。首先,校长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外,还要加强学习理论方针,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目标。校长要认真学习社会的最新理念,加深对科学发展和和谐理念的学习,从而运用到教学管理实践中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校长要学习学校办学成功的经验,要认真思考,明确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并将办学理念等编制成校本教材,列入教学课程,确保人才培养方向的确立。其次,校长要加强教学管理研究,通过开展深入性调查和研究,及时了解教学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才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有些小学的校长对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全然不顾,仅仅坐在办公室听教师或学生发表观点,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有通过细致地调查和研究,并经常与教师和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校长要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做好师生表率,一方面深入教学实践基地,参与教学工作,通过加入听课评课和备课工作来做好校长的工作,一方面通过加入一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学生实际学习中。再其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加以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设施设备购置。

2、实施人性化管理

校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人本主义教育,利用人文精神管理好学校。首先,校长要带头做好教学工作,通过以身作则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制度禁止的校长不能做,学校制度提倡的校长要首先做好。其次,校长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差异,在了解实际情况之后实施差异性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优势和特长,让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得其所,从而增长才干。此外,校长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对学生实施引导式教育,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最后,校长要站在教师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家庭、工作、兴趣及处境,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真心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各位教师并肩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奋斗。

3、努力提高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得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校长要充分认识到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全方位地打造一流的教学质量。

首先,通过创建民主、和谐、积极的教学环境和优雅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校长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建设,让每一个领导正确处理好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注重师生关系的优化,打造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的教学服务质量。校长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挖掘具有人文气息的文化底蕴,通过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会、墙报、手抄报的策划等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还要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通过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家长、新闻媒体、社会集体等单位进行合作和沟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外环境。

其次,从多个角度提高教学质量。校长要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建立,让课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校长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促进课程体系的有效完成。校长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素质强,综合能力高,拥有现代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此外,校长要加强同外部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体验和社会动态的了解,促进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学习期间,不脱离社会,不脱离实际。

最后,要从沟通交流的角度来使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共同实现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建立开放型的校内外课堂,邀请外校教师到本校安排本校教师到外校相互间进行工作交流,并对相关问题提出指导和建议;要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并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对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行有效缓解,以便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宋艳霞.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对策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2]邓恒伟.对当前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教育革新,2011,(04).

[3]李险峰.浅析小学校长管理艺术[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中小学学校管理范文5

一直以来,财务管理工作的?利运转是中小学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由于国家对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有效规范,全国的中小学的财务管理水平较比从前有很大提高。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中小学财务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整体水平不高,进而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免费实施,对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改进财务状况,解决中小学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1.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预算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指挥系统。而就目前中小学的财务管理状况看,多数的财务预算缺乏准确性,且流于形式。有的学校预算机制尚不健全,而领导层的预算意识也是相当淡薄。有的学校就预算这一项而言,往往糊弄了事,照搬以往的预算模式,并没有真的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联系,预算与实际支出有很大出入。有的学校即使预算编制审批通过,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进行,而是随意变更,不按规定随意调整资金去向,预算执行力度差。还有的学校并没有自己对财政的监督机构,或者监督机构形同虚设,进而使得财政支出程序混乱,制定的预算计划也就无从谈起。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使得预算机制被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协同作战的本领。那么预算机制如何有效进行呢?

每年的学校预算是以资金形式表现的事业规划,直观反映学校的发展规划。科学的预算管理应当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监督和预算执行结果等。合理科学的预算方式是对学校的各方面资金进行统筹,从而使学校有计划地稳步发展。

2.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谨

学校的固定资产是一个学校赖以存在的根本,没有桌椅板凳、教室书籍等物资,就不能被称之为学校。随着近几年中小学校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客观,有些学校却因为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学校管理者只关注现金走向,而忽略了学校的固定资产。而且存在着“只顾买买买,忘却管理资产”的现象。由于不能系统的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点和整理,造成了资源和现金的极大浪费。一些学校只设立了各部门的账簿,并没有就资产总额进行整理,登记备案制度更是无从谈起,可见资产管理非常不规范。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设置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由于执行力度差,固有资产在账面上的信息和实际应用相差甚远。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二、如何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

1.以人为本,从基础开始

若想改变中小学学校财务混乱的局面,先从改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开始。由于之前学校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或者师资紧张,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多是由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教师兼职担任。这也使得他们缺乏应有的财务知识,又由于具体的财务工作繁琐又量大,使得财务工作更是无人肯干。由此可见,只有提高中小学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才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

学校可就本校的具体情况,例如可以选择组织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参加财务知识培训活动,或者直接指派一个人或多个人到财务管理学校进行进修和学习,如果学校不具备以上两点的条件,可以以奖励的方式激励在校财务人员自学财务知识,真正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同样,作为学校领导要和学校的财务工作者一样,重视和遵守相关财务规定,并积极执行财务规范,以身作则阻止一切违反法律违反规定的行为。并确保所有资产都是阳光工程,合理合法。

由此可见,只有财务人员必备最基本的素质,如掌握基础会计学,了解各项学校的财务制度等,才能及时确保学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效率性。

2.资金管理,从严格开始

严格把控资金流向是中小学学校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运用,财务工作者和学校领导必须严格遵守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预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等都应构建完备且按规定实施。例如,在学校要采购?c萁基建材料时,要严格按照学校的预测计划进行采购,并且在采购前,应该对相关器材的优缺点进行了解和比对,并对价格摸清底线。只有严格按照采购编制进行采购,资金的利用率才是最高的。由此可见,严格把控资金的流向和资金消费过程,既是对学校负责任也是为了确保学校的各项活动能有序进行。

3.全校应增强预算意识

学校在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整个学校包括在职财务人员,都应对财务管理知识精益求精,了解预算工作的积极意义。为了确保能够充分利用教育经费,学校校长应带头,组织财务人员,教务管理人员,总务人员全体参与到财务预算运作中来,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且做到公开,透明。科学的预算编制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涉及到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综合性很强,能具体反映全校的财务收支状况。所以说增强学校管理层的预算意识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4.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中小学学校管理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校;中小学

强化财务管理是学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校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措施。随着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保障机制政策改革的落实,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基本解决了学校经费保障不足的矛盾学校。然而,随着教育经费的逐年增加,一些学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财务管理观念淡薄,财务管理随意性强

在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中,绝大部分学校领导主要重视的是教育教学,不太重视学校财务管理,致使学校财务管理逐渐边缘化,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实行“校财局管”,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统一在县财政部门或者教育部门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学校的会计主体责任弱化,导致学校领导形成一种错觉,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分不清领导和财会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应履行的职责,个别学校领导重业务,轻财务,重钱的管理,轻物的管理,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是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事。领导想起来就过问一下,想不起来就放到一边。存在较强的随意性。

二、内部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

加强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实现会计工作与职能的必然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中小学校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应加大建设力度。应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县制发的有关中小学会计工作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工作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或者虽然建立起来,却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个别学校领导,财经法规意识淡薄,为了本学校的小团体利益,甚至违反规定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严重违反了财经法纪。

三、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低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大多数农村中学小学校的财会人员几乎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不仅不《会计法》、《审计法》等有关法规,而且对财务账目的专业知识也是糊里糊涂,账务处理混乱,票据管理不规范,白条支出比重较大,收入支出不平,漏洞明显等乱象层出不穷,至于编制预算、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则更是不可能的事。

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的投入,基本解决了学校经费保障不足的矛盾,然而,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规范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全面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笔者就此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民主理财。

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坚持民主理财,推行民主理财,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上级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民主理财管理有关文件精神,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超过一定金额的大额支出,由民主理财小组经民主决策后,再由校长签批。坚持推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管理制度,定期向各全校教职工甚至学生利用内部网站、广播及板面等形式对学校的收入情况,支出情况,及时公开,增加学校财务透明度。真正做到科学民主理财。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健全和完善中小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让有限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充分发挥应有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明确会计岗位职责,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如谁负责原始凭证的记和管理、谁负责票据保管和开具、谁负责公章印鉴的保管和使用,都作出明确的规定,做到科学分工,各负其责,其次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确保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管钱、管物就不能管账,负责稽核的就不能再负责记账,负责记明细账就不能再负责记总账等等;再次,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就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一个适合本单位财务管理需要的相对独立的会计机构,会计机构内部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稽核、分析、制单等岗位,并建立岗位考核、岗位轮换等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监管能力。同时,正确认识和接受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范财务风险。

三、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从目前农村中学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会计人员都是由各科任课教师兼任,会计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因此在培训时,第一,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培训。比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金管理条列,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等。第二,可以参照中小学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分两类培训。财务制度应培训当地市县自定的中小学财务制度,食堂财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其他一些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会计制度培训应首先培训中小学会计制度,统一报表格式,按科目逐条进行讲解,这样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