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1
《丑小鸭》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学生对这篇童话很感兴趣,引发了他们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学生的发言,远远超出了我预想的范围。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教学中的“变”。
一、 教学设计因学生的提问而“变”。
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在上课前我也曾设想过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比如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可学生提的问题和我原来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有的说“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依旧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提问环节形同虚设,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预定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请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都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让学生以读悟情。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难怪哥哥姐姐欺负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还有的说,他根本不是只鸭子,是只小天鹅。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的改变教学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变”,“变”得有价值。
二、 教学设计因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而“变”。
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当讲到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仍然受欺负,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猎狗傻,他为什么无缘无故追赶丑小鸭呢?”这时一个学生说:“猎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领地,当别人闯进他的领地,他就会把那个动物赶出去!”这时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告诉学生动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群体生活是他们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离开他生存的领域,离开他的伙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鸭离家后生活的艰难,还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这只是课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 教学设计因教学效果而“变”。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备课 教学预设 学习 有效性
作为教师,走下讲台后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反思当堂课的教学情况。我们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懊恼由于对课堂掌控不好,因而使一节本该精彩纷呈的课堂变得平淡无奇、草草收场,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潜下心来认真思考,追根溯源,问题在于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预设,没有实现教学的生成性,让自己在讲台上扮演了“教书匠”的角色,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任务符合“大语文”观念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在长期的过程中有效的学习,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让感知能力与情感态度得到升华,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我想我们老师可以从备课着手,实现课堂教学预设性生成的有效达成,兴许对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备课与教学预设的关系
备课是针对实际教学活动所作的筹划和安排,它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教学情境展开教学,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预设是备课最基本的工作。它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育活动。
因此,备课与合理的教学预设从教师本身、学生自己、教材资源、课堂掌控等多方面宏观地对课堂进行了一个构想,以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二者相辅相成,通力协作。
二、认识备课新内涵,找寻备课新突破。
传统的备课事实上主要是备教材,尽管有时也讲究方法,但这个方法实质是教法,并且主要是文本的教法,总体而言对学生重视不够。而新课改注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是为了更好地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备课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应认真分析学情,在课前寻找有价值的依据,设计有创建的问题,创设发展学生的课堂,调动学生的经验贮备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实现课堂“合理预设”到知识“自然生成”的过渡,达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教学理想。为此,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找备课的突破点,使知识在动态的课堂活动中充满激情与精彩。
1. 开发课程资源,为学习者设计教学
如何利用好课本,同时照顾到课本资源带给学生的学习感受,让每堂课负载的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传播,我想老师对课程资源的掌握与挖掘就很重要。
记忆中教授《丑小鸭》一文,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要实现“不懈努力、不屈抗争”的情感的升华,总是通过老师讲解与点拨来完成,一节课下来,总感觉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被老师个人肢解得有些零乱,学生也没有感受到童话的美好。后来我改变教学策略,对课文的教学做了简单的设计:
①小鸭命运的蜕变:_____的小鸭 _____的天鹅。
该部分由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填词,学生的答案让人眼花缭乱,但几乎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卑微的小鸭,高贵的天鹅。当看到学生展示的答案,我内心一阵欣喜,因为学生的回答完全证明了他们已经读懂了课文,我准备继续跟进。
②小鸭到天鹅的变化就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它还是原来的它,是什么力量让它由卑微变得高贵?当这个问题一抛出,教室就犹如一个炸开了的锅,孩子们众说纷纭,但都围绕一个主题:“因为小鸭坚强”。这个时候,我想孩子们已经完成了学习目标。要实现情感的升华,我又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尝试仿写。
③根据提示,仿写2个句子:
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学会感谢生活中的不幸。因为经历一次困难,我学会了承受;经历一次失败,我学会了反省;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由“丑小鸭”到“我”的称谓变化让学生将课文的情感自然地过渡成了自己的体验,一方面实现了情感态度潜移默化的体验,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对比以往对《丑小鸭》的教学,一节课总觉得时间不够,学生状态不佳。而这样的设计相对而言,一节课绰绰有余,并且课堂气氛很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听到了下课铃声,学生都很诧异地说出:“下课了,这么快!”那一刻,我从学生的脸上看到了高兴与满足的表情。课后我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满意的地方就是教师很轻松而学生学有所获。追根溯源就是因为整个教学设计照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后我深思,每一堂课都负载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某个重要知识的理解掌握,学习能力的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形成等。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靠政治说教“贴标签”式贴上去,而是要靠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移默化的积累而获得。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把握好课程资源,并“为学习设计教学”。体现 “以学习者为本”的追求,这才符合今天新课改背景下“大语文”观念的要求。
2.优化教学设计,做到深入浅出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称。”这就强调教学设计要针对各种教学相关要素进行选择和组合。
议论文是初中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认识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其关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找准论点、理清论据这一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单纯理论的讲解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糊涂。后来我用一个“小儿科”的例子让学生认识了议论文:
论点: 我最喜欢爷爷了!
论据:①爷爷喜欢我;②爷爷从来不骂我;③爷爷买冰棒给我吃;
④爷爷带我到游乐场玩;
简明、通俗的举例,学生就轻松地认识了议论文,并明确了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深入浅出的教学体验让我感受到,教师不能局限于参考书上的教学建议,而应针对学习者,对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课堂教学预设性生成的有效达成,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彰显个性,备课时超越教材
教材再先进,印刷出来的日期也是以前的。 教师要有这样的教材意识:教材不是教学唯一的凭借,在教学中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增删取舍。教师不能囿于教材,而应站在教材之上,将其作为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加以审视,科学地加工教材,准确地选用教材。我的做法如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五篇课文,备课时我分析了单元文章的特点,都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主要是让学生们探寻这些杰出人物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于是,我改变了以往按照课文序号顺序上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单元教学法,并为这个单元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3.1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伟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②能力目标:学会准确地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人物写作练笔;
③情感目标:领会杰出人物的精神,并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3.2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判断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②以一位同班同学为对象,进行写作练笔;
3.3教学过程:
①阅读课文:教师设计活动“中外风流人物我评说”。让学生在感知课文5个人物的基础上就为这5个人物排序,并为喜欢的“前三强”说出崇拜的理由。
(此环节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人物的认知情况,同时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
②写作练笔:以一位同班同学为对象,不得出现同学的姓名或昵称,至少使用3种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字数不限。完成之后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同学作为“小老师”,准确地猜出了谜底,就说明写作成功。
(此环节旨在用“激趣”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描写方法写作。)
3.4课后反思
这样的教学设计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整个课堂变得十分热闹,同学参与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按照以往“中规中矩”的教学设计,这个单元至少需要8个课时才能完成,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花了4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的课堂启示我: 教师应带领学生大胆延伸、修改和重组教材的一些内容,精心打造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无论编得多么出色,它依然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只有敢于超越教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内涵日趋完善,我们老师有必要与时俱进,了解新课改中备课的内涵,认识到教学设计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最优的选择与组合;教学设计是针对学习者、学习资源和一定的环境而进行的运筹,注重教学结果的高质量,一则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二则让课堂创造可以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课堂;质效;优化;研讨与练习
在新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每篇都有一定数量的“研讨与练习”需要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即在讲解“研讨与练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依赖性和保守性,甚至有的教师至今还完全以传统的方法或模式来讲解这些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蕴含着创新意识的“研讨与练习”题。可见,优化讲解新教材的课后“研讨与练习”题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
那么,如何优化讲解新教材单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题呢?我认为首先需要钻透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教学风格以及文章本身特点,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我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对照“研讨与练习”,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备课时应当首先考虑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要对照课后“研讨与练习”,针对具体课文内容,突出重点训练项目,实实在在、清清楚楚地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体现课文体裁、内容的特色,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南”。如:《丑小鸭》的“研讨与练习”有三大题,我们可以在先独立分析“研讨与练习”的基础上,与教师用书上的“练习说明”对照,明确该篇课文教学的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三题的设计意图分别是:
第一题,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第二题,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精华,培养理解能力。
第三题,是从课文出发,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我们可以知道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以及突出重点的方法等。对照课后“研讨与练习”,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2.学习文中塑造形象的写法。3.理解文中蕴含的思想启示,体味情感。这些教学目标与课后“研讨与练习”相互对应,紧扣课文、特色鲜明、简洁明了、易于实施。按照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依据“研讨与练习”,设计教学板块
教学设计极具主观、个性色彩,它是教师教学理念、思维水平、实践智慧的直接反映。教学设计应该依据课后“研讨与练习”,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学会取舍,以小“舍”保证大“得”。设计要体现块状结构,板块明朗,突现课后“研讨与练习”的重点要求。教学设计的明晰反映出教师教学思路的明晰。不枝不蔓、朴实自然的教学设计才是富有成效的设计。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设计出四组问题供学生研读:
1.“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1、2小题。
2.(1)“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1小题;(2)详细讲述了“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写“雪地捕鸟”?(4)“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3.(1)“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2小题;(2)先生真的是全城中“最严厉”的老师吗?(3)对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少年鲁迅是怎样认为的?
4.“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第3题。
这样安排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全文的结构、内容和主题思想。
三、巧用“研讨与练习”,加强情感体验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精神成长,强调“以生活示范生活,以激情感动激情”。
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散步》一文融情于事,强烈的感彩是其一大特色。在学生完成课文学习,深切感受到“我”的善良和对母亲的孝敬后。课后“研讨与练习”设置了一道开放题:“下面这篇短文也是讲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人?说说你的理由。”针对学生实际知识结构水平以及不理解父母的现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结合课文和题中所给短文,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孝情的。2.父母或长辈对你的真挚关爱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3.谈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将内容整理成文字。因为在开放题中强调了学生对孝的感悟、反思,所以,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出了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
“孝是一首余韵不绝的歌,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人们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澎湃的激情。孝让我体会到母爱的博大,孝让我成熟,孝教我理智。爱源于孝!”
“年轻妈妈蹲在地上一边给母亲洗脚,一边说:‘妈,烫烫脚对身体有好处……’一阵风铃。孩子端着水,说:‘妈妈……洗脚……’这就是孝,我看过之后,确有给父母洗脚的冲动,接下来,是将要流下的泪珠。”
对于其他一些课后“研讨与练习”题,我们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重视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文本;切入点;阅读教学;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多种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文学习是学生、读者、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会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应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文本中来解决问题,同时便于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呢?以下是笔者对营造课堂有效情境,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几点尝试。
一、角色体验,融入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意义地建构起文本的内涵。教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所创设的境界,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吸收。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丑小鸭》一文中写道:“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与这段文字相配的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小鸟讥笑、猎狗追赶丑小鸭的样子,并饱含深情地说:“孩子们,丑小鸭在家里受尽了欺负,在外面同样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你们有很多朋友,可丑小鸭一个朋友也没有。想一想,当小鸟讥笑丑小鸭时,会说些说什么呢?”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可怜的丑小鸭,带着对丑小鸭的无限同情,模仿小鸟讥笑鸭子的语气说话。“小鸟”说:“你这只丑陋的鸭子,到处乱跑什么!”“小鸟”说:“哈哈!我还从没见过你这么丑的鸭子!”“小鸟”说:“你这只丑鸭子,我不会和你做朋友的,快滚开!”“小鸟”说:“看了你,我都吃不下饭了,天下还有你这么丑的鸭子!”……我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扮演小鸟,让“讥笑”说话,不仅理解了这个词语,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话匣子,还让学生们在入情入境中体会到课文的内涵,感受到丑小鸭的孤独。
整节课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针对某些课文,很有必要让学生自主参与角色扮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对理解文本很有帮助。
二、对话插图,再现文本
现在很多的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往往都是文章重点要讲的内容的情景再现,其中蕴含着编者的教学意图――或是借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或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话插图,从而把文本的教学价值发挥到一定高度。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课,在学生学习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盗取了火种之后,而自己受到了宙斯残酷的惩罚这部分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很快就说出插图上表现的是普罗米修斯正在接受惩罚。这时,大多数教师会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课文的内容上。其实,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边对照这幅插图,边看文中哪些词句深深地刺痛了读者的心?最后,教师换个角度看问题,引领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被绑到高加索上的最高峰时,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从他的表情中,你看出了什么?看着图,你能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还会遭受哪些苦难?经过与插图的对话,我们就会发现,这幅图有助于学生图文结合,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更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普罗米修斯顽强不屈的精神。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编者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插图作为文本对话的切入点,不要轻易放弃这一有利的教学资源,充分凸显插图的教学价值,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填补空白,拓展文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是留有空白,而这些空白正好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想象。但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都忽略了这些留白,对这些留白视而不见,让本来可以拓展学生进行想象的内容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如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做一个最好的你》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此处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这里是一个很好地让学生补白的地方,蕴含一定的道理。当我们不能取得像人们所期待的成就时,那我们该如何呢?难道就放弃自己吗?不,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所以在教学时,笔者抓住这一留白,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的学生这样表达:如果不能成为大海,那就当一条清澈的小溪。还有的学生说:如果不能成为一艘巨轮,那就当一叶小舟。还有的学生这样说:如果不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那就当一片枝头报春的绿叶,等等。这样,教师找准文本教学拓展的切入点――借助补白,就能让学生发散思维,同时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增加了新的元素。
四、巧妙设疑,探究文本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文本的情境。同时,课堂提问设计得合理、恰当和有意义,还须注重提问的质量、把握提问的时机、讲究提问的策略,特别是难易要适度。
例如,在教学季羡林曾在德国留学时写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篇文章时,其中文中最后有一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时我插入了一些德国人残害犹太人的图片和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向死难的犹太人纪念碑前双膝下跪的图片。前后对比,反差巨大,学生还在诧异我播放图片的用意时,我马上话锋一转,说:“同学们,为什么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这篇文章最后不用‘高尚’这个词汇去夸赞德国?而用‘奇特’。”此刻,有的学生表情凝重,陷入沉思中。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们理解了这个词语“奇特”,理解了季老用这个词的良苦用心!真不愧为国学大师。更对二战时期德国给世界人民造成的灾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可见,对文本的解读要让学生意识到句子不是一句一句理解的,而要体会句子背后的含义。这背后蕴含着我备课时的细致,体现了要把文本读厚、读透的理念,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这种深入浅出的引入也让学生对二战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
五、个性解读,反思文本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根植于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要鼓励。笔者认为,教师要创设个性化阅读的平台,支持阅读的多元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判别、去表达,引导学生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我不必因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而随大流,重要的是我该怎么想,该怎么看。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哈尔威船长随船沉入大海的行为是既惨烈又悲壮,他的船在人在、船毁人亡的职业操守下不禁让人敬仰。但在随后的阅读感想中,我班的汪尚尚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学生的这种理解我确实感到意外,但细思又何尝没有道理?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面对灾难,面对可以逃生的可能,哈尔威船长选择了死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可是他年幼的孩子可能还需要父爱,他的老母可能还倚在门前盼儿归……而这一切都因他“成为英雄”而成为生者的永伤。既然船长知道挽救别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要舍弃自己的生命?“永垂青史的名”和“一己世界的暖”孰轻孰重?生命是可贵的,生命高于一切。在不失大“义”的情况下,船长为何不考虑一下生命一旦放弃便不可复得之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确“不是一个好父亲”。所以,对于学生这样的理解,我没有否定,而是给予尊重和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更要提升学生。只有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反思文本,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解读;学生才会有深入的理解,创新的发现,才敢于说出有悖常理,却颇有情理的真知灼见。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5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就至关重要。一堂课只有短短四十分钟,如何让这四十分钟发挥出最大功效,这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初步探究,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把好“导人”关非常重要。导语设计是一种教学艺术,因此也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在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也是层出不穷的。选用哪一种方法较好,一般则由教学内容特点而因势利导。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教学课文《看云识天气》时,可向学生设置这样一个悬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往往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课文中说明了几种云,出现该种云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学生带着悬念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究。这种悬念式引导,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景,酝酿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朱自清的《春》时,先运用多媒体展示春暖花开的画面,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北国之春》等优美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快进入课文情景之中,课堂气氛很快活跃了,学生的参与度自然高。
3.精析题目,以日侍神
在课文标题上做文章,通过标题文字的增减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先在黑板上把题目改为《一个皇帝》,再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找出的表现皇帝性格的词语,如昏庸、愚蠢、虚伪、丑陋等填补题目。这种导入,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可达到“三维目标”价值观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课堂上的可应用的元素越来越多,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各元素,才能产生更大的合力。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内容,理清线索
例如教学杨朔的《荔枝蜜》时,提出“开头‘我一向不大喜欢蜜蜂’和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前后岂不矛盾吗?我为什么会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呢?”以此让学生分析因果,理清文章中情感变化线索,提纲挈领,就很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2.巧用插图,激发想象
教学《丑小鸭》时,让学生朗读“丑小鸭变白天鹅”部分,再让学生看捅图并想象丑小鸭的心理活动,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运用多媒体,直观方便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新技术,它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将春花与花下的蜜蜂与蝴蝶,春风与唱歌的鸟儿,吹笛的牧童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动画、文字不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边看边学,学生在声、光、影的空间中,身临其境,教学效果肯定是很好的。
4.开展好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上好语文探究课、活动课,对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特别重要。现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在各校教改中已经成为一个亮点、突破点,各地名师上课也通过各种问题的设置把一半的课堂教学时间交给学生们去自主或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互助合作探究课堂提出的问题,使他们更多更好地从对方学到有用的、“活”的知识,拓宽视野。学生们会在合作与争论中学会理解与宽容,学会相处和交流,学到教师在上课时无法灌输的有用的东两。通过合作学习,集中了注意力,酝酿了良好的学习探究氛围,学生们轻松地学得语文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应用语文能力,最终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这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成为了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大行其道的原因。
三、巧设板书,突出主题
上课离不开板书,板书可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把握中心。因此,老师应注意板书简洁、精炼、明了。例如。在教学《麦琪的礼物》时,可将板书造型为右图“心”的形状,这样,更能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关系和文章的主题。
四、浓缩结语,余味收题
上完一堂课是必须要小结的,不然就是虎头蛇尾,弱化了教学效果。
丑小鸭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24-01
一 小学生语言表达的现状和学会表达的意义
语言表达,通俗点说即是说话,这看似平常的事情对于小学生而言则并非易事。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组织方面通常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是“不敢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是活泼好动的,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但是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言表达上则会显得较为拘谨,导致此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源于课堂教学环境的压力或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缺乏在公共场合说话的经验,同时可能也缺少一定的胆量;其二是许多小学生还表现出“不会说”的现状,主要是无法有效地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导致此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知识的积累和平时的有效训练。
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会语言表达与组织,不仅可以开发他们说话的能力与智力,更可以培养他们注意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习惯,还能够影响他们今后在语文学习和语言学习方面的发展,需要突出强调的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以引导和启发为主,需要尊重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习惯,需要在他们可掌握和可理解的范围内进行实际操作,不能采用填鸭式或其他不适宜的教学方法,否则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
二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措施
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始终是不应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小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来源于课堂,而低年级语文教师更是需要利用手中有限的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1.以教材为本,重视教材内容
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始终是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而教材的编订也是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的,具有较强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更为关键的是,小学生的教材内容中蕴藏了许多可以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内容,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2.利用插图和图画进行教学设计
插图和文字一样,其在教材中的穿插和设定有其目的性和实用性,很多时候,小学生都需要根据插图和图画所展现的意思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比如在《找春天》中就配备了有关于春天和春游的插图,其中一幅讲述的是春天的景色,另一幅则是讲述了春天的人们的活动,这样的插图设计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小学生们可以通过插图来了解有关于春天的事物以及春天的场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先让学生们自己观看教材中的文字和插图,而后再请几位同学简单谈谈自己对于春天的看法以及春天带给自己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巧设疑问,“同学们,快看,春天的柳树都是什么颜色的呀?”“大家在这两幅图画中都发现了哪些春天的事物呢?”“有没有哪个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来简单说一下这两幅图片中的内容呢?”
做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将练习说话的内容和课文内容作紧密地结合,学生大多会对此类问题感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踊跃发言的态度。
3.把握阅读教学中的时机进行口头作文教学训练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充分运用手中可用的资料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以求在口语表达和口头作文训练中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微把握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比如在《丑小鸭》一课中,教师可针对教材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大家的印象中,你们觉得小鸭子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咱们课文中的小鸭子最后变成白天鹅了呢?对于此类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回答分别给出相应的分析,在表达方式上多以赞扬的语气为主,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和鼓励才能让学生们有勇气和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口头语言表达与训练,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 结束语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生们学习写作的必备能力和必要基础,需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加以重视,教师需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加强小学生们的口语表达与组织能力,可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教学安排与布置,也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地穿插提到此项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真正学会口语表述和表达,以此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