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年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年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年中总结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1

不知不觉间2016年已悄然而至。回首2015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一波多折。短短一年时间里,经历了牛市、熊市、震荡市、V型反弹等各类市场。在这纷繁变化的市场中,作为A股市场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行业不仅显示了独特的实力,挺住了,而且也给持有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0日,富国低碳环保、华宝兴业服务优选、大成中小盘、汇添富民营活力、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富国城镇发展、华安逆向策略、兴全轻资产、国泰估值优势、交银先进制造、长信内需成长、国联安优选行业、易方达科讯等13只主动方向偏股型基金(简称“股基”)自2015年1月1日至12月30日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0%。纳入统计的618只可比股基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平均为41.15%,回报丰厚。

实际上,在经历了2015年极端市场情况之后,2016年市场将如何演绎正成为投资者当下关注的焦点。毋庸置疑,在2015年整体取得较好战绩的公募基金的观点尤其重要,当然,投资者对接下来的2016年里公募基金的表现也必然更为期待。鉴于此,《投资者报》记者独家邀请了10位不同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请他们聊聊2016年A股市场上与投资者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可以说,来自公募基金圈投研力量的灵魂人物们的观点,必然能够给投资者参与2016年行情提供较好的参考。

景顺长城投资总监余广:

以企业盈利为主驱动的慢牛

“我们判断2016年A股市场会呈现出慢牛的格局。”

从经济上看,2015年四季度经济依然疲弱,下行趋势还很明显。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仍在荣枯线(50)以下,工业增速降到6%以下,而且未来仍可能继续下行。投资增速依然低迷,资金来源不足令基建投资增速连续下跌,较难大幅改善,在需求疲软、库存仍待去化的背景下,地产投资增速转负。因而2016年经济仍在探底过程,预计CPI较2015年略有回升,PPI累计负增长将超过50个月,但同比跌幅将收窄。货币政策从过去的主角将变成配角,降息空间明显收窄。股灾以后杠杆率难以恢复,市场博弈的难度也在加大。市场上涨很大程度要靠企业盈利的增长,有盈利增长的企业来自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等有收入增长的行业,以及收入虽仍难改善,但成本节约将缓慢改善企业盈利。

事实上,近两年来A股的繁荣大部分来自于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和改革带来的转型预期从而提升估值,企业盈利并没有明显改善。2016年由于经济仍然在下行,企业盈利也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无法支持A股市场的大幅度上涨,但低利率时代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的趋势未变,“供给侧改革”将成为驱动内生增长的关键,市场或许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总体来说,未来A股格局将从过去几年估值提升的快牛演变为以企业盈利为主要驱动的慢牛格局。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史博:

2016年倾向于震荡慢牛行情

南方基金总裁助理兼权益投资总监史博表示,“2016年倾向于震荡慢牛行情。”

史博认为,市场已经回归到正常状态。目前牛市的三个催化因素,包括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回落、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和改革预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2016年再度走牛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然,企业盈利在经济底部企稳时短期很难跟上牛市节奏,因此光靠估值提升的牛市最终或导致一定程度泡沫,因此2016年更倾向于是震荡慢牛行情。

从影响牛市的关键因素来看,25万亿理财资金部分进入股市的问题和2016年即将推出的注册制等,在史博看来将会是市场的关键变量和市场长期走牛的利好因素。史博称,随着人口红利转向,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下降较快,基础资产的收益率下降后必然倒逼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下行,银行体系提供给社会的理财收益率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而这种竞争格局的转变将迫使部分银行在理财资金池中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最终会导致25万亿理财资金将有部分成为股市的增量资金,推动股市走强,而且也会严重影响行情的结构。“这是必然方向,但是节奏快慢需要跟踪求证。”

史博认为,注册制是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注册制实施后,大量符合转型方向的创新型企业得以在高速成长之前顺利快速上市,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选择,对市场中长期发展而言,是莫大的利好。在注册制下,壳资源价值将迅速下降,此前市场中流行的炒作ST股、绩差股、小市值股票等有效性将大幅削弱,有利于市场配置真正的价值股和成长股。

具体到投资板块而言,史博认为,符合经济结构转型大方向的行业或题材将会是2016年着重配置的区域,如教育、医疗、养老、体育、互联网、共享经济、环保、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工业4.0等。但是转型经济板块牛市持续时间已经较长,本轮调整后再次上涨时幅度也不小,因此多少面临估值偏高的问题。对此,史博给出了两大应对策略,一是进一步挖掘估值相对合理、或初次涉及转型、或转型业务取得较快进展可以消化较高估值的板块和个股,对业务突破缓慢且估值相对较高的公司将有所减持。二是,在符合转型的方向中,要深入研究细分行业,寻找未来能诞生大公司的领域,并重点跟踪和投资。以教育为例,短期更看好K12教育,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市场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光课外辅导就有上千亿的市场,而在题库练数据、APP流量转售等领域都存在培育平台型大公司的沃土。

对于2016年一些热点领域的投资思路,如打新、定增和新三板领域等,史博也给出了自己的独到分析,“新股发行和新股发行制度的改变,对市场的趋势方向影响有限。”

华夏基金投资总监阳琨:

2016年最重要的主线是“供给侧改革”

“我们相信2016年随着沪港通的开通,A股资金会进入香港市场,香港证券市场将是我们常规的投资领域。这个市场会扩大,这是2016年必将发生的事情。”

个人觉得2016年市场还是处于资金推动的过程,这个趋势没有结束。2015年6月份到9月份的股灾只是一个点,只是因为4、5月份融资太快,后面清杠杆清得比较猛,所以带来比较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去掉这个过程,利率不断降低,大家不断把估值推上去,这个过程还会持续。所以2016年还有机会,市场还是很活跃的。

“投资者方向很简单,2016年最重要的投资主线就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有保有压”。“有保”很简单,为什么各个地方成立产业并购基金?包括现在注册制的改革,其实都是在加快权益类市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个跟基金经理加仓创业板套路是一样,所以2016年产业基金推出更多项目。新三板等不愁2016年没有投资机会,因为只要资金进入这个市场一定会有。市场还有活跃性的机会,我们也会努力寻找这个机会。另外就是改革,其实就是“有压”的一方面,有压的东西大家不太谈。为什么谈“给供侧改革”?我觉得大家在反思,尤其次贷危机以来,我们搞了这么多货币端的刺激,但是带来效果不那么明显,资金放了那么多钱出来,但是都“脱实入虚”了,带来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对于经济转型起到的作用不是没有,但是有限。另外就是结构性改革,我们在需求侧做的事情,如果效果不是那么明显,那就从供给侧来做一些调整,所以会有“压”。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改革的推进都是所谓的“供给侧改革”一个步伐,希望把一些无效的供给去除掉,把有效的供给增加,我觉得这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

我们认为国企改革,清理过剩产能,甚至带来周期性行业,明年可能都会面临投资的机会。我们说GDP在过去几年,如果从克强指数来说,可能下降的幅度远远高于看到的官方数据。大家看到经济过去一段时间开始逐步的平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相信中国GDP走低,经过几年跌到5%至6%,如果不会马上跌到3%的话,意味着经济在这个地方走平,可能复苏也很慢,不会复苏很快。但是只要进入一个平复期,意味着很多周期性行业已经进入历史的低点,就是见底了,周期性行业见底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觉得乐观的情况下,也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

此外,目前香港证券市场基本是国际上估值最低的市场,业务上面跟A股有重合。为什么会这样呢?投资者结构决定这个市场的表现。在过去几年,大家可以看到香港本地投资者占比并不高,没有超过50%,而且本地投资者相当大部分是属于中国内陆过去的资金,而不是香港本地。因为香港中产阶级的财富其实很有限,他们的房子太贵了。他们本地人不太做股票市场投资,这个大家都知道,所以香港证券市场在过去很多年,是一个偏资金驱动的市场。

如果说中资过去,比如2015年清明节前,大家讨论说深港通开通的时候,香港基金市场有非常强劲的表现。2015年11月,大家开始误传周小川的讲话,香港证券市场又有非常强劲的表现。这就是说它是一个典型资金驱动的市场,而且跌的时候很明显。所以我们觉得2016年随着“深港通”的开通,香港证券市场向下空间有限,向上有较好的投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觉得香港证券市场可能会面临一个机遇,如果A股市场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香港证券市场可能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

诺安基金投资总监杨谷:

2016年上半年香港市场会补涨

2015年,尽管我们遭遇了一场大跌,但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两个指数,一个涨幅超过60%,一个涨幅接近100%,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平均也达到40%以上,这种涨幅和收益率是傲视全球股票市场的,也大幅度提高了明年的基数,我们需要在一个高估值的基础上来讨论明年的投资机会。债券市场也是如此,国债收益率下降到了近年的低位。大家再用“资产荒”来解释这个现象――流动性太充裕而投资渠道缺乏,大量资金追逐投资资产,拉高了资产价格。这是2016年的有利因素,但是同时我们需要警惕两点:第一,流动性是最会变脸的因素,而且变化速度之快,令大部分投资人很难提前做出充足的准备;第二,资产价格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是个长期因素,而流动性是短期因素,在流动性充裕的时候,用很高的价格去买资产,这是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账的。

除了“资产荒”外,2016年第二个有利于股市的因素是,上市公司股东及管理层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市值联系得更紧密了,这一点从本次大跌时,出现这么多停牌的股票就可见一斑。而目前股票上涨的动力并不仅限于上市公司的内生增长,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和市值。当然,也有较大比例的上市公司股东完成了减持,大股东与流动股东的利益未必是一致的。而且随着指数上涨,这类公司会越来越多,所以,这个因素,我们可以用来预期未来一部分股票会有机会,但是不能用来预期指数会有机会。

另外,市场对新经济或者说新技术的追捧是第三个利好2016年股市的因素,目前经济比较差导致企业业绩整体低于预期,但由于市场对新经济、新技术比较追捧,因此,投资者可以在没有业绩的情况下,为未来美好前景支付较高的价格。这种对新经济和新技术的追捧属于市场情绪的一种,市场情绪的变化速度并不亚于流动性。

对2016年股市不利的因素主要是估值、企业业绩和扩容速度。估值贵是个影响长期投资收益率的因素,我们需加以重视。另外两个因素是短期的,企业业绩在经济情况差的时候,可以暂时低迷,等待经济回升后,好企业的业绩自然会回升。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训练;吞咽障碍;深刺法;针灸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a)-0076-04

stroke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Sixty cases of dysphagia after stroke in 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April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acupuncture with long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ach group with 30 cases. After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the 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 scores, drinking water test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0.0%),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eval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test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FSS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except for the aspiration and nod swallowing),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with long needl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after stroke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meth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patients, has safe acupuncture operation, and it is suitable for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trok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ysphagia; Acupuncture with long needle; Acupuncture

老年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很多是多次脑卒中患者,其认知、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吞咽障碍极大地影响老年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如何解决老年中风患者的吃饭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大量临床实践数据显示,应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可以较好地改善其吞咽困难症状,促进早日康复[3-4]。本研究旨在评价传统针刺法与深刺法对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年龄65~85岁;④病程2周~6个月;⑤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等全身疾病处于平稳期;⑥意识清楚,无感觉性失语,能配合治疗;⑦无舌肌萎缩及舌肌震颤。排除或剔除标准:①合并食道疾患,或既往有其他原因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②有发热、肺部感染及慢性肺部疾病者;③严重传染性疾病;④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及严重糖尿病的患者;⑤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⑥有凝血机制障碍性疾病者;⑦不能理解治疗含义。终止标准:①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者;②治疗过程中,违背试验方案者;③观察过程中发生意外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80.90±2.41)岁;平均病程(1.02±0.51)个月。对照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83.12±3.26)岁;平均病程(1.00±0.4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穴位处方:穴2组:第1组为廉泉、上廉泉、风池、颊车透地仓、承浆、下关、人迎,第2组为旁廉泉、完骨、颊车透地仓、夹承浆、下关、扶突。两组轮回交替,每次1组。操作方法、步骤:常规碘伏消毒后,采用直径0.30 mm、长40~60 mm环球牌毫针,廉泉、上廉泉、旁廉泉刺向舌根方向,以上每穴均进针得气后,行针1 min,再将针推至深部留针,深度40~55 mm,承浆、夹承浆向患侧方向斜刺,人迎避开颈总动脉搏动处,其余穴位均进针得气后,行针1 min,进针深度25~30 mm,连接电针治疗仪应用脉冲电流,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由针灸医师专门负责患者的针灸治疗,每次治疗30 min,1次/d,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20次为1个疗程。然后进行评估,未完全康复者休息1周后继续开始第2个疗程,并以此类推至第5个疗程。康复训练方法包括:①冷刺激法与空吞咽:用头端呈球状的不锈钢棒醮冰水或用冰棉签棒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刺激,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②舌运动训练:舌体无任何运动时,治疗者用压舌板或勺子的凸面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若舌体可自主运动时,应指导患者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均可增加患者舌体灵活性。③口、唇、下颌的被动、助力主动和抗阻运动: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a-u-i”音,也可练习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辅助患者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动。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④屏气-发声运动:指导患者发“ge-ge-ge”音;或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10 s,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⑤咳嗽训练:治疗者在患者的后方两腋下将双手向前交叉于患者胸腹部,令患者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猛然向外呼气,此时置于患者胸腹前的双手用力向内上方挤压,帮助患者增加胸腹部压力,完成咳嗽动作。⑥摄食训练:直接训练患者的进食吞咽功能,又称直接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进食时、食物入口位置、食物性质(大小、结构、温度和味道等)和进食环境等。

1.2.2 对照组 针灸取穴同治疗组,针刺深度25~30 mm。康复训练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

1.3 评价方法及疗效标准

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以及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进行评分。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者视为痊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好转,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2级或未达到2级,但较治疗前提高1级或1级以上者视为有效;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为3级以上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lcoxon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比较

两组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X线吞咽造影检查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误咽、点头吞咽除外)(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有4例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皮下少量出血,后未见明显不适,未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 > 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归属于“中风-喉痹”范畴,病症在咽喉,病根在大脑,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因风阳上扰,气血逆乱,痰浊瘀阻窍闭,咽喉开闭失司,致舌咽气机闭塞不通而为病[6-8]。

吞咽是复杂的神经肌肉控制过程,涉及上消化呼吸道的25对肌肉,吞咽时肌肉收缩的顺序依次为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腭咽肌、舌后部、咽上缩肌、甲状舌骨肌、甲杓肌、咽中缩肌、食管上段括约肌、颈段食管、胸段食管、食管下括约肌[9]。而廉泉穴的解剖位置浅层位于舌骨体上缘,穿两侧颏舌骨肌之间,有颈前浅静脉及颈横神经的分支分布;深层穿入舌根,外下方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及甲状腺上动静脉分布。旁廉泉位于廉泉旁开1寸。上廉泉解剖位置浅层位于舌骨体与下颌缘之间,穿两侧颏舌骨肌之间,深层穿入舌体舌肌中,布有舌下神经和舌神经及舌动、静脉,所以从廉泉、上廉泉、旁廉泉的解剖位置来看,是既安全又主治吞咽障碍的关键穴位。本研究以深刺以上4个穴位为主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尤以治疗组为佳(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深刺法治疗老年中风后吞咽障碍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

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相应的腧穴,调理脏腑,运行气血,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现代研究认为,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皮肤的神经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达到提高身体功能的作用,正是《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论的体现。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也有一定临床的研究基础[10-14]。其中也有专门研究以深刺某些穴位为主,分析其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影响。例如韩文功[15]深刺风池、翳风等穴,杨迎民等[16]以深刺廉泉为主,张智龙等[17]以深刺崇骨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均取得较好效果。

但有关专门研究治疗老年患者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文献报道不多,多属于个人的临床观察总结,而且临床疗效判定指标报道不统一,绝大部分只用洼田饮水试验来评定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只是用于筛选吞咽障碍患者的简单试验,其结果误差很大[18-21]。VFSS作为检验吞咽障碍疗效的金标准,在这类研究中鲜有报道。VFSS能够准确地反映每一位患者摄食-吞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常规行VFSS,已得到国际认可,但做该检查时对患者的有较多的要求,需要采用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造影剂食物,同时在检查时难免要吸收一定量的辐射,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且该检查在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参考标准[22-24]。另外,大部分研究的疗程为1个月左右,但中风后各项功能恢复达到最好程度需要一定时间,治疗半年,随访半年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总之,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有效的。深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度吞咽障碍患者疗效比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好。深刺法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针刺操作安全,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artino R,Foley N,Bhogal S,et al. 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pulmonary complications [J]. Stroke,2005,36(12):2756-2763.

[2] 李小兰.针刺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梗塞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2):27-28.

[3] Murray CJ,Lopez AD. Mortality by cause for eight re-gions of the world: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J]. Lancet,1997,349(1):1269.

[4] Smithard DG,Smeeton NC,Wolfe CD. Long-term outcome after stroke:does dysphagia matter? [J]. Age Ageing,2007,36(1):90-94.

[5] 贾子善,吕佩源,闫彦宁.脑卒中康复[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7-1529.

[6] 魏海棠,彭涛,杨丹,等.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808-1810.

[7] 陈澈,院立新,张根明,等.针灸综合治疗方案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4,31(5):9-12.

[8] 王娟,李志伟,余雨.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8):1131-1134.

[9] 陈利芳,方剑桥,陈露妮,等.基于神经解剖学的现代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的成果与启示[J].针刺研究,2014,39(2):164-167.

[10] 白晶,李宝栋.不同刺法调整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1):35-37.

[11] 彭华容.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4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499.

[12] 陈幸生,曹奕.芒针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50例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2):14-15.

[13] 粟漩,赖新生.通督调神法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4] 于秀,罗立欣.项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31.

[15] 韩文功.深刺风池、翳风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64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4):28.

[16] 杨迎民,宋丰军.深刺廉泉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6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27.

[17] 张智龙,赵淑华,陈国华,等.深刺崇骨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5):385-390.

[18] 窦祖林,兰月,于帆,等.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在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799-805.

[19] 王巧灵,陈捷,陈麟,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7):153-156.

[20] 张开容,谭贵基,区健刚,等.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 12(5):13-15.

[21] 毕小丽,胡建芳,周伍,等.益气活血、化痰开窍中药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0):103-105,113.

[22] 颜碧飞,汤鸿鹰,金海燕,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及康复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28-131.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风偏瘫;针灸;康复护理,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59-02脑卒中成为我国主要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故中风的治疗康复与预防成为现在神经内科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展开以下讨论。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治70例确诊脑中风患者,均无特殊临床表现。男49例,女21例,年龄52-74岁,平均63.4岁。其中有28例脑出血,30例脑梗塞,12例脑血栓。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年龄52-74岁,平均63.4岁;对照组35例,年龄52-74岁,平均63.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异常、脑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兹海默氏症、帕金森等相关疾病。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给予营养脑细胞、促进脑细胞代谢、活血化瘀、通腑醒脑等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综合治疗。针灸方法:取穴位风池、百会、曲池、合谷、外关、天鼎、足三里、悬钟、太冲、解溪。以平补平泻手法刺入,以患者感到酸、麻、胀、沉时提示达到治疗效果,留针20min,每天1次,每10天为1个疗程[1]。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

1.2.1功能锻炼肢体障碍是中风偏瘫患者中最常见的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治疗时,应尽早开展患肢的康复锻炼,可在专业康复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包括患肢的按摩、抬举;手部的握、松手训练、持物训练;患者的站立、翻身、坐起及行走训练,每天1次,每次1小时,每10天为1个疗程;对于有言语障碍的患者,可以鼓励患者主动多说话,从单字引导,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直到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同时宽慰患者,放松心情,不可过急,逐渐提高。

1.2.2日常生活护理鼓励患者及早主动进行自我运动,同时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训练,包括梳头、剪指甲、洗头、洗澡、更衣、排便等基本技能,并将这些基础训练制定成完善的康复计划,督促患者每天按时完成,达到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1.2.3心理护理中风偏瘫的患者康复训练往往是个漫长过程,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及经济压力,容易造成患者悲观、消极、急躁的不良情绪,甚至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作为医护人员,此时更重要的是与患者积极有效的沟通,使之对疾病有个正确的了解,并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同时要多观察患者病情、情绪的变化,尽早纠正异常情况。

1.3疗效判断[2]临床上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价法评判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治疗前、后分别测评一次,包含以下项目:患肢的运动水平、生活自由能力。分数与患者恢复程度成正比。

1.4统计学软件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P

两组患者的疗效评判结果如下:Barthel指数评分法:观察组治疗前(37.13±2.91),治疗后(74.30±4.32);对照组治疗前(37.35±3.93),治疗后(61.55±3.19);Fugl-Meyer指数评分法:观察组治疗前(30.12±4.51),治疗后(62.47±4.42);对照组治疗前(29.98±4.31),治疗后(53.33±3.94)。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位列第三。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治疗中风后偏瘫带来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理论认为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在适宜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再生性,在康复过程中,正常的运功功能模式可以影响输出功能,从而促进正常模式的形成。在正常运动模式建立的情况下,可以达到重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3]。尽早开始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刺激神经系统,不仅能控制病情发展,还能有效缓解症状,配合康复护理,通过按摩患者的患肢,有效促进血运,加快末梢循环,防止肌肉挛缩,促进机体恢复;同时锻炼患者自我生活能力,可以改善患者依赖家人的局面,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通过合适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悲观、厌世的负面心理,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可以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本实验结果证实,观察组应用针灸联合康复护理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康复护理治疗中风瘫痪疗效肯定,患者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王红,鲁志凌,李娓.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03):93-94.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人共治疗收集的80例中风患者,诊断方法主要靠临床症状。体征,颅脑CT检查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有关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在40~85岁,本病例排除具有严重的心、脑、肺、肾并发症、病情不稳定者。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8岁;最短7 d,病程最长24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85岁,最短2小时,病程最长26个月。两组患者均有疲倦,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伴言语不利,口眼斜,大便秘结,小便调,睡眠欠佳,口干,胃食欲好,舌质暗淡,苔燥黄,脉沉弱等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构成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综合治疗方案应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体针疗法,取曲池、手三里、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环跳、委中、梁丘、伏兔、阴陵泉、足三里,承山、解溪。足外翻:加太溪、然谷:失语:加通里、廉泉;中刺激,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方药为,当归18g、川芎15g、桃仁12g、地龙15g、赤药15g、白芍15g、生地18g、玄参15g、麦冬15g、黄芪60g、太子参25g、牛膝15g、桑枝20g,随症加减:伴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僵蚕;伴风痰者,白附子,胆南星;煎服法:三碗水煎至大半碗(约200 m1),分两次温服,1剂/d,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病例评分予以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显效:肢体运动明显改善,能步行;好转:肢体活动及其他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大部分病例在10 d左右显效,20 d左右基本痊愈20例,占50%;显效13例,占32.5%;好转6例,占15%;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康复期和病理症状的消失明显长与治疗组,15 d左右显效。25 d左右基本痊愈12例。占30%:显效10例,占25%;好转12例,占30%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两组治疗效果相比较,治疗组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5

出生在中医世家的李俊从小受父亲熏陶,对祖国传统的医学情有独钟,其父李诗坚享有国务院津贴的名中医,多年的行医实践与理论深造,使他在骨伤科领域具有独特和高超的医术,治愈很多疑难杂症,多次应邀到北京为中央首长治病。撰写《中西结合骨伤诊治》(合著),1990年由江西科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被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中医学院聘为教授。1992年10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被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

打小就在父亲身边学习的李俊,不仅深得其父真传,而且身兼中西医结合的技术,自1991年以优异成绩从九江医专毕业分配到九江县中医院后,更是如鱼得水,在努力工作之余,致力于医学技术钻研,在伤寒类疾病的辨证施治、方剂的运用与创新、针灸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短短十多年,李俊在省以上杂志20余篇,他设计主持的科研课题“跟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的研制”被批准立项为国家级科研课题。由于李俊的刻苦钻研和对医学技术的精益求精,不久就成为县中医院骨伤科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一把刀”。不愧是名医传人,其囊括学科范围之广,所学之精深,疗效之确切让人敬佩。

为更好的探索深奥的中医理论,并使之结合于临床,发展李氏骨伤,创新中医骨伤,李俊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怀着对中医药事业的无限热爱,在弘扬、传承、促进中医药学术与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患者解除病痛,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是他的行医初衷,对待病人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起爱护和敬重,他跟我说“病人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医院,就是因为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所以我们更应该付出百倍的努力,医治好病人,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良心”。听到这番话时,我深深地感动,这才是无亏于人们心目中的好大夫,急病人之所急,竭诚为患者服务,是多么高尚的医德啊!悠悠寸草之心,回报患者则是信任的洋洋春晖之情。

二、兼济中西求创新,医德高尚传世人

自1991年以来,李俊每年被患者和家属点名主刀的手术就达200余例,个人年均为医院业务创收均在100万元以上,他主治的患者基本上得到了康复,这在九江市医疗单位是不多见的,早在2000年初,就被江西省卫生厅批准为全省骨伤医疗中心。

在李俊院长的带领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开创了县级医院开展骨创医学的许多先例,如率先在全省县级开展椎间盘突出症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术、骨肿瘤瘤段骨切除灭活再植术、高龄老人人工全髋置换、脊柱骨折椎弓钉内固定术、骨盆骨折术、带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骨折术等,赢得了良好的医疗信誉,不但县内的病人纷至沓来,而且县外省外的求诊者也络绎不绝!这就是我采访时看到很多外地患者不远千里慕名求。

从上班伊始,连续接诊5-6小时是常事,但他从不推诿任何一位病人而提早下班,常对跟诊医生说“不能让患者风尘仆仆赶来,在满怀期待的目光中受到一丝的冷落。”。科间会诊,李俊也从不摆名医脸谱,常下科室到床边亲自诊治,一句问候,一次握手,让患者如沐春风。碰到年岁高的患者,他亲自指导医护人员进行诊治与护理,并细心的嘱托各种注意事项,出院后安排护士到家随访,以求善全。他常说让患者病情彻底康复是我们每一个做医生的心愿,和患者交朋友、谈心,让患者不仅在病情上有很好的治疗,同时在心理上有很喊的放松,更有益于病人早日康复。

康复年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闭塞性改变导致供应区域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的疾患[1],属于心血管内科重症疾病之一。临床上以突发剧烈持续性的胸痛为典型表现,可伴随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表现[2],病死率极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下论述通过回顾总结我院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AMI患者的护理经过,总结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6例AMI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2.3岁,所有患者通过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距就诊时间12h者11例。前壁心肌梗死13例,前侧壁心肌梗死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8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性前壁并下壁心肌梗死5例,正后壁心肌梗死4例,下壁合并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9例。既往有冠心病病史18例,有高血压病病史14例。所有患者以突发胸痛持续性加重的临床症状入院,少数患者伴有憋闷感。

2 结 果

经过7~27d的积极治疗和护理,47例治愈或好转出院,9例死于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死亡率为16.1%,低于2013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五次会议总结的全国各地平均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为19.33%的统计。

3 总结及讨论

3.1 急救护理 责任护士接到疑似AMI患者,要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减少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在短时间内做到心电监护仪和双鼻腔吸氧导管的连接,氧气流量一般为3~5L/min,对于个别呼吸窘迫患者协助医生完成机械通气的操作。在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后,连续监测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神志等情况。正确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协助医生完成病史采集和床旁心电图等诊疗活动。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分别在入院30min、1h、2h时间段向医生汇报患者相关指标变化[4]。对于生命体征危重患者,护士协助医生完成电除颤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3.2 特殊护理 多数患者入院后胸痛症状都会持续性存在,这时候需要解除疼痛,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辅以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及检查结果,给予部分患者溶栓治疗。遵医嘱30min内完成150万U尿激酶的静脉滴注。在给药的同时向患者家属介绍溶栓药物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家属了解用药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出血情况[5]。如有黏膜或皮肤、黑便等出血情况的出现,及时告知医生。在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嘱患者绝对平卧位,严禁活动、挤压患者肢体[6],防止肢体内血栓脱落引起更严重的栓塞症状。

3.3 一般护理 包括药物给予、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内容。遵守医嘱及时给予患者利尿、控制血压、强心、抗休克、纠正心律失常等药物的输注;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为主,食物尽量清淡,少食多餐,避免酒、咖啡、浓茶的摄入。第一周流食为主,一周后逐渐向正常饮食转变。关注患者大小便情况,告知患者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避免有力排便。对于排便困难者,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在用药后仍效果不明显的便秘较长患者,给予低压温盐水灌肠处理。教育患者不宜左侧卧位[7],跟患者家属交代尽量保持环境的安静,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过程中做到耐心、细致、周到,以便取得他们的配合。

3.4 心理护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AMI患者入院后需要在短时间完成许多仪器的连接和多项检查操作,多数患者对这种繁杂紧张的抢救操作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甚至是绝望的负面情绪[8]。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护,加强对疾病和治疗知识的教育,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5 康复护理 对于无并发症、无胸痛、病情稳定的患者,根据程序进度,逐渐开始1~2个代谢适当量的康复活动,活动的起始由肢体的被动活动逐渐向主动活动转变,逐渐让患者自身能完成床上坐立、床上洗脸进餐、床边坐便桶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在医护人员监护下完成。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稳定,遵医嘱由间断吸氧到停止吸氧、停止心电监测、静滴药物转口服等处理。

在结合医生有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做好配合工作,及时的治疗、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有利于减少危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秀巧,杨丽华,王洪菊,等.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1):91-92.

[2] 邓爱英.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5,144:126-127.

[3] 许惠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3,9(4):268.

[4] 张金莹.AMI现代治疗策略[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196-192.

[5] 郑燕红.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护理要点[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3(14):292.

[6] 周建菊,周建碧,周建飞.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7):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