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作文开头结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作文开头结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范文1

要想让记叙文表现出浓浓的故事味,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草木有枯荣,事物本身就是复杂曲折的。因此,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是写出故事味的前提。如优秀作文《一个天真的女孩》中的片段:

在一个淅沥的雨天,我没带伞,只好在公交车站等车,冷得我直跺脚。一个小妹甩开手中的花伞,要送我回家,我心想:这个姑娘真好!快到家了,我向她挥手道别,她突然叫住我,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哥哥,帮我签个名吧,我要竞选班长,所以出来帮助别人。”我愣在那里,无奈地写上我的名字。我抬头望望天空,墨云翻飞,天一直在哭泣……

这个片段选材典型,情节变化多姿,揭示了功利风气对校园的侵蚀,令人沉思。

二、选择恰当的叙述顺序

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运用顺叙,成章快速,但易流于平板单调;运用倒叙,造成悬念,能扣住读者心弦,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运用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可使情节更为起伏、完整、严密。同一材料,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其效果也迥然不同。如优秀作文《心雨》,文章开头就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病床上的父亲疲困地睁开了双眼,就着急地追问:‘孩子,孩……’倔强的泪水不断流淌。”接下来用:“将事件翻回故事的开端”作为过渡,引出了原委:“父亲严厉而慈爱,瘦小的身躯独自将整个家扛起。凭着几亩玉米地的收入供孩子上学,他的孩子从小懂事,成绩优异,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孩子执意拿着哨棒守夜。当他看见一个黑影窜入田地时,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对那人当头一棒,结果却使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文章用倒叙手法,开篇设置悬念,扣住读者的心弦,再加上情感浓郁的语言,成为考场标杆作文。

三、灵活运用艺术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情节曲折,以造成“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常运用以下手法:

1.巧设悬念。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螺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巧设悬念一般包括“设悬”“释悬”两个环节。如作文《好奇心》的开头:“为什么?两个人都上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两个老人为什么这样做?开头巧设悬念,令人疑窦顿生。读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秘揭底,得知这是奶奶对爷爷的关心、温情与爱,“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读者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深受感动。

2.抑扬交错法。记叙文中的“抑扬”通常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抑扬综合等形式。通过“抑扬”,文章情节跌宕,意味深长,对人物本质展现得更加彻底。如优秀作文《画》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抑:陈述张副市长作画水平不高,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愿出价两万五,有买画贿赂的嫌疑。后扬:张副市长嫌价格过高而不愿卖画,似在抵御贿赂。再抑:在孙老板再三请求下,张副市长答应他三天后可以取画,可见抵御受贿的防线似已被攻破。又扬:张副市长听夫人说他参赛的《百竹图》水平偏下,大吃一惊,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再扬:退休后的张副市长收拾老伴的遗物,发现《百竹图》获一等奖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深深体味到妻子的良苦用心。

3.结尾突转法。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吸引到这个方向上去,层层推向,笔锋陡然一转,突然揭晓另一种结局。这种陡转,如奇峰突起,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即常说的欧・亨利笔法。如优秀作文《绿色生活》中的片段:

A市靠山,境内有湖,野生动物资源丰富,A市领导班子决定顺应时代潮流,打造绿色生活,建设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区。奠基那天,A市领导基本都来了,不料一只在附近栖息的野鸭,撞伤了翅膀,被一家晚报记者披露。第二天,环保局刘局长立即叫人去拯救那只野鸭,亲自探望受伤的野鸭,并被推选为野鸭康复后主放人,获得“爱护动物的模范”等众多名头。刘局长很高兴,决定带着家人祝贺一下。点菜时,刘局长让家人先点,最后加了一道特色菜“清蒸野鸭”……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范文2

[关键词]中考英语;书面表达;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75-02

中考英语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突出英语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交际性,强调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书面表达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语篇层次上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对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用知识的掌握能力。笔者从以下六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让学生明确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要考查的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题目要求,分析要点,概括考题所要表达的意思。

2.思维能力:认真思考,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修饰及润色,正确地使用过渡语句,使表达内容连贯。

3.运用能力:灵活运用英语基础知识,运用词汇、词组和句型,有效地信息表达和传递。

4.书写能力:书写规范、整洁、美观。

二、让学生了解近三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的文体

1.记叙文(描述你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2.说明文(介绍你家乡的变化);

3.议论文(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4.应用文(通知、书信);

为了让学生们更为直观地了解桂林市中考英语书面的趋势,笔者将2010~2012年的作文题统计并展示给学生们观察对比。

三、让学生明确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第一档: (0~3分)只能写出若干单词,无可读句子。

第二档: (4~5分)能写出少数要点,语言错误多,意思不连贯,影响表达。

第三档: (6~9分)写明一些要点,语言错误较多(句子结构或动词时态错误3-4处),但意思基本连贯,表达基本清楚。

第四档: (10~12分)写明大部分要点,语言有一些错误(句子结构或动词时态错误1-2处),但行文基本流畅,表达基本清楚。

第五档: (13~15分)能写明全部要点,语言基本无误或有少量拼写错误,行文流畅表达清楚。

四、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1.主动背诵记忆七年级至九年级上册重点单词、英语中考备考短语和基本语法(此三项均已打印下发给学生们做考前冲刺复习资料用),强调平时积累的重要性。

2.学会巧用过渡词:

表示顺序: first of all, second, third;firstly, secondly, thirdly;first, next; finally(at last, in the end)。

表示因果: for, because (of), as a result, so, so that, one reason is。

表示对比: be different from,be the same as;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表示转折: but, however, although, after all, instead of。

表示选择: or, either or。

表示条件:if, unless

表示举例: in my opinion, as we all know, for example, such as,and so on。

表示并列或递进: as well, both and; either, what’s more, not only but also。

表示总结: in a word,in short,above all,all in all。

3.熟记英语谚语习语,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2)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3)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4)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道通罗马。

(5)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6)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胜利之母。

(7)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8)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9)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mind into i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a sun.人若无友,犹如生命中没有太阳。

(11)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万事开头难。

(12)Always prepare for a rainy day.有备无患。

(13)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

(14)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perso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和聪明。

(15)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学习永远不嫌晚。

(16)Parents are the first teachers of the children.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7)Time waits for no man.时不待人。

(18)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19)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任何硬币都有两面。

(20)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天生我才必有用。

五、写作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细心审题,切中题意。认真审题,看到考题后,先不要急于动笔,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的内容。在头脑中构思出一个框架或画面,确定短文的中心思想,不要匆匆下笔,看懂题意,根据图画、图表、提纲或短文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来审题。审格式、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主体时态、活动时间、地点等。

2.画出要点和提示词,防止遗漏。为了防止写作过程中有所遗漏,同学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把情景中给出的各个要点和提示词逐条列出。

3.列出提纲:根据文章要点,短文的中心思想将主要句型、关键词语写下,形成提纲。

4.确定基调:定出时态、人称、顺序、开头、结尾、画龙点睛的加分句。

5.理清篇章结构:开门见山,表明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正文围绕主题拓展中心思想,展开讨论和叙述;结尾言简意赅,总结概括升华中心思想。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避免使用汉语式英语,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句型,几种句型可交替使用,以避免重复和呆板;(2)多用简单句型,记事、写人一般都不需要复杂的句型,可适当多使用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3)注意语法、句法知识的灵活运用;(4)上下文要连贯;(5)遇到个别要点表达不出来时,可采用变通的办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只要正确、得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即可;(6)认真检查,改正错误,考生所写的短文要紧扣主题、文理通顺,要素完整,语言准确、得当,格式正确、无拼写错误,标点符号正确,能达到交际目的,并且卷面要规范、整洁、美观。

六、课堂对中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方法

1.真题操练,感受中考书面表达。将2010~2012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真题与学生们一起操练,并且分析满分作文的拿分点,低分作文的失分点。通过范文欣赏让学生们对中考书面表达把握得更得体。

2.对2013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进行预测,进行实战写作。主要从健康饮食、环保、人口问题、兴趣爱好、传统习俗等方面进行。每篇书面表达要求同学们在20分钟内写出80个词的短文,质量高、内容全、形式正确。六篇预测书面表达题分两周完成,将同学们的作文收上来批阅后,选择几篇优秀书面表达的作文在全班朗诵,让学生们找出文章的点睛之笔,并且将其复印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内,供同学们欣赏和借鉴。这样既鼓励了文章的作者,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另外将典型的错句写于黑板上,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并改正,这样反复的操练,同学们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不至于犯低级的错误了,在不经意间基本功就得到了加强。

经过这样一轮系统的复习方法指导和操练后,同学们的英语书面表达成绩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学生在中考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崇义.英语书面表达与句式变化[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范文3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写作需要想象。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则文思泉涌,下笔如神。我国古代著名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一文曾写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情焉动容,视通万里。”广泛的联想,才能写出生动别致、气象万千而新意盎然的成功作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的能力。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感性认识

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智力活动,它需要作者协调多种智能的发展,想象以经验为基础,经验为想象提供表象。因此,想象应以观察为前提。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生活,想象就会像无源之水。让学生观察生活,不断地吸收生活中丰富的营养,使观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高观察的价值,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自然界的一切,变化无穷。因此,学生的观察也不能一成不变,而应千变万化。在观察自然生活、现实生活的各个环节时,要充分开动各种感觉器官,使大脑能够准确地认识生活,并进行加工改造,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立体画面。在观察生活的同时,体味一下生活的真善美、假丑恶。促使学生的感情细腻、丰富。这样,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会越来越丰富,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夯实了基础。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即是典范。这首诗的“触发点”就是“街灯”。由眼前的“街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想象开去,创造出天上街市的美景。人间,天上回环互比,闪现出奇幻的光辉。

二、进行专项训练,提高想象的实效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专项训练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的训练方式。

1.博喻训练。博喻是用一连串的比喻共同描写某种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状态的修辞方式。如刘鄂在《老残游记》中描写主人公王小玉的眼睛,“如秋水,如寒墨,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把这双眼睛既楚楚动人又咄咄逗人的特征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

进行博喻训练,一是要确定好本体。本体本身要具有形象性和想象性。二是要求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去选取喻体,广征博采,以新为绝。三是要求喻体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它们有共同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事物,使本体更加突出,鲜明。如《天山景物记》写五彩缤纷的花,先用“绵延的织锦”写它的华丽;又用“天边的彩霞”写它的耀眼;再用“高空的长虹”写它的绚丽,极富立体感。学生在进行博喻的训练中使想象力得以流畅、广阔。

2.音响描写训练。在写作中,常常利用音响手段来进行训练。因为音响语言有其特殊性,它不像语言文字那样直白,而是含蓄、朦朦胧胧的,有时表现出一种氛围,有时表现出一种意境。同时,学生大都非常爱好音乐,而音乐能够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充分利用这有利的结合点,用音响描写训练提供学生以广阔的想象天地,的确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极为有效的方法。选放一段相对完整的乐曲,或取意境深邃的,或取热情奔放的,曲调抑扬顿挫,要求学生听曲两遍后根据音乐的内容和氛围进行想象。比如“西北风”可以这样想象:北风呼啸,柳树在猛烈地摇撼着,它的枝条在狂风中像在空中挥动着的皮鞭……

音响描写训练,既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其感性认识。

3.咏物拟人训练。咏物拟人训练是一种托物言志,物我合一的想象训练。通过人格化的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灵性。学生童心未泯,还保持孩提时代的天真幻想,因此常要求学生写些童话、寓言。如《稻子和稗子》、《窗帘和抹布》之类的作文,找到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联想和想象。这类咏物拟人想象训练的基础在于学生易接受且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这类训练学生容易上手且有话可说。

4.续写训练,续写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教师提供文章的开头,由学生续写下去。这种续写是以原作为基点,要求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大胆地进行推测,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如续写下面一段文字,要求有动作、心理描写:

春天,一粒花生籽和大豆籽无意落在一起,他们长出地面后,大豆就不停地炫耀自己。入秋了,花生以它累累的果实,赢得人们的赞誉。大豆看到此情此景,猛然……

续写训练,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的连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能注意到文章的前后照应。有时把续写的结尾与原作的结尾互作比较、讨论,找出差距,从而使学生提高想象的能力。

5.科学幻想的训练。科幻训练对于学生写作来讲,算是处于真空地带。因此,用幻想的方式去描述未来的发展具有特别大的意义。让学生徜徉于星际之间,自由地翱翔,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地想,想得远,想得离奇,想出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

科学幻想训练,不仅开拓了写作的题材领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热爱科学,关心未来,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

三、培养学生求新、求异、求美的思维

求新——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事物不断推陈出新,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较以前多。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感受事物,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真情实感,写自己想说的话。务求在作文中,表达一种新的思想,体现社会发展的方向。比如指导《未来的……》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无拘无束地想象。学生想象的笔下的动物或者房屋或者其他,有了思想、情感,通人性,写出的文章也就有深度和风采。

求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多角度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多角度思考问题,依据写作材料多角度立意。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体裁上也不作统一,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体裁,可以是记叙文,可以是说明文,可以是童话……在表达形式上,也让学生根据作文内容自由选择。

求美——创新的美的事物才有价值,有生命。只有符合人们审美要求,适应社会需要的事物,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学生想象的东西和表达的思想都必须是美的。比如指导《2030年后的今天》时,学生想象当时的社会是无污染的,人们环保意识强,社会人人平等,社会高度发达,一切自动化工作等。这不但体现了学生较高的审美意识,还体现了较强的环保意识。这一切都是在学生想象基础上的憧憬。

在老师的引导与要求下,学生由想象向创造性思维的变通力过渡,写出的文章卓而不群,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范文4

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优异的成绩必须经过努力与艰辛。下面我就分几点来说说我的学习心得:

1.贵在坚持

正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是宝贵的。因为早上是人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早晨的时间。我们可以早点起床,背古诗,读课文,背概念,记单词等。不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要坚持到底,这样才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

2.专心致志作文

记得有一次级会,卢主任给我们讲了专心致志这个词,会后我按照卢主任所说得去做,上课时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无论哪一项科目都得专心,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同时做好笔记,课后再认真整理笔记。其实考试的很多内容都是跟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有关的,只要你在课堂上能做到专心致志,你的这节课就一定有收获。

3、不耻下问作文

在学习的过程中,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不耻下问。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使人进步,遇到不懂的问题谦虚请教老师或同学,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效率。平时在做奥数题的时候,我总是请教班上的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向他们学习解题的思路,久而久之,我发觉自己的数学思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善用周末

有很多同学觉得周末很宝贵,一眨眼就过了,我也不例外。因为我的周末很充实,星期五的晚上我去打羽毛球,因为经过一周的学习后,适当的运动是有必要的,一来可以放松放松,二来可以锻炼身体。可谓一举两得。星期六的早上我一般是做作业。到了下午我回到书店或图书馆看课外书,因为多看有意义的课外书,增长见识。到了星期天上午,我就去学习剑桥英语,学习一些英语的课外知识,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从而提高自己外语水平。星期天下午除了放松玩之外,我还不忘做一些相关的课外习题,巩固知识。如语文的《精讲精炼》,数学的《一课三练》,英语的《进阶测试》都是值得我们去做做的。同学们也不妨利用好周末的时间多做一些课外的练习,我相信,一定有效果的。

5.英语学习

如果大家想学好英语,平时一定要多开口念英语,培养语感。俗话也说,三天不做手生,三天不念口生。所以对于英语我经常开口读,开口讲;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多听,听英语录音,这样对大家的听力都有利。在这次月测中,英语的听力失分率是最多、最严重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英语听力的训练。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就要做到精益求精。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来听英语,我们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用心去记,也要加以模仿,模仿什么呢?当然是记语音、语调、语速。只要大家能用心去模仿录音机的语音、语调、语速,我相信过一段时间你不但发音标准流利,而且英语成绩也一定有提到。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时间够用吗?如果你的回答是“不够用”的话,我想你又向成功迈向了一步。因为你已经懂得珍惜时间了。

关于学习心得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国家目前处于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在习惯上存在很多毛病、任性、霸道;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责任感;缺乏环保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发展。我们正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我们的行为规范是致关重要的。

责任面前永担当

一个人的一生中,无不避免遭遇“责任”袭击。一个人的责任心中,虽有“正面”,但也不会没有“负面”。有一些人总以正面对待生活,反之,其余的人就是以负面对待生活。因此,则出现了责任面前永担当,与责任面前不敢担当的情况。再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以经不止一两次了!就拿我们生边来说,常有一些同学犯了错不敢承认。为啥?就怕老师批评吧,即使要处罚,最多也不过就是擦一下瓷砖,扫一下地,浇一下花而已。说不定,自己主动承认老师还会网开一面呢!然而,同学们不但没有主动承认错误,反而推三阻四,怪这怪那。这怎么能不让老师失望,让同学蔑视呢?不过值得庆幸,这错还没走火入魔,还可以回头是岸。因此我倡议大家在责任面前永担当!

为了学习而学习作文

学习是学生的本分,我们生出于这种时代,如果不学习则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俗话所的好:“学习如流水,不进则退。”学习其实并没有想象的这么难,只要同学们对学习有了兴趣,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就轻松多了!培养兴趣的观念就不能错,通常有一些人为了学习而学习。而要想把学习的兴趣培养起来,首先就要为了学习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这股兴趣随着信念油然而生;才能让学习和玩耍之间的比列悬殊大……所以我依然倡议为了学习而学习!

做一个文明小市民作文

在社会上,只有文明才能赢得他人夸赞。然而却文明处处可以见证,在公共汽车上,在排队让位时,在扔垃圾时……“做一个文明小市民”现在都在倡议。文明其实很简单,记得在那天。我走到十字路口时,由于一位老婆婆,行动缓慢。绿灯都过了,她还没有过斑马线。不过出人意料,所有的司机都在等待着这位老婆婆过斑马线。没有丝毫着急意。这难道不算文明吗?只有你文明对待他人,你才会赢得文明。所以我倡议“做一个文明小市民!”

……

学习心得范文

语文涉及面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所以领悟程度也不一样。阅读理解,需要涉及各种方面的文章,学习不同的做题方法,做题才可以得心应手。最基本的还是需要多看不同方面的书,多做做题,积累一些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要写好作文,需要多看一些优美的文章,尤其要记住一些好的开头与结尾,一些描写独特的地方,也可以学习一下。另外,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记笔记,勤写日记,将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东西及时记下来。注重积累,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数学,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多举手,搞不懂的问题课后虚心请教老师,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难的。对于一些基础差的人,最好是在空余的时间里背公式,看例题,思考每个步骤,多做题。每次测验后,将错的地方找出来,建立错题集,写在专门的本子上。虽然方法很普通,却是很有效的。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范文5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生活化习作” 平台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习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习作必须是关注生活的,也必然是反映生活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小学生缺少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机会,再加上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作时无话可说、胡编乱造,习作脱离生活。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习作走向生活化呢?

一、广泛阅读经典,创设“知识平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积累有重要意义。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习作的材料。因此想要让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借助于广泛阅读。小学生首先应向书本学习,书本是教学生写作的最好老师,学生应背诵教材中好的诗句、经典段落。学生阅读还要向课外书籍进军,不能只局限于看作文书和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学生阅读时,除了背诵好诗佳句外,还可以搜集优美文段摘抄下来,积累语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设一个《摘抄本》,把平时在阅读中读的好词名句摘抄在本子上,然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再次扩充词汇,达到积累的目的,为日后的写作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础,也是前提。

二、留心观察生活,创设“发现平台”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尤其在孩子的眼睛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被生活陶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这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保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因势利导,让他们留心观察生活。比如:2009年上半年我乡进行道路大整修,堵车现象时有发生,住得比较远的学生不免常迟到,我便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堵车时的情况,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写出了《等车记》、《今天我迟到了》、《堵车百态》等,不仅真实地写出了堵车时的场面,而且把着急上班、上学的人们的精神、语言、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尚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能力,生活中的很多亮点就这样流水般悄悄溜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素材,指导学生及时撷取生活中的浪花,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拘无束地写下来。此时习作,自会水到渠成。平时我教学生随时记日记、写随笔的方法,可长可短,只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感想即可,然后定期开展“日记擂台”、“随笔乐园”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体验学习乐趣,互相开启观察之门,培养了一批善于观察生活的小能手,习作素材自然越来越广泛、自由、有深度。

三、快乐参与活动,创设“实践平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的内容源于生活实践,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用心体会,就不会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对于生活,单单引导进行观察和认识还不够,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一是游览大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日出日落、山和田园、蔬菜瓜果……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有物可写,借景(物)抒情。二是剪辑“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记录社会见闻、热点透视,让学生有感而发。如双休日调查当地环保,写些感受等。三是锁定“家庭生活”:引导学生立足家庭,品味家庭生活的情趣,感受家庭成员的亲情,让学生有情可抒。四是扫描“学校生活”:让学生的“慧眼”捕捉校园动态或多彩的生活并“忘情而作”,有感而发。如节日组织拔河比赛,教师节制作小贺卡……比如,2009年下半年我校组织了一次实践劳动,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长过集体生活,既新鲜又兴奋,全身心投入到了这种实践活动中,同学关系空前融洽。回来后,我抓住这一契机,先不谈习作,而用整整一节课让他们畅谈下乡一周中难忘的人和事。孩子们没有“要写作文”的心理负担,畅所欲言,七嘴八舌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在学生兴犹未尽之时,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自由选材、自由表达,把这些难忘的人和事记录下来,作为小学阶段校园生活中一段美好的回忆。学生兴致很高,写得很开心,习作内容空前丰富,体裁各异,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连最怕作文的学生也写得妙趣横生。此外,我还针对学生爱玩、求新、求异的特点,经常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或体育活动,让他们自主选择项目,自己策划,自己主持。如学生组织模仿《幸运52》中的“幸运搭档”游戏。我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大家在活动时的各种表现(神情、动作、语言、心理等)与场上的气氛,而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挥笔写下活动过程中最难忘或最有趣的一个小片段,这样,学生往往能一挥而就,而且效果总是出奇的好。

四、尽情展开想象,创设“联想平台”

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习作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叶老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这里的“思”和“感”,就是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和思考。《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在他们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对世界、对未来、对一切事物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当然,这里的“想”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合理想象。教师除了平时应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外,还充分结合有关课文的教学发挥学生想象,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灵感,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安排想象作文训练。比如:学完《凡卡》、《穷人》等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续写。对于一些课文中省略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补白。更多的是让学生写自己的幻想生活,写自己的梦、自己的未来、未来的事物等,还用编写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听音乐想象故事,图形、文字组合故事等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快乐地飞翔在作文天地里。事实证明,创设想象平台将带给孩子们思想飞翔的快乐。生活不但是习作的源泉,而且是想象的凭借。根据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往往可以想象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来。生活也是学生童话故事的源头活水,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有意义的活动编写童话故事,奉献给大家,学生会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在生活化习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用科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也可以给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合理科学想象,写成科幻作文,鼓励学生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五、引导关心时事,创设“思考平台”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还应多指导学生关心时事,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对人生、对国家大事的一些关注与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小学生写这类作文难度较大,因为它远离我们,不是亲眼所见,所以往往不是泛泛而谈,就是套话、大话、空话连篇。如何引导学生对热门时事进行关注并产生思考呢?首先得让学生多留心时事报道、新闻评论,对有关事件有感性的了解,然后结合身边的人或事进行描述,写出切身感受,写出自己的思考,文章就能感染人,就算成功了。如汶川大地震,除了那里的当事人,谁都没有经历这一事件。但我们进行了捐款活动,亲身经历了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全国哀悼日”。我就引导学生写自己学校、班级的捐款活动,写自己父母亲人、亲戚朋友如何关注灾区,如何参与到关心灾区、捐款捐物之中,写细、写活,写出切身感受。我还拟了《坚强》、《感动》、《致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三个题目,让学生选择练习。通过此类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获得品尝成功,创设“共享平台”

环保作文开头结尾范文6

在二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反馈对于提升学习者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写作反馈的形式主要包括教师反馈、同伴反馈和计算机网络反馈。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写作课堂中,教师反馈占主导地位,同伴反馈和网络反馈使用相对较少。”(周一书2013)现有研究“虽然提及在教学中应考虑依赖多种来源提供反馈,但对教师反馈之外的来源(如同伴反馈)探讨不深”(邢加新,代尊峰2014)。事实上,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1]是两种不同机制的反馈形式。其中,前者一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占主导地位。它所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对学习者写作结果(product)的权威评价。而后者则是维戈斯基(Vygotsky)“最近发展区”(ZDP)理论与过程写作教学(process approach)相结合的产物,凸显的是“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体现了建构主义和互动合作等学习理论的精髓。同伴反馈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70年代格拉斯哥大学的相关探索,但其真正引起广泛关注与重视则主要是最近20多年(李彩林2012)。相关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参与评价写作的重要性。……同伴评价作为学生参与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被更多的人运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来”(邵名莉2009)。与此同时,“学习者对同伴评价的态度以及这种评价方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邵名莉2009)。然而,关于同伴反馈在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际效用,不同研究者基于各自的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

具体而言,一些研究者持赞同态度,认为同伴反馈在二语写作教学中有诸多积极效用,如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增强学习者的互动合作意识并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等(Caulk 1994; Jacobs et al. 1998; Paulus 1999; Villamil & Guerrero 1996,1998; Guerrero & Villamil 1994,2000; Tsui & Ng 2000;莫俊华2007;Zhao 2010;蔡基刚2011; Rouhi & Azizian 2013; Yu & Lee 2014)。另一些研究者则持否定态度,认为同伴反馈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效用非常有限、不完全适用,甚至不可行等(Leki 1990; Carson & Nelson 1996; Connor & Asenavage 1994; Zhang 1995; Sengupta 1998)。鉴于此,学界有学者开始探究影响或制约同伴反馈在二语写作教学中效用发挥的因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如Rouhi & Azizian(2013)指出的影响同伴反馈效用发挥的四大问题,即: (1) 学习者因二语能力所限无法给同伴提出具体适用的反馈信息或反馈信息质量参差不齐;(2) 学习者因二语能力所限仅能关注到同伴写作中的浅层错误;(3) 学习者因对同伴反馈理解有误而有抵触或对同伴批评过于严厉;(4) 学习者因来自不同母语语言文化背景而给予同伴不适当的写作质量评判。综上可见,二语写作教学中同伴反馈策略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馈主体――学习者自身的二语水平与写作能力。要发挥同伴反馈的积极作用,作为二语写作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给予学习者必要的引导和培训。这方面,目前已有学者开始探讨相关问题。比如Carrie Yeahuey Chang(2015)基于实证研究指出,在二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习者实施同伴反馈的必要培训,使学习者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能。而且,研究数据分析表明,这种同伴反馈方法的培训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有关学习者同伴反馈方法培训的研究中,反馈中介的重要工具之一――辞书的作用却基本被研究者所忽略。究其原因,研究者对当代学习型词典的二语写作辅助功能缺乏充分认知,加之传统意义上的辞书在课程教学中的长期缺位也有一定影响。因此,本文拟借鉴二语教学研究中的“支架”(scaffolding)概念以及二语写作同伴反馈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二语写作反馈模型,探讨学习型词典作为同伴反馈“支架”的合理性及基本功能类型,为今后的相关实证研究做初步铺垫。

二、 二语写作反馈模型与学习型词典的反馈中介定位

在二语写作教学与研究领域,除上述对教师反馈或同伴反馈各持己见,有鲜明倾向的一批研究者外,还有一些学者主张将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策略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反馈教学效果(Tsui & Ng 2000;杨苗2006;许悦婷,刘骏2010;于书林2013)。其中,于书林(2013)重点探讨了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的差异与融合问题,他还借鉴社会文化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视角,思考并构建了二语写作反馈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这个“反馈活动系统由反馈主体、反馈中介、反馈客体、反馈规则、学习共同体、劳动分工和成果几部分构成”(于书林2013)。通过图中的互动箭头可以看出,反馈中介分别与反馈主体、反馈客体和学习共同体这三大部分有直接的互动关联。正如该系统模型构建者所述,“中介工具包括物理工具和心理文化工具,在反馈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于书林2013)。具体来看,在反馈中介中,主要有反馈的载体语言(母语或二语)、辅助资源(书、词典)、活动路径(网络、反馈表格或符号等)。这其中,毫无疑问,第二类是真正有效提升反馈信息质量的辅助工具,尤其对于同伴反馈活动而言。学习者由于自身二语习得水平与写作能力所限,对中介工具中辅助资源的依赖,既有实实在在的信息获取需要,也有心理文化方面增强自信的需要。“调查表明,水平越好的学生压力越大,因为他们不想‘出洋相’,都竭尽全力改好文章,而水平差的学生为了不被同伴嘲笑,也不敢懈怠,往往为了一个词反复查词典或问其他同学。”(蔡基刚2011)然而,遗憾的是,该模型的构建者在阐述教师和学习者在使用反馈中介工具的主要差异时,恰恰疏漏了在第二类辅助资源中介方面的不同之处。这实质上也反映了学界对学习型词典的语言文化认知辅助功能缺乏应有的重视或了解。

Carrie Yeahuey Chang(2015)在对同伴反馈进行界定时指出,同伴反馈就是指学习者互相交换写作草稿,彼此提供反馈建议的过程。具体到同伴反馈所涉及的信息类别,主要包括两大类: (1) 全局或综合性(global)的写作问题(比如写作内容、语篇衔接、篇章结构等);(2) 局部或单一性(local)的写作问题(比如语法、词汇、标点符号等)。通常来说,教师反馈更多关注全局性问题,而同伴反馈则更重视局部性问题。因此,研究者认为,在对学习者进行同伴反馈的培训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习者对全局性或综合性层面的写作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相关实证结果也表明,经过引导和培训,学习者在同伴反馈时确实能够做到对两大类问题的更多兼顾,而要真正能够就上述两类(宏观和微观)写作问题提出适当有效的同伴反馈,则学习者自身的写作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学习者有更多的写作经验和技巧积累,同时也还要有更多的词汇知识与能力。而这方面,致力于辅助二语学习者语言习得和文化认知的学习型词典正好能够提供适当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型词典在同伴反馈的中介工具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二语写作教师在过程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型辞书工具,那么学习者不仅提供同伴反馈的信心与质量会有提高,而且同伴反馈者自身的二语写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促进。对此,笔者将在今后展开相关的实证研究,这里暂不讨论。

三、 学习型词典的设计特征与同伴反馈中介需求

在词典学研究中,词典设计特征(design features)至关重要,它涉及内容特征、结构特征和技术特征三个主要方面(魏向清,耿云冬,卢华国2014)。在近一个世纪的不断探索中,学习型词典编纂与研究者立足词典使用者不断变化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借鉴吸收现代语言学、语言教学以及二语习得等领域的理论成果,在设计特征方面推陈出新,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具体来说,随着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其学习活动由先前的解码型为主(decoding)逐步发展为解码和编码(encoding)并重。二语教学的重心也更偏重“听说读写译”中的“说”“写”和“译”的语言产出能力培养,其中二语写作已经成为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重点之一。相应地,我们也可以看到,英语学习型词典各家族同样也顺应这一二语的教学与研究趋势,致力于编码信息的内容表征和结构与技术处理。近些年,英语学习型词典中不仅陆续推出了致力于二语写作辅助的专项类学习词典,比如朗文系列的《英语写作活用词典》(Longman Language Activator)、《美语类义词典》(Longman Thesaurus of American English)、《朗文简明写作活用词典》(Longman Essential Activator),以及《朗文常见写作错误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mmon Errors)等;又比如,牛津系列的《牛津英语同义词学习词典》(Oxford Learners Thesaurus: A Dictionary of Synonyms)、《牛津学术英语学习词典》(The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Academic English)等;再比如麦克米伦系列的《麦克米伦搭配词典》(Macmillan Collocation Dictionary)。与此同时,各大品牌英语学习型词典均高度重视二语写作教学的实际需求,在通用语文词典中也凸显了一些辅的新设计特征,对二语写作教学中同伴反馈的资源辅助需求也有很好的针对性。

根据较大规模的实证研究,王文宇和俞希(2008)发现,在英语二语写作过程中,“学生在二语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三方面都感到有困难。……在内容方面,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内容的深度和新意。……在结构方面,学生认为在谋篇布局(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心句与主题句的运用、文章的条理性、段落及句子的衔接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在语言方面,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词汇的缺乏。因为缺乏词汇,学生不能充分表达想要表达的内容,常常找不到恰当的词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用词单调,学生常常重复使用同一个词”。很显然,学习者二语写作的障碍是来自多方面的,既有全局性的问题,也有局部性的困难。如果二语写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鼓励同伴反馈在上述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评价性反馈并提出修改建议,那么学习者的受益也将是多方面的,将最终对整体的写作质量提升有帮助。因此,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将上述的学习者二语写作难点视为同伴反馈可能的反馈中介需求信息。这对二语写作教师在给学习者进行同伴反馈培训时将是有用的启示。

四、 学习型词典作为写作同伴反馈“支架”的主要功能

语言教学中的“支架”理论(scaffolding theory)源自建筑领域“支架”概念的隐喻借用,它强调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或较高水平学习者可以通过积极指导或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者提供有效辅助。“支架”理论自1976年被引入教学领域以来,其有效性已经为学界所普遍认同,诸多“支架教学法”也应运而生。“维果斯基认为: 提供支架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提供丰富、有效的概念支架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使学生有效地实现知识意义建构的有效方法。”(转引自梁爱民2010)在本研究中,二语写作教学中的同伴反馈,需要借助中介工具使用,才能更加有效。这类似二语习得或教学过程中的“支架”效应。所不同的是,这种“支架”不是来自教师的言语辅助,而是从词典中可以获取的相关知识辅助。换言之,借助学习型词典查阅所进行的同伴反馈,其实质就是一种“支架”式反馈(scaffolded feedback)(Hyland K. & Hyland F. 2006)。

就辞书作为同伴反馈的中介工具性质以及它所承担的辅助写作的主要功能来说,本文认为,学习型词典所承担的反馈支架功能可以进一步细化,使其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更加明确。如上文所述,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同伴反馈需要兼顾全局性(global)(比如写作内容、语篇衔接、篇章结构等)和局部性(local)(比如语法、词汇、标点符号等)写作问题两方面。同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困难主要集中体现在内容、结构和语言三方面。鉴于此,我们可以将同伴反馈所需的词典支架功能描述为: (1) 内容反馈支架(content scaffolding);(2) 结构反馈支架(structure scaffolding);(3) 语言反馈支架(language scaffolding)。二语写作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学习型词典资源来对学习者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支架信息(scaffolding information),进而对同伴写作文本做出可靠而且有效的反馈。

1. 内容反馈支架

据相关实证研究,现有写作教学中的同伴反馈往往存在如下全局性反馈不足的局限,比如,“中国学生反馈意见中约60%―80%为微观层面”(张立2008);“只注意表面错误等‘低层次的问题’,而忽视了诸如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高层次问题’”(包著红2010);“学生往往易选择形式上如更多给予语法,词汇,标点,大小写等表层结构的反馈,忽略和回避内容上的评价和建议”(樊惠君2011);“很少有学生能评论文章的主题陈述、主题句、文章结构安排、连贯性及语言的清晰度、风格、逻辑思维等问题,在如何使文章更有层次和内涵方面更是束手无策”(赵金桂2012);“只是评改文章的某些方面,而不能对文章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周一书2013),等等。当然,也有少数实证研究的发现与上述结果相左,比如“同伴反馈较多关注篇章结构、总体评价和内容意义层面,而教师反馈较多关注表层修改,如语法规范和格式等细节问题”(杨苗2006;许悦婷,刘骏2010)。对此,本研究不做主观评价。事实上,就大多数研究发现而言,同伴反馈在内容层面的不足是比较普遍的。

就二语写作而言,由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足,往往存在“词不达意”或“言不尽意”的情况,影响了其内容表达的“深度或新意”(王文宇,俞希2008)。一方面,学习者可能对相关话题的思想认识比较粗浅;另一方面,学习者在二语表达过程中力不从心。这方面,旨在帮助二语学习者提升写作能力的学习型词典均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朗文简明写作活用词典》为例。这部以中高级英语学习者为目标用户的写作学习词典就充分考虑了上述两方面的问题。针对学习者写作内容表达粗浅平白的问题,该词典设计了30个话题性写作词库(word bank),所涉及的写作主题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广告;银行;书籍/文学;计算机;法院/审判;人物描述;驾驶;;教育;环境;体育锻炼;节假日;电影;闲暇时光;政府/政治;住房/住所;邮件、电话和传真;医疗;音乐;报刊;警察;宗教;餐馆/饮食;体育;奇异事物和事件;科技;电视/收音机;戏剧;旅游;交通”。这些写作话题较为全面地覆盖了二语基础写作的主要内容,会给学习者提供内容层面的有效帮助或启发。同时,同伴反馈也能够基于上述话题素材的词汇内容激活相应的反馈内容。

我们仅举一例来说明。比如,有关环境(environment)方面的话题写作,该词典就提供了如下的丰富内容: 首先,该词典将可能涉及的写作内容分为两大板块――1) 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problems);2) 解决方案(some solutions)。在第一个板块中,词典编纂者先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较为简要的描述,主要包括污染问题(pollution)、汽车问题(cars)、温室效应问题(greenhouse effect)、臭氧层洞的问题(holes in the ozone layer)、酸雨问题(acid rain),以及动植物栖息地破坏问题(the destruction of habitats)。在第二个板块中,词典编纂者就解决方案进行了较为简要的描述,主要包括有利于环保的交通方式(alternative forms of transport)、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s)、有机食品(organic food)、废物回收利用(recycling),以及抗议活动(protesting)等。无疑这些词典编纂者基于大型语料库分析统计而精心筛选的内容,为学习者的相关写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写作内容素材。

紧接着,词典编纂者还提供了相关的英语表达核心词汇,比如: acid rain, air quality, alternative, the atmosphere, car pool, CFCs, congestion, electric car, endangered,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environmental group,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extinct, fertilizer, flooding, fumes, global warming, green, greenhouse gas, the greenhouse effect, habitat, organic, the ozone layer, pesticide, pollutant, polluter, pollution, power station, protest, protester, public transport, rainforest, recycle, recycled, renewable energy, skin cancer, smog, solar power, species, sustainable, source, threaten, toxic waste, ultraviolet light, wave power, wild life, wind power, woodland。这些与话题密切相关的“可用词汇”(available vocabulary)将有利于学习者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该词典还通过参见的方式,补充了可能会涉及的相关写作内容及“可用词汇”,即陆地与海洋(land and sea)、问题(problem)、意见(opinions)、抗议(protest)、交通(transport)、破坏(damage)、毁坏(destroy)、保护(protect)等。显而易见,这样一个同语义场的话题内容和词汇网络的建构,给二语学习者的写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写作素材内容和词汇。这些不仅有利于同伴反馈过程中向学习者提供有效的针对性反馈,而且反馈者本人也能够从中获取有益的写作资源,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当然,这需要二语写作教师对相关辞书的使用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五、 结语

在众多教学模式中,“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模式强调学习者通过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所习得。并且,研究表明,随着学习者任务完成能力的提升,其相关领域知识的获取也会随之不断增加。(Marczok, Braukhoff & Amann 2015)学习者“在阅读同学的文章时,能实践‘评价标准’,体会自己文章的问题”(黄静,张文霞2014)。显然,二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同伴反馈活动就体现了这种“做中学”的理念。这其中,学习型词典对二语写作同伴反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支架”作用。基于辞书使用的二语写作“内容反馈支架”“结构反馈支架”和“语言反馈支架”这三种反馈支架的积极搭建,既有利于同伴反馈的顺利有效实施,促进被反馈的学习者二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在过程中提升了作为同伴反馈主体学习者的相关语言文化认知能力,可谓一石二鸟。这种基于学习型词典“支架”功能的教学模式探索,要求二语写作教师对学习型词典的学习辅助功能有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学习者予以积极的培训和引导。当然,这种支架式同伴反馈的实际教学效用还有待笔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