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测绘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测绘论文

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1

测绘科学技术涵盖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管理、应用等各方面,从数据获取、组织到提供服务,主要包括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海量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空间信息分析与挖掘技术以及网络服务技术。其中,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是指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空间信息可视化包括地图可视化(VisualizationinCartogra-phy)、地理可视化(VisualizationinGeography)、GIS可视化(VisualizationinGIS)及专业领域可视化。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培养模块是在汲取模块化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将测绘学科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相关课程进行组合,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单元或者是能力诉求单元。为实现对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在空间信息可视化理论与技术培养环节,课程的设置应该依据空间信息可视化学科理论与技术架构,形成相应的课题体系。空间信息可视化显示模块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掌握空间信息可视化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及基于可视化成果的分析应用。测绘工程专业设置是高等学校测绘学科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是为了使培养的人才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宽的专业口径,并富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实践能力[9]。测绘工程专业教学目标的本质为培养具有获取、存储、处理和显示空间数据专业技能。其中,空间信息可视化显示方面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系列的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地图学和图形图像学基本理论,运用计算机地图制图、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在某种介质(如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我国目前有近12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及参考部分高校网站上列出的专业教学计划提供的课程设置资料,将课程设置情况汇编成表,见表1。通过该表可以看出我国当前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在空间信息可视化显示模块所设置课程的现状(所列高校涵盖矿业、林业、地理、工程、交通等特色)。根据表1提供的信息,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空间信息可视化模块单元,主要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1)空间信息可视化模块课程设置得到重视,开设课程基本涵盖了空间可视化原理、算法、实现技术及分析应用等方面。2)不同院校课程设置突出了自身的特点,每所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及其研究优势,所开设课程存在差异,但总体能够满足培养学生掌握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教学的目标要求。

2空间信息可视化模块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置探讨

2.1测绘计算机辅助成图1)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绘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地籍图、宗地图已成为专业测绘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本课程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掌握测绘计算机辅助成图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地图符号的定制、地形图及地籍图的绘制及测绘绘图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同时本课程设置,为进一步学习《数字测图原理》课程和进行数字地形图绘制奠定基础。2)教学内容设置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软件系统操作基础、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绘图环境的设置、块、属性与外部参照的使用、测绘符号的制作和定制、地形图和地籍图的基本绘制方法以及系统二次开发。

2.2地图学1)教学目标地图学为测绘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地理事象空间认知、抽象、地图表达的能力,掌握在数字环境下基于主流GIS或绘图软件的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分析应用的专业能力,为专业后续课程(如GIS)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将来从事地学专业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2)教学内容设置本课程内容安排包括地图及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地图数学基础(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地图数据源、地图语言与符号设计、地图的设计与编制、地图综合、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数字地图理论与制图和地图的分析与应用。通过对《地图学》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图的本质、构成和基本要素,地图符号设计原则及方法,掌握数字化背景下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要素的表示,以及地图分析、应用、输出等专业知识。

2.3计算机制图学1)教学目标计算机制图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图形信息的一门学科。计算机制图学是研究图形生成,图形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图形信息的输入、输出和显示,图形的变换及人机交互式绘图等问题,是计算机的一个应用领域。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来绘制图形图像及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制图软件的学习,实现数据的获取、设计、绘制和专业相关的各种图形图像(如地图、遥感影像图等)。通过对《计算机制图学》的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制图学发展现状,掌握计算机制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根据具体的数据和要求,实现计算机图形生成和进行相关的分析应用。2)教学内容设置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计算机制图理论基础、计算机图形处理算法、计算机制图数据模型以及计算机制图应用。本课程教学内容从计算机制图学的基本概念着手,重点讲解计算机图形生成,图形在计算机中的表达,计算机图形处理算法,人机交互式图形图像制作及计算机制图的应用等方面。

2.4电子地图1)教学目标电子地图是计算机技术引入地图后产生的一个新的产品形式,也是空间信息可视化输出的主要表现手段。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得学生掌握电子地图的定义、电子地图类别、电子地图设计理论、电子地图的生成与显示、电子地图的存储、电子地图的管理和应用。2)教学内容设置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地图概述、电子地图设计、电子地图数据模型、电子地图的逻辑结构、电子地图制作、电子地图显示技术和电子地图应用。

2.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1)教学目标本课程为在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遥感数据处理的一般原理、过程与方法,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实际应用。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遥感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基本技能和发展动态,初步掌握应用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上机实践等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遥感图像成像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这些理论在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ERDAS,ENVI等)进行图像处理。2)教学内容设置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概念、遥感数字图像的获取、遥感数字图像预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的计算机分类、遥感数字图像分析方法等内容。实验教学环节基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经过上机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具有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能力。

3结束语

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数字城市;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DC)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城市信息化;狭义上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网络等关键技术,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1]。数字城市的提出成为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亮点,随着数字城市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我国数字城市的建设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1 研究方法、数据处理

1.1 研究方法

1.1.1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特定主题内容进行定性定量剖析,提示该主题内容的实质,系统、客观地把握其研究动态和趋势[2]。

1.1.2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数据来描述或揭示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一定研究目的的一种分析研究方法。它是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在长期文献信息统计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

1.2 统计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关键词”为检索项,“数字城市”为检索词,时间跨度选取2006-2011年共6年的数据,即检索条件:关键词=数字城市*全部期刊*年=2006-2011。检索出符合条件的论文共计1704篇,剔除通知、会议、纪要、讲话等,共获得有效论文1117篇。

2 数字城市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1数字城市研究发文量分析

在cnki学术趋势搜索中以数字城市为主题检索,数据整合分析后得到该领域论文数量在1997-2011年的变化趋势,经分析得:

1998-2003年我国数字城市领域的研究一直呈现增长态势, 2000年国民经济“十五”规划将信息化列为专项之后,论文数量明显增长,2003年达到顶峰;2004-2006年间研究呈现下降趋势且发文量相对平稳,该阶段论文对数字城市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进行了分析;2006年之后该领域的研究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11年达到历史高峰。

2.2论文作者分析

通过对2006-2011年间数字城市领域论文作者进行统计,获得有效论文作者1771位,其中,李琦发表文献9篇,排在第2、3位的分别是邹逸江、黎林峰,这些作者均为数字城市研究领域的积极型研究者,丰富和发展了数字城市理论。

2.3论文期刊分布分析

著名的布拉德福定律揭示了文献信息集中离散分布规律,该规律有助于选择和确定核心期刊。所谓核心期刊,实质刊载与某一学科领域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4]。

载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中国建设信息》、《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载文量最多,载文数量189篇,占论文总量的16.92%,《中国建设信息》刊载量连续3年处于领先地位,为研究者快速查找数字城市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参考。

2.4关键词分析

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词频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近6年数字城市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共计1380个,列举出现次数较多词并对相近的词进行归类,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关键词统计结果表

序号 关键词 出现次数 所占比例 序号 关键词出现次数 出现频率

1 数字城市 48234.93% 6数据库503.62%

2 地理信息系统 17512.68% 7应用302.17%

3 虚拟现实 977.02% 8 地理空间框架 221.59%

4 城市规划 63 4.57% 9 数字化 211.52%

5 信息化 594.28% 10电子政务 201.44%

3 数字城市未来研究热点

3.1智慧城市的研究是数字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数字城市领域中核心作者李琦认为:数字城市是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城市也将向智能城市发展。通过一些核心作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作为数字城市发展高级阶段的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3.2地理空间框架的研究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持仍是研究热点

通过对数字城市刊载量较多的期刊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与地理空间信息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作为数字城市的一部分,为整个数字化城市管理搭建了一个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可以有效的促进地理信息共享应用,数字城市领域的地理空间框架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热点。

3.3数字城市的应用研究将日益增多。

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了解到,截止2012年5月23日,全国已有26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政府在城市建设领域的决策,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因此,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研究方面,建成后如何依托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以及如何使数字城市建设更好的服务民生方面的研究将日益增多。

4 结语

回顾国内近六年来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数字城市研究文献的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研究主题涉及数字城市的理论、支撑技术和应用等多方面,未来也将逐步向较高层次的智慧城市领域研究,更好的促进城市建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数字城市信息共享的几个问题[J].《北京测绘》,2007(4):1-5

[2]王知津,闫永君.网络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6):2-5

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3

关键词:测绘技术;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对能源、城市规划方面的需要。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这需要把握其前期的测绘工作,它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助推力,对于其利用应当从细微做起,保证其安全运行、稳定持续的为城市居民生活与商业利用。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利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系统中,测绘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对此,在实际行动中,应当充分掌握其测绘技术,为城市规划与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1.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测绘技术

随着这几年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测绘技术也正在发生重大革命,尤其是GPS技术引进测绘系统中,它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首选,目前,用GPS的静态或者其快速的静态方法,在相关控制系统下,是能够依据相关参数逐渐涉及到或者处理总体性的物理测量,可以精确地测量平面、立体性的地形,这就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一些比较精准有效地数据,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可持续的技术支持。特别在RTK定位技术应用后,它就能够利用其优点,将先前的测绘技术发展成更为成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

RTK定位技术优势有如下几点:一是携带方便,GPS技术是在卫星系统全方位支持下,可以不受地形地貌、时间上的影响,就能够好巫阻挡的测量各种物理水文环境,这对于城市复杂的地理环境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便,而且误差小等方面的优势,对此,这将是公路测量技术发展方向。二是工作效率非常高,在城市规划中,应用RTK定位技术,一次就能够比较准确的测出4千米半径的区域,这样就能够彻底地减少设置控制点和测量仪器的次数,并且只需一个人就能够完美的完成,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的效率。三是定位更加精准,由于RTK定位技术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少,在一个4千米测量半径的区域内,RTK定位技术就能够得到非常高的平面与立体的精度,这是非常值得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需要的。

2.测绘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作用

现今我国的城镇化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正呈现一个高发上升增长的趋势,城市建设正向着一个科学化、规范化、安全舒适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将是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涉及众多方面的因素,例如道路建造、房屋建造,地下水道,交通设施等整体布局,都需要其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只要这样才能够比较好的把握这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程施工数量与质量,同是测绘工作人员还需要时刻对其工程进行监控、检测与修正等。对此,城市测绘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

城市规划与建设测绘的基础就是城市空间的信息化,这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个完全有意义的数字资料。在这一城市空间信息上,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与建设、电信通讯设施、消防预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因素。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就不能够实施有效的数字城市化的建设,只有加快这一步伐,才能够彻底性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由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城市各部门实施办公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之上,就能够获得有效的发展。

2.2城市测绘与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测绘需要诸多技术因素,城市规划与建设需要考虑众多因素,最主要的是对城市空间基本信息的掌握,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图,而在一个城市测绘过程中,是需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并且合理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的技术,可以有效的对城市基本水文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并对这些信息实施加工、更新,进而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可以预见,在将来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城市测绘必将是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一环。

现在城市建设中,变得越来越重视城市测绘技术的成熟性、稳定性与高效性,这是由于一种成熟有效的测绘技术需要长时间、高成本的投入,就如RTK定位技术,不仅国家对其有着巨大的投入,而且发展到社会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他们。只有切实的装备现代的RTK定位技术,加大对其设备利用,同时将其技术操作的具体步骤简化,这样有助于操作人员的利用。这样在城市测绘中,应当以最有效的测绘技术,这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也悠着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城市规划与建设涉及众多利益,对此在测绘过程中,各部门应当加强合作,这样才能够切实促进城市健康建设,并且能够挽救众多的财产。

2.3测绘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RTK定位测绘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进程,拓展了城市测绘的应用领域,加快了测绘科技创新的步伐,加速了城市测绘由传统模式向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为城市测绘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新的契机,城市测绘部门应该紧紧把握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以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促进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应用与共享,将城市测绘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有效措施。

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础,而作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城市测绘部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测绘行业必须把握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新的跨越。我们要以城市基础测绘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为契机,积极发展勘测科技,加强勘测技术研究,全面实现数字测绘,充分利用多种先进科学技术,建设城市基础空间信息系统,更好地为城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宏伟.城市数字化地形图数据库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8(06)

[2]赵相伟;靳奉祥;李云岭;王健;刘万明;王婷婷;肖巍巍;;城市三维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论坛征文投稿”)[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陆建华;;城市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A];现代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陈应东;龚志辉;;基于数据服务的数字城市服务平台[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协2009年学术年会测绘论文集[C];2009年

[5]王宇;赵清清;刘岩;;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探讨[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4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土地调查; 土地测绘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our city has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Modern Gaoke technology such as GPS technology, RS technology, GIS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new technologies will be widely used in China's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and to play its leading role. The brief analysis of process of land survey the author made, which show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land survey,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land survey;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传统的测绘技术存在着更新困难、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而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现代测绘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技术、遥感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做到高精度测量,

因而能顺利地完成土地调查并能够保证土地开发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将现代化的测绘方法运用到土地调查当中,是维护土地市场秩序、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充分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准确性和快速性,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土地调查当中。

一、土地调查的步骤分析

1.1 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路线

土地现状的调查技术流程有现场勘探、平面测量、修测、图片编辑、建筑现状研究、地籍管理信息的建立与完善等。测量的具体方式是将城镇的地籍调查最终数据按照1:500的比例,对不断变化的土地进行修测与补测,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全站仪解析法进行测绘,将测点的具置明确标注在草图上, 并通过相关软件传输到电脑, 运用电脑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在调查过程中,利用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完整的土地调查体系。

1.2 土地现状的分析技术路线

利用上述方法得出调查技术路线,利用统计学技术分析出待开发土地现状的数据分布、 空间分布,并且通过土地的利用强度、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的利用结构等不同方面对即将开发的土地进行评价。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的开发利用度,是和其他相关区域的比较结果,它既具有时间的可量性,又具有空间的可比性。土地现状的分析可以让土地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化,对于人类产生较大的效应,从经济、环境、社会等角度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1.3 土地潜力的分析技术路线

在经历过上述两个总体步骤之后, 要进行土地的潜力分析。待开发土地的潜力分析通常采取单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评价这两种方法, 在土地功能与适宜程度方面进行调查, 采用测绘技术得到高精度的结果,将待开发土地以功能进行分区, 从多种角度反映出土地的实际功能,并且利用电子技术将土地的潜力展现出来。

二、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2.1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技术,其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好、速度快等显著特点,通过提供的三维坐标让土地调查者获得空间数据,以达到空间定位的目的。GPS 技术与掌上电脑的结合,则给土地的野外调查提供了便利。将数码的摄像头与GPS集合到一起,运用到掌上电脑上,最终实现地形的测量的变更,解决变更区域中形状不规则、区域不明显等不良因素,并且利用数码摄像头还可以对野外土地进行拍摄,替代人工绘图不便,减轻工作量。同时,利用掌上电脑与GPS技术结合,还可以满足野外工作中时间长的问题,达到连续工作和数据储存的要求,并且及时满足图形的更新,使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提高。

2.2 “3S” 集成技术

“3S” 集成技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三者综合而成,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对于土地进行实时的观测、分析和应用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3S技术日渐成熟,其在土地调查中发挥数据采集、处理和产品生成等效用,并且在土地更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中变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例如: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相关的影像数据,然后与土地调查的更新技术进行汇总、叠加分类,并让专业软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准确的变换范围和数据结果。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调查方法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大大加快了土地调查的速度和效率。

2.3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特点的空间信息系统,它通过计算机的系统支持, 对地球空间中的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描绘。具体而言,他是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地理空间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多种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或科学研究的需要,并以图形和数字的方式表示结果。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已经成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地理信息系统朝着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GIS中,由于所获取的测绘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同时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具有极强的逻辑判断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方案比选, 增加了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计算机可以自动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 利用数据库又易于删补、更新,因而还可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和动态设计。通过对 GIS的研究和使用,还可增强测绘人员和城市规划人员的协作,使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臻于统一,促进城市规划工作。

2.4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高效手段,在我国的土地调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首先,遥感技术对于重点城市的土地勘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该技术对城市中占用耕地等情况进行监测,加强土地管理。然后,遥感技术对土地调查的信息更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利用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形图为资料,与原有的土地现状图进行对比,将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改,最终达到更新的效果。

2.5 数据的处理与提取

数据的处理与提取是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利用计算机将土地利用图和遥感技术的影像图相互叠加,按照类别分层处理影像中待检测出的特征值,并且按照特定的规范,选择出与以上数据对应的遥感信息特征值进行对比,检测出变化的区域。然后,通过近年的土地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相关系列的土地变化信息的提取方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测绘行业中测绘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一个国家测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跟国防。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在土地调查中是非常有必要的。现代化的测绘方法可以改善传统测绘方法更新困难、精度低、效率低等缺点,实现准确性高、灵活性高的测量。现代化的测绘方法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方式,全面分析土地的类型、数量、现状及分布,利用及时更新的数据解决实际的问题,以起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面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对土地调查的过程做出简要分析,并指出测绘的几种方法和具体应用。希望全文能够给相关人员一起启发和思考,促进土地市场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翔;丘小春;叶科峰;浅谈全州泥石流灾害中的应急测绘技术[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年

[2]刘万利;张伟;浅谈 GPS 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 年

[3]黄太山; 基于VB与Mapgis SDK开发GIS应用程序[A]; 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王力; 李广云;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拼接方法研究[A];2009 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5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网络RTK技术RTK技术电力勘测

中图分类号:TM-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018-01

目前,GPS静态相对定位和GPS RTK已广泛应用于测绘生产,成为当代测量的常用作业模式。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代表着GPS第三代定位技术的PPP技术和网络RTK技术成为了GPS研究的新热点。实时、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网络化、集中式的数据服务(Data Service)典型特征,使得PPP技术和网络RTK技术对促进测绘生产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这些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其在电力测绘行业未来发展中的作用,为加快实现电力勘测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强测绘新技术的理论交流与实践,提高电力测绘生产的效率,对电力测绘工作者是非常必要的。

一、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一)概念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简称为PPP)是利用这种预报的GPS卫星的精密星历或事后的精密星历作为已知坐标起算数据;同时利用某种方式得到的精密卫星钟差来替代用户GPS定位观测值方程中的卫星钟差参数;用户利用单台GPS双频双码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在数千万平方公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都可以2-4dm级的精度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或以2-4cm级的精度进行较快速的静态定位,这一导航定位方法称为精密单点定位。

GPS的定位模式可分为单点定位、精密单点定位、单基准站相对定位及多基准站相对定位。目前,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实现全球精密实时动态定位与导航的关键技术,也是GPS定位方面的前沿研究方向。

(二)技术特点

1.处理非差伪距和相位观测值;

2.估计位置、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延迟历元;

3.支持静态和动态定位;

4.支持全球定位;

5.与坐标框架直接联系;

6.无需基准站支持即可实现厘米级到分米级定位;

7.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网络RTK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一)概念

在某一区域内建立多个(一般为3个或3个以上)的GPS基准站,对该地区构成网状覆盖,并以这些基准站中的一个或多个为基准,计算和发播GPS改正信息,对该地区内的GPS用户进行实时改正的定位方式,称为GPS网络RTK,又称为多基准站RTK。

按GPS的定位模式网络RTK属多基准站相对定位。目前,网络RTK技术按照差分信息生成方式主要有:虚拟参考站技术(VRS)、FKP技术、徕卡主辅站概念(MAC)和综合误差内插技术(CBI)。

(二)技术特点

1.覆盖范围更广;

2.成本更低;

3.精度和可靠性更高;

4.应用范围更广;

5.改进了OTF初始化时间。

三、常规RTK、PPP技术、网络RTK在技术要求、定位精度等方面的优缺点

(一)常规RTK

常规RTK技术目前已应用于电力勘测中,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规RTK采用双差观测模型,其重要优点是消除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的影响。对于短基线情况,可以进一步消除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的影响,整周未知数具有整数特性。缺点是观测值减少且相关必须至少在一个已知站上进行同步观测才能求解测站坐标;工作距离短、定位精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单参考站模式可靠性差、大的区域内作业需要多次设站或设立多个参考站且受电台信号限制同时存在粗差。

(二)PPP技术

PPP技术主要是结合广域差分和单点定位技术,采用非差观测值模型,可用观测值多,保留了所有观测信息;能直接得到测站坐标;不同测站的观测值不相关,显然误差也不相关,测站与测站之间无距离限制。其技术要求为精密卫星轨道、卫星钟参数;其不利之处是未知参数多;无法采用站间或星间差分的方法消除误差影响,必须利用完善的改正模型加以改正。整周未知数不具有整数特性。

(三)网络RTK

网络RTK技术是利用连续运行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参考站网络、计算机网络通讯、无线通讯、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等,为覆盖范围内的流动站用户实时提供高精度的GNSS定位结果的一系列技术总称。其主要是结合RTK和基准站技术,要求在区域内架设多个基准站,定位精度高、精度均匀、稳定性好,目前正向着网络RTK系统CORS系统方向发展。完善的CORS系统的建立将实现全国范围的无缝测绘梦想。

四、PPP技术和网络RTK技术在电力勘测应用中的技术特点

(一)有利于实现坐标系统的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国家设立和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确定国家大地测量等级和精度以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系列和基本精度”。目前,鉴于我国1954年北京坐标系存在着缺点和问题,而1980西安坐标系虽为我国严密的国家坐标系统,但限于各级网点分布及区域加密点数量不足和标志破坏严重等问题;我国测绘现状限于技术发展和区域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实际,由于各地区城市建设多年来多坐标系统下的已有测绘成果资料积累,还不能够实现所有测绘资料和测绘生产在国家坐标系统下的完全统一。而电力勘测由于测设的站、厂(场)及输电线路通常为城区与城区间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连接,电力测绘生产和电力基础设施信息化恰需要在统一的坐标基准上,这就给电力勘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既要考虑当地城市规划建设,又要顾及电力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常规的单基准站RTK测量尚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及网络RTK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ITRF框架下的测量成果,既可方便坐标系统间的联测与互换,实现坐标系统在某一区域内的统一也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坐标系统统一。

(二)保证勘测精度的同时提高勘测效率

目前,由于国家坐标系统区域加密点的分布不均,且大部分国家控制点位(平面、高程)遭到破坏,使得电力勘测在输电线路等线路勘测在控制测量上遇到了严重的问题。省级GPS网点的加密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线路勘测等测绘生产的需要。为了确保勘测成果质量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控制测量上,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利用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的高精度解决电力线路勘测的控制测量问题不单省时高效,且能够保证精度要求。我国武汉大学研制的高精度PPP数据处理软件TriP,以无电离层影响的载波相位和伪距组合观测值为观测数据,对测站的位置、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天顶延迟以及组合后的相位模糊度等参数进行估计,同时具有后处理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的功能〔1〕。因此,利用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解决平面控制测量问题已完全可能。而随着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未来省级GPS网络虚拟参考站网的建设,实现电力勘测在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省时高校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有利于推进电力勘测的信息化进程

数字城市、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地球的数字化时代正在悄然的走进我们,数字化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测绘工作作为测定、采集及表述等数字化数据、信息获取源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实现电力勘测的信息化、现代化是我们电力勘测工作者的梦想和追求。怎样解决电力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相信随着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以及网络RKT技术的成熟发展一定精度要求下的统一坐标系统的电力勘测的信息化很快就能实现。在电力勘测信息化、数字化数据信息的获取上同航测及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将会实现电力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和信息网络查询,并使得作为“数字中国”一部分的电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成为可能。因此,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和网络RTK技术的发展必将推进电力勘测的信息化进程。

五、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的卫星定位技术在历经了常规RTK技术和广域差分定位技术后,正向着以PPP技术、网络RTK技术及网络RTK系统为代表的第三代GPS定位技术阶段,即以实时、高精度、高可靠性为方向发展,网络化、集中式为数据服务(Data Service)典型特征的技术发展阶段。PPP技术和网络RTK技术的成熟发展,必将促进电力基础设施的信息化进程,实现电力勘测的信息化、现代化。认真学习和掌握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并不断将其应用于电力勘测生产实际,才能更好的实现专业技术的信息化发展,才能够通过技术的进步与变革,提高专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亦、邹璇,《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精度分析》,测绘信息与工程,Journal of Geomatics Apr. 2008,33:(2).

[2]晏红波、黄腾,GPS网络RTK的现状及应用前景探讨,现代空间定位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Vol.5,No.3,Nov.2007.

[3]李征航、何良华、吴北平,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最新进展,第二讲,网络RTK测绘信息与工程,Journal of Geomat ics,2002,4-27(2).

信息化测绘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笔者以为,要想把发展对策落实为具体的业务工作,必须加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通过贯彻落实《纲要》,提高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增强测绘业务领域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正确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测绘装备建设和知识产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服务和保障作用。必须加紧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周密安排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考核监督等项工作,加强测绘业务全面建设与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和统一管理,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必须加快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建立吸纳、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利用国家相关教育环境,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培养造就一批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知识产权意识敏锐、创新思维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加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于装备信息化建设、滞后于测绘全面业务建设的现实问题,建立与装备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