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流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流程管理范文1
关键词: 流程管理;特种工艺生产厂;质量预控;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033-02
0 引言
在现代航空制造中,许多重要承力结构件都要经过特种工艺处理,特种工艺形成的质量特性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和运营的经济性。
本文选取典型热表处理特种工艺生产厂为研究对象,以电镀工艺为切入点,运用流程管理理论和技术,探索出适合西飞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基于流程管理的特种工艺质量预控模式,保证了零件实物质量,加快生产流程运行效率,满足了飞机研制生产需求,促进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全方位地增强特种工艺生产厂的竞争力。
1 基于流程管理的特种工艺生产厂质量预控技术简述
基于流程管理的特种工艺生产厂质量预控技术是运用流程管理方法识别、筛选关键流程作为切入点,通过统一调动资源、打破职能分割的方式,使流程所有参与者集思广益,充分地发现或预知流程变异实质,在工艺流程发生变异以及质量事故发生之前及时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系统化地规范组织的各种经营活动,从而快速解决当务之急的短板问题,更好地实现和满足客户要求。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现状分析:收集、汇总历史数据,运用柏拉图等流程管理理论和分析手段,查找影响产品实物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瓶颈”问题,确定其关键流程,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步骤2流程建模:采用图形化建模技术直观、形象地描述和表达流程结构及其关系。步骤3流程分析:在流程模型基础上,采用因果图等简单形象图形化流程分析工具进一步发现流程运行的瓶颈,并提出改进方案。步骤4流程实施:实施改进后流程,确保流程按计划正常运行与控制,并及时解决突发事件。步骤5流程评价:建立并通过评价体系,对流程的运行质量进行测评,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是否通过轻微改进来完善流程,或者通过流程再造方式来改善。
2 实施应用
2.1 现状分析 担负高强度钢热表处理的特种工艺生产厂是西飞公司主要且典型的特种工艺生产厂,主要承担国内军民机和国际合作项目零件热表处理科研生产任务,所涉及的工艺种类多而杂,众多工艺流程构成了图1所示的生产线框架结构,其管理运作是通过各业务部门按如图2所示的组织结构依据既定规范、运用相关资源、协调与配合来完成的,从而保证了其经营目标和客户的实现。但随着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期望值日益提高以及西飞公司未来特种工艺规模与技术应用的扩大,这种主要从方便专业化管理和控制角度设置的传统运作模式,不仅不能带来整体的协调作业,而且还造成过程监控漏洞的时有发生、过程监控日益复杂化和整个运行效率的低下。
2.2 流程建模 采用图形化建模工具——流程图表述现行电镀工艺流程,为进一步分析、预测质量事故致因和诱因做好前提准备,如图3所示。
2.3 流程分析 收集、汇总历史数据,采取柏拉图等分析手段,建立电镀工艺过程质量事故模型,见图4所示。
在图4流程模型基础上,采用图5所示因果图等简单形象图形化流程分析工具并比对GJB480A-95《金属镀覆和化学覆盖工艺质量控制要求》文件,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度较高零件未消除应力、工艺表编制不细、电源波动未进行控制、没有规定测厚方法和未量化氢脆控制等流程运行瓶颈,确定其为监控重点,并采取了相应改进方案和措施。
2.4 流程实施
2.4.1 优化工艺流程 改进电镀工艺流程,对热处理强度大于1500MPa钢制件,增加消除应力操作,并对相关工艺文件进行更改。
2.4.2 细化工艺表 电镀工艺表是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直接依据的工艺文件,其编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电镀零件的实物质量。针对现有电镀零件工艺表仅标注了成品镀层厚度,不能对需加大镀层厚度零件的实际操作起指导作用问题,对现有电镀零件工艺表进行梳理,依据零件图纸成品尺寸、相关机加生产厂磨床设备精度,制定合理的零件加大镀层厚度范围,并对670项需加大镀层厚度零件的工艺表进行优化,使工艺表能够真正指导零件的电镀实际操作,从源头上减少了需加大镀层厚度零件质量事故的发生几率。
2.4.3 控制电源波动 为控制电源波动,对电镀电源交流/直流纹波电压和纹波系数进行测定,使电源纹波系数控制在10%的波动范围内。
2.4.4 规范测厚方法 由于航空零件外形复杂,采用常规量具和测量方法,零件部分区域只能进行镀层的间接测量,无法保证镀层厚度的测量精度。因此,依据相关国标和航空零件外形实际状况,选择采用显微镜测量法、磁性测量法、阳极溶解库仑法和量具测量法为镀层厚度测量方法,并纳入相关工艺文件。
2.4.5 量化氢脆性能控制 现行零件氢脆性能控制仅通过检查除氢记录来实现的,没有对氢脆进行有效的量化控制。通过比对GJB480A-95《金属镀覆和化学覆盖工艺质量控制要求》发现,其规定的氢脆测定试样、方法与西飞公司工艺应用现状严重不符,通过查阅国外资料、结合零件特点并考虑西飞公司工艺应用现状,制定了氢脆性能测定试样、方法与判定标准,并进行了试验论证,将结论纳入相关工艺文件。具体如下:①制定氢脆性能测定试样、方法与判定标准,为量化氢脆性能控制提供可靠依据。采取ASTM F519的1a型或ASTM F519的II型缺口拉伸试样,按ASTM F519规定测试方法进行加载试验,连续加载最少200小时不出现断裂或裂纹,则氢脆性能合格,否则氢脆性能不合格。②改进试验条件,确保测试试验顺利进行。由于现有电镀电源电流数值输出大、测试规定采用的电流数值较小以及电流指示仪表仅能显示到个位数等因素的影响,在测试试验过程中无法将电流稳定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造成试棒电镀测试试验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对现有电源进行改造,在电镀槽上加载2个阴极棒,其中1个加载适当试件起分流作用,另1个阴极棒两端绝缘,其上加载拉伸试棒,并串联量程为0~50A的电流数显表用于读取测试电流数值,从而保证了测试试验的顺利进行。
2.4.6 提升人员素质,保证操作正确性 针对人员存在不规范操作现象,对操作和检验人员进行电镀工艺理论与实际操作培训,提升人员素质,保证操作正确性。
优化前后电镀工艺流程比较如图6所示。
2.5 流程评价 ①通过基于流程管理质量预控技术的实施运用,流程运行平稳,无氢脆事故发生。零件电镀缺陷发生率与上年相比,由4.5%下降为0.8%,实物质量得到提高,相关生产流程运行效率明显加快,同时节省了发生质量事故所引起的返工、返修费用。②通过基于流程管理质量预控技术的实施运用,可准确找出管理的重点与薄弱环节,变事后控制为事前预防,使整个管理更合理、有序和有的放矢,减少了问题发生几率,持续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③通过基于流程管理质量预控技术的实施运用,便于及时统一调配人力资源,协调各职能部门相互关系,实现快捷的动态管理。④通过基于流程管理质量预控技术的实施运用,使员工价值观发生变化,从维护型变为开拓型,从保守型到具有创新意识,顾客满意度得到提高。
3 结论
特种工艺生产厂的组织结构、工艺生产线分布以及特种工艺专业特点决定了提高和稳定特种工艺加工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整个特种工艺生产厂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特种工艺生产厂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模式进行系统优化改进。
参考文献:
[1]黄艾舟,梅少祖.流程管理原理及卓越流程建模方法研究[J].工业工程管理,2003,8(2):46-50.
生产流程管理范文2
关键词 :汽车 物流成本 控制 管理
一、汽车生产物流与物流成本控制
汽车物流主要是针对汽车生产制造行业的一种综合性的物流管理,其综合性主要表现在集合包装、现代运输、仓储、产品加工流通以及信息处理为一体。汽车物流是生产原料的供应厂商、生产制造厂商、物流配送中心之间的桥梁,主要是为了实现产品从生产出来到销售出去的环节的沟通。主要的内容有供应方面的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以及回收物流。汽车生产物流贯穿于整个汽车生产的过程的一个物流活动。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其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就是企业在发生物流行为的全过程的每一笔物流费用进行统计、监督并且做出适时的调整,并且对于这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的力度要不断的加强。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资源分析,找出所有降低企业生产物流成本的方法。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不是单个的考虑其中的某一环节,而是需要把整个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成本都要考虑在内。通过汽车产品效益与生产成本的对比,进而寻找最小化的物流成本。把汽车生产成本物流的控制与管理扩展到汽车行业的每一个部门,形成大格局的物流成本控制。
二、我国汽车生产物流成本控制原则与问题分析
1.汽车生产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原则
首先是全面性原则,汽车成本物流控制和管理要面面俱到。具体来说,在生产物流的全过程要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每一个环节的预算都要包括在内;还要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监督控制,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着手解决。此外,还有全体员工的控制,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加入到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其次是目标控制原则。汽车生产企业的重要的经济指标是人力、物力、财力等既定目标,物流成本控制是目标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参照汽车生产企业既定的目标,对于生产物流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来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再次是经济性原则。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基础是节省各方面的投入,经济性原则贯穿汽车制造行业的全过程。最后是重点控制原则。汽车制造行业重点控制的环节是偏离既定目标的部分,管理人员可以对于重点环节进行控制,不断的把生产制造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效率提高。
2.我国汽车生产物流成本控制的问题分析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产品种类繁多,企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无论其生产物流成本控制多么现代化,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或者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对我国汽车生产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根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企业在生产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用在加工制造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存储、搬运等物流活动中。这样一来,可以通过缩减搬运和存储时间来提高物流成本的控制力度,这就必须要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研究。而部分汽车企业对于生产物流有着严格的考核指标。但是,在一些大型汽车的生产厂区,中央通道在货运车辆密集阶段会发生交通的拥堵,严重影响了生产厂区物流的畅通无阻。按照每天拥堵五次,每次拥堵五分钟来计算,就会有二十多分钟影响产品的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而对于一些零部件的供应商而言,物流状况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这些零部件无法按时到达生产车间,直接造成生产车间因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生产延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随着汽车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运行管理效率有待提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与物流成本控制已不适应汽车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与生产经营的需要。所以,汽车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新模式必须要提上日程。
三、我国汽车生产物流成本管理的新模式
汽车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形势制定出物流成本最小化、效益做大化的生产物流模式。根绝物流成本的控制预算可以看出,运用第三方物流,可以很好的降低企业生产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有些汽车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的物流都可以纳入第三方外包物流的范围之内。汽车企业生产零部件的数以千种,可选择部分纳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制定物流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的情况下,会逐步把国外的采购业务也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经营。委托合同是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关键,尤其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要采取妥当的处理方式,才不至于影响合作的效果。就委托来说,有的汽车企业采取了物流的模块逐渐外包的方式,对于第三方物流采取激励的措施形成规模化物流,从而控制生产物流成本。汽车企业生产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事先达成一个协议,根据企业的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均给予不同的物流方案,然后取得相应的报酬。这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属于短期的合作项目。一旦物流放达到了汽车企业的既定标准,合作就会继续,否则,终止合作。要想达到长期的合作的目的,物流方必须为企业量身打造一个专业化的物流团队,把费用控制在汽车企业生产物流的控制的标准之内,物流公司承担一些设备和员工的培训费用,在适应汽车企业外部内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基础上调整物流运输方案。这样一来,汽车企业就会与其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适应了企业不断的发展的需求的同时,把生产物流的成本也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全方位的考虑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做好企业生产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是降低企业生产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邓丽君,孙宏声.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1(09).
[3]龚雷.汽车物流成本优化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生产流程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电力计量中心;生产管理流程;构建研究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计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电力计量中心的工作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用电,还会阻碍电力市场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电力计量中心呈现标准化的操作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要构件一个安全有序的生产管理流程,促进电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目前的电力发展虽然速度较快,但是电力计量中心的生产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自我探索的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注入更多的先进理念和思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改善电力计量中心的生产管理流程,促进电网的建设和电力的发展。
1.影响电力计量的因素
1.1.电力计量设备
电力计量设备是进行电力计量的主要工具,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电力计量结果的准确性。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用电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电力计量设备比较落后,在计量上不仅不够全面、不够精确,而且还会损耗大量的电能,为了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性,我们在设备的使用上要更新换代,采用新型的的电量计量设备【1-2】。
1.2.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与校准人员
电力计量的主要工作人员是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和校准人员,他们的操作规范和校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如果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管理,使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出现差错,或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对其进行养护和维修,是设备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故障,不仅影响了电力计量的准确性,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其次校准人人员的工作直接关系着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电力数据比较多而且复杂,校准人员的工作也是比较繁琐的,在对数据校准的时候应该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数据的核对,如果校准的数据出现问题,哪怕是很小的问题,都会影响电力计量的精确性和人们的生活用电情况。所以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加强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1.3.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逐渐朝着跨省市、跨区域的方向发展,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电力计量设备的先进程度和电力工作人员的计量水平,这些差异都会导致电力计量准确性和精确度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北京、上海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计量的设备比较先进,工作人员的技术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操作的时候不仅保证了计量的准确,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但是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设备比较落后,在计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计量方法,计量的水平比较低,这些都给电力的计量带来一定的阻碍【3】。
2.构件安全有效的电力计量中心生产管理流程
2.1电力计量集约化管理
2.1.1采用技术先进的电能表
电能表是显示用电量的工具,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用电和社会发展的用电情况,传统的电能表逐渐老化,不能满足时展的大用电量,所以我们需要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使更加先进、更加完善的电能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国家也应该采取措施淘汰老化的电能表,安装符合国家用电要求的智能化电能表,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1.2选择合适的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直接关系着用电负荷,由于各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用电的需求越来越来,为了保证用电负荷的增长和电力的正常运转,一般都选用了大型的电流互感器,虽然保证了供电系统的负荷增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的计量;其次用电量的多少还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比如说夏季的用电量明显多于春季,如果所有的季节都采用同样的电流互感器,那么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就没有了很好的保证,所以我们要根据用电的多少来选择合适的电流互感器。
2.1.3采用合理的计量方式
电力的计量方式受到线路接线情况的影响,每个用户的线路接线情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计量的话,必然会造成计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比如说我们在对三相三线的用户进行电力计量时,就要采用规定的计量方法,如果使用三相四线制的电度表进行计量的话,就会造成计量数据的不准确和计量结果的差异,从而影响电力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用电。所以我们进行计量检查时要对接线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量接线,从而提高计量的精准度。
2.2.电力管理精细化管理
2.2.1建立专人专责的管理制度
电力计量中心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都是比较多的,如果没有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必然会引起计量中心的混乱,所以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比如说严格的分配每一个管理 人员的责任和负责的事项,然后对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管理形式,建立专人专责的管理制度,使电力计量中心的生产管理逐渐完善。
2.2.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电力计量中心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大量的人才来为其服务,包括知识的不断完善,素质的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的规范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学习。尤其是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投入到计量中心使用,如果不进行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很多工作人员都无法操作,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影响了计量的准确性。所以把我们需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使更多有才能的人进入电力计量中心工作,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从而构件一个完善的电力计量中心生产管理体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构成,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随着电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力的定价和计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想保证电力的正常工作和人们的稳定生活,电力计量一定要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那么电力计量中心的生产管理流程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笔者提出,我国的电网建设越来越普遍,跨省份、跨区域的电网逐渐渗透,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电力计量的方法也不同,为了更好的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范志夫.电力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江西电力,2013,37(2):41-43,45.
生产流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 邮政组织管理 生产作业流程 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背景
《邮政组织管理》是我院开设的一门邮政类专业课程,是1998年之后在《邮政生产组织与管理》和《邮政网路组织与管理》原有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而自1995年以来,《邮政生产组织与管理》和《邮政网络组织与管理》一直是工商企业管理(邮政通信管理方向)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
自2004年以来,根据邮政企业和邮政业务的发展变化,结合高职教育的理念,本课程开始探索更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课程体系先后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学院的精品课程。近两年,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逐渐成为我院独自开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成长起来的一门邮政特色课程。
邮政组织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邮政通信管理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邮政通信的性质和地位,掌握邮政通信网的组织管理、邮政支局所的组织管理、邮政投递的组织管理、邮区中心局的生产作业组织管理等基本内容,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邮政通信网组织管理和邮政生产组织管理两大部分。邮政通信网主要包括邮政通信网基本知识、邮政通信网体制、各级邮政通信网的组织管理、邮政通信网的建设规划。邮政生产组织与管理部分内容包括:邮政营业支局所的组织管理、邮区中心局的生产组织与管理、邮政投递组织与管理的内容。另外还包括邮政汇兑、报刊发行业务、国际邮政业务组织管理流程。本课程开设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邮政通信网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掌握邮件从收寄开始到投递为止各个环节的生产作业流程和组织方法。
二、面向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模式的课程改革思路
本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面向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的设计理念,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实现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的创新;以邮政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按照邮政生产作业流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按照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导向的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情境中的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序化和结构化,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追求的是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结构的完整性。
具体到本课程就是面向邮政企业内部生产作业组织管理的工作任务,紧密结合邮政企业生产实际和邮政职业标准,即邮政营业支局长、分拣封发业务主管、邮政投递支局长等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标准重新序化教学内容,整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尽可能实现学与用的有效对接。具体的课程设计思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面向邮政实物网组织管理要求和生产作业流程(营业收寄、分拣封发、邮件运输、邮件投递四个环节)设计课程内容
在邮政实物网组织管理部分,按照邮政企业实际运作的要求,中心局体制下,邮政实物网的组织管理分三级。因此,在邮政实物网组织管理部分,课程设计内容重点就是介绍三级网的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在生产组织管理部分,一个邮件完成全程传递需要四个环节,即营业收寄、分拣封发、运输和投递,每个环节的组织管理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具体要求,因此,课程设计的思路就是按照生产作业流程的要求,分别介绍营业收寄、分拣封发、运输和投递四个作业环节组织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相关内容。
2.面向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
结合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建设与开发模式,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主线,通过邮政实物网分析和邮政营业收寄、邮件分拣封发、邮件运输、邮件投递等工作任务的分析,进而确定相关学习领域及学习情景,课程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相关的教学项目单元及学习情景,通过教学项目单元把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连接起来,使学生熟悉完整的邮政生产作业流程,掌握邮件全程传递所经历的各个环节的组织方法和相关技能。
三、课程改革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工学结合为指导,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是邮件传递过程必须经过的四大环节,即邮件收寄、分拣封发、邮件运输和邮件投递,体现了面向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理念。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的内容,增加了很多邮政最新动态与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对邮政企业有更多的了解。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1)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于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还是以讲授为主,尽可能地把内容讲得详细,形象一些,更贴近邮政企业的实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由于第二章邮政网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所以以画图的方式让学生更易理解。
(2)学生分组调研和讨论。对于一些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到邮政企业去调研的,给学生布置题目,将学生分成小组,到邮政企业去调研,然后写出调研报告;而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有些知识要深入了解,因此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给一些题目,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基础上写出报告,课上讨论。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工作的方法等。
例如,对于第三章邮政营业支局的班组管理就采用调研的方法,让学生分项目小组到邮政支局所营业厅进行观察与调查,了解业务的种类、营业员的服务态度、用户对邮政的看法等;第五章邮政投递班组的管理采用讨论的方式,学生课下依据题目准备,课上要求每组学生派一至二名学生上讲台讲解,并结合学生报告内容和讲解情况,给出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物或图片演示。主要应用于需要熟悉和了解邮政用品、业务单式等。具体形式包括将自己平时收集的实物,如各种信封、单式拿实物,向学生展示;并且配合一些自己或其他同事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实际拍摄的邮政企业的生产作业图片,通过给学生展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4)观看录像。自己从各种渠道找来一些录像短片,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观看。如:邮政政企分开介绍、邮政投递员介绍、邮政投递员操作流程等。同时自己到石家庄邮区中心局调研和参观时,拍摄了一些生产作业的流程,回来给学生播放,增加学生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安排实训。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仅凭教师的课上讲解,可能对于有些内容,学生很难有很深入的认识,特别是一些业务流程,一些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都需要学生亲自来看,来体验。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训条件,安排了一些实训的课程。
如第四章邮区中心局生产作业组织讲完之后,安排学生到信函自动分拣实训室进行实训。在实训指导教师讲解、演示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信函自动分拣机的工作原理、如何进行信函分拣。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利用一些与邮政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邮政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在授课的同时,还注意结合邮政最新动态,给学生加以介绍;同时介绍一些邮政企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让学生树立到邮政企业就业的信心。
例如,在讲第一章时,详细地给学生讲了邮政企业的政企分开改革过程、主辅分离进程等内容;在讲第五章时,给学生讲了王顺友和尼马拉木的先进事迹,讲了江苏“爱心邮路”的先进事迹,让学生谈体会,谈感想,增强学生对邮政的认识。
总之,本门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很高。在教学过程中,各位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实训室等环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内容尽可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崇本.浅谈高职课程改革的新特征[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生产流程管理范文5
一、建立高效的生产流程管理
(一)改进生产流程管理
精益生产利用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来消除浪费,着眼于整个生产流程,而不只是个别或几个工序。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制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必须把“出错保护”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考虑质量问题,保证每一项产品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并严格按照流程要求的时间节点进行。
(二)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动
生产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动的根源,在按工艺生产流程组织相关车间里的零件生产,同一个零件往往需要在几个车间中搬来搬去,使得生产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并且占用很多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成本很高。通过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把生产产品所要求的设备按照加工顺序安排,并且做到尽可能的合理,这样有利于缩短运输路线,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动,节约生产时间。
(三)消灭库存
把库存当作解决生产和销售之急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因为库存会掩盖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会滋长企业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浪费,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必须消灭。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强化“批量生产、流程控制,”按订单生产,全流程控制,有效解决生产中断的问题。理想的情况是在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等待或库存。实现批次生产流程和保持生产过程的流动性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在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流程里,必须设计合理的生产能力,平衡生产单元内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项操作花费大致相同的时间,来满足流程要求。
2、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人员,避免生产过程中任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载在过于强大,而造成整个生产流程可能由于此工序的问题造成停工。
二、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改进生产流程
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和改进,从错误以及差错的原因出发,寻找改进的方法,从而杜绝此类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没有那个员工希望做出有问题的产品,都希望不出错,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对能够对产品生产工艺或生产流程改进提出合理意见,或者是将以前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暴露出来的员工都应该给予奖励。
(一)提高员工自我改进的积极性
首先现有的质量惩罚制度美其名曰,为了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对问题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失误的员工进行处罚,来防止相同类型的错误再次发生,这就造成了员工和质量检测人员的对立,好像猫和老鼠的关系,双方相互隐瞒,从心理上对立,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我们应该奖励由于失误或者流程不完善引起的质量问题的员工,因为问题如果不是因为员工故意而为,就说明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不是个人原因,即使对这个员工进行了处罚,本人改了,由于根本的原因没有解决,同样的事情可能在其他员工身上再次发生;当大家敢于讲不合理的问题提出来,寻找原因去解决它,就会使我们的产品制造过程不断的改进,从而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员工与质量检验人员的关系,使员工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协同相关人员共同改进。
(二)对问题深层分析,惩罚领导不作为
生产流程管理范文6
关键词:PDM系统;汽车;制造业;应用
1 PDM系统的概念及其分类
1.1 概念陈述
文章研究的PDM(产品资料管理)系统是应用汽车虚拟生产的架构并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其范围包括知识与运作管理、产品资料管理、图片与文件管理、流程管理、权限管理及通讯与知识管理的功能。系统的运作是将物料采购、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使用维修所需的信息加以整理、转换及储存,通过内部网络迅速传达到制造车间相关部门,或通过网络及时提供其他被授权者登录使用。产品资料管理(PDM)是帮助工程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管理工程资料和产品开发及制造流程,而产品资料管理系统就是可追踪大量资料与信息,并提供给设计、制造或维修环节。产品资料管理系统功能可分为两大部分:使用者功能;系统共用功能。
广泛的说,产品资料管理有效提供了以产品为导向的BOM材料表结构动态资料的控制存取,并且是以查询和检索为基础,而版本的控制提供资料安全存取层级及品质的状态。产品资料管理也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服务及存取,也就是允许这个组织的使用者在网络上检索资料,或在网络上传送资料到组织中。产品资料管理的功能模块确立产品资料管理与虚拟生产的结合。在定位上,产品资料管理是虚拟生产的资料存取与流程控管的中心,将零散的档案或资料让电脑结合资料库来管理与分类,将复杂的工作流程让电脑结合网络技术来运作与管理,并提供给各部门使用,以确保资料的即时性与时效性。
1.2 类别划分
本研究将汽车虚拟成产的产品资料管理分为六大功能,分别为:知识与运作管理、产品结构管理、流程管理、权限管理、图片与文件管理、通讯与知识管理。
一是知识运作管理。知识与运作管理是在协助负责虚拟生产中车辆的生产制造,根据车辆的开发及生产流程,建构车间内生产流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并记录及整理车间开发生产中值得记录的知识,如车辆建造流程。以及利用建立好的知识来建构车间内生产流程中的运作过程和所有相关运作资料、信息。而实际现场作业和传统的车间一样,需要人员、机械工具、原料与厂房设备等才能完成车辆建造。
二是产品结构管理。要得到车辆完整的相关资料,光靠图片与文件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再结合产品结构管理,才能协助车间完成产品结构信息的管理。当成功地完成图片与文件管理后,有效利用弹性灵活的资料分类及快速查询功能,管理车间内所有的电子文件资料之后,资料与资料之间可以建立结构性的关联,通过彼此之间的关系,结合成有效而完整的信息,以提供给车间准确地完成工作及任务。
三是流程管理。在一个车辆开发制造项目下,常常会发生一些设计、制造主流程以外的活动,如图面审核、文件审核、工程变更等。因为这些活动是属于变动性较高的流程,使得技术中心不能利用知识及运作管理进行有效约束,而必须借助流程管理的制定。
四是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提供对在虚拟生产参与者的管理控制,详细定义使用者基本资料、功能权限和个人化工作空间的使用登录和存取权限,除此之外权限管理也会把使用者在虚拟生产中所完成的工作和系统信息记录下来,以供以后的查询。
五是图片及设计数据管理。图片及设计数据管理是一套基于图文分类所发展出来的图文管理系统,以精简的管理功能,如Check in/Check out、查询等,并可结合产品设计软件、流程管理与产品资料管理机制,协助各部门管理及运用相关的图片、设计数据及文件。
六是通讯与知识管理。在设计变更或工程变更进行或结案时,需要借助通讯与知识管理来迅速且正确的告知相关人员其变更内容,以防止延误工期及误判图文的情形发生。
2 虚拟生产的软硬件架构分析
本研究是使用三层式架构。与传统两层式架构最大的差异处是将商业逻辑单独分离出来,以减轻放置于用户端或服务器端电脑的负担。三层式架构是指使用者界面层、商业逻辑层、和资料服务层。一是使用者界面层浏览器:负责接收使用者的资料输入,和将结果显示出来,例如浏览器或其他用户端应用程序。二是商业逻辑层Windows NT:作为使用者界面与资料库的桥梁,负责商业法则、与业务有关的资料处理、网站服务器等工作,例如使用IIS的网站服务器,采用ASP编写程序,并利用MTS的元件,再通过ODBC与各种支援ODBC的资料库相连接。三是资料服务层SQL Server:负责资料库或信息的处理,使用SQL Server资料库的预储程序(stored procedures)作信息的处理。
因此,整个生产的运作过程均可由Client端的浏览器,浏览及执行整个生产的工作情形,因此,每个部门的人员所使用的电脑仅须具备Windows作业平台与任何一种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便可进行网上的业务接洽、设计、制造及变更等活动。在整个虚拟生产的作业系统上,Server端均采用Microsoft Windows中文版作业系统,Client端采用Microsoft Windows Professional中文作业系统。负责整个虚拟生产所使用到的资料库,以MS Access管理KM使用者界面的资料,以SQL Server管理虚拟生产的资料库,再以COM元件与PDM资料库作连接。为虚拟生产三层式架构的系统主轴。构建三层式系统最主要的花费在于建立一个复杂的应用系统架构,因此MTS(Mi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提供一个执行企业物件的分散式执行环境。在MTS的执行环境下可以部署与管理COM元件,来达到资料库连结、执行诸管理和监视交易进行的复杂程序。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是微软在Windows平台上的一种元件技术,是一个程序开发的规格;通过这个规格,程序开发者可以撰写可重复使用的软件。另一方面,COM也可以被作为是一个架构;在这个架构之下可以允许Client和Object跨越远端的电脑来进行沟通。在程序语言方面以ASP(Active Server Page),结合HTML以及VBScript、JavaScript等Script语言,以及ActiveX服务器元件,经由Server端的编译,可以动态送出HTML文件给客户端,或者说是一种Server-Side Script。使用Script和HTML相结合,强化了HTML的程序语言功能,且不需要加以编译,由IIS上就可直接翻译成标准HTML码,真正达到跨平台浏览的特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