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容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容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实训基地 教学与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38-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已经成为美容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为我国美容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如此,由于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教育起步较晚,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比,特色还没有完全彰显出来,特别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缺失。实训基地作为课程建设的支撑,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根本任务,融教育要素、职业要素、企业要素以及训练要素为一体;学做合一,知行并举;寓技于物,寓教于境。搞好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将推动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的目标
职业技术院校本质属性是学校,根本任务是教育,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所以,它有自身的规律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这种规律的一种体现。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实训中心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医疗美容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实现新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融教育要素、职业要素、企业要素和训练要素为一体,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氛围,形成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新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的原则
(一)设备的先进性
现在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未来的需要,所以实训中心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尽可能体现医疗美容专业领域的新技术。要引进代表医疗美容行业发展最新水平的仪器和设备;实训中心的空间布局要科学规范,达到美容行业实际的一流水准;实训中心的管理应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教学项目的开发在行业内是走在前沿的,教学方式代表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学生掌握了先进美容技术的操作,毕业后就能较适应地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如我校美容实训中心在2008年购进了冰电波拉皮机及配套设备,把抗衰老美容治疗室微缩搬到学校,实现了与行业发展同步前进,培养了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环境的职业性
在装修、设备、实训项目、管理水准和质量安全等方面要接近美容机构从业环境,并能突出职业素质训练,体现工作现场的特点,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将来所从事专业岗位的基本技术与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对于形象设计实训室,通过行业调研,依据当今优秀的形象设计机构的服务要求和管理规程,设计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制订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企业管理文化特点。为配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就要使实训中心具有真实的职业环境。例如,将美容行业的标语口号与对美容从业者的形象要求等因素融合在建设过程中,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耳濡目染的效果。
(三)建设的整体性
校内实训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将建设内容中的仪器设备、基础设施、实训项目、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职业环境与氛围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其它各方面的工作也应同时启动、同时建设,并要考虑相互协调,形成综合优势。
(四)实训的真实性
要考虑实训设备、实训内容以及指导教师完全企业化。实训的过程与工作过程完全一致,实训中心具备完整服务的功能。实现“教学设备是工作设备、教学内容是工作任务、学生是徒弟、教师是师傅”的真实性。通过双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尽量实现真实性,以满足适用性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五)功能的服务性
设备的购进及整体布局,不仅要满足在校生的实训任务,同时,还要突出社会服务的功能,加强对社会美容从业者的培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我校的美容实训中,为了实现服务的教学,已建设成为本地区中高级美容师的培训和鉴定机构,实现了教学与服务的双丰收。
(六)过程的创新性
培育人才在于创新,医疗美容实训中心建设没有现成的标准和模式可借鉴,其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着眼点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工作要求;体现职业工作规律与教学规律的相协调;体现企业管理和对员工行为规范的引入等。注重工作过程的训练,按照美容行业服务流程布置设备,设计教学,使实践教学更加符合工作实际,让学生建立工作过程的概念和意识,更加符合职业成长的规律。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的内容
(一)仪器、设备配备
仪器、设备配备要满足现有和将来学生发展的需要,要遵循“三个一致”,即设备现代化程度与行业发展水平一致;设备的投入与实训项目开发一致;设备的实训功能要与行业需求相一致。如我校的美容实训中心,在美容实训室时,根据美容行业发展的情况,购进了一批芳疗类仪器,开设芳疗实训项目,以解决美容行业高素质芳疗师供不应求的难题。
(二)布局规划
依据当今美容院的服务项目、服务过程对实训中心进行布局,实训设备的布局要与美容院服务过程相一致。例如,我校美容实训中心,建设面积为400平方米,,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的实施,在布局中设置了美容仪器室、美容准备室、美治疗室、美容实训室。美容实训室作为美容服务技术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又设置了美容产品展示区、美容服务咨询区、美容操作区。完全仿真了美容服务机构的环境。使工作环境与教室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的合一。
(三)职业环境建设
职业环境建设主要体现环境文化的教育功能,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在建设中可以以管理制度、服务流程、操作方法、操作流程、美容设备操作规范和企业文化等图板的形式展现。如在美容实训中心的SPA区,针对美容SPA的服务流程及操作规范,制作SPA流程示意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服务过程每一步的规范和要求,提醒学生遵守美容技术操作规范,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内涵管理建设
美容实训中心管理要与美容企业管理相融合,可按企业管理6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方式与标准对实训中心进行管理。实训所用的美容化妆品及耗材分类上架摆放,并摆设标牌和功效及使用注意事项;小型的美容仪器,如超声波美容仪配置可移动的仪器摆放架,并注明标牌和使用方法;大型的美容仪器如纤体舱,在美容仪器室专门安排摆放空间以便于试教和操作。所有的仪器都配有使用登记卡,便于管理,使学生养成爱护仪器的好习惯。在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建设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难点,实训基地建设是突破口,加强“教、学、做”合一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与技术交流、生产与技术服务功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容实训总结范文2
调研了毕业生对我系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专业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如养猪学一定要结合规模猪场的生产流程来设置(后备母猪、空怀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肥猪)。②专业理论课可以适当少开,要增加实训课的比例,此次调查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实训课的比例可以增加至60%,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何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说。③在营销岗位的毕业生建议饲料、兽药营销课程可以适度增加课时,最好能请到相关企业的营销精英来授课,这样才有实战效果。
2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评价及岗位人才需求统计
第一,通过对30家用人单位的走访,与各企业老总、人事经理及动物医院院长沟通,他们对我系毕业生的评价整体不错,认为我系毕业生勤奋好学、能吃苦耐劳、工作主动性强、有一定的创造性,大部分毕业生都能独当一面,而且能很快融入企业的团队氛围;但也有极少数毕业生责任心不强,好高骛远,成了所谓的“跳槽专业户”,这样的学生用人单位自然评价不高。
第二,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问卷表”的统计与分析:10多家饲料、兽药企业营销岗位缺口达200人以上;湖南新五丰公司20个养殖分场需要50名以上的养猪生产线技术主管,需要技术场长6名;长沙20多家宠物医院需要“宠物医生”、“宠物医生助理”50名以上,而且大部分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师”奇缺,根本招不到人。
3调研结果分析
第一,20多家用人单位都有和我系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意向,有15家用人单位要求我系将“毕业生顶岗实训基地”固定在他们企业,说明我系毕业生整体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第二,我系应该继续加大实训硬件设施的投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这一方向。
第三,在饲料、兽药营销课程教学中,突出“请进来、送出去”的教学特色,加大与全国知名饲料、兽药企业的合作力度,既请企业的营销精英来我系主办“营销实战专题讲座”,也要将我系营销主讲教师和有兴趣的学生送至企业,参加企业营销总结研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营销岗位学生的成才率,真正做到“校企双赢”。
第四,基于“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宠物诊疗与美容人才需求将日益扩大,我系应该加大兽医(宠物医护方向)专业的招生力度,并且可以考虑申报“宠物护理与美容”等新专业,在宠物诊疗、宠物美容师资力量、实训设施投入方面也应该进行适当倾斜。
美容实训总结范文3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及新任务,高校发展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教学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教学中存在浮躁现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适时推出,不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还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它是一项以点带面的改革,即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水平课程;以整体教学内容改革为面,推进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加强和改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之举,对于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理解优质核心课程的内涵是建设优质核心课程的前提和基础。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体现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托,一直是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特别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推出了一系列有关课程建设的重大举措,课程建设更是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因此,目前推出的优质核心课程是多年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的全面总结。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必须要从整体观念出发,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课程建设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体现着不同的特色。优质核心课程评判标准必须科学地、完整地反映优质核心课程的基本特征。随着认识的逐渐加深和对课程要求的不断变化,其标准也会随之发展变化,而且任何一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都应是一个不断吸收新成果、适应新形势的动态发展过程。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优质核心课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的课程体系,体现着现代教育的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它涉及师资、学生、教材、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打造出了中医美容技术核心课程,而该核心课程的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中央财政重点扶持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作为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校方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中医美容技术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提供政策、措施、奖励等保证条件。学校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动态管理,要求核心课程负责人组织该课程组成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资源、及时更新优质核心课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优质核心课程资源,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并将遇到的实际问题与任课教师互动、交流。
2.2优化教学团队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我们聘请本市多家综合性医院临床一线的医师及知名美容机构技师和我校中医教研室教师共同组建专兼结合的中医美容技术课程教学团队,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着力培养能够担任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定期以教研室为单位,召开教师教学观念专题会议,共同探讨教学理念,保证新的教学观念贯彻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2.3整合教学内容,教法灵活
中医美容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我们打破多年延续的中医美容章节式教学套路,在教学中继承传统中医美容的精华,结合现代美容医学理论,把中医美容的优势与特色继续发扬光大,依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贴近未来职业岗位最实用的传统中医美容技能,以实用技能引出相关理论,以够用为度,同时适合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反映中医美容临床、教学的最新发展成果,不断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充实进课程内容中,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采用启发、讨论、案例、问题、情境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教学着重解决难点、重点问题,适当运用PBL教学,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国内学生存在着中医基础理论与美容实践技能脱节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现有阶段式的教育模式缺乏基础知识与实践之间贯通的桥梁,而学生也只是将考试过关作为学习目标。另外,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间隔较长也是一个不利因素。而PBL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复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和最新文献,将基础理论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善于动脑、善于动手、善于实践、善于创新。
2.4建设特色立体教材
中医美容技术课程教材建设应反映中医特色的学术观点和教学思想。中医美容技术优质核心课程教材是基于高职统编教材基础上配套体现中医特色技术的立体化教材,学生通过学习优质核心课程教材拓展知识、增长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理解和归纳能力。随着我校教学软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利用学校网络进行教学及管理,有效地利用教学课程标准、教学方案、教学课件、教学习题、实训指导、图片库、视频等立体教材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5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中医美容技术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多媒体资源,把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的相关信息融入到课件中作为教学内容的辅助手段,以弥补书本教材的不足,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真实地展现中医美容技术实际运用的场景,注重以教为本,教学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教学质量。
2.6开放实训室
中医美容技术作为职业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注重课上实训与课下实践相结合,注重对课堂实践技能学习的巩固和加深。课程组青年教师和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在实训室分组训练技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放实训室,弥补了课时有限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
2.7转变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学习和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目前,针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在课程理论考核方面,采取平时测验、提问、闭卷理论考试等方式,在实践考核方面,则采用随堂单项面试操作与综合技能考核,并且实践考核比例已占学期总评成绩的37%。本课程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美容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双主体三段式 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世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也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载体。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启动时期,许多职业院校针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探索研究,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笔者学校美容美体专业自2013年起与厦门艺施美业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形成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特色,即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双主体、教育教学三段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一、背景与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美体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广大民众的消费热点。从专业技能看,该专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必须要掌握美学基础知识、美容化妆的操作原理与方法、人体生理基础知识、皮肤护理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美容美体设计与创新等能力。
但美容美体行业发展的迅猛与美容美体人才培养的落后形成了极大的市场矛盾,专业技术人员供需严重不足。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规模小、周期长,培养的是只懂做工却没有理论素养的工匠,而非技能型人才。目前美容美体的从业人员多半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规模化的要求。对企业而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既降低成本又满足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人才。
目前,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企业产业升级、创新的要求。校企合作不落实、产教融合不深入,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学非所用的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导致企业员工培训成本增加,员工队伍不稳定性增大。
因此,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了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共同追求。
笔者学校美容美体专业设立于2011年9月,专业设立后,曾先后与多家企业接触,以期寻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但由于教学理念、培养模式的差异,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基于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共同需求,2013年笔者学校与厦门艺施美业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协议,共同招收美容美体专业“艺施”班,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探索与实践
1.招生招工一体化
试点项目确立后,校企双方通力合作,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原则,制订了招生宣传方案,把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结合起来,联合组织了“艺施”班招生的宣讲会,详细介绍了“艺施”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机制以及就业方向。按照“自愿报名”和“择优选择”的方式,学校和企业联合经过面试筛选,招聘了首届“艺施” 班学员5个班,并对尚未毕业的两届美容美体专业班级也调整教学方案,纳入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签订学校、企业、个人三方协议,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提供了学生三年学习期间的所有耗材、工作服以及实习期间的食宿和薪资等。
2.人才培养双主体
按照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深度融合、突出工学交替的要求,学校与厦门艺施美业集团明确了校企双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任权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政策、教学信息、师资队伍、技能技术、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做到“五个共同”。
一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即面向美容美体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皮肤护理、美容纤体、化妆造型、美甲等专业技术服务和营销,具有职业特质的高素质的知识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教学计划按照企业岗位工作标准,重点培养学生美容美体专业技术技能。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把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训练有机整合,让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与职业发展能力能够衔接。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如在《美容美体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场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学生分别扮演顾客、迎宾员、美容美体技师等,学生分组分角色后根据不同服务项目搜集资料,确定服务方案,实施服务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岗位工作标准,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教学与生产服务的零距离对接。
三是共同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编写开发教材。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学校与企业专家论证,对美容美体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针对职业特点,分析出每个岗位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根据工作过程典型任务确定学习领域,按照学习领域开发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素质拓展课等课程体系,最终与企业合作开发出适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的校本教材和实习指导书两套、教学视频一套。
四是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总体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建设了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特别是艺施美业在校内建成了融教学生产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美容美体体验馆,在馆内可以完成前台接待、美容、美体、美甲、化妆、头疗等多个项目的教学实训和服务。企业负责营销活动、产品售后、技术升级的配套支持,把企业的服务流程、规范标准和企业文化引入学校,把真实服务运作的美容美体会所复制到校园里,使教学过程真正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
五是共同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了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对学生工学交替的不同学习阶段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评价。改革考核方法,实行学习过程考核,把理论知识考试与实操技能考核相结合,把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学生在企业实训或顶岗实习阶段,将其专业技能水平和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实施不同的实习薪级补贴,激励学生学好技能。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实行竞赛成绩兑换学分的考核评价奖励制度。
3.教育教学三段式
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技能培养的规律,我们实行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三段式”培养过程。
一年级是基础能力学习阶段,学生在校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知识,以学校教师课堂教学为主,企业派人到校讲授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素养、岗位工作标准以及部分专业基础理论。同时,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体验,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促进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的融合。
二年级是专业技能培养阶段,以课堂学习与岗位实训相互交替的方式实施教学,把专业课程与技能培训融为一体。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课堂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师傅参与传授学校教师无法传授的专业技能与工作经验;岗位实训以企业师傅为主,学校教师负责解决企业师傅教学不到位的问题。这种工学平行交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年级是顶岗实习阶段,以企业岗位教学为主,企业师傅全程指导,学校教师协助管理,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完成考核任务的学生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中级专业技术工人。
表:现代学徒制“三段式”教学过程安排表
阶段 学年 教学重点 教学、评价
理论 课时比例 实践 课时
比例
第一阶段 第一学年 文化基础课程 75% 专业认知、企业体验 25% 学校教师、企业师傅
第二阶段 第二学年 专业理论 50% 专业技能培养、岗位实训 50% 学校教师、企业师傅
第三阶段 第三学年 专业拓展知识 10% 专业综合实践 90% 企业师傅、学校教师
实施工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实现了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了美容美体专业建设。通过校企双方的“五个共同”,强化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的结合,教学环境贴近工作环境,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近两年来笔者学校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和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金奖一项,一、二、三等奖各两名;在全省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名、二等奖六名;在2015年OMC亚洲杯公开赛中,笔者学校教师作为国家队成员获得高级男士技术组团体第四名。首届97名毕业生中,已有65名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同时,学校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美容美体岗位中级工技术人员120名。
三、经验
1.明确责任,强化合作基础
推行现代学徒制,首先要选准企业,选择区域经济和行业中最有影响、能引领专业建设、掌握先进技术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要解决校企双主体问题,从制度层面要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尤其是让企业明确自己在人才培养中应该承担的义务、可支配的资源以及能获得的效益(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促使校企合作从浅层次的“友情合作”走向深层次的产教融合,从根本上调动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积极性,切实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学生,要做好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工作。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帮助他们消除顾虑,明确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强化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津贴、保险、劳动强度等合法权益;正确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2.工学交替,实现四个对接
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就是工学交替,将教育教学职能从学校扩展到企业,使传统职业教育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教”与“学”的方法发生了根本变革,因此必须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律,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四个对接。
其中,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条件。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则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核心,要求发挥企业课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按照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学校要发挥将培养目标转换为课程教材的能力和优势,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技能资源整合。要重构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评价体系,把企业的考核评价纳入其中,实行学生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评价目标多元化,落实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多样化,把学生的考核评价贯穿于学习、发展、提高的全过程,实现学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这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根本保证。
3.“双师”融合,共建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融合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是实施现代学徒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仅仅依靠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是无法满足要求的,需要广泛吸收行业工艺大师、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师傅充实教师队伍,打造师傅型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还在工作环境中承担课程教学、指导实训等任务,按照企业岗位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要加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重点落实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交流、下企业实践锻炼、参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以及校企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等工作。以“大师工作室”名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形式,实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传、帮、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的迅速提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有利于构建高素质、强技能的“双导师”教学团队。
四、反思
1.政府主导,促进制度保障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前提条件是要兼顾校企双方的利益,虽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当企业的短期利益与培养方案冲突、学生的年龄未达到《劳动法》规定的企业用工年龄、学生(学徒)学成后流动性大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合作积极性而出现违约时,学校却无能为力。
因此,需要政府设立相关监管协调机构,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等保障体系,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作为就业准入的必要条件,切实维护学校、企业及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情况纳入政府对其业绩考核的范围,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以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对职业院校相关管理制度中诸如师资管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与现代学徒制实施相矛盾的内容,相关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并予以完善,尽快制订现代学徒制教学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等,以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推行。
2.搭建平台,拓宽合作渠道
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关键是选择好合作企业。但由于学校的社会资源有限,企业的信息来源往往只是人才招聘会和毕业生的反馈,极大地限制了有合作意向的校企双方的沟通。同时,由于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师傅有限,使得学校无法引入更多优秀的师傅参与教学过程。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为职业教育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建立行业能工巧匠资源库,引导有合作意向的学校和企业加强沟通交流,提供现代学徒制师徒结对信息,积极引进行业协会,组建职教集团,让更多优秀的企业和师傅参与职业教育。
3.加强宣传,引导学生参与
由于参加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还不够,一些学生劳动观念差,学习工作吃不了苦,容易在学习期间产生“悔约”现象,导致生源流失。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社会尊重程度,给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消除广大民众、特别是学生家长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看法。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形成美容美体专业招工招生一体化、人才培养双主体、教育教学三段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完善相关制度、配套措施以及实施办法。这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进校园、岗位标准进教材、企业专家进课堂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我们将在服务区域经济的同时,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专业,努力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寿斌.“现代学徒制”切中了职教发展的脉[N].中国教育报,2014-12-17.
[2]邵建东,朱振国.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的真正纽带[N].光明日报,2015-4-21.
美容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59-02
我校自创办以来,顺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争创示范校。十几年来,不断调研、实验、总结、完善、改进,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从最初的“订单式”培养发展到现在的“送教上门”新型办学模式。下面对我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的做法、经验加以总结。
模式一:“一张纸”——定单委培模式
企业需要某种特定技能的人才,和学校签定协议,委托学校代为培养。学生入学初就和企业签定协议,保证毕业后直接去企业工作,企业承诺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并补贴生活费,简称“两包一补”。
这种模式,对企业而言,花少量的钱就培养了特定的技能人才,毕业后就能来企业上班,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有了一定保障;对学生而言,解决了学费和部分生活费,毕业后的工作也有了保证,还学到了专业技术;对学校而言,生源和就业这最重要的两头不需较多考虑,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工作。不足在于:一二年级由于学校没有和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依然按照原有的课程和方式来培养,没有按企业生产要求强化技能训练,学生对企业岗位不熟悉,第三年顶岗实习,部分学生一时不能很好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导致流失。因此,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还属于浅层次合作。
2001年,安徽华祥集团处于快速发展期,急需一大批轮轴加工操作工人,当时,我校也正在蕴酿着扩大规模,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于是校企签定协议,便有了省内首创的“两包一补”校企合作。
在本次合作办学之后,我们又将这一模式进一步深化与细化,与安徽金光集团、安徽鸿润集团、桐城信邦电子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支柱企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了桐城地方经济的发展。
模式二:“一块地”——“筑巢引凤”模式
我校在总结第一种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筑巢引凤”模式的内涵是学校在校内按专业准备好相应厂房,将企业生产引入校园,企业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成立企业能工巧匠参与的专业建设小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共同派出教师。安排一年级学生按专业进入企业见习1~2个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学生还可以利用双休日、假期到企业实训,不仅学到技术,还获得了一定收入。
这一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校企间的距离更近了,合作程度也更紧密了。但不足之处是:企业的生产生活毕竟不同于学校教学,引企入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校常规的教学秩序,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教学实训安排的困难。如何找到与企业的合作点、平衡点,是我们进行探索的重点。这要求将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到专业培养上,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
2005年,我校利用校园内部厂房,引进了金海洋汽修厂。汽修厂除正常对外营业,提供汽车维修服务外,还接纳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校企联手打造了我校独具特色的汽车维修拳头专业,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实训使得该专业的实力得到了强化。同时,与金海洋汽修学校合作开发专业实训教材,特别是开发了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汽车维修专业实训指导书,还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寻求更为有效的职业技能教学模式。通过教材开发和专业教学法的研究探索,2009年、2010年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曾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中职技能大赛,多个项目获奖。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筑巢引凤”办学模式的实施。
目前,我校已有涵盖桐城主导产业的包装印刷、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家纺服装、财经商贸等五大校内实训基地,不仅使我们的实习实训条件达到了江浙发达地区职校的水平,而且使我们在探索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课题上有了一块肥沃的试验田。
模式三:“两条腿”——送教上门模式
前面两种模式虽然各有优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局限性,那就是我们的办学思维还局限在增强在校生实习实训技能上。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由过去的被动等企业上门改为主动出门为企业做职业能力提升培训和技能培训,把目光从在校学生转移到各大企业的员工身上,把重点从单一地强调学生实训转移到既强调校内实训、又打开校外培训市场的多元格局,使服务区域经济的思想落到实处。
这一模式,对学校而言既不要教室,也不要实训基地,只要有一支技能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就可以了,就能打开广阔的市场培训空间。对企业而言,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以较低的成本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是再好不过的事了。部分企业员工还报名参加学历教育和专业资格考试。因此,送教上门深受企业欢迎。
2009年,在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研之后,我们得知安徽凌云科技集团正欲引进一批先进的塑料包装生产线,而原有员工大多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不能胜任操作岗位的工作。于是,我校积极主动找上门,将为企业服务的重要性宣传到位,最终使凌云科技成为我们送教上门的一个实验单位,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催生了“企业学分制中专班”这一崭新的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并及时上报省教育厅,成为2010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内涵是,在企业学历水平低的员工中设立中专班,授课地点在企业,授课内容和时间由校企双方协商确定。采取弹性学分制,模块化教学,完成学业的时间不定,但学籍在我校,取得了相应的学分后就可授予中专毕业证和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我们又通过桐城市政府的协调,与桐城市玉雕行业协会联合办学,成立了望溪玉雕工艺美术分校;与桐城市美容美发协会联合办学,成立了美容美发分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主导的“望溪职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望溪职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得到落实,初步发挥了校企共同研究、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概括地说,我们的经验就是“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包括与行业合作开设依托行业的分校;在企业开设学分制班送教上门;让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派专业教师赴发达地区职校挂职学习等。“引进来”包括与专业性强的企业合作,重点建设特色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对接,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和校本教材编写;聘请能工巧匠到校传授技能等。同时,我们还重点注意到,要使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区域经济服务,就要合理地解决与企业的几个重要关系:解决好企业利益与学校效益的关系,实现校企共赢;解决好学校实训设备与企业设备互用的关系,实现新型实验设备与先进生产设备资源共享;解决好学生、员工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的关系,防止影响行业、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解决好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与企业生产计划的关系,合理进行实习工位与生产工位的功能结合;解决好实习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使二者在身份、环境上达到融合;解决好开展实训教学与帮助企业技术革新的关系,让师生充分参与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解决好企业与学校的管理关系,形成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只有解决好以上一些关系,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才会有长久效应,因为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必须建立在平等、合作、共赢的基础平台之上。
参考文献:
[1]董云霞.浅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2]李国会,王晓东,林源.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研究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09(11).
[3]许新华.高职教育“三借一筑”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实践范例——以信息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4]万伟平.公办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2(3).
美容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汽修专业 模块化教学 学生职业方向 学生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6
近些年来随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人民越来越富有,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汽车产业的发展使得社会需要大量的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社会性是教育的本质,培养汽车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必然落到了学校身上,因此汽车类的专业从中职到研究生都有涵盖。中职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怎样结合并使用合适的模块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将学的知识、技能学以致用。
1 什么是模块化教学
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汽车专业来说模块化教学是以任务为驱动,这里面的任务是在实际维修中遇到的一个个故障,除了学习理论之外,在实际操作的课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设置实际维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照搬别人的模块化教学模式遇到的一些问题
借鉴其他学校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我们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他们将整个汽车课程基本分为了以下模块:
①发动机机械模块;②手动变速器模块;③自动变速器模块;
④转向与悬架模块;⑤制动系统模块;⑥电子电器模块;⑦空调与暖风模块;⑧发动机性能模块;⑨汽车机械基础模块;⑩汽车英语模块。
首先,如果直接按照这些模块教学,不难发现在现有的教材中很难找到配套的书籍,而没有配套的教材,对于中职学校的老师来讲可能是个棘手的问题。再一个,许多学校的汽车专业刚刚起步,硬件设备跟不上也很普遍,没有足够的硬件对于实操的实施还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这些模块在时间上该怎样安排。最后,学生在模块化教室中较分散,不利于教师维护课堂秩序。
3 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分析以及实施
3.1 教材方面
在我们看来其实这些模块是将汽车专业传统教学的每一门课程细化整合,比如发动机模块需要的教材也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类的传统教材,这类教材里面包含了全部的汽车发动机的机械构造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构造以及它们的实训项目。由此不难看出,对于教材,专业课教师需要从传统教材中选出合适的模块。我们建议在教材最好使用同类教材的高职版本,因为高职版本教材涵盖的知识深度宽度都较好,通过专业教师选择性地讲解,更加适合模块化教学。
3.2 硬件设施方面
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的硬件设施也不太好,这样一来专业课老师需要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效果。一般来说笔者的课程是连续一上午,一半课程在传统教室进行,一半课程在实训室进行。比如某个部件教学前会给学生描述关于这个部件的故障导致的汽车整体故障现象,先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构造原理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个部件故障会导致汽车整体的故障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训室的实操学习中,课后作业让学生下来总结自己讨论的现象和实际出现的现象有何区别,下次课上课教师进行汇总,总结。这样一来一个实操教室一上午的时间可以安排两个班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可以利用的硬件设施。
3.3 教学时间安排方面
第一学期,学生刚进校基础课较多,专业课程尽量以兴趣课为主,比如《汽车文化》让学生了解汽车的起源、发展、汽车的品牌,采用多媒体教学,看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汽车感兴趣。
第二学期,基础课减少,加入汽车专业的基础模块课程比如汽车整体构造模块,让学生大致对汽车有一个了解,以及汽车组成部分,每个部分的基本作用;发动机基础模块也是这个学期加入,这个模块需要让学生了解发动机整体结构以及如何运转。
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因为学生之前有了汽车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对于汽车基本构造,发动机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开始加入各个专业模块的学习。需要提的是在汽车电器模块中会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电工电子知识,实用为主,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需要的电工电子的知识也很简单。
第五学期,基本上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这个学期学习基础但是很有用的模块课程,如:维修技能模块,一般维修模块,保养模块,汽车美容模块。这样,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出去实习以后也更加容易对工作上手。还可以开设一些兴趣课程,比如汽车保险,服务顾问,汽车销售一类的兴趣课程,让学生了解除了维修他们还能做的岗位,让他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第六学期,还留在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希望通过单招考试或者对口高职考试进入大专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基础较好,学得扎实,他们可以一边复习单招、对口高职考试的课程,还可以让他们继续留在实训室。当专业教师不够的时候,可以维持课堂纪律、指导低年级学生,即使这些学生没有考上大专,他们也能够在毕业后进入汽车维修企业很快上手。
3.4 课堂秩序维护方面
学生进入了新的环境之后,先有新鲜感,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没有了,也不再认真听课了,而且实训室往往比传统教室大,纪律也不好维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把学生分为若干工作小组,完全参照4S店模式,每个组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纪律,清理使用的工具,安排打扫本组工位,相应的某组有问题,教师可以直接找组长询问情况。组长当选条件,应该是平时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号召力,组长也不是终身制,其他学生可以轮流竞选组长,这样一来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以上模块化课程,可以由浅入深,通过兴趣、任务来驱动学习。在学校可以学到汽车的构造原理知识,也能掌握我们维修企业需要的基础的维修、保养、美容技能,有着这样知识、技能的学生就业前景就会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张树臣.改革教学模式办出职教特色[J].职业教育研究,2004,(6).
[2]李琦.关于汽车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9,(1).
[3]曲志鹏.汽车专业模块化教学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