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毕业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专业毕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专业毕业总结

计算机专业毕业总结范文1

单位给我的工作定位是从事网络部基础工作以及一些网站建设,网络程序开发等等,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承担了园区网络的维护等基础工作,包括线路检修,交换设备更换,新用户入户等等这方面工作并很快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和方法,从学校的理论知识到过去一年的实践工作,其中的角色转变离不开单位各级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

网站建设方面,和**共同进行了**网站的改造,使用全新的后台,使**网站的功能更加的强大,管理更加的有条理和方便。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应。

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保龄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并代表**参加**篮球比赛。参加**的各项文艺活动等等。

参加学习了“**培训”,学习了“**”建设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在实践中掌握了**建设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代表**给**领导介绍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提高。

经过过去一年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 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 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 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专业毕业总结范文2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  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1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喜与忧

近几年来,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不高,一般都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在就业应聘时能提供给招聘单位的在校时的各种作品,或者是获得各种竞赛证书、等级考试证书较多大大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然而,根据我们对本地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追踪调查数据显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很低,一次就业专业对口的不到30%,不对口的就业率占50%,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的”比例为20%。二是就业稳定性差,因为专业不对口,频繁“跳槽”的很多,当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近80%的回答是“边做边找,工作压力太大,有更好的单位就‘跳槽一。三是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的挤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学习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只要有一定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并不比那些上课玩游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差,有些用人单位注重的是计算机某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够用就行,不需要很全面很专业。因此,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改革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

2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确定一种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弄清楚用人单位需要怎么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的人才。

根据我们对周边地区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的调查得出结论是知识结构方面包括:

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基本知识;文字编辑、图像图表处理的基本知识;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及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数据库应用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力方面主要有:对计算机系统熟练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编程及软件开发工具的操作能力;对微机系统的安装、检测、维护、维修的能力;对计算机设备、网络和机房的安装、管理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按照强化基础、拓展特长、突出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模式来实施培养,具体的总结为“一套教材、两个阶段、三个强化、四个更新”。

2 1一套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表明,学生不必掌握高深的计算机专业理论,而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对计算机教材进行反复讨论,对原有教材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求进行筛选、浓缩,结合本校实训场所实际,进行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的编写,计算机教学及考核以各门课程相应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以强化基础,拓展学生特长,突出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组织实训教学。

2.2两个阶段

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计算机专业口径尽可能宽,这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将学生在校前两年划分为“合格+特长”即“夯实专业基础”和“拓展学生特长”两个培养阶段进行。

夯实专业基础阶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教学时间为一年级。在教学按排上,应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精选教学内容,严格按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实训教学,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尽可能选修一至两门专业选修课程。

拓展学生特长阶段主要为了解决“针对性、适应性”问题,教学时间是二年级,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教学课程中以就业优先为主导思想,根据计算机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适应某个岗位群的工作能力为目的,发挥“双师型”教师个人的特长开设一定的特色选修课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建计算机专业各种团体小组进行学生特长发展的活动,灵活设置弹性专业模块,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专业特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3三个强化

(1)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专业,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业思想教育,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学生毕业之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此,我们在学生入学时的第一周便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教育,告诉学生中职学校各个阶段,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这个专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抽象的理论中找到实实在在的快乐,愿意跟你学、跟你练,否则学生会在每天的游戏或聊天中度过。

(2)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为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必须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而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才能,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规划上应侧重放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上,为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有一个“宽口径”的就业机会,必修的课程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不能让学生有偏科现象,其次是把握好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训课程教学上,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的“岗位仿真”训练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学生在“拓展特长阶段”,应开设综合性实训课程内容为主,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作品的方案设计、应用开发和综合思考等项目技术问题分析的能力,并要在实训教学时数上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至少占课时总时数的一半以上。对学习较好的学生鼓劢他们积极参与计算机各种专业团体活动,如:系统安装与维护小组,网页制作小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小组,网络维护小组,动漫制作小组等等,通过参与这种活动,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拓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和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为主要方式,使学生学会调研、确定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的各个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创新能力。

(3)强化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现代企业的员工素质也要求我们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一个不会与人共事不会与人合作的学生,在将来就业的岗位上是难以立足的,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不再有什么单纯的经典的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多的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因此应用型人才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同时应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适当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艺术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增强人文精神,更好地融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增强应对困难的抗压能力。

2.4四个更新

(1)教学方法的更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再以主体身份出现,而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督促者或引导者。由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因应而变,教师多开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在不断加速,知识获取、传播的方式也在更新。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三网合一”的快速普及教师和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优势,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教育技术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是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重要保证。

(3)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从互联网上进行可持续的学习,完成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同时,争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或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接受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技术的培训,完成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转型,确保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新的,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4)计算机实训设备的更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是必要的实训设备,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之快让许多中职学校难以应负,面对一个被淘汰的计算机机房,专业知识再强、教学方法再好、教学手段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严重打击,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训课自然而然变为游戏聊天实训课了。因此,及时更新计算机实训设备,确保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和各种操作技能的必要保障。

计算机专业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就业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随之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1998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加之今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解决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脱节。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而我国高校大多重视教育理论的灌输,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从目前看,我国高校计算机的课程设计多偏向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涉及相对较少。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市场往往需求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而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理论强,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不足,与社会需求脱节,这就造成了学生实践技能的缺乏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以致出现一些用人单位不愿额外投资培养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不切实际。

据2007年的一份就业调查显示,在地域和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经济发达地区、国企和党政机关仍是计算机毕业生的首选。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到经济发达和薪酬高的地区就业,很少有人愿意扎根基层、支援西部、服务农村,并片面认为学计算机专业的是高技术人才,去落后地区是大材小用,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在薪资待遇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月薪在一千五百元以上。由此看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就业期望值过高,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要求明显提高。

今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特别强调具有工作经验,这一要求使许多下岗单位的中层管理者与应届毕业生挤占市场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对于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实习经验大多是在电脑公司或企业从事一些简单的实践,如组装电脑、安装系统、组装网络等,很少有学生能够独立开发某个系统,他们的工作经验可谓十分匮乏。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要求无形中给许多毕业生设置了门槛。

(四)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

首先,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课时太少,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其次,就业指导专业化教师匮乏,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多是从事行政工作的学生管理人员,平时对就业工作的指导只是搜集一些就业信息,开展求职技巧培训工作或者邀请一些就业成功人士作经验交流,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指导。再次,就业指导的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许多高校在就业课程教法上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和教学模式,相对来说实践课时较少,因此难以从实践角度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

二、解决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紧跟社会需求,客观分析本专业的就业地区和市场需求,及时根据市场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高校要结合自身教学和管理实际,增加实践性强的教学课程,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同时,努力探索“高校+企业”办学新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专项人才,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职场环境。

(二)更新就业观念,找准人生坐标。

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形势下,要帮助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一锤定终生”的就业观,引导他们在全面、客观分析自身性格、特长和能力的基础上,以平和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主动搜集就业信息和推销自己,不能一味地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待遇条件、工作地点等因素,而应该树立社会意识、长远意识。就业选择不能走极端,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从而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应该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分阶段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大一学生,可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心理测试、职业介绍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明确学习目标,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大二学生,在引导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于大三学生,主要进行素质拓展教育,让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做好进入社会前的职业准备期的规划。对于大四学生,重点则放在提升求职面试技巧、进行模拟招聘训练、做好心理调试等就业指导上。

(四)明确自身目标,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电脑打交道,进行人机对话,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在激烈的求职面试中,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与人沟通能力弱,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平台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的社团活动和暑期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口才,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其次,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便一蹶不振,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让其沉着、冷静、客观地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受挫后积极调整求职策略,争取新的就业机会。

(五)搭建就业平台,培养创业意识。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知识更新快、应用领域广的学科,学生只有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适应贸易市场的需要。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高校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动手的机会,在校内可以举办各种发明创造大赛,如装机大赛、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等。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资格技能证书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以增加就业砝码。第三,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做好毕业生推荐工作。应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在用人单位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实际工作经验,还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甚至表现突出的毕业生还实现了在实习中确定工作。第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认真加强创业指导。学校应邀请成功创业校友、优秀企业家作创业经验报告会,组织学生到创业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教育学生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以激发其自主创业的热情。

(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建立一支高效高质的就业指导队伍。

计算机专业毕业总结范文4

论文摘要: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本文从课程设置改革的角度分析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1. 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原理及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普遍感到很吃力,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很难派上用场(主要因为他们学进去的很少很浅,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很多),因而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学。这让我们感觉到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开设无所适从,很难把教材、教师、学生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 社会市场对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知识技能的要求

2006年上半年,我们学校就业部门对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区总共100家计算机方向知名企业进行了专业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企业对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本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2)能进行单位内部局域网的操作维护。(3)会为公司或产品在互联网上进行营销宣传。(4)擅长单机维护、调试、软件安装的。(5)胜任信息管理、经营分析工作。(6)熟练运用电脑进行设计工作等。

3 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策略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学校学生在校时间普遍只有2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课程呢?众所周知,由于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不强等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一方面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设置确实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所开设的课程不能太“难”;另一方面也很重要,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在社会上受欢迎,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所以,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是市场。课程设置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外,还要考虑实用。我们必须考虑市场需要什么,就开相应课程,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宽基础、重技能”的培养模式。对具体每一个学生而言,首先要要求他们 “基础好”,其次要“有特长”。这样的话,他们既可以凭借其扎实基础知识在小企业充当多面手,也可以凭特长在大企业找到用武之地。

(1)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方面

首先,专业基础方面要培养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计算机系统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含计算机基础、中英文录入、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internet应用等知识模块)、微机组装与维护、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技术、常用工具软件等。

(2)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方面

除此之外,专业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一来主修:

a)网页制作

主要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网页设计师,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Dream weaver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Fireworks、图形处理Photoshop、Html语言、JavaScript语言等。

b)网络管理方向

主要培养负责维护公司计算机硬件;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搭建与配备计算机网络;与网络设备供应商配合进行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微机组装与维护、internet实用技术、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运营管理、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局域网组网方案设计、网络工程及布线技术、网络安全等。

c)多媒体技术方向

主要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专业型人才。专业课程涵盖平面图形图像处理、摄像技术、多媒体音视频处理技术、平面动画制作技术、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影视编辑技术、影视特技与后期合成等知识模块。

d)广告设计方向

主要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色彩与素描、构成艺术、平面设计(Photoshop)、网站艺术、多媒体程序设计、flash动画基础、premiere、数码摄影基础、版式设计、动态网页设计、flash高级应用、3ds max、人机交互设计、flash互动设计等。

4 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基于上述策略,我们针对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下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备案,在我校从2006级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新生起予以试行。  第一学期: 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册和下册一部分);主要内容: 计算机基础知识、中英文录入、Word文字处理排版、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电子邮件E-mail和Internet应用等。新授课时(含普通上机):55时; 课程设计课时15时.

第二学期: 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下册剩余部分)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微机组装与维护、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常用工具软件和考证培训等;主要内容: Access数据库和一些其他课程内容以及组织考证(如信息产业部的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认证),并培训好,保证其通过率。新授课时(含普通上机): 50时; 课程设计课时20时.

第三学期: 课程: 网页制作方向, 网络管理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 广告设计方向;主要内容: 分四个方向开设专业课程,选择教材时是应注意尽量选用实例型的。教学时多采用任务驱动法,课程考核也应该以实际操作为主,可让学生们(分组)自主进行小型作品开发、课程设计等。本学期继续组织过级考证工作(专业方向考证和通用技能证补考)。新授课时(含普通上机): 各95时; 课程设计课时各45时.

第四学期: 课程: 网页制作方向, 网络管理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 广告设计方向;主要内容: 完成第三学期没有完成的课程,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各行业技能认证考试,外加毕业作品设计,到企业顶岗实习,及时走访,获得反馈信息。并依据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实时调整我们后续年级整个(1-4学期)的教学。新授课时(含普通上机): 各55时; 课程设计课时各85时.

5 成人教育函授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实验

我们在2006年暑假制定了以上方案,从2006级新生开始,我们依据上述课程设置在本校计算机专业进行试验。在2006年下期期末,我们通过学校就业部门利用跟踪回访的机会从2004级(拟毕业)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样,在2008年下期期末我们又通过学校的就业部门从2006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对比:2004级: 学到了知识技能占28%;没学到知技能占72%;已(能)找到满意工作占32%;没(不能)找到满意工作占68%.2006级: 学到了知识技能占53%;没学到知技能占47%;已(能)找到满意工作占56%;没(不能)找到满意工作占44%.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学到了知识技能的比例明显上升了;认为自己没学到东西也找不到工作的比例也显著下降了。

另一方面,各用人单位通过就业部门反馈意见也表明,我们06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相比04级和以前的总体来说专业知识更扎实,操作技能水平更高;相比同类学校的毕业生也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索尼老总坦言:“你们现在的毕业生我们很喜欢,主要是他们会的东西多,招过来就能做,能做好;不会做的上手也很快,会做还会学。”所以很多名优企业都加强了在我校招人意向。应该说,本实验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已获得学校领导批准,将把本实验继续进行下去,并总结经验,准备向其他专业推广,促进我校教学的新一轮改革。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毕业总结范文5

关键词:行为导向 教学策略 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对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为导向教学是近十年来引入我国的西方先进的职业教育教改理念,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一经引进就得到了专家、广大职业教师的认可,并纷纷借鉴、不断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各个专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定位与实际工作不符。目前,在津市人才市场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用工单位对于一般文员类工作的要求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中的规定相差不大,对于计算机类岗位来说,上述目标显得有些陈旧,有些肤浅,与实际工作中的要求相差甚远。如津市汇达科技公司的用工要求中有以下条件:能吃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能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能进行小型局域网的组建,能进行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

2.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近年来,IT行业内部领域划分与工作岗位划分日益细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精细化”,专才已经成为人才需求的主要目标,用人单位在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上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已经由“通而广”向“专而精”进行转变。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有严重的挫折感,尤其体现在在校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他们大多认为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上没有太多实用价值,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起来。实践课程开设过少也是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3.教材知识点相对独立。现在用的教材中,知识点相对独立,教学实施起来比较枯燥,不连贯,这使得原本学习积极性就不高的中职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无所适从,今天学一点,到明天就忘记了,知识点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习WORD软件,学习编辑菜单与插入菜单时,两者之间没有一点关联,只有在做综合练习的时候才会有相关联系,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掌握巩固知识。

4.教学手段缺乏吸引力。课堂缺乏吸引力,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就无法保证课堂质量。教学手段是个很重要的部分,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课课堂,除了在机房实训外,大多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教学手段也仅仅是粉笔加教材。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机,因而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也是枯燥无味的,学生们听得一头雾水,因为黑板的板书无法使形象的东西通过文字抽象地体现出来。

5.评价体系不完善。一堂课上得好不好,需要通过教学评价来体现,当前,大多数的情况是老师把当堂课的知识学习完,再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巩固,这样缺少了课堂评价这一环节,一堂课下来,效果怎么样,没有通过评价,自然也就不会知道效果。寄托于作业上来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收效甚微,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策略改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教学策略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刻不容缓。这里主要介绍以行为导向为基础的几种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项目教学法就是指通过一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习WORD软件时,就可以WORD的具体项目来进行知识点的串联,如明信片、申请报告、海报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项目达到学习WORD软件基本功能的目的。

计算机专业毕业总结范文6

1.1教学与就业目标不相适应,计算机专业是时下一个非常的热门的专业,几乎每个高校和专科院校都开设这个专业,不同教学模式培养出不同的人才。计算机主要是以职业为导向,将这个作为教学主旨,教师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而现有的教学与就业目标严重脱节,存在着盲目教学的弊端。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学以课本为主,缺乏对企业需求的评估,这样导致教师培养出来了一些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际能力不够的学生去适应市场。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会给学生太多的适应时间,如果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失去了具体操作技术过硬的优势,他们很难在计算机产业遍布的现代社会和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如果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实践工作,在从事工作时也无法体现出其专业优势,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前只能退却。

1.2教学与实际应用不相适应,计算机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大部分学校将主要的课时安排给了理论基础课,很多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并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温习巩固的意识,在单一的教学课程中越学越抽象,以致没有形成实际操作的技能,而长时间的弊端累计又造成他们不能深入理解,最终变成了与实际应用脱节。与实际应用不相适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主体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个性特征、创造性特征和动手能力强的特征,在毕业之后,这些特征的缺乏会让他们直面严峻的就业压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是现实社会的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其专业设置的目标是学生就业,以此教师教学也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在制定教学模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2.1就业目标应该符合计算机专业特点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与市场上企业需求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要想做到这一点,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期间首先应该采取依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就业目标,比如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超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实践教学方面,将就业目标与实际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多有针对性的知识,为其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应该对市场企业进行有效的分析,其具体需要哪类计算机人才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之后因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这样教师所制定的就业目标,不仅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还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市场需求,使得计算机教学与市场企业需求有机结合。

2.2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明确相应的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教师与学生的实践课可以到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基地的设备必须先进,与达到实训要求,性能优良的实践设备,一是能够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二是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非常大。因为现代企业使用的计算机设备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而如果学生在学校中使用的设备与之相同,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对设备操作也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实践课上,教师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实训要求。其次,学校可以与企业展开合作,当学生进入到实习期时,学校可以介绍学生进入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实习优秀的人员可以直接留在企业中,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能够拥有正规的实习地点,相关企业也能够为自身的发展储备后续人才,这为学生的长久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3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素养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计算机专业本身对教师个人的素质要求就非常高,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更加的严格,不仅具备超强的理论素养,能够通过理论来解答学生们提出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应该具备超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核心内容,而且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出操作规律交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校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的教师,学校应该适当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工资等各方面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