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工作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范文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再探索

--- 建立与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和督导制度的途径探讨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 向荣

《摘要》: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建立于一套价值理念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其实习教育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倍受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就其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对实习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层面、程度和规模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和积累, 取得不少成果。 本文就在这些成果与笔者初步尝试基础上,提出当前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关键之一 —— 在于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及其督导制度。

笔者认为在当前大部分实际工作机构只是“准社会服务”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要达到其实习目的是困难的。解决此困难的途径之一是先协助机构逐步转变成“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并建构一套督导制以保证学生实习质量。 在专业人士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应采取灵活、变通,多方挖掘资源,结成一个政府、学校,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及教学团体的三方面“伙伴关系”。针对某一机构的特性和环境,在介绍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工作方法下,共同参与合作,总结以往经验,使机构自身得以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真正开展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教学与科研基地。 从而以点带面地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一直是其专业教育和发展的薄弱环节。虽然学生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参加实习,因学校而异,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实习的,其形式或并列式、或分散式、或集中式、或混合式,学生都以不同程度获得一定的锻炼,但远远不能达到实习目的即与目标人群工作相关知识, 方法和技巧以及态度的获得。 这里的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即: 人力问题,经费的困难,以及与实习机构的关系等。缺乏足够的数量、受过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训练的老师和经费的缺乏限制教学工作的进行(马凤芝,1996) ;实习机构对实习者的限制使得后者难以全面进行实习,不能获得全面的实习经验和技巧(史铁尔,1998) 。 而目前大多社会服务机构, 就其工作性质来说只是“准社会服务机构”(马凤芝,1996) ,工作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指导学生的方法是零散、随意乃至欠缺指导技巧和意识的情况下,要把其经验有效地传给学生也是有限的。 更不乏有一些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认识和应有的态度,其工作的方式会给实习的学生起负面的作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不少专家和学者不断在研究并通过实践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实习方式和原则。 其中包括:

1.大量培训合格的督导教师,这里包括送到香港和请到内地来培训

(夏学銮,1994) , (阮、麦,1996) ,(吴温淑芳,1996) ;

2.向政府倡导以获得其社工教育经费的投入;

3.建立政府(民间)社会工作部门(机构)与社会工作教育训练学校间的伙伴关系。达到教、学相长,教育与实际工作相互促进的目标。(马凤芝,1996)

4. 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原则,如:实习就近原则、专业相实原则、互惠原则等 (陈、苏,1994) 。

以上的方法和原则对推动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笔者认为有其局限性。 就向政府倡导获得社工教育经费来看,倡导归倡导,但真正落实恐怕还有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不能停止的。发展与海外发达地区(如香港)社会工作教育的合作已进行了十年有余,其中人员培训和资料引进都作了很大的贡献。但就其范围来看恐怕局部性高于全面性。诚然,追溯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相联的特点,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大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得以先发展起来是符合其发展规律的。 但中国现在经历的社会转型却是覆盖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是跨地区的。因此,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应针对其地区特点, 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采取主动和变通等多种渠道来发展社会工作的实习教育事业。

同政府机构结成伙伴关系,是中国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但在结成了伙伴关系后, 机构可以提供实习场所,但是否能让学生得到专业实习却是问题。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机构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工作方式方法有异于社会工作专业。 虽然不同的机构因领导对其工作的认识以及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其工作经验积累有所不同,但都需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得到理论方面的升华。 按理学校的社会工作教育者可以协助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但由于目前教育者们大部分是从其它专业转向而来,既缺乏理论学习,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去研究指导实际工作是明显不合适也难于胜任的。

为了解决上述“两难”的问题以应对专业社会工作急需在中国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应把国外和海外资深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士邀请进这个“伙伴关系”中来作为参谋,从两方的合作关系发展为三方的合作关系。以机构和社工教育为主体,机构为舞台,专家为参谋。通过三方面的合作努力,把机构准备为一个合格的 “社会服务机构”,从中物色实际工作的督导员,与教师实习督导配合,建立一套完整的督导体制。

显而易见,要达成这样的“三方伙伴关系”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长期艰辛的努力。但就笔者的初步尝试看来,这不是不可能的。 社会日益开放、改革的深化、发展要求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被社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干部所认识都为机构与学校结成伙伴关系的可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第三方面”参谋角色的引入有一定的难度。这里社工教育工作者需要做不少组织联系、协调、说服、论证的工作。获得机构上下级应允和支持的情况下,设立研究项目并以项目向国内外基金会申请以求资金援助。 同时,从当地社区里,无论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港澳人士,挖掘具有社会工作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以求他们协助开展机构的工作、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制定督导培训计划和联系海外相关资源等。

三方面的合作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以及机构的特点来灵活把握。下面笔者就已开展的部分合作作简单介绍,旨在通过探讨,探索这样的看法和做法的可能性,使其操作过程更具科学性。

1.通过合作项目以获得师生培训方面。

例如: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其中的一个项目是与英国儿童救助会(SCF)合作,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对昆明流浪儿童状况的调查。此调查历时一年,访谈儿童人数百余人。其中建立个案跟踪,参加此项目调查的学生前后有50余名,跨四个年级。调查前我们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SCF给学生提供了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CRC)的培训,并请专家提供调查方法的培训。调查中期,我们通过驻澳门的巴迪基金会请资深社会工作者给学生培训关于磋商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并把所学技巧通过三人一组的形式用于调查中,这些培训都是用参与式方法进行的,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带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增强了师生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认识,并在调查实践中得以运用,师生一块得到了极大收获。

与此同时,我们与当地收容遣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与英国儿童救助会在流浪儿童问题上一起结成三方的合作关系,三方努力对人员就其专业道德和工作方法进行专业参与式培训,目的是使工作人员了解不同方式用以总结以往工作方式的优和劣。其间社工教师参加培训并定期参加机构的工作以锻炼自己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指导学生打下基础。

在机构工作人员内物色并培训社工学生实习督导员,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建立督导制,包括督导与学生的搭配;督导的方式(一对一的;小组的;机构督导和教师督导共同的等等多种模式);督导的时间分配;督导对实习学生的评估方式等。

2.挖掘当地资源方面。笔者发现在当地外国人社区内,有不少是具有社会工作文凭和资深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可能是在学习中文,可能是某个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的雇员, 社工的教育和自身的素质使他们很愿意为所在社区出一分力,而不计较报酬。为此,我们在一门海外社会工作介绍课程上,组织不同国家的社会工作者到课堂上介绍其国家社会工作状况以及他们的工作经验。目前来介绍的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学生反应很好。

同时,我们请其中的人就其背景和经验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心合作的项目中来,有心理咨询服务的,有帮助戒毒工作的、有青少年儿童问题工作的。 这类工作正一步步展开和尝试中,争取总结经验。

笔者认为尝试“三方伙伴关系”的模式,需要具备至少以下两个要素:

首先是机构的选择。离学校的远近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机构内有或潜在有总结其以往工作方法,使其工作得以提高和完善,并逐步专业化的要求和愿望。最好机构或机构的主要领导有同海外打过交道的经历。

其次是社工教师要有充当多种角色的准备,从而对自身的要求也很高。 不仅是学校教师,更是倡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调员和“开拓者”、“资源媒体”、“创新者”(黄新鲁, 1998) , 须要有“公关本领和人文技巧”等(夏学銮,1994) 。

“三方伙伴关系”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充分利用和开发潜在人力资源以弥补合格督导人员的不足。

目前资源有限,且比较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培养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是有困难的。 只有就地取材,挖掘机构里资深的工作人员并在专业方面给予一定的专业培训。

第二,教师得到实务工作的培训,可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

针对中国的国情是大部分致力于社工教育的学者都转行于其它专业,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的基础并不扎实,加之,长期以来学者的学问大多是从“书斋”里作的,对实际工作部分具体实施欠缺了解和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去指导学生实习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增加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接纳度。

促进社工在中国的发展,从基层工作起使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得以认可。

第四,使现有的实际工作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

第五,使一些方法和技巧得以“本土化”。

总结以往工作经验,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

笔者进行了初步理论和实践的尝试,提出通过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及海外有关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结成三方合作关系,在政府的实际工作部门如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内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出资或出力给机构里的实际工作人员提供多方面培训和指导(如:价值理念、专业社工理论、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督导制等)。 学校方面在参与培训同时也介入机构的日常工作,一方面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福利服务的实际状况,并对其优秀的经验型方法进行专业层面的思考和总结,使得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里扎根,以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在政府的支持下,把社会福利机构作为一个社工实习基地,通过国际非政府机构在资源、理论和方法上提供培训以建立和完善一套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专业化、本土化和标准化。对中国目前社会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思斌、马凤芝 《保证社会工作质量的途径探索》(《社会工作》)1994年第五期

2.陆士桢 《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培养》, (《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3.贾秀总 《对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思路的探讨》,《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增刊

4.马凤芝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模式与选择-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经验》 (《发展 探索 本土化- 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6。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5.夏学銮 《关于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实习的设想》 (《华人社会的社会工作教育:现状及发展 会议论文集》)1994,亚洲及太平洋区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香港。

6.黄新鲁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工作人员的角色》(《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7.史铁尔 《社会工作实习-方式与效果》(《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8.林孟秋 《社会工作之实习教育:理论与现实》(《发展 探索 本土化- 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6。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9.阮曾媛琪、麦萍施 《社会工作教育交流的回顾与反思: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的经验说起》 (《社联导刊》)1996 第十期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范文2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为了做好社区建设发展中心本土化的培训工作,虽然大家来自四面八方,但是都怀揣着感恩的心聚到一起,希望通过团队的力量推动整个社区的发展。除了组织的统一学习外,还要求自我加强学习,加强反思,加强合作,加强交流,让一个人的经验变成多人的财富。

二、制定相关培训方案

为了切实作好这项工作,中心制定了培训方案,选择并确定了培训内容:汉新社区建设发展中心的前期介绍及未来计划、户外拓展训练及以小组形式策划培训总结,对于确定的主题除了规定的这些以外,根据培训的实际及时机,进行了相互的分享,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三、制定培训内容

1、了解社区建设发展中心的前期调研、发展以及未来的计划

2、了解社区

3、户外拓展训练

4、适应沟通、倾听等专业技巧经验分享

5、小组第一次策划

四、制定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

1、学员封闭式培训的同时也做好前期工作准备,了解培训特点、课程安排和培训要求。

2、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经验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形式。

3、合理利用资源,针对产生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共同寻找解决策略,促使团队的整个凝聚力。

五、培训成效显著

1、培养团队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坦诚等重要的信息。

2、做好社会工作者的信心更加坚定。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范文3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民政局全力做好全县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作,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积极引入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促进了我县社会和谐建设。

一、主要成效

(一)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动员全县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报考。广泛宣传动员全县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2017年全县报考人数为209人(其中初级165人,中级44人),通过人数为20人(其中初级12人,中级8人)。截至目前,我县累计持证人员共370人(其中初级337人,中级33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人才发展指数任务。二是扶持壮大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全县现有本土注册成立的社工机构已达4家,引进市级社工机构6家,共有10家社工机构,一线服务社工已达30人左右。二是加强社工持证人员的培训。我局开展多种系列学习活动,组织一线社工参加赴港培训,到广州、惠州、深圳等多地学习,提高服务技能。

(二)扩大社工服务人群和范围

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全县设置了8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龙田镇田尾村、永汉城东社区、龙城街道青溪村、林村村、城南社区示范点、南昆山下坪社区、龙潭镇左潭社区、蓝田上东村),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社工服务范围,在优先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低保家庭等重点人群基础上,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逐步扩大到社会福利与救助、残障康复、禁毒帮教、社区矫正、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领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从县城扩展到农村,服务对象也从传统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延伸扩展到流动人口、受灾群众和有特殊需要的妇女等群体,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三)创新“一综多点”示范建设

龙城街道城南社区“一综多点”创新模式试点于2017年4月进驻运营,由县级财政支持深化探索实践,把服务范围覆盖至龙城街道五个县城社区(城南、城内、北门、太平门、东较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置7名专业社工开展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设在城南社区,其余四个社区建立一个社工服务工作站,每一个工作站分配安排一名社工驻点,采取“1+X+志愿者”(即每一个社区社工服务工作站有一名常驻社工,工作时候连同其他社区社工带领志愿者配合协同完成)的方式开展服务。每一个社工服务工作站给合社区的需求重点进行一项特色服务,扩大村(居)委会受惠面。

(四)推进双百镇(街)社工服务站建设

2017年,争取省民政厅双百镇(街)社工服务五年计划项目,在我县龙城街道办事处、永汉镇政府、龙华镇政府3个镇(街)设置社工工作服务站,并于2017年5月全部局已进驻,共配备社工15人(龙城6人、永汉5人、龙华4人)。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以辖区内有需求的群众为服务对象,覆盖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农村留守人员、优抚安置对象、老年群体等民政重点服务对象,提供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通过街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有效推进民政部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的转变,提升民政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社会工作管理机构不够完善。我县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发展初期,县民政局作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部门,没有设置社工股室和专职人员,由民政局办公室兼任。随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面临任务繁重、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强、难带动其他部门等问题,亟需增加编制,补充管理队伍。二是社工从业人员的实务能力亟待加强。我县大部份社工机构成立的时间还不满3年,从业的社会工作者大多是受过短期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事业单位和基层在职工作人员,欠缺系统的社工理论与技能教育,专业性不足,社工从业人员的实务能力整体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社会工作宣传,为社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联动各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社工宣传周活动、社工骑行宣传、公益义卖等活动,以丰富宣传内容,增强宣传影响力,为社工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定期制作社工宣传刊物、开发社工网站、龙门县社工公众号等,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持续对社工进行广泛宣传。二是重视教育培训,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实务能力,特别是本土化的专业实务技能。重点培养本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本地社会工作者素质。大力引进港澳台地区和周边城市的资深社会工作督导,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范文4

社工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一:20xx年是我中心成立的第二年,趁着社会工作大发展的春风,机构将继续秉承"扎根社区,服务社群,助人自助"的宗旨,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继续建设好一个凝聚爱心,服务社群的专业社工组织为目标,致力打造社工服务品牌,扎根xx,服务xx。20xx年度中心工作计划如下:

一、坚持一个中心:以专业服务为己任

xx社工事业现在正处于起步阶段,作为xx第一家专业社工机构,我们有义务为社工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通过开展青少年、老人服务,让服务走进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不断推进社工 义工的服务模式,但是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仍不高,各级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还缺少认识。

今后的中心工作,我们将以加强xx乃至xx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社会工作为己任,继续坚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按照社会工作服务程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大胆探索,在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宣传,还是社工岗位的开发、社工专业服务的介入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探索本土化的服务模式,积累可推广的经验。

二、做好两项工作:自身建设和社工宣传

(一)自身建设

20xx年,我们将继续完善中心在管理方面和服务方面的建设。管理方面,继续建立健全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树立中心的品牌意识,打造中心的品牌文化。服务方面,加强项目规范,建立更加丰富的资源库,同时加强与广州等高校社会工作系的联系,挖掘优秀的社工人才,并加强粤港台社工督导的沟通,打造专业的品牌团队。另外,加强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服务技巧,提升服务质量。

(二)社工宣传

社会工作作为中国大陆新兴的一个事业,并不为广大群众所完全认知与接纳,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对于社工的宣传也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心将通过深入社区宣传、报刊、网络等途径进行社工知识宣传。

1、深入社区:中心将在节假日不定期到社区举办活动,让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对社工有深刻的认识。过去的一年中心在南桂、桂园社区的成功充分表明了这一途径的可行性,今年我们将加大力度,扩大范围宣传。

2、媒体:争取与《xx日报》、《珠江时报》《xx电视台》等xx本地媒体合作,中心的活动通讯、宣传社工文化,让居民在日常活动中对社工有进一步的认识。

3、网站:在新浪等网络媒体上开通了博客、微博,定期、及时更新中心的活动、项目开展情况。并争取在今年内完成中心网站的建设。

4、宣传专刊:通过活动宣传单张、项目通讯、月刊、年报等各类宣传手册,及时传递服务信息,加强中心服务动态介绍。

三、打造三大品牌项目:为老服务、青少年服务和社工人才建设

(一)以养老机构为载体开展为老服务

老龄化社会呼唤专业服务的介入,养老机构的老人需要社工的慰籍。经过对xx老人服务的现状评估,整合中心的现有资源,中心在xx市、xx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将为老服务定位为以养老机构为载体,深入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是开展桂城长者颐乐中心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在获得桂城关爱基金的资助下,中心将在桂城长者颐乐中心开展专业服务。包括建立社工部,开设社工岗位、建立社工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院内社工文化,开展员工专业团队建设、开展长者专业服务等。通过整合院内外的志愿者、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等,为长者提供充足的资源服务;协助长者建立自助互助组织,满足长者的需要,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

二是开展西樵福利中心的社工督导和培训。在西樵镇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了政府派驻社工,机构派驻督导的1 1合作模式,整合港台的社工专业资源,为西樵福利中心的员工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派驻专业督导定期为西樵福利中心社工提供专业指导,为西樵福利中心设立社工岗位、制定规章制度、打造院内文化、培养专业团队、开展专业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

三是拓展其他的养老机构服务。继续与xx其他的养老机构加强沟通,探讨服务模式,寻求可合作的途径,建立为老服务的专业品牌。

(二)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青少年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开展的430动力快车、阳光伙伴励志营项目经验分享,对中心开展青少年的服务区域有了重要的认识。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孩子的学习、情绪、智力、人格都有重要的影响。学校也是联系家庭和社区的纽带,为专业服务的介入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因此,今年中心的青少年服务采取驻校社工的形式,开始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探索。

策划"阳光动力"助学与助长计划,争取关爱基金的支持,在桂城的两所中学(一所农村、一所城市)开始试点。一方面研究农村、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青少年行为特征等,借助专业手法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生活、情绪等方面开展专业性辅导工作,探索不同的驻校社工服务的介入模式;另一方面探讨社工与教师、家长的沟通合作模式,总结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同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有需要青少年得到及时的服务,推广"爱己及人,助人乐己"关爱精神,培养活力健康新一代。

通过驻校社工服务,进一步推广学校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全方位发展,实施培养青少年的"全人计划",协助青少年学生能够正视生活现状,挖掘自身潜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并能在活动中成为桂城义工中的一分子,参与"爱家、爱桂城"的行动。

(三)以培训为手段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本土社工人才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中心今年的另一重要工作。一是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帮助应考人员把握考试大纲规定内容,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应试能力,提高通过率,加快人员转型;二是通过专题培训,进一步普及社工知识,提高工作效能,推广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和技巧;三是通过业务考察、交流,实务训练,拓宽本土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手法,加快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做好四项工作:预估策划-项目实施-评估反思-总结研究

要提升专业水平,保证专业服务品质,必须要做好四项工作:

(一)预估策划:加强对服务人群和区域的调查研究,借助访谈提纲、问卷等工具,通过社区探访、焦点访谈等形式,深入一线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制定各类服务人群的访谈提纲和问卷,完善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加强项目策划的培训和指导,继续策划出符合市民需求、政府需要的专业服务项目。

(二)项目实施:在现有的服务项目中,将进一步规范服务的流程,建立服务的标准,规范各类文书档案,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按照项目书的内容和进程,坚持专业服务的原则,有序开展各项专业服务,确保项目进度和服务品质。

(三)评估反思:根据项目要求,做好20xx年度关爱基金资助的三个项目、西樵山复退军人医院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项目结项工作。做好项目的自评、项目服务的文书、图片、音像资料整理、分档保存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财务审计报告等,做到管理规范、材料完整、交代清楚,确保项目评估顺利通过。同时,要加强项目服务的反思,及时弥补不足,积累经验。

(四)总结研究:要充分利用中心的专家团队,加强对项目服务的模式研究,不断总结本土化服务的经验,推广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今年,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专业的研究性文章,并总结介入服务案例,在合适的时机结集出版,进一步宣传社工专业服务。

新的一年,中心将按照社工服务的专业要求继续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和规范,加快中心团队建设,努力做好已开展项目工作。在时机合适的情况下,将在新的领域、新的项目上进行拓展,为共同打造社工事业的春天而努力!

社工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一、今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社工中心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有关部门(单位)及各村(社区)的相互配合和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下,中心坚持“服务身边人、感动身边人”的主题,踏实工作,大胆创新,以扩大社会影响力为契机,深入推广社工服务,着力打造具有xx特点的社会管理品牌服务项目。现将一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针对xx镇部分老人存在生活居住环境较差、自我照顾能力较弱、缺少社会支持网络等情况,为解决老人的生活及心理问题,社工中心创新设计了社区居家养老项目,主要由香市公益互助会统筹规划,通过提供免费营养餐、居家服务、义工服务、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藉此探索适合本土化的社区照顾服务模式。

1、解决老人吃饭难问题—开展老人免费送餐项目

完善老人送餐项目,在去年送餐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老人送餐服务范围,增加老人送餐服务人数,为老人送餐组织爱心募捐活动,今年以来,成绩突出,为老人送餐120xx余份,为老人募集爱心物资近20万,为全镇45名孤寡独居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辅之以慰问探访、家居清洁、心理咨询等服务,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满足了服务对象的需求。

2、提升老人生活环境水平—推进居家改善项目

在开展老人送餐服务过程中,社工发现居住在村里的孤寡老人,由于房屋日久失修,出现瓦房漏水、窗门松脱、天花剥落、电线漏电、青苔满地等情况,对老人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同时,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家居卫生堪忧,影响老人的幸福生活。但老人由于经济问题而无法支付高额的维修费用,希望社会可以协助进行检查及维修,以减少家居意外的发生。今年以来,xx社工为孤寡老人开展居家改善计划,动员了社会爱心人士捐助近2万元爱心物资,组织500余名义工,为50余名独居老人提供安装饮水设备、家具维修、居家清洁、屋顶翻新等服务,让老人住得更放心、舒心。

3、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试点居家养老项目

从20xx年8月开始,在上底村试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家庭为核心,面向上底村高龄独居老人开展服务。项目前期,社工对上底村30余名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进行入户探访及需求评估,并撰写了一份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设计了居家养老工作方案。目前接受服务的老人有29名(享受无偿服务的2名,享受低偿服务的27名),组织助工为老人服务近800余次,主要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家政工作等的专业化服务。同时为解决部分老人因行动不便无法外出的困难,社工募集善款为项目添置一辆轮椅,并每月组织康娱活动,定期组织发型师开展上门义剪。通过在上底村进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待经验成熟后,将扩展到更多的村(社区),推进居家老人服务的发展。

(二)推进困难群众帮扶工作

根据社工对本镇低保困难群众走访,发现他们主要存在失业、疾病、残疾、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为有效帮扶本镇困难群众,社工通过链接社会资源,为其提供专业服务,安抚心理情绪,推进工作落实。同时开展紧急援助计划,为因疾病、灾害等情况提供紧急援助,缓解群众困难。

1、以平台为核心,强化帮扶作用。为有效提供专业服务,中心重点推出低保帮扶平台项目,围绕帮扶平台建设,着力发挥平台作用。一是推进低保子女助学服务。通过成长陪伴服务及教育资助,为低保家庭子女提供心理健康成长服务,由此社工组织44名大学生和22名小学生开展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并在高考结束后,联合南方都市报、xx日报、xx阳光网等媒体为低保大学生筹集了近11万教育资金,解决了他们的学费问题。二是开展低保医疗救助服务。通过和xx医院、同济光华医院合作,组织医院为全镇低保困难群众服务,为全镇低保家庭建立医疗服务档案,并提供了费用减免(今年共有20余名低保群众前往医院治疗,减免费用达15万元)、上门诊治、主题义诊、陪诊陪护、健康讲座等服务,实时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三是探索帮扶就业服务。围绕“以工换资助”的主题,组织低保家庭大学生勤工俭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服务,反哺社会。同时联合人力资源分局等部门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困难群众通过技能培训和职业推介,成功实现再就业。

2、提供紧急援助,缓解经济困难。社工中心运用社会企业的模式,以“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大众”的形式,开创公益项目商业化创新,倡导人人公益及爱心消费,并有紧急需求的家庭或个人提供短期的过渡性援助,开创贴心市民大众、透明公开的本土援助项目。在今年以来,为5人发放紧急临时救助金,并在10月联合志愿者协会为身患癌症的凫山小学钟老师组织爱心义卖和宣传,共募捐了近3万元爱心资金。

(三)深化专业工作服务内涵

1、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作为xx市首个镇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项目实施至今,孵化基地共为入选项目提供能力建设培训10场,旨在提高入驻组织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入选公益项目共为社区居民开展社区活动80多场,受益人数达3000多人,同时成功孵化注册2个社会组织,在孵化基地的辐射影响下,加快了公益组织项目化及组织化进程,全镇社会组织数量增加了22个,增长率达23%。社会组织已成为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群众需求、化解社会矛盾的不容忽视的力量。

2、“青春飞扬”儿童青少年项目。项目以社工中心、良边村、泉塘社区的五点学堂为依托,以“双工联动”为基础,既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成长。组织义教大学生为五点学堂的儿童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社工则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活动和调查研究等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合理设计和提供切合社区儿童青少年成长需要的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截止目前,共开展活动46个,辅导个案10个,开展小组11个,组织志愿服务人次751人次,服务时数1177小时。

3、安居小区服务。红荔安居小区是xx镇泉塘社区辖区内的一个未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有约300户新莞人家庭居住于此。为推进莞人融合试点工作开展,社工中心联合爱心企业和义教团队在此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居小区服务项目,围绕安居小区改善居家环境、开展课业辅导、增进亲子关系、推动自治管理等主题开展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24个,小组3个,组织义工350人次,服务人次达20xx余次。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实现程度较低。目前我镇的社会管理仍以政府为主导,大多数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薄弱,也缺乏有效的途径,同时社会工作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在全镇的影响力不足,群众对社工中心的认知度不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不多。

(二)社工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我镇购买的社会工作者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从其他行业转做社工的人员,对于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必要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和工作技巧,因此开展一线工作时,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

(三)社工流动性大,服务成效不稳定。我镇以岗位服务的形式购买社工,社工分属4家不同的机构,多头管理和内部机制等导致社工效率不高,同时由于社工整体流动性比较大,今年有6名社工换岗或离职,造成服务衔接不足,服务成效不稳定。

三、明年工作计划及建议

接下来,社工中心将按照镇委镇政府统一部署,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突出“服务身边人、感动身边人”的服务主题,塑造服务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现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宣传载体,扩大社会合力

要利用中心现有资源,围绕社工中心整体宣传,有计划地将中心宣传片(蒲公英)、宣传册、中心展板、xx公益行动网、微信公众平台等结合起来,采用走访、接待、外展等方法向上级领导、社会大众开展多渠道、多途径的广泛宣传,推广中心现有服务和项目,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扩大社工中心的知名度。同时为更好的调动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社工中心要强化与外界之间的关系,要围绕品牌项目和专业领域发展,通过定期组织见面会、交流会,告知爱心资金的使用情况,提升服务公信力,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加对本地商会、企业、村(社区)、社会组织等单位的宣传,组织专门项目推介会,如老人送餐、帮扶助学等,宣传公益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二)强化业务培训,建设人才队伍

为有效提升中心服务成效,强化人才队伍,中心将有计划以“两步走”的形式对社工进行技能提升和理论强化。一是内部提升,中心通过定期组织资深社工或者专业技能教师对新进社工进行业务能力及理论知识培训,以提升社工的实务能力,同时强化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xx理工学院等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邀请其专家学者定期来中心交流,指导社工的成长。二是外部成长,组织一线社工赴香港、台湾、深圳、广州等社会工作发展先进地区轮训,通过外部交流,让社工吸取先进地区工作经验,学习工作理念及服务模式,并推动服务应用于本地,同时让社工积极自我增能,鼓励社工进行自我提升,攻读高学位,学习新技能,以促进自我成长。

(三)凝聚团队合力,扶持本土社工

为保持专业服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升社会工作在群众的影响力,保持社工人才队伍的稳定,中心计划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开展团队建设,每月组织社工开展团队建设活动,以合作、协助为主题,增强社工对中心的归属感,保持社工队伍的凝聚力;二是扶持本土社工成长,以本土社工和本土社工机构发展为方向,培育更多的本地人,鼓励其参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发展成为社工后备人才,同时扶持本土社工机构的成长,不断以项目或岗位的形式在本土机构培育社工人才,保证队伍的稳定。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范文5

业务主管单位:

社会工作事务所:北京市海淀区XXX社会工作事务所

一、机构基本信息

机构名称

北京市海淀区XXX社会工作事务所

通讯地址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机构成立时间

2016

机构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XXX社会工作事务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众,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观,秉承“修身怡德,互爱同心”的理念,致力于社区治理和文化服务的社工专业机构。

机构负责人

联系方式

二、机构内部治理

1.事务所的宗旨、职责;

本单位的宗旨是,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秉持“关注XXX、热心公益、植根社区、服务社会”。事务所的职责是探讨新时期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发挥政府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本单位成立的目的是促进顺义区的社区建设与发展,关注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事业社会化进程,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实施社会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事务所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人群。

本单位的业务范围:搭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平台,派遣社工;承接政府、单位委托的社会工作派遣服务项目和其他任务;向社会提供各种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社区社会工作;老年、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社区矫正服务;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等。

服务项目及服务范围:

(1)搭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平台,派遣社工;

(2)承接政府、单位购买的社会工作相关项目;

(3)各种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4)社会工作相关培训;

(5)社区社会工作;

(6)老年人社会工作;

(7)青少年社会工作;

(8)家庭社会工作;

(9)残障社会工作;

(10)社区及司法矫正服务;

(11)社会工作督导服务;

(12)有关社会工作的服务性工作,以及促进社区和谐的工作。

(13)开展社会工作课题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

(14)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民间资源有效利用。

三、2019年机构项目情况

(一)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运营项目(枢纽岗);

(二)“一街一社工”岗位项目;

(三)“关爱夕阳”营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助老服务项目;

(四)“爱在曙光行动”防盲工程公益项目;

(五)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增能”服务项目;

(六)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培训服务项目;

(七)“心灵阳光”社区心灵健康大课堂服务项目;

(八)社会组织联合会文艺演出暨2108年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和先进个人表彰。

四、机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链接资源、搭建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服务平台。

在服务期间XXX社工链接社会资源成功搭建了街道防盲办公室,并开展了“爱在曙光行动”免费白内障手术公益服务项目,本项目每季度在辖区内开展一次社区眼健康义诊服务,对屈光不正、结膜炎、迎风流泪、白内障等眼疾病给予治疗建议,同时为符合白内障手术标准的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白内障手术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了38次社区义诊服务,2000余名社区居民享受本项目服务, 2019年9月社区居民自发性为提供服务的医院送去锦旗以表感谢。

(二)整合专业力量,提升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能力。

为了能提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服务能力,XXX社工链接了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资力量,组建了社会工作专业的专家团队。为社会组织、社区提供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共为5个社会组织提供注册咨询、政策解读、人才培养、机构建设等专业服务;同时在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支持下,开展了2019年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核心人物能力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班48学时,共培养社区社会组织和新成员200名;XXX社工根据社区的社区居民需求,帮助社区居委会干部制定并申报了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红色旅程追忆录”党员先锋回忆录项目。

(三)专业统筹,保障征购项目有序进行。

(1) 2019年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服务能力,利用社会建设资金购买了红太阳社区为老服务中心 “耆乐融融”庆生会服务项目,整体上提升力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的促进了社区的健康发展。在开展项目期间XXX社工对每次服务进行过程督导,核实项目承接方社区服务开展的实际效果,针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专业督导。共进行了57次社区生日会的过程督导服务,在专业支持的基础上有效的保障了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

(2) “关爱夕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助老服务模式主要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在老年人情绪管理、孵化社区老年人兴趣小组、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三个方面为老人提供服务。共开展31次服务,直接服务人次250余人。

(3)开展心理服务,普及心理知识。依托街道心理服务驿站平台,组织“心灵阳光”——社区心理健康大课堂,以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辅导、情绪调节等服务,共开展活动20余场,服务2000余人次。不仅让广大社区居民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也有效帮助居民树立正确心态。

(4)为展现社区社会组织风采,弘扬公益精神。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本事务所于1月30日在社区多功能厅举办了迎新春暨2019年度表彰联欢会。节目中间对2019年度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先进个人、优秀社会组织代表进行了表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壮大发展。本事务所也被评选为2019年度街道优秀社区社会组织。

综合以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事务所社工始终坚持“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努力将专业理论与社区管理相结合,更加重视建立区联动机制,将社工、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会资源重重联结,共同解决社区问题。事务所将竭尽所能,根据已有的服务经验,在工作执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直视存在的不足,定期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为服务带来更加贴心的服务,协助街道社会组织科推进社区治理和谐发展。

五、服务反思

事务所承接街道及政府各项目开展至今,受到各服务对象的支持与赞扬,通过项目的开展事务所社工在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社会工作在服务中不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更多的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有你们在真好”,“年轻人我们支持你”“下次还来,我们等你”这些话语不仅仅来自服务的老人与孩子,渐渐的也从管理者身上展现出来,这就是管理者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然而从专业社工角度出发,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社工要在服务过程中注意从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遵循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操守,利用专业的技巧为服务对象链接社会资源以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状态,并相信服务对象的生命潜能,要“助人”,更要“自助”。

其次,社工要站在发展的角度上关注社会的发展,问题会随着时间的转移越来越复杂,而社工工作目标也要站在时间与空间角度,多方面为考略。

最后,时刻做好撤出来的准备,对自身力量要有合理评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工作中社工不是万能的,专业的服务需要专业的人来做,而不是由社工全部承担。

XXX社工事务所坚持扎根社区基层,把为社区服务作为机构发展的重点。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开展各种便民服务,让社区居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社会工作培训总结范文6

社会工作是推动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具有反贫困、增强心理健康、加强子女教育、维权、社区融合等价值,但面临诸多困境。为使社会工作介入更加科学、合理,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人员专业化、实务内容全面化和工作流程系统化,以及社区工作和社会工作行政完善化。

[关键词]

社会工作;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

一、问题的提出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然而,当前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严重滞后,处于一种边缘化、隔离化的状态[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强调,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合理分担公共成本,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协同推进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2]。由此可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在借助政府主导力量的同时,更加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和推动,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在国外,对于移民和劳工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已经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Kuo等认为,移民成功地重建社会网络可减轻心理压力和抵消“连根拔起”的消极影响[3]。而社会工作正是强调接触和掌握案主的社会网络结构,致力于案主自身能力和心理网络的重新梳理的同时,也应重视其社会网络重建。Shabaz指出,社会工作在介入移民劳工中的工作分类,包括社会工作者应当为移民劳工在其工资及工作条件方面达成协议,为劳工权益而斗争,确保公平的交易,为歧视而维权及在工作场地问题上给予实际的援助与建议[4]。在国内,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研究虽尚不成熟,但也逐渐受到重视。王俊恒认为,从社会工作价值上看,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民工城市适应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价值:一是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升他们应有的尊严;二是增强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性,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三是开发农民工的潜能,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蒋新红认为:社会工作介入新市民融入具有可行性,因为社会工作的发展为新市民城市融入提供了现实基础,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涵盖新市民城市融入及社会工作具有介入新市民城市融入的专业优势[6]。社会工作是一种秉承助人自助基本理念,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个人、家庭、群体,解决社会矛盾,是社会关系的专业性活动。社会工作者可以在专业性理念指导下,针对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中出现的困境,通过相应的工作方法进行介入,协同推进市民化进程。可以说,社会工作是推动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价值分析

1.反贫困由于农村流动人口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低、缺乏职业技能,大部分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只能从事与体力相关的工作,工资水平较低。由此产生的贫困问题,更是让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可有效整合和分配社会资源。在贫富差距较大的城市地区,号召有条件的城市居民对贫困的农村流动人口进行募捐。同时,社会工作可依托农村流动人口工作和生活的社区,进行公益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虽然国家在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中开展的“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就业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政府举办的就业培训,农村流动人口心理上存在着培训后能包办就业的想法;而高校举办的就业培训,由于收费较高,让农村流动人口望而却步。社会工作者可依托农村流动人口工作和生活的社区,邀请专家举办讲座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这种职业技能培训由于其公益性质不会给农村流动人口增加经济压力,也可有效根据其空闲时间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2.增强心理健康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继续社会化障碍和角色失调危机。由于长期以来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农村流动人口的经济条件不如城市居民,易产生自卑心理,而工作强度大、时间长、收入水平低及居住条件差等因素造成其生活压力较大,易形成焦虑心理。另外,受农村传统习俗和文化的影响,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有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使其缺乏城市归属感,对自身市民身份认同度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对农村流动人口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帮助他们逐渐树立城市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以家庭或宿舍为单位组建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农村流动人口打开心扉,进行科学合理的宣泄的目的。如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组,社会工作者设计亲情互动游戏、表达心里话等环节,让父母了解子女内心的真正需求,夫妻之间沟通顺畅;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组工作,社会工作者设计互帮互助的趣味游戏以及心里话环节,增进友谊。

3.加强子女教育针对学习困难、内心自卑、无人照料管理的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应由社会工作者采取不同的方法介入引导。针对学习苦难的学生,社会工作者依托学校、社区或社会工作机构,给农村流动人口子女进行补课;针对内心自卑的学生,注重对其自身、家庭、社区环境问题的调查,找到令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定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重构健康心理;针对无人照料管理的学生,社会工作机构可成立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放学托管中心,托管中心内设游戏室、图书馆及心理辅导室。南京、北京、郑州及深圳等城市的社会工作机构在进行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介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在实践中很多社会工作机构会利用农村流动人口的空闲时间,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互动等活动,从而增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4.维权农村流动人口维权意识不强,缺少依法维权的途径,因未签劳动合同而造成的超时劳动、拖欠工资、保险缺失的现象十分普遍。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低自尊、习得性无助表现及外部而非内在的控制源,使得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应运用赋权策略。赋权理论认为,个体拥有能力去控制自身的生活,拥有能力去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拥有能力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抗争[7]。赋权使得农村流动人口逐步加强维权意识、公平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政治参与度,为其市民化起着推动作用。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对农村流动人口普及自我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如用工合同的签订、法定的劳动时间及安全务工等。在赋权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帮助农村流动人口建立代表其自身利益的社会组织或参与到工会组织当中,运用团体的力量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5.社区融合由于一部分农村流动人口的自我排斥心理,使得他们对城市公共设施的使用率低。同时由于农村传统习俗和文化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影响很深,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易产生隐性隔离,农村流动人口在社区活动中的参与率低。因此,在农村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社区,一线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实地调研,与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根据不同社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农村流动人口社区融合计划。北京、上海及广东已开展许多专门致力于农村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社会工作活动。如开展社区运动会,让城市居民和农村流动人口都参与其中,使农村流动人口对其所居住的社区有归属感。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将城市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对接起来,相互帮助。此外,一线社会工作者积极动员农村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政治生活,鼓励他们参加居委会会议,听取居委会汇报工作及向社区居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困境

1.未体现专业性社会工作专业从国外引进,而我国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的特征及面临的问题,在国际上都是十分独特的,在这一方面国际经验较少。此外,虽然在发达城市地区,社会工作机构越来越多,高校设置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越来越多,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也逐渐增加,但整体而言,我国的社会工作尚处于前专业化状态。因此,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尚处于摸索阶段或半专业化阶段。就具体实务而言,混淆了社会工作机构与慈善公益机构的区别,没有重视农村流动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而是一味地游走在对农村流动人口公益性救济的边缘。同时在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行政方法的过程中,并不专业,没有体现“专业性助人”的社会工作精神。

2.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缺乏综合性。目前,许多社会工作机构介入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但只针对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遇到的其中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些问题,虽然取得成效,但也应当注意,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是综合性的。同时,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流程缺乏系统性。许多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接案、评估、计划、介入及反思的系统性流程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是存在问题评估不专业的现象。只评估出该群体的贫困问题、维权问题及子女教育问题,却忽略了农村流动人口的健康心理的重构及城市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融合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恰恰是推动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二是在反思报告中,往往轻描淡写,不深刻也不专业。三是缺乏实质性的社会工作督导。

3.呈现短暂性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主要居住方式是租住或借住。居住方式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城市归属感较差,也使社区工作难于开展。社会工作除了依托社会工作机构这一平台之外,许多活动都是依托社区展开的。许多农村流动人口居住在工作单位的宿舍中,这样就很难有效地开展与城市居民互动的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从而使农村流动人口难以真正地融入城市之中,更不利于其市民化的实现。虽然部分农村流动人口居住在社区,但因为其租住或借住在亲戚朋友家的居住方式,导致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因此,许多社会工作呈现短暂性、不连贯性等特征。此外,社区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社区融入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对整个社区环境的改善与社区支持系统的重构。

4.社会工作行政尚不成熟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其中,政府社会福利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根据社会福利的政策、立法或决策,按照一定程序将之转化为实际服务;作为一个由诸多策略合成的过程,社会工作旨在保证政策对象的福利权利,发挥社会福利的功能[8]。当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社会工作者往往通过微观和中观的社会工作方法,忽略社会工作行政这一宏观的社会工作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工作机构没有很好地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致使没有有效的途径畅通建言献策;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行政方法不了解、不重视,造成了这一社会工作方法被忽略。总体而言,针对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社会工作行政尚不成熟。

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对策

1.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虽然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中所能直接借鉴的国外经验有限,但国际上社会工作对劳工和移民的介入经验还是相对丰富的。社会工作者可对国外劳工和移民的介入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国内农村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将国外经验和专业手法运用于国内案例。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尚处于半专业化状态,国家应当加大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资金投入及政策倾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社会工作者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当积极学习相应的法律、心理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以解决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生活困难及法律援助等问题,缓解社会矛盾。

2.完善实务内容全面化和工作流程的系统性社会工作在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中,不应只针对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遇到的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些问题,应综合分析其遇到哪些困境,通过对农村流动人口自身、家人和朋友及邻里关系进行访谈,对其工作单位和居住社区进行走访调查,深入其困难所在。然后,通过综合性的实务开展,有效破解其市民化困境。另外,社会工作者应严格按照接案、评估、计划、介入及反思的专业流程进行介入。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评估出农村流动人口真正需要帮助之处,做好详细科学的计划;介入之后,应对自身介入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为下一次的介入工作作参考。

3.重构社区支持系统的针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不稳定的特征,社会工作机构可向政府建言献策。比如建议国家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村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同时改变其流动性的居住方式,使农村流动人口居住场所更加稳定,有利于社会工作的开展。另外,社会工作者应在社区内建立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长效沟通机制,消除两者之间的隐性隔离。具体而言,一是设置稳定的工作场所,在农村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设立社会工作机构或办公室。二是社会工作者通过走访宣传的方式让更多农村流动人口接触社会工作,了解社会工作价值,并调查其面临的生活困境。三是通过与社区内的城市居民和居委会沟通协调,建立起农村流动人口社区参与的长效机制。

4.开展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机构应重视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对接,及时地将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映。社会工作行政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专业知识上,还应重视加强对国家社会福利的政策、立法或决策。具体的社会工作行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机构需要积极地向政府部门反映和分析二元体制在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不利影响,建议促进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在内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二是向政府建议建立和完善覆盖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制和福利机制,包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等,真正地将其纳入到正规有序的社会保障机制中去。三是向政府部门反映和倡导改革和完善农村流动人口住房保障制度[1]。随着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的重视与推动,社会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不断增多,社会工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工作理论为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使社会工作成为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社区、制度之间关系的剂,对于其市民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啸冉.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中的社会工作介入探索[J].商,2015(42):43.

[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EB/OL].(2015-03-16)[2015-11-01].

[3]KUOWH,TSAIYM.SocialNetworkingHardinessandImmigrant'sMentalHealth[J].JournalofHealthandSocialBehavior,1986(7):133-149.

[4]SHABAZK.PrevalenceofRacismandExploitationofPakistaniImmigrantworkersintheworkplaceinIrelandanExplorationoftheRoleofSocialWorkwithPakistaniImmigrantWorkers[J].PakistanJournalofSocialSciences,2005(5):817.

[5]王俊恒.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江淮论坛,2012(6):144-147.

[6]蒋新红.论新市民城市融入中的社会工作介入[J].湖南社会科学,2014(3):9-12.

[7]BARBRAT.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