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训报告范文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中小学的信息化环境不断改善,信息化教学资源日益丰富,也使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实施信息化教育既是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也是广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信息化教育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地实施信息化教育,什么是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哪些方面构成?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实践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丰富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而且能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专业能力,是由多种具体能力构成的一个综合体,教学环境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信息技术环境特别是网络环境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具备的新教学能力得到了一些学者的研究与关注,陈丽等学者(2003)提出了中小学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七个方面新的能力。Smith,T.C.等学者(2005)根据课程教学的三个阶段,归纳总结了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应具备的51种能力,并分析了每个阶段教师的具体能力。Vera Queiroz(2003)分析指出,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等。Jia-Ling Lee与Atsusi Hirumi(2005)、陈丽等(2003)、Smith,T.C.(2005)、Vera Queiroz(2003)、Ahmad G. Abdulla(2004)、陈凤燕(2005)、钱焕新(2006)等学者虽然从不同侧面探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但还缺乏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系统研究,其能力体系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对教师能力的发展, Benner, P.(1984)、Fuller F. 和Bown O(1975)、Melanie Clay(1999)、欧阳向东(2003)、张焕华(2001)、谭强(2003)等国内外学者已经在这方面有较多研究成果,国内外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技术操作能力方面的研究与培训较多,对于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培训来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明确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探讨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由于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将研究提出通过校本培训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中予以检验和完善,从而优化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的质量,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
1.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的研究
研究当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以后,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要顺利实施教学活动应该具备的能力体系,厘清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明确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目标。
2.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掌握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状况,探讨中小学教师能力发展的途径,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剖析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3.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特点
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针对其特点,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
4.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校本培训是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针对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培训模式单一、理论脱离实践等问题,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于校本培训,在混合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等理论指导下,研究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培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5.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与反思
以广州市部分中小学为试验基地,实施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验证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反思,总结其优点与不足,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拟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观察法、综合法、归纳法、行动研究、试验等多种研究方法开展。
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的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将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在运用文献研究法、综合法、归纳法等方法提出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以后,综合上述研究成果,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网络环境下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抓住了实施信息化教育的关键因素和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使信息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本选题将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探索了提高教育信息化效益的新视角,有利于调动教师、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积极性,通过校本培训促进信息化资源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互相作用,使二者在互促互动中相得益彰。
七、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研究中小学教师实施信息化教育过程中专业能力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构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研究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培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与策略,对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中小学校本培训和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信息化教育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中发展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能为广大中小学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优化校本培训的质量,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
八、预期成果
1.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的研究,论文。
2.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报告。
化学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职 应用化工技术 实训教学过程 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77-02
实训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专业实训的主要过程、基本方法、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训教学还可以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创新进行研究。
一、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较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处于广西边远地区,受广西生源数量减少的影响,近年考入该学院应用化工专业的学生高考分数最低为一百多分,且有部分文科生高中化学知识不牢固,学生基础较差。
(二)实训教材陈旧。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目前使用的实训教材陈旧,大多是理论课本配套教材,如基础化学中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但这些课程在任课学期只有一周的实训课,而一周内最多能开设5~6个实训,每本实训课本只做几次实训,而且实训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针对性的实训,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
(三)实训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大多是根据实训教材进行,而实训教材中实训目的、实训原理、使用材料仪器、操作步骤等都列得很清楚。教师在动手操作前先讲一遍实训原理,然后演示一遍,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但学生对实训原理的理解较慢,在动手操作时也是依葫芦画瓢,得出的实训结果直接填入表格或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实训报告也是将教材中的实训目的、实训原理等全部照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缺乏对实训内容的思考和吸收,难以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实训操作意义理解不深刻,导致实训效果事倍功半。
(四)实训指导教师少,导致教学资源利用率较低。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化工相关专业包括应用化工、精细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冶金技术,但所有专业的实训员只有一个,实训员负责准备实训药品、设备等材料,实训课还是该门课程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去指导。这样就出现有时一个教师同时指导六七十个学生的情况,这不利于开展实训,也不利于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如果一次同时开多个实训,实训指导教师就得每个实训都讲解一次,有相当部分学生就必须在指导教师讲解其他实训的时候在实训室等待。实训教师的缺失影响了实训教学的完整性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五)考核方式单一,体系不完整。基于以上原因,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在整个实训过程全程跟踪所有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过程,只能凭借部分操作内容或根据实训报告上的最后结果给出学生实训操作成绩,这样造成了对学生考核的主观性成分较多,不能进行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评价,难以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影响教师对学生下一步实训考核内容的制定和实施。
二、针对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现状的创新性研究
针对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前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还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一)推行创新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都是首先由教师给学生讲授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之后学生按笔记或教材去操作,整个过程显得机械呆板,学生没有多少思考的空间,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导致实训原理难以经过思考而理解消化。因此,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推行项目式教学法。该法分两个步骤:首先,将实训的名称作为一个项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项目名称去寻找相关的实训资料,将不同的实训资料经过思考、整理、归纳综合写出实训步骤内容,并合成自己的产品,完成自己得到的项目,写出自己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写成实训报告上交;其次,教师将标准的实训内容讲解一遍,在讲解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操作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再让学生将实训内容操作一遍,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办法、解决问题过程之后,专业实训技能得到提高。
(二)自编具备自身特色的实训教材。对于实训教材方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教师目前已自编一套适合该学院化工类高职生使用的专业实训教材。教材内容对与专业相关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精简,删除重复性的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训内容,并根据当地化工类行业的发展及学生生产实习,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实训,实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生产,这样就能使高职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例如,广西河池金兴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为2-甲基-5-硝基咪唑,而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常在该厂进行生产实习,那么在精细化工实训中可增加“2-甲基-5-硝基咪唑的合成”实训。首先在校内实训室中安排学生合成2-甲基-5-硝基咪唑,通过合成实验理解和掌握生产的基本原理,然后带学生到该厂实习,安排不同的操作岗位,让学生轮换岗位操作,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化工产品的合成原理,同时对化工实际生产过程特别是单元操作有感性的认识,也认识到实训室试验与化工生产的区别,提高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或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有些专业课程实训的教材,由于设备本身是根据尺寸订购的,故实训教材也应根据设备性能参数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如针对化工原理实训购买的指导书与实训室现有设备在参数、构造方面有一些出入,故对于此类实训指导书,应在购买指导书的基础上作相应修改,或根据现有设备自编校内实训指导书。
(三)采取“双考核”的实训考核方式。在过去的实训考核中,大多是实训任课教师依据学生所上交的实训报告结果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得出的成绩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难以对该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鉴定,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实训的考核不仅应涉及学生,也应涉及该门课程的指导教师。根据这一实训改革思想,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双考核”的考核方式。第一,对教师进行考核。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实施以抽查教师所教学生的技能的方式来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达标。具体形式是:每个班随机抽取20%的学生,若所抽取学生实训90%能够正确地完成整个实训操作,则该指导教师合格,否则不合格。这种考核方式可提高教师对实训教学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训操作方面的能力。第二,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对实训操作掌握与否,除根据实训报告的数据进行评定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考察及成果的鉴定。学生考核成绩分为操作考核(约占总成绩的50%)和产品考核(约占总成绩的50%)。操作考核是把实训项目分解为具体若干个操作步骤并设置评分标准,学生边熟悉操作内容边操作,反复进行直至操作考核合格;产品考核是指对学生实训操作得到的产品进行鉴定并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不合格等级的学生需要重新进行考试至合格为止,最后由操作考核成绩和产品考核成绩综合计算得出学生实训总成绩。此外,学生的考核不一定得在课堂上进行,可以在课后或者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这样既有充足的考核时间,又对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使得他们在实训前能主动预习,在实训过程中能积极主动也请教教师,还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核能够真正全面反映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训教学管理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由于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采取让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管理过程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训开始前的设备及耗材的准备、实训操作指导等。例如,在进行实训操作分组时,将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组,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实训过程中,组长可以先为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指导并解决一些问题,组员共同协作完成实训项目。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鲜娇.加强实训室管理与建设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训素养[J].高教论坛,2008(1)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2012JGA403)
化学实训报告范文3
一、转变育人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是一群特殊群体,常常受到忽视或漠视.同时,因这些学生经历了不少失败体验,因而存在一定的消极心理.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关注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穿插化学科学家探究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利用科学知识来引导学生体会科学价值,以科学眼光观察世界,以科学态度面对问题.如学习原子与分子概念等,可引导学生明白世界是物质的,理解运动与静止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强化双基教学,构建知识模块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双基教学是其关键所在.教师要通过合理分类基本概念与理论,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运用多变方式,以强化双基教学,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构建知识模块.
第一,合理分类化学理论与概念.①直观型概念,模式固定,通过感知与记忆即可把握.如化学反应速率、物质化学式、元素符号与名称、单质与化合物.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等.②简单理解型概念,需简单加工概念才可理解与把握.如非电解质与电解质,需由“或”与“化合物”上进行理解与把握等.③抽象型概念与理论,较为复杂而多变,需由本质上进行理解与把握.如化学平衡、原电池原理等.
第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①多变的引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故事、图片、游戏等引入法.②注重预习引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③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常规练习题,有比赛方式练习.
三、加大教改力度,开发校本教材
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若想提高教学实效性,还需加大教改力度,这是课程改革的推动力,是化学教师得到解放与自由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善于开发与利用校本教材,促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富有地方特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社会,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融于社会生活之中.
例如,通过专题形式对校本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这不必与书本内容有连贯性,仅需开发有关书本内容的化学教学资源,使之变为具有特色的专题,以补充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活实际情况,并深刻理解与记忆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注重实验实训,突出学以致用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实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提高学生化学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院校与教师应重视实验实训,以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联系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把握实验操作原理,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学会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创造力.
例如,在讲“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时,教师可将其作为实验实训内容.首先,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明确实验目的:理解氢气的实验室制备的原理,把握其制取方式,并能够试着改进实验发生装置;观察各种金属和酸的化学反应,可选择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的药品;联系已学知识,正确选择发生装置与收集方法;可选择氢气的实验室制备的方法.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实验实训,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实验,自主进行探究实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药品,并填写好实验报告.
五、践行教学互动,促进和谐发展
化学实训报告范文4
引言
化学课程是以实验为其基石,实验是学习化学课程的精髓,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自行实践的动力来源。化学实验课程是能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型骨干、能完善自我人格的修养的科目。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对化学实验课程做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使化学课程在教授和学习工程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为了完善教育制度,迎合社会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对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程的作用
学习化学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的预习工作,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结束后,学生要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撰写报告。并将实验器材仔细洗净,小心放好,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有利于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需要同学之间的分工协作――记录数据,观察反应,填写结果等。化学实验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有利于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看待问题时能更深入地思考。化学实验把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又在这一层表象下显示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在于不断的动手尝试,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行动。
二、当前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程现状与主要问题
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课程情况不容乐观。首先是实验器材的老旧。受实验经费的影响,大批实验器材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差错。同时,实验的内容也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大部分还停滞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然后,老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化学实验课程。老师是相应地走个程序,流于形式化,按照书本的条条款款进行逐一讲解,缺乏新意。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又不够高,对于已经知道的理论结果没有热情再动手去实践操作。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考查方式过于单一,依靠出勤情况和实验报告给分。导致一些学生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没有做到真正的思考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关系。
三、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策略
1.更新化学实验内容,增加工业生产元素
化学实验一样讲求时代性。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课程更应该和当下高职学生的所学内容相匹配,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当代的科流保持一致,努力走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另外,化学实验内容也要具有实用性,能真正的用于实处,对于解决现实生活的困难能有所帮助。在生物化学制药领域,在分辨有毒有害气体方面,在处理易燃易爆物品的时候,化学实验体现了它的职业价值实用性。
2.建立实验档案,实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
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比如,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个实验档案,每位同学以周记的形式记录所做的每一个化学实验的流程,包括实验的课前预习效果,实验的设计理念,实验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实验的结果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猜想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每周都要上交老师考查,最后到期末汇总并返还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一学期的努力的劳动成果,又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明白了学习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学分,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3.走化学实验素质教育之路
转变实验模式,改革传统的先学习理论知识,得出理论结果之后,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步骤。把实验目的从检验理论知识正确性转变为以学生探究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为主。因此,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探究实验反应和结果为核心,以老师为指导,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来感悟实验过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老师只是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恰当地点拨学生的实验错误,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去反思总结。当然,也可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的实验,老师可给出更多的实验选项,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4.加强实训教学,建立实训基地
为保证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分批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并且熟练运用化学仪器。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显得直观清晰。
实训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对学生的技能,岗前素质的培训。实训基地的不断完善,让每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以后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
化学实训报告范文5
探索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的形式和途径,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使二者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1.1契合的部门及人员
在实践中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起来,广义上,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学校学管部门、各专业系部、公共基础课部门(思政课部)都负有该项职责;可以安排的人员有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系部党团组织人员,特别是必须安排和利用好辅导员。狭义上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为数众多的专业课教师。当专业课教师也加入到这一群体中时,德育教育的广度和力度无疑将得到实质性的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1.2契合的途径和形式
从现实看,要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契合,除了德育教育进一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外,关键是从专业教育中寻求可行方式,这要求专业教育做出更多更大的调整。
1.2.1途径
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契合,就专业教育上来讲,至少有三种途径。
1.2.1.1入学专业指导教育
从高职院校来看,系统正式的专业教育通常是从第二学年开始,但最初的专业教育则是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介绍和指导这一环节了。这种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一般包括请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介绍及对如何搞好专业学习进行讲解,请骨干职工和已参加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等。笔者认为,有必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对新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讲课内容上进行专门设计。譬如,在做专业介绍时,老师不仅要介绍专业知识,也要强调专业学习的态度,还要告诫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行操守;在专题报告中可以让报告者突出自己从教、从业经历中敬业爱岗、任劳任怨、坚韧不拔等优秀的意志品格。尽管此种形式的教育时间很短,但毕竟使学生对专业和专业学习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特别是对专业学习的一系列要求,报告者所展示的品行素养、人格魅力对刚入学新生无疑是有很大影响的。
1.2.1.2常规专业教学
常规专业教学是专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常规专业教学中做到与德育教育契合,并不是让德育课教师去上专业课,也不是让专业课教师去上德育课,而是让专业课教师充当绝对的主角;并不是要专业课教师刻意去讲德育课内容,而是让他们在专业教学中做到适时强调德操品行,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同时以自己的严谨作风去影响感化学生。做好了这些,就可以称得上把两种教育契合在一起了。
1.2.1.3专业实习实训
专业实习实训包括校内外实习实训既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十分重要的平台。在专业实习实训(特别是校外)环节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指导教师、实训所在地单位参与实习指导的职工参与学生德育教育的积极性,还可以吸收思政课教师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因此可称得上是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最好的途径和平台。
1.2.2形式
1.2.2.1为学生提前拟定未来职业操守规范
高职教育学制短及其与社会职业的密切联系,要求我们必须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笔者以为,有必要按照职业要求,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在学生在校期间即为他们制定未来职业操守规范,通过在专业教学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尽可能早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操守意识。即便学生未来并未从事所学专业方面的工作,也并不能因此否认该项教育的必要性。这一工作可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承担。
1.2.2.2在日常专业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操行考评
如前所述,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高度重视学生操行的监督和考评,诸如学生听课考勤记载、课堂表现等方面必须如实掌握和记载,并作为课程结业考评的必要依据,而不是单一以考试成绩作定论。不仅如此,还可以尝试把学生在专业课乃至其他课程的操行表现皆纳入德育课学期成绩总评体系中来,以改变学生重专业课轻德育课的偏向。笔者以为,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行的学业导师制度,即可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1.2.2.3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中的德育教育
专业实习实训是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对于促进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有着立竿见影的现实意义和功效。具体做法至少包括以下方面:①严格考勤和督查学生实习实训中对操作规程和纪律执行的情况,并记入实习实训成绩;②学生实习实训报告应单独设计操行表现部分,同时系部对此项考核也应包括此内容;③在实习实训基地请相关企业优秀职工和业务骨干现身说法,为学生作职业道德、从业经验报告,在职业操守、意志品质等方面为学生进行示范教育;④根据当地具体实际,安排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或其他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并让学生写感想、谈感受;⑤组织座谈会或评估会,对实习实训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操行)进行交流总结,提出表扬或批评。
1.2.2.4定期请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从业经验报告
这是兼具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双重作用的教育手段。一般来说,从业后的优秀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返校给在校生现身说法,其示范意义和对学生的触动皆可谓巨大。
化学实训报告范文6
中职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从学校实情着手,选取与中职学生、学科特点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有效锻造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促使实验教学机制满足现阶段化学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研究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现阶段中职化学实验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化学实验是培养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当前,中职化学实验课教学存在教学环境问题、教材问题和实验设备问题,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1)教学环境问题。受学生人数较多的影响,教学环境有时不太理想,影响了化学实验效果。即便教师在实验前细心教授,强调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认真演示,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停巡视,指出学生的不足并予以纠正,还是有部分学生出现不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纠正。
(2)教材问题。化学实验内容是根据化学教材安排的,设定的实验多为传统陈旧、基础验证性实验,而与时俱进凸显当代化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实验、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的实验,则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因而影响学生的实验兴趣。
(3)实验设备问题。同样是受学生人数较多的影响,使得一台实验设备不得不要供多个学生共同使用,存在部分学生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此外,多数化学实验设备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化学学科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化学实验课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不断深化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要促进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1)优化化学实验课程结构,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客观认知物质世界本质,深入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现阶段的中职化学教材中,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而突出探究性的实验内容则相对不足。鉴于此,应当对一系列化学实验项目进行调整,优化化学实验课程结构,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要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化学学科特征对化学教材进行科学编排,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优化整合,着重培育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要求中职学生自主开展多种实验,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完善实验核查机制,系统评定学生成绩。科学工作离不开实验数据的支持,在日常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务必对实验原始数据予以及时记录,并在组长检查确认后才能离开实验室。严格要求学生把握实验重点、理顺实验思路,做好实验报告记录工作,引导学生对实验环节进行剖析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升学生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考核应当全面凸显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水平及科学精神,改革传统实验成绩过多关注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突出系统评价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到各个实验的所有环节。在系统评定学生成绩时,要把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操作技能的提高、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如此,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要求努力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收获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效。
(3)关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建良好的硬件环境。在中职化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中职化学实验课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要想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中职学校就应当积极关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良好的硬件环境,强化学生的技能教学,改善化学教学质量。结合化学实验专业设备部署标准进行配备,建设满足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实训、仿真实验室,为学校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