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铸造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铸造技术论文

铸造技术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毛竹林;培育;笋用;材用

安徽毛竹林多系人工栽培,大别山区是毛竹自然分布区的北缘。毛竹枝细叶茂,蒸腾作用强,春笋与幼竹生长发育阶段要求充足的水分与较高的相对湿度,鞭根稠密,根系呼吸代谢旺盛,极不耐积水,一旦林地排水不良,在数天之内即导致窒息死亡,故要求土壤湿润,疏松通气。土壤以发育在砂岩、页岩、千枚岩、花岗岩等母岩、有机质丰富的酸性壤土为好。现将毛竹林的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材用毛竹林的培育

1.1护笋养竹

护笋就是护养冬笋与小年竹笋,冬笋能生长成竹而且材质较好。毛竹林入秋后逐渐进入孕笋阶段,每年都有大量鞭芽萌发,其中80%以上不能出土而死亡,或出土后成为退笋。竹鞭上发笋多的、瘠薄地段、距离母竹远的退笋多,尤其是露尖早的浅鞭笋与密生笋,退笋率最高。对材用竹林最好不挖冬笋,对笋厂加工或大年需要挖冬笋的,要有计划合理挖笋,挖笋后将笋穴填平。清明至谷雨发笋最多,约占笋期总数的75%。一般出土较早的竹笋,成林质量和数量都较好。春笋合理留养,分期适当挖去孱弱、个体小或稠密的竹笋,以利于留下的竹笋旺盛生长。留养小年竹是解决大小年提高竹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露土的春笋40%~50%不能成竹,成为退竹,要及时挖掉。大别山区大量退笋的时间为4月15~20日。

1.2抚育措施

1.2.1劈山。陡坡、土层瘠薄、易于水土流失的稀竹林,以5~7月劈山抚育为宜,适当清除杂草灌木。此时雨量多,气温高,灌木杂草枝叶幼嫩,砍后1~2月即能全部腐烂,肥效高。白露后,气温逐渐下降,劈山的枝桠已木质化,不易腐烂。冬季劈山,杂草第2年萌芽较旺盛,影响劈山的效果。如果连续劈山数年,可收到抑制灌木杂草再生之效。

1.2.2挖山。土层板结、老鞭崇塞的竹林,以挖山、埋青为宜,均以大年的6~7月毛竹生长旺季为宜。挖山一般约15cm或更深。立竹周围竹鞭稠密处、嫩鞭附近和土壤疏松处宜浅挖;林中空地、竹鞭稀疏处、老鞭附近和土壤板结处可深挖。除挖老鞭、浮鞭外,对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应开沟排水。

1.2.3埋青。开沟埋青法,土层深厚立竹稀疏的竹山,开宽约50cm呈“U”字形的横沟。将砍下的树枝杂草放入沟内,然后在其上方开设第2道横沟,取土覆在下面横沟的杂草上,依次向上。客土埋青法,鞭浅根多的林地,劈山后将树枝杂草平铺林地约30cm,然后客土覆盖埋青1次,可在7~8年内,连年生长大竹。

1.2.4松土。松土可以改变土壤的容重,有利于出笋、成竹。同时,还可把林内表层的一些枯枝落叶翻入土壤作肥料,把含有矿物质营养的底土翻到地表,使之风化成为有效养分。松土6月初至8月底为宜,松土深度20~30cm。如结合松土再施入土杂肥,则效果更好。对荒芜林地,第1次松土效果很好,即使不施肥也可增产20%左右。

1.2.5施肥。化肥可在挖山后撒施或劈山后条施;厩杂肥可采取穴施,施用未经消毒的杂肥,笋期笋夜蛾较多,注意防治。竹伐桩内施肥,肥料有碳酸氢铵、尿素、氯化铵、复合肥等。毛竹伐桩内施化肥有下列优点:一是可节省劳力和费用;二是伐桩内施肥,肥料不会被杂草吸收,不易挥发散失和流失;三是碳酸氢铵一类肥料沟施容易造成烂鞭,浅施则肥效不高,而在竹蔸内施,不仅成本低、肥效高,而且竹蔸烂的快,又不伤鞭。

1.3合理采伐

1.3.1采伐季节。竹林采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伐竹应在大年竹伐的秋后,小年竹林的春前。伐竹技术较复杂,要识别竹龄,掌握密度与留竹度数。

1.3.2采伐年龄。采伐年龄大小关系着竹林复壮、更新与竹材使用价值。毛竹的繁殖能力以三至六年生最强,其中三至四年生竹母发笋率最高,竹材的力学强度以五至九年生最好,竹龄低的竹株蔑性好,竹材易加工,采伐年龄以四年生为宜;培养特大径级的毛竹林,伐龄可推迟至8~9年;造纸用竹以当年的新竹进行砍伐为宜。

1.3.3保留密度。土壤疏松肥沃的条件下,砍伐后密度3750株/hm2左右;立地条件较差的竹林2250~3000株/hm2。密度过稀的过伐竹林应暂缓采伐,使其尽快恢复。

2笋用毛竹林的培育

2.1选择适宜的竹林改造

(1)立地优良。地势平缓,背风向阳,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湿润而不积水。

(2)生长正常。无严重病虫害,立竹度1500株/hm2以上。

(3)经营条件较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

2.2垦翻林地,增施肥料

首次林地的翻垦,大年5~6月、小年10~11月进行,清除

杂灌,挖除“三头”,再进行垦挖,深度25cm。此后2~3年内,5~6月和10月翻垦,深度40cm。翻垦要结合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2月至3月上旬施速效催笋肥,在挖笋早期施笋穴肥,以促进笋芽分化和竹笋生长。

2.3合理砍伐留养,调整竹林结构

留养4度的毛竹林,竹材和竹笋的产量均高。对于生长稳定,立竹较密的毛竹林砍五留四,竹龄结构保持1~4度竹比例为3∶3∶3∶1;对于生长衰退,立竹较低的毛竹林,砍四留三,竹龄结构保持1~3度竹各1/3,以促进竹林复壮,增加立竹度。一般立竹数应在2400~3300株/hm2。

2.4适度钩梢,防治病虫害

材用竹林改建笋用竹林初期,应适度钩梢。钩梢可结合冬季砍竹同时进行,钩梢强度以留枝13~17盘为宜。每年的新竹,要在当年白露后钩梢。冬季林地垦挖,要注意灭杀在土中越冬的幼虫或虫茧。发现病虫竹笋,要及时挖除,以防传播;病虫害较严重的,可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1]黄文超,潘淑芳,骆昱春.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J].江西林业科技,2004(1):46.

[2]王锡武,程洪宝.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浙江林业科技,1996(4):54-58.

[3]萧江华,刘仲君.大小年毛竹林改制技术试验初报[J].农林科学研究,1990(3):271-274.

[4]张美琼,赵光海.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2(1):86-91.

铸造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材料成型;铸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00-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工科类学生,成为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我国已是一个铸造大国,铸造企业虽然众多,但还不是一个铸造强国,急切需要大量铸造专业高水平工程人才,材料成型铸造方向是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因此对铸造卓越工程师培养更是迫在眉睫。

一、实践教学现状

材料成型铸造方向是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有: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性实践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在理论教学环节,各院校在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上大相径庭,有些院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还开设了特色课程。相对而言,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各院校差异较大,教学水平和开设的实践环节课程等形式多种多样、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具体反映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非常明显。针对卓越计划,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诸多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实验室的各种实验装备、仪器、材料等落后、缺乏,专业实验受到极大限制,生产实习难、质量不高、实践环节课大多由年轻教师承担、经验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环节改进

多年来,各高等院校对铸造方向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针对铸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可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实验、实践是提高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不少领导和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没有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看成同等重要的地位,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是学生在以后工厂、企业中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指标和方法不完善、不科学。提到实践教学,大都认为经费有限、困难重重。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究其根源在于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与学生的交流中看出,学生非常渴望在实践环节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现在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非常在意学生是否有工作经验,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说有多少工作经验,而实践环节的锻炼正是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应积极鼓励广大教师想办法、出策略,激励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丰富和改进实践教手段。目前,诸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往往包括教学和科研任务,而大多教师认为科研考核是最为头痛的任务,学校过分看重于老师发表多少高水平学术论文、有多少科研经费,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这些方面,很难有功夫去重视、研究实践教学环节。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手段,挖掘潜力

目前,不少院校铸造专业方向实验室教学模式落后,内容陈旧,仪器设备落后。由于实验教学环节条件限制,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各实验间相互独立,系统性较差。学生多人一组,按照实验指导书机械地完成,局限于传统的砂型铸造工艺进行实验,甚至还缺乏铸造实验的最基本手段,没有切合实际生产中的先进的铸造工艺、材料、设备等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和新工艺的认识和掌握。要开展好实践教学,除必须完善相应的必要的实验手段外,还必须与时俱进,要结合铸造工艺、熔炼的发展方向,结合一些新工艺,尽可能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将原来的单一、过于简单的实验进行整合、改进,可以分为铸造工艺、熔炼工艺两大模块开展;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自己进行设计、构思实验,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给他们创造、提供必备的实践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技能实践等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卓越计划下,材料成型专业普遍增加了科技创新实践和技能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这固然对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很有利。创新学分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工程训练等活动或参与教师、企业的科研课题并等途径来获得。教师们一方面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通常教师课堂上一般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大多以书本中的作业习题为主,其实这种课后作业形式上可以改进,比如安排学生查阅学习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的设计任务、完成相关小论文,尤其是设计,还可以在实践环节中加以实施,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可以做到内容教学与设计同步,教学与实践并重进行。另一方面,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邀请一些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工作,铸造工艺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设计与实际生产应用有较大差异,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述铸造工艺设计实例,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

(四)巩固并扩大校内外实习基地,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生产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生产实习,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现场,真实地认识、理解本专业的实质,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近年来,生产实习中,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许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太愿意接收大学生进工厂实习,给生产实习带来很大困难。由于铸造生产现场工艺过程的复杂、各工序设备繁多,生产现场环境条件相对较差。企业和学校往往更多地考虑学生们的安全,生产实习成了走过场,应付教学,很难深入到各个环节,进行细致了解,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要取得好的生产实习效果,建议采取如下一些措施。(1)加强与企业勾通。要求教师与企业良好勾通,选择有经验的教师带队,在切实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事先深入细致地了解现场,对生产实习现场做到心中有数。(2)尽量多地深入不同企业,让学生能更多地接触不同的生产企业。铸造专业的生产实习主要是在以铸造、机加工为主的企业进行。在一段时间内,一般都是集中在某一个厂或某几个车间,一般都是在一些以砂型铸造为主的企业中进行,铸造生产方式单一,许多先进的铸造方法根本看不到,也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实际中去,使得学生对生产实习缺乏积极性,出校门时满腔热情,回校时又神情沮丧。学生面临的就业单位多种多样,学生如能更多地深入现场,了解不同企业生产工艺,有利于拓展知识范围。(3)及时总结、提炼实习生产过程中问题。教师与学生能针对现场共同提出一些课题,让学生带回学校进行思考、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创新实践能力。(4)完善必要的实习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让学生有紧迫感、有压力感,必须同理论课教学一样严格要求。

(五)狠抓毕业设计(论文),巩固专业培养效果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是校内检验未来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最后一次综合考试,是教学型大学增强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铸造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

2.题目陈旧,不能适应新的发展;

3.学习投入不足。每年毕业设计时间往往和考研、找工作冲突。

要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教师和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毕业题目要推陈出新,多从生产现场中提炼毕业题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要做到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监控和检查,许多学生以找工作为借口,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这些都是指导老师以特别重视的环节。

(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师生之间沟通协调

目前,不少院校专业实践课主要由青年教师担任,相对经验不足。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青年教师更多地进入相关企业,深入现场,加强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另外,还应加大力度引进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加强专业教师与校外交流,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同时,学校也可学习企业的经验,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建立企业和高校的联系,这也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共同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之中。

(七)创造条件,积极吸纳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学校尽可能给学生设立一些自主创新实验项目,举办学科竞赛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深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同时,老师们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科研项目,也可积极地吸收学生参与,让他们了解科研活动的过程,参加设计、完成一些研究实验活动,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在卓越计划下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的工程人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铸造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在实践教学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玉华.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金属材料焊接》课程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33-235.

铸造技术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相互作用机理、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技术培训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等三方面出发,探索和研究本专业培养模式。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新建了一大批本科院校。南京工程学院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我们这一类学校的办学方向不同于学术型大学(“985”或“211”大学),而是直接为本地的行业和企业服务,学以致用,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校企合作是实现该类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关键。国家从政策层面反复强调校企合作,我们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以解决由于校企合作过于程式化、合作不深入而造成大学生一次就业率较低的现实问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出发,探讨基于校企合作下南京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相互作用机理

校企合作既有利于人才培养,也促进了科学研究,更是服务社会的主要内容。但不同类型的高校对于三大职能的侧重不同,对国家竞争实力的贡献不同,因此校企合作的重点也不同。比较而言,学术型大学更加侧重于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的重点在研究领域: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研发、研究成果的资本化及其向生产要素的转化;高职高专院校侧重于教学职能即培养技术型的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通过开展职前职后培训来实现,其校企合作侧重于教学过程。这类合作的目的是增加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满足国家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对于技术人才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居于两者之间,既重视实践教学又要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其服务社会的职能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以及应用性研究成果等方式实现。校企合作一方面重在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在于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高校与企业两个层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对于校企合作的相互作用机理,国内外有一定的研究。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把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要素体系中来,引入到培养的全过程,形成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格局中来,进而改变传统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改变传统培养模式的双要素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三要素。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就在于寻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这也是他们合作的切合点所在。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企业合作开展的实习实训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所有的应用型高校注重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培养,与地方企业建立起一批实习实训基地,但是,有部分的实习实训基地徒有虚名,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2.校企合作建立的工程中心未能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校与企业所建立的工程中心的目的是将企业的项目或者实用高新技术,例如专业软件学习与开发等,带进学校,学生参与,培养实用新型的应用型人才。部分的工程中心是部分老师参与横向项目为主要目的,学生参与很少;所建立的计算机模拟中心,实际上与企业联系不紧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3.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缺乏创新性,合作深度不够

经过几届学生的实习训练之后,部分的技术更新和产品转化情况已经发生改变,部分企业或者学校拘泥于合作形式,不谋求实习岗位的更新;校企合作的内容常常局限于实训基地的建立,实习方式也常局限于工作任务的需要,没有形成一套有机融合的机制,这样势必造成合作形式单一。另外,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多数企业只提供单一并且较为低端的实习岗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校企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多数高校为谋求发展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而企业往往仅为提升自身内涵,双方合作的原动力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

三、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着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以冶金、化工、机械、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材料生产和材料加工方面的技术研究、产品设计及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体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方面:

1.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面对江苏省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铸造及相关行业。因此,在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专业方向,既要重视理论基础又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分别开设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材料科学方面的主干课程,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课方面,开设与铸造专业相关的课程。包括CAD/CAM技术、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特种铸造技术和铸造合金及熔炼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相当强的专业知识,为后期的生产实践、实习实训以及专业技术认证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针对课程特点,合理增减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夯实专业知识。具体的做法如下: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材。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必要的专业课程,结合前届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和毕业就业的方向、去向、工作岗位,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进行合理调整;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教材,或者选用本教研室自行编写的教材,例如材料成型基础、压铸模工艺设计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授课,上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熟练,做到了有的放矢。

(2)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高校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教学质量存在一定的争议,多媒体可以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但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学生会产生疲劳状况,并且接受大量的信息难以消化,造成学生跟不上老师讲课速度和思路,最终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具体的做法是以多媒体为主,主要进行图片、图表和视频教学,既生动又方便,以板书为辅,主要是课程的标题、提纲和重点知识。

2.课程设计和技术培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的一大特色就是合理设置课程设计和实用技能培训,为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提供前期的专业准备工作,这些教学和培训环节包括金工实习、压铸模设计、合金设计与熔炼、CAD/CAM技术培训和铸造工程师认证培训等。在这些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课堂上对实践内容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训练,为接下来的实习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了进入企业后一问三不知和盲目、机械地完成实习任务。另外,与国家铸造协会合作,联合开展国际铸造工程师培训和认证工作,本着学生自愿和合理宣传、引导的原则,组织毕业班学生进行实际培训,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提供最后一项资格证书,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高,成型081班于2011年12开始进行报名培训,全班43人全部参加,并且顺利拿到了铸造工程师初级证书,部分学生在找工作中该证书起到了一定作用。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于实践教学。学生上大学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今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实践教学很好地回答了这些疑问。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重视与行业、企业联系,在培养模式中强化实践教学是另一大特色。建设并签订了二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了“江苏省精密高速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小节距工业链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铸造工程技术产学研基地”等多个产学研基地。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相关的实习基地包括:南京航天晨光艺术铸造公司、南京尼玛克公司、东骏机械等近十家。这些企业和本专业的学习、就业有着密切关系,这些企业为本专业提供的实习实训所有的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艺术铸造、精密铝合金压铸技术、熔模铸造、树脂砂造型与铸造、消失模铸造、压铸模设计及压铸技术等。学院与这些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专业老师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以横向课题的形式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工作场地,例如成型081班在企业实习一个月完全掌握熔模铸造镍合金叶片的制造技术;在南京尼玛克实习期间,成型081班三名学生和企业达成就业协议;在南京晨光艺术铸造,2007级三名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并为成型081班学生做实习的导师,与该企业主管人事的领导交流后,先后有15名学生表达了愿意服务于该企业的意愿。

在实习实训中,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实际进行操作,使所学的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熔炼、压铸模设计等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强化理论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这些实习基地大大发挥了其作用,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和老师以课题形式合作,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使校企合作具有了创新性和发展活力;学校为这些企业提供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铸造技术论文范文4

英文名称: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4381

国内刊号:11-1800/TB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6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铸造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体系;工程实践;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29-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1,2]。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于“卓越工程师项目”的主旨与重点,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为核心,强化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企业工程实践环节,注重国际化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的培训和全国大赛。通过一系列探索实践和教学改革,上海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在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卓越工程师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

一、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

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批准的本科专业。围绕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听取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构建了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优化了课程设置,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特点:(1)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工程文化。(2)增加实践性和研讨性课程比例,扩大开放性实验、实训,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任务拉动式的研讨性和实践性环节设置。(3)引入“校企、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机制,与企业共建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对本科生进行职业生涯培训,聘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主讲专业前沿讲座,充实授课内容。(4)增加企业学习环节,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的工程训练,指导毕业设计,参与学生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工程环境中接受熏陶,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增强工程意识,提升工程和能力。除了对教学计划的修订之外,还相应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了授课内容,改革了教学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以适合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如: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拉动式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工程实例为核心,把知识点与工程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案例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工程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课上、课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实现学生与教师课堂的上下互动交流;改革考试方法和考核机制,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外活动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加强企业工程实践

新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在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实践培育的环节,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发动广大教师,选取“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特维克材料科技公司”、“肯纳金属有限公司”、“艾伯纳工业炉有限公司”、“上海工艺研究所”等一批在行业领域颇具影响的国企和外企作为学生的企业实践基地。“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在企业的工程实践采取了分散形式,以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模式实施。包括:“暑期实践(7~8月)深度实习(冬季学期)毕业设计(春季学期)”。每年的7~8月组织本科生先进入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暑期企业工程实践活动。通过这一阶段在企业的工程实践,使广大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未接触到的实践知识,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大课堂中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获得了与人交往的经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虽然也暴露出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处理问题不够成熟等问题,但这些经历督促学生回到学校后更加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经历了暑期实习环节后,冬季学期一部分学生重新回到原实习单位进行深度实习,并与企业导师一起探讨,提出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春季学期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经历近一年的企业工程实践活动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如:2008级4名本科生经过一年深度实践洗礼,圆满完成了毕业论文,取得优良成绩。其中赵小满同学的论文《耐热耐冲击球墨铸铁铸造工艺方案研究》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他本人也顺利进入原实习单位就业,并与另一位同学一起将毕业论文研究结果整理成文章,发表在《现代铸铁》杂志上。在企业期间他们积极参与“168中低压气缸排汽段下半”铸件的制造过程,该铸件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荣获“2012年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优质铸件金奖特别奖”。虽然我们的学生只是参与其中的局部工作,但实践给他们带来的收获以及集体荣誉感成为激励他们不断奋进的动力。4名学生实习之后全部与企业签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校企共同培养的优异效果。这些学生在企业表现出色,已逐渐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为了更好地提升“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我们对参加企业工程实践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各类有效的培训和实习岗位,绝大多数同学对此感到满意和认可;绝大多数提供的是技术相关岗位,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而一些市场、销售、客服等岗位,则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能迎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的材料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生产和工作一线的机会,通过在知名企业实习,绝大多数同学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是有前途的,专业认同感得到了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对各类技术的要求,并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更好的理解所学专业后,不少同学愿意继续求学,“卓越工程师”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今后攻读研究生也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三、注重本科生“国际化”的培养

通过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互派学生访问交流,我们鼓励学生到海外大学或企业参加交流学习或短期实习,开拓视野,在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海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尝试以国际化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已开展的主要项目有:IHEEC赴美暑期交流培训、台湾成功大学/台湾大学联合培养、美国罗格斯大学研修生、上海大学优秀本科生夏季学期赴海外交流项目、密歇根州MACOMB郡海外实习项目等。不同的交流项目均有相应的交流方案和培训课程,学生可以选择实习项目或者交流项目,可以选择短期或者长期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学生在享受异域文化特色的同时,更能开拓其国际化视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视野都有一定的改变。这些海外学习、实习经历除了学生本人受益之外,还带回一些“国际化空气”,营造了学生更加努力开展专业学习、问题思考与探讨的良好氛围,不断集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四、组织参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的培训与考取资格证书

“材料热处理工程师”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的职业技术资格认证,现已纳入我国专业工程师系列,是评定材料热处理工程师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对在校学生主要是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见习)的认定,“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见习)资格证书”是检验金属材料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具体体现。为此,在金属材料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最后阶段,我们组织一部分学生参加了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见习)的培训与考试。作为一名还未接触到实际工作的学生来说,热处理工程师(见习)的培训和考试给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学生普遍反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一是巩固和拓展了专业知识,二是更多地接触了实践中的问题。在这里,接触到的都是资深的教授专家以及一线员工,他们对于热处理的认识是大学生从未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过程中,培训教师都会将已有的知识联系实际生产,也能更加灵活的运用专业知识且非常有意义。另外,在课余时间,很多来自各单位企业的员工学员都会提出一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各位教师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解答,这是培训的另一收获。

培训中既有重点院校教授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基础讲解,使学生对材料热处理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工艺学的讲解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习到多方面的热处理实际经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设备、质量控制及检测部分的讲解,使得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对设备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热处理质量控制及材料检测有了系统的了解。此外,更有富有多年生产研发管理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厂长讲授热处理实际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知识,尤其讲授了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涉及较少的热处理相关设备原理及应用知识,既扩充了知识面,又理论联系了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为学生今后工作中安全生产、绿色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培训班上的最大亮点是院士的精彩报告,院士的博学多才、远见卓识,在教学中循循善诱、丝丝入扣,教书育人,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健生教授每期培训班安排20课时,为学生讲述由他主编的《热处理工艺学》书中的“导论”内容,包括热处理在制造业中的作用、热处理技术的特点、怎样搞好热处理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祖耀教授的“做一个优秀的热处理工程师”报告,阐述了科学与工程的关系、热处理工程师应具备什么知识、热处理工程师要有三个概念及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等四个方面内容。他们以亲身的经历生动地讲述自己在长期从事材料热处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体会,还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以巩固和加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受益匪浅。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自2012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见习)的培训与考试。2015年又有14位学生顺利通过了“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考试,目前累计37名学生获得“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见习)资格证书”,并且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数逐年递增。

五、积极参加全国大赛

除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见习)的培训与考试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大赛。在全国竞赛的大舞台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创新和实践能力。

1.“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主要目的是通过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平台,鼓励在校学生学习铸造专业知识,为铸造企业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我国铸造行业的发展。自举办以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这项全国赛事。在教练组长杨弋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参赛学生积极备战,克服缺乏实际设计经验的瓶颈,全面完整地完成了从铸件零件图、铸造工艺图、型板图、芯盒图到铸造工艺方案计算机辅助模拟优化的全部内容。在面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书中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虚心求教,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这些为他们日后走上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连续参加了四届大赛,每次均有获奖。迄今为止共有63名学生取得22个奖项(2013年有8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获奖,2014年有16名本科生获奖,2015年共有9名学生获奖)。特别是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上海大学获得“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一等奖,充分体现了金属材料工程学科在培育“卓越工程师”上取得的实战成效。

2.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金相制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应用广泛、行之有效的研究和检验方法,是材料学子的必备技能。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联合主办的一项全国性大学生赛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金相制备及观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金相图谱分析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上海大学金属材料专业认真组织学生校内预赛,积极备战全国总决赛,已连续参加三届大赛,每次均有获奖。其中2013年获个人二等奖和团体优胜奖;2014年三名参赛选手分获个人一、二、三等奖,同时以名列前茅的得分为我校夺得团体优胜奖;2015年黄嘉豪、李笑玲和牟博维同学代表上海大学参赛,获得个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上海大学获团体优胜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赛事的组织过程中,年轻教师陈卓和徐京老师得到迅速成长,因出色的表现连续2年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此外,2014年在“华为杯”(首届)中国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中,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安立聪和王晓领衔的两支参赛队伍在指导教师杨弋涛和韦习成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180余支队伍中过关斩将,均获得全国三等奖。2014年7月,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决赛中,王晓同学领衔的参赛团队在继“三创赛”上海赛区获得特等奖之后,喜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5“丰东杯”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大赛本科生刘成杰和陈世超在指导教师韦习成和王武荣的指导下,经过激烈的比赛和答辩,论文《BR1500HS硼钢板热压淬火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5年8月,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先进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中,王晓与吴俊玮同学组成的参赛队以项目《新型耐磨金属基复合材料》获得二等奖。学生在各类赛事中的优异表现,侧面反映出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工作得到专家评委的肯定和认可。

通过一系列探索实践和教学改革,上海大学金属材料专业在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卓越工程师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在收获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校大学生吃苦精神不够、动手能力不足、沟通欠缺,特别是因缺乏诚信给实习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了实习单位对后续学生实习的接纳。这些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最大的障碍。今后,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改革,以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卓越工程师。

致谢:本文的研究工作得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上海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材料类专业职业生涯培训)的支持。

参考文献:

铸造技术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教学研究 多媒体 能力培养 探索

0.引言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出是近机类和部分非机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从工程技能培养角度来看,这门课的学习是保证学生(未来的工程师们在今后的设计和制造活动中,能够合理地选择程材料及其加工方法,从课程学习阶段的连续性角度来看,这门课又是材料力学、机械设计、课程没计和毕业设计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学习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尤为重要。

教学中,《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课程涉及大量的工程材料和众多的生产过程成形技术,许多材料和生产过程都是现场课堂教学无法展示和演示的,教材中的合金相网、结晶过程、铸造过程、锻造过程等插图无法清晰展示动态过程,因此该课程被普遍认为抽象、枯燥,难教难学。为此,本文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技术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计算机技术强大功能,对《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课程进行多媒体教学探索。

1.多媒体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这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又构成了教学结构。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借助教学媒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同时不断接受学生和环境的信息反馈,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外部的教学刺激和内部的心理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效应性,多媒体教学正是以图、文、形、色、声等因素的综合,有效对学生的内部心理起着激发和促进作用,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多方位的认识和感知。《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课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幻灯片为载体,配以适当的lfash动画设计,辅之以清晰的音视频文件,通过对声音、图像、颜色、动画设置的编辑和制作,方便和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

2.《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图形、动画和视频是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多媒体课件能够表达传统教学课堂上难于表达的图形、动画等内容,使讲课内容生动直观,灵活多变,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闻名达意,课程主要内容为丁程材料和成形技术,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常用零件毛坯的加工工艺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和结构工艺性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教师将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给学生进行透彻地剖析讲解。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具有将概念形象化、图形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增强记忆的功效,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例如在对铁碳合金相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见图1所示,相图中的特征点、特征线和相区的辨识和说明,学生经常分不清楚或张冠李戴,但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对合金线网通过不同线条、不同区域颜色的进行演示,随着讲解的需要,点击相图中的特征点、特征线和相区均会动画显示相应的名称和组织,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铁碳合金相图的印象和理解,同时也减轻了教师在黑板上的费力讲解。

在工程材料的成形技术教学过程中,如铸造工艺、锻造冲压工序、焊接过程的讲解,多媒体的教学视频作用也非常显著。图2所示为多媒体课件中的铸造缺陷的浇不足与冷隔教学视频,视频将铸造过程完整有序地展示出来,用动画的方式显示出了铸件内部的缩孔、缩松缺陷,产生浇不足和冷隔的原因,学生看到铸件内部出现的缺陷后表示的确加深了对缩孔缩松等概念的理解。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教学,虽然学生没有亲历生产现场,但通过观看铸件、锻件、焊接件的教学视频,聆听讲解,能够看到现场实习无法看到的丁件内部结构,以及动画的生动演示,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3.多媒体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从本质上说,多媒体技术还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在给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提供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气。如有些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设备时忽略了板书的作用,只是在幻灯片上进行板书设计。作者认为,《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课程中每章每节的提纲、关键词、术语在授课的同时应该用粉笔进行板书,这样下面的学生听课时这些提纲在其眼前不停地出现,从而加深了关键词知识在其脑海里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抓住讲述内容的主线。避免了一节课上完后,黑板上一字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