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码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条码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条码技术论文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1

1.1通过设计Mach-Zehnder调制器的偏置电压可以产生强度和相位调制信号及RZ信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平行偏振的调相波合成实现调制功能[2],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LiNbO3衬底上制造一对平行的条形波导,波导两端各连接一个分支波导,构成调制臂,条形波导的中间和两侧各有一对表面电极。输入的光信号分成两束,分别进入Mach-Zehnder调制器的两个调制臂,对两个调制臂施加电压后,波导的折射率随电压大小而变化,引起附加相移,使得两束光在输出端发生干涉。通过控制施加在调制臂上的电压大小即可实现对光信号的调制。Mach-Zehnder调制器的调制公式如下。式中,Vπ代表调制器工作时光强由最大变为最小所需的开关电压,又称为半波电压。

1.2NRZ码与RZ码光信号的码型分为非归零码和归零码2种。NRZ是占空比为100%的码型,通过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调制或直接调制即可产生NRZ码,实现简单。但NRZ码受光纤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较大,带宽受器件特性的限制,在接收端容易出现误码,仅适于在低速率、短距离的系统中使用。目前,NRZ在光接入网和城域网中应用较为广泛。NRZ码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RZ码是指占空比小于100%的码型,与NRZ码相比,具有更大的非线性容忍度。根据占空比的不同,RZ码型又可以分为占空比为33%的RZ33、占空比为50%的RZ50及占空比为67%的RZ67。RZ67信号由于抑制了载波,又称载波抑制的归零码(CSRZ:carrier-suppressedreturn-to-zero)。目前,有两种方法产生RZ信号:一种是通过对归零脉冲源与信号的同步来产生RZ信号;另一种是产生NRZ信号后对其进行切割。第二种方法成本较低,且能够产生各种占空比的归零信号,因而应用较为广泛。RZ码由于信号占空比小,脉宽窄,在高速时分复用系统中有很大的优势。图3是RZ码的产生过程。NRZ码频谱宽度较窄,适用于WDM系统。RZ码在一个比特周期内的脉冲宽度较窄,平均光功率低,因而受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较小,另外对偏振模色散(PMD:polarizationmodedispersion)的容忍度较好,适用于长距离传输系统。

2强度调制技术

强度调制技术采用光信号的振幅作为调制对象,即用有光信号通过代表二进制码元‘1’,无光信号通过代表二进制码元‘0’,因此又称为开关键控(OOK:on-offkeying)调制格式。在发射端,通过强度调制器将电数据信号加载到光载波上,形成强度调制信号。OOK信号有2种生方案:1)采用内调制技术,利用电信号改变激光二极管的注入电流来实现有无光信号的输出,生成‘0’码和‘1’码。2)采用外调制技术,利用电吸收调制器或Mach-Zehnder调制器产生强度调制信号。在接收端,采用直接检测的方案,利用光电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进行抽样判决。设定判决阈值为‘1’码光信号强度的一半,抽样时刻电信号强度大于阈值则判为‘1’码,否则判为‘0’码,从而还原出数据信号。

3相位调制技术

相位调制技术通过调制器将所需要传输的电数据信号调制到光载波的相位上,即用0相位代表二进制码元‘0’,用π相位代表二进制码元‘1’,‘0’码和‘1’码信号的强度相同。在接收端,通过Mach-Zehnder延迟干涉仪将相位信号转变为强度信号进行解调。相位调制技术在接收端普遍采用平衡检测的方式,接收机灵敏度相比强度调制信号提高了一倍,因此相位调制信号可以传输更远的距离。同时,由于接收机判决的阈值电平为零,与接收机输入的光功率无关,因而相位调制信号相比强度调制信号而言,对光功率的变化具有更高的容忍度。此外,由于光功率均匀分布在相位调制信号的每个比特中,因而使得码间串扰所导致的信号失真大大降低。这些优点,使得它在抗噪声方面优于强度调制信号,已逐步取代强度调制信号成为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调制格式。在相位调制格式中,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DPSK和DQPSK,实验室中已经产生了D8PSK信号。

3.1DPSK调制格式DPSK是差分编码的相位调制格式,它利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变化{0,π}来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若数字信息为“0”,则前后码元的相位保持不变,;若为“1”则前后码元之间的相位差为π。电数据信号首先经过差分预编码再进行相位调制。DPSK信号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结构如图4所示。在发射端,电数据信号首先经过差分预编码后加载到调制器,将激光器射出的光信号调制成具有0、π相位的信号,式①是调制后的DPSK信号表达式,其中,是预编码后的电信号:①在接收端,采用Mach-Zehnder延迟干涉仪将相位信号变成强度信号解调,延迟干涉仪的延迟时间设为一个比特周期。干涉相加和干涉相减的两路光信号,在平衡探测器中转变成电信号并相减,消去一部分噪声。最后经抽样判决,恢复出输入的数据信号。与强度调制信号不同的是,相位调制信号的判决阈值为0,即无论进入判决器的电信号强度是多少,阈值始终不变,降低了光信号强度扰动对接收机的影响。与OOK信号相比,DPSK具有相同的比特率,但接收端却提高了3dB的灵敏度,在相同的输入功率下可以传输更远的距离。

3.2DQPSK调制格式DPSK调制格式中每个符号仅能携带一个比特,近年来,DQPSK调制格式由于有2bit的容量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开始被商用。DQPSK又称为差分正交相位调制。与DPSK一样,DQPSK也是差分编码的相位调制格式,它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差承载信息,每一种相位代表2bit的信息。DQPSK系统如图5所示。输入的电数据信号首先经过串并变换,变成两路电信号,这两路电信号经过差分预编码,加载到DQPSK调制器的两臂,将光信号调制成具有上述4种相位的信号。在接收端,采用两个Mach-Zehnder延迟干涉仪将相位信号变成强度信号,再由两个平衡探测器得到两路电信号进行抽样判决。判决后的两路信号经并串变换后恢复出输入数据。与OOK、DPSK等调制格式相比,DQPSK调制格式具有较窄的频谱宽度和较高的频谱利用率。研究表明,DQPSK信号对光纤的色度色散、非线性及偏振模色散等具有较大的容忍度。

3.3D8PSK调制格式D8PSK也是差分编码的相位调制格式,它利用相邻符号间的相位差。D8PSK信号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结构如图6所示。D8PSK信号可以通过在DQPSK调制器后再级联一个制深度为π/4的相位调制器产生。将预编码后的两路信号分别加载到并联的两个Mach-Zehnder调制器上,另一路信号延迟1bit后加载到π/4的相位调制器上。在接收端,需要4个Mach-Zehnder延迟干涉仪和4个平衡探测器。将延迟干涉仪的相位延迟分别设定为,前两个延迟干涉仪输出的信号经判决后得到两路信号,后两个延迟干涉仪输出的信号经判决后进行异或得到第三路信号。D8PSK调制格式与DPSK、DQPSK相比,具有更高的比特/符号率,同时非线性效应和PMD的容忍度更高。但由于预编码及调制解调方案相对复杂,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

4结束语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2

文件二维条码的特点、作用

二维条码(2D Barcode,英文标准名称417 Barcode),是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码。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由留美华人王寅敬(音)博士发明的,美国Symbol公司1991年作为公开的系统标准的PDF417条码(PortableDataFile),即“便携式数据文件”。二维条码技术则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集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型技术。与常见的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一维条码相比,二维条码具有信息量大、可存储图像、可加密、对主系统和网络依赖性低,制作成本低等特点。

目前,文件中使用的是PDF417条码,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将包括发文单位、发文字号、标题、主送单位、主题词等公文信息存储在二维条码中。实现在非网络环境下,不同单位间文件信息的带载和数据交换。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二维条码在机关公文中正式应用的时间并不长,许多工作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其诸多功效还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应用软件开发欠规范化、通用化;文件著录信息的标准化、精准化不到位;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前端控制意识欠缺。

(一)相关软件不够规范。《机关公文二维条码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机关公文二维条码的数据元素和制作要求有明确规定,档案术语中对数据项的名称也有统一称谓。然而,实际工作中,由于软件开发主体、实力不同,加之档案人员参与程度的不同,最终的软件产品会有较大差异,如项目设置、文件标识设置等。两个例子较为明显:其一,如北京东方开元信息科技责任有限公司、北京欣正网信电子政务研发中心在同一数据项标识上便出现“发文单位”、“发文机关”两种不同标识。某一软件的“可选项”上更缺少“主题词”等数据项。其二,如某些单位使用的“XX文件管理系统”,由于前期缺乏与用户的沟通,功能应用不畅,使用户接受新软件时产生“不认同”感,宁愿“弃新用旧”。

(二)重要数据项在条码存储信息中难觅。二维条码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存储的重要数据项信息。众所周知,无论文件查询,还是档案检索,在组合检索项目中,标题、主题词都是最常用的检索项。如某公司开发的“机关公文二维条码制作管理系统”中的“查询统计”功能中,也将“文件标题”设置为检查条件,而其在条码制作功能中却将“文件标题”设置为“可选项”。由于实际工作中“可选项”往往被视为“不著录项”,被略去、被忽略,导致这部分文件信息难以著录或著录不全。

(三)机关人员责任意识、把关意识不强。由于文件中二维条码正式使用时间不长,目前还谈不上对现有档案工作产生影响。然而,前期工作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后期使用。通过对多个单位的调查了解,感到多数机关工作人员对二维条码了解甚少,部分单位人员在工作中对此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把关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

1.多数人认为惟一好处是减少了工作量。从所问询的人员看,绝大多数人认为,采用二维条码后,现在来文登记,只需要用扫描枪扫描条码,就可以直接将文件信息录人文件管理系统,免去了手工录入的劳苦,省了不少事儿。至于其他功能,一方面了解不多,另一方面目前也用不上,故不太关心。

2.工作责任心不强,图“省事儿”想法较多。通过日常文件流转环节,对不同单位文件条码扫描所显示的信息看,部分单位人员对于文件“标题”等数据项或不录入,或录入而无实质意义。如:本应录入实质性内容的(“xx工作简报”+“xxxx(标题)”),往往出于省事的考虑,只录入“xx工作简报”。可以说,大都是图省事,导致著录项目不一、标准不一。

3.疏忽大意,偶见错情。某些人员在条码制作阶段,文字等信息录入后不认真校对,导致条码存储信息中存在错情。在文件流转过程中,若其他单位人员在来文登记时只扫描条码,而不仔细核对文件,就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

几点思考与建议

由于文件中的二维条码与文件结合后,无法更改。因此,工作中要把好“人口”,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一方面,在条码制作软件的研制、文件信息录入等方面采取适宜的措施;另一方面,把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做好文件前端控制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制度性工作,抓实、抓好。

(一)软件应做到“规范、先进、实用”。软件开发,主要是在用户需求的框架下,以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为主进行开发。与用户、档案人员的沟通不足,就会在“规范、先进、实用”方面打折扣。部分最终用户只能被动使用“满意度低”的软件产品。因此,“加强沟通”、“注重反馈”,关注软件性能必不可少。

1.注重“实用”。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可采用对用户发放征求意见表或集中座谈等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吸收合理化建议。加强针对性,做到功能上贴近用户需求。

2.力争“先进”、“规范”。针对文件二维条码的特点,注重“一体化”,确保条码在文件流转、归档等各个阶段的全程使用。因此,最好征求部分档案人员的意见,了解哪些数据项著录的价值最大,应用最广。达到生成的二维条码,可在文件处理阶段与档案处理阶段实现录入文件信息的有效迁移。

3.做好“服务”。能够了解、跟踪、掌握用户的需求信息,做好软件后期维护、升级工作。如及时修正软件中的BUC等。

(二)严格规范条码制作中应著录的数据项。就普通机关来说,每年的收文数量都可说是数以千计,仅来文登记一项,就占用了机关人员的大量时间。此外,有效的文件信息便于文件的查找、统计、催办以及文件的运转和年终归档。二维条码要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在文件信息“规范”、“齐全”、“准确”的基础之上。因此,工作中要做好如下工作:

1.认真学习《规范》并贯彻落实。结合本单位应用的公文管理系统与条码制作软件,认真执行《规范》中明确的使用公文条码14项标识要求,对数据项进行著录。同时,根据本系统、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措施。这方面标准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文件信息的齐全完整和二维条码的有效应用。

2.做好工作中的沟通、交流、指导。从实践来看,不仅需要在给各单位安装软件时进行解释、说明,还应在实际工作中不定期的交流、沟通。了解工作人员在应用

软件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通过多方的配合,提高人员应用条码软件的效率,规范条码的数据项,为条码效用的发挥做好基础性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对中小单位尤为重要。

3.规范本系统、本单位的条码“必选项”。工作中,多数机关人员来查找文件、档案,往往只能提供文件标题的大致内容,而对“发文字号”等则记不清。可以说,文件标题、主题词等条码“可选项”在实际中用处很大,常作为检索中的主要手段。如果条码的信息能体现标题和主题词,档案人员就不用再进行手工录入此类内容,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因此,规范本系统、本单位中二维条码的“必选项”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增强提前介入意识,把好形成关。二维条码“一次录入,多次输出”的特点,可以有效减轻文件流转阶段繁重的手工录入工作。若干年后,目前这批有二维条码标识的文件就将进入“档案”环节,条码中存储的文件信息,同样对提高档案整理速度,提高档案著录质量、效率,加快档案数字化基础工作的进行有重要利用价值。因此,在初始阶段就应提前做好工作,增强责任意识,把好文件形成时期的条码制作关。

1.档案人员要有“提前介入”意识。所谓“提前介入”,就是在文件的形成阶段,把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手段向前延伸到文件管理工作之中。如法国档案学者C・诺加雷在谈及信息技术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影响时指出:“档案工作者要重新考虑他们在文件生命周期进行干预的时机,甚至重新考虑这种生命周期本身。”生成阶段的“先天”因素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文件流转、后期归档的著录等环节。因此,档案人员在履行职责,进行业务指导时要有“提前介入”意识,针对条码的特性,将条码制作的各种利弊关系晓之以理,并积极做好协调、督导工作。

2.把好文件条码的形成关。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大机关文件、条码制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高,而小单位往往有“随意性”,缺乏标准化控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要求有关档案机构的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指导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工作。将条码的规范化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督促工作人员将二维条码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实现条码信息的“准”、“全”。这方面工作做好了,才能实现各单位间的“多赢”和“互惠互利”,充分发挥出条码的效用和功能。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3

电子文件的分类与甄别 在信息社会之中,电子文件是信息记录的主要形式。网络之中的电子文件数量十分巨大,需 要人们加以科学地管理,才能便于人们的利用。

 那么,我们首先应当解决电子文件的分类问题。电子文件由于与纸质文件形态的不同,其分类原则与方法也应当有所区别。

 在一台没有联网的几个部门共用的计算机之中,我们可以按照不同部门或时间先后顺序对机内文件简单划分一下。各自部门的文件以部门间称相互区别,或以文件录入者的姓名或代码 相互区别。而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文件,就应当按行业、地区或系统相区别,然后再给予每 个文件的制发单位一个独立的数码。如果考虑到与归档后的电子档案类别相互协调,也可参 照档案全宗号和档案分类号划分电子文件的类别。

 企业内的电子文件分类,也可参照国家档案局制订的《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划分,把企业中的全部电子文件划分成公务文书类、科技图文类、财会文件类、人事文件类,然后 借鉴档案分类号细分电子文件类别。

 电子文件的检索原则应当是方便利用和便于文件保密。但电子文件只有做到科学分类,才能实现查找便捷。计算机对文件的检索,基本上也是模拟人工检索,只不过是信息处理速度远 远地超过人脑对检索词的反映速度。但是,如果机内文件杂乱无章,文件名称不规范,同样 会制约机检速度。查找网上文件,更不可以盲目检索,而必须知道所查找文件的网址、系统 、文件制发单位和文件名称等等一系列检索符号。否则,如同大海捞针。另一方面,电子文 件也需要保密或限制利用。企业经营决策、长远规划、技术专利、客户管理文件、基本数据等不少信息属于企业内部机密,有些内容不允许部人员知悉,有些可有偿利用。对于这一部 分文件,一般的用密钥加以控制。随着网上窃密技术的不断完善,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 再难以做到绝对保密。所以,对于企业的核心机密,应当采用更加稳妥的保密手段。

 电子文件的甄别也是需要我们加以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区别电子文件真伪、区别电子文件的原件与复制件。电子文件进入网络运行后,其复制是极为便利的,同时,也不能 排除别有用心者对客户文件或档案进行篡改,这样的行为可能严重损害某些网上客户的信誉 或经济权益,甚至引起法律纠纷。这样,我们就必须认真考虑电子文件的真伪识别问题。笔 者认为,电子文件制发单位可在机内输入隐形条码,使之与伪造或复制件相区别。当网上用 户使用任何一份文件时,他只知道该文件内容,而无法知道该文件条码。同样,只有具备隐形条码的电子文件才是原件,才能作为凭证或依据使用。

 电子文件的鉴定与归档 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要进行认真地鉴定。电子文件的鉴定,主要是区分文件价值。在本单位制作的所有电子文件之中,只有那些对本单位工作具有查考利用价值或艺术保管价值的, 才有必要作为电子档案保存下来。其余的电子文件就可以在机内删除。

 电子文件的鉴定,也存在着区别真伪问题。档案部门所保管的电子档案,应当是电子文件的原件或真实的电子文件;否则,电子档案就失去了凭证价值。归档的电子文件还应当区别出原件与复制件。文件制发单位必须将电子文件的原件归档,以保持该电子文件的原始性,以维护电子文件的凭证性和依据性。档案部门应当将电子文件的隐形条码与该文件一同归档 ,以维护电子文件的权威性,并作为电子文件原始性、凭证性和依据性的基础。归档的电子文件复制件应注明原制发单位和复制人,使之与原件相区别。此外,还应对电子文件的完整性进行鉴定。主要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的完整性、文件制发法律手续的完整性、法律依据的完 整性、文件办理过程的完整性等等。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4

RFID的中文是射频识别技术,也叫做“电子标签”。人们通过该技术能够识别特点的信息,同时读取相关的数据并进行相应处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很大的存储空间、更快的读取速度以及更高的安全性能。RFID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天线、标签、读写器以及中间件等等。

2基于RFID的烟草仓储管理方案

本论文设计的烟草仓储系统,主要业务是对卷烟的出入库管理。采用RFID技术,可以使得每个环节的信息更加透明,使得管理者和操作人员能够更方便及时地了解烟草的数量、位置等状态,从而实现了信息流和物流的融合。

2.1系统整体架构

基于RFID的烟草仓储管理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所有的卷烟都存放在托盘上,每个托盘都贴有相应的电子标签。数据库通过相应处理,将每个托盘上电子标签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同时一一对应。采集到相应的电子标签的信息,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各种条码信息。

2.2系统流程设计

整体的系统流程如下:

(1)处理件烟的信息:通过扫描托盘上安装的RFID电子标签来读取相应的信息(生产日期、数量等等)。仓储管理系统在物流的过程中及时更新信息,使得供货商可以确定合适的入库方案。

(2)对于烟草入库的管理:烟草在入库的过程中,在通道口的RFID读写器对件烟信息进行读取,同时对电子标签进行信息写入,主要是入库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应该及时更新到仓储的管理系统中。系统自动识别,如果这批货物是所订的烟草,就发送信息使搬运车对其进行搬运,将货物存储;如果不是所订的烟草,系统会提示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处理。货物全部入库后,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打印入库清单。

(3)对于烟草库存的管理:工作人员通过RFID读写器可以实时掌握烟草的各种基本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其实时了解困村信息,在库存量减少时可以及时补货;在烟草货物移动位置时,RFID会自动读取货物的位置信息,并传送到管理系统中,实现库存的精确控制。

3系统性能分析

其在烟草的物流管理中所采取的传统做法是:条码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容易损坏、需要逐个扫描、在出库入库时需要大量扫描时间以及有较高的误码等等。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还需要许多人工录入信息,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我们可以看出,基于RFID的烟草仓储管理方案有如下特点:

(1)整个管理过程都采用了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仓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覆盖。这样做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使得管理过程更加人性化,同时缩短了出入库的时间。

(2)以外的成品卷烟识别率都不高,采用RFID技术后可以大大提高其出入库的识别率。这样不仅使得时间大大缩短,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劳动。RFID可以在同一时刻识别很多标签信息,这就使得烟草在出入库过程的效率成倍增加了。

4总结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档案库系统;Modbus/TCP;自动识别;COM

中图分类号:TP31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单位已经全面的使用电子档案系统,电子档案具有传递便捷、资源共享、查阅方便等多种好处,不过由于纸质档案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人工操作,对原文件的任何篡改都会留下痕迹,所以纸质档案在法律上的可信度很高,能够起到原始凭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电子档案并不能完全替代纸质档案,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用到纸质档案。如何将电子档案利用与纸质档案管理结合起来,大幅度降低档案维护成本,提搞档案管理效率,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动档案库系统的解决方案。自动档案库由多层档案柜、通信模块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能够实现档案的自动借阅和归还,是综合了信息自动化、存储和自动识别技术于一身的立体集成化系统。设计该系统的目标是为了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对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而规范档案业务操作,提升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 系统总体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分为三层:应用管理层、档案柜管理层和档案柜控制层。应用管理层与档案柜管理层通过TCP协议进行通信,档案柜管理层与档案柜控制层通过Modbus/TCP进行通信,如图1所示。

应用管理层为档案管理系统,它构件了完整的档案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支持档案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档案接收、档案移交、档案查询、档案统计、档案借阅、档案归还、档案数据维护、档案借阅记录管理、档案发送记录管理、报表打印输出、数据库管理等。

档案柜管理层对档案柜控制层的集中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把应用管理层发来的指令转化为对档案柜控制层的指令,定时读取档案柜控制层的消息,并转为系统事件通知应用管理层进行相应。

档案柜控制层根据档案柜管理的指令,控制档案柜的走层、档案的存取、档案盘库等操作,实时根据传感器改变状态寄存器的内容。

图1 系统总体框架图

2 基于Modbus/TCP的传输控制协议

Modbus是一种应用层报文传输协议,用于实现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的设备之间的客户机服务器之间的通信。Modbus/TCP协议一种的开放的通信协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扩展。[1]它支持C/S模式,将应用层的Modbus消息封装成IP包在网络上传输。[2]

Modbus/TCP是采用C/S模式来进行报文传输,此模式基于4种类型报文,即请求(Modbus Request)、指示(Modbus Confirmation)、响应(Modbus Indication)和证实(Modbus Response),如图2所示。请求是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用来启动报文,指示是服务端接收的请求报文对客户端的反馈,响应是服务器针对客户端的请求发送的具体响应,证实是在客户端接收的响应信息时给服务器的反馈。[3]

图2 Modbus/TCP报文传输

协议档案柜管理层由运行在PC机上档案柜管理程序构成,档案柜控制层由触摸屏(TPC)和控制电机和传感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PLC)构成。协议档案柜管理层通过网络的Modbus/TCP协议,对各个触摸屏(TPC)和可编程逻辑器件PLC的位变量、整型变量等的读写实现对档案柜的远程测控,如图3所示。

图3 协议档案柜管理层构成图

3 档案自动识别

目前成熟的档案识别方法有条码识别法[4]、RF识别法[5]。条码识别法是在把打印好的条形码粘贴到档案盒上,把条形码作为识别档案的唯一标示;RF识别法则是通过粘贴在档案盒上的电子标签来识别档案的。两种识别方法特点不一,接下来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具体讨论。

使用条码管理档案,做法是为每个档案盒编配唯一的条码,条码中包含特定规则的位置信息,然后将条码贴到档案盒外面的背脊上。一旦档案盒中有档案存入时,条码、档案盒和档案就建立起了唯一的映射关系。将这种对应关系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上的档案管理系统中,为每一份档案建立一条记录,保存这份档案对应的条码、在档案柜中的位置、是否在柜等信息,这样就打好了档案识别的基础。档案首次入库时,条码与档案的映射关系建立,数据库中产生相关记录。当需要借阅或者归还档案时,档案识别系统就可以通过条码定位档案盒,找到了档案盒就相当于找到了目标档案。

射频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组成。在档案识别系统中通常的做法是把阅读器安装在档案柜中,把电子标签粘贴到档案盒上。电子标签中保存的数据通过特定的编码存储在电子标签中,阅读器可以非接触的读取电子数据。系统工作过程分为能力供给和信号识别两个部分。其中能力供给指的是电子标签对电子标签阅读器发出的微波查询信号进行转换,把微波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识别指的是微波查询信号经过电子标签内部的电路处理之后,携带了电子标签内部存储的数据信息,利用电子标签自带的微型天线返回到阅读器中。经过能力供给和信号识别两个过程,阅读器就可以拿到电子标签存储的数据信息,实现档案识别。以下针对条码识别法、RF识别法分别比较两者优缺点,如表1所示。

表1 条码识别法、RF识别法优缺点比较

条码识别法 RF识别法

扫描速度 扫描枪一次只能扫描一个条码 RFID阅读器可同时辨识读取多个RFID标签

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条形码采用纸张打印,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差 RFID一般采用塑料材质封装,具有很强的耐污性和耐久性

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在没有阻挡和近距离的情况下,条码才能被识别 RFID通信具有一定的穿透性,除金属材质外一般材质都能穿透

成本 条码和条码扫描枪成本很低 RFID标签和RFID阅读器成本较高

针对条码识别法、RF识别法的特点,各单位可以根据需求选用不同的方案。条码识别法和RF识别法在系统中识别和传输过程中,由于条码被污染和斜放等情况,RF识别法信道中有噪声干扰和标示有重叠的情况,引起数字信号波形的失真导致错误,针对错码的问题,通过两种策略来处理。一种方法是在档案标识上设置冗余的信息位,在一定错误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算法推算出错误的信息,常用算法有循环冗余CRC校验;另外一种是设置校验位,通过校验位来验证发送的信息,验证不通过的情况下让接收方请求重传,常用算法有奇偶校验、汉明校验。因为档案柜在扫描枪扫描过程中一般都是一次扫描,所以我们一般采用纠错码的策略来解决误码的问题。

5 档案自动盘库

为了解决人工归还和借阅档案时放错位置的问题,设计档案自动盘库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对整个档案柜的档案进行批量整理并与档案信息系统中存放的档案存放信息进行核对修改。

自动盘库操作流程如下所示:(1)执行档案柜走层操作,准确走到确定层;(2)启动盘库扫描枪从左到右运动扫描整个层中的档案,一层扫描完成后,盘库扫描枪从右到左运动回到起始点再执行走层动作,直到扫描完毕,经过扫描得到的柜号、层号、档案标识通过Modbus/TCP协议传给档案柜控制层,档案柜控制层通知应用层程序,对扫描的数据进行处理;(3)档案柜向上走一层,继续流程2,直到完成所有层的扫描,自动盘库完成。

在进行盘库操作时,档案柜控制层把盘库扫描枪扫描到一个档案标识就会将柜号、层号、档案标识发送给档案柜管理层,档案柜管理层触发应用层程序的事件,应用程序处理相应事件显示差异信息,用户根据差异信息选择进行更新档案存取信息和借阅情况。

5 档案管理层接口规范

不同厂商采用的硬件类型一般是不同的,同一厂商的不同型号的设备通常也有所区别,传统的档案管理软件基本都是针对某一款特定的档案柜设计的,所以不具有通用性。硬件上一些小改动或升级就会导致整个应用程序的大范围改动甚至重写。传统的档案管理程序与设备是一一对应的,每一种设备都需要开发专用的管理程序和相应驱动。传统档案管理层的开发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传统档案管理层的开发示意图

在实际的大型档案管理系统中,档案柜类型往往不止一种,同种类型的档案柜每隔一段时间也会进行硬件升级,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层的接口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结构进行设计,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在本文的档案柜系统设计中,档案柜管理层为了实现与底层硬件设备的无关性,需要硬件设备已经统一的基于COM组件,不同硬件设备指需要按照统一COM编写自己组件,就可以实现协议档案柜管理层对档案柜控制层的操作,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COM组件的档案层接口规范

6 结束语

通过对自动档案库系统合理设计,将系统分为应用管理层、档案柜管理层和档案柜控制层。应用管理层与档案柜管理层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信,档案柜管理层与档案柜控制层通过Modbus/TCP协议进行通信,针对人工归还和借阅档案时放错位置的问题,专门设计档案自动盘库功能,同时为了实现档案柜管理层与底层硬件设备的无关性,制定了档案管理层接口规范。实际使用表明:基于Modbus/TCP协议自动档案库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电子档案系统与纸载档案管理的无缝结合,在大幅度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和档案管理自动化水平的同时,降低了档案管理费用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乔永卫,程帅.基于Modbus协议的自动控制系统的通信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12(08):34-37.

[2]白焰,钟艳辉,秦宇飞.基于VC的Modbus协议通信测试软件的实现―Modbus串口通信与Modbus/TCP通信[J].现代电力,2008(06):76-81.

[3]翁建年,张浩,彭道刚.基于嵌入式ARM的Modbus_TCP协议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0):36-39.

[4]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01):50-54.

[5]杜晓明,葛世伦.基于RFID和条形码的中小企业仓库管理系统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02):106-110.

[6]郎为民.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康东,石喜勤,李勇鹏.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与典型应用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8]Don 本质论[M].潘爱民,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9](美)WilliamA.Shay.高传善等译.数据通信与网络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胡啸,陈星,吴志刚.无线射频识别安全初探[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06).

[11]柴先明,黄知涛.信道编码盲识别问题研究[J].通信对抗,2008(02):1-4.

[12]Vaidya N,Das S R.RFID based networks exploiting diversity and redundancy[J].ACM SIGMOBILE Mobil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Review,2008(01):2-14.

[13]叶佳帆.基于modbus/tcp以太网技术的静电除尘器的研究[D].硕博学位论文,2009.

条码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

1 引言。

随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电子商务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美好的前景。CNNIC《第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 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1. 08 亿人,年增长45. 9% ,网络购物使用率继续上升,目前达到了28. 1%。

电子商务即为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三者统一。可以认为,电子商务是信息流的保证,而物流则是交易执行的保证,没有先进的物流配送模式,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2 物流的概念。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意思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

其起源可以追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供应建立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的“后勤”( Logistics) 理论。20 世纪50 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到了70 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概念至今。

根据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物流的定义,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

3 国际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特点。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基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网络化的物资或服务的配送活动,包括软体商品( 或服务) 的网络传送和实体商品( 或服务)的物理传送。电子商务给全球的物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也使传统的物流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

3. 1 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而当时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 年发展至今已有90 多年的历史。美国企业的电子商务信息化最显著特点是:采购、仓储、配送在一体化前提下实现全方位信息化,并成为美国电子商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而在物流系统同样十分发达的日本,物流行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的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

3. 2 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即利用条码、射频、自动分拣系统等技术,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差错。由于我国物流系统起步较晚,物流自动化作业并不普及。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近几年来采用信息技术和条码技术,物流业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运营。条码技术广泛应用,可以利用传送带等机械对货物进行自动分拣、装卸。

早在1985 年,美国知名企业沃尔玛便建立了E D I,即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无纸化作业,所有信息全部在电脑上运作。凭借包括物流条形码、射频技术和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在内的信息技术,沃尔玛如虎添翼,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 3 网络化。

物流的网络化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主要特征之一。物流网络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表现为物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的网络化。

在日本,货物一进配送中心,工人就会利用无线的手持机接受装卸指令,在装卸货物时刷货物条码进行确认。而物流公司和货主可随时从网上查询货物的位置,并发出作业指令。另外,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如日本通运公司、电信通讯公司等3000 多家公司正跨越不同行业间的鸿沟,联手建立涵盖整个日本国内的一个包括一切物流分支部门的电子物流信息市场。这一举措将会使日本电子物流信息市场的规划、构筑和运行走在世界的前列。

计算机公司戴尔通过网站向供应商提供实时数据,使供应商了解零部件库存、需求预测及其他客户信息,更好地根据戴尔的需求组织生产并按J I T 配送。同时,戴尔的客户在网上按指令配置电脑,下订单5 分钟后就可以得到确认,36 小时以内客户订购的电脑就会下生产线装上配送车。通过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物流服务商进行仓储与运输等手段,全面实现网络化。

3. 4 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流网络化、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和经济才能解决。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配送过程中,运筹学的运用很重要。

日本企业通过有效地利用IT 技术,开发出智能交通系统ITS。同时全球定位系统(GPS) 的发展,也对运输路径的合理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便利。

3. 5 柔性化。

柔软化是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出的,要求生产和物流都必须按照需求端的要求来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和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加大,产品寿命周期正在逐步缩短,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组织物流作业。

4 结论。

近年来,国外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极快,已经成为主导企业物流效益提升的重要方面。而由于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观念、技术都相对落后。另外我国许多企业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面临着对现有系统的整合提升或重组改造,也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只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选择合适的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模式,才能走出一条发展壮大之路,电子商务中的瓶颈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

[1]余昕。 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关系的探讨[J]。 对外经贸实务,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