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楼层值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楼层值周总结范文1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概念设计;主次梁转换;构造措施
1工程概况
2概念设计与结构布置
为防止楼层承载力突变,避免框支层作为薄弱层过早破坏,除加大转换层下部楼层的剪力墙和柱截面尺寸外,还在部分框支柱内设置了抗剪型钢,抗剪型钢同转换梁的内置型钢焊接形成整体,有效地提高了框支层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通过计算分析,框支层与上一层的楼层抗剪承载力分别为1.82(X向)和1.11(Y向),满足规范不小于0.80的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说明该项目的概念设计和结构布置是合理的,并符合规范要求,且仅有2项不规则(抗扭不规则和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不属于《超限要点》特别不规则的结构体系,不属于超限工程。
3结构分析
4总结结构设计关键问题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难度要远大于普通的混凝土结构,应以概念设计为首,并结合计算分析及构造措施,综合考虑现场施工各方面因素后,再进行结构设计,结合本工程的设计总结以下几条关键问题供类似工程参考。
4.1高层建筑概念设计首要为刚度设计,其中包括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的平均值之比、地震基底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结构扭转为主的第1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1自振周期之比和楼层间的侧向刚度比等,通过合理的布置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来满足一个既符合规范要求又相对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对于整个工程的设计质量是极为重要的。
4.2在满足结构的刚度要求后,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其中对于框支柱、框支梁和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部分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安全部位,对于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中的关键部位,建议采用结构构件抗震性能设计方法,根据工程的重要性来选择一个合理的性能目标,通过对关键部位的抗震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设计,确保工程的安全。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转换构件,如主次梁式,应补充有限元分析,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于一些受力较大的结构构件,通过增加内置型钢骨架、梁端加腋或增加柱帽等结构措施来加强该部分的安全储备。
4.3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由于落地剪力墙的刚度较大,为保证结构抗震时作为第2道防线的框架部分具有一定的抗侧力能力,框支柱应进行剪力调整,设计过程中建议同时满足《高规》[1]第10.2.7条和第8.1.4条的框架柱承受基底剪力的要求,对于所有的框支柱和框支梁在PKPM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分别指定,否则计算内力会严重偏小,影响结构安全。
4.4由于框支层和上下层楼板的受力较复杂,且框支层的楼板对上部转换构件的偏心所带来的扭矩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本工程中框支层楼板采用了200mm板厚,其上一层采用了150mm板厚,并通过PMSAP中的弹性板计算复核配筋。
楼层值周总结范文2
一、轴压比
主要为限制结构的轴压比,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震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6.3.7和6.4.6、高层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高规)6.4.2和7.2.1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轴压比不满足要求,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轴压比过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相应墙、柱的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二、剪重比
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确保周期较长的结构的安全,见抗规5.2.5、高规3.3.1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1)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2)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3)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三、刚度比
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则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以下方法调整:(1)适当降低本层层高,或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2)适当加强本层墙、柱和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和梁的刚度。
四、位移比
主要为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见抗规3.4.2、高规4.3.5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小结构刚心与形心的偏心距。调整方法如下:(1)由于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的,最大位移比往往出现在结构的四角部位,因此应注意调整结构对应位置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同时在设计中,应在构造措施上对楼板的刚度予以保证。(2)利用程序的节点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中的“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中快速找到位移最大的节点,加强该节点对应的墙、柱等构件的刚度,也可找出位移最小的节点削弱其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
五、刚重比
主要是控制在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产生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见高规5.4.1和5.4.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刚重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刚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只能通过人工调整增强竖向构件,加强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刚度。
六、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能力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3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应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指定薄弱层个数”中填入该楼层层号,将该楼层强制定义为薄弱层,SATWE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楼层值周总结范文3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侧向加载模式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ushover analysis of structure, different loading mode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can produce different effe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ushover analysis of several common loading mode, and provide basic introduction for designers to Pushover analysis.
Keywords: Pushover analysis;Lateral loading mode
中图分类号:TP39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Pushover方法的早期形式是“能力谱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CSM),是基于能量原理的一些研究成果,试图将多自由度体系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特性通过转化成单自由度来体现,目的是构思一种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的快速评估方法。
Pushover方法最早是由Freeman等人在1975年提出的。虽然这种方法不是Pushover方法的全部内容,但是作为结构抗震性能和结构地震易损性的一种快速的评估方法得到了一定应用和推广。1986年,文献[1]明确地指出将能力谱法应用于评估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并详细描述了其步骤。自从1989年美国的Loma Prieta、1994年美国的Northridge和1995年日本的神户大地震以后,特别是随着90年代后基于位移昶的抗震设计(英文简称DBSD)和基于性能钴的抗震设计(英文简称PBSD)等理论的出现和发展,Pushover分析法继承了这两种方法的理念,因此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至此弹塑性分析的理论框架构架基本形成。美国、日本和欧洲都将基于性能、位移的设计理念纳入到行业设计规范中,如美国的FEMA356、ATC40等规范中都引入了此概念。近年来,Pushover分析作为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的一种有效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种方法可以使工程人员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产生的破坏情况做出较为详细的预测,这正是目前基于承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所欠缺的。
2、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由于实际的框架结构体系是一个非常发杂的空间体系,加之荷载的复杂性以及材料的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特征,对实际框架进行分析难度很大,所以对Pushover分析做出如下假定:
(1)地震的作用方向是随意的不确定的,通常在结构计算中假定地震作用是沿着结构的主轴方向,对相互正交的两个主轴方向(X轴和Y轴)分别进行内力分析。对于矩形平面而言,主轴方向分别平行于两个边长方向,对于其他形状的结构平面,可根据实际的几何形状和尺寸选择主轴方向。
(2)框架结构体系是三维的空间结构,将结构体系简化为平面结构,可以使分析计算大大简化。一榀框架在其平面内承受侧向荷载作用,在其平面外刚度很小,刚度可忽略不计。把空间的框架结构划分为多个平面结构,共同承担与平面平行的侧向荷载。各平面框架之间通过楼板联系,楼板在其平面内刚度无穷大,平面外刚度很小,可忽略不计。
(3)通常为多自由度体系的结构的反应与该结构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是相关的,地震反应由第一自由度控制[2]。
3、Pushover分析典型的加载模式
一般的Pushover分析方式如图3.1所示,在结构的侧向从楼层施加按一定方式分布的侧向荷载,然后逐级增大荷载,直至结构达到某一设定的标准(如顶点位移达到一定的比例、结构出现局部或整体的破坏、因实际评估或修复的需要不再需要继续加载等),然后评价结构的性能。总的来说,根据上述Pushover分析的一般思想,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不断发展Pushover分析方法,使pushover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不同的内容[3]。
4、Pushover分析侧向分布力加载模式
Pushover分析中侧向分布力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侧向力分布模式使计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选择侧向力的分布模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研究比较多的方面等。通常有如下几种侧向力加载模式:
(1)按质量分布加载
地震对各个楼层的作用力与该楼层的重量成比例,可表示为:
式中:wi、wj为结构i、j层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2)倒三角分布加载
这种加载模式广泛应用于各国规范。每层的荷载为:
其中,n为层数;hi、hj为结构i、j层楼面距地面的高度:wi、wj为结构i、j层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这种方式倾覆弯矩对下部楼层的影响相对较强。
(3)幂级数分布加载模式
与倒三角分布加载模式相似,只是h的幂指数是k:
其中
为结构n为结构总层数;hi,hj为结构i、j层楼面距地面的高度;wi、wj层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对指数k规定为:
(4)按第一振型模式加载
认为结构的第一振型占结构动力反应的主要部分。侧向荷载为:
式中,mi,mj的值为结构i、j层的质量; ΦiΦj为结构第一振型在结构i,j层处的值。
(5)底部剪力法加载模式
根据规范算出结构基底剪力气,然后分配到各个楼层阵:
其中,Vb为结构总的水平地震力;a1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Gqe为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n为结构总层数;hi,hj为结构i、j层楼面距地面的高度;wi、wj为结构i、j层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δn为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ΔFn为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侧向荷载的分布方式,即应反映出地震作用下各结构层惯性力的分布特征,又应使所求得位移能大体真实地反映地震作用下结构的位移状况。事实上,由于任何一种荷载分布方式都不可能反映结构全部的变形及受力要求。因为不论用何种分布方式,都将使得和该加载方式相似的振型作用得到加强,而其它振型的作用则被削弱。而且,在强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惯性力大小及分布方式也因之变化,楼层惯性力的分布不可能用一种分布方式来反映。因此,最少用两种以上的荷载分布方式进行Pushover。
5、总结
在Pushover分析中,侧向力分布方式的不同将影响侧移分析的结果。而对于不对称的结构来说,所加侧向力方向的不同也将影响分析的结果。因为当采用杆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时,不同的加载模式,各杆件的受力情况不同,杆件的刚度变化也不同,从而导致在加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上结构的刚度发生变化,因此所得到的分析结果也将会有较大的差异。Pushover分析方法可用于建筑物的抗震评估和修复,评价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为设计时提供参考,而且它可以在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上的反应提供相当充足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 . Structural Engine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SEAOC),1995,4
[2] 杨博,李东,李英明.抗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方法的研究进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22(增刊):87-92
楼层值周总结范文4
金桔挂枝,寒雪送瑞,20xx年的脚步即将迈过,不知不觉中,我来到xxx工作已经大半年了。xxx,为我们每个员工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在xxx这个集体里,我深深感受到,同事之间的团结友善,工作岗位的紧张快乐,日常生活的互助关爱。作为一名员工,我付出了辛勤与努力,收获了成就与快乐。在这里,我取得了工作经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了解了卖场的工作流程,也熟悉了卖场管理规范;我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何尊重领导,服从分配,爱护员工,善待同事;在这年终岁初之际,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收获,使我们能够互相渗透各自成功的经验和不足,挖掘潜力,争取新的发展和进步,为2015年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一.今年的主要工作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千头万绪,琐碎而繁杂,回顾今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工作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如何做好楼层主管,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此,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首先是要读好无字之书,向公司的领导、同事和员工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管理的技巧,为人处事艺术等。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多看,多听,多想,多做”,通过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逐步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素质。第三是一直保持着一份火热的工作热情,心态也是以平和为主。我深深的知道,管理者的言行和规范,也直接影响商户们的工作激情。作为一名卖场的管理人员,坚决不可以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虽然自己做主管时间不算太长,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还不是很高,深知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我们不仅仅代表着我们自身,更代表着xxx购物广场的整体形象。一个卖场的正常运转除了其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外,更重要的是与卖场管理人员执行能力,严格监督密不可分。在最短的时间内,我熟悉了xxx卖场的基本管理程序,从营业前的晨会、迎宾到营业中的巡场再到打烊前的送宾及每周的周分析、周总结,并能够针对xxx企业的特点,对这一程式化的管理模式创造性运用,确保在值班时让卖场在有条不紊中运行。
二是注重规范管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xxx购物广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专柜的营业员调动频繁,新员工对商场纪律和经营业务不够熟悉的状况等。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一贯强调人性化管理,同时也不断加强监督与执行力度。针对很多专柜导购是临时招聘而来,人员调动特别勤,新员工纪律意识淡薄,上班迟到、窜岗、吃东西、带小孩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我首先是从严格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开始。先是做到自己不迟到早退,严格遵守商场的规章制度;平时多和员工们接触,尽量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拉近和他们的情感距离;绝对杜绝吃拿卡要、占小便宜等不良风气。通过在员工中树立起良好,来感化和影响员工,树立管理的威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规范管理员工也是商场有序高效运营必不可少的手段。从工作以来,作为基层的管理者,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以此,我和其他的同事,都在不断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和方法,并真正贯彻到行动中去,严格督促员工按制度行事。通过多用提醒,少用警告,慎开罚单的方法,不断提高员工的纪律意识,使部分较为疲沓的员工也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维护了卖场的良好形象。
三是加强现场巡视,保证经营秩序良好
主管的工作就是现场,工作内容非常具体、琐碎。这就要求自己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保证能在经营现场对各种具体、琐碎的工作当场进行解决,确保营业秩序良好运行,给顾客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购物空间。身为主管,我在工作中非常注重对各品牌商品进行各方面的了解,比如,某品牌市场效应、风格、定位、成分、价位等等。品牌里面的学问很大,一个商品销售好不好取决于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做购物中心就一定要了解这些因素,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一些问题,提高销售,创造更大的利益。在自己理解掌握销售知识的基础上,我平时也积极为楼层的商户经营销售提出意见和建议,获得了很多商户的认可。
楼层值周总结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不规则性;应对措施
引言
判断建筑结构是否是不规则现象有助于建筑的规模的判断、各个结构的布置以及劣质楼层的判断,也能够判断出建筑工程整体结构是否经过科学、合理、专业、高品质的方式进行建造的。建筑结构的变化与建筑设计师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不规则结构的频频发生,建筑师在设计的同时应该注重建筑中薄弱结构的设计,计量加强薄弱部位的建造。目前,我国在建筑方面出现结构设计不规则现象尤其普遍,有待于改进处理。但是目前,随着各项事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计算机行业与信息化不断增强,也使结构设计不规则现象得到改善。可以通过就算几构件结构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减少与实际结构的差距,减少建筑结构设计的不规则现象。
一、不规则结构的基本类别
对于不规则结构的类型进行具体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结构类别,是平面不规则,其主要包括的有凸凹不规则、楼板的部分不连续以及扭转不规则等。第二种结构类别,是竖向不规则,其主要包括的有竖向抗侧力的结构不连续、侧向刚度不规则、楼层之间的质量剧变及楼层载荷力的突变等。以下是对两种不规则类型进行判定的基础标准。
1、平面不规则结构类型
其一,是扭转不规则。其判定的标准是楼内每层自身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度超过这一楼层两侧弹性水平位移标准参数的1.2倍,或者最大层间位移超出这一楼层两侧层间位移标准参数1.2倍。其二,是凹凸不规则。其判定的标准是楼内结构平面凹进处的尺寸超出其投影方向上整体尺寸的30%。其三,是楼板的部分不连续:其判定的标准是楼板尺寸以及平面刚度产生了急剧的变化。
2、竖向不规则的结构类型
其一,是侧向刚度不规则。其判定的标准是某一楼层的侧向刚度参数小于其相邻的上一楼层的70%,或小于这一楼层以上相邻的三个楼层侧向刚度标准值的80%,除去顶层后,楼层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超出其相邻下一楼层的25%。其二,是竖向抗侧力的结构不连续。其判定的标准是竖直方向上的抗侧力结构的内力借助水平转换构逐渐向下传递。其三是楼层载荷力的突变。其判定的标准是楼层之间的抗侧力结构的受剪程度小于其上一楼层的80%。其四是楼层之间质量剧变.其判定的标准是楼层质量超出相邻下一楼层质量的1.5倍。
二、不规则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结构偏心距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和结构的相对偏心距具有着一定的函数线性关系,所以要想减少结构的不规则性为结构带来的扭转作用,设计者在结构设计时,就要考虑结构偏心距的问题,从而使高层建筑承受较少的扭转效应。具体来说,设计者可以通过详细的计算,来分析结构空间及平面分布,进而将楼层间的位移比例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然后,在分析结构重量核心和刚度中心位置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设计者就可以规范和调整结构刚度分布,并调整离重量核心较远的抗侧力设施数量,从而降低结构相对偏心距,使结构具有更强的抗扭转能力。
2、结构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比问题
相关研究发现,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与结构周期比的平方有着线性关系。所以,设计者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可以通过减小建筑结构的周期来调整结构承受的扭转效应。具体来说,就是设计者在设计剪力墙时,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增加剪力墙的长度和厚度。而想要使结构的抗扭刚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就需要设计结构边上的拉梁,缩小结构的抗扭转周期。另外,设计者也可以通过增加周边连梁的刚度来增加结构的抗扭刚度。
3、周边抗扭件抗剪力问题
要想使建筑结构在强烈震动下保持安全,就不能只调整建筑结构布置。因为一旦结构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破坏现象。而相关的研究显示,高层建筑如果长期都处在非弹性阶段,在多重地震作用的影响下,规则的建筑也会出现一定的形变,并产生偏心的问题。所以,要想保持结构的抗震性,就要适当增强结构边缘构件的抗剪强度。这样一来,即使结构承受了一定的外力作用,在自身弹性作用的影响下,也将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建筑结构设计不规则性的应对措施
在对地质灾害造成的建筑结构损毁的研究中,科研学者们发现了一些规律,地质灾害发生时,建筑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大都是集中在平面结构不规则的地方,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引发的建筑结构水平、竖直或扭曲等作用会对房屋造成严重的损伤。这些现象的发现和总结,给我们的建筑师们明确指出了需要改进和注意的方向,要求设计师们在在建筑结构设施中,需要严格的保持建筑内部的对称性,按照规律进行区域划分,同时,在既定的范围内,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系数。
1、尽量减少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偏心距的大小
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效应和相对偏心距在特殊范围内呈线性的函数关系,即想要降低主体结构扭转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程度地压缩楼层之间的位移比例,就应该有效降低相对偏心距的大小。在实际建筑应用中,可以主要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减少高层主体结构的相对偏心距事先要经过详细的计算,根究结果来研究分析如何协调主体结构空间以及平面上的分布,并在设计图上标出整体结构的重量核心与刚度中心的位置,除此之外,要做好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分析,规划高层建筑结构的刚度分布,然后就可以适量调节偏离重量核心较远的抗侧力设施的数目。
2、最好改进高层建筑结构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的大小
根据有关的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高层主体结构出现的扭转效应和结构自我震动周期的平方值保持线性函数关系,因此,在设计高层主体结构时,可合理地降低建筑结构自我诊断的周期长短,来削弱高层主体结构的扭转效应。在有关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在有效区域内科学调节墙体的长度或者厚度大小,尤其是那些离高层结构刚度中心较远的墙体。改善高层主体结构的抗扭刚度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采取在结构边缘装置柱粱的方式,来降低高层主体结构的自我震动周期,另外提高边缘连梁的刚度值大小同样可以达到改善高层主体抗扭刚度的目的。
3、科学建造防震缝
在日常的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总会因为建筑内部构造和功能设计的不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很难实现各种结构有规则的拼接成一个整体,因此,防震缝的建造就可以很好的实现两边不同设施的连接,同时也可以将建筑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这样也可以很好的分摊上层建筑的受力,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即使发生地震灾害也能给与房屋之间留有缓冲的空间。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建造适合建筑结构的防震缝。
结束语
在实际工程中,准确判断建筑结构的不规则性,能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建模计算、结构布置、薄弱楼层的判断、位移比的控制、以及最后的施工图设计,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结构设计师应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和解决不规则性给建筑带来的不利因素,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何礼达.论不规则性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运用[J].河南科技,2014,14(01):30.
楼层值周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层;结构设计;指标;控制;调整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的要求也有所升高;人口增长十分迅猛以及房地产的蓬勃发展等原因,促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当今房地产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性课题。因此,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结构设计的内容、数量、质量也随之水涨船高。在高层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项重要指标,以达到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国家已经为此建立了相关法规,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其中的参数值都有明确的规定[2]。
1.各项重要指标
1.1轴压比
高层建筑物的性质决定了在结构设计上必须考虑抗震能力,轴压比即是影响其重要原因之一。轴压比值的计算公式为:轴压比=柱或墙的轴压力/(柱或墙截面面积×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了达到柱墙具有较好的耗能性及延性的目的,一般会对轴压比进行控制,该情况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6.3.6 和 6.4.5-1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的 6.4.2 和 7.2.13 均有体现。
1.2位移比
高层建筑的许多性能,如对称程度、规则性、水平抗力构件的分布情况,都可以从结构质心与刚心的位置上表现出来,如果偏心程度过大会导致建筑结构发生较为明显的扭曲效应。能够准确表现出建筑的规则性的指标则是位移比(层间位移比),其表现公式为:楼层垂直结构的水平位移峰值/水平位移平均值[3]。
1.3剪重比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4.3.12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5.2.5都有关于剪重比的规范。一般高层建筑的使用周期较长,应在长远上考虑其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在各个楼层的横向地震力上做出最低标准的要求,若果计算发现存在横向地震剪力不达标的情况,应使用各种方式进行提高,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1.4 刚度比
高层建筑整个结构的垂直向对称性、形状的规则性等各种情况,在刚度比上可以直接体现出来,其公式表示为: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该数值的计算方法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有明确的说明,即剪弯刚度、楼层剪切刚度及楼层平均剪力与间层平均位移值的楼层刚度。评判嵌固端是否可以选择地下室、该楼层是否属于薄弱层、转换层刚度是否达标,均依照以以上三种方法计算出的数值为参考数据。
1.5刚重比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的5.4.1和5.4.4对于刚重的各项规定均有说明,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高层结构的稳定,防止高层结构在强外力的作用下整体出现不稳定的状态,如飓风、地震的影响。若其数值不达标,则是因为其对外力作用的抵抗力较弱,应适当提高垂直向构件的刚度,如混凝土柱、墙等,合理调整结构的布局。若超过标准范围,则表示该高层结构经济技术指标不理想,需通过各种方式缩小柱墙等垂直向构建的截面面积[4]。
1.6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高层建筑薄弱层的形成一般与楼层纵向受剪承载力及纵向空间形状的不规则程度有关,即为层间受剪承载力,《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5.3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3.4.2中均有规定,改进措施应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5.8作为参考,将对应楼层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2.调整方法
2.1限制轴压比
轴压比不达到标准,则高层建筑的延性无法保证,对已抗震能力是很大的影响,安全性无法保证,为了加强柱墙的耗能性及延性,保障高层建筑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可以通过限制轴压比的方式来实现,具体措施也有很多。如提高混凝土强度等、增加受力柱、墙体的截面面积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混凝土的特殊物理性质,强度过大极易出现缝隙,在调整时应注意。
2.2调整位移比
位移比是反映结构平面布置规则程度的重要参数。一个优秀的高层结构应尽量减少扭转的影响。在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楼层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它们的平均值比值如果太大,则应该对结构平面进行修改,比如:让楼层刚心与质心的位置尽量靠近;增大梁截面高度,增大竖向构件的刚度;或者反向设计,减小建筑中部的框架梁截面和竖向构件刚度。在这些因素上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减小位移比。
2.3剪重比不足
在剪重比不足的情况下,主要调整方式有两种即程序调整和人工调整。在程序调整上,在SATWE的生成数据中的“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下的 “调整信息”中选择“按抗震规范 5.2.5 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其自行将该楼层的地震剪力系数乘以该楼层与重力平均值的和,达到调整剪重比的目的。人工调整相较程序调整,情况稍显复杂,可分为三种:①地震剪力小、侧移角大 这种情况属于高层架构刚度小,应增加受力柱及墙的截面面积;②地震剪力大、侧移角小 这属于高层结构刚度过大,应缩小受力柱及墙的界面面积,适当降低刚度;③地震剪力小、侧移角合适 可直接在SATWE的下拉选项“调整信息”里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键入设计数值,增加地震作用,注意,键入系数需大于1[5]。
2.4刚度比不足
影响楼层的刚度比的因素很多,如楼层高度变化大、纵向组成部件连续性低等,导致楼层薄弱层的出现,可以再结构的布局及建筑材料选择上进行调整,杜绝薄弱层的出现。或将地震剪力乘以放大系数,提高系数及抗震延性,巩固薄弱部分。
2.5控制刚重比
刚重比在高层结构设计中应保持适中,过大或过小都会给建筑结构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整刚重比的总体原则是保持中庸状态,保证建筑的抗震力的同时,兼顾经济技术指标。刚度比过大时,可适量缩减受力柱墙的截面面积;若过小,则应加强受力柱、墙等纵向组成部件的刚度及抗震力,使刚重比达标[6]。
2.6保持层间受剪承载力
层间受剪承载力在不达标的情况下可以运用一下两种方法调整:①程序调整 同样在SATWE的生成数据中的“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下的 “调整信息”中“薄弱层调整”中填写薄弱层的楼层号数,将其地震剪力乘以1.25倍,达到要求;②人工调整 运用合理办法加强层间受剪承载力的大小,如在层高较高的楼层加大混凝土截面或者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减小层高矮的楼层的墙柱截面等方法,尽可能保证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的均匀变化。
3.总结
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布局要求精致、结构日趋复杂、综合功能也越来越全面,对于高层结构结构设计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这也要求高层建筑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全方位的分析建筑受力情况,以及精确额计算,对于结构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科学的解决,如轴压比不合格、剪力比不达标、控制建筑的高宽比例等,不仅要在数据上达到国家标准,还要考虑施工成本及工程量,及兼顾建筑的外形美观、功能齐全及安全性高,因此对各方面的指标调整显得尤为重要[7]。
【参考文献】
[1]王飞.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重要指标及调整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5) :268.
[2]董燕,胡执标.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关键设计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36.
[3]王小平.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4]郑坤龙,罗启尧.高层结构设计中确定结构体系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188.
[5]李邱冀,赵丽,李晓娜.高层结构设计需控制的重要指标及处理方法[J].科技传播.2011(05)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