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1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近视人数不断增加,呈现出较快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此类人近视情况,我做了一个社会调查。

我是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我对我市的200名小学生、250名中学生和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2%的小学生,56%的中学生和70%的大学生存在有近视眼。这份调查报告十分令人震惊。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而近视的:如看电视距离太近,时间太长,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的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很强的太阳光下或在光线很弱的地方看书,以及长时间接触电脑等。有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因高度近视而导致变盲的人有三十多万,并逐年增长,势头迅猛。由此可见,保护眼睛已成为我们青少年的当务之急。我们应注意平时的用眼卫生,还要经常做眼保健操才行。当然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当今中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但有些中小学生对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还有人认为,近视眼只要戴副眼镜就可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无疑是错上加错。所以,人们的意识也要提高才行。另外,在调查中,许多近视的人都说这是他们不良的用眼卫生引起的。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等也会引起近视眼,所以在这方面也得主意。

看来,要有效地预防近视,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二是要纠正不良习惯及用眼卫生;三是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进而走向成功!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调查、课程改革

【Abstract】This paper aim at Anhui province Suixi the raw learning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3 elementary middle schools of brook county Sun Tuan Zhen investigate. Through investigation research, the learning psychology for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 has got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to hold the learning psychological trend of the current rural student of junior high accurately explore enforcement the new train of thought of basic educational course reform.

【Key words】Rural、Middle school student、Study is psychological、Investigate、Course is reformed

我于2006年3月~5月,对濉溪县孙疃镇的三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孙疃镇中心校、尤沟初级中学、郭曹坊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2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在在孙疃镇中心校、郭曹坊初级中学进行),三次学生座谈会(三所被调查的学校各进行一次)。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农村现在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28%的学生选择就业,1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转贴于

三、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上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注释:

1、本文所研究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在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对初中生的现实学习态度和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2、安徽省濉溪县孙疃镇属农村乡镇,文中调查的三所初级中学性质:两所公立学校:孙疃镇中心学校、尤沟初级中学,一所民办学校:郭曹坊初级中学;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更全面的反映濉溪县孙疃镇农村初中生学习心理状况。

3、在此,特别鸣谢孙疃镇中心校、尤沟初级中学、郭曹坊初级中学的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学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感谢安徽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电大校长):李育洪教授 、2005春 教育管理专业辅导员:史漫莉老师、班长:陆松见同学对我此次社会调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5月。

2、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

3、覃章成《农村职高生的专业需求与教学需要的问卷报告》、《农业高教研究》,1998年1月。

4、M·P·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45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1998年6月。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3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所以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本为通过在深圳市一所普通中学进行的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研究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影响。

一、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要开始英语学习,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也无时无刻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学生对英语特别有兴趣,而有些学生对英语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可以说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为了了解当代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哪些方面感兴趣,我做了有关的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

二、问卷调查

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的是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共选取八年级四个班,八二班,八三班,八五班,八六班;九年级四个班,九二班,九三班,九四班,九五班。(其中八年级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版,九年级两个重点班,两个普通班。)共在八个班中发放问卷249份,回收问卷23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26份,回收率为90.8%。

该问卷调查,通过参考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问卷样卷,以及和指导老师讨论,经指导老师修改之后,编制出了《关于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调查问卷》。这次问卷的编制主要围绕学生在课堂中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在课堂下较为感兴趣的活动以及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等几个因素展开,旨在了解当代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点以及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其成绩以及动力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

结果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26位同学中,21.6%的学生对英语学习非常有兴趣,64.4%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但仅限于学习课本上的英语知识,而有15%的学生对学习英语完全没有兴趣。这15%的学生的问卷调查的答案基本上是比较消极的,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英语成绩是差的,也不喜欢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喜欢现用的教材。

在对学生认为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的因素一题的问卷调查中,22.9%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没打好基础,和班上的同学差距太大,跟不上就失去兴趣了;7%的学生是因为不喜欢教英语的老师,所以对英语没有兴趣;30.3%的同学是因为不喜欢枯燥的语法知识所以失去了兴趣;7.6%的学生本身就对英语不感兴趣;15.6%的学生因为不喜欢背单词所以失去了学习兴趣;10.5%的学生因为不管自己再努力学习但是成绩都没有提高,所以就失去了兴趣。

在学生对英语的哪些方面感兴趣的调查中,9.2%的学生对学习生单词感兴趣,15.6%的学生对新的语法知识感兴趣,37.6%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歌曲感兴趣,21.2%对看英语课外读物感兴趣,16.4%的学生对看电影并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感兴趣。另外46.8%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在课堂多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32.4%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37.4%的学生喜欢老师教唱英语歌环节,11.7%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环节,21.6%的学生喜欢课文背景知识介绍环节,29.3%的学生喜欢做游戏环节。根据调查显示,58.3%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材料是与卡通动漫有关的,23.5%的学生则喜爱看童话故事类的英语课外读物。42.3%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歌曲歌唱比赛以增长英语的学习兴趣,35.1%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话剧表演比赛来增长他们的学习兴趣,14.1%的学生希望学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

2.结果分析及建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自认为英语成绩差的学生通常都对英语没有兴趣,他们在调查问卷的答案通常都是比较消极的,比如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他们通常采取的态度就是:不会就不会,不去请教任何人。他们也不会主动地在课后学习一些课外的英语知识,所以说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才能正确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首先老师必须了解学生认为可以增长他们英语兴趣的事物,以及什么是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具体的,比如说语法,单词,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说学生对老师的好恶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歌曲,以及看英语原声电影。这两者都是娱乐项目,如何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英语歌曲的学唱环节,选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歌曲(或者让学生自行选歌),教师可以将歌词中出现的最近所学的语法和单词给学生们进行进一步讲解,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看英语原声电影作为对学生的奖励,比如说学生的成绩进步,作业完成的好或者是课堂纪律好,老师都可以用一节课放电影来奖励学生,并在电影看完之后对一些大家学过的单词,或者一些常用习语做一总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电影的同时温故知新。

同时教师也应该了解在英语学习中哪些是学生不喜欢的,认为最无聊的。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背单词,语法,阅读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的部分。自然,他们对那些他们认为难的部分没有兴趣,而且这些难题也再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但是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部分,老师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兴趣就跳过去,老师应该知道怎样把这些枯燥的知识变的生动有趣。比如说,学生认为语法知识很枯燥,老师可以在讲解语法的时候加进去一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游戏进去,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印象;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间的背单词比赛,赏罚分明,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背单词当成是一个无聊的作业,而是有趣的比赛,学生对待背单词的态度变了,当然效果也会更好;学生认为阅读总是看不懂,是因为生单词太多,老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多开一些课外阅读的课,大多数学生对开英语阅读课还是很欢迎的,他们最喜欢的阅读材料是动漫卡通和童话故事,老师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多找一些学生们喜欢的题材,这样学生在阅读期间才能够专心对待。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很少,原因是平时的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英语是一门语言,在应试中较为注重读和写,所以学生们一定要有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如果学生课外没有时间,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阅读的时间,同时学生们的阅读材料也很单调,大部分的学生只看过老师发的英语报纸和教材配套的阅读练习,这些事远远不够的,老师应该从各种渠道找一些难度适中,并且学生喜欢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我认为,如果能够攻克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学生们没有了畏惧心理,他们的兴趣一定会大增。

四、总结

这次调查报告主要就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对英语成绩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结果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证明:学习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成绩。老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对自己教学中的哪些因素感兴趣,对哪些没有兴趣,从而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 分层教学 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个性化的发展。我校生源复杂,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小学阶段所受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上往往存在着“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另外,学生还存在着学习能力、态度、习惯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班级授课之下实施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差异性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调查目的

对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学生背景情况、知识基础、对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态度和认识、自身倾向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程度,摸清学生的起点,为之后的分层教学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1.学生的背景情况。

我校市区的学生初一占80%,初二占62%,但这些市区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来自城乡结合处,这就造成了生源的相对复杂,其中初一占81%,初二占74%。在这样的信息技术条件下,60%多的学生在入校学习信息技术课之前已经较早地在家里接触了电脑,另外还有极少数同学最早接触电脑是在网吧,只有约20%的学生是在学校第一次接触电脑。由此可见,家庭已经成为学生奠定信息技术基础的重要环境。

2.已有知识基础。

我校学生毕业于不同的小学,学校开课情况不同,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也不同。极少数学生小学阶段未上信息技术课,两个年级分别仅为2%左右。对于开过课的学生来说,三年级开始上信息技术课的最多,接近50%;其次是三年级之后,超过30%;三年级之前则最少,不到20%。两个年级虽然数据相差不大,但还是可以看出,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开课率高一些,且开课时间有所提前,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在小学阶段的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3.对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学生通常比较热衷于上信息技术课,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持非常喜欢和喜欢的态度,但是也有极少数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相比较来说,初一学生持“喜欢”态度的最多,为43.44%,初二学生持“一般”态度的最多,为40.14%。总的来看,初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明显要高于初二。

4.信息技术课上的基本情况。

(1)学习态度。初一学生整体上比初二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完全不认真的学生。初二大部分的学生处于较认真的状态,有时会说话,思想开小差,能够完全认真听讲的相对少一些,有极少数学生不认真,经常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甚至还有的学生非常不认真,压根不想学习。

(2)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对学生遇到不会问题时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查,借此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据调查发现,两个年级均有接近80%的学生较积极,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会消极对待,不去请教他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好意思问,希望老师能够主动提供帮助。其次是觉得无所谓,另外还有极少数学生顾及面子问题,不懂装懂。初中生自尊心比较强,比较好面子,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3)学习能力。对于同样未接触过的新内容,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学会,有的学生却领悟较慢,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是重要的原因。根据统计,两个年级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学会信息技术课上安排的内容,初一为59.9%,初二为52.83%。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时候学起来费劲,初一为37.47%,初二为42.4%,另外,学起来很费劲的学生,初一为2.63%,初二为4.76%。总体来说,初一学生学习的轻松度要高于初二学生。

四、调查的结论与对策

1.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当前,我校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好的状态,喜欢信息技术课,并且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态度,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对信息技术还是存在着情感或者态度方面的问题。初中生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少部分学生的消极情绪和课堂上的不认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传染”给其他同学。因此我们对这些少部分学生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感受信息技术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必要时加强外界对他们的监管和督促。

2.培养学生探究、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虽然也在积极转变自身思想,希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我校的教学方式仍然相对单一,仍以“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为主要形式。长期下来,很多学生思维出现惰性,喜欢听老师讲然后跟着做,缺乏足够的探究和协作意识,这种被动参与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要培养学生探究、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就应充分运用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多元互动,在共同的探索中,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集体的智慧。

3.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还存在着学习能力、兴趣、习惯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我们要将这些作为合理的客观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区分为好和差。要是把这种差异作为宝贵的财富,从中看到学生潜在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丹风县 初级中学 生物学科 学习兴趣 教学现状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97-01

为了充分了解现阶段中学生物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中学生物课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寻找促进中学生物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措施,于2011年12月5日至2012年4月27日,对我县初中生物课教学情况进行了部分调查,发现中学生物教学状况令人堪忧,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现将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我县18所初级中学中12所学校的375名学生和20名生物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师生访谈。

2.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2.1调查数据运用数学中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7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49份,有效回收率是93.1%;发放生物学教师调查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是95.2%;调查学校12所。调查范围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真实地反映我县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现状。

2.2基本情况分析

(1)师资状况:

我县有初级中学18所,现有生物专业教师38人,实际专业授课教师13人,兼其它课的14人,不授生物课的11人。存在这种现象:生物专业的教师不教生物,教生物的教师不是生物专业毕业。

(2)学生情况:

数据统计说明,学生初上中学时对生物课很有兴趣,学习认真,成绩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成绩明显出现下降现象。

(3)教学状况:

①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制约实验教学

结果反映出,很多教师对生物学实验重视不够,面对学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不能满足教学,或实验教学中对不容易成功或较复杂的实验,大多数教师都不去做。调查表明,师生实验操作技能呈现出下降趋势,部分学校学生实验操作缺失,实验教学教研几乎是空白。

②实验室建设落后,缺少应有的仪器、药品。

调查显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滞后,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部分学校配备的仪器药品经过数年使用消耗,由于经费紧张没有进行必要的添置补充,造成原有仪器药品种类减少,许多新实验需要的仪器药品又没有增购,导致一些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不能进行。

③实验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调查显示,对中学生物学实验的投资状况不容乐观。有75%的教师回答是“好几年没有购置生物学仪器和药品了,生物学常规仪器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生物学实验经费好几年都没有了”。

3.针对目前状况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我县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现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改善实验条件。

主要是实验室的房屋修建和仪器药品的购买问题。对于实验房屋建设来说,实验室必须具备,以满足分组实验的根多需要。仪器和药品必须定期(每学期或每学年)添置。易消耗的玻璃仪器和药品要不定期购买补充,避免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2)筹措必需的实验经费。

通过多种办法解决实验经费不足或没有实验经费的问题,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更新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的生物课教学大都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讲授,生物学实验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生物学实验课多是由教师“讲实验、说实验、画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忽视了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学生全面的科学素质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要转变这种传统的滞后的生物教学方式,就要真正认识到生物学实验在整个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意识到生物学实验本身具有的独特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是要端正生物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技能是学习生物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二是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教师和学校要创造条件,多想办法做实验,使更多的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能在“尝试”中学习生物学,在“体验”中学习生物学。

初中生调查报告范文6

一、调查的背景及具体作法:

甘肃省“两基”已经通过了国家的验收,标志着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实现了国家在联合国组织的承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通过了国家验收,如何巩固“普九”成果,杜绝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是当前摆在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十分突出问题。尤其是作为国列贫困县的康县,山大沟深,交通十分不便。对学生上学造成一定困难。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以及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小学毕业升初中后,学生差异较大。由于种种原因,从七年级开始逐步形成两级分化,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学困生开始流失。

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原因,农村初中学生流失已成蔓延之势,逐年递增,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制止,势必影响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我国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组承担了《农村初中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我组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先后对周家坝中学(含豆坪乡、太石乡)、豆坝附中(含豆坝、店子乡)白杨附中(白杨乡)、三河附中(三河、秧田、白杨)、铜钱附中(铜钱乡)等学校发出调查问卷300余封,收回调查问卷192封,对近三年来(08——11学年度)192名流失学生(其中有60名经过做工作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之初,我们主要通过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组织课题组教师以及班主任,重点对我校流失的69名学生进行观察(其中有30名返校)、访谈和分析总结等,并运用归因理论,对其流失的原因进行剖析。现将流失学生原因统计表列举如下:

农村初中学生流失原因统计表

为了加强认识,对农村学生流失的内外因有一个更好的把握,我们依据相关理论和已有经验,设计了《农村学生流失的原因统计表》。考虑到学生实际和统计分析的方便,《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情况调查表》采用复式选择形式,即根据题目提供多项备选答案,调查对象在其中一个或几项答案下面打勾。为了确保调查可信度,为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我们要求班主任组织调查。从比较这个角度考虑,我们扩大了调查范围。从调查的数据看,农村初中学生流失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单一原因造成学生流失的比较少,有的多达三四项原因,诸多原因造成了流失现象的发生。所以需要综和分析各种因素,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依据。

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方面、教师教育方面、学校学生管理方面、学生学习方面、行为品德等方面。具体内容及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方面:

学生流失与家庭经济状况关系密切。流失生往往出自经济窘迫的家庭。落实好“两免一补”,捐资助学,可作为控制流失生的策略之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内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常常给孩子灌输实用主义思想,致使孩子学习动力的缺乏,后劲不足。这些孩子在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通常选择失学,因此,利用家长学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转变家长观念,是控制流失生的途径之一。显然,父母经常吵架、甚至离异是学生流失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帮助家长协调家庭关系,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也可作为控制流生的一个策略。看来,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态度,对学生流失与否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应建议家长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以上结果清楚地表明,家长对孩子辍学的态度与学生会否流失关系甚密。据此,学校是尽量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其协助学校动员流失生回校。在这项调查中,尽管正常生和流失生在家长采用的教育方法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仍然提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以说服为主,注重言行教育,创造环境教育等,经常打骂、宠爱不可取。

办好家长培训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利用家长座谈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讲清楚支持子女上学是家长应尽的义务。应科学的教育和鼓励孩子,让她们(他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

2、教师教育方面

从统计数据看,偏科、厌学是造成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个别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在贯彻执行学校的各种计划上“打折扣”,落实不到位,说的是空话套话,写在纸上是一回事,实际上不落实,另行一套。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缺乏管理艺术,特别是面临“学困生”的问题,缺乏相当必要的耐性和宽容心,让学生家长失望。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的主要原因是想让孩子通过在校的学习,养成一个优良的品德和习惯,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在学业上学有所成。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学习没有较大的进步,甚至个人的习惯“下滑”。家长自然会产生失望的感觉,最直接的改变方法就是把孩子转到另一个学校去,希望通过新学校教师的努力,来改变孩子的一切。事实证明,教师的努力一定能改变学生的不良状况,虽然方法多样但都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责任心。

也有个别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意识不强,引起学生及家长的不满意。这部分老师总是愿意用“成人化”的眼睛,看待正处于心理、生理严重变化时期的学生,把成年人的“思想、认识”,以种种理由强制给学生,没有顾及到学生这个特殊阶段的心理活动。学生正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就是反叛心理特别强,要和老师在各方面“志气”,致使学生和老师相当的“顶牛”。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极个别学生,不服从老师管理,辱骂老师的情况也是有的,久而久之,老师就对他们渐渐失去了信心。我们的许多老师都信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道理,做学生思想工作就是要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始终坚持树立“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战胜自己,战胜学生,直到最后的胜利。

3、学生管理方面

从统计表中的数据看,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师工作态度也是造成学生流失的又一重要原因。最让学校头疼的就是“问题”学生较多。加上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媒体、社会游览等渠道,消息获知的又多又快,学生抓住了学校和老师的弱点,即:你也不敢开除我,我怎么打闹都没有事,你不敢把我怎么样。不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而做为学校应该依法治教,所以对于屡次触犯纪律、违犯校纪校规的学生,学校手段显得太无奈、太软弱无力了,总是一味迁就,缺少了“钢性”管理手段。于是造成了“问题”学生不走,只走较好的学生,而转入来的学生只是“较差”学生的不良局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多加考虑人性化的东西,实行人性化管理。根据实践经验,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强,有时学生一时犯错,绝大部分还是能教育好的。所以学校对于这些学生应该采取以教育为主的态度,对于实在无法管教、情节恶劣的学生实行“特殊问题特殊对待”的办法,与家庭协商好,单独“吃小灶”。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生活教师对“问题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合作意识要强化,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使他们之间及时交流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管理不能过于呆板,校园生活要丰富多彩,特别是“大休”时候,要把家远留校的同学生活、学习、活动安排好,让他们感到象自己家一样温暖,不缺少亲情味,感到学校有让他留恋的东西。

搞好和谐校园建设,重点建设好和谐班集体。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生的关爱。也是防止初中学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4、学生学习方面

虽然,正常生和流失生在学习兴趣上没有迥然的差异,但学习兴趣的浓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流失与否,所以,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绝大部分流失生都是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贪玩、不认真,欠稳定者仅局限于少数人,但并不等于这项内容就可以忽略不计,仍要将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作为我们控制流失生的内容之一。

流失生并不等于学困生,学业中等的学生最容易走向流失的边缘。所以,转化潜能生,提高中等生也可作为控制流生的策略之一。正常生和流失生在个人爱好上也有一定的差异,看来,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爱好对控制流生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学校应搞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在音、美、体诸方面的特长,多开展学生喜爱的、都能参加的活动,注重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且不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让她们(他)在不同的方面有成就感,受师生的尊重也是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5、行为品德方面

人的性格好是与学生流失关系不大,但调查结果却并非如此,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流失的可能性远大于性格外向、热情的学生,这些学生容易产生极端的想法而做出极端的想法。所以,关心、爱护、引导这部分学生仍是控制流失生的重要手段。

此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学生流失与学习习惯的好坏没有直接的联系,流失生并不等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多数流失生都有较强的集体观念,由此看来,流失生与集体观念的浓淡没有因果关系。正常生与流失生在处理同伴间的关系时,没有太大差异,看来,此项调查意义不大。流失生、正常生与教师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差异,由此看来,教师应尽量处理好与每一个学生的关系,注重感情的投入、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沟通,这对控制流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控流策略

1、强化学校管理,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

从上面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由:很大一部分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太差,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差事,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过去教学枯燥,单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部分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容器,只管往学生的头脑里面灌知识。以及部分教师的错误认识:教师就是高人一等,学生就是应该听教师的话。甚至一个老师还拿讲台比教室地板高来进行证明师道尊严。另外,部分教师信奉黄精棍子出好人,于是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非打即骂,本来这些学生学习起来就难受,还要受这种煎熬,当然不愿意读书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以单一的期末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师也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的学习对学习感兴趣了,想上学了当然就不会流失了。

2、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做到家底清楚,来去明白。

学生一入学就给学生建立学籍档案,每期初对学生变动情况进行清理。要求凡是要求转学的学生首先由学生家长写好申请,经班主任教师同意之后,在学校办理转学手续。对于外出打工的家长要带学生出去,学校还专门写好信封,将有关转学资料整理好装在里面。学生到了外地学校之后将有关证明盖好章寄到学校就可以了。学校教师即了解了学生家庭情况,也知道了学生的去向,为家校互动提供了方便。另外,就是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到学生家中家访,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让其明白:不送子女上学读书是一种违法行为,学校的做法是对学生负责。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

3、强化纪律要求,特别是开学期间让学生及时返校。

学校要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按时返校的纪律教育。在农村特别是正月十五还没过家长就认为还没过大年,一年的生活还没开始,于是该让孩子上学了也不让他们及时返校,有的家长迷信到认为开学那天不是吉日,要请一个阴阳先生选一个吉日才让孩子上学。这些孩子虽然不会流失,但对他们正常的学习产生了影响,所以这种情况学校也要十分注意。

4、降低学生“流失率”,用办学特色吸引、留住学生

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无休止局面终将结束,教育就要真正回归而走出这种人为的“怪圈”。做为承担基础教育任务的中小学校,理所应当地全面健康地走上素质教育发展的轨道。除了上级部门的政策引导、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学校也要继续加大课程改革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引领全体教师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课题研究中去,为教师搭建一个通向成功的平台,以促成全校教师向教育科研化方向发展,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成熟。在进行校本课程的探讨和研究中,以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贯穿“办学特色”一条主线,经历无数次“锤炼和敲打”,由零星分散到系统成熟,形成我校应有的校本课程体系,即形成自己专有的特色,用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住学生,留住学生,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良性循环,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