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面试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会面试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会面试技巧范文1

第二,要体现你的个性和才能,这也就是说,你的演讲里面,要说出,你对未来的规划,就是你当选之后,你对这个工作的具体规划和目标。要显得有远见,有创造性。

第三,要自信,没有自信的学生,学生会是绝对不会要的。

第四,做好准备工作,也就是准备好演讲内容,多多练习,同时,也要注意和以前的师兄师姐多联系,特别是现任的宣传部长,你是大一的,

进院学生会,有可能只是作干事,所以,先个宣传部长沟通,得到他的一些支持和认可,那你就大大有希望啦!

此外,面试官最看重的是你的口头表达能力,神态,仪表,应变能力等。注意,一定要自信,有气势,保持微笑,说话不要急,一定要有条理,层次清晰。我参加过许多面试,也给别人面试过,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学生会面试技巧范文2

大学毕业生没有必要把自己过于职业化,因为你就是刚刚毕业的学生,本来就没什么工作经验,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就早已有了这个心理准备,所以你这要注意言谈,做自己就好,你没有必要刻意的职业化。同时也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信心、能力而过分表现,更不要言过其实。

2、言谈举止适当包装

a、不要擅自走进面试房间。如果没有人通知,即使前面一个人已经面试结束,应聘者也应该在门外耐心等待;如果面试时间到了,进房间之前应先敲门。

b、握手要有“感染力”。面试前的握手是一个“重头戏”,因为不少企业把握手作为考察一个应聘者是否专业、自信的依据。如果先前没有太多和别人握手的经验,可以事先练习一下。注意,握手不要有气无力,而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热情,要有“感染力”。

c、坐姿也有讲究。有两种坐姿不可取:一是紧贴着椅背坐,二是只坐在椅边。这两种坐法,一个显得太放松,另一个则太紧张,都不利于面试的进行。建议最好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保持轻松自如的姿势。

学生会面试技巧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建设;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素质较低,文化基础较差,再加上学制比较短,理论水平很难赶上大学本科生。当前,各类技校又开始复苏,他们学习年限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就业也不逊于高职院校。随着近几年我国就业压力的增大,学苗数量的减少,高职院校该如何发展,路向何方,迫切需要解决。本文即从基础建设和就业改革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一下如何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基础建设

高职院校的基础建设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硬件就是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体育场、教学设备、校园街道、绿化等各个物态方面,软件指各项管理的建设,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硬件和软件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硬件是基础,校园环境优美惬意,办公环境舒适自在,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教学设备先进,可以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技术;校园的美丽,也会抑制学生退学的念头,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从心理上还是倾向于本科院校的,如果校园环境非常差,就可能打退堂鼓。反过来,优秀的人才可以建设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也可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长远来看,事业有成的校友通过捐赠也可以为校园的建设添枝加叶。

1、硬件建设不能不发展,但也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发展。有的高职院校为了快速发展,向银行借贷了大量资金,结果现在连利息也很难还上,员工的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这样,不仅会打击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资金紧张,必然会向学生伸手,该收费的提高标准,不该收费的也收费。因此,硬件建设不能盲目“提速”,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发展,应该制定长远的战略计划,比如两年建成几栋宿舍楼,5年建成一栋办公楼等,要根据自身的财力借贷。循序渐进的发展也不是缓慢地发展,学校的各项支出比较庞大,所以单靠自身的资金积累也是不行的。

2、软件建设也要跟上,人才的引进应严把入口,精挑细选。应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逐步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创建公平、公正的环境,以利于人才的成长。从2010年起,我国在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制度,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不搞一刀切,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要把各项工作量化、细化,制定标准,按完成百分比计算应得的奖励。时代的不断发展也需要人才知识技能的更新,这就需要对人才进行培训,目前的问题是,培训有多少是真正的培训,有多少成了游山玩水的机会。在学校资金欠缺的情况下,这种情况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对此应该严格控制,严格审核,没有必要的就不予批准。这里可以借鉴通用电气公司的做法――区别考评制度,即将所有员工划分为三类,20%为表现最好的,70%居中,10%表现最差。表现最好的当然享受最好的待遇,有更多的培训机会,拿到更多的奖励等;居中的享受次一级待遇,然后对其加大培训力度,争取赶上那20%。

教学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弹性坐班制度;二是采用视频教学。目前,大学的教学模式比较简单,即讲课――期末考试。没有中间环节,学生学了不少教材,但只是学了些皮毛,无法在实践中运用。因此,应该建立弹性坐班制度,安排任课老师到教室或者教研室坐班给学生辅导,学生有问题可以去问,时间上一个星期一次即可。但是,这种制度可能会引起教师的不满,因此相应的补贴还要跟上;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借鉴网络教学模式,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者实验室操作做成视频发到校园网上,学生可以随时观看,反复观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将课堂教学做成视频,教师就会更加认真地讲课,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但这种方式操作上可能会有一些难度,花费也比较大。另外,学生如果都去看视频了,课堂出勤率可能就会下降。因此,还需要其他制度来约束。

二、就业改革

高职院校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可以用“抓两头保中间”来概括:两头就是“一进一出”。“一进”指招收学生,“一出”指学生就业,“保中间”就是要培养学生。“一进”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数量,而且是多多益善。因为高职院校显然并非高考考生的首选,在将来生源逐年降低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都会面临生源下降的问题,因此先要保证足够的生源,有了生源才有资金,才有发展的必要。“保中间”就是要抓好培养学生这个过程,高职招收的学生,分数比较低,素质比较差,他们的学习观念不强,所以应当从思想上重新灌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使之脱胎换骨,这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每一名授课教师都要有意无意的灌输职业思想教育。再谈“一出”,这个问题被大多数学生所忽略,认为考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成绩及格顺利毕业即可。但是,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有所警醒,毕业不等于就业,而毕业的目的恰恰就是为了就业。就学生而言,要面临饭碗的问题,就学院而言,是同行的竞争问题,因此学生毕业了能否找到工作是将来各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也即就业率的问题。我们知道,评价一个高中好坏的重要指标是升学率,同样评价一所大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就业率。

1、锁定市场,选择专业。专业的选择一定要锁定市场,市场需求什么,我们就设置什么专业,没有需求的专业该砍则砍。就像企业,纵观大的企业破产,无不是因为业务庞大复杂导致效率低下走向破产的,而其重新崛起也是因为砍掉了没有效益的业务。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占据汽车行业老大的位置长达77年之久,由于盲目扩张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最终走向了破产。从2009年开始,通用励精图治,出售了一些厂商,停止了一些高油耗汽车的生产,重点开发雪佛兰和别克这两个品牌,从而重塑了企业形象。学校也一样,尤其是高职院校,面临人、财、物匮乏的情况,也要抓主要业务。砍掉一些专业,必然意味着招收人数的下降,影响学校的资金收入,但只是短期影响,如果学校的就业率提升了,可以扩大就业率高的专业招收人数,高考考生也会追寻这样的专业,所以从长远来看,学苗的人数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我们要高度重视学校口碑的影响力,口碑的力量要远大于自身的宣传效果,比如北大、清华,不用宣传,全中国人都知道,已经就业的学生会告知父母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之间会互相转告,最终学校的生源逐步增多。如果学校发展得好,也会出现突然暴增的情况。

2、严抓技能培训。高职院校的特点是有自己的工厂和实训基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我们应该发挥学校自身的长处,在专业技能培养与掌握上下足功夫,但我们学制比较短怎么办,那么就要砍掉不必要的基础课,或者把基础课变为选修课。笔者认为,基础课的学习一个学期即可。剩下就是抓好专业课的学习,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学时,努力达到出了校门即可上岗的水平。另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第一步可以聘请当地工厂的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实践课的指导,随着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允许学校的学生到工厂去实习,最终由学校为工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工厂为学校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的支持。

3、狠抓就业培训。从第一学期开始就要开设有关就业培训的课程,特别要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就业这种意识,制定职业规划目标,这样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好处,学生会知道学习的意义所在,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培训内容包括礼仪、口头表达、面试经验、甚至个人简历的书写,等等。跟国外相比,我国的学生面试机会相对较少,口头表达能力差,所以面试时都会怯场,因此我们需要仿真各种面试场合,让学生亲身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表达能力及各种面试技巧。要制定标准,在毕业时对达到标准的学生给予奖励。为了达到仿真的效果,可以与有关的用人单位交流,了解他们招聘人员时的要求、面试过程、方式等。必要时,可以聘请大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来学校进行现场指导。通过狠抓就业指导,让学生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使学生能够顺利的毕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原因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2]黄平,顾健.高职院校环境建设应彰显职业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4.

[3]杰克・韦尔奇,苏茜・韦尔奇.赢[M].中信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