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企业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华为企业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华为企业文化论文

华为企业文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创建与定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理论不断创新和进化,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一个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在于理论有多先进而在于是否能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适应,能不能与企业管理的风格相一致。本文主要从定位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一些内容。

一、企业文化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含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文化结构和企业使命等内容。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品牌功能等基本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其中对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影响是最深刻的。精神气质是企业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员工具有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能够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其次,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企业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等微观内容以及经济活动发展的制度和环境等宏观内容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再次,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一方面,特定的文化类型形成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另一方面,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和类型。

二、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创建与定位的误区

1.企业文化与经济发展目标脱节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统一的,但是一些企业仅仅把文化建设当作企业的外在形象,企业文化的定位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不相适应,离开经济发展空谈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文化政治化

在一些企业的走廊、办公室的墙上到处可见形形的口号标语,比如“求实奋进”、“拼搏奉献”、“厚德载物”等。这些被滥用的词汇标语已经成为企业高层的一种政治表现,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管理风格等,更难在员工之间产生共鸣。

3.企业文化口号化

一些企业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把它等同于口号,让员工在工作中高喊口号,以此作为一种激励方式。企业的领导者都难以理解这些口号代表的企业文化内涵,对员工就更不可能起到激励和凝聚的作用。

4.企业文化娱乐化

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开展各类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打球。有的企业甚至规定员工每月参加娱乐活动的次数,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表现,这是一种对企业文化的误解。

5.企业文化表象化

一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外在形象树立,注重创设优美的工作环境:豪华气派的办公楼、完善的绿化和休闲设施等,成员统一着装。但是这种外在形象并不代表深刻的文化内涵。

6.企业文化僵化

有的企业注重工作的纪律性和严肃性,把对员工的军事化管理当作企业文化塑造,使得组织内部充满紧张的气氛,员工缺乏创造力和积极性,走入了企业文化僵化的误区。

7.企业文化营销化

一些企业仅仅把企业文化当作是对外营销的一种方式,通过过度包装来向外展示企业“实力”,忽略了企业真正的核心价值,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肤浅认识。

三、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创建与定位策略

1.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创建和定位要坚持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要建立在行业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使企业文化独具特色,二是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历史,充分展现企业的积淀,使员工感到亲切。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和定位应该创设一个环节,通过让员工广泛参与,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比如,通过设置开放式的调查问卷,让员工回答:为了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经营管理方面,您认为企业有哪些值得保持的优良风气和传统?然后由相关人员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员工普遍认同的内容,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2.确立组织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组织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调查问卷中员工普遍认同的内容是确立组织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对这些主观性的、不稳定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融合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战略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思考和认识,按照企业发展情况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对理论内容进行提升,提炼出高度概括、简洁清晰、容易理解的组织价值观。最后还要调动员工参与对组织价值观的讨论,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组织价值观的内容,另一方面深化员工对组织价值观的认识,凝聚员工的思想,从而确定组织价值观的主体地位。

3.抑制相异的文化因素

企业文化基本创建之后,领导层要注重了解员工其它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这些价值取向有可能与企业价值观的内涵不相适应,行为习惯也可能与组织价值观不完全吻合甚至相矛盾。因此,要对企业员工的其它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对整体符合组织价值观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完善,对不符合企业价值观的思想行为进行剔除,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之接受组织价值观。

4.强化企业文化的传播

理论的生命在于执行,因此要强化企业文化的传播,使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并内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包括企业培训和专题性文化活动。企业培训包括岗前企业文化培训和在岗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专题性文化活动主要有表彰大会、年会和其他活动。

5.利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相联系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定位时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依据,坚持以企业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总之,企业文化没有优劣、先进和落后之分,关键是看企业文化的创建和定位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历史积淀和发展状况,只有真正反映企业特色和员工共同认知的企业文化才能够真正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进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邢建军.科学定位搭建以油气为内涵的企业文化[J].中国化工贸易,2012(4)

[2]杨年东.企业文化的策略定位[J].东方企业文化,2012(4)

华为企业文化论文范文2

1.1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企业文化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表面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其中,核心层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主要包括厂容、厂貌、产品造型、外观、质量、企业中的管理技术部门、基础设备和运输设备等,这些都是道路运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物质基础。道路运输单位作为一个服务大众性质的行业,物质文化方面除了运输设备在造型、外观、质量方面的要求外,内部的管理技术,设备运转能力也有为重要,这些都是物质基础,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第二,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道路运输企业中各部门的岗位职责、领导体制、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组织机制等,是道路运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约束和调控因素。在制度文化方面,道路运输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由此来约束少数职工或者旅客,通过建立这样的组织机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保证在顾客接受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哪一个环节容易出错。第三,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的“企业软文化”。主要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精神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次,应当特别对待。精神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企业的群体意识,是一个企业的优良传统。道路运输单位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以上均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点。

1.2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经营创新,一种是经营价格,还有一种则是服务质量。而道路运输单位,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其工作性质本质上就是一种服务。服务必须强调它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式劳动,缺乏情感的服务,顾客是不会满意的。所以,运输服务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货畅其流,人便于行”这种功能性任务的完成。服务必须真诚,必须富有情感,才能起到相互沟通、交融情感、令人愉悦、树立风尚和传播文明的效果。因此,运输服务在强化技术性、功能性的同时,必须重视道路运输业的文化建设,努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建立企业的服务品牌,适应道路运输发展的新形势,促进其行业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所以,道路运输的核心理念是服务至上。海南国有道路运输单位一直以来秉持着提升服务质量的信念,建立起顾客满意模式的企业文化。细化来说,包括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优质服务,诚信和谐,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确定了企业文化的层次和关键因素,下文将谈谈道路运输单位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2道路运输单位如何构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基石,它提高了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股凝聚力和约束力,营造出优秀的企业环境,使得企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企业文化的建设:(1)明确企业的核心,即企业理念———“服务至上”。道路运输企业是面向社会服务的,必须坚持“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五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精神文化。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以顾客为本,也是以企业职工为本,只有满足了职工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职工才能更好的去关爱群众,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和谐向前发展。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建设安全文化。群众、职工的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它是企业文明的标志。职工没有安全保证,谈何服务;顾客没有安全保证,谈何满意。这样的企业也就毫无价值。坚持优质服务的原则,建设服务文化。服务是永恒的主题。道路运输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对群众需求变化敏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同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除专业培训外,礼仪培训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坚持诚信和谐的原则,建设和谐文化。道路运输是以群众为基础的,走的是群众路线,群众就是一切。诚信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稳定了,企业才能长久发展下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求变的原则,建设创新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运输企业面对竞争在所难免,但不能被竞争吓退,应当正视市场变化,及时做出新的市场战略,以免企业在竞争中惨遭出局。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不断创新,观念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只有具有创新性的企业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设计本企业的视觉形象系统。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它包括两个层次,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例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可以称为“第一印象”;仅有第一印象还不够,还需要深层形象。深层形象是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像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企业在注重表层形象的同时,还应该花更大的精力去关注深层形象。视觉形象系统是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载体,企业形象要依赖视觉形象才能广泛传播。视觉形象系统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企业的广告形象系统、服装系统、办公用品、礼品系统等,通过鲜明的个性化的形象系统,以精妙的视觉语言诠释企业理念,给公众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赋予企业形象极大的感染力。(3)领导的心态,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道路运输企业的领导,应该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把企业文化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具有带头作用、倡导作用和推动作用。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好,领导必须身先士卒,不断地向企业员工灌输企业的核心理念,以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推动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4)企业职工的自我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去为群众提供服务,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谋献策;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职工要对国家,对企业,对群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树立企业在社会上的优秀形象,赢得群众的高度认可。同时,还应当发挥企业职工的团队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职工团结协作、和谐共处、勇敢前进,一起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境。这样,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3结语

华为企业文化论文范文3

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家政权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运营的基本内容,也是代表企业形象的重要核心[3]。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会带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信赖,提升企业的正面形象,对企业的发展与运营具有推动性的作用。如今,企业之间的合作依靠的是企业的荣誉和口碑,重视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与信誉程度,企业的正面形象越优质越能够得到广大客户的亲睐,越能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代表着企业的整体素质和修养,能够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提升企业的感染力,能够促成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企业的正面形象。

二、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

1、树立企业文明形象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引领,树立企业的文明形象是加快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4]。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提升企业的精神文明形象,可以在人们或企业心目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促进企业与客户之间友谊的形成,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无论是在企业的文化建设还是在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上都得到了质的提升,有利于正面形象的建立,坚实企业的发展地位,奠定企业的精神与文化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日常的工作来积累企业的美誉,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例如,供电企业持续为边远山区群众提供优质的电能,电压正常了,群众不再为照明加工发愁,不再为看电视、煮饭担忧。发生停电,群众知道为什么停电?停多久?发生事故停电群众知道有人在尽力抢修,群众对用了多少电,应该多少钱心中清楚明了,群众到供电单位办事咨询能够受到礼貌接待。供电企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文明形象就会得到提升,就会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既提高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同时对于企业自身也进行了一定的宣传,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和塑造企业文明形象,有利于在人民心中筑起一道信任的长城。

2、加强企业道德建设加强企业道德建设是企业塑造良好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5]。加强企业的道德建设归根究底是对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企业的员工是组成企业的单位个体,以个体为发展对象,实现企业的综合道德建设。为了推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从企业的文化建设入手,针对企业文化的特性,寻求契合点,提升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员工的道德素质养,从企业文化方面不断深入,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合理的精进。首先,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对员工的个人素养和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增强员工个人的思想道德意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为企业的道德建设的建立创造条件。然后,从企业的文化建设着手,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例如,在目前电力施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特别是国有供用电施工企业应当放下身段,树立“以客户为衣食父母”的经营理念,千万不能为了自身一时一事的短期利益,给客户廉价的产品,揽到工程久拖不完,服务态度先好后差。供用电施工企业充分考虑顾客的情况,如能为客户提供“多、快、好、省”的服务;多,即多为客户着想,多为客户跑路,多为客户出谋。快,即工程进度快;好,即精神状态好,服务态度好,工程质量好;省,即工程材料省,工程费用省。象这样的施工企业谁人不赞?谁人不往?如果企业始终保持诚信、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客户,增强企业的信誉度,从而赢得顾客的好评,使得企业的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就赢得更多的客户和更好的效益。

3、彰显企业文明精神企业的文明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精神是构成企业的精髓和主干,是支撑企业勇往直前的重要依靠。企业所特有的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产物,是企业员工的信赖,是企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依托。每一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企业精神,都是以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经过长时间的锤炼、累积而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营的宗旨和核心,以企业精神作为目标,将企业精神发挥到极致,将企业精神发扬光大。彰显企业文明精神,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动力[6]。

华为企业文化论文范文4

摘要: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竞争,可以说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包含多个方面,多种层次,其中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应该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首先介绍了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即内部营销理论,并用该理论解释怎样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还阐述了建立该文化的关键是让员工与企业目标一致、利益一致以达到共同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员工;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04301

1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

内部营销理论是建立以人为本企业的理论基础,它诠释既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内涵,又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实施提供技术和方法。

内部营销的起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下:“满意的员工产生满意的顾客,要想赢得顾客满意,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内部营销理论的实质是强调企业要将员工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

内部营销理论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转变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模式。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雇佣雇员,雇员只有接受工作而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企业对雇员进行管理,雇员必须在组织各种制度的管理和制约下为组织目标工作,雇员处于从属地位。内部营销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像对待外部顾客那样对待员工,即坚持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对员工进行管理,从企业占主导地位向员工占主导地位转变;使企业的目标必须与员工的目标相契合,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制定,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贡献应保持平衡。

2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方式

以人为本的重点在于企业对员工各种需要的关注和满足,在企业与员工相互投资中企业应居于主导地位,即企业应主动针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投资,而不是期待员工做出贡献后才给予相应的报酬。运用内部营销理论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于如何运用营销调研、市场细分等营销组合策略实现以人为本。

2.1内部营销调研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前提是了解人。关注员工的需求不等于理解员工的需求。传统管理是依据管理者对员工需求的假设来确定员工的需求。而假设代替不了现实,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求个性化更加突出。因此,必须运用营销调研技术,准确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这是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前提。各种外部营销调研技术都可用于理解员工的情感和需求,如可运用一对一的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技术去了解员工的动机、情绪、信仰、价值观、潜在的恐惧和反抗,只有真正理解了员工的需求和情感,以人为本才能得以实施。

2.2内部市场细分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基础

员工需求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对员工管理的柔性化和精细化。在分析员工需求的基础上,要根据各种变量如人口统计特征、心理变量等对员工进行细分,即在招聘、培训、使用、沟通、激励等活动中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及情感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对不同的细分群体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如对员工的培训按不同职位、职能分别进行,根据员工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适合员工个性和知识特点的职业生涯设计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希望员工将拥有的知识资本奉献给企业,但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程度取决于员工的需求、情绪、信仰和动机等情感需求的满足程度,即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程度。

2.3内部营销理论是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手段

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还需要对提供给员工的产品――“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根据内部营销理论,需要用整体产品观念来看待“工作”这一产品,其中管理制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沟通为期望产品,企业形象、员工培训、发展机会构成附加产品。要吸引、激励员工,必须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整体产品,特别是在期望产品和附加产品层面上让员工满意。企业要致力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培养合作和沟通的氛围,还好做好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工作,在员工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另外,产品的价格――薪酬,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企业可运用定价策略中的方法和技巧,使薪酬制度对内更有吸引力、对外更具竞争性。

3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

3.1实现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协调一致

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主体的综合素质,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环境。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辨证关系。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往往存在许多差别和矛盾,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目标整合来达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员工的个人目标必须服从于、服务于企业目标,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溶入企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找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2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双赢发展

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就要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把企业效益的提高与个人收入的提高相结合。企业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保护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用热情和智慧保障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3.3科学、合理的使用人才

追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就要有知人善任的本领,要尊重员工的愿望和要求,让员工在为企业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要合理使用人才,达到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领导者首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要有知人善任,驾驭人才的能力,要有慧眼识才的眼光,要有容人之短的气量,要有起用贤能的胆略。不仅要知人所能,知人所长,而且要知人所爱,知人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总之,企业不能只是一个雇佣劳动力的组织,应该重视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尊重和肯定员工的个人价值,时刻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并使企业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大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关键就是要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

企业文化是21世纪所有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每个想要成功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应以内部营销理论为指导,把重点放在对企业员工各种需要的关注和满足上,明确建设该文化的关键是树立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观念,确立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创造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环境。当然,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可以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所以人员的通力配合,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C].哈佛商业评论,1990,2.

[2]黄锡伟.打造核心竞争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0.

[3]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67.

[4]李怀斌,金荣花.亚洲著名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5,4(3).

[5]黄静.内部营销理论[J].经济管理世界,2005,9,4(2).

[6]彼得•德鲁克.管理的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2006,8.

华为企业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经济危机;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18-03

自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个国家各个行业或多或少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有的甚至遭受重创。面临经济危机的袭击,如何使企业生存下来,并保持不败之地是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很多企业想尽各种办法稳定生产,寻求技术上的突破,扩大客户群,采取一系列销售手段等。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除了以上应对经济危机的具体方法之外,采取措施提升企业的精神层面,进一步打造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一年的企业靠老板,五年的企业靠团队,十年的企业靠企业文化,百年的企业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经济危机正是一个契机,在这个背景下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做到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组织。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有三种表现形态:表层,物质态的视角文化;中层,制度态的载体文化;深层,理念态的精神文化。

(一)表层:物质态的视角文化是指企业形象文化层和行为文化层的总和。企业的形象文化层包括了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的产品、技术、广告、企业的包装与设计、企业的标志等。他们是企业形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层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和管理过程总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的整体行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员工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等。它是企业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体现,也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反应。

(二)中层:制度态的载体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企业领导制度、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但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不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种表现形式,企业的内在精神,也不可能完全用制度来体现。所以,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中层载体。它起到了介于企业的表层文化和内层文化的传递功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深层:理念态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价值观念等,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如果被员工和社会认同,将是企业长期屹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同时也会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产生营销效应,即用企业文化的影响来实现企业营销。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品牌的内涵。所以,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结合经济形式和企业自身特点,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内在策略,这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二、经济危机背景下提升企业文化的策略

所谓危机,既有危难,又有机会。采取措施较好的应对危难,事实上就为企业赢得了一个机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成功的提升企业文化实际就是为企业赢得了一个长期发展的机会。当前,一些企业面对业务量剧减,产品进出口减少等情况,只关注生产销售等“硬”环节,而没有关心企业文化的塑造。有些企业没有给员工过多解释就减薪或给部分员工放假,对员工造成恐慌并对企业失去信心,容易导致人才流失。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降低员工原有的一些福利待遇,若没有很好的和员工沟通,也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更加不利于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所以企业在当前形势下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从“深层”入手:进一步打造企业精神

1.树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在经济危机中员工的信心很重要。只有相信企业的实力,坚信企业能度过经济危机,员工才会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信心需要一系列外在措施来保障,比如,确保员工福利待遇基本保持不变。若由于业务量下降确实需要削减员工福利待遇,要对员工做出说明或承诺。比如,企业CEO发给员工一封信;召开全体员工大会,等等。

2.进一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指企业给员工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能力的平台,这与员工的基本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很多企业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之间除了比技术财力,更主要的是靠人才来一争高下。如何能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核心就靠企业文化。真正让员工忠于企业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升迁,而是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因为人们对金钱与升迁的欲望是无限的,永不满足的。而对一种企业文化的认同,是一种价值观点相融,这种价值观的相融会使员工得到满足,并且这种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忠诚,是难以改变的。这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

例如,宝钢集团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为员工发展铺设平台。在宝钢,早已打破了八级工作制度,高技能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甚至可能高于公司领导;优秀的员工有机会被送往国外的企业培训,参加国际会议;通过普通工人―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专家这一平台,扶持技能工人“登高”,创造“学而优则专家”的氛围。这调动了宝钢工人的积极性,出现了获得55项专利的汽车电器修理工孔利明,第一个走上国际论坛的宝钢工人杜国华,实现专利技术返销的傅方中和施卫忠等,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宝钢的发展积累了人才。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留住人才,为经济危机后企业长远发展做了铺垫。例如,全球金融行业的危机已导致大批金融人才暂时失业,这将为上海创建金融人才团队提供机会。另据报道,2009年初,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日益深化的时候,北京5&5总裁俱乐部最近完成的“2009年度总裁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仅有17%的企业表示将会裁员。超8成(83%)的企业表示企业员工数将不变或增加。在所有企业总裁中,44%的人表示2009年还将增加员工数量。这也说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仍然是成长型企业的主要任务之一。

3.促进并购后企业文化共融

经济危机下,很多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企业并购情况屡见不鲜。2008年中国并购活动仍保持强势,并购额飙升至1 59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2007年跃升了44%;并购后,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共融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医学上,新输入的血液若和原有血液差别过大,会出现排斥现象,导致身体不适,严重的会威胁生命。在企业中也是如此,若不能很好地使新并购进来的公司员工快速融入到原有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

对于并购后的公司企业文化共融,企业可以采取一些人性化措施。比如,通过培训,培养认同感。培训的方式有很多,杰克・韦尔奇在任期间的工作中心之一就是巡回于GE总部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演讲。这种行动取得了非凡的效果,使GE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此外,还可以搞专题教育,拓展训练,也可以把企业价值观念故事化和理念化。例如,惠普公司流行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HP的创办人有一次在巡视各部门的时候,走到研发部,看到零件柜上了锁。当时该部门主管不在办公室,创办人问其他同仁,为什么零件柜要上锁?同仁回答,主管担心有同仁拿走贵重的电子零件,回家做自己的电子产品。创办人听完不说一句话,借来一只钳子,将锁剪短,并留下一张纸条,签上自己的名字:“请不要再上锁,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员工。”惠普公司信任员工,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这个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每一位曾经任职惠普的员工都津津乐道公司这个小故事,并遵守公司诚信正直的企业文化。

(二)在“中层”把关:用制度保发展

1.建立开放性创新机制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一个企业得以长期发展的法宝。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在一些企业纷纷倒闭的同时,各地不少高科技企业却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力,鲜明的对比折射出科技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开放性创新机制成为企业转危机为机遇的重要途径。

所谓开放性创新机制不仅指企业能引进外部技术和创意来辅助内部创新,而且意味着把不适用于企业当前市场的创新成果,通过授权转换,开发新市场或进入他人的市场。在国际化背景下,没有一个企业能独立地完成彻头彻尾的创新,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创新体制,把资源用在最关键的地方,用分工协作的方式产生更大的价值。

此外,在企业内部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员工有创新思维,对取得实际效益的创新给予各种形式的奖赏。例如,海尔公司洗衣机事业部检验班班长田丰青在工作中提出创新想法:使洗衣机的“耐压”和“接地”两个检测工序合二为一。厂里的技术人员依此想法就很快改造出了一台先进的仪器。这位普通工人的创新事迹在2004年8月3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这对所有员工都是一个无形的激励。海尔的成功与这种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2.把简单的奖惩机制变成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

公司之中必须存在奖惩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员工,但奖惩一定要科学规范公平,这样才能成为激励员工的内在机制。目前,很多企业都有年终考核和其他奖惩措施,但很多中小企业并不规范,奖惩存在“人治”,这种会令员工感觉不公平,导致人才流失。企业可以引进一些员工绩效考评软件,结合日常的一点一滴,把业绩考评和工作状况量化,也可以使考评绩效公开化,这样能有效激励员工,既使员工感受到公平,又不会因压力过大而感到压抑。总之,要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保“表层”形象,构建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和体现,表现在整洁的工作场所、现代化的工作设施等“硬件”中。物质实体可以直接体现出企业的文化追求,使员工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中。SA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软件公司,员工分布在全球近200家分支机构中。在CIO Insight杂志的“2005年供应商价值调查”中,SAS被列为商业智能领域的领导者。而SAS美国总部建有一个面积达77 000平方英尺的娱乐健身中心,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休闲放松项目,这就是“寻求工作于生活平衡点”的最好体现。对于经济危机下的中国公司来说,在保持企业生存的前提下,进一步构建物质文化基础设施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利用经济危机企业业务量少的情况,利用这个机会,对企业办公环境进行改善,对办公楼进行适当装修和翻新,虽然表面上看投入了资金,但带来的是员工高昂的工作士气。

此外,还可以把物质文化建设融于亲情文化建设之中,比如,不定期发放打折电影票、健身券,每逢传统节日发送节日礼品,遇到员工生日发送生日贺卡或生日蛋糕等等。这些小事实际是企业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在充满亲情和温情的企业中工作,对于广大中国员工来讲,更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主动性,这正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文化的外在体现。

华为企业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企业财务管理 措施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的可行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也成为必然趋势。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有利于其健康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是否可行,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前提之一。首先,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会计体系逐渐趋同。社会的发展与财政改革的深入使得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职能相应拓宽,其会计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别日益减少,两者有逐步接轨的趋势。其次,两者的会计制度具有很多相同点。一是两种制度具有相同的会计前提;二是两者遵循大致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如相关性、真实性、可比性等原则;三是计科目的设置、核算内容、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等具有相同点。最后,两者在会计方法上具有一致性。从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上看,两者对资产、负债等方面的规定大体相同,各项核算方法、核算原则、报表的构成也基本一致。净资产、结余、所有者权益、利润实质上是资产与负债以及收入与支出计量的结果,也具有一致性。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双重性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仅要追求社会效益,即体现出公益性,而且要追求经济效益,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事业单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某些纯粹的公益服务型项目,即使产生负利润,也必须持续下去,此时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对于其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营型项目,事业单位则需尽一切可能扩大收益,实现单位利润最大化。通过经营型项目的盈利来弥补公益服务型项目的亏损,并不断积累,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的任务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既包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又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完成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信息、预算管理及财务监督等是两者的共同任务。当事业单位侧重于公益性时,其财务管理任务主要是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依法组织收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当事业单位经营项目主要体现市场性时,其财务管理任务则侧重于筹集资金、组织财务预测、实施财务控制、进行财务分析以及利润分配等。

(三)财务信息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不同于企业,在报告的结构、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信息主要由财务报告来反映。事业单位对内应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其经营状况,并以此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进而提出改进意见。事业单位对外则应按照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将对内编制的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对应的转换,同时在事业单位统一的会计科目中予以反映,进而编制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以便如实反映其收支状况。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积极完善财务制度

一是要实行完全成本核算,即全面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终止事业单位原有的“内部成本核算”。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财务人员应把完全成本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实现以

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实行企业会计体系,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主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进行必要的增加或减少,设置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还应改变事业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将“计提折旧”引入其中。

(二)加强收入与支出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收入包括:财政性收入、事业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而经营性收入则是事业单位收入的主渠道,因此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和有偿服务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确认销售收入和有偿服务收入。支出包括:缴拨性支出、事业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加强支出管理就必须要划清各类支出的界限,严格执行各项财政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厉行节约,尽可能地节约费用,从而降低成本。此外,还应规范“支出”的会计核算,对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

(三)提高资产与负债管理水平

对于现金或银行存款的管理,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企业化管理,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按时对银行存款进行对账,及时清理未达账项。不定期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并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此外,还应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确保账物相符。对于负债的管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围绕其社会职能来运作,严格控制负债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在举债前应认真调研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综合分析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比例,严格防范负债风险。此外,对负债要进行及时清理和办理结算。

(四)优化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利润为全部收入与全部支出的差额,即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的合计数。优化利润管理,就必须合理地确认收入与支出,并进行一系列的账务处理,进而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按照如下顺序:缴纳所得税;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如果有投资者,则应当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如有规定,则上交上级主管部门;本单位留存;剩余部分可留存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参考文献

[1] 李卓.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财经大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