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助理述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警务助理述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警务助理述职报告

警务助理述职报告范文1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经尿道电灼术 膀胱灌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100

1990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35例,采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加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5例,均为女性,年龄29~76岁,平均52.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年。主要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28例,肉眼及镜下血尿5例,排尿困难与下腹痛2例。术前查尿常规正常8例,尿中白细胞>3个/高倍27例。查B超正常10例,膀胱壁不同程度增厚25例,未见结石与占位性病变。全部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病变形态呈瘤样5例,滤泡状或绒毛状水肿13例,慢性炎样改变17例。全部患者均经病理证为腺性膀胱炎。

治疗方法:经确诊后,所有患者都在腰麻下行经尿道电切镜治疗。电灼时,采用美国顺康电切镜,功率60~80W。电灼所有病变黏膜及相邻的正常膀胱黏膜,切除深度为黏膜下层和浅肌层,病变严重可切至深肌层,范围超过病变周围2cm。若病变位于输尿管附近部位,先置输尿管导管,再行电灼术,术中冲洗液为5%甘露醇。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3~5天,术后1周开始灌注羟基喜树碱 30mg或比柔吡星30mg加生理盐水50ml,1周1次,共8次,1个月1次,共10次。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膀胱镜。

结 果

本组随访6个月,其中27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复查尿常规正常。6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尿常规偶有红细胞或白细胞,膀胱镜检查病变较前缩小或消失。2例复发,再次手术后重新灌注1个疗程后治愈。

讨 论

腺性膀胱炎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膀胱刺激因素引起膀胱黏膜腺上皮化生所引起良性病变。正常人的膀胱黏膜由移行上皮构成,但在各种理化因素炎症、梗阻慢性刺激下,局部黏膜组织演变成腺上皮,从而导致腺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在中青年女性人群中好发,常被误诊为尿道综合征。据最新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若不及时处理,约4%的患者几年后演变为膀胱癌。膀胱炎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慢性膀胱炎出现,所以急性膀胱炎的诊断显的尤为重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好发部位为三角区、膀胱颈部、尿道内口下方。病理表现尿路上皮增生深及膜固有层以下形成Brunn巢,其内出现缝隙或形成分支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有多种,有单纯膀胱内灌注治疗,单纯膀胱电切,膀胱注射疗法,膀胱部分切除,膀胱黏膜剥脱,甚者有行膀胱全切除手术。经尿道电切,术后早期膀胱内灌注抗癌药物疗效良好。但也有研究表明,单纯经尿道电切与加抗癌药物膀胱内灌注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既然多种迹象表明腺性膀胱炎有能转变为膀胱癌的可能,单用经尿道电切后加用抗癌药物短期治疗不足满意。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处理膀胱以下的尿路的病变,术后同时服用α1受体阻滞剂治疗尿道内括约肌痉挛,对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是很有必要的。

腺性膀胱炎在过去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但近些年来本病发生率逐年升高,可能与对本病的认识日益深刻及检查手段不断更新发展有关。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膀胱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引起的膀胱上皮化生有关[1]。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部,从解剖学角度推测可能有以下原因:①三角区及膀胱颈部是尿液流体动力的着力点,无黏膜下层,位置固定,缺乏其他部位舒缩的随意性;②此部位常为膀胱炎症及尿道逆行感染的高发区,因此物理学因素以及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刺激可能是腺性膀胱炎的发病原因之一[2]。其组织学特点是膀胱黏膜的移行上皮向黏膜下层增生伸展,形成上皮巢即Brun巢,后者再发生腺上皮化生形成腺管。典型镜下病理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内可见腺体,腺腔衬以立方或柱状细胞,其绕一至数层移行上皮细胞,部分腺体扩张,腔内有大量分泌物,个别有钙盐沉积[3]。腺性膀胱炎属于良性病变,但被认为具有恶变倾向[4]。

对于腺性膀胱炎,腔内技术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经尿道电切镜电灼术加膀胱药物灌注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治疗体会:①腺性膀胱炎多发于膀胱三角区,该区域膀胱与周围组织比较固定,使手术易于操作且不易穿孔,使电烙处理有其独特的解剖学优势。②对患者创伤轻微,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反复操作,能获得控制甚至根治病变的疗效。③手术要求电灼黏膜及黏膜下层,要求均匀,彻底,对于输尿管口周围的病变,先置输尿管导管,以点状的方式,避免大片烧灼后出现瘢痕,引起肾积水。④术后膀胱灌注抗癌药物既可清除残留病灶,又可预防复发与恶变。⑤术后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定期复查B超与膀胱镜,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

参考文献

1 终成利,郭川,等.腺性膀胱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285-287.

2 周文龙,黄滔.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6.

3 郭应禄,曾荔,临床泌尿外科病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