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业范文1
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相继宣布将收购国债以提高流动性,刺激经济。这一新措施出乎市场预料,给人以惊喜。
另外,继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后,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也了业绩预喜,给人一种欧美银行股将脱离险境的感觉。投资者对股价已经跌得面目全非的银行股的态度有所改观,推动股指企稳回升。
为了鼓舞人们的信心,美国官员也频频出来唱好经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接受了电视专访,称政府已化解风险,避免陷入1930年代般的大萧条。他还断言,如果政府能成功强化银行制度,稳住金融体系,经济衰退很可能在今年结束,并于2010年恢复增长。他的唱好在市场上获得了正面回应。
美国最近公布的2月新房屋开建数量意外大增,从而结束了18年来最长的连续7个月下跌周期,暗示美国房市可能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作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源头的房地产市场可能触底的信息,也对市场走稳构成支撑。
虽然有市场言论称美股已见底,但分析人士表示,楼市及PPI等数据可让人安心,并带来乐观情绪,但美联储仍应保持谨慎,因为一个月表现好不足以构成趋势。“商品大王”罗杰斯则继续唱空,说美国的救市方案将令全球陷入萧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1月份时对全球经济作出的预测,认为这次是真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无论什么发展层级的国家,都将受到冲击。
受惠于全球金融体系可能企稳的期望,环球股市都有较好表现。港股摆脱了汇丰控股供股带来的悲观气氛。花旗银行研究报告指出,在寄希望于中国可带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的心理作用下,海外投资者重投中国相关股票基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当周,中国及大中华基金共有2.71亿美元资金流入,为两个月来规模最大。而其他亚洲基金则净流出1.78亿美元。
内地银行股陆续开始公布年报。由于内地银行受海外金融市场的冲击相对较小,且受惠于国家的刺激经济方案,市场预计内地银行股去年业绩仍表现强劲,但今年增长将趋缓。
法巴表示,未见到2008年底的资产质量转坏,预期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会在明年才开始呈现。
摩通在报告中称,相信银行的风险管理改善和充裕的资金,有助于抑制呆坏账在短期内出现。该行认为,拨备覆盖率增加能减低银行2009年的信贷成本。
瑞信则指出,三大国有银行的盈利前景较佳,因为它们所受净利息收益率压力较小,且放贷给基建项目的机会较大。
虽然大行普遍看好内地银行股,但内地银行股恐怕即将面临今年第二轮的外资股东减持潮。摩根大通分析员陈舜认为,建行和工行新一批外资持股将在4、5月份解禁,预期届时将是外资股东减持的高峰期。最为市场关注的将是工行的战略股东高盛、安联和美国运通是否减持。
金融业范文2
沿海沿江城市积极参与建设
报告是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和上海金融联合会航运金融专业委员会共同编写的,报告主编、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甘爱平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发展航运金融,沿海沿江城市进入百花齐放阶段。
报告称,从区域看,我国沿海沿江城市积极推动航运金融的发展。特别是上海、天津、广州、宁波、厦门、大连、重庆等城市在推动航运金融市场发展方面,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优势推出了积极扶持政策,鼓励和吸引航运金融机构落户和航运金融的创新。
以宁波为例,宁波港重组改制的宁波通商银行挂牌成立;宁波港集团组建航运保险公司的方案也已经递交至保监会。
发展航运金融,争先恐后的并不止宁波。大连在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规划中,2011年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战略性项目——大连船舶交易市场揭牌,同时揭牌的还有船舶物资交易、航运人才市场、航运金融研究院等5家公司。与此同时,辽宁省首家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地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大连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而天津凭借滨海新区的优势,截止2011年底,天津吸引各类融资租赁公司近60家,注册资金约365亿元,约占全国的1/3。这一规模在快速扩大,到今年3月,天津市场融资租赁法人机构68家,注册资本金达到413亿元,租赁合同余额超过2300亿元。
各地财政政策支持层出不穷
上海浦东新区出台了《浦东新区促进航运发展财政扶持意见》,将重点扶持对象列为重点航运服务企业。如,注册资本2000万以上的船舶公司、航运企业等可以申请重点航运服务企业,不但获得最高20%注册资本的一次性补贴,还将享受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主要税种“三免三减半”政策;同时,重点航运服务企业高管可以获得个人所得部分最高40%的财政补贴。此外,服务标准的银行、航运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同样享受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
在这些利好政策的驱动下,截止2011年,上海各类融资租赁企业有82家,占全国286家的30%,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约31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总注册资本金1022亿元的30%。
以财政政策支持为杠杆,以期撬动航运业发展的还有福建。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从2012年起,连续5年对航运相关企业实施奖励政策,加大航运金融支持力度。如,对在福建省新注册的船舶融资、海上保险、航运资金结算、航运价格衍生品开发等航运金融服务企业,实际到位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到位注册资金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金额可达500万元。
对在福建省注册的船舶管理企业、国际船舶企业、水路运输服务企业等企业,其主营业务缴纳税额在全省同行业前10名的,按企业当年对地方税收新增贡献额,前两年按80%给予奖励,后三年按40%给予奖励。高级船员奖励个税地方留成50%。
航运金融市场初步形成体系
报告称商业银行对航运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我国航运金融市场初步形成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国的银行业占全球船舶融资份额的5%。国内船舶融资市场的分布情况是,工行、中行、进出口银行三家银行占据融资市场总体比例的75%,其它融资机构占据25%。
在资本市场,2011年船舶制造、航运和港口类的上市企业中,从境内外共融资318亿元人民币,其中,股权融资和中期票据占比超过了30%。在融资租赁方面,目前我国航运融资租赁市场份额中,民生租赁、工银租赁、国银、交银、招银等银行系租赁公司占据了近75%的比重。
金融业范文3
多元化进程加快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金融业已从一家依照中央预算分配资源的银行发展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跨业竞争的“战场”。当然,这个进程是循序渐进的。最初阶段先成立了四大银行――工、中、建、农,并赋予了它们不同的使命――给主要工商业经济提供贷款,与全球金融体系互动,实施重大的政策导向性投资,以及支持规模宏大的农业经济。
中国金融业多元化的过程并不限于银行。改革的第一个十年,信托和投资公司开始出现,城市商业银行开始在全国和省级范围扩张。
在上世纪 90年代,新银行、新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也不断涌现。这些发展造就了一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和银行的繁荣,当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但基于改革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快速增长,这个进程总体而言是顺利、稳定和可靠的。
金融危机后,由于行业政策放宽,以及新市场力量和参与者的出现,中国金融业加快了多元化进程。
资本链上涌现了一大批新的参与者。各种各样的基金和信托产品层出不穷,将资金分配到经济的各个角落――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相当大的一部分流动性被注入到金融系统中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些新的资金提供者往往是国有企业,它们通过已经设立的投资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各种投资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其他基于地方公共资源或私人财富的基金在过去五年也大幅增长。2009年三季度合伙人和股权投资基金政策的松绑,更是促进了国内和海外人民币基金的迅猛发展。
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也日趋多元化,同时,相当一部分国内投资资金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受到监管。2010年上半年,人民币基金的发展速度差不多是2009年上半年的三倍,令许多观察机构出乎意料。作为人民币私募基金的信托公司也在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通过从大型国有银行取得证券化的贷款,推出新的金融产品。
对境外金融投资者的门户更加开放,包括开放新行业领域和进一步放宽已开放行业。多个政府公告也在推动这方面的讨论。比如,2010年4月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2010年5月国务院以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为重点的“新36条”。
整体而言,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对跨境资本的依赖正在减少,对国内资金的依赖在加强。这种趋势将维持多久、未来五年将产生何种影响,对中国的金融业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人民币基金渐成主流
德勤每年都会在几个资本流动的重要国家进行私募股权信心调查。这项调查的大部分受访者为国际投资基金管理人。在今年的调查中,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有限责任合伙人(LP)的利益将增加或维持强势,从而计划推动更多投资活动,并预测交易规模会有适度增长。但另一方面,他们预期,投资并不会如中国政府期望的那样持续向二线城市转移。
就对所投资行业的取向而言,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对消费品、零售和矿业、能源行业兴趣最浓。
调查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人民币基金的上升趋势。当被问及未来哪一类投资者会最活跃时,2009年,36%的受访者认为是外国私募基金经理人,而2010年,该数字跌至9%。换句话说,受访的管理者认为人民币基金将完全主导未来几年的投资活动。与之相关的是,94%的受访者表示,预计首次公开招股将是主要的退出模式。
以2010年4月浦东发行试点规定为起点,外资人民币基金的监管框架历时数年终于成形。《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合作办法),于2010年3月1日生效。
如今,多个县市政府争相设立人民币基金,新的本土规定凸显各城市间的机遇差异,如上海浦东、北京、天津和重庆。但是这些地方性新法规与国家合作、投资和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与矛盾性尚待探究,这使得人民币基金的前景令人困惑但又引人入胜。
迄今为止, 100多个人民币基金已筹集91.3亿美元,占(2010年至今)所有以中国为重点的私募基金集资额的77%。根据Preqin的数据,截至2010年6月,总值853亿元人民币(125亿美元)的18个基金已售予投资者,较2010年初增加了67.9%。
在人民币基金快速发展的同时,外币基金则面临监管和市场的挑战。截至目前,外资经营的人民币基金已募集约238亿元人民币(35亿美元),其中2010年募集资金达151亿元人民币(22.2亿美元),即过去三个季度,仅募集到所有外资管理人民币基金的64%资金。
人民币基金种类繁多,由国际基金经理人管理的人民币基金与急速增长的纯国内基金在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基金行动迅速、尽职调查时间短、文书简要,并需要可靠性承诺,与外资管理的人民币基金依据法律框架相比,其更多依靠的是关系。外资人民币基金的策略多样,有的侧重单一地区的单一人民币基金,有的则看重在多个地区与稳健的本土机构合作。
信托私募开放
信托就像中国改革一样由来已久,可追溯到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CITIC)的成立。经历将近30年的摸索和起伏式发展后,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建立起中国目前的信托模式。这一模式颇具中国特色,信托融合了理财、银行业务、私募基金等诸多功能。
按照设计,只有高净值的个人和公司才允许加入信托融资。个人投资者人数最多不超过50人,但对公司投资者没有数量限制。政策的目的显然在于为资金提供专业化的投资渠道。
2007年三季度,银监会颁布规定,明确允许外资参与投资信托,比例最高为20%,但对多名国外投资者总共持有信托权益的总额未设上限。但是,国外投资者最多只能投资两家信托,且必须有最低10亿美元的资产认证方能进入。此项政策放开后,境外投资者数量激增。
我们对中国私募基金进行分析时发现,信托与外资人民币基金极为相似,能够快速运作资金、免除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繁琐程序,并可在项目中吸入当地资本,投资方式可直接投资信托,也可与信托共同投资。
但信托在某些领域更加灵活,因为它们可进入一些不对私募基金开放的行业,比如金融和房地产。信托在这些行业中可以出售金融产品、发放贷款、直接投资、借贷资金及承销证券。
中国信托业长久的混乱引发了更为严密的监管,其监管措施直指信托公司相对自由的市场空间。2010年下半年,中国试图收紧房地产开发贷款,商业银行减少了贷款量,但信托却没有。在该年度上半年,信托产品就房地产发放了667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比2009年全年增长65%。
银监会察觉到房地产潜在下滑的巨大风险,敦促信托业对其房地产风险敞口进行压力测试。在最近的监管举措中,银监会详查了商业银行信贷证券化的情况,这些贷款通过信托售予投资者,可将银行的高风险贷款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
如同境外私募基金管理下的人民币基金一样,外资信托与国内独资信托的未来发展方向仍不明朗。但它们很可能成为现金充裕的国有企业实现资产配置多样化,降低高风险领域敞口,提高回报率的重要渠道。
因具备此功能,尽管有不可避免的政策波动,它们将继续扮演自身的角色并不断发展。初期,它们可能为海外基金提供切实难得的机会,使其得以进入中国经济中某些更具吸引力但也更隐蔽的领域。同时,20%的投资上限制约了凭借合法权利、通过信托活动控制国外投资者的力度,并引起各投资方对于彼此关系的慎重考虑。
资本市场新趋势
包容性增长战略的实质是改变中国未来的增长模式,使之可涵盖更多的地域,更多的行业,以及更关注民生。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哪个行业能比金融业对此更具意义,也没有比金融业多样化和自由化更重要的实现途径。
通过多样化和自由化,资本配置的效率会提高,创新和创业的回报将更加公平,非农业就业人数将增加,而那些有潜力为投资者提供回报的公司将有机会获得它们成长需要的资本。这完全符合城市化加速的趋势,并与包容性增长的目标一致。
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将看到大量民营成长型企业寻求上市机会,而对上市条件的考量和选择,将直接受到它们早期投资和所有权关系的影响。一个关键问题是,高速成长的民营公司会优先选择什么样的市场,而这些选择将对A股市场、香港市场和海外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危机后的一个主要变化是,资本大量涌向亚洲,特别是中国。政府也许更倾向于通过鼓励中国企业进行海外上市来吸收境外投资,而不是让这些资金以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但是,我们预期,中国及其他地方将出台一系列法规调整,这些调整将导致资本流动、跨境上市及两地上市领域的快速变化。法规变化可能涉及类似纽约证券交所要求的两地上市股票可互换和兑交的内容,有些内容会与当前中国证券和货币政策的规定不一致。
大量货币争端显示,海外上市意愿将下降,因为收益率会降低,比如人民币对美元。但随着IPO市场变得更加复杂,货币价值只是若干财务决定因素中的一个,而财务决定因素也只是众多考量因素之一。总体而言,我并不认为中国将与全球金融市场“脱钩”,中国企业全球上市的机会将增加,而外国资金进入国内的投资机会也将增加。
中国A股市场的供求动态值得关注,比如,大量在岸人民币基金转投pre-IPO,是否会导致A股市场IPO数量飙升和投资者流动性紧缩。这将产生两个影响。
其一是向更多离岸投资者开放A股市场。已有迹象显示,现有QFII的扩容将成为可能,而新的“小QFII”将允许香港的人民币持有人购买A股股票,以及QFLP将允许外国LP投资本地基金、信托和其他控股实体。这些可以被看做更进一步开放的先兆。
另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企业想要上市,国内资本市场将面临进一步开放IPO的压力。人民币基金趋于主流,意味着更多的金融并购活动将发生在境内。如果人民币基金要通过IPO退出,根据现行规则,国内A股市场将是它们惟一的选择。
如果供给的增加削弱了新股发行的支持力度,如果IPO的市盈率不断降低,我预计政策和市场都将做出反应。监管机构不会允许创业板遭受弱市的质疑。一个反应可能是,即便面对强劲需求,也只批准少数企业上市以限制供应方;另一个政策变化可能是,更进一步开放中国香港投资者或外国投资者的机会,以增加需求方。
企业对A股市场削弱的反应则是,返回美元或港币基金,并使用更多离岸手段达到海外上市的目的。
非金融的因素也支持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许多公司仍然对海外上市感兴趣的原因是:一、寻求海外收购,全球化的货币资源有利于对好机会进行更快捷的收购;二、全球上市可带来好的声望;三、公司可以通过资本来源多样化,在波动而充满风险的全球经济中达到更高的稳定水平。
香港股市会率先感知大陆基金活动改变对IPO的影响。其中最不可预知的是港币及其钉住的美元的未来。其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在香港上市的决定因素。德勤PE峰会调查问卷的一个结果显示,超过95%的高级PEI专业人员认为,这个市场将被人民币基金所主导,由此对香港市场产生的影响要延续到2012年。
金融业范文4
关键词:边缘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企业
相对正规金融而言,那些自发于民众之间,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规边缘,具有资金借贷性质的资金融通行为,称为边缘金融业务。
目前,边缘金融业务融资行为已经从当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给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决借款人一时的生产生活需要,演变成为以获利为目的的信用借款、担保及有价证券抵(质)押融资、动产或不动产抵押借款、企业集资、社会公众集资、高利贷等隐性借贷业务。可以肯定,边缘金融业务作为民间资金调剂的方式,对解决部分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中的资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其急、频、短的特征,弥补了金融服务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压力。但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必须加以规范管理。
一、边缘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企业融资角度看,边缘金融业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体制性原因。从个人投资角度看,金融市场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品种和投资渠道,从而为边缘金融业务提供了大量资金来源。此外,国家对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特别是县域网点的收缩撤并也推动了边缘金融业务的较快发展。
(一)县域个体、民营等小企业发展迅速,融资缺口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县域和基层地区,小企业数量占全社会企业总数90%以上,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由过去不到1%提高到目前的1/3。但是,目前小企业贷款在全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占比不高,距离小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虽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小企业已经摆脱了发展初期财务管理不正规、信息管理不透明状况,走上了规范化轨道,自我约束力不断增强,但这并没有改变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的印象,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大客户集中的取向,使银行越来越脱离了广大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私人银行,致使小企业融资缺口起来越大,给边缘金融业务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
(二)金融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渠道并不十分通畅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在逐步面向“重点客户、重点项目、重点地区、重点产品”,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但大大上收了贷款权限,还在信贷管理上实行了严格准入管理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也存在“抓大放小”的倾向,这使得小企业、小客户贷款难度加大,而且由于大部分县域中小企业难以具备目前银行规定的贷款条件,很难提供银行贷款所需要的担保或抵质押,尽而很难得到银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不得不支付高于银行利息从边缘金融业务进行融资。
(三)银行业信息收集过分注重硬件信息,忽视“软信息”在信贷管理中的作用,使不少具有能力和意愿的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
边缘金融业务经营者非常重视借方“软信息”的收集,他们依靠人缘、地缘等关系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有效解决了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软信息”较之标准的企业“硬信息”(财务报表、抵押担保及信用纪录等),对正确决策的作用更大。而目前我国银行往往只注重收集企业的财务报表、抵质押情况等“硬信息”,忽视对借款人的人品、还款意愿等“软信息”的考查,导致不少有还款能力和意愿的借款人被拒之门外。同时,正在发展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可抵押的财产,且嫌办理有效抵押或担保的手续繁琐,收费偏高,贷款审批时间长、环节多,因而不得不考虑边缘金融业务融资。
(四)银行业激励与约束制度的执行标准过高、过严
近几年,各银行纷纷上收贷款权限,实行严格的信贷审批和考核制度,部分商业银行甚至不切实际地追求新增贷款“零风险”和“100%的收贷收息率”,片面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由于信贷权限上收,了解中小企业“软信息”的基层信贷员没有贷款权力,却要承担100%的收贷收息责任;而远离企业“软信息”的上级行凭企业“硬信息”决定是否贷款。其后果是信贷人员贷款越多,收回的风险就越大,导致基层银行机构慎贷、惜贷、惧贷,使得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取银行贷款,不得不转向边缘金融业务市场融资。由于商业银行上收贷款权,贷款审批主体远离申请主体,从而加剧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延长了贷款审批时间。而县域中小企业贷款一般都具有时间急、频率高、数额小的特点,许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得不求助边缘金融业务。
二、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边缘金融业务游离于监管之外,容易诱发非法办理金融业务行为,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年终岁尾,企业和个人用钱的地方增多,在企业贷款难、无恰当的筹资渠道,而银行等主要资金融部门贷款权收紧的情况下,边缘金融业务就有了挣钱的对象和时机,一些部门或个人便私下抬钱或变相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虽然这种做法是被严令禁止的,但由于管理不利,且非法放贷有当物作质押或抵押,当物的价值远高于贷款额,当不能按期收回贷款时,可以通过处理绝当物品而收回贷款,一般不会受到损失,从而使其业务违规难以有效根治。
(二)容易引发经济纠纷
边缘金融业务行为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特别是在当前贷款利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边缘金融业务大多与高利贷联系在一起,而高利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一旦出现纠纷,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三)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行业风险过高
大多数从事边缘金融业务的企业是以个人和中小企业为对象,主要经营房地产、黄金首饰、股票证券、古玩字画、交通工具、二手房按揭等业务,发展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同时,由于大多数的业务经办人员没有金融工作经验,对金融业务知识不了解、了解不足或对金融业务及金融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有效判定哪些业务违法,哪些业务不违法,从而造成行业经营风险增加。
(四)影响金融业的正常发展,加大借款人的经营成本
因违规办理融资业务,边缘金融业务发展不仅造成存款分流,影响银行信贷的扩张能力,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因利率过高,造成行业利润失衡,也加大了以经营为目的的借款人本身负担,增加了经营风险。
三、规范边缘金融业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不难发现,在目前社会意识形态下的边缘金融业务负面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正确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对边缘金融业务加以规范,对非法融资加以遏制和制止,我们便可以完全掌握边缘金融业务的相关情况,使其成为金融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支持社会经济发展。
(一)以形成多元化金融体系,建立充分竞争的金融秩序为目标,促使正常边缘金融业务在合法化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
实践证明,边缘金融业务正逐步扩大其体外运行的体系,并发挥着银行业金融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笔者建议:一是在正规金融机构过少,边缘金融业务较为活跃地区,鼓励成立社区(农村)合作组织内部的、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以法律形式明确,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互助合作机构允许其承接政府支农资金,或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政策资金在乡村基层的承接载体或二次转贷单位,在保证国家农业资金直接投入到基层村社同时,加快对民间金融向社区(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构的改制。二是适当发展典当机构,充分发挥其对民营经济资金需求方便、灵活、快捷的融资作用。并对目前存在超业务范围经营典当业务的寄售行、旧物行等不合法边缘金融业务机构进行积极引导,创造多种条件将之“改良”为典当行或其他正当的边缘金融业务机构。三是根据民间信用机构发育程度和边缘金融业务法律法规,适时成立专门的民间信用管理组织,对机构化的边缘金融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促进边缘金融业务机构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并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充分竞争的现代金融秩序。
(二)监管机构要从稳定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局出发,共同强化边缘金融业务的行业管理,努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要明确界定正常边缘金融业务与非法边缘金融业务的标准,笔者认为,是否影响社会稳定、是否影响金融秩序是判别正常与非法边缘金融业务的标准。如果业务发展不会带来不良影响,则要将其追加为正常融资;如果有影响,通过跟踪监管,无转化可能的边缘金融业务,则要坚决取缔。二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工作,引导辖内各金融机构争取政策、简化手续、下放权限,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中小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局面。三是要强化金融市场秩序整顿,引导民间资金合理流动。四是要严厉打击扰乱金融秩序的非法融资活动,严防边缘金融业务成为诈骗、洗钱、炒卖外汇等非法活动的温床。五是要加强金融舆论宣传,倡导民众向正规、合法的金融机构融资。利用典型案例,充分揭示地下钱庄、乱集资等危害性,提高民众金融风险意识。
(三)按照市场要求对我国现行银行业制度进行重新安排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正常的、有效的金融需求,最大可能地压缩非法融资的市场空间。边缘金融业务与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银行信贷权限放松,则边缘金融业务呈现萎缩态势,银行信贷收紧,则边缘金融业务呈现增长态势。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各基层行要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争取理解和政策支持,简化贷款手续和审贷程序,方便和保证那些有市场、有效益、有产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以求银企共赢。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则要立足地方,摆正市场发展定位,转变经营观念,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大力拓展中小企业市场业务范围,在认真落实小企业信贷指导意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寻求自身发展的良机,压缩非法边缘金融业务空间。二是各商业银行应按《中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的要求,设立负责中小企业贷款的专门机构,采取工资奖金与贷款回收挂钩、制定免责条款、废除贷款责任追究终身制等办法,充分调动信贷人员营销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扩大小企业信贷服务范围。同时还要借鉴边缘金融业务的做法,贷前调查不仅要注意收集财务报表、抵押担保等“硬信息”,还应关注企业负责人的人品、管理能力、还款意愿等“软信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关系,发展关系型融资,开展循环信贷,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建议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自主定价权,根据企业风险状况确定贷款利率,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切实解决贷款操作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四是公布信贷资金流向、地区资金紧缺度等相关信息,合理引导边缘金融业务的流向和流量,增加民间资本融资渠道,整合民间资本的运作,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志华.引导和规范我区民间借贷活动的政策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0(6):22-24.
[2]毛金明.民间融资市场研究———对山西省民间融资的典型调查与分析[J].金融研究,2005(1):45-47.
[3]何田.地下经济与管制效率:民间信用合法性问题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11):53-55.
[4]周彬.关于民间借贷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2(1):28-29.
金融业范文5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什么?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生产劳动创造财富,金融业并不生产劳动,而是对于资金的调动。因此,虽然金融业赚很多钱,却没有创造财富,因此称之为剥削。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一个剥削的行业要它干吗?干脆取消掉算了。但金融业并没有被取消,所以看起来好象也没有剥削。所以,我想首先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我们整个改革走的一条路,实际上就是发展私营经济通过交换来创造财富,而不是多劳动多创造财富。我们现在劳动比过去少,但创造的财富却比过去多。这跟我们理论指导的,其实是完全脱节的。发展民营经济、做市场交换,你可以说它就是资本主义,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管讲什么,它的实质就是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市场交换把经济搞起来了。
但是,我们的理论指导还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所以,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上的矛盾。最明显的例子是,最近两三个月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做出一个决定要发展实体经济。意思就是说,虚拟经济不要发展。中国经济的特点就是实体经济非常强,我们拥有“世界工厂”的称号众所周知。但是,我们的虚拟经济非常的弱,搞得非常的糟糕。
这样的现实跟我们的理论指导有关系。因为理论认为,生产劳动才能够创造财富,而认识不到金融业赚的钱是它自己创造的。
一般来讲,整个社会的财富是通过资源的配置创造出来,通过交换实现资源配置。什么叫资源配置?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通过改变资源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比如说,我们要吃粮食,要生产粮食,首先一个问题就是由谁来生产呢?改革以前,我曾去生产粮食,在农村种了好几年的地。但其实我并不会种粮,应该是会种粮的人来种,才叫人尽其才。但那个时候我们认为,劳动就是创造价值。这个人劳动也好,那个人劳动也好,只要是劳动就创造价值。
而现在是,谁最能种粮食,给他们去种。其实,在这块地还是那块地上种,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这块地应该是盖房子的,但实际却用在种粮食上,那就等于搞糟,不能物尽其用了。可以说, 现在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富起来,根本原因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生产。
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需要进行交换。所谓交换,就是一个自由配置的过程,自己干什么要由自己想;是一个你选择我,我也选择你的双向选择。可以说,自由选择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比如,一块土地干什么用,就是大家商量,看这块土地干什么用最好?简单一句话就是自由,自由交换产生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再比如说,该不该种粮也是一个问题。也许不需要种粮,而应该去生产旅游鞋。用旅游鞋出口卖的钱买粮食进口,这样的话,得到的粮食更多。
为什么要生产旅游鞋,而不生产粮食,因为某个特定地方粮食生产成本低,而那个地方做旅游鞋的成本很高。如果做旅游鞋的成本低、生产粮食的成本高,那么就应该生产旅游鞋,而用旅游鞋与生产粮食的人交换,就成了资源自由配置。
金融业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影响,对策
2012年互联网金融掘起,随着“三马”,即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位商界知名人士为相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使得中国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皆为之一振。2013年,历经了十余年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在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的带动下全面爆发,也把互联网金融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颠覆了传统的金融业,开启了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颠覆性的变化,社会各行业都掀起了一场思想观念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但与以往的变革不同,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碰撞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可能,即互联网金融。谢平、邹传伟(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长久以来的金融交易方式,同时也代表着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而且在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即为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仅仅限为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金融电子商务、信用评价审核等模式。与传统的模式有别的是:互联网融资模式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或依托互联网进行的金融活动和交易。
一、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的关系
1、传统金融业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传统金融业是指所有需经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批准可设立的机构。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由金融机构推进的金融互联网业务,即传统金融业务的电子化进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金融机构将传统的线下业务转变为线上业务,以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等互联网交易方式取代传统的柜台交易。手机支付、手机转账和手机证券交易都属于金融互联网的内容,其本质是传统金融业务与新的互联网交易方式的结合。同一时期,第三方支付业务、P2P和众筹等新兴业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并没有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升华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变化出现在2013年的6月,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业务顷刻之间让互联网金融成为家喻户晓的新概念。
2、互联网金融不是传统金融业的终结。金融业已经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洗牌了。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主要的商业模式大概有六种: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众筹融资、网络借贷、互联网理财和保险、互联网金融门户。这些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预示着传统银行业将不再是客户办理存、贷、汇业务的唯一渠道。互联网思想和技术改变金融已经是大势所趋,金融巨头利用互联网对自身的业务进行整合,金融公司纷纷进驻互联网领域,其它的新兴机构也在互联网金融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监管部门也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着金融的发展。传统金融的基本格局势必被打破,无论是金融机构、企业、消费者,还是监管机构都不得不直面互联网的潮流。这时传统金融业必须从转变观念的角度上推进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产业,主动适应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动推进技术与金融的一体化发展。但是不能代表互联网金融将取代传统金融业,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客户量庞大,具有自身优势,但是资金有限,无法吸收存款且存在一些风险管理的问题;商业银行资金充足,但受成本限制。目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合作远大于竞争,二者的目标市场和客户定位有很大差异。互联网金融推进银行转型发展,银行也可以注入电子商务,它是相互交融的。
二、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造成的影响
1、优化资金配置。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机构和企业必须具备一定资金规模和资格才能发放贷款、获得融资和进行风险投资。对于个人和小企业而言,从传统金融筹集到需要的资金却不是容易的事,但是互联网金融改变了这一局面,P2P业务为个人进行贷款和借款开辟了渠道。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和微贷技术,并且这三项技术可以让互联网金融全面分析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然后建立客户数据库和网络客户信用体系。在信贷审核时,投资者将网络交易和信用记录作为参考和分析指标。比如互联网金融还可利用技术平台搜集和信息对违约的贷款对象提高违约成本,降低投资者风险,这种技术平台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及个人贷款时具有特有的优势。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实现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最佳匹配,更有效地满足市场的投融资需求,有助于优化资金配置。
2、降低交易成本。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因为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交易的成本比较高。然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搜索平台提供了一个供需双方都需要的市场,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能够较全面了解一个企业或个人的财力和信用情况。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由于双方对对方信息基本实现完全了解,取而代之的是资金信息中介互联网时代供需双方直接联系和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就可以完成,而且几乎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更低,交易弹性也极度扩大。因此,互联网金融可以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3、推动市场利率化。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通过利率管制,允许商业银行以较低的利率吸纳存款,向大型国有企业提供廉价的资金。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互联网金融作为交易平台,资金借方报价,依据对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偏好选择贷款对象,然后议价成交,交易完全市场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判断特定客户的利率水平,如果还能够深入研究挖掘数据,甚至以形成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利率指数”,从而完善款定价基础。为了阻止存款的外流,商业银行有必要适应市场的需要,促使金融监管当局放松存款利率管制,同时也削弱了大型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使我国的金融市场成为更加公平、健全和自由竞争的市场。
4、增强与客户的粘性。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分散复杂的信息资源、数据难以有效处理和应用,银行业要把握客户的消费行为特征和信用等级方面,程序也较为复杂。移动通信技术、多网融合、数字认证、电子签名、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不仅使互联网金融正在向前蓬勃发展,而且还可以让互联网金融集散和处理大量数据,使之掌握海量的客户数据,能与客户建立联系,增强与客户的粘性,并借助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快速掌握客户的行为特征,包括客户的消费行为和信用等级。例如,依靠庞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解决了平台用户的交易费用、信用评级、风险评估等问题,同时也发掘了更多有潜质的客户,这些优势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低成本做到的。
5、加快脱媒化进程。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充当资金中介职能的是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随着互联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的逐渐发展,金融交易将朝着更迅速、更方便、更安全的方向发展,使得互联网金融充当资金信息中介的角色更为便捷,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搜索平台。这一重要特征是,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直接在金融平台上进行交易,从而摆脱了对金融媒介的依赖,从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与传统银行支付业务形成替代。
三、传统金融业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承载着数据及信息优势蓬勃发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也要转变。正如比尔盖茨上世纪80年代就讲过,“传统银行业如果不改变,就是21世纪快要灭亡的恐龙,目前银行最担心会被互联网从中间割断自己与客户的联系。”
1、提升实质服务。传统银行想要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相比,其金融业务只有从客户角度出发,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面对人们日益扩张的金融需求,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技术和渠道优势,为人们提供了周到细致的贴心服务,这些贴心的金融服务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更抢占了市场先机,给传统金融业带来巨大压力。传统银行业正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这种竞争下,唯有改变现状,发挥自己的优势,多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的贴心服务,才能在未来金融业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而且银行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互联网金融机构尽管扩张很快,但网点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数量有限。目前,传统金融业为了适应居民金融需求、改进金融服务已经在社区银行的错时营业和贴心服务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相信随着越来越多银行加入到改进服务的队伍中来,消费者也能真正感受到方利与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2、融入互联网基因。面对来势凶猛的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业也不是无动于衷,银行必须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从大量的、多类型的数据之中体现分析处理能力,探索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提高业务水平,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的冲击,获得新发展,积极谋划业务向互联网转型。要清醒认识到互联网对于银行而言,不是敌人,而是很好的工具,应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速度,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规律和商业模式,通过流程、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掌握网络交易的主导权。实现各类业务的电子化,使银行业成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个性化服务为主,由客户自服务为特征的银行。
3、加速科技研发和创新。目前,就银行业而言,除了自已的发展阻滞,更要直面互联网的冲击,想要像以前“躺着挣钱”已不可能。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业在产品设计、数据处理、业务操作以及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而银行业也应跟随时代的步伐,去开发更加适应大众消费者、便捷的金融产品,并且应在支付结算领域做支付结算创新,注重对移动支付和手机银行特别是具有体验和功能高度融合的移动支付工具的开发,要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带动支付结算和融资业务、保理业务的创新等。
四、结论
总之,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向,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调整战略,将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有机整合,以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局面带来的冲击,获得新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银行业应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为客户带来更为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开创互联网金融业态下各方共赢的局面。更要让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形成一种融合互补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金融市场发展力,拓展完善金融产业链,而且能进一步提高金融业整体附加值,支持并服务于经济发展转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补关系,对实体金融服务的盲点进行有效的覆盖,对金融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文刚.2013开启互联网金融“元年”. 上海信息化.2013(2)
[2]周宇.互联网金融经济改革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 探索与争鸣.2013(9)
[3]李诗洋.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国金融体系何去何从.国际融资.2013(11)
[4]宫晓林. 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南方金融.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