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学德育论文

中小学德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识字教学;课文教学

区别于其他学习科目,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特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应在注重教学内容积极价值取向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以此促进其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归纳。

一、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龄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与重头戏,占据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绝大多数时间与精力。鉴于此,我个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识字教学这一有利契机,将德育有机渗透其中。

对此,我感受深刻。例如,在向学生分析、讲解了“骂”这一汉字的字形与具体意义之后,我询问学生是否能对“骂”这一汉字进行组词,学生积极性较高,纷纷举手发言,并回答出了“打骂”“骂人”“骂街”“痛骂”等众多词语。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发言,接着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骂’字的字面解释为:用粗野或带恶意的话侮辱人,刚才你们也用‘骂’字组了很多词语,那么,你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骂’是一个意义很不好的汉字。”“‘骂’字给人很不好的印象与感受。”“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骂人。”……

如此,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避免了死板、单调的识字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更是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等的德育,真正将德育的渗透目标落到了实处。

二、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阅读是阅读者同文本之间直接进行对话、交流与沟通的一个过程,通过认真阅读健康、内容向上的文本内容,读者往往能从中汲取到正面而积极的信息,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领略到深刻的社会与人生哲理。

小学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正面阅读素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在课文教学中有机而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如,在学习了《学弈》这一古文言文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名师出高徒’,弈秋是当时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什么同时跟他学习下棋的学生却在棋艺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领悟到了哪些道理?”这一问题如同钥匙一般,很好地打开了学生思维与智慧的大门,学生纷纷对此发表自身的认识与独特看法。有的说:“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讲的话牢牢地记在了自己心中,另一个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也是在专心聆听弈秋的讲解,实际上他的心早就想着如何射天鹅了,两个人不同的学习态度是导致他们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有的说:“那个人之所以落后于另外一名学生,并不是因为弈秋的棋艺不精,关键是他在上课时没有专心致志地听讲。”

如此,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认真阅读、分析与探索,学生很容易就从中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只有专心致志、集中自身全部的注意力,才能干好一件事。而这显然有利于其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以此为指导完善、规范自身的言行。

总之,小学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学生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出发,适时、恰当、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德育渗透,这样才能在保证学生学会基本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真正从中明白、掌握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为其身与心、德与智的平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参考文献:

中小学德育论文范文2

(一)借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模拟管理系统。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进行量化考核与管理,将已有的基于电子表格的方式转为Web数据库管理方式。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德育学分记录、查询、统计。学生可查询自己的学分,家长可查阅子女的学分,用人单位可查阅学生在校表现学分。

(二)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开发校园行为游戏。将学生的日常行为、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嵌入到游戏中,建立闯关等各种模式,设置层次等级,让学生在玩游戏中学习与应用行为知识。虚拟校园生活设想:以一日常规为主题的模拟经营类手机游戏采取社区的概念模拟学校的地理布局,每个人物具有饥饿、清洗、清洁、交流、体能、学识和娱乐基本生存需求,玩家的操作会影响能量值的消耗,心理、表情和行为为3种类型动作选择,便于玩家与其他游戏角色交流,与学习生活中的朋友交往等。

(三)利用微电影等形式,开展碎片化德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集中是有一定限度的,微电影将文明行为宣传时间碎片化,以达到随时随地行为举止教育的效果。

(四)采用班级量化考核方法。在班级管理中,量化卫生、纪律、学习、安全、评比排名等方面成绩,采用加减分的方法,违反校纪校规等行为应减去相应的德育分;同样,学生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好人好事、公益劳动等其他途径的良好行为来获取加分。设立模拟奖惩执行小组,根据执行小组具体职责要求,认真负责地执行和记录。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记录由班委提供,全程接受学生监督,评价客观公正,直观准确。同时,学校把德育学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优秀、促进落后的依据。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在入团及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实行警告制度。德育学分将被列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毕业鉴定依据之一。这样,学生每做一件事都有相应的报酬,同学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且有据可查。这对学生自己行为的自省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校、系、班三级管理量化考核方法,构建二级管理新模式

学校构建了“校系二级、以系为主”的管理体系,理顺了学校与系(部)的关系,扩大了系(部)管理权限,强化了系(部)管理责任,实现了权、责、利的统一。实行系(部)学区、统一住宿区、统一标识“三位一体”的常规管理新模式。以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为抓手,包括纪律、卫生、文明、安全四方面,实行学工处代表学校考核系(部),系(部)考核班级,班级考核学生的三重考核体系,采取日检查、周公布、月排名的办法,根据月综合排名情况给予相应奖惩。

三、强化技能文化环境熏陶,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中小学德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

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一、什么是语感呢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其过程就是操作和重复,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达到对语言文字的默契和领悟。这个语感的定义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二、让学生深情朗读,触发他们的语感

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让书声朗朗进入课堂。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逐步读出情、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出语感不是空洞地让学生这儿读出感情,那儿要读出语气,而是通过教师精心的点拨,学生感悟、理解之后,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根据语感培养的途径,我们共同来探讨语感培养的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

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广泛阅读是积累语言经验、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同时涵盖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提倡阅览与诵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甚至包括标点符号)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主体在进行速读时,有时不必逐个破译每个文字符合代码,而利用与直觉思维密切相关的预见、猜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作品实质。有了速读作基础,能促进广泛浏览。广泛浏览,能拓展阅读范围,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3)在训练中培养语感。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

四、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联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逻辑思维约束的思维形态,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想象、联想是直觉思维的翅膀。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表述的准确性,语言人类用于传情达意、交流思想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教师运用的语言进行表述时,应该是准确、恰当、清楚的,能很好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述的意思的教学语言。“准确性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学语言科学性的体现。如果语言不准确,表意自然模糊不清、言不达意,造成交际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不但传达的思想情感准确,而且给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理解问题等带来一定明晰性,同时感受知识的美,语言美,有效提高语感能力了。

五、养成积累的习惯

中小学德育论文范文4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积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教师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教师本身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渊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颖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学生愿听、乐学。实施愉快教育,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同时,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平素就应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修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

二、把微笑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象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人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问的鸿沟.缩短师生问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陕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把微笑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靠“情”来维系。老师上课时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同学们马上就会感到亲切,这微笑像一股爱的暖流,流进学生的心田,推开学生紧缩的心扉。作为教师,请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多给学生一点微笑就是多给学生一点信心。送给学生一个微笑,他们会回增你一个明媚的春天。不过,笑,运用于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还未成人,他们的性格,意志、注意力和情感决定了他们不仅需要温暖和微笑,同样需要严格要求。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情感充满校园。教育是科学,是艺术,笑的艺术如果恰到好处的运用于教学中,将会锦上添花,生机无限。

三、把幽默带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种美,是一种机智,是使课堂充满欢笑与快乐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充满艺术的过程,需要幽默。幽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数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幽默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良好课堂气氛的感染要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千百倍。因为,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而愉快。新奇生动、形象可感、诙谐风趣、含蓄夸张的课堂教学语言都是幽默的精灵,可以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时,必须以为教学服务为准则,并努力做到恰到好处。赞可夫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幽默是智慧的海洋,语文教师更应该用幽默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四、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陕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中小学德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

小学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起始与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多种行为习惯与优秀品质的形成。作为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精神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现阶段而言,苏教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在实现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等和谐统一的同时.教育小学生该如何做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必须始终贯穿其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德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所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借助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以能力训练、宽展渗透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熏陶。从而使他们真正领悟到人文主义、爱国主义、理想情操等道德元素的存在,使他们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领会到做人的道理。

一、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处于低中级阶段。根据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处于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力取向阶段,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只会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习俗水平也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与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已经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大都处于这一水平,但这一水平的道德判断还没有超出世俗的法律和规则权威的标准,只停留在外部的道德水平。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完善其对道德的认识,发展其道德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而语文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到描绘美丽多娇的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双重职能,既要进行知识教育,也要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另外,由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是与人紧紧相连的,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紧紧相连的,是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所以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德育渗透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职责”。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2.活动入手,开辟渠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3.针对特征,有的放矢。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点,也有稚嫩的心理特点,一方面体力、智力的迅速发展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又经验不足,情绪多变,依然存在幼稚性、依赖性、冲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结语

众所周知,凡事都要讲究分寸。语文教学中要使德育具有感染力,行之有效,也需要讲究分寸的适度。一忌画蛇添足,过量过分。语文课不是品德课,也不是班队会,它的主要任务还是传授知识。因此,进行德育教育时,渗透的内容要精准,适可而止,不能多多益善,任意发挥,以致忽略或冲淡了知识的传授。二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时,如果渗透内容过少或强调力度不够,那就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也就不能充分起到德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夏家发、杨再隋主编:《小学语文教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小学德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教育 文学教育 学生就业 素质培育 能力培育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比之以往空前发展,同时,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比之以往也显得更为突出与紧迫。

2009年1月6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最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其开篇处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而优秀的文学作品,,恰恰有很强的独特的培育作用:

第一,文学的认识培育作用

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在种种有意味的形象中了解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内容,人性的历史形态,人的情感、心理、命运等,较为容易地获取生活层面以上以下的各种认知和体验;同时,可以通过提供人间万象的直观“图景”令读者悟解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这显然可以弥补职业学校学生在这一方面知识和阅历的不足。

举一个例子。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在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认识到沙皇统治下的那个蛮荒社会的残酷状况,从而感受到生活在今天的时代的确是应该加倍珍惜而大有作为的。还可以认识到作品主人公阿廖沙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心灵的挣扎和不屈的奋斗,从而反观自身在优越学习和生活条件下的种种短缺(诸如责任心、敢于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及独立担当工作、独立撑起生活等等的素质的不足),羞愧之余努力进行自我改造。

第二,文学的审美培育作用。

文学的审美,是指文学通过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图景及作家渗透于其中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显示出来的是非爱憎倾向对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精神性格、行为取向等所产生的影响。

从古至今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富有多方面的强烈的审美作用。例如我国的《庖丁解牛》、《张衡传》、《都江堰》、《蓝领之星――解读罗东元人生密码》(报告文学)等,以优美的语言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卓越智慧的能工巧匠的感人形象并且叙述描绘了他们的非凡创举。他们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有很强的美感,都可以成为将来工作与生产在第一线岗位、主要以动手制造与创造为己任的职校生最适宜的审美对象,从而激发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精神性格、行为取向等方面都积极向上努力,激励他们在第一线岗位的工作与生产中主动追求产品的制造之美和创造之美。

第三,文学的情感培育作用。

文学的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受众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受众的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缺失已成为我国当代青少年的共性问题。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能够帮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和影响,从而实现丰富情感、感染情绪、同化情感、正确表达情感等培育目的。

在我国文学珍品中,《可爱的中国》、《我爱这土地》、《雷锋之歌》、《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优美散文和诗歌,以其真挚炽烈的情感歌咏祖国、歌咏英雄,其实质是歌咏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素质。这些篇章都以情感取胜,可以感染学生对于祖国、对于英雄的热爱与崇敬之情,从而使自身的情感修养得到潜滋暗长的提升。

第四,文学的情商培育作用。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情商包含了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

被誉为“情商之父”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接受了美国心理学家彼德・萨洛维(P.Salovery)的观点,认为情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它是情商的核心;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

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1]

“情商”的实质,应该是一个人立于世上生存与成就事业和良好人生的极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所需要的“情商”,应该是上文指出的“较强的毅力、抗压力,恒心、耐心、平常心,和甘于牺牲、甘于淡泊的精神等对应的素质;较强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大局意识、团结能力”。这是一些职校生突出缺乏的素质与能力,特别需要利用优秀文学作品给予精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