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实验三年级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实验三年级作文范文1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版)》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描写出来。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在三年级学生作文的起步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 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没有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教师要注意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作文起步的过渡。教学中,不少教师一再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另外有些教师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过多挑剔,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过渡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条件,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如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教师可以谜语、故事、图画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减缓坡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显著特点,也是小学生练习作文的常用方法。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中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习作导入:(1)目的性的导入能给学生的模仿习作架起斜坡,这样就水到渠成。(2)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参与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再对活动进行描写,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话题,效果较好。如练习“写一处景物”习作时,首先带领大家走出校园去观察秋景,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选择一处景物写下来。
学生作文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缺乏写作材料。因而利用多种媒介,提供写作素材,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如:在讲《石榴》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石榴外皮的颜色变化,通过描写石榴的不同形状来表现它的外形特点;接着指导学生抓住石榴子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描述。最后再对照插图学习本课的具体写法。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本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描写一种水果,要求他们模仿《石榴》一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教学大纲指出:对小学生来说,课内与课外,以课内为主,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同时还必须重视课外学习。因此,除了凭借教材中的插图和色彩鲜明的教学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三 放飞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修改版大纲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教学《航天飞机》,可先播放航天飞机的本领课件,回顾课文内容。再投影它与普通飞机的表格进行对照,后来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又见面了,他们会怎样进行对话呢?学生有了影视素材,便会联想。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拓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小实验三年级作文范文2
【关键词】兴趣;观察;积累;仿写;鼓励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巧妙的方法激活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我想谈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些见解:
一、培养兴趣,导入尤其重要
学生习作的初级阶段,教师要少约束多鼓励、少限制多放手,让学生“率性而为”,树立习作的信心。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也就是心情作文,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课堂导入很重要,不仅减少学生害怕习作的心理,还点燃他们习作的积极性。我根据每次的习作的特点选择导入方式进行习作,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如:
⑴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第一节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
⑵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 课外活动,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达到预期效果。
⑶情境式导入:习作前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培养观察力,激起想象思维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习作时才有话可说,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 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习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我相机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困惑了。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利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玩具或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文章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自主积累语言,从仿写入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生活”这潭“活水”,根本无从谈起。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生活范围窄,主要靠阅读获得信息,丰富生活,提升思想。因此,大量阅读是丰富习作的重要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于是,我要求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并定期检查。课外我还给学生补充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等,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灵活运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另外,我还利用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以此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及其应用的方法。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习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才会进入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是: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仿写,重在形成,内容可以变换,可以是仿语言、仿文体、仿片段、仿篇章,也可以是仿立意、仿章法、仿表现手法等。长期地、反复地、灵活多样地进行模仿,才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创造性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引导学生仿 “构段”、仿 “谋篇”,《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第四小节是总分写法最好的范例。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别具体的描述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出示小练笔:
围绕以下中心句进行仿写:
〔1〕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_______ ,有的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 。他们笑着喊着,奔跑追逐,玩得多开心呀!
〔2〕大街上真热闹呀!
〔3〕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课文中的仿写地方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和引导。学生学会仿写不仅掌握习作的方法,还能领悟写作的技巧。所以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不能再让孩子们一味地仿写了,就应该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大胆的去写,这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
四、多种形式鼓励,让其乐于习作
评讲作文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责难、嘲讽、挖苦是否定式评语,只会激发抵触情绪。
(1)评语鼓励。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老师对习作中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2)班内范读。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段,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新颖的选材,一个独特的构思,一个深刻的立意……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使其产生成就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激发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范读优秀习作,或办班级作文小报,或教室内张贴,甚至向报刊杂志投稿,都可以让学生觉得他们很光荣,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写出令人羡慕的文章,从而激发习作热情。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师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寻找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只有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是那么的有趣,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步履不稳,为师者要“扶”,根据作文教学的原则,耐心地“送”他们走上提高写作水平的科学途径,让他们面前出现一片芳草地。 总之,语文教师要当好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最后,让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习作教学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为他们的自由倾吐托起一片蓝天吧!
【参考文献】
[1]杨启平 ,《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杭州出版社出版 选自语文教育中的《探索》第116页
[2] 李吉林,研究篇中的《向生活开放》,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选自《情境教学》第207页
[3]柴向阳,《谈作文教育的“新理念”》 , 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1期第70页
[4]陈素芬,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A],陕西教育,2005.
小实验三年级作文范文3
在小作者十岁生日的早晨,她就听到了爸爸妈妈在吵架。因为,小作者的爸爸认为一个小丫头的生日没有东西好庆祝的。
还有一次,小作者的伯伯带着自己的儿子来了。小作者的爸爸对小弟弟又亲又抱,还给他东西吃,又带他去散步。可怜巴巴的小作者只能在一旁看。
我想对小作者的爸爸说,重男轻女是不对的,现代社会男女都是平等的,而且小作者是你的女儿啊!
小实验三年级作文范文4
一、通过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自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如柑橘时,我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柑橘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柑橘的生长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柑橘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不仅让学生对柑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观察和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再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能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了大量的素材,作文时就有内容可写了。
二、通过积累,让学生学会语言表达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三年级学生由于词汇量少,语言贫乏,写作时感觉无话可说,不知道运用什么词句来使表达更清楚,更生动,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勤于积累好词佳句,以扩大语言的储备量,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首先来源于课文内容,语文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不乏好词佳句。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材料。其次,积累来源于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阅读半个小时的课外书,让家长配合监督。这些课外书可以是经典名著,但要通俗易懂,最好选择少儿版的;也可以是关于成语故事、儿歌、童话、寓言的书;还可以是谚语集、歇后语集、名言警句集等。第三,教师要坚持让学生每周至少背一首唐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故事会等有趣而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积累,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储备库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他们在写作时就会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文思如泉涌。
三、重视课后的小练笔
编者在编写语文教材时,有意在一些优秀课文后安排小练笔。这种小练笔模仿性很强,往往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片段作文。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写作阵地。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一文后面就有这么一道题:模仿课文中描写石榴的段落写一种水果。在教学中,我把描写石榴的段落作为重点,让学生多读,熟读成诵,懂得作者抓住哪几个方面去观察和描写石榴,然后再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种水果。
四、创设情境,体验生活,写实事真情
学生写作的基石应是写实事,抒真情。写作时,如果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文思特别流畅,更能表达真情实感,但学生往往缺乏生活实践,为了应付写作,他们上网查资料,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支离破碎。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再写真事,抒真情。
五、及时修改,讲评
修改是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一环。凡是文章高手都有一个共同的体验: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好。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把修改看得非常重要,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做到及时修改。我在学生写成初稿后,一般会引导学生进行以下训练:
1.学生自改。要求学生自读习作,修改文章,养成修改习惯。
2.互改交流。学生自改后,与同桌进行互改,并交谈修改的情况(怎样修改和修改的原因),使学生正确把握作文目标,提高鉴赏能力。
3.家长指导。我认为,教师当面给学生批改文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可班级学生众多,若让教师全面兼顾,教师将力不从心,因此教师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学生初学写作,受理解水平的影响,难免出现文不符题、详略不当等现象。我要求家长针对这些现象,根据习作目标对学生的文章进行适当的增删,并讲解原因,但千万不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肆意删除,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审题、立意、写作、鉴赏肯定大有好处。
4.教师讲评。学生把经过家长指导修改的文章带到学校后,教师可按学生作文的水平分出上、中、下三类有代表性的文章,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修改和讲评。
5.学生再改。讲评结束后,教师要布置学生根据评析修改文章,感到满意后再誊写。
6.张贴观赏。学生誊写完毕后,教师选出佳作(至少三篇),用红笔划出优美的词句,写上精当的评语,在班内展示,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小实验三年级作文范文5
关键词:
我们常说,作文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苏教版第五册《习作1》中如是说: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情形却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尤其是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孩子,孩子们每每提起笔写作时,总是表现得相当苦恼。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写作时也能舒展开自己的眉头呢?
一、“创”写作之“源”。
孩子们为什么怕写作?其实,细想一下,这是跟他的年龄特点有一定关系的。三年级孩子正处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移的阶段,他们并不擅长去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事,往往在事件发生时显得很兴奋,但过后你让其回忆,也许就成过眼烟云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教师,就应该让其不要为“无米”而烦恼。
策略:建立素材库。
1、让孩子们准备一本小本子,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如: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家庭里的故事;自己搞的小制作;自己做的小实验;刚学会的新本领……)赞可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广阔了。”不是吗?其实,生活中天天都有故事,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或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2、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等。游戏、活动实际上是儿童存在的一种形式,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这既解放了儿童的肢体,也解放了儿童的精神,能有效地为习作提供素材。
教师可每天花上十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一起静心回忆一下今天发生的有趣的、值得留下痕迹的事情。这些素材,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能在今后的写作时唤起自己的记忆就行。关键所在是要提醒孩子们及时记录。
二、“炼”写作之“法”。
有了“米”,如何烧成香喷喷的白米饭呢?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尽管有事可写,但也表达不出,不知该从何写起,如何描述。我班一个孩子在写《擦玻璃》这篇作文中,用了近十个“擦呀,擦呀”这样的啰嗦的话语。由此可见,有了素材,为师的还得引导学生习得方法,使之顺藤摸瓜摸到其门道。
其实,我这里所说的“法”并不是写作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曾在答复别人问他怎样才能写通写好文章的时候所过,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类的书籍。我这里指的“法”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习得的,经过自己内化的方法,换言之,就是习得作者是怎样写好文章的。那么,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如何才能引导其得法呢?
策略:
1、引导有序观察。作文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三年级孩子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教孩子怎样积极启动他们的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教孩子时时、处处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并有意地引导孩子们去集中看同一类文章,从而让孩子知道写文章要有一定顺序,读者看了才不眼花缭乱。如:观察静物时,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
2、阅读中得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起步阶段,我引导孩子们选择一些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的文章来阅读,让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激发创作欲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作文能力。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当然,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遵循由“扶——放”的原则,孩子们在写作的道路上经历了跌撞的过程,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三、“塑”写作之“形”。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一定要让孩子多动笔,少些束缚。
策略:
1、广度练习。
这里的“广”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上的,一个是内容上的。平时可利用课堂小练笔,日记,还有每天放学前的小回顾以确保练笔时间。在内容上,也可以引导孩子多角度地去写。
2、深度练习。
主要使孩子们学会围绕中心从抓外貌、神态来写,或从抓语言、动作来写,或从抓心理活动来描述,学会拍电影的技巧,来个近镜、特写镜头。
3、速度练习。
让孩子们练就一般的写作速度,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模仿文中的片段结构写尤为重要。再者要能根据题目快速在脑海里搜索素材,形成一定的框架也很重要。
四、“固”写作之“根”。
学生每次习作,写完后交给老师,老师对交上来的作文只做简单评论便发给学生,这样,一次作文教学就算结束了,那对于孩子来讲,当然对作文就提不起兴趣来。因为,学生的作品面对的是单一的读者——老师,而老师的评价也许对于部分孩子来说,也是摸不着头脑的。因此,为让刚刚学习习作的孩子能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便尝试着让孩子做自己作文的主人,接受多元评价。
策略:
1、自己修改。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好作文也一定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每次习作完成后,先让孩子们自己修改,每发现一处有问题的地方,并能自己修改正确,可附加一分,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
2、同桌互改。自己写出的文章往往很难发现错误,正所谓“当局者迷”。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可组织同桌互改。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挑起别人的毛病来,那个个都兴致很高。我在尝试过程中就发现,同桌互相修改作文的时候,气氛特别好,孩子们个个都很投入,即使是平时被我们认为是学困生也是正儿八经地拿着同桌的作文,逐字逐句地在推敲。
小实验三年级作文范文6
利津实验一校三年级三班 张仕林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吹泡泡。
我们开始吹泡泡了,我们一吹,泡泡就飞起来了,到了空中,有的两个连在一起,有的好几个连在一起,像一串冰糖葫芦。 安家驹吹出许多五颜六色的泡泡,落下来的泡泡都跑到了草地上,我给这些草叫泡泡草。我们围着小广场转了一圈儿,我们被泡泡包围着。这里就成了一座座泡泡城,大大小小的泡泡聚集在泡泡城里。
我想让泡泡带上我的愿望去看北京的鸟巢、水立方。
多么欢乐,多么难忘的时刻啊!